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典
」 鄭明典 天氣 地區 北部 中央氣象局
雨彈轟中南部!全台前25名雨量測站「彰化全攬」 專家說話了
中央氣象署今天針對中南部9縣市發布豪雨特報,其中彰化縣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截至午夜0時至下午2時,全台降雨量前100名的測站中,彰化縣就包攬前25名,其中福興鄉更以的349毫米雨量奪下全國冠軍。對此,氣象專家、前氣象署長鄭明典急籲,「彰化縣可能需要周邊縣市的支援防、救災!」氣象署今天上午發布豪雨特報,由於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彰化縣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南投縣、雲林縣地區及嘉義縣、高雄市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中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還請民眾注意雷擊及強陣風,若於山區嚴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溪水暴漲,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淹水。氣象署發布豪雨特報,其中彰化縣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另據氣象署今天午夜0時至下午2時前100名雨量站資料顯示,全國雨量站累積雨量前25名均為彰化縣,前10名排名由高到低依序為福興鄉員鹿路349毫米、鹿港鎮海埔里308毫米、永靖鄉瑚璉路293毫米、埔鹽鄉永樂村293毫米、秀水鄉安東村286毫米、田尾鄉中正路283毫米、鹿港鎮頂番里274毫米、福興鄉273.5毫米、埤頭鄉國道1號257.5毫米、大村鄉國道1號249.5毫米。彰化縣豪雨成災。(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氣象署今天午夜0時至下午2時前100名雨量站資料,前25名測站均位於彰化縣。(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全國雨量測站前25名均由彰化縣包攬,直至第26名才是南投縣南投市鳳鳴里174毫米,這種「雨量壟斷」現象也引起在地人熱議,大家紛紛在縣長王惠美的臉書留言「可以宣布了吧,停班停課」、「這是在上演2025年彰化咕嚕咕嚕,第二季嗎」、「彰化需要的不是巨蛋,是抽水機」。鄭明典在臉書發出彰化縣衛星雲圖及雨量圖,並發文急籲,「彰化縣!短時間累積這麼大片、這麼多的雨量,彰化縣可能需要周邊縣市的支援防、救災!」至於彰化今天的雨勢為何這麼誇張?他進一步解釋,這個情況乃因台中至彰化近海的對流胞發展旺盛,雲頂出現均勻的波紋,正是強烈對流雲頂的特徵,因此局部地區可能出現狂風暴雨加冰雹。彰化縣日累積雨量相當驚人。(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鄭明典解釋彰化縣爆雨的原因。(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另一方面,彰化縣消防局上午執行積淹水災情查報,轄區分隊共計出動21車42人,截至上午11時有高達8處淹水災情相當嚴重,其中國道下方平面道路144縣道涵洞淹水,警方已圍起封鎖線,並提醒用路人行經該路段時改道通行。

這地區出現「超強對流胞特徵」 鄭明典示警:恐有狂風暴雨+冰雹
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今(8日)貼出衛星雲圖,透露中部上空出現「超強對流胞特徵」,並提醒局部地區可能有狂風暴雨和冰雹出現。鄭明典今稍早在臉書發文表示,「彰化-台中近海的對流胞發展旺盛,雲頂出現均勻的波紋,這是強烈對流雲頂的特徵!局部地區可能有狂風暴雨+冰雹!」此外,中央氣象署也發布豪雨特報指出,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日彰化縣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南投縣、雲林縣地區及嘉義縣、高雄市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中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大豪雨地區則為彰化縣。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嚴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溪水暴漲,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淹水。

