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娛樂
專題

影爆點/「判決是為了被告而存在的。」《八尺門的辯護人》挑戰年度寫實律政神劇

李銘順(右)在《八尺門的辯護人》中出身基隆八尺門阿美族聚落,被指任替犯下族人滅門血案的嫌疑犯辯護。(圖/鏡文學提供)

李銘順(右)在《八尺門的辯護人》中出身基隆八尺門阿美族聚落,被指任替犯下族人滅門血案的嫌疑犯辯護。(圖/鏡文學提供)

社會議題寫實劇是台劇近年的強項,而近期的大熱門,則是全集播畢,上架Netflix之後逆勢開出紅盤的熱門律政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八尺門的辯護人》以精實的劇本結構、不拖戲、節奏明快、沒有廢戲及廢台詞,全體演員演技在線,被譽為2023最強台劇之一。

以1986年的原住民青年兇殺案「湯英伸命案」為雛形,導演唐福睿擁有法學碩士及律師出身背景,加入他在法界執業的多年觀察,創作小說原著《八尺門的辯護人》這個題材複雜,融合外籍移工、原住民議題、種族歧視與剝削、司法系統改革、漁業黑箱捕撈、廢死議題、公投等的精彩作品,再將小說改編為劇集作品,並親自擔任導演。

《八尺門的辯護人》故事舞台設定在基隆正濱漁港邊的海濱國宅,這裡同時也是阿美族長久居住的漁民社區。一名精神狀況不穩定,遭到船長雇主虐待、同鄉排擠的印尼漁工阿布前往阿美族雇主住處,試圖討回被扣留的護照,卻在船長家突發精神崩潰,失手殺掉船長一家三口,被捕後遭判處死刑。

雷嘉汭在《八尺門的辯護人》飾演印尼通譯莉娜,有大量印尼文、爪哇文台詞演出。(圖/鏡文學提供)
雷嘉汭在《八尺門的辯護人》飾演印尼通譯莉娜,有大量印尼文、爪哇文台詞演出。(圖/鏡文學提供)

替印尼漁工擔任辯護的公設辯護人佟寶駒正好出身同個社區,與被害者是表兄弟關係,他與來自法律世家的替代役男連晉平,加上陰錯陽差,被抓來擔任通譯的印尼看護莉娜組成調查小組。三人在大眾強烈要求執行死刑,逆風查案的過程中,除了處理各自必須面臨的社會責難,還有來自家庭及部落的各種不諒解。除了社會結構、法律漏洞、歧視剝削的概念等,關於漁業背後所隱藏的巨大利益,是否也是造成悲劇的幫兇之一?

《八尺門》的選角極為勇敢,找來《做工的人》大馬影帝李銘順飾演阿美族的佟寶駒、正港台灣女孩雷嘉汭飾演印尼通譯莉娜,兩人要以大量阿美族、印尼文、爪哇語等陌生語言演出,無論鬆緊拿捏或爆發力令人讚嘆,與其他演員包括潘儀君、范逸臣、蘇達、黃健瑋等人的搭配都默契十足,若有整體表演獎,《八尺門》已經先取得入場門票。

唐福睿用這個圍繞在小漁港周邊的兇殺案,搭建出龐大的故事格局,將它提升到國族、政治、法律、民族、漁業和海域的戰爭,並且帶領觀眾,用不同的人物視角,閱讀單一殺人事件背後隱藏的社會脈絡。他用扎實的法律事件及辯證,以立體的人物及敘事節奏串連起來,將嚴肅且生硬的題材,打造成一個含金量超高,也讓人充滿共感的故事系統,讓觀眾的心情,隨著角色們調查的節奏起伏,逐一見到每個角色在行動背後的各種動機、隱情、無奈與身不由己,當然還有利字當頭時,顯現的貪婪、殘忍與自私等人性黑暗面。

潘儀君在《八尺門的辯護人》飾演法務部長,性格冷靜、理智,並且擁有執行目標的強大決心。(圖/鏡文學提供)
潘儀君在《八尺門的辯護人》飾演法務部長,性格冷靜、理智,並且擁有執行目標的強大決心。(圖/鏡文學提供)

「廢死」是台灣爭吵多年的議題,但當事件主角身為弱勢族群,例如當年的鄒族青年湯英伸,或《八尺門的辯護人》劇中的印尼男孩阿布,我們的立場是否會動搖?打從開始,死亡的氣味就濃濃籠罩著整部戲,劇中各種的觀點辯證及角色際遇,都圍繞著死亡打轉,殺?不殺?死刑是否是制裁的最終解答?導演透過角色之口,說出了他的疑惑:「一個人要有多幸運,才能像諸位一樣,坐在這個舒服的位置上,認定這個世界十分溫柔,而我們擁有絕對的權力,對罪犯殘忍。」「死刑一點都不難,難的是,相信這世上的痛苦,會有停止的一天。」

潘儀君飾演的法務部長陳令秋,是台劇光譜中少見的女性角色,冷靜、理智,並且擁有執行目標的強大決心。一路支持廢死的她,在最後做出了令人震驚但充滿謀略的決定,面對檢察官的質疑,她說出了劇中最重要的幾句台詞:「只要給群眾他們想要的,就不會有人記得他們應得的。」、「真正的邪惡是平庸,是認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是不願意為了正道而放下執念的人。」以及「不殺,就不能阻止繼續殺。如果必須要殺,那就要殺在最好的時刻。」

死了一個外籍移工之後,我們的世界是否有什麼不同?「判決是為了被告而存在的。」佟寶駒在劇中說過的這句話,成為《八尺門的辯護人》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無罪推定」、「廢死」或為了加害者所做的努力沒有對錯,無論對觀點及立場支持與否,台灣的環境能拍出《八尺門的辯護人》,引發更多對話機會,也願意為了人權及法治進步,持續以不同的方式挑戰體制,光就這點看來,我們就已經無比幸福,就該給《八尺門的辯護人》以及導演一個大大的掌聲。

《八尺門的辯護人》Netflix播映中。

菜記士多: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娛樂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