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
」 酒精 中毒 美國 印度 假酒
川普宣布將對多國「單方面設定」關稅 放棄談判數十項貿易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於3日表示,美國將自7月5日起向各國發出信函,明確告知未來對其進口商品所徵收的關稅稅率。這項舉措代表川普政府將逐漸放棄先前承諾的數十項雙邊貿易協議,轉而採取更直接、單方面決定的方式調整貿易政策。根據外媒的報導,川普在前往愛荷華州前對媒體表示,與全球逾170個國家進行個別談判過於繁瑣與複雜,因此他更傾向以「一國一信函」的方式,通知各國其出口至美國商品所面臨的關稅,範圍預計在20%至30%之間,「我傾向於發出一封信,說明他們將要支付的關稅。這樣容易得多。」在4月宣布對全球商品課徵10%至50%不等的關稅之後,川普曾暫緩對大多數國家的實施,給予90天的談判期限至7月9日止。然而目前僅有少數國家完成協商,包括英國與越南。英國在5月與美方達成協議,維持10%關稅並獲得在汽車及飛機引擎等領域的優惠待遇。越南則於本週與美方達成協議,原先高達46%的關稅將降至20%,並允許部分美國產品免稅進口。儘管川普原先計劃與約90個國家達成協議,實際進度遠低於預期。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Bessent)表示,最終可能僅約有100個國家獲得10%的互惠關稅,低於先前名單中所列的123個司法管轄區。該名單還包含如澳洲的赫德島與麥克唐納島等無人居住地區。對於尚未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川普政府將祭出更高的關稅懲罰。根據目前資訊,歐盟將面臨20%關稅,印度與日本分別為26%與24%,而如萊索托、馬達加斯加與泰國等國的稅率則分別高達50%、47%與36%。川普明言,他不傾向再延長關稅豁免期,強調與眾多國家談判「極為困難」,也指出許多談判在初期便陷入牛肉、乙醇等產品細節問題,導致進度緩慢,「我寧願達成一項簡單的協議,這樣你就可以維持和控制它。」川普計劃自7月4日起,每日向約10個國家寄送關稅通知信函,逐步向全球明確表示美國新的貿易條件。他認為此舉不僅更有效率,也更有助於縮減美國的貿易逆差。

山東男車禍身亡「檢驗報告顯示酒駕」 真相逆轉:竟是寫錯小數點
求助無門!中國山東一名王男求助,他的父親2年前工作結束,騎車回家途中和一輛小客車發生對撞身亡,如今法律判決都已經下來,但賠償卻一直拿不到,全和那張錯誤的檢驗報告有關。王男告訴《大皖新聞》,他的父親2023年9月29日工作結束後,騎電動車準備回家,結果和一輛小客車發生對撞,重傷搶救無效,然而檢驗報告顯示,父親血液中驗出的酒精含量為164.0mg/100ml,讓他無法置信,因為父親要照顧母親和哥哥2個殘疾人,10幾年來都不喝酒,因此質疑報告的可信度。王男立刻向警方反應,重新檢測後證實,血液中未檢出乙醇和乙基葡萄糖醛酸苷成分,事後才知道,是工作人員的疏忽,紀錄時寫錯小數點,正確應為16.4mg/100ml。雖然沒有影響到事故責任歸屬,但因為錯誤報告的情況,雙方只好走法律途徑。王男表示,發生車禍時原本雙方有意和解,但對方得知錯誤的「酒駕報告」後,態度就變了,不但拒絕調解,還要打官司。最後法院做出判決,對方按50%的比例賠償58萬餘元人民幣,但家屬遲遲沒收到賠償,就連人都聯絡不上,發現號碼已經換人使用。對此,法院今年1月做出強制執行。工作人員補充,因王男家中經濟確實困難,專門成立了由政府、縣公安局、縣法院、交警大隊參與的工作組,多次和事故雙方當事人進行商談調解,但均未達成一致。此外,交警大隊還積極匯報協調,爭取司法救助。◎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印度胡荽粉檢出蘇丹紅 高檔義大利冰淇淋外帶盒含螢光增白劑
食藥署今(17日)公布邊境不合格產品名單,印度進口的「胡荽粉」,遭檢出蘇丹色素一號、殘留農藥,10公斤的產品遭銷毀;另在各大百貨設櫃的知名義式冰淇淋品牌Venchi,外帶盒被檢出螢光增白劑、溶出試驗也不合格,合計逾60公斤的產品,雙雙遭退運、銷毀。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指出,「尼亞那有限公司」從印度進口的Nirala「胡荽粉」,在邊境被檢出蘇丹色素一號,及殘留農藥亞托敏0.06 ppm、得克利0.15 ppm。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蘇丹色素屬於不得使用之化學物質;另依據「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殺菌劑亞托敏、得克利的法規容許值皆為0.05 ppm。這批10公斤的「胡荽粉」在邊境必須做銷毀,不得退運。根據食藥署統計,近半年(2024年12月9日至2025年6月9日止),在邊境受理印度報驗的胡荽子粉,報驗批數為4批,檢驗不合格批數為1批,不合格率為25%,不合格原因包括農藥殘留及檢出蘇丹色素。食藥署已從去年10月18日起至今年6月4日止,對於印度報驗的胡荽子粉在邊境採監視查驗,也就是100%檢驗蘇丹色素合格後才可輸入。目前邊境針對蘇丹色素採監視查驗的產品包括:1.辣椒粉(乾)、:中國大陸、印度、越南;胡椒:中國大陸、印度、南非、越南;3.