中颱「丹娜絲」擾台!今晚明晨風雨最劇 鄭明典示警:小心10級風
今年第4號中度颱風「丹娜絲」來勢洶洶,中央氣象署今天(6日)多次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而全台灣皆因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多個縣市沿海鄉鎮將出現9至11級以上陣風。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提醒民眾「10級風要很小心」,今天晚間務必待在家裡不要出門,「強風足以吹倒多數樹木,不穩定的鐵皮屋、圍牆、招牌可能會被吹落。」氣象署表示,第4號颱風丹娜絲,國際命名Danas,已於今天上午11時增強為中度颱風,暴風圈也略為擴大,並於下午4時暴風圈觸及南部陸地,預計將逐漸加速從台灣海峽北上,颱風中心從澎湖及台灣本島間通過的機率高,並且也有機會登陸台灣本島;下午7時15分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第12-2報顯示,丹娜絲7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2.7度、東經119.5度,即在澎湖的南方約100公里處,以每小時28轉21公里速度,向北北東轉東北進行,暴風圈已進入台灣南部陸地及澎湖,對台灣各地及澎湖構成威脅,恆春半島及台東風雨持續中,南部地區及澎湖風雨也逐漸增大。氣象署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第12-2報顯示,丹娜絲在澎湖的南方約100公里處。(圖/翻攝自「報天氣-中央氣象署」臉書)今晚至明天(7日)丹娜絲及其外圍環流影響,苗栗以南、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澎湖有陣雨或雷雨,容易有大雨或局部豪雨發生,屏東地區及高雄山區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及金門、馬祖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發布豪雨特報,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其中恆春半島有局部大豪雨或超大豪雨;台東縣、屏東縣地區及高雄市山區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花蓮縣、蘭嶼、綠島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新竹以北、宜蘭地區及澎湖有局部大雨,民眾也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嚴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山洪暴發,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淹水。氣象署發布豪雨特報。(圖/翻攝自氣象署官網)氣象署同時提醒民眾,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今天下午至明天清晨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澎湖縣局部地區有平均風12級以上或陣風14級以上發生的機率;彰化縣、高雄市局部地區有平均風9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發生的機率;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嘉義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含蘭嶼、綠島及金門縣、連江縣局部地區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圖/翻攝自氣象署官網)對此,鄭明典在臉書發文表示,颱風結構完整由西南方向接近台灣,接近陸地還可能有近岸增強現象,屆時沿岸地區的強風足以吹倒多棵樹木,而不穩定的鐵皮屋、圍牆、招牌可能會被強風吹落,因此民眾若正位於被氣象屬在陸上強風特報中點名的強風縣市,須多留意10級風,今晚也請待在家盡量不要出門,「西部濱海快速公路也最好淨空。」颱風丹娜絲今明兩天影響台灣最劇烈。(圖/氣象署提供)風雨將至,民眾須提防劇烈天氣變化。(圖/氣象署提供)氣象署表示,明天第4號颱風及其外圍環流影響,清晨台灣各地及澎湖、馬祖仍有陣雨或雷雨,尤其在苗栗以南地區易有大雨或局部豪雨發生,屏東地區及高雄山區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發生,其他地區則是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白天起降雨熱區移往中部以北地區、南部山區及馬祖,南部平地、東半部地區及澎湖雨勢將會有減緩的趨勢,其中在西半部地區仍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今明兩天定量降雨預報圖。(圖/氣象署提供)氣象署預報,下周二至下周五(8日至11日)低壓帶影響,台灣附近水氣偏多,其中下周二中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下周三(9日)至下周五西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氣象署提到,下周六、下周日(12日、13日)台灣附近水氣稍減,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下下周一至下下周三(14日至16日)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氣溫方面,氣象署表示,各地高溫普遍為31、32度,花東縱谷及金門局部地區受到沉降作用影響高溫可以來到33至36度,並針對台東縣發布高溫資訊,由於受到颱風外圍環流沉降影響有焚風發生的機率,明天中午前後台東縣為黃色燈號,氣溫達36度以上。下周二至下周五北部25至35度、中南部24至34度、東半部26至33度,離島地區的澎湖26至32度、金門27至33度、馬祖26至31度;下周六、下周日北部25至35度、中南部24至34度、東半部26至33度,離島地區的澎湖26至32度、金門27至33度、馬祖26至31度。

