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不管有無ECFA 提升競爭力是關鍵

《旺報》26日在台北舉辦「ECFA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由《中國時報》董事長王丰(中)擔任主持人。(圖/林誌鈺攝)

《旺報》26日在台北舉辦「ECFA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由《中國時報》董事長王丰(中)擔任主持人。(圖/林誌鈺攝)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26日在《旺報》主辦的「ECFA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上表示,雖然ECFA滿十周年,但他認為,兩岸任一方都不會向對方發出書面通知,ECFA早收清單會持續有效,為未來兩岸若關係改善,有機會進行雙邊協商留下一個基礎。

他指出,不管有無ECFA,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才是關鍵。譬如說,台灣在ICT產品擁有競爭力,大陸也會持續向台灣進口ICT相關產品。傳產業也是一樣,譬如台灣再生紗線相關技術領先大陸,大陸不得不向台灣進口。

邱達生指出,兩岸ECFA發展可能有三大情境。情境一,雖然10年到期,但兩岸任一方都未發出書面通知;ECFA早收清單持續有效。情境二,北京發出書面通知,例如陸方2020年9月發出書面通知,2020年10月兩岸無協商,於是根據終止條款,2021年3月ECFA終止。情境二還有兩種可能,第一,兩岸1個月內進行協商,以破局收場;第二,兩岸1個月內進行協商,結果是擴大合作。

情境三,其他WTO成員,例如與台灣出口結構相似度最高的國家向WTO控訴,兩岸違反GATT第1條,WTO仲裁兩岸需完成協定,於是北京或台北向對方發出書面通知,後續與情境二相同。

從台灣對大陸出口項目占比來看,ECFA相關項目從2012年占30.6%開始逐年遞減至今年1至7月僅占17.78%,相較於ICT產品對大陸出口占比則從2012年的39.29%逐漸提高到2020年前7月至64.85%。再從台灣對4大市場(大陸、美國、歐洲以及東協)出口構成來看,台灣出口大陸市場從2015年的39.5%,到今年1-7月甚至達到42.7%。邱達生指出,這個數據顯示出兩岸經貿主要是由市場機制主導結果,政治氛圍影響有限。

假設ECFA真的終止,邱達生認為,台灣主要挑戰就是倚賴輸出大陸的石化、運輸、機械、紡織、農漁等傳統產業的營運與就業會受到衝擊,政府不得不注意。因應的方法也是有,但也不是那麼簡單,第一就是要尋找替代市場,第二遷移生產地,赴大陸生產或者與大陸簽署FTA的經濟體或國家,第三就是政府要協助輔導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