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
」 亞馬遜 美股 美元 川普 關稅
受川普關稅威脅!美股4大指數齊跌 台積電ADR反漲0.28%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宣布50%進口銅關稅以及對巴西課徵50%關稅後,再宣布對加拿大課徵35%關稅,並稱若該國報復,稅率將進一步提高,引發市場擔憂。受此消息影響,華爾街股市11日應聲下挫,四大主要指數收盤全面下跌。川普10日在其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公布致加拿大總理卡尼的信件,宣布自8月1日起,加拿大商品將面臨 35% 關稅。不過白宮隨後表示,針對加拿大的部分豁免將繼續保留,部分商品可望排除在懲罰性關稅之外。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下跌279.13點,收在44371.51點;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下跌45.14點,收至20585.53點;標普500指數下跌20.71點,收在6259.7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1.98點,收至5696.29點;NYSE FANG+指數下跌 55.08 點,收 14809.11 點。科技七巨頭漲跌互見。Meta下挫1.34%,收報717.51美元;蘋果下跌0.59%,收至211.16美元;Alphabet上揚1.45%,收在180.19沒有;微軟上漲0.37%,收至503.32美元。亞馬遜上揚1.24%,收報225.02美元;輝達11日市值再續寫歷史新高,本週漲幅約 4.21%,其市值突破4.02兆美元,其股價上漲0.50%,收至164.92。台股ADR多回升。台積電ADR上漲 0.28%;日月光ADR上揚0.48%;聯電ADR下跌 0.79%;中華電信ADR上漲0.59%。

黃仁勳成全球第7大富豪 身價1454億美元「超越巴菲特」
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在市值突破4兆美元後,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的身價也跟著飆升。根據《富比士》即時億萬富翁排行榜,他目前身價已達1454億美元,正式超越「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1420億美元,榮登全球第7大富豪。輝達的股價2025年初上漲了20%,並在AI晶片市場穩居領導地位,10日也正式成為首間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美國公司。黃仁勳的身價也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而飆升,光是2025年就成長近280億美元;根據《富比士》報導,在10日當天,預估他的淨資產就增加25億美元,身價高達1454億美元。根據《QUARTZ》報導,黃仁勳目前持有輝達近7570萬股股票,並透過信託與合夥機構持有更多股份。雖然他已於6月依據事先申報的10b5-1交易計畫出售部分股票,但目前變現金額達4000萬美元,但若依當前股價估算,他年底前可能售出高達600萬股,預估獲利超過8.5億美元現金。黃仁勳於1993年創立輝達,一路耕耘成AI產業的核心人物。如今輝達的晶片不只驅動Meta資料中心,更是為OpenAI等大型語言模型提供各種支援。分析師預估,若輝達持續成長,未來12至18個月的市值有望挑戰至5兆、甚至是6兆美元。根據《富比士》即時億萬富翁排行榜,黃仁勳一度名列全球第7名,領先巴菲特、前任微軟執行長史蒂夫巴爾默( Steve Ballmer)和Google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他落後於第6名的Google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與第5名的法國奢侈品巨頭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及其家族。位列榜首則依序為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甲骨文公司董事長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Meta董事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疑遭中國賣家濫用退貨地址 她一年內慘收數百退貨包裹
美國加州聖荷西一名女子「凱」(化名),在過去一年多來無端收到數百個亞馬遜包裹,堆滿自家車道與門廊,甚至影響她照顧88歲老母的日常生活。事後發現,這些包裹竟然是某中國第三方賣家利用她的地址作為退貨據點所致。根據外媒的報導,這起離奇事件的源頭是一家名為「劉桑德店」的中國亞馬遜賣家,主打銷售人造皮革汽車座椅套。然而其產品規格不符,多數顧客收到後選擇退貨。根據亞馬遜政策,國際賣家需提供美國退貨地址或退貨免寄回方案。該賣家疑似為規避高昂國際運費,竟擅自將凱的住家地址登記為退貨點,導致她無辜成了「包裹接收站」,凱無奈表示「一開始我以為只是寄錯地址,沒想到幾週變幾個月,接著就是一年,包裹堆得像牆一樣高。」凱說明,自己曾向亞馬遜提交至少六次投訴,卻遲遲無解,甚至一度收到賣家以100美元禮品卡作為補償,還要求她自行處理包裹。這些包裹不僅堵住她家前門,還影響家人的進出,「我常常要先撥開箱子,才能讓媽媽進門,這對我們來說是另一種煎熬。」根據亞馬遜政策,若國際賣家未在退貨申請兩天內提供預付標籤或美國地址,亞馬遜可代表買家退款並向賣家收取費用。如今「劉桑德店」疑似藉由濫用他人地址規避責任,也引發是否缺乏審查機制的質疑。事件經媒體《ABC 7 On Your Side》報導後,亞馬遜終於在本週出面清除所有堆積包裹,並保證將永久解決此問題。該公司聲明表示:「我們感謝媒體提醒,已向顧客道歉並展開直接溝通,也正在採取措施防堵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這也讓凱感動地說:「我真的鬆了一口氣,這一年來我不斷求助,終於有人聽見我了。」

