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人類未來也能冬眠? 老鼠實驗已成功

人工冬眠中的老鼠。(圖/翻攝自理研頻道)

人工冬眠中的老鼠。(圖/翻攝自理研頻道)

根據日本筑波大學及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報告,刺激沒有冬眠習慣的老鼠腦部,能夠產生與冬眠相近的狀態,未來同樣是哺乳類的人們,也有被「人工冬眠」的可能。

筑波大學的櫻井武教授及博士班的高橋徹,研究發現和老鼠吃東西相關的傳導神經「QRFP」在刺激後,能夠讓老鼠的體溫及代謝大幅地下降,而此神經被命名為「Q神經」。

哺乳類等溫動物,體溫下降後,靠著耗氧能夠產生熱能、讓體溫上升,一般老鼠的體溫是37度,但在人工冬眠的狀態時,體溫則下降到30度左右。

實驗發現Q神經與運動能力及記憶能力相關,但尚未發現有特別的影響,研究團隊認為,藉由Q神經進行的人工冬眠,將會是安全的低新成代謝狀態。而以比一般老鼠大10倍的研究用大鼠做實驗,發現同樣有低體溫、低代謝的狀況,Q神經誘導休眠的機制,有機會廣泛擴到大其他哺乳類生物中。

實驗結果也讓研究團隊相信,像人一般不冬眠的動物,也有冬眠的可能性。若是「人工冬眠」能夠實驗成功,或許能讓重症患者的運送、器官再生的儲存,或是臥床老人的肌肉萎縮治療都有可能運用到。而此研究成果,也已於近日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Nature)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