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票金
」 金控 國票金 台股 耐斯 新光金
老董鬧事1/耐斯陳冠如涉職場霸凌「成立」 調查報告轟「不知警惕反省」
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傳出員工檢舉職場霸凌、種族歧視等,國內金控界也傳出一例,CTWANT取得勁爆消息,國票金(2889)6月一份調查報告出爐,認定旗下子公司國票證券副董事長陳冠如涉「職場不法侵害成立」,已發函股東改派董事換人,據了解,該案起自陳欲插手干預兩樁人事案,引爆內部強烈反彈所致。據CTWANT取得消息,國票金控旗下的國票證券在耐斯集團陳冠如擔任副董事長近二年來,與董事會團隊、同仁們相處不斷傳出齟齬、爭鋒相對等擦槍走火,如今還對簿公堂,讓向來在公司治理採取相當高規格的金融圈同業,感到既不解與訝異。CTWANT調查,今年5月間國票金控收到一名稽核同仁提出檢舉函,指控長達數月、快一年期間裡,屢屢受到國票證券副董事長陳冠如疑似不合理的工作業務上的要求,甚至還被以「家臣」等字眼涉嫌辱罵,讓該同仁身心受到極高壓力,擔憂威脅工作職權獨立性,還嚴重到求助醫師、服用藥物治療。國票證劵收到此案之後即依照勞動部、國票證劵的《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與預防計畫規定,成立處置與調查小組,包含兩位外部專業的調查人員,經訪談與了解相關事證之後,6月中旬完成評議結果,「職場不法侵害成立」。據了解,陳冠如得知遭到同仁檢舉之後,不僅藉口一些託辭拒絕接受訪談調查,還要求停止評議會議,此舉涉及違法、漠視法律之行徑,也嚴重影響到國票證券內部的工作的專業及職場安全和諧氣氛。國票金控經營團隊近期屢傳內部不和事件,基層同仁職場氣氛凝重。(圖/翻攝自國票金控官網)根據CTWANT取得的評議報告內容,提到國票金職場不法侵害處置及調查小組於6月18日評案該案成立之後,外部專業委員還特別點到一重大關鍵,「該法人董事代表,不適用一般員工的處理方式,像是記過、警告」「國票金應檢視人選的處分方式,進行人事調整評估」。此外,評議調查小組還考量陳冠如在得知被申訴涉及職場不法侵害案之後,「不知警惕反省,竟對申訴人提出刑事加重毀謗罪自訴,甚至還在6月20日董事會揚言提告相關成員,不符常理之舉令人瞠目咋舌,顯然已不適任副董事長之職務」,為此,還請儘速改派法人代表,保護申訴員工免於繼續受到陳冠如的職場不法侵害,以維護該員稽核獨立職權性,營造友善職場環境,保障全體勞工身心健康。「陳副董的行為實在是太誇張了,不接受調查,還反告那位同仁涉嫌刑事加重毀謗罪,搞得國票金烏煙瘴氣的,法人代表到同仁整個經營團隊沒有一條心,如何為股東們謀取最好的股東權益,唉!」一名金融同業很無奈地說,「甚至傳出嚴重勞資對立,陳冠如還反告同仁刑事加重毀謗,可說是金融圈創舉,法人代表與員工互告之首例。」不僅如此,耐斯陳家更是有意對國票金控8名包含獨立董事、董事等提出司法訴訟,「這難道是誰反對他,他就告誰嗎?根本沒有把上市櫃公司治理、投票當成一回事呀。」金融業高層說。從國票金6月20日發布的一則重訊,即可觀察到內部嚴重失和端倪,據了解,耐斯提名的獨立董事在董事會臨時動議,突然以包含獨立董事、董事等8人反對停止陳姓顧問合約之案為由,同時主張繼續給付報酬,要公司對他們八人提出刑事背信告訴;不過,該案經出席董事十三席,舉手表決贊成董事三席,未達出席董事過半數之同意,表決未通過。CTWANT採訪國票金控,對此回應說「本於檢舉案件之保密原則,請見諒無法提供內容」。

老董鬧事2/陳冠如在國票金大起訴訟內鬨 疑插手人事未果洩憤
