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鎮邦
」 侯鎮邦
癌症拒動手術…氣功老師堅信2招「讓腫瘤消失」 1年後結局超悲慘
隨著醫療的進步,許多疾病都可以被治癒。然而,有一名氣功老師得知罹患「尿路上皮癌」,卻堅信靠氣功、自然療法就可以讓腫瘤消失,因此不願動手術,怎料1年後腫瘤擴散到全身,最後不得不化療,但不到半年就離世。泌尿外科醫師侯鎮邦在臉書分享案例,提到有一名非常焦慮的老翁,得知腎臟的癌症「尿路上皮癌」驚恐萬分,好像世界末日一樣,又聽說手術必須將腎臟、輸尿管、膀胱袖整套切除,害怕身體無法承擔。侯鎮邦耐心向老翁解釋手術原因、方式和風險,由於是第一期癌症,機器手臂手術的成功率趨近100%,手術完休息1、2天,多半可以順利出院,可以照常生活,必須終身追蹤,不過幾乎不需再做化療、電療、免疫治療。原本老翁被說服了,但住院前幾天又卻步了。侯鎮邦感嘆,能否開刀的存活率差很多。(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侯鎮邦感嘆,能否開刀治療的存活率差很多,早期發現治療,5年的存活率將近80%,而且多半死因不是癌症;如果到了第3期、第4期,無法開刀只能靠全身性藥物,像是化療、免疫治療,存活率大大的下降,5年存活率可能只剩40%甚至不到20%。侯鎮邦想起過去有一名氣功老師,起初只是小小的輸尿管尿路上皮癌,堅信靠氣功、自然療法,就可以讓腫瘤消失。沒想到過了1年,血尿、腎衰竭找上身,腫瘤擴散到整個主動脈的淋巴結,已經無法開刀,最後只能使用化療,不到半年就離世。侯鎮邦表示,他從來不給病人過度的希望,只會把真實的數據告訴病人,真實的數據是很現實很殘酷的,要面對它、尊敬它,但他也不要病人放棄,尤其治療成功率很高的病人,千萬不要放棄。

天一冷就「有心無力」嗎? 泌尿科醫師曝「這原因」導致:吃壯陽藥也沒用
近日,冷氣團連番報到,泌尿外科醫師侯鎮邦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分享,每當寒流來襲,泌尿科門診就會因為尿滯留與夜尿症的患者而大排長龍。不過除此之外,太冷的天氣也會導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讓他感嘆:「為了一刻的春宵,男人必須費心、費力、費財, 還要看天氣做愛,你說男人命不命苦?」侯鎮邦醫師日前在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當天氣變冷時,就有很多患者會抱怨勃起功能變差,甚至會反應吃了壯陽藥「藥效變得不好」。追根究柢,是因為「自律神經(交感和副交感)失調」所導致。還感嘆:男人很命苦,為了一刻的春宵,男人必須費心、費力、費財,還要看天氣做愛!侯鎮邦醫師解釋,當天氣變冷時,身體會啟動「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以應對低溫,例如讓血管收縮以保持體溫。然而,男人勃起的關鍵,在於讓血液流向陰莖海綿體,這又需要副交感神經作用來促使血管擴張。因此在交感神經過於活躍時,副交感神經就會受到壓抑,導致血管收縮、減少血液供應,這時就可能發生陰莖「海綿體充血不足」,進而導致勃起困難的狀況。侯鎮邦醫師建議,當遇到這類狀況,男人們可以多泡泡熱水澡、調高室內溫度,再搭配一杯熱花茶或熱可可,不僅讓全身暖和起來,還有助於放鬆身心。侯鎮邦醫師指出,溫暖的環境會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運作,讓身體進入放鬆模式;當副交感神經活躍時,骨盆的平滑肌和周圍肌肉就會跟著放鬆,導致陰莖海綿體血管擴張、促進血液流動進入陰莖,就能幫助勃起。此前,侯鎮邦也曾發文說明,當天氣太冷時,交感神經特別活躍,這種「過度緊張」會讓膀胱的逼尿肌變得鬆弛,而尿道的括約肌和骨盆底肌肉卻太過緊縮,使排尿變得不順暢。若本身有攝護腺增生或尿道阻塞者,影響會更明顯,甚至可能引發急性尿滯留「連尿都排不出來」。至於容易夜尿的原因,則在於天冷讓人忍不住喝熱湯、吃重口味食物,造成鹽分和水分容易積存在體內,再加上天冷不容易出汗,皮膚的排水功能減弱,身體只能靠著腎臟把多餘水分排除,結果尿液自然變多;此外,晚上氣溫低時,身體的血管收縮,血液回流到心臟和腎臟的量更多了,當腎臟負擔加重、製造尿液的量也跟著提升,這也是為何冷天夜尿多的原因。