薑黃:印度、越南;4.香辛料、八角茴香:中國大陸、印度。除了「胡荽粉」,此次在邊境遭攔截的還有知名義式冰淇淋品牌Venchi的外帶盒。鄭維智表示,業者「香港商聞綺台灣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從義大利進口的的「冰淇淋環保外帶盒」,被檢出螢光增白劑。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紙類螢光增白劑不得檢出。這批47.16 公斤的義大利「冰淇淋環保外帶盒」在邊境必須退運或銷毀。另有一批同業者進口的「冰淇淋環保外帶盒」,經水(60℃,30分鐘) 、4%醋酸(60℃,30分鐘)及20%乙醇(60℃,30分鐘)的溶出試驗,檢出蒸發殘渣值785ppm、3922ppm及264ppm,合格標準皆為30ppm以下,不符《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14.88 公斤的產品也遭攔截。針對「香港商聞綺台灣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在邊境由一般抽批查驗調整為加強抽批查驗。

喝鄰居送的「白酒」中毒亡!瓶中竟是88%甲醇 他喊冤:從餐館拿的
大陸湖南省湘潭市一名李姓女子近日反映,父親李河(化名)4月初收到劉姓鄰居贈送一瓶裝在礦泉水瓶中的「白酒」,多次飲用後身體不適,就醫十餘天後不幸離世。警方事後調查發現,該液體中甲醇濃度高達88%,而李河是因急性重度甲醇中毒致多器官系統功能衰竭而死。目前,劉姓鄰居已被刑拘。《大河報》報導,李女一家住在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李河與劉姓鄰居是酒友,兩人常在一起喝酒。4月6日前後,劉男帶著一瓶1.5升礦泉水瓶裝的「白酒」找到李河,兩人在社區警衛室一同品嘗,不久後劉男稱有事離開,並將剩餘的「白酒」送給了李河。李女講述,其父平日喜歡喝酒,一天通常喝兩頓。隨後幾天李河獨自在家飲用了這瓶「白酒」。4月10日,家人發現李河出現身體冰冷、呼吸困難等症狀,立即將其送往鎮上的湘鶴醫院。醫生診斷稱其有中毒症狀,並展開搶救。李女家人隨即報警。4月23日,李河去世。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當日出具的診斷證明顯示,患者存在甲醇中毒、代謝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肝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腦死、急性中毒性腦病等症狀。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出具的鑑定意見通知書確認,李河符合急性重度甲醇中毒致多器官系統功能衰竭而死亡。至於這瓶危險的「白酒」從何而來?警方透露,劉男辯稱是從鶴嶺鎮的一家餐館拿走的,自己並不知道這是甲醇,嘗了之後發現有「酒味」,便邀請李河一起飲用,因飲用量較少,未出現明顯症狀。目前,劉男因過失致人重傷已被刑拘。據悉,涉事餐館將甲醇作為廚房燃料使用,是從鎮上的一家超市購買的,兩家店距離不到200米。事發後,在警方告知下,該店家已停用甲醇,改用網購的固體燃料。針對餐飲店究竟能否使用甲醇等醇基燃料作為廚房燃料?鶴嶺鎮政府回應不清楚相關政策,但已責令相關店家整改到位。

印度爆「假酒中毒案」23人慘死!旁遮普邦部長:供家屬100萬撫卹金
印度北部旁遮普邦阿姆利則地區(Amritsar)爆發假酒中毒案,警方稱,週三阿姆利則假酒慘劇的死亡人數上升至23人,死者多為日薪工人。警方目前已逮補2名來自新德里模範鎮的嫌疑人。綜合外媒報導,旁遮普省警察局長高拉夫·亞達夫 (Gaurav Yadav) 在X上發文稱:「主要被告之一薩希布·辛格 (Sahib Singh) 與里沙布·賈恩 (Rishabh Jain)有過聯繫,這從他的WhatsApp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出,背後供應商來自薩希布·辛格的Sahil化學品公司。」警方目前已逮捕10名嫌犯,並證實假酒中含有劇毒甲醇,涉事警官包括Majitha副警司和地方消費稅和稅務官員在內的4名官員,因怠忽職守被停職。旁遮普邦首席部長曼恩(Bhagwant Mann)週二宣布,向每位死難者家屬提供100萬盧比的撫卹金。他還保證,州政府將承擔在事件中,失去父母的兒童全部教育費用。警方調查顯示,甲醇是一種用於工業產品的化學品,被大量透過網路採購,用於製造這種有毒飲料。甲醇是一種輕盈、無色的有機化合物,攝入後有毒,非法添加到酒精飲料中,作為乙醇普通消費酒精的廉價替代品。◎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美國點名10國「不公平貿易行為」 中國、日本、歐盟列入其中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撼動全球的關稅政策後,目前傳出已有多個國家派員與美國政府洽談,期望能爭取到有利的條件。而目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直接點名多個國家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其中開頭就直接點名中國、日本與歐盟。