CTWANT調查,國票綜合證券副董事長陳冠如在今年2月已對證券董事長王祥文提起毀謗名譽的相關訴訟,而起因疑涉陳半年多前,欲安排國票創投舊部屬進入證券子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未獲王同意,致兩人關係漸生間隙。CTWANT調查,國票金控2022年6月董事會改選後,耐斯陳氏兄弟的職務更新,哥哥陳冠舟從國票金副總經理調升為總經理,陳冠如則是先前被撤換子公司國票創投董座一職後,改任國票綜合證券副董事長。「這一年多來,陳冠如副董高度關切的兩件人事案,在國票金控內部傳的沸沸揚揚,並直接與金控子公司證券、創投這二家公司董座過招,鬧哄哄。」知悉人士跟CTWANT說,「陳氏兄弟以法人代表之姿伸手干預國票金控子公司人事、獎金事宜,令內部團隊印象著實非常深刻。」「由於創投2022年經營績效不佳,投資大賠,本業淨值幾乎為負數,基於問責機制,隔年董總相繼遭撤換」該人士說。陳冠如卸下擔任18年國票創投董座之時,成功要求董事會通過給予離任董總高額離職金後,結果陳冠如改出任國票證券副董事長,卻欲干預國票創投派任轉投資「乾杯」公司法人董事代表職權,再掀金控內部動盪不安。國票金控表示,依慣例,由國票創投董座擔任轉投資公司的法人董事,圖為國票創投轉投資的「乾杯」。(圖/翻攝自乾杯燒肉居酒屋臉書)據了解,過往國票金控子公司國票創投進駐轉投資公司法人董事,皆由創投董事長出任,或是由創投自行指派。而此時陳冠如,已非創投董事長。「陳冠如竟對乾杯,念念肖想,竟要求金控魏董事長違反金控法,直接指示創投指派陳冠如為乾杯公司的法人董事代表。」一名了解內情人士跟CTWANT說。CTWANT調查,陳冠如曾直接提議國票創投子公司轉投資非金融事業的「乾杯」擔任董事的派任權,應由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指派,並要求推派自己出任乾杯董事,跳過創投,該建議未獲魏董及創投董座同意。陳冠如遭金控董事長及國票創投董事長直言拒絕,陳冠如在金控董事會大鬧,不時提出臨時動議杯葛議事,在公股不表支持的態度下,悻悻然暫時落幕一場戲。緊接著新戲登場,陳冠如試圖插手在國票證券安排舊部擔任高階主管,與證券董事長王祥文屢屢過招,在相關主管會議上,陳冠如、王祥文兩人唇槍舌戰,砲火連連,最後副董還一狀把董事長告進法院,再創金控界首例。國票證券董事長王祥文也傳出遭副董事長陳冠如,提出毀謗等相關告訴案。(圖/報系資料)據了解,陳冠如在王祥文出差期間,代理國票綜合證券董事長職務時,打算暗度陳倉提出高階主管人事聘任案,欲將在2023年已領取近千萬資遣金的國票創投前總座引進到國票證券。此案在國票綜合證券行文會知請示母公司國票金控時,並未獲董事長魏啟林同意,且魏董裁示應等王祥文銷假上班後再議;而王祥文得知此事後否決此案。之後,金管會即接到檢舉調查國票綜合證券聘用的一名陳姓顧問流程是否合規,結果在今年4月以違反內控而裁罰30萬元。「國票金大股東搞自家人,在業界、在公部門主管機關,已不是新聞,光是大量發布的重訊,異於同業,再對照以上劇情,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陳冠如是這樣監督公司呀!」努力拚績效還要避砲火的基層員工,實在忍不住吐苦水。CTWANT採訪國票金控,對此回應說「依循慣例,係由創投董事長擔任創投轉投資的乾杯的法人董事,前一屆為陳冠如先生擔任,本屆則由目前國票創投董事長擔任」;對於司法案件,則回覆說「本案係為個人案件,本於個資法之處理原則,請見諒無法提供內容」。

老董鬧事3/耐斯陳家行徑大膽!陳冠如涉霸凌 陳冠舟12道金牌跳過董座擾人
「耐斯陳氏兄弟對於自身的人事、獎金的安排興趣,遠遠高過於國票金控公司的經營發展。」一名金融人士告訴CTWANT,「自18年前寶華銀行遭政府接管後,陳冠舟接任國票金控副總經理,陳冠如出任國票創投董事長,耐斯集團安排多位親信人員進入國票金控體系擔任要職,還有轉投資雷虎科技,可謂不遺餘力。」今年53歲的陳冠如,自2005年起擔任國票創投董事長,獲利平平,2020及2021兩年賺比較多,2022年卻大賠5.04億元,本業淨值為負,形同破產,隔年才遭撤換,兩年前國票金改選後,以國票金控法人代表身份出任國票證券副董事長。CTWANT調查,陳冠如不僅大大伸手金控旗下子公司干預人事,對於媒體報導他在擔任國票創投董座虧損問責而被撤換之人事案,感到委屈,還要求國票金控(2889)在今年6月發布重訊說明,欲證明他的經營績效良好。