別一有尿就去廁所 醫曝「適度憋尿好處」:七分滿最理想
不少人一有尿意就會去上廁所,但恐增加膀胱負擔。泌尿外科醫師侯鎮邦直言,膀胱差不多七分滿時再排尿,這樣逼尿肌輕鬆、膀胱更健康。侯鎮邦在粉專《健康科技最前線 泌尿外科侯鎮邦醫師》表示,在門診常常要病人學習憋尿,不要一有尿就去尿,由於這好像違反直覺,和從小健康教育老師教的不一樣,病人總是非常疑惑。不過他都會以「滿的牙膏比較好擠,還是快用完的牙膏比較好擠」來比喻,讓大家好懂。侯鎮邦指出,答案顯而易見,當然是裝滿的牙膏比較好擠,膀胱也是一樣,充盈的膀胱排尿對膀胱而言是比較輕鬆的,相反的,只有少量尿就去排尿,反而會增加膀胱的負擔。 至於為什麼排尿的時候,膀胱「七分滿」是最理想的?侯鎮邦說,因為這時候膀胱壓力剛剛好,膀胱壁的張力處於「黃金區」,壓力不會過高或過低,逼尿肌能用最小的力氣完成工作,但如果尿太少就跑去排尿,反而增加膀胱負擔,這時候膀胱壁沒有被充分拉伸,逼尿肌必須更費力地收縮,才能把少量尿液排乾淨,而且頻繁小量排尿會讓膀胱延展性變差,儲尿能力下降,進一步形成頻尿問題。侯鎮邦提醒,所以養成正確習慣很重要,感覺膀胱差不多七分滿時再排尿,這樣逼尿肌輕鬆、膀胱更健康,而且大家放心,不會因為七分滿排尿而造成尿路感染。

有尿意就尿恐傷身 泌尿科醫揭3恐怖影響:老了就知道
憋尿對身體不好,因此一般人若有尿意,就會馬上去解放。不過,泌尿科醫師卻警告,有尿意就馬上排尿,會有3個不良影響,長期下來甚至可能導致膀胱的功能退化。林口長庚醫院高齡泌尿科主任侯鎮邦醫師在臉書專頁《健康科技最前線 泌尿外科侯鎮邦醫師》發文指出,膀胱就像一把弓,正常的拉弓,射出去的箭才會又快又遠,但大家從小被教育「不要憋尿」,往往誤解「憋尿」與「儲尿」的不同。侯鎮邦醫師指出,他支持正常的膀胱,就必須有正常的儲尿工作,也就是說「不要一有尿就去尿,要適度忍一下」,讓膀胱發揮儲存尿液該有的工作,建議感覺7、8分滿再去尿,如此不算憋尿,也不會導致尿路感染。假如一有尿意就去尿,會產生什麼問題?侯鎮邦醫師列出3個影響:1、會讓人患得患失,一天24小時的專注力都在膀胱,嚴重干擾生活品質。2、當膀胱內的尿液不夠就去尿,其實是增加膀胱逼尿肌的負擔,年輕人可能感覺不出來,但老了之後膀胱收縮功能退化,排尿就變得很弱、很細、甚至滴滴答答。3、當膀胱的逼尿肌長期負擔增加,反而會造成膀胱的病變、延展變差、慢性纖維化。