丹娜絲路徑罕見!恐巔峰強度橫掃西部「成韋恩第二」 專家示警:皮要繃緊
第4號颱風「丹娜絲」已於今天(6日)上午11時增強為中度颱風,暴風圈亦略為擴大,將逐漸加速從臺灣海峽北上,颱風中心從澎湖及臺灣本島間通過的機率高,也有機會登陸,下半天風雨將明顯增大。專家示警,丹娜絲預計將沿台灣海峽北上,因少了中央山脈這層天然屏障,風雨不容小覷,恐成「韋恩颱風第二」。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丹娜絲持續增強,已成為中度颱風,路徑又稍稍往台灣陸地修正,預估今天夜晚至明天(7日)凌晨間,將穿越澎湖至嘉義間的黑水溝海域,接著緊貼著台灣西部沿海北上,也不排除在苗栗~嘉義間登陸。第4號颱風「丹娜絲」已於今天(6日)上午11時增強為中度颱風。(圖/翻攝自臉書/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專家指出,丹娜絲的走法極為罕見,因為少了中央山脈的破壞,將大幅加劇對西半部地區與澎湖的風雨威脅。此外,從衛星雲圖可以看到,丹娜絲颱風眼逐漸清晰,這是颱風還在繼續增強的特徵,按現在的預報,颱風會以生命最巔峰的姿態橫掃西半部。粉專提到,上一個用中颱等級直攻西部陸地的颱風,就是大名鼎鼎的韋恩颱風,「這個近40年前直撲中部的名颱,直到現在都還是中部各氣象站的風力紀錄霸榜者,那如果丹娜絲真的就貼著西部近海走,深夜之後就要很小心了,風吹草動,都如暴風浩劫,也許會是很多中部年輕仔沒看過的景象。」(圖/翻攝自臉書/鄭明典)專家說,按照最新預報,因為颱風中心實在比前幾天預期貼近太多,明晨丹娜絲走到北部後,北台灣風雨也會比原先預期大一點點,剛好會落在上班時間,「皮真的要繃緊了」。另外,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分享最新衛星原圖,目前丹娜絲的螺旋雲帶向內捲,但尚未完全環繞起來,這是發展中或組織中的「眼牆雲系」。鄭明典進一步解釋,眼牆雲系環繞的角度範圍是度量颱風強度的指標,目前丹娜絲眼牆雲系的環繞範圍已經超過180度,通常可以判定颱風強度接近輕颱上限或中颱下限,「當眼牆雲系前後對接,縱使尚未完全均勻環繞,通常就會定在中度颱風範圍了。眼牆雲系的降雨效率很高,要注意眼牆雲系碰觸地形的時間和地點。」

氣象粉專估「丹娜絲上看中颱」強度持續增強 鄭明典:帶有大量水氣
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於今(5)日正式生成,中央氣象署也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分析,丹娜絲未來有機會增強為中度颱風,實際風雨影響程度將取決於路徑是否偏西或偏東,影響差異可大幅不同。「觀氣象看天氣」指出,依據目前預測路徑,丹娜絲颱風的中心預計將於7月7日(星期一)凌晨2點左右來到澎湖附近海域。預估從星期日白天起,南部地區如屏東、高雄的風雨將開始增強,東南部地區也會出現明顯雨勢;接著從星期日下午至星期一期間,台南至桃園沿線及澎湖地區將陸續受風雨影響。至於北部與東部地區,「觀氣象看天氣」指出,目前預估台北市、基隆、宜蘭與花蓮為相對影響較小的區域。強度方面,丹娜絲目前為輕度颱風,但有機會達到輕颱上限甚至增強為中颱。至於風雨強度,仍需密切觀察其未來路徑變化,若中心路徑偏西或偏東,都會大幅影響其對台灣的風雨分布。若中心登陸或擦過台灣陸地,靠近中心的地區將出現強烈風雨。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也在個人臉書發文提醒,丹娜絲颱風雖為輕度,但攜帶大量水氣,且與季風低壓結合形成廣泛降雨帶,民眾應特別留意週邊排水系統是否通暢。他強調:「還有一點時間可以準備,這是一個需要防範的颱風!」氣象署將持續更新最新預報資訊,建議民眾密切留意官方發布的颱風警報與相關訊息,做好防颱準備。

台灣上空現「愛心」壟罩原因曝 網笑:是小新的屁股!
前氣象局(署)長鄭明典近日曬出一張紅外線衛星雲圖,當中可見南台灣上空的雲層分布的形狀就像一顆愛心,讓他忍不住PO在社群平台與網友分享,網友見狀也留言笑稱「是小新的屁股」、「放大看像一隻小雞」。鄭明典於2日在臉書分享一張Himawari紅外線衛星雲圖,時間點為7月2日晚上7時10分至20分,圖中可見台南、高雄一帶上空的雲系分布狀況,就像一顆愛心躺在上面,讓鄭明典驚呼「好像看到一個愛心」,並截圖給大家看。網友見狀,都紛紛留言笑說「小新的屁屁見光外星人」、「其實那是小新的屁股」、「放大看像一隻小雞」、「愛心在我家上空耶」、「是小新的屁股」、「台灣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國家」、「蕃薯屁股出現一個愛心」、「小愛心很可愛,但看起來南部要下雷陣雨了」、「正想說很療癒的時候,想想不對,這裡在下大雨的吧?」至於形成「愛心雲」的原因,根據氣象署說法,其實是受到午後雷陣雨影響,當天下午嘉義以南、中部山區陸續出現局部短暫雷陣雨,最大時雨量達到嘉義竹崎的55毫米,紅外線影像中紅色部分代表的是較厚實、強降雨的雲系,也因此剛好組成了這顆空心愛心的形狀。台灣上空現「愛心」籠罩。(圖/翻攝自臉書@mdc.cwb)