重訊內容為「國票金控所屬國票創投子公司,依2022年經簽證會計師查核財報,資本額17.5億元,股東權益總值為12.48億元,並無淨值負數之情形」。然經CTWANT調查,以國票創投當時資本額17.5億元與會計師簽證下來的股東權益12.48億元數字對照,恰恰說明創投當時大虧超過5億元。且依國票金111年報揭露,「國票創投投資產業以半導體、電機機械與傳產類股之比重較高,111年底有價證券投資金額為12億306萬元,受全球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影響,台股相應走弱,國票創投全年度稅後淨損5億456萬元」。CTWANT調查,進一步觀察雷虎高階主管出任脈絡,也可見耐斯陳家安插人事痕跡。陳冠如擔任國票創投董座18年期間,以個人名義投資雷虎科技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其間主導將醫療器材部門獨立為雷虎生技公司,並由國票創投以每股28.75元買入雷虎生技1000張,之後持續加碼至1435張,從雷虎生技的公開資料顯示,國票創投持有雷虎生技之股份達5.97%。國票創投因此成為雷虎生技,僅次於雷虎科技的最大股東,這項頗具爭議性的關係人交易投資案,掛帳十餘年,帳上虧損鉅幅;另依今年6月雷虎生技辦理現金增資案每股價格15元,國票創投帳上評價形同腰斬,此一燙手山芋,迄今無人敢提出檢討。耐斯陳冠如目前同時擔任雷虎科技、雷虎生技董事長。(圖/翻攝自googlemap螢幕)此外,雷虎科技2015年陷財務危機,陳冠如接任董座,三年後再接雷虎生技董座,愛之味子公司第一生化科技也參與雷虎科技私募案。國票金最新年報揭露,陳冠如目前兼任雷虎科技、雷虎生技等董事長,陳冠舟亦兼任雷虎科技董事。「在國票金投資雷虎生技的關係人交易之後,搖身一變,陳冠如擔任雷虎科技(8033)董事長,而雷虎現任總經理蘇聖傑,則曾擔任國票創投的監察人」一名金融界人士說。熟悉公司法人士指出,「依公司法第178及第206條,陳冠如當時身為國票創投董座,又投資其擔任董事的雷虎科技子公司雷虎生技,兩家公司董事會決議時,不得加入表決,且須說明自身利害關係,若無利益迴避,董事會決議程序有瑕疵,決議都將視為『自始當然無效』。」此外,國票證券的獨立董事吳瑋恩,亦為現任雷虎生技的獨立董事,「近期他是國票證券重大訊息的常客,為耐斯集團在國票證券董事會搏命演出。」熟稔內情人士說,「投資人可能會錯覺,還以為雷虎生技是國票金控的關係企業。」一名金融界高層觀察說,「陳冠如在董事會大鬧,杯葛議事,涉嫌霸凌經理人;哥哥陳冠舟則是疲勞轟炸經理人」「有道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耐斯兄弟合作無間」。據了解,擔任國票金控總經理的陳冠舟,曾要求金控經理人不斷發出公函,跳過金控董事長、子公司董事會,連發十二道金牌直接指揮子公司,「哥哥這樣做,是不是就是配合弟弟陳冠如的需索?讓人質疑其專業度。」這名人士更是感嘆地說,「這樣看來,可說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卻斷送了國票金控的長遠發展,看在公股董事及經理團隊的眼裡,也只能搖頭興嘆。」CTWANT採訪國票金控,對此回應說,「國票金控總經理均依公司法、本公司董事會及公司規程所賦予之總經理權責,盡責各項管理義務」;轉投資雷虎虧損案,則回應說「該案均已於公司內部各相關會議進行討論及提出檢討報告」。

國票金擬二度現增30億 公司重申「並無稀釋特定股東權益」