無痛血尿恐是膀胱癌前兆! 醫揭「這層肉狀況」決定是否整組切掉
台灣每年有400人因膀胱癌死亡,且有9成患者有血尿症狀,儘管膀胱癌死亡數相對其他癌症已屬「低調」,病症也相對明顯,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毫無病識感情況下罹病,嚴重時甚至需要切除整個膀胱,而腫瘤「是否侵犯到肌肉層」正是決定是否摘除膀胱的關鍵之一。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泌尿科醫師侯鎮邦指出,有7成以上病例因腫瘤尚未侵犯到肌肉層,僅需進行「尿道膀胱內視鏡電燒刮除」(TURBT),以及術後的「膀胱內藥物灌注」治療,TURBT手術只要用內視鏡找到患處並用電燒將腫瘤刮除,約1個半小時就能完成手術。雖然患者術後要時常回診灌注內用藥,降低可能依附在膀胱內壁的癌細胞復發機率,但病人生活品質不會與正常人差太多。但若腫瘤已侵犯到肌肉層,就必須把膀胱全部切除,且鄰近器官和骨盆腔的淋巴腺也要清除乾淨,術後還要用腸道再造新膀胱,治療與術後照顧難度會提高許多。因此,部分身體虛弱、高齡或是癌細胞已轉移到膀胱以外的患者可能不會進行切除手術,而是採用放射線治療,儘管放射線不如切除來得徹底,仍是效果不錯的療法。所以絕不能輕忽血尿、無痛血尿,早期檢查與治療才是王道。英國「國民健保署」也指出若出現更常感覺到尿意、突然的排尿急迫感和排尿時有灼熱感,即是膀胱癌的症狀。

嫩妹染怪病…沒懷過孕「妊娠紋爬滿肚」8症狀纏身 醫心疼:每天吃血壓藥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一名20歲嫩妹長期有月亮臉、水牛肩、腹部肥胖、四肢纖瘦、腳板水腫等問題,明明沒懷過孕,肚子上卻滿是妊娠紋,且年紀輕輕就要服用血壓藥,也沒辦法跟朋友一起去跨年狂歡、吃大餐,都是「腎上腺腫瘤」惹禍。「這麼美麗清秀的女孩, 怎麼被這個腫瘤摧殘得這麼慘?」泌尿外科醫師侯鎮邦日前在臉書粉專分享案例,感嘆「我內心不禁惋惜,20歲出頭花樣年華,這時候應該跟男朋友在談戀愛、跟朋友去跨年、努力準備期末考、或是在規劃未來光明璀璨的生涯,而不是在跟我研究她的疾病該怎麼治療。」醫師提到,「這位女孩有很大的困擾:月亮臉、水牛肩、腹部肥胖、未曾生產卻有妊辰紋、四肢纖瘦、腳板水腫。年紀輕輕卻每天都要服用血壓藥。聖誕節、新年到了,沒辦法跟朋友一起去跨年狂歡、吃大餐,因為要控制血糖。 她得了一個很奇怪的疾病:腎上腺腫瘤。」侯鎮邦說明,「人體的『腎上腺』是一個很奇妙的組織,小小的一片如同蠶豆般大小,卻是主管人體的水份、代謝、電解質、糖份、血壓、還有情緒的調控。 當腎上腺長了腫瘤,有的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有的人卻所有調節都失衡!對一個花樣年華的女孩,得了這個疾病,無疑是身、心、靈,嚴重的打擊!」醫生表示,「感謝這位女孩還有他的家人,相信我的判斷。我們利用達文西機器手臂,將她的腎上腺腫瘤切除乾淨。手術的過程相當順利,大約只花了40分鐘。開完刀的第二天,我就鼓勵她喝水、進食、下床活動,她也非常有毅力,全力配合我們醫護人員的治療計畫。 讓我最驚訝的是,開刀後的第二天,她的血壓正常了!」侯鎮邦欣慰地說,「病人開心的笑容,是給我們當醫生最大的回饋! 我也衷心地祝福她與他的家人,新的一年,一切順利圓滿! 把這個惱人的腫瘤斬除之後, 能夠找回原本就應該屬於她的美麗、健康、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