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王嘉源」記者的文章列表

「台積電震撼」衝擊!熊本小鎮徹底變貌 交通擁塞、房價飆漲還有人才爭搶
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縣菊陽町建廠進度順利,預計10月開始裝機,最快2024年第二季少量試產。英國《金融時報》26日報導說,該半導體工廠自今年4月動工以來,熊本小鎮菊陽町及其經濟已徹底變貌,面臨交通擁塞、房地產價格飆漲和人才爭奪等現象,被當地居民形容為「台積電震撼」。菊陽町町長吉本孝壽說:「台積電進駐有如平地一聲雷,我們突然出名了,菊陽町彷彿一夕之間從嬰兒轉大人。」據估計,台積電進軍熊本,將帶來增加就業機會、基礎設施發展和吸引其他公司入駐等效應,可望在未來10年為當地創造約29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然而,台積電建廠也對地方經濟產生衝擊。台積電今春招聘工程師時,給大學畢業生開出的月薪較當地行情高出約三分之一。當地企業原已面臨缺工問題,台積電突然間拉高薪資,加速年輕員工跳槽的頻率。《金融時報》說,台積電熊本廠2024年底開始量產時,全球半導體市場料將反彈,只會讓尋才更加困難。熊本的存儲產品製造商「金剛株式會社」原本有300名員工,過去一年來已流失約5%。但金剛社長、同時擔任熊本工業聯合會會長的田中稔彥說,人才流動是免不了的趨勢,日本必須改變思維方式,在勞動力萎縮之際,專注於提高個人績效,「學會用80名員工,來完成過去100名員工做的工作。」對菊陽町而言,短缺的不僅是人力,還包括道路、房地產到國際學校,甚至連稻田都需求緊俏。據統計,台積電決定在熊本建廠後,菊陽町商用土地平均價格漲幅達26%。晶片廠也會使用大量的水,引發當地對供水的擔憂,特別是地下水保育問題。台積電熊本廠規畫採用12/16奈米和22/28奈米製程,主要鎖定車用等領域。另一方面,台積電先進製程傳出消息,繼蘋果新機晶片率先採用3奈米之後,包括聯發科,以及手機晶片大廠高通,下一代5G旗艦晶片,也將交由台積電3奈米生產,市場分析認為這凸顯與三星、英特爾的技術差距。不過,南韓媒體26日引述產業人士與外媒的報導指出,蘋果iPhone 15 Pro新機已陷入A17 Pro晶片過熱的爭議,而這款晶片是台積電3奈米製程的首發產品。報導認為,若問題持續下去,三星電子或許有可乘之機。

普丁出席經濟論壇 談烏克蘭稱:資源枯竭才可能談和
俄羅斯總統普丁12日在海參崴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上表示,無論誰贏得2024年美國大選,俄美關係都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他並暗示,俄國有在烏克蘭打長期戰爭的準備,稱烏克蘭唯有在資源枯竭才可能談和。但普丁又說,他對美國前總統川普稱會讓烏克蘭危機結束感到「有興趣」。普丁痛批說,美國政府給美國社會灌輸反俄思想,將俄羅斯視為永久的對手或敵人,「現在已經無法讓這條大船改變方向。」他稱,針對俄羅斯的全方位攻擊,都與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利益有關,「包括宗教領域在內的所有領域的攻擊,都是這種地緣政治對抗的延續。」談到川普遭起訴之事,普丁指這具有「政治動機」,反映美國「政治系統敗壞」。他還說,「川普被指控與俄羅斯有特殊關係,這完全是無稽之談」。川普曾聲稱,如果重返白宮,他將在24小時內確保俄烏達成和平協議。普丁說,他對川普稱會讓烏克蘭危機結束感到「有興趣」。普丁表示,烏克蘭的法律阻礙了和談,但相信在烏方發現自己的資源枯竭時,就會是希望和談的時候。他又說,西方向烏提供集束彈藥、貧鈾彈和F-16戰機不會改變戰場形勢。普丁說,提供這些武器什麼都不會改變,只會拖延戰事。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站10日刊出對澤倫斯基的專訪。澤倫斯基也稱有長期抗戰的準備,表示「從情感上講,我已經準備好了」。不過他也意識到,如果西方開始減少經濟支持,烏克蘭將面臨巨大的風險。鑒於多個西方盟國(包括美國)將在明年舉行大選,澤倫斯基知道維持對烏支持將是困難的,尤其在烏軍在前線沒有明顯進展的情況下。普丁另提到美國對俄實施的金融制裁,表示限制美元結算,導致所有國家考慮用本國貨幣結算,這是源自對西方信任的動搖。他稱,在西方破壞金融體系的背景下,願意為了全人類而非按照西方樣板平等合作的國家越來越多。「東方經濟論壇」本是一個促進亞太地區商貿合作、刺激對俄最東部地區投資的國際平台。普丁也在會上說,遠東開發是俄戰略優先事項。他表示,遠東對俄羅斯未來及其在多極世界中地位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為重要的戰略企業、海港、鐵路、貴金屬及礦產都位於遠東。