國票金(2889)近期在傳出大股東公股行庫有意加碼備妥明年董事改選、公司經營權大戰銀彈,連日收盤股價與成交量皆大幅飆升,今天則發布聲明,強調由於樂天銀行虧損已達27億元,規劃比照第一次現增30億元計畫,依法由全體股東依持股比例儘洽認購,且之前現增並無稀釋特定股東權益之情形,所有公股及新股東均可依比例參與增資,並降低持股成本。針對聯合新聞網14日《國票金改選 旺旺派擬發動50億增資 耐斯和公股股權恐遭稀釋》關於辦理增資規劃事宜的報導,國票金表示,係屬臆測言論,且撰稿記者並未向本公司徵詢,與事實不符,深表遺憾。國票金表示,與日本樂天集團合資設立樂天國際商業銀行,為國票金控子公司,依金控法對於子公司財務業務健全經營,負有法定義務;又與日方合資契約亦訂有增資承諾,不僅應依銀行法規定辦理,尚須考慮財務業務規劃綜合評估。日前已與日方股東討論規劃增資規模及時程,與同業將來銀行及連線銀行相較,其分別於累積虧損25億元及26.5億元時,即啟動增資計劃;辦理增資期程,配合半年度財報公告。目前樂天商銀累積虧損已達27億,預計年底將達30億元,係依資本市場募資時程辦理,辦理現金增資及對樂天銀行增資,均須分別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為免延宕法定增資時程要求,作為負責任股東,辦理增資案已有迫切性及必要性,並且符合主管機關期待。國票金指出,增資規模與市場時機評估,係本於全體股東最大利益考量,並遵循主管機關政策,對子公司增資應以現金增資為宜(不宜以舉債或減資其他子公司為資金來源),為維持資本靭性,強化資本結構、信用評等強度及增資規模經濟成本等綜合因素評估。由於國票金5月份及6月份雙重槓桿比為120.46%及118.23%,已連續數月瀕臨警示標準,已有被降評之風險,為維持信用評等穩健,已有增資必要性。國票金控強調,增資發行為國票金控成立以來第二次增資,目前考慮規劃比照前次增資股數約3億股(面額為30億元),係考慮股本膨脹率不高於10%,並參考金控同業未有低於3億股之承銷規模經濟成本。依公司法規定,增資時除提撥部份比例公開承銷(10%)及員工認購(10%)外,由全體股東依持股比例儘洽認購,未認足部份之特定人認購係優先徵詢董事及員工認購。依前次辦理增資情形,洽特定人認購比率僅佔股本約1%餘,並無稀釋特定股東權益之情形,且所有公股及新股東均可依比例參與增資,並降低持股成本。國票金控進一步說明,辦理現金增資,均於董事會提案前,先辦理座談會充份溝通,現金增資案主管機關為金管會,本公司目前規劃於董事會決議通過後,依證券交易法向金管會申請辦理,並於事前溝通。至於有關轉投資新設國票金租賃子公司,國票金控表示,開業尚未滿一年,授信業務穩健成長,因須同時提存壞帳準備,損益貢獻尚未顯著,惟提存及攤銷前淨利表現符合預期。

台股漲逾166點!投信終止連八賣 金控股「這四家」價量齊揚
台灣與美國貿易協議關稅的趴數還未揭曉,台股10日收在22,693.25點,上漲了166.24點,漲幅達0.74%;投信終止連八賣,今天買超0.44億元;外資買超100.11億元,自營商買超1.2億元,三大法人買超共101.76億元。根據Yahoo!股市的統計資料顯示,本日成交量排行榜,受到兩家金控即將於7月完成合併的題材發酵,由新光金(2888)居冠,收在11.35元,上漲了0.20元,漲幅達1.79%,成交量達211,488張;其次為台新金(2887),收在16.90元,上漲了0.65元,漲幅達4.00%,成交量達108,740張。國票金則因2026年董事全面改選經營權之戰提前開打,市場傳出國票金大股東公股行庫進場加碼準備明年搶逐更多董事席次,已連著數天價量皆揚,今則收在16.10元,上漲了0.35元,漲幅達2.22%,成交量達68,266張,排名第七名。中信金(2891)在目前公布的金控中的自結營收領先,業績題材激勵之下,今收在44.10元,上漲了0.20元,漲幅達0.46%,成交量達81,707張,居第四名;玉山金(2884)則收在34.70元,上漲了0.50元,漲幅達1.46%,成交量達36,994張。電子權值股部分,台積電(2330)收在1100元,上漲了10元,漲幅0.92%;聯發科(2454)收在1400元,上漲了45元,漲幅3.32%;鴻海(2317)收在161.5元,上漲0.5元,漲幅0.31%;廣達(2382)收在273元,下跌了3元,跌幅1.09%;台達電(2308)收在482.5元,上漲31.5元,漲幅6.98%。AI族群指標股英業達(2356)下跌1.42%,收在41.7元;緯創(3231)下跌0.41%,收在120元;宏碁(2353)下跌0.5%,收在29.6元;技嘉(2376)下跌0.18%,收在278元;世芯-KY(3661)上漲2.82%,收在3460元。