日本火山連6天噴發 鄭明典曬衛星影像認:這情況機率不低
日本九州南部霧島連山的新燃岳火山持續活動,自6月27日以來,至今(2日)已連續噴發第6天。當地氣象台預測,鹿兒島縣霧島市及宮崎縣小林市等地區,將出現大規模火山灰降落現象,已發布相關警示,而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也分析火山爆發的可能性。根據《MBC南日本放送》報導,燃岳火山口今天凌晨1點左右,噴出1100公尺高的煙雲,地震活動也頻繁,上午11時43分更是冒出高達2800公尺的煙柱。昨天記錄到168起火山地震,截至今天上午8點,再增加71起。目前新燃岳維持在火山警戒等級第3級,禁止民眾接近山區。當地氣象單位警告,火山口周邊3公里內恐有大型火山塊噴出,也要注意約2公里範圍內可能出現的火山碎屑流,提醒民眾避免進入危險區域活動。新燃岳火山已連續6天噴發。(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對此,鄭明典在臉書PO出新燃岳火山的衛星影像,提到最近常看到該火山的新聞,衛星照片顯示,箭頭指的大約是火山口的位置,附近比較白的是雲,稍微帶點灰色的可能是火山煙流,「煙流不明顯,也不高!」影像來源自NASA的EOSDIS系統,利用高空監測觀察火山活動範圍與煙流強度。有網友好奇,這是否意味著要火山爆發?對此鄭明典坦言:「機率不低」。

台北因熱島效應「悶燒」! 鄭明典嘆「清晨低溫降不下來」:不是好現象
今天(1日)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天氣晴朗炎熱,白天普遍可來到32至35度,尤其北部地區局部恐上看37度,中南部近山區、花蓮縱谷及金門局部也可能有36度以上高溫,而中央氣象署也在上午7時許針對14縣市發布高溫警示,提醒民眾慎防熱傷害。對此,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就直言,台北的熱島效應,「清晨低溫降不下來,這不是好現象!」氣象署表示,今日因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新竹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主要在山區降雨機率較高。氣溫方面,各地持續高溫炎熱,白天可來到32至35度,北部地區局部有37度左右發生的機率,中南部近山區、花蓮縱谷及金門局部也可能會來到36度左右或以上,近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外出請務必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氣象署於上午7時32分也針對14縣市發布高溫警示,今日台北市、新北市、彰化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桃園市、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金門縣為「黃色燈號」,請民眾要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鄭明典則發文說到,「台北的熱島效應!清晨低溫降不下來,這不是好現象!」市區內氣溫高於周邊郊區,這就是台北盆地的都會區熱島效應。而從鄭明典分享的截圖來看,氣象署APP「中央氣象署W - 生活氣象」顯示,清晨5時許,台北市中正區的溫度為30度,體感溫度更達到35度。

是外星人嗎?台北上空驚見「巨大幽浮雲」 網驚:像超迷你的颱風
台北市昨日(6月30日)上空出現奇景!大約在傍晚6時許,有一片形狀像幽浮的巨型雲朵飄過,不少路過民眾紛紛舉起手機拍下照片,並直言「有點像超迷你的颱風」、「像沒有尾巴的龍捲風」,就連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讚嘆是「今日台北天空主角」。對此,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便跳出來解釋,其實這種雲叫做「莢狀雲」。6月30日傍晚6時許,陸續有網友在社群平台上傳「幽浮雲」的照片,紛紛驚呼「感覺有點像超迷你的颱風」、「好奇怪的雲,像沒有尾巴的龍捲風」、「漩渦鳴人雲?」、「南京東路上空的奇景,是飛碟雲還是龍捲風?」、「熱到要命時抬頭一看,也太酷了吧」、「漩渦莢狀雲,有點恐怖」。鄭明典亦連發4篇貼文,分享網友投稿的照片,同時大讚「有趣的雲」、「今日台北天空主角!很顯眼的一朵雲!不同時間,不同光影,都有特色」、「這個時間,這個角度也很好!」、「這個角度很有立體感」。不僅如此,台北天文館也發文表示,「經過我們判斷這個是一朵雲,並不是幽浮也不是外星人。反正今天也不是7月5號嘛(開玩笑」。針對這樣的奇景,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說明,這種像迷你颱風的雲叫做「莢狀雲」,由於6月30日台灣在太平洋高氣壓的邊緣,大氣穩定又吹很強的東南風,氣流順著東南風撞上雪山山脈之後,會上下擺動,其中上升的部分,就會形成這個「酷酷的莢狀雲」了。