關稅開獎!標普納指續創新高 輝達市值首破4兆美元史上第一家
華爾街股市10日延續多頭氣勢,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股價續創新高,收盤市值突破4兆美元大關,標普和納指齊刷歷史新高,市場持續押注企業財報能降低通膨壓力及關稅政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巴西徵收高達50%的關稅,市場情緒依舊樂觀。川普本週已向22國領袖寄出關稅通知函,自8月1日起對其商品實施新一輪徵稅。美股主要指數方面,道瓊指數上漲192.34點,收至44650.64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9.33點,收報20630.66點;標普500指數上漲17.2點,收至6280.46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42.29點,收報5708.28 點;NYSE FANG+指數下跌189.04點,收至14864.20 點。科技七巨頭表現分歧,特斯拉(Tesla)勁揚4.73%,收報309.87美元;蘋果(Apple)上漲0.60%,收至212.41美元;Alphabet上漲0.57%,收報177.62美元。Meta下跌0.76%,收至727.24美元;微軟(Microsoft)挫跌0.40%,收報501.48美元;亞馬遜(Amazon)下挫0.13%,收至222.26美元。輝達收盤微漲 0.75%至每股164.10美元,市值正式突破4兆美元,成為史上第一家達到這門檻的上市公司。而台股ADR方面多數淪陷。台積電ADR下跌0.90%;日月光ADR持平;聯電ADR挫跌 1.82%;中華電信ADR小漲0.36%。

AI無償使用新聞內容導致網站「流量雪崩」 美國媒體、歐盟出版聯盟各自出手提告
AI人工智慧時代即將來臨,科技業者紛紛展開武裝競賽,旗下AI不斷迭代推陳出新。然而在各家AI以各種新功能搶占用戶市場的同時,卻也破壞了一些行業過去得以運轉的商業模式。有報導指出,近日美國多家媒體與出版業者已經聯手向AI業者提告,指控AI從每家網站發布的內容中提煉答案提交給使用者,但不僅沒有提交任何費用,還使得用戶不再造訪原本提供資訊的網站,造成網站流量雪崩。另一方面,歐盟獨立出版聯盟也出面提告,指Google在未經出版商同意的情況下,直接將網站內容整理為AI搜尋摘要,並且將結果置頂於搜尋結果最頂端,導致網站流量及收益銳減。過去,Google搜尋器或蘋果手機的Siri語音服務,會使用搜尋功能的用戶導向提供相關報導或資料的原網站,因此有機會為新聞或資訊網站帶來流量,與挹注心力創出資訊內容的媒體方達到合作共生。然而,如今的AI大型語言模型(LLM)不僅能在公開網頁「挖礦」,還能自行精煉資訊內容後再提交給使用者,讓用戶快速取得核心資訊,無須閱讀原本的長篇大論,對使用者來說相當方便。然而,AI工具透過爬蟲在網頁出入,直接深入文字與影像擷取內容,也導致網站僅僅是無償向AI當方面提供資訊,完全得不到流量上的回饋,也重創了各家媒體的廣告業務。為此,引起美國媒體機構為捍衛智慧財產權採取法律行動。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日有多家美國媒體與出版業者集體採取法律行動,要求AI業者簽署付費使用內容合約,或限制業者的人工智慧爬蟲停止挖礦。《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執行長湯普森(Nicholas Thompson)就表示,「出版業者更希望人類到訪網站,而不是程式驅動的數位爬蟲,特別是無法帶來附加價值的程式到訪者。」報導還指出,目前《大西洋月刊》已和OpenAI簽署使用協議,並透過網路服務商Cloudflare限制其他AI業者侵入網站挖掘內容。報導還指出,目前美國媒體與AI業者的新聞報導使用權大戰即將開打,與亞馬遜簽約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已控告微軟以及OpenAI;《華爾街日報》母公司新聞集團(News Corp)也已與OpenAI簽約,而新聞集團旗下的2家公司也向另一AI業者Perplexity提出訴訟。另據《路透社》報導,近日歐盟獨立出版聯盟(Independent Publishers Alliance)也向Google提出反壟斷指控,原因是Google新推出的「AI Overviews」功能,是以出版商創造的內容為基礎,自動生成了AI精煉、歸納的新內容,還置頂於網頁的最優先位置,對以流量、讀者群及廣告營收維生的出版商造成嚴重傷害。獨立出版商聯盟還特別指出,他們認為Google此舉已經濫用了其在搜尋界一家獨大的地位,因為Google雖然明面上宣稱「網站可選擇不被索引」,但若出版商拒絕讓內容用於「AI Overviews」,實際上等同於選擇「完全退出Google搜尋結果」。換句話說,出版商只能在「完全退出Google搜尋」跟「接受AI摘要並且接受流量減少、營收下降」中二選一。對此,Google則反駁稱,「AI Overviews」讓使用者能提出更多元的問題,進而創造新的內容發現機會,並非單純削減網站流量。不過目前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尚未針對此申訴發表回應。