公股搶買成飆股!國票金衝上17元再創新高 新光金換股前爆量
台股8日收在22,362.27點,小跌66.45點,跌幅0.30%,在經營權題材提前發酵,國票金收盤股價逼近18元,成交量逾10.7萬張,漲幅雙雙居本日之冠;緊跟在後的新光金則在與台新金控完成合併、7月14日停止交易,已連日來天天爆量。國票金(2889)連4漲 ,漲幅達26.84%;今天收17.25元,高漲了1.55元,漲幅9.87%,成交量達107,909張。市場傳出國票金的大股東公股行庫在財政部的示意下,進場加碼,以期在2026年董事會改選中爭取更多的席次。昨天國票金則以15.70元作收,上漲1.40元,漲幅達9.79%,收盤價自2024年9月的15.8元以來,創近一年新高,成交量達71,032張,前一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則為27,505張,再往前可看到6月4日至12日的七個交易日期間,單日成交量從7萬多張、8萬多張,10日當天還超過12.3萬張,11日逾10.2萬張。新光金(2888)將在7月24日併入與台新金(2887)完成合併,正式更名為「台新新光金控」,股號維持2887;新光金於7月14日停止交易,24日下市,未賣出的新光金股東,每股可換0.672股台新金普通股及0.175股特別股。新光金連二跌之後今天收在平盤11.20元,成交量107,343張。台新金連2漲 ,今收在16.20元,上漲0.15元,漲幅0.93%,成交量為67,253張。

國票金改選前哨戰開打? 7日逆勢漲停爆量7萬張
台股7日收在22,428.72點,下跌118.78點,跌幅達0.53%;金控股成資金避風港,新光金成交量居本日之冠,國票金也爆量,凱基金、台新金、中信金、兆豐金、玉山金、國泰金等也是價量皆揚;市場盛傳明年董事改選的國票金經營權提前開打,財政部督軍公股加碼進場,一早開盤排隊委買量達2萬張。國票金(2889)今天以15.70元作收,上漲1.40元,漲幅達9.79%,收盤價自2024年9月的15.8元以來,創近一年新高,成交量達71,032張,前一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則為27,505張,再往前可看到6月4日至12日的七個交易日期間,單日成交量從7萬多張、8萬多張,10日當天還超過12.3萬張,11日逾10.2萬張。國票金大股東包括旺旺、耐斯、公股行庫、台灣產物、美麗華集團等,今年5月國票金股東會中通過修改章程,董事會董事、獨董總席次從原本13席修改為「11席至15席」,然這一議案未獲耐斯、公股投贊成票。接著再傳出台鋼集團買進國票金有意與耐斯結盟,以及增持國票金股票的三發地產可能與旺旺結盟,為明年5月董事改選經營權之役,提前增溫。此外,凱基金(2883)則收在15.25元,上漲了0.35元,2.35%,成交量達68,412張;台新金(2887)則收在16.05元,上漲了0.10元,漲幅達0.63%,成交量達57,559張。中信金(2891)則是以44.95元作收,上漲了0.45元,漲幅達1.01%,成交量達56,185張;兆豐金(2886)收盤股價為42.00元,上漲0.75元,漲幅達1.82%,成交量達39,342張,前一個交易量為134,523張。

國票金還有戲5/提油救火 國票發重訊 間接證實創投稅後淨損五億
針對CTWANT《國票金還有戲》系列報導內容,國票金(2889)17日發重訊,其中國票金所屬國票創投子公司,依2022年經簽證會計師查核財報,資本額17.5億元,股東權益總值為12.48億元,並無淨值負數之情形。經CTWANT調查,以國票創投當時資本額17.5億元與會計師簽證下來的股東權益12.48億元數字對照,恰恰說明創投當時大虧超過5億元。而依國票金111年報揭露,「國票創投投資產業以半導體、電機機械與傳產類股之比重較高,111 年底有價證券投資金額為12億306萬元,受全球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影響,台股相應走弱,國票創投全年度稅後淨損5億456萬元」。