美國貿易代表署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表示,特別點名全球10項針對美國出口商的重大不公平貿易行為,從限制市場准入、設下高額關稅、到繁瑣的合規規定,影響範圍涵蓋農業、製造業與科技業,牽動數十億美元的出口利益。其中開頭點名的,就是中國製造的美國國旗,該旗幟大量出現在電商平台上,單一平台每月銷售超過10萬面,導致美國國旗製造商每年損失達200萬美元,最終影響到當地就業與企業存續。USTR強調,美國國旗應由美國國內製造。在亞洲市場方面,日本則對美國海鮮課以高達10.5%的關稅,並實施進口配額制度,使美國漁業每年損失近1億8,900萬美元潛在收益。除此之外,印度與泰國自2005年起分別對美國燃料乙醇設下進口障礙,要求事先審批與發放許可,實際上等於封鎖進口。若市場得以開放,美國將能額外創造4億1,400萬美元的年出口收益。USTR提到,歐洲市場方面,歐盟的新規亦對美國出口形成壓力。「無毀林供應鏈規範」(EUDR)要求美方企業提交地理座標與盡職調查報告,預計將波及總值86億美元的農業與工業出口;「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則導致美國商品競爭力下降,估計每年將影響47億美元的出口。另外在非洲地區也有類似問題。安哥拉即將於2025年7月31日起限制進口牛肉、豬肉與家禽,對於2024年出口價值達1億3,600萬美元的美國家禽產業構成重大衝擊。奈及利亞方面則對多達25類商品實施全面進口禁令,包括農產品、藥品與飲品等,削弱美國企業在當地的營運與擴張能力。肯亞也對美國玉米課徵50%關稅,設下嚴苛監管要求,實質上封鎖估值5,000萬美元的當地玉米市場。在南美,巴西、秘魯、哥倫比亞與厄瓜多等國的非法伐木與採礦活動不僅造成環境災難,還透過低價商品進入國際市場,使遵守規則的美國企業難以競爭。阿爾及利亞也對美國仿製藥與醫療設備設限,使高品質醫療商品無法順利進入該國市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呼籲國際社會正視這些結構性障礙,並提醒各界可參閱《2025年國家貿易估計報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了解美國出口商所面臨的挑戰與不公平待遇。

東南亞關稅重災國開出降稅第1槍!越南盼對美「0關稅」 柬跟進降低19項商品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2日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課徵「對等關稅」,其中東南亞多國損失慘重,出口大國越南更是面臨高達46%的超高關稅。川普4日在個人名下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表示越共總書記蘇林與他通話時表示,越南願意把對美關稅「降到0」。消息傳出後,在越南設有大型製造廠的企業股價於週五(4日)大幅反彈,其中Nike和Lululemon Athletica等企業的股價皆同步反彈。對於在越南設廠的台廠,應該也是利多消息。綜合財經媒體報導,川普在2日宣布對越南課徵46%超高對等關稅後,許多在越南設廠的大型服飾、製鞋企業在次日(3日)就出現股價暴跌現象,其中Nike股價更是在當日崩跌14%,收盤價創下2017年11月以來新低。川普於4日透過社群媒體發文指出,他與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蘇林進行了一場「非常有成效的通話」,對方向他表示越南希望「將關稅降至0」。據了解,越南目前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超過1230億美元(約台幣4兆元),自川普今年初重返白宮以來,越南積極釋出善意,包括承諾購買美國商品,以及降低對美國汽車、乙醇和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關稅等。分析師認為,川普與越南的談判傳達出一個訊息,其他製造業重鎮如印尼、柬埔寨等國,也可能試圖降低新關稅政策造成的衝擊。事實上,在川普宣布對所有柬埔寨進口商品徵收49%對等關稅後,柬埔寨商業部長占妮莫(Cham Nimul)表示,已正式致函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信中指出柬方願意對來自美國的商品關稅立即進行調降,涉及的項目達19種,涵蓋機車、汽車與多種農產品,最高原適用35%的關稅稅率,調降為5%的適用稅率。同時也正積極爭取與美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盼望能延長川普政府關稅措施的實施時間。

關稅降至0%? 出口大國先向美國彎腰