北韓擬再射衛星 日本首相強烈譴責
北韓22日向日本政府通報,將於24日至31日這段期間發射一枚軍事偵察衛星。韓媒分析稱,北韓此舉可能意在為9月9日的建政75周年(國慶日)獻禮,並牽制正在舉行中的美韓年度聯合軍演。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則強烈譴責北韓,與韓國雙雙敦促平壤中止發射衛星的計畫。這將是北韓今年第二度嘗試發射人造衛星。日本海上保安廳依據衛星可能落下的地點,劃定3處危險區域,其中2處位於朝鮮半島西南部海域,1處位於菲律賓呂宋島東部海域。據稱,3處均在日本的專屬經濟區(EEZ)外。5月31日,北韓曾利用新型衛星運載火箭「千里馬-1號」發射軍事偵察衛星「萬里鏡-1號」,但因引擎失去動力而墜於西海,發射以失敗告終。當時,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向自衛隊發出了下令擊落飛彈的「摧毀措施命令」。為防範北韓再次發射,該命令目前仍在持續。岸田表示,北韓為發射衛星使用到彈道飛彈技術,已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對此強烈譴責,並要求平壤中止發射衛星。韓國統一部官員說,韓方將在「美日韓緊密合作」下,與國際社會一道堅決應對北韓的非法挑釁。值得一提的是,北韓5月31日發射衛星時,韓國政府僅使用「美韓緊密合作」的表述。美日韓三國領導人18日在大衛營舉行峰會,強調共同對抗北韓核威脅。北韓官媒朝中社22日發表評論文章,首提大衛營峰會稱,三國峰會官宣「核戰挑釁」具體計畫,美韓「乙支自由護盾」(UFS)聯演就是將其付諸行動,一旦這場「戰爭預演」執行大衛營協議事項,熱核戰爭離朝鮮半島就會越來越近。美日領導人在大衛營會談時同意,將共同研發稱為「滑翔階段攔截器」(GPI)的新型攔截飛彈,設想應對中俄和北韓推進開發的極音速武器。五角大廈發言人梅納斯21日表示,具體的開發時間和預算籌措目前尚未確定,今後將加速開展討論,預計明年完成協調工作。

繼英美之後第3國 澳洲購逾200枚戰斧
澳洲國防部21日表示,澳政府已決定耗資約13億澳元(約新台幣266億元),向美國採購200多枚「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以增強海軍的遠程打擊能力。澳洲外長黃英賢20日受訪時稱,地區的環境變得更具挑戰性,澳洲正透過「嚇阻和再保證」來達到戰略平衡。她並透露,澳方正討論邀請中國外長王毅到訪,參加新一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先前日本已經表明計畫採購400枚戰斧,並決定最晚到2027年度改裝海上自衛隊的全部8艘神盾艦,使其可搭載戰斧。相對於日、澳大手筆採購戰斧,台灣也有增程型的「雄二E」(雄昇)飛彈,被稱為台版戰斧,韓國則有「玄武3型」巡弋飛彈,北韓亦曾試射長程戰略巡弋飛彈,加上大陸也有類似裝備,東亞各國將擁有數量驚人的巡弋飛彈,是全球巡弋飛彈部署最密集的地區。戰斧巡弋飛彈是美軍第一線的絕殺武器,射程達1500公里,具有先進的遠程打擊能力,過去美方只跟英國分享。澳洲國防部21日稱,澳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戰斧的國家。澳方採購計畫已於今年3月獲美批准,日本則尚未。目前,戰斧陸基發射型號基本退役,只保留潛艦發射和水面艦艇發射型號。台灣的「雄二E」則是地對地巡弋飛彈,射程推估為1000至1200公里。澳方採購的戰斧將用於澳洲皇家海軍的「荷巴特級」(Hobart Class)驅逐艦。此外,澳政府還批准向美購買60多枚AARGM-ER空對地飛彈。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說,隨著配備這些強大的遠程打擊飛彈,澳政府正在加快步伐,落實《國防戰略評估報告》提出的建議。澳洲外長黃英賢20日接受澳廣(ABC)節目專訪。主持人問到,澳洲目前是否在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她表示,現在的情況是,地區的戰略平衡發生了變化,戰略環境變得更具挑戰性,澳洲正透過「嚇阻和再保證」(reassurance)來達到戰略平衡,而這正是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的作用。針對中國外長王毅何時訪澳的問題,黃英賢說,她去年底訪華時與當時的外長王毅討論的事情之一,就是重啟與中國的外交和戰略對話。「顯然,我們希望下一次對話將在澳洲舉行」,官員們正在研究具體日期。