打包防災3/日本超狂避難包「竟有手持廁所」 專家建議5大必備營養品
日本防災包超狂!竟然還有「手持廁所」,可將尿液凝結成果凍狀,就算逃難也能維持乾淨。專家告訴CTWANT,台灣的防災雖比不上日本,但一定要先準備好避難包,災難來時可以一拿就逃生,至少能提高生存率,而必備的營養品則包括高熱量且保存期限長的主食、蛋白質、電解質補充品、果乾麥片、耐保存飲品。避難包成為熱門話題,內政部甚至在6月底為此召開記者會,也公開建議的避難包清單,可下載「消防一點通」的APP取得資訊,有1天的量,也有2~3天的清單。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重要物資的盤點和配售,初步先以台糖、台鹽等公營事業配售點為主,未來會逐步擴大至超市超商等貼近人民生活圈的據點,例如米油及口糧等戰略物資。劉世芳透露,7/10上午將在台北、台中與台南,同步擇一間全聯福利中心賣場進行防空疏散避難模擬演練,模擬警報發放時員工應變、賣場顧客避難引導、情報傳遞與狀況處置等項目。根據日本媒體報導,避難包內容物大致可分成3種類型,第一種是危急時刻抓了就逃的避難包,所以裡面只能放入最救命的道具,包括(手機)充電器、手電筒、雨具、急救用品、個人藥品、眼鏡、零錢以及最小限度的食物飲品。第二種是情況稍微穩定之後,能夠返家或必須長期進入避難所生活時的避難包,除了上述的用品之外,再增加禦寒、更換衣物、梳洗用具、更多份量的水與緊急口糧等。第三種則是戰爭、逃難時使用的避難包,再增加證件、貴重物品等。正因為沒人能預料災難何時、何地發生,所以日本產生各式防災商品。2017年2月,日本山陰地區受到豪雪侵襲,鳥取縣內超過600台以上的汽車受困在道路上無法動彈,時間長達30小時。有過這樣的例子,就有業者推出了車載式的防災箱,包括有7年保存水、7年保存餅乾、攜帶型廁所(大小便適用,防臭、會讓水分變成果凍狀固定)、手持廁所(小便適用,可將700ml的尿液凝結成果凍狀)等。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黃少薇表示,最好的防災包都是客製化的,若不知道從何準備,可以市面上的通用包為基準,再依個人需求擴增。「災難來時,防災包不一定能夠救命,但一定能提高生存機率。」日本避難包五花八門,甚至還有「手持廁所」,讓你逃難時也能盡量維持乾淨。(圖/翻攝自日本亞馬遜網站)營養師程涵宇告訴CTWANT記者,避難包內一定要有高熱量且保存期限長的主食、蛋白質、電解質補充品、果乾麥片、耐保存飲品。「例如高能量口糧的保存期限可達10~20年,每100公克含450~600大卡,確保身體獲得基本能量。」另外還有即食糧(如MRE,Meals Ready-to-Eat),這是美軍與災難應變系統常見的一種即開即食、不需冷藏、熱水可加可不加的完整餐食包,包含一份餐點如義大利麵、副食如餅乾、甜點、飲品、加熱包(加入少許水可以自發加熱主餐)。其特色是耐保存、高熱量、完整營養、方便攜帶。蛋白質可選魚罐頭、肉乾、高蛋白奶粉;電解質補充品如發泡錠可補充流失的鈉、鉀、鎂等,防止脫水。耐保存飲品除了水之外,也可選擇保久乳。程涵宇也幫全家準備了一個避難包,食物方面有水、水果罐頭、魚罐頭、燕麥、肉鬆罐頭、保久乳、燉豆罐頭、營養口糧,其他還有藥品、衣物、剪刀、繩子、收音機、乾電池、手搖式手電筒。「食物方面就是盡量放,以老公背得動為主。」程涵宇笑說。內政部則有四大提醒,第一,每半年定期檢查、更新避難包,並於避難包上註明更新日期,確保物品未損壞、遺漏,或已屆使用期限。第二,將緊急避難包放在家中或工作場所門口處,以便能在災難來臨時一拿就走。第三,逃生避難三項原則為穿鞋、戴上安全帽、攜帶緊急避難包。第四,在既有基礎上再依照家中成員的需求,準備適當用品。

秘魯再現古文明驚奇 考古學家發現3500年城市遺跡
秘魯考古界再傳重大發現。考古學家近日宣布,在秘魯北部的巴蘭卡省(Barranca)發掘出一座名為佩尼科(Peñico)的古老城市遺址,初步研判已有3,500年歷史,建造年代可追溯至西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間,與中東與亞洲早期文明興盛時期相當。此地海拔約600公尺,距離首都利馬(Lima)約200公里。根據《CNN》報導指出,佩尼科的地理位置極具戰略價值,被認為是早期太平洋沿岸社群與安地斯山脈(Andes)及亞馬遜盆地(Amazon basin)原住民之間的貿易中樞。主持此次發掘的著名考古學家夏迪博士(Dr Ruth Shady)表示,該地延續了卡拉爾(Caral)文明的發展脈絡,對理解在氣候劇變後的文化演進至關重要。夏迪博士曾於1990年代參與發掘卡拉爾文明遺址,此文明被視為美洲已知最古老的文明,約於西元前3,000年出現在蘇佩河谷(Supe valley)。無人機航拍影像顯示,佩尼科遺址的核心位於山坡梯田上,中央是一座圓形建築,周圍可見多座石造與泥造建築遺跡。考古團隊歷經八年研究,共挖掘出18座建物,涵蓋儀式性神廟與住宅空間。在現場還發現了以人形與動物為主題的陶製雕像、儀式器具、以及由珠子與貝殼組成的項鍊飾品,展現當時社會高度發展的工藝水準與宗教信仰。參與發掘的秘魯文化部(Ministry of Culture)研究員馬查庫艾(Marco Machacuay)也在記者會中強調,佩尼科遺址的考古成果不僅豐富,還提供了銜接卡拉爾文化演進的重要線索。此發現可望填補古代安地斯文明史上的空白時期。報導中提到,秘魯長年以來都是美洲考古研究的重鎮,境內擁有眾多世界遺產與文化瑰寶,包括印加古城馬丘比丘(Machu Picchu)與神秘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除了本次公布的佩尼科遺址之外,當局也透露在其他地區的長期研究中發現了多項珍貴遺物。例如,2023年發現的兩把羅馬騎兵劍,引導考古學家找到了另一處約2,000年前的聚落,甚至出土了長達30公分、相當於英國13至14號的羅馬鞋款八雙,證實當時人類身形與活動狀況。