美國總統川普4日宣稱,與越南進行通話,對方希望把美國對其的關稅降至零,刺激包括 Nike和Lululemon在內等在越南擁有大規模製造業務的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川普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他與越南國家主席蘇林 (To Lam) 進行了一場「非常有成效的通話」,對方表示越南希望「將其關稅降至零」。越南目前對美國有超過 1,230 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自川普今年初重返白宮以來,該國積極釋出善意,包括承諾購買美國商品、降低對美國汽車、乙醇與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關稅。Nike股價一度上漲超過6%,收盤漲3%至57.25美元;Lululemon股價則上漲3.15%,收至263.7美元。此外,包括GAP、愛芙趣(Abercrombie & Fitch)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等依賴越南製造的服裝廠商股價也一度大漲8%;愛迪達股價由跌轉漲。約一半的Nike品牌鞋和39%的愛迪達鞋產自越南,該國是這兩家公司最大的鞋類供應地。儘管4日大幅的反彈,Nike股價今年以來仍下跌逾20%,Lululemon跌幅超過30%。

酒後常宿醉頭痛? 醫:喝酒前吃「1食物」助緩解
喝酒之後常見的劇烈頭痛、噁心與疲勞等宿醉症狀,常讓許多人深感困擾。現在有一個簡單又實用的技巧,可以在飲酒前減少這些不適,那就是先吃一小份起司。南佛羅裡達州肺部重症監護醫師Neena Chandrasekaran博士建議,如果晚上要外出飲酒,不妨在喝酒前吃一塊起司。根據她的說法,起司中富含的蛋白質、脂肪與複合碳水化合物,能在胃壁形成保護層,有效延緩酒精進入血液的速度,進而降低血液中酒精濃度的突然飆升。這樣的作用不僅能減輕酒精對肝臟的負擔,還可能減少宿醉症狀的嚴重程度。起司還有助於酒精代謝 減少脂肪堆積、肝臟發炎此外,起司還富含維生素B群和鈣,飲酒時,身體往往會消耗掉這些重要營養素,而補充它們有助於維持神經、肌肉和能量代謝的正常運作。事實上,首爾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含有特定益生菌(如乳酸乳球菌 LB1022 和植物乳桿菌 LB1418)的乳酪能夠增強肝臟中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加速酒精的代謝,並激活減少脂肪堆積和肝臟發炎的途徑,從而進一步降低酒精引起的傷害。宿醉還要多喝水、補充營養 緩解不適症狀當然,專家同時提醒,雖然喝酒前吃起司可以減輕宿醉,但健康的飲酒習慣仍然是預防宿醉的根本。專家建議飲酒時多喝水以防止脫水,因為脫水常是引起頭痛和疲勞的主要原因。另外,吃香蕉、西瓜、柳橙、雞蛋和薑等食物,也可以補充流失的營養、保持水分、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整體緩解宿醉症狀。總結來說,喝酒前吃一塊起司這一簡單技巧,能夠為身體提供一層保護,減緩酒精吸收,並補充因飲酒而消耗的營養。然而,無論如何,適量飲酒並保持健康生活習慣才是遠離宿醉、保護身體健康的根本之道。(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延伸閱讀】尾牙喝酒狂歡 隔天「宿醉」超難熬?營養師推「8飲食」助緩解不適!宿醉代表喝太多? 「這些」情況都是飲酒過量的警訊!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448

13歲少女「誤喝75%酒精」四肢無力!幸好意識清洗 緊急送醫搶救中
台中霧峰區今(16)日下午發生1名13歲少女疑誤飲75%酒精送醫事件,這名少女因不明原因在霧峰中正路住家疑似誤飲200毫升的75%酒精(乙醇)家人發現後立即通報119到場救護,救護人員到場時發現孩童四肢無力,所幸意識仍清醒,緊急將她送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搶救中。台中市消防局指出,16日約14時08分接到家長報案急病救護,派遣霧峰分隊1車2人前往救護,現場發現13歲少女,肢體無力、意識清楚,由家屬陪同送往中山附醫。◎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土耳其爆假酒中毒釀23人死 製造商被逮怪罪:都是政策害的
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本周發生假酒中毒身亡意外,15日的統計顯示,自13日以來,伊斯坦堡已有23人死亡,另有48人接受了醫院治療。據土耳其國家通訊社報導,伊斯坦堡本周有33人因飲用假酒而疑似甲醇中毒,另有48人接受了醫院治療,15日的統計顯示,自13日以來,伊斯坦堡已有23人死亡。目前摻有甲醇的飲料被懷疑是造成死亡的原因,甲醇是工業酒精,與酒精飲料中的乙醇不同。該市省政府16日晚在一份聲明中表示,4名據信出售假酒的人因「故意殺人罪」而被捕,該省補充說自1月1日以來,當局在伊斯坦堡查獲了共29噸的摻假酒精,並吊銷了64家企業的許可證。對此,製造商將這一波死亡歸咎於政府,認為高額酒精稅鼓勵了私自釀酒。事實上,假酒中毒在土耳其相當普遍,隨著稅收的增加,私人生產量也激增。據當局稱,2024年此類酒精中毒事件就曾在伊斯坦堡造成48人死亡。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他的反對者指責他想要使社會伊斯蘭化,因他多次表示反對飲酒和吸煙。