高層冷心低壓籠罩台灣 鄭明典示警:午後須留意強烈對流天氣
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26日)在臉書指出,一道高層冷心低壓正影響台灣天氣,根據上午8時的高空預測圖顯示,台灣上空已有明顯的高空低氣壓現象,其中心溫度較周圍低,因此被稱為「高層冷心低壓」。鄭明典解釋,高層冷心低壓的特性在於其中心氣流呈下沉狀態,這樣的下沉運動會在對流層下方形成「逆溫層」,進而抑制對流發展,使天氣表現相對穩定,因此當冷心低壓位於海面上時,常伴隨晴朗天氣。不過鄭明典提醒,這類系統一旦移入陸地,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由於高層冷空氣與地面暖空氣形成「上冷下暖」的結構,會增加大氣的不穩定度,若午後對流機制足以突破逆溫層,便有可能釋放強烈能量,引發劇烈對流,甚至伴隨雷陣雨、強風等天氣現象。因此呼籲民眾留意午後天氣變化,尤其山區及易受地形影響的地區,應提防瞬間劇烈天氣的發生。氣象署也指出,今天天氣與昨天類似,環境吹偏南到東南風,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僅東南部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且對流發展旺盛,南部地區及中部以北山區易有大雨出現,伴隨雷擊及強陣風,且西半部雨勢可能會持續較晚。至於氣溫方面,各地高溫炎熱,白天普遍可以來到32至35度,尤其大台北、中南部近山區及花蓮局部易有36度以上高溫出現,且近中午前後紫外線偏強,達到過量甚至危險等級,外出請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至於各地低溫約25至27度。

日本周邊海水溫度異常「一片紅通通」 鄭明典示警:今年會很熱
非常熱!民眾都有感受到今年夏天特別炎熱,世界各地高溫屢破紀錄。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分享一張海表面溫度距平圖,只見海域一片紅通通,代表日本會很熱,重現去年的情況。鄭明典在臉書PO出一張「中緯度的暖海水」,並解釋是海表面溫度「距平」,距平是實際海溫減去氣候平均海溫,暖色系代表實際海溫比氣候平均高,冷色系代表實際海溫比氣候值低。鄭明典進一步說明,去年日本周邊暖海水異常偏高,今年似乎會再重現,而且很可能就是新常態。回顧過去這個冬季,北極冷空氣頻頻出海影響日、韓,該區的海水也一度比氣候值明顯偏低。然而,隨著冷空氣退去,海溫逐漸上升,這一區的海溫上升的比氣候平均快,因此海溫距平就逐漸轉正值,而且是很顯著的正值,代表日本會很熱。日本周邊海水溫度異常偏高。(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據了解,2024年已被證實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年,全球年均溫飆升至攝氏15.10度,比近30年(1991至2020年)的平均值高出0.72度,其中7月22日更測得單日全球均溫17.16度的驚人數字,寫下氣象觀測史上的新高。台灣同樣無法倖免於這波熱浪,去年全年均溫達24.97度,創下本地氣象觀測史上的最高紀錄。鄭明典4月中旬也發文提醒,2025年的氣溫走勢緊追2024年的紀錄,從趨勢來看幾乎可以確定今年又將是異常炎熱的一年。他提醒,氣溫上升只是氣候變遷的一個指標,由於全球暖化的分布並不均勻,這種增溫現象實際上反映了整個大氣環流系統正在發生改變。

斗六驚現「絕美彩虹雲」 氣象專家談成因
今(14)日上午,雲林縣斗六市天空出現傳說中的「七彩祥雲」,絢爛的景象引起眾多民眾拿出手機搶拍。氣象署專家指出,這類「彩紅雲」的形成,是因為陽光穿透了薄雲中的水滴或冰晶,進而產生「繞射」效應,讓光線呈現出多種不同的色彩。有網友今日上午在地方臉書社團「斗六人社交圈」發文,貼出一張絕美的「彩虹雲」照片,並提醒大家「快點往東邊天上看」。不少在地居民注意到後,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眼前的美影,並並分享到社團裡。在留言中掀起一陣美圖分享熱潮。對於這種現象,據氣象署古坑氣象站主任楊明雄說明,是因為陽光穿過高空薄薄的細微水滴或冰晶,進而產生「繞射」效應,即陽光正好和雲構成一個合適的角度,讓人們的眼睛在不同的角度觀察到不同的顏色。前氣象局長鄭明典過去也曾解釋,要產生這種七彩的視覺現象,必要條件是均勻的小冰晶或小水滴反射、散射光線,導致雜亂的光線之間相互干擾,造成不同顏色的光線,在不同角度下「加強」或「減弱」,才會有如此絢麗顏色。