批中傲慢!美印太副司令示警 共軍高層拒通話
美國印太司令部副司令斯卡倫卡(Stephen Sklenka)中將警告說,中國軍方迄今一直拒絕與印太司令部高層對話溝通,顯示解放軍已從日益自信變成傲慢,這是很危險的事,會助長美中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據《雪梨晨驅報》13日報導,斯卡倫卡上周在坎培拉「澳美領導人對話」場邊受訪時說,美國軍方的優先要務是防止與中國爆發戰爭,但中美軍方指揮官間的對話「不存在」,令推動這項目標的努力受阻。他說,「作戰層級」缺乏接觸,會增加誤判導致衝突的風險。斯卡倫卡說:「(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一直提議與(解放軍)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司令員對話,但迄未獲任何回應。」「我4年前調到印太司令部,已經在兩位作戰司令手下做過事。這兩位都沒能與他們的對口官員對話。這樣很危險。」共軍東部戰區管轄範圍涵蓋東海與台灣海峽,南部戰區則包含南海。外界常常聚焦於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但斯卡倫卡表示,可能觸發美中衝突的導火線有多個,包括中方在南海的奪島行動。斯卡倫卡又說,他憂中國為尋求稱霸印太地區,想在索羅門群島或另一太平洋島國建立軍事基地。美國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蓋拉格提議在澳洲等太平洋關鍵地點,部署美國極音速飛彈以嚇阻北京犯台,斯卡倫卡認為這個構想很有價值。美中之間已重啟高層接觸,但兩軍對話仍未恢復。6月初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歡迎晚宴上,美國防部長奧斯汀與大陸防長李尚福曾簡短交談。中國國防部14日宣布,應俄羅斯防長蕭依古、白俄羅斯防長赫列寧邀請,李尚福將於8月14日至19日赴俄出席第十一屆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並會見俄羅斯等國的防務部門領導人,李尚福接著將訪問白俄羅斯,與白俄國家和軍隊領導人舉行會談,以及參訪白俄軍事單位。

美日韓軍事一體化 預計三國將定期聯合軍演
美國總統拜登18日將主辦美日韓峰會,會上預計宣布三國每年定期舉行聯合軍演,並可能開設新的危機熱線。美日媒體皆認為,這場三邊峰會的主要目的是應對中國與北韓,而美日、美韓兩個軍事同盟有可能一體化,從而讓日韓成為事實上的「準同盟國」。美國國務院13日宣布,國務卿布林肯與日本外相林芳正、韓國外長朴振3人將於美東時間14日晚7點半(日本時間15日早晨8點半)以視訊方式舉行會談,為在華府近郊大衛營舉行的美日韓峰會鋪路。這將是拜登2021年就任總統以來,首度在總統度假地大衛營接待外國領袖。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表示,日韓直接合作相當重要,「三方會談將會制度化,(日韓)就不需中間由美方傳話,而是直接對話」。美日、美韓分別為軍事同盟關係,但日韓並非防衛夥伴,而是以共同的同盟國美國為媒介產生聯繫。據《華爾街日報》13日報導,官方消息人士透露,美日韓每年將定期舉行聯合軍演,包含藉此整合雷達、衛星、武器系統,以便追蹤及摧毀彈道飛彈。美媒Axios則在14日報導說,拜登還將斡旋開設三方熱線,讓美日韓在危機時期相互協商。《日本經濟新聞》則分析說,若美日、美韓兩個同盟一體化,一旦朝鮮半島發生緊急事態,駐日美軍就會在後方支援前線的駐韓美軍及韓國軍隊,日本自衛隊則可在美軍等後方支援、探測救助、檢查船舶。但中國一直懷疑美國意圖在亞太地區建立「小北約」,勢必對此抱持高度戒心。韓國聯合參謀本部14日宣布,韓美兩軍將於本月21日至31日舉行為期9天的「乙支自由護盾」聯合演習,此次演習將以反映北韓高度發展的核導能力和烏克蘭戰爭等不斷變化的安保狀況為基礎,實施實戰演習,以此進一步加強同盟的應對能力。北韓把美韓聯演定性為「侵朝戰爭預演」。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日前在軍事會議上強調「更強勢備戰」,並接連訪問軍工廠,可能意在將「乙支自由護盾」視為發起挑釁的藉口。據朝中社14日報導,金正恩又於11日、12日視察戰術飛彈廠等重要軍工廠,並要求「大幅提高」飛彈生產。