傻眼!男送醫抽出「牛奶血」 醫生示警:愛喝「它」近乎直接喝油
泰國一名在醫療機構工作的網友,透過網路影音平台分享了一段震撼的短片。原來是她服務的機構近日收治一名長期酗酒的患者,對方的血液檢體在離心處理後,竟然分層出現厚厚一層乳白色物質,完全不似正常人類血液該有的模樣,醫學上稱之為「脂血症」(lipemic serum)。新陳代謝科醫師則指出,每喝下每1克酒精(乙醇)會產生7大卡熱量,喝酒幾乎等於在喝油,無論是站在健康、或者增肌減脂者的立場,都不鼓勵飲酒。根據泰媒《khaosod》報導,泰國一名在醫療機構工作的網友,透過網路影音平台分享了一段震撼的短片。原來是她服務的機構近日收治一名長期酗酒的患者,這名患者被親戚送進醫院時,出現手腳無力、呼吸急促、喘不過氣、血流不止等症狀。而根據病史,該名患者長期每日酗酒,並被診斷出患有高血脂症與糖尿病。這名網友指出,患者的抽血檢體經離心處理後,竟浮著一層厚厚的乳白色物質,醫學上稱此現象為脂血症。而她也在影片中拿出一般人的血液樣本進行對照,可以看見正常人的血液在離心處理後上層應為清澈血清,與這名患者血液的差異非常明顯。這名網友還表示,她要以此提醒大眾酗酒對血脂的影響,並呼籲關注自身健康。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過去曾在個人粉絲專頁發文指出,酒精的主要成分為乙醇,乙醇進入體內後,會先經由肝臟代謝為有毒性的乙醛,而乙醛會引起頭痛、心悸、嘔吐、宿醉等症狀。乙醛更是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不可不慎。蔡明劼接著提到,有人說酒精是「液體麵包」,其實不完全對。因為麵包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每攝取1克的碳水化合物會產生4大卡熱量;但攝取每1克酒精(乙醇)會產生7大卡熱量,而攝取1克的脂肪會產生9大卡熱量。所以比起吃麵包,攝取酒精在熱量上更接近「直接攝取油脂」。另外,蔡明劼也提到,由於乙醛對肝臟來說是一種毒物,因此身體會盡全力優先分解乙醛;但與此同時,身體就會忘記分解脂肪,導致體內脂肪更容易囤積,再加上酒精本身富含高熱量,進而讓喝酒的人「容易發胖」。蔡明劼補充,有研究顯示,攝取酒精會減少「睪固酮」的濃度,甚至導致睪丸萎縮。而睪固酮濃度對肌肉的成長也非常重要,因此健身族群喝酒最好適可而止。也有研究顯示,攝取酒精會導致蛋白質合成速率下降長達數小時,對增肌十分不利。因此他提醒健身愛好者,酒雖是人類交際應酬的重要飲品,但一般來說,安全的飲用量是男生一天不超過2罐啤酒,女生一天不超過1罐啤酒,或者換算為相同當量的酒精。若不希望訓練效果大打折扣,請務必要注意控制酒精的攝取量。

車內噴香竟爆炸! 消防局警告:除臭劑變身「移動炸彈」
台南市日前發生一起因車內除臭劑爆炸引發的火警事故,台南市消防局火災調查科表示,經調查發現,事故原因是車內使用的除臭劑濃度過高,遇火源引發爆炸燃燒,該除臭劑含有乙醇(酒精)、丙烷、丁烷等易燃物質,當濃度達到爆炸界線後,僅需一點火源便可引發猛烈火災。消防局指出,許多車主為掩蓋車內異味或增加香氣,經常使用除臭劑或芳香劑,然而,這些產品大多含有易燃成分,若使用不當,可能演變成危險的「移動炸彈」,消防局呼籲,民眾在使用此類產品時,應詳閱使用說明,注意以下安全事項:1. 噴灑後須徹底通風:車廂內使用除臭劑後,應打開車門及車窗進行通風,直至氣味散去並降低濃度,避免密閉空間中濃度超標。2. 禁止煙火接近:在未完成通風前,車廂內切勿吸煙或使用火源,避免意外引發爆炸。3. 選購合格產品:建議選購具有中文標示、明確警語,並有台灣服務廠商的產品,並按照使用說明操作。消防局還建議,使用除臭劑時最好將車輛停放在室外陰涼處,並確保周圍無其他車輛或可燃物,以防意外波及,再度提醒民眾,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也可能因疏忽而造成重大危險。

6遊客遊寮國「背包客天堂」喝假酒身亡!死者全住同家旅社 8名員工全數遭逮
近日,寮國知名背包客旅遊景點「萬榮」(Vang Vieng)市發生觀光客大規模中毒事件,至少6名旅客已經因為誤飲參有工業用酒精的假酒中毒身亡,並有至少12名遊客仍在住院中。外媒指出,由於死者全數住在同一間背包客棧,當地警方已經在客棧內提供的多款酒水中檢驗出工業用酒精,因此在25日將該客棧包含老闆在內的8名工作人員全數逮捕。綜合外媒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寮國的觀光小城萬榮,該城鎮過去曾是酒精與毒品派對的天堂,不少背包客慕名來此享受放縱的迷幻快感,不過在2012年爆發一連串背包客死亡後,當地政府開始嚴厲取締酒吧治安,並且將產業逐漸轉向生態旅遊發展。即使如此,萬榮如今仍然是背包客旅遊造訪的熱門地區,入夜後也隨處可見歡迎亂入的酒精派對。然而本月13日,先是2名澳洲女遊客傳出中毒消息,19歲女子瓊斯(Bianca Jones)與鮑爾斯(Holly Bowles)向投宿客棧的工作人員表示身體不適,在被送往當地醫院急救後,又被轉送往泰國的醫院救治,9天之後雙雙死亡。另一名美國遊客57歲男子赫森(James Louis Hutson),以及英國28歲女子懷特(Simone White)同樣在13日被發現在旅社房間內昏迷不醒,緊急送醫後不治。