颱風蝴蝶最新現況曝!鄭明典PO圖喊:出現不易消失「獨大正渦度區」
午後大雨開炸!中央氣象署今(8日)下午針對14縣市發布大雨特報,雨彈將一路轟到晚上,至於今年首颱「蝴蝶」的成形狀況如何?對此,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也PO出1圖說明了。「這是現況!」鄭明典今天稍早在臉書發文表示,季風槽內有個獨大的正渦度區,但是這個正渦度區很接近陸地,比對風場分析,這個正渦度來自北側的強風,環流還不是很完整,正渦度區的中心也還沒有對應的強對流,「所以還不確定這個正渦度區能持續發展」。鄭明典進一步說明,不過由於南側有季風氣流支持,因此這個正渦度區也不容易消失,後續仍需繼續追蹤。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直呼,「拜託,不要生成颱風」、「先不要」、「可不可以叫他不要撐了,原地解散吧。」對此,氣象署也表示,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域一帶季風低壓槽中有熱帶擾動正在醞釀中,但其結構鬆散,發展狀況不太好,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的機率相對更低,不過仍有望於下周三生成,預計颱風「蝴蝶」的路經將從南側巴士海峽通過,逐漸往台灣東部海面移動,下周四將最靠近台灣,影響也最大。

熱帶擾動影響台灣時間曝!鄭明典曬衛星雲圖揭現況:不利颱風發展
根據氣象署最新預報更指出,菲律賓東方海面上熱帶擾動正悄悄發展,預估最快在下周一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有可能成颱風「蝴蝶」。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昨(6)日貼出衛星雲圖指出,雲頂被拉很長表示「垂直風切大」,很不利颱風發展。鄭明典貼出衛星雲圖色調強化圖解釋,這一區的雲,尤其是代表高雲雲頂的紫色區塊,都被拉的長長的,表示高層有強風。因為地面較少強風,高層大片的強風區,幾乎就可以直接推論「垂直風切偏大」。鄭明典表示,垂直風切偏大很不利颱風發展,所以暫時還看不到對流趨明顯的整合,要看颱風,那就還需要再等等,看後續環境風場的變化。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指出,目前位於菲島東部外海的92W,各國數值模式對其預報掌握的看法仍有分歧;尤其是在熱帶擾動的路徑、強度及生成變化等,這也會連帶干擾到後面的影響程度。不過各國模式也有一致的共識,像是熱帶擾動強度後續均有再增強與發展的趨勢;在環境駛流場的導引下,往台灣東部外海通過的機率最高;熱帶擾動或颱風遠離後,並未引進顯著的西南氣流。各國數值模式顯示92W將於10日至12日影響台灣,林得恩特別提醒民眾,6月13日至6月15日期間,若有安排前往日本的活動行程,建議出發前,多加留意颱風相關資訊。(圖/林得恩臉書)

今年首颱最快下周生成!鄭明典曬1圖「科普季風槽」:持續發展將形成熱帶氣旋
今(6日)天氣仍不穩定,西半部沿海地區上午有零星降雨機率,各地午後須留意局部短暫雷陣雨的發生,而下周有望生成今年首個颱風「蝴蝶」,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也曬出1圖,解說俗稱「颱風窩」的季風槽成因。中央氣象局指出,菲律賓東方海面至南海在本周末至下周「有熱帶擾動發展」的機率,但發展強度及位置仍不確定,將持續觀察熱帶系統發展動態,以及是否有南方水氣北上影響台灣附近的天氣。「認識『季風槽』!」鄭明典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太平洋高壓南側是穩定的偏東風,氣候學上稱為「信風」。跨赤道而來的西風是北半球的「夏季風」,季風和信風交會(或稱為輻合)產生的低壓帶就是「季風槽」。鄭明典說明,季風槽在初發展階段,強風和對流都發生在低壓環流的外圍,對流若持續發展將會「形成熱帶氣旋」。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所以季風槽可以說是颱風的育成中心了?」、「以前地理課一直說西風槽,就很好奇這個槽定義是什麼」、「謝謝局長帶來認識季風槽科普。」