童軍大露營頻出包 韓議員盼BTS救場晚國譽
受「卡努」颱風預計北上逼近朝鮮半島影響,在韓國參加「2023新萬金世界童軍大露營」的各國代表團8日離營,分散至首爾等韓國8個行政區住宿,並將於11日在首爾舉行閉營儀式及觀賞K-POP演唱會。而鑑於韓國這次主辦童軍大露營頻出包,有議員要求屆時讓「防彈少年團」(BTS)成員合體演出,以挽救國家聲譽。此次童軍大露營由於酷暑和準備不足,屢經波折,如今「卡努」颱風又來攪局,世界童軍運動組織決定提前撤離位於全羅北道扶安郡的新萬金野營地,除了4000多人留在全羅北道,繼續相關活動外,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3.6萬名參加人員分批搭乘1022輛大巴士,8日移師首爾等韓國8個行政區,進駐體育館、大學宿舍及其他住宿設施,今後行程並將替換成觀光、觀看K-POP演唱會等。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表示,閉營儀式和K-POP演唱會將於11日晚在首爾世界盃體育場(上岩體育場)舉行。分散於各地的童軍成員將搭乘1000多輛巴士,匯聚於首爾市區,屆時交通堵塞在所難免。童軍活動組委會有關人士表示,將分時間段依次把童軍成員移送至活動地點,而來自各國的童軍大部分會在閉幕儀式結束後返國。韓國主辦今年世界童軍大露營,但因熱浪、蚊蟲等問題,陸續有人提早拔營,讓韓國臉上無光。韓國國會議員成一鍾(Sung Il-jong)為此把腦筋動到流行樂天團BTS身上,要求軍方准許BTS成員短暫離營,好讓他們暫時合體,於11日在K-POP演唱會上為童子軍們表演。BTS成員Jin和J-Hope正在服兵役,SUGA也即將入伍,因而暫停團體活動。根據預測,「卡努」颱風將於10日登陸慶尚南道南海岸後,晚間襲擊韓國首都圈,並且貫穿朝鮮半島內陸。韓國政府已經將危機預警級別上調至最高級「嚴重」。韓國總統尹錫悅提前一天結束休假,已於8日返回首爾山總統府上班。

美台貿易倡議實施法案 白宮宣布拜登簽署生效
美國國會日前通過《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白宮7日宣布法案已獲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生效。不過,拜登發表聲明,於法案針對美台後續協商部分規定表達了保留意見,認為這些規定恐影響美國憲法賦予他與外國夥伴協商的權力。此外,微軟旗下的求職招聘社交媒體平台領英(LinkedIn)於今天(9日)正式關閉其中文版應用程式,退出耕耘將近十年的中國市場,中國大陸自此再無美國公司的社群平台。拜登的聲明提到,法案第7節要求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與外國夥伴協商期間須提交協商文本給國會委員會,並阻止USTR在國會審閱期間將文本傳送給台灣。此外,法案要求把國會議員納入美國代表團,有權聽取例行簡報,包括攸關臨時協議的部分。他強調:「在出現法案第7節規定侵害我與外國夥伴協商的憲法權力時,我的行政當局將視其為不具法律約束力。」經過一年協商談判,美台6月1日於華府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涵蓋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後續仍有勞動、環境、農業、數位貿易、標準、國營事業,以及非市場政策與做法等7項議題待協商。雖然美國行政和立法當局都支持發展美台貿易關係,但拜登行政當局將華府與台北達成的貿易倡議定位為行政協定,無須國會批准。而國會兩院兩黨領袖則認為國際貿易是憲法賦予國會的授權,行政當局不能在沒有國會批准下逕自簽署貿易協定。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為雙方自1979年以來所簽署結構最為完整的貿易協定,也是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重要里程碑。在第一階段完成後,雙方將持續就其他議題進行協商,共同推動台美經貿關係深化發展,並提升雙方夥伴關係。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過去台灣在國際貿易組織上都在場外徘徊,如今對美貿易有突破,對兩國經貿有一定的正面幫助;不過,在地緣政治環境下,與其他國家如關稅、經貿關係等,由於沒有加入組織或正式經貿協議,真正的實質幫助有限,仍得自己努力才行。