國票金17日重訊提及,關於京城銀行併購事宜因雙方未有共識,並未進入董事會討論;本公司於2022年首次辦理現金增資案,獲主要股東全力支持,認購踴躍,順利完成募集。對此,CTWANT調查,在2022年股東增資案上,耐斯代表董事當時在董事會上曾對增資案投反對票過,另據媒體報導,國票金第一波詢購時,陳冠舟等原董事就悉數放棄認股;再者,併購大都會人壽、安泰銀行兩案上,耐斯代表董事係直接表態反對投票。此外,國票金17日重訊表示,各子公司辦理投資及授信業務,經查如涉關係人交易之情形,係按金控法45條規定程序辦理,遵循公司治理制度;其中持有雷虎生技係雷虎科技子公司,投資時陳冠如先生尚未擔任雷虎生技董事長,另子公司目前與愛之味公司並無授信往來,有關投資雷虎生技帳面虧損事宜,均已依內部規定辦理檢討呈報。CTWANT調查,國票創投投資雷虎生技時,陳冠如當時雖非雷虎生技董事長,但他是控股母公司雷虎科技的董事長;另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雷虎生技12位董監中,竟有1/3來自國票體系,包括國票金董事陳冠如、國票證券與國際票券獨董及國票創投法人代表,顯示雙方人事高度重疊。熟悉相關法規的金融人士向CTWANT記者分析,此結構形同實質關係企業,恐涉金控法第45條關係人交易審查疏漏,踩在產金分離原則的灰色地帶,國票金雖已強調形式合規,卻難消市場對公司治理的疑慮。

國票金還有戲1/「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 耐斯阻擋國票金併購擴張淪最小金控
「5月27日最高法院一項判決,確認當年國票金(2889)欲併購安泰銀(2849)一案合法合規,全案判決確定不得上訴,耐斯集團纏訟3年多後,終於還國票金一個公道。」一位國票金老股東接受CTWANT記者採訪,不見勝訴喜悅,因為這門婚事早已破局,「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 今年,十四家金控大賺近6000億元,各家銀行、保險及證券三業獲利引擎齊發,寫下史詩級勝績,國票金只賺了其中的27億元持續吊車尾,因為以票券及證券起家的國票金,是唯一無實體銀行或保險的小金控。 國票金成軍23年來,除了每三年的改選大戲,吵得乒乒砰砰,其實經營團隊為擴大規模,四度提案併購或收購壽險及銀行,這份努力屢遭特定股東反對。「2021年併購安泰銀行一案,可說是成立以來最接近成功達陣的一次。」該名老股東說,這樁喜事,郎有情妹有意,股東會也表決通過,誰也沒想到,竟遭自家股東打官司要撤銷,如今官司判下來雖然公司勝訴,但婚事早已告吹。 CTWANT調查,國票金2021年營收破百億,稅後淨利46億,配息1.15元,股價一舉掙脫10元攀上17元,營運與股價、市值均創下史上高點,無異是迎娶安泰銀的「良辰吉時」。 據此,買賣雙方經營團隊努力一年多,與主管機關溝通,取得首肯後再同步開董事會及股東會,提出以約337億元股份轉換取得安泰銀行100%股權。其中,國票金董事會開了十場「會前會」,每場3到4小時,2021年10月15日經過5小時馬拉松式會議,終於表決通過,並在12月初召開股東臨時會,以73.54%贊成通過此案。 豈料,半個月後,小股東們的惡夢重演。國票金股東耐斯集團魏姓董事兩度召開記者會,指控該併購案事涉違法,並展開司法戰,由「台灣苗農乳品、國證投資開發及資通國際開發」於2021年12月29日及隔年1月11日向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提起訴訟。這三家提告公司皆是由耐斯集團二代陳冠舟的弟弟陳冠如所投資,兩人現為國票金控總經理、國票綜合證券副董事長。國票金控是目前14家上市金控中唯一無實體銀行或保險的金控。