鄭明典示警「將有狂風暴雨」 氣象粉專:估9點半雷雨帶到北台灣
氣象署指出,這波梅雨鋒面,今日抵達台灣,今、明(3日、4日)兩天受到滯留鋒面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線狀對流系統接近,「這樣的系統接近,ㄧ定會有一陣狂風暴雨!」鄭明典在臉書上曬出雷達回波圖指出,看到這類線狀對流系統,應該馬上同時檢查閃電訊號。「如果有閃電伴隨,那就可確定這樣的系統接近,一定會有一陣狂風暴雨,室外活動就要很小心因應,能暫時避開最好了。」而根據閃電即時觀測圖顯示,有密密麻麻閃電接近。另外,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稍早指出,「鋒面雷雨帶即將抵達,預計09:30前後,北台灣天氣將有劇烈變化。」台灣颱風論壇昨晚發文表示,新一波梅雨鋒面正在中國上空組織中,明天白天將會南下入侵台灣,加上西南季風繼續帶入豐沛水氣,明後兩天,全台多雨。粉專曬出各國模式預報,接下來3天的雨量累積預報圖顯示,除了全台有雨,南台灣及各地山區,雨勢預計都會偏多,「就算鋒面長得不好,多雨這件事還是逃不掉,也要特別注意午後大雷雨的狀況。」粉專提醒到了週四,鋒面離開,南部還是會因為迎西南風,持續有雨,這雨季可說轉得相當澈底。

梅雨鋒面來了…全台一片橘「這2地紅到發紫」 1圖秒懂雨勢變化
梅雨鋒面要出現了!先前一直沒看到的西南季風,正式在南海建立,周三、四的天氣極為不穩定,雨勢恐比上一波更猛烈,尤其周四全台都會有雷陣雨,北部、中部有強降雨機率,雨區模擬一片橘紅甚至發紫,要特別注意。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周四影響的梅雨鋒面結構完整,北部及中部有強降雨機會,不過這波鋒面屬於移動性的,通過後端午連假快速回穩。明(28日)鋒面接近,水氣增多,各地零星雷陣雨。周四鋒面通過,由於東北風與西南風交會,容易激發強烈雷雨帶,中、北部防強降雨、雷擊等劇烈天氣發生。鋒面影響期間,雷雨帶發展迅速、變化大,實際降雨仍須視對流雲系發展而定。到了周五鋒面南移,由北往南天氣漸好轉。周四降雨最劇烈。(圖/翻攝自臉書)透過未來4日雨區模擬圖可見,周四雨下得最猛最多,全台幾乎都是橘色,甚至有部分區域是紅色和紫色,要小心短延時強降雨。這波降雨會比之前的還大。(圖/翻攝自臉書)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透露,西南季風入南海,時間點算很明確了,也就是28~29日之間,西南季風在南海建立起來。今年台灣附近北方系統偏南,所以南海的西南季風建立後,並沒有直接持續影響台灣,斷斷續續地還是有東北風吹到台灣上空,但隨著西南季風報到,有西南季風支持的「大雨」,還是會比之前感覺很猛烈的大雨還要大。

入梅了?鋒面雨彈狂炸 鄭明典揭「只差1條件」原因曝光
今天(24日)鋒面通過,各地降雨機率提高,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陸續會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短延時強降雨及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前氣象局(現氣象署)局長鄭明典表示,今天很多條件都符合梅雨特徵,只差西南季風未到。「只欠西南季風!」鄭明典今天在臉書透露,今天很多入梅條件都符合,只差西南季風未到,「鋒面在、冷舌建立中、高層南亞反氣旋也差不多到位,甚至孟加拉灣的夏季風都增強了,但西南季風就是無法順利入南海,原因是南海上的熱帶東風太強了(太平洋高壓偏強)。」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今日受梅雨鋒面通過影響,臺灣各地降雨機率提高,凌晨開始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低區,陸續出現短暫性陣雨或雷雨,並有短延時強降雨及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它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外出請留意天氣變化。林得恩指出,這波鋒面移動快速,明日(25日)梅雨鋒面就會來到巴士海峽,但臺灣各地的降雨機率仍然偏高,還是會有局部短暫的零星陣雨,尤其是南臺灣及西部山區的天氣最不穩定,降雨機率及降雨強度都最高。氣象署說明,明後天(25日、26日)東北季風影響,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整天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明天鋒面位於巴士海峽,各地降雨機率仍高,有局部短暫陣雨,尤其南臺灣在鋒面附近天氣仍不穩定,易有雷雨,並且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下週一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及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