台海情勢需降溫 專家:美中台須再保證防關係惡化
美國紐約智庫「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14日發布報告說,未來9到18個月兩岸關係將有3個時期「非常敏感」,分別是明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投票前、投票日到明年5月20日總統就職之間、明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前,因此美中台專家都認為必須為台海情勢降溫,以「再保證」等方式防止緊繃關係惡化至關重要。NCAFP旗下「亞太安全論壇」(FAPS)日前在紐約舉行二軌(非官方)對話,邀集美中台約20名專家、學者探討兩岸安全,為新冠大流行3年多來首度恢復實體對話。FAPS主任董雲裳(Susan Thornton)及副主任李瀅(Juliet Lee)共同執筆,撰寫這場對話的摘要報告。報告提到與會專家的6個政策建議,其中包括:美、中、台都必須接受並承認,三方都對加劇台海局勢升溫負有責任,因此三方都必須抗拒假設他們理解其他方的意圖和行動的誘因;華府與北京都不應該試圖影響台灣的選舉;兩岸正常民間往來應該恢復;華府應該更明確鼓勵兩岸改善關係恢復交流。這份報告重申去年10月底呼籲讓台海緊張局勢回歸「舊常態」的倡議,強調「再保證」(reassurances)是嚇阻的重要元素。專家建議美中台都必須提出再保證:台灣應再保證不會尋求法理獨立;北京應再保證將恪守追求兩岸和平統一、不訴諸武力的政策;華府需要恢復其「一個中國政策」的可信度,不斷強調反對動用武力、不支持台獨的立場。最後,與會專家建議,在緊張升溫之際所有人都應該避免情勢惡化,美、中、台領導人都面對國內挑戰,因此所有各方都應該避免將其他領導人逼到牆角,導致他們在自己內部受眾前丟臉,「這包括在美台非官方關係中將實質而非象徵姿態列為優先、過度的軍力展示,以及克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侵台時間表的無助猜測。」報告說,一些美國與會人士認為,有必要讓美國資深官員公開發表聲明,釐清美國的「一中政策」內涵,因為北京採取的許多行動是因為它對美國一中政策失去信心,但中國與會者表示,北京不大可能因為這種公開聲明而相信美國的再保證,因為中國並不清楚拜登政府究竟在與中國的競爭最終目的是什麼。

疑遭中監聽 白宮:無礙布林肯訪華
就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華之際,《華爾街日報》日前拋出新聞指中國擬在古巴設電子監聽站,而拜登政府對此報導先是否認後又證實,引國際關注。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12日回應說,他預期,布林肯的訪華計畫不會受報導影響。布林肯則強調,拜登政府已採取外交措施,減緩了中國在世界各地投射軍事力量的努力。柯比在簡報會上表示,「我們知道,目前(美國)與中國的雙邊關係緊張,但拜登總統希望與中國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的想法不變。」他又說,美方已就古巴容許中國修建間諜設施,向古巴政府表達關切。布林肯12日則稱,中國在古巴設監聽站,是致力在全球擴大軍事存在的一部分。他並指,前總統川普執政時,已得悉中國在2019年為古巴的情報蒐集設施升級,但川普政府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沒有取得足夠的進展」。布林肯表示,拜登總統就任後,政府官員聽取報告,獲知中國正擴大在海外的後勤、基地、蒐集情報等設施,以求在更遠距離投放和維持軍事力量,當中包括在古巴。拜登隨即指示團隊,採取更直接的方法處理,包括與這些國家政府接觸,並交換訊息。布林肯又說,從那時起,美國一直採取低調及謹慎做法,在解決問題上取得了成果。他強調「這個戰略始於外交」,但未具體說明取得了什麼成果。在北京,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3日被問到布林肯的說法時回應說,希望美方反躬自省,停止造謠抹黑,停止對各國進行無差別竊聽竊密的「黑客(駭客)帝國」行徑。美聯社日前援引不具名美國官員透露,布林肯預計18日抵達北京,此行將與包括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等中方高層官員會面,也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柯比當時強調,美中關係要改善須從對話開始,布林肯想訪問北京的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希望重啟兩國軍事溝通。中國擬在古巴設電子監聽站,被形容是把手伸入美國「後院」。但《華爾街日報》分析說,相較於今年2月的「偵察氣球」事件,美國對古巴監聽站第一時間的反應相對冷靜,很可能是不願讓局勢升級,並考量到布林肯延宕已久的訪華行程就將展開。此外,由於美國對古巴實施禁運、兩國關係並不和睦,若大動作對其施壓,很可能造成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