圖為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圖/報系資料) 依據記者會及訴訟案內容,主要指控是國票金前總座丁予嘉與安泰銀前董座丁予康為親兄弟二等親關係,後者並持有安泰銀股票,涉及金控法第45條的利害關係人,董事會應採「特別決議」,但董事會僅採「普通決議」,因此訴請董事會決議無效以及撤銷國票金股東臨時會決議。金管會隨即在2022年1月底,對此案表示「予以緩議」。 該股份轉換契約期限一年,約定「最終交易日」(2022年10月13日)前夕,智慧商業法院宣判國票金董事會決議並未違反金控法,六天後,也將撤銷國票金股東臨時會決議的訴訟案予以駁回。國票金獲勝訴,但原告方耐斯集團不服提上訴,直到今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判駁回,國票金再次勝訴。 「上市櫃企業普遍共識是,為避免商業爭議事件影響公司,多採『速審速決』,接受智慧商業法院判決。」一名金融界人士分析,「若三年前,耐斯不上訴,就有機會重啟該併購案,那麼今日國票金樣貌,肯定是大不同。」 「一樁數百億元併購案,從找到合適對象,雙方能情投意合,還要經過主管機關認可,談何容易,竟可以司法訴訟輕易杯葛。」一名專業人士分析,這樁美事竟成金融史上的怪譚。 今年四月間,凱基金併購安泰銀告吹,安泰銀仍是待嫁之身,國票金為何不重啟此案?在會被自家股東提告陰影下,內部早起了寒蟬效應。國票金董座魏啟林二年前曾回應,「已事過境遷,回不去了!」今年5月23日股東會上,小股東們也隻字未提。 「沒哪一家金控像國票金大股東們自己在搞內耗,原地打轉!」小股東無奈地說,「23萬名股東能向誰申冤?」 國票金控對於最高法院的勝訴判決確定,5月27日發布重訊表示,本公司辦理併購業務,均依公司治理及恪遵法令執行,對於智財商業法院及最高法院歷時審理及確定判決,樹立金融控股公司法之認事用法典範,深為敬佩;同時也尊重股東依法主張訴訟權,惟耗費社會司法資源,僅表遺憾。

國票金還有戲2/耐斯拿「董總親兄弟」涉法興訟 陳冠舟陳冠如慘遭法院打臉
纏訟3年多的國票金併購安泰銀案,日前終獲勝訴。此案不但最高法院重視,金融圈及法界也高度關注,因為原告方耐斯集團以國票金前總座與安泰銀前董座為親兄弟,主張二等親關係恐違反金控法第45條,「法界議論,若該案有涉及違反金控法的話,那麼很多併購案都有機會面臨重新審視。」一位金融專業人士告訴CTWANT記者。 國票金併購安泰銀行一案,2021年經董事會及股東會通過,行將啟動之際,耐斯集團以涉違反金控法的利害關係人等主張,提起「董事會決議無效」及「撤銷股東會決議」訴訟,經智慧商業法院初判並無違法,耐斯集團不服提上訴,最高法院仍判決並無違法,國票金終獲勝訴。國票金併購安泰銀行一案,本已在2021年經董事會、股東會通過,如今卻因特定股東提起訴訟纏訟,最終告吹。(圖/報系資料)「兩份判決內容都說,耐斯主張違反金控法是錯的,換股契約僅適用企併法,本就不適用金控法。」法界人士分析,「再者,安泰銀董座、國票金總座二人親兄弟關係,不是金控法所稱『有利害關係之第三人』,當然也不適用金控法。」白話文來說,股權轉換契約的交易對象是[企業法人」安泰銀行,並不是丁予康董座本人。 據了解,最高法院非常重視此案,宣布判決隔天還特別發布新聞稿,說明判決主要理由。這位法界人士向記者解釋,國內金控業、傳產業甚至科技業,有多少兄弟檔股東或經理人,若此案違法,那麼有多少併購案得重新審視。 「遭點名丁氏兄弟,如今一個退休,一個改當作家。」一名金融專業人士為丁氏昆仲惋惜,也提醒此案原告方耐斯集團陳冠舟及陳冠如不也是親兄弟,他們不但是國票金股東,還是在位的金控總座及國票證券副董,「難道也要因為兄弟關係,被人用金控法第45條來檢視他們進入國票金20年來有無避開利害關係人交易?」 這次提告的三間公司(台灣苗農乳品、國證投資開發及資通國際開發)都是耐斯集團的關聯企業,並且法人董事均有陳冠如為代表人。今年53歲的陳冠如,自2005年起擔任國票創投董事長,獲利平平,2020及2021兩年賺比較多,2022年卻大賠5.04億元,本業淨值為負,形同破產,隔年才遭撤換,兩年前國票金改選後,以國票金控法人代表身份出任國票證券副董事長。 