今各地變天!中北部慎防雷雨大雨 鄭明典:海邊先下轉山區雨
今(24)日鋒面通過全台,各地天氣明顯轉變,中央氣象署指出,隨著東北季風增強,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將陸續出現短暫陣雨或雷雨,並伴隨短延時強降雨及局部大雨的機率,民眾外出務必攜帶雨具。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提醒,「海邊會先下雨,隨後可能轉為山區降雨」。氣象署表示,今日受到鋒面影響,全台降雨機率提高,除了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外,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發生的可能。此外,東北季風增強使得北部及東北部氣溫明顯下降,白天高溫約為25至26度,夜晚降至22至23度。中部及花蓮地區高溫約29至31度,其他地區相對影響較小,高溫仍可達32至35度,其中屏東及台東局部地區甚至可能出現36度高溫,台東亦有焚風發生的機率。中南部及花東地區低溫約25至26度。針對離島地區,氣象署指出,澎湖今日為多雲短暫陣雨或雷雨,氣溫介於25至31度之間;金門則為陰時多雲,偶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溫度約24至29度;馬祖則為陰天並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氣溫在24至26度間。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於個人社群平台分享雷達迴波圖,指出「氣流繞地形」的天氣現象,提醒民眾「海邊會先下雨,隨後可能轉為山區降雨」,呼籲特別注意沿山地區的劇烈天氣發展。他也提到,台灣上空出現穩定層,氣流繞過地形,使得回波沿山發展,隨鋒面逐漸往南推進,降雨也將進入內陸地區。鄭明典進一步指出,目前台灣的入梅條件幾乎具備,「只欠西南季風」。他認為,如今鋒面已到、冷舌建立中,高層南亞反氣旋也接近到位,孟加拉灣的夏季風亦有增強跡象,但南海上的熱帶東風過強,導致西南季風尚未成功進入南海,與太平洋高壓偏強有關。氣象署亦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今日上午新竹縣、新竹市、桃園市、苗栗縣地區已列入警戒範圍,影響時間預計至上午11時30分;另針對新竹市、苗栗縣、台中市發布的雷雨警戒,時間則持續至中午12時15分。氣象署提醒,慎防劇烈降雨、雷擊、9級以上強陣風,並注意溪河水暴漲、坍方、落石、土石流等地質災害,以及低窪地區淹水與低能見度情形。

午後雷陣雨炸全台!第一波「典型梅雨鋒面」這天報到
全台各地晴朗炎熱!中央氣象署今(22日)上午針對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雲林縣、彰化縣、嘉義縣及花蓮縣等7縣市發布高溫特報,提醒民眾慎防熱傷害。對此,氣象專家也表示,今天午後有熱對流雲系發展,需注意午後雷陣雨,首波「典型梅雨鋒面」有望於下周四(29日)報到,屆時全台各地將迎猛烈雨彈。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歐宗學今早發文表示,今天鋒面在東海至日本一帶活動,尾端延伸至台灣北方海面,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但比起昨天大氣較不穩定,預估上午期間各地仍是晴時多雲的炎熱天氣,午後容易有熱對流雲系發展,但午後易有熱對流雲系發展,大台北、東半部及各地山區需留意局部較大雨勢。歐宗學指出,明(23日)各地天氣與今天相似,不過降雨規模會縮小一些;周六(24日)鋒面再次南下,預估午時抵達台灣北部上空後,將繼續南下,從北往南、由西向東陸續都會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機會,尤其中部以北地區將迎來明顯雨勢,需留意短時強降雨的發生機率;周日(25日)鋒面南下至台灣南部、巴士海峽一帶,大氣環境仍不穩定,預估各地持續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機會,尤其是午後山區附近的雨勢更為顯著,但北部地區因進入鋒面後方,開始受東北風影響,整體天氣呈現多雲狀態、降雨機率低。歐宗學說明,下周一(26日)鋒面已經減弱遠離,受到東北風影響,天氣狀態較為穩定,由於華南雲系東移帶來水氣,預估各地雲量還是偏多,降雨則主要落在山區附近;下周二(27日)東北風開始減弱轉偏東風,各地天氣晴到多雲,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機會;下周三(28日)隨著西南季風進入南海至華南一帶,台灣附近的水氣會再次增多,逐漸轉為多雲或陰天;下周四(29日)因鋒面通過,全台有陣雨或短暫雷雨的發生,有機會成為今年第一波較為典型的梅雨鋒面,各地需留意強降雨,不過由於這波鋒面有明顯的移動趨勢,因此不會滯留帶來持續性雨勢,但預報不確定性較高,後續仍需觀察。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也在臉書發文,高壓阻擋水氣,最近北方低壓活躍,但是台灣上空高壓太強,伴隨低壓的鋒面系統對台灣影響有限,今天台灣在一團暖空氣的影響下,氣溫容易偏高,山區午後對流發展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