亞馬遜加持矽光子發威! 「這檔」通訊大廠股價狂飆4日強鎖漲停
通訊大廠環宇-KY(4991)受惠亞馬遜(Amazon)訂單需求倍增,矽光子(CPO)產品需求強勁,下半年業績有望優於上半年,帶動今(4)日股價強勢上揚,盤中攻上漲停價143元。環宇-KY 1日開盤後即湧入買單,推升股價直衝漲停119.5元,成交量逾1.85萬張。今日股價仍然強勁,於10點強鎖漲停,連3日勁揚共上漲了19.27%,最終股價報143元。環宇-KY第一季雖受全球需求波動的影響,營收較去年同期有所放緩,但隨著CPO市場需求升溫及射頻元件的穩定出貨,預計下半年業績將顯著回升。毛利率提升及產能擴張計畫,將為公司下半年業績帶來支撐。近期光通訊模組廠商 Applied Optoelectronics(AAOI)獲亞馬遜策略性入股800萬股後,高速光模組訂單持續增加,環宇-KY作為AAOI主要PD(光偵測器) 晶片供應商,有望成爲訂單放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環宇-KY董事長黃大倫今年在股東會上也表示,該公司算是PD市場的技術領先者,目前美系客戶定價、品質出貨都值得信任,由於該公司最強的優勢產品為100G,應用出貨上可用16個插拔式 100G 應用出貨,為公司的產品優勢。 法人表示,光通訊產業尤指高速光收發模組需求,將在 2026 年維持高成長幅度,有利擴大後續800G光模組及射頻元件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業務營收在未來2年有望維持超過30%的成長。

美就業意外強勁!美股投資人驚喜 標普+納指續創新高
美國6月非農就業報告數據優於預期,顯示勞動市場仍具韌性,投資人反應熱烈,華爾街股市3日上漲,標普與納指雙雙再創新高,道瓊指數距新高點僅一步之遙。受美國獨立日假期調整,美股3日提前收盤,4日休市一日。美國勞工部同日公布,6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達14.7萬,遠高於市場預估的10.6萬人。同時,失業率下降至4.1%,低於市場預期的4.3%。強勁數據令投資人重新評估聯準會政策動向,7月降息機率已降至接近於零。另外,美國總統川普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批評聲浪再起。川普3日於社群平台發文,直言鮑威爾「應立即辭職」,並傳出川普可能提前宣布新任主席人選。美股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344.11點,收至44828.53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207.97點,收報20601.1點;標普500指數上漲51.93點,收至6279.3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36.07點,收報5647.12 點;NYSE FANG+指數上漲239.28點,收至15063.54 點。個股方面,科技七巨頭齊揚。Meta上漲0.76%,收至719.01美元;蘋果(Apple)上漲0.52%,收報213.55美元;Alphabet上漲0.50%,收至179.53美元。微軟(Microsoft)上漲1.58%,收報498.84美元;亞馬遜(Amazon)勁揚1.59%,收至223.41美元;輝達(Nvidia)上漲1.33%,收報159.34美元;特斯拉(Tesla)小漲0.095%,收至315.35美元。台股ADR方面,表現多收紅。台積電ADR漲 0.51%;日月光ADR漲0.68%;中華電信 ADR漲0.51%;聯電ADR小跌0.38%。

Nvidia市值飆破3.92兆美元 超越蘋果創歷史新高
隨著全球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熱情不減,AI晶片巨頭Nvidia(NASDAQ:NVDA)市值於3日突破3.92兆美元,短暫超越蘋果(Apple),創下有史以來科技公司最高市值紀錄。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當日早盤交易中,Nvidia股價一度上漲2.4%,觸及160.98美元,使其市值攀升至3.915兆美元,高於蘋果於2024年12月26日創下的前高紀錄。儘管股價稍後回落至159.60美元,Nvidia市值仍達3.89兆美元,僅略低於蘋果,顯示市場對其成長潛力的高度信心。Nvidia近年憑藉其在高階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領先地位,受到來自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Meta、Alphabet(Google母公司)及特斯拉等大型科技公司的高度關注。這些企業正競相建構AI資料中心,以搶佔新一波技術浪潮,也因此推動了Nvidia產品的爆炸性需求。微軟目前為美國市值第二高的公司,達3.7兆美元,當日股價上漲1.7%至499.56美元。蘋果則以3.19兆美元位居第三,股價微幅上漲0.8%。BokehCapitalPartners首席投資長金·佛瑞斯特(Kim Forrest)指出,雖然人工智慧確實是一項極具潛力的技術,但目前的發展仍可能與市場預期存在落差,「我堅信AI是一種高效工具,但大型語言模型的應用效果可能尚未達到大眾的期待」。Nvidia由執行長黃仁勳於1993年共同創辦,最初專注於遊戲圖形處理,如今已轉型為AI晶片領域的核心推手。該公司股價過去四年內已上漲近八倍,從2021年的5,000億美元一舉突破4兆美元大關。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資料,Nvidia目前的本益比約為分析師預估未來12個月每股盈餘的32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的41倍,顯示儘管股價飆漲,但獲利成長預期依然穩健。英偉達目前在標普500指數(S&P500)中的權重達7%,與微軟、蘋果、亞馬遜及Alphabet合計共佔該指數的28%。這代表廣大透過指數基金投資的美國退休金戶頭,也同步承擔著AI熱潮的漲跌風險。根據市場觀察,Nvidia自今年4月初股價短暫下挫後,已大幅反彈逾68%。當時市場受到川普總統重新提出的全球關稅政策衝擊,AI概念股一度遭到拋售,但隨著投資人預期白宮將調整政策並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科技股隨即強勢回升。此外,Nvidia的崛起也象徵著全球金融市場的權力版圖正在轉變。根據倫敦證交所數據,該公司目前的市值不僅超越加拿大與墨西哥股市的總和,更超過了整個英國股市的總市值,堪稱全球資本市場的震撼彈。Nvidia的崛起不僅改寫了企業市值的歷史,也成為全球AI浪潮的代表性企業,未來其技術與策略發展動向,勢必繼續牽動整個華爾街與科技產業的脈動。