此外,還有2名丹麥籍遊客:21歲女子索倫森(Frela Vennervald Sorensen)與20歲女子科伊曼(Anne-Sofie Orkild Coyman)同樣出現不適症狀,送醫後不治。由於6名死者全部投宿在當地一家名為娜娜背包客棧(Nana Backpacker Hostel)並且喝了客棧免費提供的酒水,因此當地警方很快把目標指向了這間背包客棧。雖然客棧經理托安(Duong Duc Toan)對此強烈否認,辯稱旅客死因與店家提供的酒水無關,不過警方很快透過檢測發現該客棧內的啤酒與烈酒都參有無色無味的工業用酒精「甲醇」成分,於是在週一(25日)逮捕了包含老闆、經理在內的全數8名員工。據了解,這8人全部都是越南籍男性。據了解,甲醇(Methanol,化學式CH3OH)屬於工業用酒精,雖然氣味與一般飲用酒水內的酒精乙醇(Ethanol,化學式C2H5OH)類似,但是飲用後會在消化道和肺臟透過擴散作用吸收進入血液中,然後被人體轉化為具有毒性的甲醛(Formaldehyde, CH2O),再進而轉化為致命的毒素甲酸(Formic acid, CHOOH)。這種毒素會抑制粒線體的呼吸作用、使細胞壞死,破壞神經系統進而導致失明,對人體的影響極其嚴重,只需服用30毫升即可致命。然而,甲醇因為容易取得且價格便宜,是不肖商人最喜歡添加到酒精飲料中,用來低成本且增加酒精含量的方式。

又釀1死!寮國甲醇中毒連環爆 28歲女律師喝到假酒身亡
寮國當地著名的觀光勝地萬榮市,近日傳出多名外國遊客,疑似喝到假酒,發生甲醇中毒致死事件。對此,當地警方目前已經展開調查,不過日前又傳出一名28歲英國籍女律師身亡的消息,累積至今已經釀成5人死亡。根據《BBC》等外媒綜合報導,一名來自肯特郡(Kent)的28歲女律師西蒙(Simone White),日前和朋友一起到寮國萬榮市旅遊。沒想到,她在旅遊期間,到當地酒吧喝下免費的酒後,竟因為甲醇中毒不幸身亡。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萬榮市第一起甲醇中毒致死事件,在過去短短2周內,已經有一名來自澳洲的19歲比安卡瓊斯(Bianca Jones)被確認死亡。而美國國務院也指出,一名美國人在當地死亡,另外,丹麥當局稱,上週還有兩名分別為19歲和20歲的丹麥女性死亡,再加上女律師西蒙,至今已經累積5人死亡。不過,目前寮國警方尚不清楚假酒的提供地點,正在對全案進行調查當中。而澳洲、紐西蘭和英國當局,都警告其國家公民,在寮國飲酒時要小心甲醇中毒。對此,利茲大學環境毒理學榮譽教授阿拉斯泰爾(Alastair Hay)教授指出,要是喝到甲醛會產生重大後果,影響呼吸並攻擊神經「甲醇中毒導致部分或完全失明的情況很常見,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昏迷和死亡。」雖然可以使用酒精(乙醇)來對抗甲醇代謝治療中毒,但必須盡快完成。

漱口水爭議2/「刺激黏膜、增生細菌」恐增4癌症風險! 醫:非單一原因勿恐慌
含酒精漱口水不僅會影響血壓調節,早在15年前就有研究認為其增加口腔癌風險,接著又有另一項研究稱咽喉癌也與其相關,都與酒精刺激黏膜有關。今年6月,比利時研究針對知名品牌的含酒精漱口水進行追蹤研究,結果發現會讓口腔增加2種致癌細菌,可能會增加食道癌、結腸直腸癌風險。不過,醫師認為癌症的發生非單一因素,呼籲民眾不必因此恐慌。 2009年,墨爾本大學口腔醫學副教授麥克勞在發表於《澳洲牙科醫學期刊》的報告中指出,他們評估數份研究後,「有充分證據顯示」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報告指出,含酒精漱口水中的乙醇會讓致癌物更容易滲透進入口腔組織,造成傷害,酒精副產品乙醛據信也有致癌性,並可能在漱口時囤積在口腔中。 這份研究在當時引發軒然大波,部分牙醫師抨擊研究不夠嚴謹,且不該只以單一論文的結論作為定論。2014年,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牙醫學院資深講師David Conway在發表於《口腔腫瘤學》期刊的研究再度指出,一天使用含酒精漱口水超過3次,會使口腔癌和咽喉癌風險升高。英國牙醫師公會顧問Damien Walmsley教授當時也跳出來澄清「這項研究結果並非定論」。 2024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熱帶醫學研究所團隊在《醫學微生物學雜誌》成果,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連續3個月每天使用知名品牌含酒精漱口水,然後再連續3個月使用安慰劑漱口水。研究發現,每天使用含酒精漱口水後,參與者口腔中的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和咽峽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這2種細菌的含量明顯增加,而這2種細菌都可能引發嚴重的侵入性感染,並與多種癌症有關,例如食道癌和結腸直腸癌。研究指出,含酒精漱口水會增加口腔癌、食道癌風險,其中與酒精會刺激口腔黏膜有關,比起吸菸風險更高。(圖/報系資料照)研究人員指出,知名品牌漱口水含有約20%的酒精,而酒精可能會擾亂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平衡,導致某些有害細菌的滋生。