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耳機後遺症3/哪種款式最安全? 醫師:通過耳道會擴大音量

耳罩式、耳塞式或入耳式耳機各有優缺點,但同樣都會讓音量擴大。(圖/鄭清元攝)

耳罩式、耳塞式或入耳式耳機各有優缺點,但同樣都會讓音量擴大。(圖/鄭清元攝)

宅經濟當道,全球第一季耳機銷量較去年大漲近7成,但耳朵內長期過大的音量,卻也引爆年輕世代的聽力障礙潮!研究顯示,每7位求診患者中,就有1位是16~20歲的青少年,醫師提醒,捷運公車等環境音十分嘈雜,已達噪音上限,若再戴上耳機聽音樂超過1小時,恐怕就會使聽神經受損。

除了控制使用時間,耳機的樣式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其中最多人使用的「耳塞或入耳式」,由於貼近耳膜、又具有放大音量的效果,所以較易傷害聽力。雙和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伯岳說,「相較於其他樣式,這類耳機傳到耳膜的聲波會比實際音量多出7~9分貝!」

亞東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伯軒表示,聽覺神經受損引起的耳鳴大多數是與心跳頻率不一的高頻聲音,建議趕緊就醫治療。(圖/鄭清元攝)
亞東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伯軒表示,聽覺神經受損引起的耳鳴大多數是與心跳頻率不一的高頻聲音,建議趕緊就醫治療。(圖/鄭清元攝)

而骨傳導耳機則是直接透過顱骨震動聲波到內耳的聽覺神經,沒有經過耳道,所以不會有放大音樂的缺點;而耳罩式耳機雖然同樣有擴大音量效果,但因為較能阻隔外界噪音,所以音量比較不會過大。

「重點還是音量大小!」亞東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伯軒說,無論任何樣式的耳機,只要音量大於85分貝,長期使用一樣都會傷害聽力,而且每個人對於噪音的耐受度都不同,假設天生對噪音較為敏感,聽力較容易受損。

人們50歲後因生理機能退化,每年聽力會下降1至2分貝,應定期做聽力測試。(圖/華科慈善基金會提供)
人們50歲後因生理機能退化,每年聽力會下降1至2分貝,應定期做聽力測試。(圖/華科慈善基金會提供)

想要及時發現聽力下降,其實不太容易,陳伯岳建議年輕人若有疑慮便就醫檢查,而老年人則要每1~2年進行聽力檢查,另外,也可以注意是否出現耳鳴的,這是聽力下降常伴隨的症狀。

曾有研究針對388位16~35歲民眾進行調查,95.6%平時會使用耳機,90%使用耳機時間已有3~6年,20.6%已經出現耳鳴。國外研究也指出,63%耳鳴患者同時伴隨聽力障礙的情況。(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