日本晶片巨頭追得上台積電? 英特爾前執行長:除非具備「這能力」
英特爾前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近日拜訪日本,期間他提到,日本半導體製造商Rapidus必須具備技術實力,否則想要趕上台積電,將是一條相當艱辛的道路。根據日媒japantimes報導,季辛格日前以創投基金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身分現身東京。當他被問及Rapidus是否有潛力成為領先的晶片製造商時,季辛格表示其需要一些核心的差異化技術,若沒有具備突破性的能力,而追趕執行力卓越的台積電,那麼「我們認為這將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Rapidus社長小池淳義(Atsuyoshi Koike)表示,「我們無意與台積電正面競爭,Rapidus的目標並非台積電那樣的超大規模量產。」他進一步解釋,一些客戶希望能夠獲得專門針對他們自身需求所客製化的先進晶片,而不是大規模生產的通用晶片,因此Rapidus將專注於與這些客戶緊密合作,以實現他們所需要的晶片產品。小池淳義表示,公司期望在今年之內能夠明確掌握潛在客戶名單。目前,他們正與多家企業進行洽談,其中包括AI新創公司以及Google、蘋果、Meta、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頭,展現其拓展國際市場的強烈企圖心。

日媒《日經亞洲》:川普規畫訪陸 數十企業CEO隨行
據日媒《日經亞洲》28日消息,美國官員正在為美國總統川普的訪華行程制定計畫,今年晚些時候,川普或將率領由數十名企業首席執行官(CEO)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這似乎也暗示美國正在改變對陸交往策略,從威逼脅迫轉向管控談判,實現長期去風險化。`報導稱,此次訪問預計將與川普5月份的中東之行類似。當時,30多名美國商界領袖陪同川普訪問沙烏地阿拉伯,達成超過2兆美元的交易。代表團中包括特斯拉CEO馬斯克、黑石CEO史蒂芬.施瓦茨曼、貝萊德CEO拉里.芬克、OpenAI公司CEO薩姆.奧特曼、輝達CEO黃仁勳、Palantir公司CEO亞歷克斯.卡普,以及亞馬遜CEO安迪.賈西。《日經亞洲》分析,近來川普政府對華態度發生轉變:從試圖通過不斷升級的威脅以迫使中方讓步,轉向有管理的談判,以求在更長的時間內實現風險降低。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稱,本月初,美國國務院開始諮詢有在華工作經驗的企業高管,就川普可能的訪華行程及相關細節徵求建議。這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國財長貝森特的對華觀點,在川普政府中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貝森特主張對華接觸,與對華立場鷹派的國務卿盧比歐之間存在權力博弈。據稱,貝森特5月10日至11日與中方代表在日內瓦會談後不久,5月28日盧比歐突然宣布,針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新規,導致兩人緊張關係加劇。當地時間6月12日,貝森特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和中國的目標是互補的。他說:「只有真誠合作,中美兩國才能實現大而美的再平衡(a big, beautiful rebalancing),使全球貿易走上更可持續的道路。」今年1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被問及中方是否邀請川普訪華時回應指出,中方願同美國新政府一道,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保持溝通,加強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的進展。

太空競賽推進營運! 這家衛星通訊大廠股價起飛飆漲停
衛星通訊大廠昇達科(3491)在第二季接單及出貨熱潮之下,27日以370.5元漲停作收,整周股價上漲10.17%,三大法人本周買超1670 張,以外資買盤最多。昇達科第一季營收達6.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43%,突破歷年首季營運淡季表現,每股純益(EPS)達 2.22 元。昇達科累計自5月營收9.98億元,年增 15.03%。現階段昇達科的整體低軌衛星產品的待出貨金額仍處於高檔水位。受惠於最大客戶亞馬遜Kuiper加速發射低軌衛星(LEO),市場預估今年將發射超過700顆,而2026年僅上半年就將發射逾千顆;LEO龍頭Starlink今年預計發射超過2500顆衛星,積極佔據領導地位。昇達科越南產能擴建正在進行中,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啟動第二期擴建工程,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並爭取更多全球一線大客戶訂單。昇達科將於7月21日除息,22日為最後過戶日,27日為除息基準日,8月12日發放現金股利。每股將配發6.6元現金股利,包含盈餘分配每股3.8元現金股利,資本公積每股配發2.77元現金股利,昇達科去年每股稅後純益8.59元,盈餘分配率77.15%。

輝達連漲5天「創歷史新高」 華爾街推估18個月內「市值破5兆鎂」
美國科技股近期強勢反彈,帶動整體市場走升,尤其是由Nvidia(輝達)與Microsoft兩家巨頭領軍,更掀起一波市值競爭熱潮。根據道瓊公司(Dow Jones)28日的報導,晶片大廠Nvidia本週股價勁揚10.7%,以157.75美元作收,創下歷史新高。自今年4月的低點以來,Nvidia的市值激增約1.42兆美元,使其重新超越Microsoft,暫時奪回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寶座。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截至27日,Nvidia市值來到3.8兆美元,自4月8日標普500指數(S&P 500)觸底以來,漲幅達61.8%。相比之下,Microsoft則達3.7兆美元市值,自4月以來上漲40%。兩家公司皆被看好有望於今夏衝刺至4兆美元大關,甚至在18個月內挑戰5兆美元市值。根據Wedbush證券由艾夫斯(Dan Ives)領導的分析師團隊指出,這波由人工智慧革命(AI revolution)驅動的科技牛市才正要開始。Wedbush認為,Nvidia與Microsoft是這場AI浪潮中的雙柱核心,並點名另一家晶片公司超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AMD),預期也將在近期與Nvidia並駕齊驅,成為主要AI晶片供應商。據了解,AMD的股價自4月起,漲幅已達83.9%,在標普500中表現名列前茅。此外,其他科技巨頭也展現強勁動能。Alphabet旗下的Google與亞馬遜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同樣在雲端與AI領域取得關鍵進展。分析師指出,雖然Microsoft目前在AI基礎架構中占主導地位,但這些公司也正在迅速追趕。不過,Wedbush對Nvidia的預測相對保守。Loop Capital的分析師巴魯亞(Ananda Baruah)則在稍早報告中更為激進,將Nvidia的目標價從175美元上調至250美元,等同於市值將達6兆美元,意味著較目前市值再增長約58%。他認為Nvidia正處於生成式AI「下一波黃金浪潮」的最前線。另一家機構巴克萊(Barclays)也在本月上修Nvidia目標價至200美元,認為該公司加快部署其Blackwell AI平台後,市值將上看4.9兆美元,並評估其為「今年下半年最具上行潛力的公司」。除了AI晶片設計商外,記憶體製造業者也迎來榮景。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股票代號:MU)自4月8日以來,股價大漲90.4%,成為標普500表現最突出的個股之一。該公司在5月公布的財報顯示,財政第三季營收創歷史新高,其中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片因為AI市場需求旺盛,銷售表現特別亮眼,較前一季成長近50%。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分析師克萊因(Jordan Klein)則指出,隨著Nvidia下一代Blackwell Ultra晶片預定於年底或明年初推出,HBM晶片密度將大幅提升,這對包括美光在內的HBM供應商都是一大利多。