雖然這項研究僅針對單一品牌含酒精漱口水進行測試,但研究人員認為,使用其他含酒精漱口水後,也可能對口腔細菌產生類似的影響。 針對漱口水致癌的疑慮,衛福部認為,傳統漱口水內含的酒精量,目前並無實證顯示會增加口腔癌機率。「酒精對口腔黏膜的刺激性,目前仍未有定論,衛福部也只說『未證實』而已。」柏登牙醫診所院長黃斌洋表示,口腔癌諸多危險因子中,酒精是最直接影響的關鍵,主要就是它長期對細胞會有不好的影響。 口腔癌防治先驅、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韓良俊也曾指出,酗酒、抽菸、檳榔導致口腔癌主要是「局部作用」,口腔黏膜直接受到這些危險因子的影響,而漱口時酒精停留在口腔的時間有時更長。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則認為,癌症的原因往往相當多元,並非單一因素就會致癌,漱口水會致癌目前僅是理論推測,尚無大型研究實證,因此不必過度恐慌。黃斌洋則認為,長期使用漱口水前,最好諮詢醫療專業人員的意見,並依據個人症狀選擇適合的漱口水,當症狀緩解時就不要再使用漱口水,以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醫點名3種人不適合喝酒!食道癌機率多14倍 50%台灣人入列
知名藝人方文琳驚傳罹患食道癌,並自曝有愛喝熱湯及睡前飲酒的習慣。醫師表示,菸、酒、檳榔是常見的食道癌三劍客,過熱的飲食以及過酸的飲食(檸檬汁),或是把醋當水喝就是另類的暗影刺客,如果喝酒臉紅、一杯倒酒,以及喝酒後就宿醉頭暈的人不適合喝酒,那就是身體的保護色,告訴自己不適合喝酒。肝膽腸胃科醫師吳宗勤在臉書透露,「嚴凱泰+安迪造成2018年的食道癌之亂,每個人都吞嚥卡卡;方文琳+徐少強會不會又造成2024年的食道癌之亂呢?菸、酒、檳榔,就是常見的食道癌三劍客,過熱的飲食以及過酸的飲食(檸檬汁與醋當水喝)就是另類的暗影刺客,如果喝酒臉紅,那就是身體的保護色,告訴你(妳),我不適合喝酒。」醫師說明,「喝酒臉紅和酒精的代謝有關。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由乙醇去氫酶代謝成毒性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代謝為無毒的乙酸,最終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近半數亞洲人缺乏代謝乙醛的基因(ALDH2基因缺陷),台灣人的比例近50%,當這些民眾喝下大量酒精,卻缺乏乙醛去氫酶,就會導致致癌物乙醛無法代謝累積在體內,使血管擴張,產生酒後臉紅。」吳宗勤進一步解釋,「喝酒容易臉紅的人,罹患食道癌的機率相較不會臉紅的人高出14倍,如果每天喝超過30克酒精的話,甚至會超過100倍,30克酒精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呢?就是約50ml的58%高粱、50ml的60%威士忌、200ml的15%紅酒、600ml的5%啤酒」。醫生提醒,「一杯倒的人不適合喝酒、一杯臉紅的人不適合喝酒、喝酒後就宿醉頭暈的人不適合喝酒,基本上如果代謝酒精很慢,很容易出現酒醉相關症狀的人,都不適合喝酒,臉紅是一個最容易被發現的食道癌保護色,如果妳的家人或朋友,容易喝酒後臉紅,麻煩就不要再灌她酒了。」◎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吮指雞調料粉」驚爆驗出致癌物!逾2千公斤退運 台灣肯德基回應了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今(24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共有11品項不合格。其中從泰國進口、預計供肯德基使用的「吮指原味雞調料粉」驗出致癌物質「環氧乙烷」,逾2000公斤全數銷毀或退運。對此,台灣肯德基稍早發聲明回應,強調該批調味粉在邊境檢驗時已依規定退運,並未流入市場。根據食藥署資訊,該批「吮指原味雞調料粉」是由「富利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從泰國進口,依照食藥署公開建議檢驗方法「食品中環氧乙烷及其反應產物2-氯乙醇之檢驗方法」,檢出殘留農藥環氧乙烷0.1 mg/kg,不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有關「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總計2024.42公斤全數銷毀或退運。據了解,該批調料粉原預計給肯德基使用,消息曝光後引發消費者恐慌。對此,業者稍早緊急發聲明回應,指該批調味粉在邊境檢驗時已依規定退運,完全沒有流入市場,全台門市均未使用該批問題產品。肯德基強調,為確保餐點安全性,已主動將非同批號的調味粉送交第三方檢測,檢驗結果證實原料符合安全標準,確保消費者享有安全優質的餐飲服務。除了調料粉出包,食藥署另公布10項不合格產品,分別是西班牙出口的紅椒粉、日本出口的青蔥、緬甸的綠豆仁、大陸的白蘿蔔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以及大陸出口「塑膠刀」溶出試驗不符規定、泰國出口「華南菜」漂白劑含量不符規定、菲律賓出口「香蕉脆片」含污染物質及毒素不符規定、巴基斯坦出口「黑礦岩鹽」重金屬含量不符規定。

