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骨折冠軍2/隱形殺手恐奪150萬條命 8成患者渾然不知罹病

預估2025年台灣將有150萬名骨鬆患者,一旦發生骨折可能導致臥床、住院,甚至提高死亡率。 (圖/報系資料庫)

預估2025年台灣將有150萬名骨鬆患者,一旦發生骨折可能導致臥床、住院,甚至提高死亡率。 (圖/報系資料庫)

骨質疏鬆症是隱形殺手,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只要輕微跌倒,或是突遇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嚴重骨折,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與行動限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依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50歲以上民眾約有95.6萬名婦女以及36.3萬名男性罹患骨質疏鬆症,且有高達8成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未察覺罹病,未來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後,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更預估會有高達150萬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相當驚人!

身體骨骼分為造骨細胞、破骨細胞兩種,負責骨質的製造和分解,若受到激素分泌下降影響,破骨細胞活性增強,會使得分解速度高於製造速度,造成骨質流失,也就是所謂骨質疏鬆症。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醫師傅紹懷表示,骨質大約在20至30歲時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減少,中年以後骨質每年平均減少0.3%-0.5%,到了80歲骨質更會加速流失。如果骨質流失過多,會讓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現象,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可能會大幅增加骨折風險。

國外研究更指出,高齡骨鬆患者的骨折風險是一般高齡者的3倍,若高齡者本身又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發生骨折的機率更是大幅提升,但大部分高齡患者都是實際發生骨折之後,才發現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卻早已錯失治療良機。因此,傅紹懷醫師呼籲,高齡長者更應該積極進行骨折風險評估及骨質疏鬆篩檢,若有需要,應積極配合到院檢查治療,目前骨鬆藥物使用方式有口服及針劑型,若高齡長者擔心無法每日按時服藥,可以跟醫師討論、選擇自己適合的藥物類型,以降低往後骨折與可能產生不良於行的風險。

傅紹懷醫師分享,去年在某長照中心服務時遇到了一位阿公,原先因中風而站立困難,經篩檢後發現為骨鬆高風險族群,院方與長照中心立即安排阿公到院檢查、進行治療,一年過後重新檢測骨質密度,已大幅提升17%之多,而阿公站立時,也不再感覺雙腳痠軟、站不住,這不但大大改善了他的生活品質,更讓他重拾希望,目前仍持續積極治療骨質疏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