海牙法院檢察官停權事件持續延燒 法國里昂宣布棄用微軟服務
先前《CTWANT》曾報導指出,為了遵從2月川普發布的對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檢察官卡里姆(Karim Khan)的制裁命令,直接停用了該名檢察官的電子郵件帳號,後續引發歐盟開始檢討對「美國科技」依賴的資安問題。目前也傳出,法國里昂市政府宣佈棄用微軟服務,計畫降低對「美國科技」的依賴。根據《cybernews》報導指出,這次里昂市政府宣佈棄用的服務,首先就是幾乎是辦公必備的微軟Office系列。根據里昂市府的規劃,微軟Office辦公套件將被來自拉脫維亞(Latvia)公司Ascensio Systems開發的OnlyOffice所取代。這套辦公工具採用GNU 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第三版授權,是一種鼓勵自由使用與修改的copyleft授權條款。除此之外,里昂市政府也計畫將作業系統轉換為Linux,資料庫則改用PostgreSQL,徹底捨棄微軟生態圈。里昂市府透露,他們將同步導入一項名為「Territoire Numerique Ouvert」(開放數位領土)的開源協作平台,支援視訊會議與各項辦公自動化功能,並將所有伺服器部署於法國本地的資料中心,以確保資料存放與傳輸不受海外法律限制。里昂市府官員強調,他們希望透過減少對特定商業授權模式的依賴,延長既有硬體的使用壽命,以降低電子廢棄物的產出與碳足跡。雖然里昂市府目前僅有約一萬名員工,這項政策不太可能撼動微軟的全球營收體系,但這樣的決定正是歐洲近期普遍氛圍的縮影。從丹麥數位化部(Ministry for Digitalization),到哥本哈根(Copenhagen)與奧胡斯(Aarhus)等地的市政單位,類似的開源與主權導向轉型正悄然蔓延。對於歐洲多數國家來說,對美國科技公司的信任危機已達高點。無論是因應資料隱私、企業壟斷還是政治主權問題,歐洲政府普遍不願將資料與基礎建設完全交由美國企業掌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多次公開聲稱,應該接管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Greenland),此類言論亦加深歐洲對科技與政治主權的警覺。針對歐洲市場的不信任,美國科技公司近年積極做出回應。亞馬遜旗下的雲端服務平台Amazon Web Services便於近期宣布設立「歐盟專用」雲端單位,承諾將提供「技術控管、主權保證與法律保護」。而微軟也於4月發布「歐洲數位承諾」,強調無論國際情勢如何,都將維護歐洲數位韌性。但至少就里昂而言,這些承諾仍難以打動他們。

美加貿易談判喊卡!川普不滿被收科技稅:7天內將祭報復關稅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7日公開表示,將中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理由是加拿大堅持實施針對科技公司的數位服務稅。川普痛批該政策是對美國「直接且公然的攻擊」,並警告美方將在7日內決定對加國施加新的報復性關稅。川普透過其社群平台發文指出,「我們剛剛獲悉,加拿大是一個非常難以進行貿易的國家,多年來,他們對我們的農民徵收高達400%的乳製品關稅,剛剛宣布將對我們美國科技公司徵收數位服務稅,這是對我們國家的直接和公然的攻擊。」川普表示,加拿大已正式通知美方將不會撤回原訂自下週一起生效的數位稅措施,該稅制適用於與加拿大用戶互動的本地及外國科技企業。他寫道:「基於這項惡劣稅制,我們自即日起終止與加拿大的一切貿易談判。我們將在未來7日內告知加拿大必須支付的關稅金額,以繼續與美國做生意。」對此,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則回應表示,會「持續以加拿大利益為優先,進行這項複雜的談判」,並強調「這是一場談判」。川普後續補充,美方對加拿大擁有強大經濟影響力,不願輕易動用,但警告「這對加拿大不會有好結果」,還說「他們太愚蠢了」。當被問及加拿大是否還有機會重啟談判,川普則冷淡回應:「可以撤回這個稅」,並預測對方最終會這麼做,但也強調「對我而言無所謂」。此次宣布為川普自今年1月第二度就任總統以來,對外推動的最新貿易行動之一。據悉,加美貿易談判近期波動劇烈,川普日前赴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參與G7高峰會時,曾與卡尼設下30日談判期限,但未達成共識。加拿大此項數位服務稅將對亞馬遜、Google、Meta、Uber、Airbnb等大型科技公司,針對其從加拿大用戶獲得的收入課徵3%稅率,且將追溯至過去的營收,預估美國企業須於月底繳納高達20億美元稅款。對此,美國電腦與通訊產業協會(Computer &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執行長馬特舒勒斯(Matt Schruers)表示支持政府立場,稱「美國對加拿大歧視性稅制的迅速反應值得肯定」。近來,加美兩國也正就鋼鋁、汽車等項目的關稅進行磋商,川普上任後已針對鋼鋁課徵50%、汽車25%的關稅,另對大部分進口商品加徵10%稅率,預計7月9日可能再次調升。加拿大與墨西哥還面臨因美方打擊芬太尼走私所施加的特別關稅,但部分商品仍受2020年簽訂的《美墨加協議》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是美國最大原油供應國,占進口原油總量約六成,亦提供美國85%的進口電力,並是美國鋼、鋁、鈾及34項關鍵礦產的重要來源國,其中許多資源為五角大廈積極尋求的戰略物資。約八成加拿大出口商品以美國為主要市場。

