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大陸

新冠疫情激發新興職業 「小店規畫師」忙翻天

小店規畫師可為店家升級支付系統。圖為顧客在成都某超市,以刷臉支付系統自助結帳。(圖/新華社)

小店規畫師可為店家升級支付系統。圖為顧客在成都某超市,以刷臉支付系統自助結帳。(圖/新華社)

大陸十一黃金周長假期間,23歲的陳輝並沒有閒著,自3月開始,陳輝跑遍了湖北黃石市陽新縣的實體商家,為300多家小店搭建小程式、升級支付系統,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店規畫師。

疫情之初,各類實體店遭遇困局,線下交易急劇萎縮。隨著數位技術「下沉」,越來越多的小店主、小商家開始加速向線上轉移。陳輝說,他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支付寶線上的資料流程量來服務線下實體店,幫助他們實現發放優惠券、外賣等功能,形成店鋪的線上與線下融合,拓展銷售管道。

這一踩著風口的新職業,人才缺口巨大。支付寶數據顯示,基於其平台誕生的小店規畫師、數位服務商,約八成集中在大陸二三四線城市。截至今年8月,在支付寶上專為商家提供數位工具的「支付寶服務市場」,活躍用戶比去年同期翻了10倍。

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分析說,以平台組織為特徵的新就業形態大量出現,成為大陸新增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增強,供給端有越來越多勞動者願意選擇靈活就業。

另一項在抗疫中為人熟知的爆紅職業則是「核酸檢測員」。

今年初臨近春節,疫情突襲。武漢金域醫學檢驗所技術員邵利華在離武漢新洲區的老家10公里時,接到實驗室的電話,要求他立刻返回籌備核酸檢測事宜。「我猶豫過,也遲疑過,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退一步,那麼抗疫就沒法進行了。」邵利華說,他當即調轉車頭回到實驗室。

如今,邵利華已成為武漢金域醫學基因室主管,他所負責的部門也在疫後迅速補充了新鮮血液,招聘了10多名檢驗技術員。「新入職人員多數在20歲左右,他們從事這份工作,更看重職業所帶來的成就感。」邵利華說,隨著人們對這次疫情的深入認知,他這份「普通」的工作得以從幕後站到了人前。

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孟慶偉說,「新職業」的共同特點是市場催生,這些職業並非通過學校培養和社會提煉而成,而是基於技術變革和社會變化而生。且新職業的湧現往往是剛性需求,因此一出現就火了!

例如,在湖北武漢市洪山區玉蘭苑社區的「團長」柴華,她在疫情封城期間負責幫街坊鄰居訂購食物與生活用品,現擁有高達315人的團購群組,她每天從多個網購平台裡篩選物美價廉的商品向群中成員推薦,不均日常用品或生鮮,甚至連活蝦、鮮魚都有,不僅方便鄰里,她也可獲得團購平台分成,工作5個月以來,她用這筆收入為家裡添置了不少東西。「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收入不高,但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很滿意。」柴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