夏季蚊蟲多! 醫揭蚊子「最愛的8種人」這血型好衰
夏天一到蚊蟲也特別活躍,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咬了好幾個包,然而以前常聽到「吃太多肉或酸性體質」的人容易被蚊子咬,對此小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粉專「傑足先登傑登醫師」發文指,這些說法其實都已經過時,溫度、二氧化碳、氣味、深色,才是蚊子選擇下手的目標條件。此外,醫師也分享了蚊子最愛的8種人以及避免被叮的4個方法:容易被蚊子寵幸的8種人1 體溫較高蚊子對熱敏感,因此體溫較高的人更容易吸引蚊子。2 呼出更多二氧化碳蚊子會被二氧化碳吸引,代謝快的兒童、孕婦、體型較大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較多,因而更容易被蚊子叮咬。3 「汗味」戰士人體汗水中有乳酸、尿酸和氨等,容易產生吸引蚊子的「香」味。因此出汗多的人和體味較重的人,更容易成為蚊子的目標。4 皮膚上的細菌皮膚表面某些細菌會代謝皮膚上的游離脂肪酸,產生多種不同氣味的羧酸,讓人更容易被叮咬。5 O型血有研究表明,O型血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6 運動後運動後,人體分泌的代謝物增加,體溫升高,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這些因素都會吸引蚊子。7 穿深色衣物蚊子視力不佳,但對顏色有敏感性,特別是深色。因此,穿著深色衣物的人可能更容易吸引蚊子。8 愛喝酒飲酒後,人體散發出的乙醇及其他代謝產物也可能吸引蚊子。對此,醫師說明活潑好動的孩子,直接包辦了1半以上的條件,所以才會常一出門就被叮得兩腳紅豆冰。減少被「叮上」的4個方法1 穿著「淺色」長袖褲 物理性防禦,體毛多也可以防蚊。2 沖掉汗水、補充水分 汗水、體溫高、體味重蚊子最愛,洗乾淨和降低體溫會有幫助,另外香水也可能招蚊,建議少用。3 使用有效的防蚊液建議使用以下4種有效的防蚊液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 必安敵 - 檸檬桉油(PMD)伊默寧(IR3535)醫生提醒請認明這4種成份,並直接塗在外露的皮膚上,其他精油貼片或手環效果都不夠。4 和容易招蚊的人一起出門一聲笑說,雖然是開玩笑,但還蠻有用的,例如他和媽媽出門,總是媽媽被叮,自己沒事。

王柏傑酒駕「前一晚喝的」不知還沒退 酒後多久才能開車?醫解答
35歲男星王柏傑昨(18日)下午與遊覽車發生碰撞,經酒測發現其酒測值高達0.44毫克超標,被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法辦。王柏傑今(19日)凌晨受訪時表示,實在沒想到前一晚的酒精會到隔天下午,但這非藉口、理由,願意接受懲罰。至於酒後要休息多久才能上路,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日前就曾解答,人體一小時能夠代謝的酒精量大約為10公克。王柏傑今(19日)凌晨複訊完後,以5萬元交保候傳。面對媒體,王柏傑說,「非常非常抱歉,我實在是沒有想到,原來前一晚的酒精可以到隔天下午測出來還這麼多,所以我當下是非常的震驚、驚訝,但這些不是藉口跟理由,既然做錯事情,乖乖接受懲罰,真的非常對不起,不是故意的。」他解釋,其實12點多就回家了,「因為我們去看球賽,回來吃個宵夜,12點左右我們就回家了,早上起床我也是就是睡得很好,精神狀態都很好,所以才沒有意識到(酒未退),隔了10幾個小時,身體裡還有酒精成分,所以真的是很抱歉,真的沒想到這個結果。」不少人好奇,喝酒後要等多久才能開車。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曾在粉專指出,血液中酒精代謝的過程主要是由肝臟來完成的,肝臟中有一種叫做乙醇脫氫酶(ADH)的物質,它可以將血液中的乙醇(即酒精)轉化為乙醛,然後再由另一種叫做乙醛脫氫酶(ALDH)的物質將乙醛轉化為乙酸,最後由尿液或呼吸排出。鄭泓志表示,根據零級消除動力學(zero order kinetic),人體一小時能夠代謝的酒精量大約為10公克,有了這樣的先備知識,其實只要按照兩個步驟就能輕鬆算出多久能上路,第一先計算出喝的飲品有多少酒精,第二計算出幾個小時能夠完全將酒精代謝完畢。他舉例:●每喝一罐(330毫升)啤酒(5% 酒精),含有酒精330*5%=16.5克酒精,需要16.5/10=1.65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每喝一杯(45毫升)白酒(40% 酒精),含有酒精45*40%=18克酒精,需要18/10=1.8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每喝一杯(150毫升)紅酒(12% 酒精),含有酒精150*12%=18克酒精,需要18/10=1.8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