貝佐斯攜手最強小三辦婚禮!花上億元「包下威尼斯城區3天」 當地居民抗議
前世界首富、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在2019年被前妻史考特(MacKenzie Scott)發現出軌有夫之婦、前福斯新聞台主播桑切斯(Lauren Sánchez)後宣布離婚!如今,貝佐斯也與桑切斯在25日抵達威尼斯,準備在這座浪漫的「水都」展開為期3天的婚禮。儘管當地居民持續抗議,本週預計將有約90架私人飛機降落當地機場,眾多來自娛樂圈、政界及金融界的名流將參與這場「世紀婚禮」,預估貝佐斯為此將花費4600萬至56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3.3億至16.2億元)。據《路透社》的報導,記者目擊這對情侶進入大運河畔的頂級「安縵威尼斯酒店」(Aman Venice Hotel),並將在該處接待多位名流。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慶祝活動將於當地時間26日晚間,在卡納雷焦區(Cannaregio)中心的14世紀建築「果園聖母堂」(Madonna dell'Orto)迴廊揭開序幕,該區以活躍的夜生活聞名。對此,威尼斯市政府在25日發布封鎖周邊區域的指令,以將婚禮賓客與持續抗議數週的社運人士隔離,這些抗議者指控市政府,把這座以貢多拉與宮殿聞名的城市,變成富豪的私人遊樂園。「水都」威尼斯。(圖/達志/美聯社)「現在只有一種東西主宰一切:錢、錢、錢,所以我們成了輸家。」威尼斯居民里戈(Nadia Rigo)表示,「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人,不是被迫遷往內陸,就是得向他們申請許可才能搭上渡輪。他們儼然成了這裡的主人。」面對批評聲浪,威尼託大區(Veneto)政府主席扎亞(Luca Zaia)表示,貝佐斯與桑切斯已向當地3個機構捐贈300萬歐元(約合新台幣1億元),包括研究潟湖生態的學術聯盟CORILA、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當地辦公室,以及威尼斯國際大學(Venic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歡迎來到威尼斯,傑夫。」扎亞在聲明中說道,並感謝這對伴侶「展現非凡慷慨的氣度」。婚禮確切日期與地點至今仍未公開。此前有人推測61歲的貝佐斯與55歲的「地表最強小三」桑切斯可能已在美國以私人儀式完成婚禮。

直擊台灣「AI心臟」1/龜山藏神祕基地!三大CSP傳佈局 記者實地探訪:沒招牌、難靠近
雲端龍頭亞馬遜(Amazon)旗下AWS來台耕耘十年,近年看準台灣AI發展需求,決定擴大投資在台雲端基礎設施,建置由三座可用區(AZ)組成「亞太(台北)區域」(Region),6月6日宣布啟用。秘密基地在哪?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拒絕透露,只表示,「每座資料中心之間『夠遠』,能保障安全,同時又『夠近』,可確保低延遲效果。」對於在台資料中心新據點,AWS三緘其口,不過業界推測,極有可能與微軟、Meta等國際雲端巨頭一樣,將落腳於桃園市龜山區的「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六月中旬一個雨天上午,CTWANT記者實地驅車走訪,從台北市區出發,沿台一線南下,經過三重及新莊,約莫37分鐘來到林口台地,轉入桃園市龜山區寶石街,沿路已無捷運、無便利商店,穿越老舊公寓聚落,循著山坡小徑到了一處工地,怪手正在施工,挖深的基地上已築起巨型鋼構,右側園區閘門後則矗立著一棟建築。該座約莫五層樓高的建築,牆面覆以淺灰色金屬板,外觀簡潔封閉,僅留通風柵欄與小窗,出入口設雙重柵門、攝影機與感應器,並有保全駐守。記者一走近就被攔下,保全反覆盤問,直嚷著「這裡不能拍照,不能進來。」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拒絕透露具體位置,但公司回應記者,基於安全考量,不會透露資料中心的具體位置。(圖/CTWANT資料照)記者轉而在附近尋訪,「這是不是A-Top園區?」現場施工人員不願多談,甚至否認,氣氛格外神祕;但有居民告訴記者,「聽說現在有三家業者」、「一間是新加坡的」、「也有美國的」。直到記者瞧見路邊一塊白底藍字告示牌,上頭寫著「VANTAGE DATA CENTERS/TPE11」,這才確認找對地方。記者再次追問時,一位工程人員才低聲回應,「裡面是電腦機房啦!」這裡正是號稱全台最大算力中心的「A-Top新嶺雲端數據園區」,占地約7公頃,由房地產起家的AAM睿亞投資集團於2018年開始開發,迄今已投入200多億元,今年底將增至300億元,預計2030年前投入500億元資金,逐年拓展園區及升級基礎建設。目前第一區已建置完成,2024年7月由美商Vantage進駐啟用,當年8月,新加坡最大的跨國企業吉寶集團(Keppel)和DDSP基礎建設平台也與AAM簽約,預計2026年第一季完工後進駐。CTWANT記者實地走訪台灣最大算力中心基地,沿路穿越社區巷弄、山坡小徑,遇上高牆、閘門與保全盤問。(圖/劉耿豪攝)Vantage為全球前20大資料中心供應商,2010年於美國丹佛成立,迄今在12個國家擁有26個園區,客戶全是超大規模雲服務商(如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等大型企業。Vantage兩年前斥資30億美元(約新台幣887億元)在馬來西亞賽城打造KUL2園區,總容量256MW,去年來台在A-Top園區建置台灣首座資料中心TPE11,未來還將進軍日本市場。據桃園市府公開資料,TPE11為五層樓鋼構建物,總面積2950坪、最大負載16MW,採先進節能設計。台灣電信三雄中的台灣大哥大(3045)子公司台灣固網,自今年7月1日起向Vantage租用龜山資料中心10年,使用權資產金額逾88億元,用以服務客戶AI需求。記者現場觀察,在Vantage的TPE11左側工地上,已築起一座高達六層的鋼構,現場吊車與工程人員正如火如荼地施工中,工地圍籬標示「洋基工程 YKE」,告示板說明施工範圍包括無塵室、空調與消防等建設。從AWS到Vantage與吉寶,全球雲端產業正悄悄來到林口台地上,在沒有招牌、戒備森嚴,佈滿一圈圈通風口與攝影機的無窗巨型方盒子裡,一顆AI心臟正在跳動著。

微軟無預警暫停國際法院檢察官電子郵件帳號 歐盟重新思考「依賴美國技術」背後隱憂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一項行政命令,近期在歐洲引發政治與數位領域的劇烈震盪。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微軟(Microsoft)為了遵從2月川普發布的對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檢察官卡里姆(Karim Khan)的制裁命令,直接停用了該名檢察官的電子郵件帳號,震驚了歐洲多國高層。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海牙法院檢察官卡里姆因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發出逮捕令,結果遭到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制裁,但沒想到卻讓微軟介入國際司法系統,導致歐洲盟邦對美國科技主導地位的依賴產生嚴重不安。報導中提到,微軟長年為國際刑事法院提供包括Office套件、資安系統與數據儲存等服務。而微軟在與法院討論後,決定暫停卡里姆的帳號,但並未暫停對整體法院的支持。但微軟的舉動還是引發歐洲議會與政界的激烈回應。曾任荷蘭國防部資安主管的歐洲議會議員格魯特赫伊斯(Bart Groothuis)直言,這正證明歐洲國家若無自主數位基礎設施,將無法在政治上保有獨立性。格魯特赫伊斯說自己原本支持美國科技企業,如今已180度轉向。比利時歐洲議會議員吉斯(Alexandra Geese)也警告,如果歐洲內部不建立替代選項,終將失去政治選擇的主導權。目前國際刑事法院部分員工已轉向使用瑞士公司Proton提供的加密電郵服務,以防未來再度受限。微軟則聲稱已針對這次事件制定新的政策,以預防未來遭遇類似地緣政治風險。當川普於6月要擴大制裁至另外4名國際刑事法院法官時,微軟並未再次暫停帳號。除了信任危機外,這也再次突顯歐洲對美國雲端與數位服務的依賴困境。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統計,目前亞馬遜(Amazon)、Google與微軟三大企業共控制歐洲超過70%的雲端市場。儘管歐盟監管機關多年來針對Apple、Meta與Google等公司祭出隱私與壟斷罰則,卻因缺乏具規模的替代業者,導致多數公家機關依然使用美國平台。面對這場危機,歐洲各國開始尋求數位自主的解方。荷蘭內政部表示已與歐洲供應商合作開發替代系統,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Schleswig-Holstein)則著手降低對微軟依賴。歐盟也宣布將投入數十億歐元建設AI資料中心與雲端基礎設施,預計支持Intermax Group與瑞士Exoscale等本地業者搶占市場份額。

美日會晤取消+擬撤半導體豁免 美股20日收黑台積電ADR挫近2%
華爾街股市20日收盤漲跌互見。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由於川普政府要求東京增加國防支出,日本取消了7月1日與美國的高層會晤,股市一度擴大跌幅。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商務部已通知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台積電等頂尖半導體製造商,美方計劃撤銷允許該批公司在中國使用美國技術的出口豁免,晶片股應聲成為賣壓重心。聯準會理事華勒(Christopher Waller)同日表示,他不認為關稅將明顯推升通膨,並呼籲決策者最早應在7月開始降息。他強調,若開始擔憂勞動市場的下行風險,就應立即行動。而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於9月啟動降息,12月再降一次。主要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35.16點,收至42206.82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98.86點,收報19447.41點;標普500指數下跌13.03點,收5967.8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39.55點,收至5211.48點;NYSE FANG+指數下跌135.48點,收報 14051.75 點。科技七巨頭多數收黑,蘋果大漲2.25%,收至201美元;特斯拉走升0.034%至322.16美元。Meta下跌1.93%,收至682.35美元;Alphabet重挫3.85%,收至166.64美元;微軟下跌0.59%,收報477.4美元;亞馬遜下跌 1.33%,收報209.69美元;輝達下挫1.12%,收報143.85美元。台股ADR全數淪陷。台積電 ADR下跌1.87%,收至209.51美元;日月光ADR下挫 2.50%,收報10.13美元;聯電ADR下跌 1.09%,收至8.18美元;中華電信ADR挫跌0.50%,收報45.9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