陳冠如擔任國票創投董座18年期間,以個人名義投資雷虎科技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其間主導將醫療器材部門獨立為雷虎生技公司,並由國票創投以每股28.75元買入雷虎生技1000張,之後持續加碼至1435張,從雷虎生技的公開資料顯示,國票創投持有雷虎生技之股份達5.97%。國票金股東耐斯集團二代陳冠如,現為國票綜合證券副董事長,他以個人名義投資雷虎科技之外,國票創投在其擔任董座期間也投資雷虎生技。(圖/報系資料) 國票創投因此成為雷虎生技,僅次於雷虎科技的最大股東,這項頗具爭議性的關係人交易投資案,掛帳十餘年,帳上虧損鉅幅,另依今年6月雷虎生技辦理現金增資案每股價格15元,國票創投帳上評價形同腰斬,此一燙手山芋,迄今無人敢提出檢討。 此外,雷虎科技2015年陷財務危機,陳冠如接任董座,三年後再接雷虎生技董座,愛之味子公司第一生化科技也參與雷虎科技私募案。國票金最新年報揭露,陳冠如目前兼任雷虎科技、雷虎生技等董事長,陳冠舟亦兼任雷虎科技董事。 「依公司法第178及第206條,陳冠如身為國票創投董座時,又投資其擔任董事的雷虎科技子公司雷虎生技,兩家公司董事會決議時,不得加入表決,且須說明自身利害關係,若無利益迴避,董事會決議程序有瑕疵,決議都將視為『自始當然無效』。」熟悉公司法人士指出。 據媒體報導,有關耐斯集團的交易,曾讓國票金經營層燒腦,例如2006年耐斯集團代表董事提案,由國票創投投資陳哲芳家族投資的「馬哥波羅國際開發」一億元,遭當時洪三雄一派反對,在公股緩頰下「撤案」收場;隔年,國票金對愛之味5.69億元授信案,其中3.8億元為無擔保授信,兩派民股再起戰火,最後在公股董事代表支持下通過。 「這些利害關係人及爭議性投資交易,是否違反金控法的利害關係人交易法規,有無涉及證交法非常規交易背信之虞?金檢局數年來從未調閱查核詢問,內部員工也紛紛噤口。」該人士無奈地說,若依耐斯集團此番以丁氏兄弟關係提告,來檢視陳氏兄弟歷年在國票創投及國票金對雷虎生技等投資或授信案上,怕也要鬧得翻天覆地,「怎能雙標?」 國票金控對於最高法院的勝訴判決確定,5月27日發布重訊表示,本公司辦理併購業務,均依公司治理及恪遵法令執行,對於智財商業法院及最高法院歷時審理及確定判決,樹立金融控股公司法之認事用法典範,深為敬佩;同時也尊重股東依法主張訴訟權,惟耗費社會司法資源,僅表遺憾。

國票金還有戲3/金控前總座不忍出書大喊「太荒謬」 耐斯檔併購案只為「一己私利」
隨台新金(2887)完成併購新光金(2888),玉山金(2884)收購保德信投信,以及永豐金(2890)買下南霸天京城銀(2809),台灣金融業可說是進入金控2.0戰國時代。 當各大金控啟動併購,搏版圖、擴大規模及拼獲利之際,國票金(2889)部分特定股東卻反其道而行,三年前就董事會及股東會通過的安泰銀併購案提起訴訟,終至破局,儘管月前最高法院判併購案合法合規,但已無力回天。 事實上,在14家金控中,以票券及證券起家的國票金,因無銀行及保險而掛車尾,經營團隊就特別賣力,自2010年以來,四處尋求併購對象力拼「轉大人」,先後提過美商大都會、京城銀、三信銀及安泰銀等併購或收購案,部分因特定股東耐斯集團反對,最後都告吹。2010年4月19日時任董事長洪三雄(中)與美商大都會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孟子文(右)開記者會,宣佈35.5億元收購案,最後遭股東耐斯集團反對破局,美商大都會後由中信金併購。(圖/報系資料) 為何金控業拚大者恆大,國票金仍在「裹小腳」?三年前因安泰銀併購案而「被閃辭」的前國票金總經理丁予嘉,退休後2022年出書《今貝世界》(貪),給了具參考性的答案,「部分大股東害怕自己的股權被稀釋!」 丁予嘉在這本類自傳小說寫了四個貪的故事,最後一個故事中,他升任金控總經理,「首要任務是擴大並開展金控版圖」、「追求成長的唯一路徑,就是併購。」安泰銀行前董事長丁予康是國票金前總經理丁予嘉「小哥」,兩家併購案中丁予嘉全程迴避,仍「躺著也中槍」被閃辭。(圖/報系資料)十五年前,時任國票金董座洪三雄提案,併購美國大都會人壽,遭耐斯集團派以「買價評估不實」反對,在股東臨時會上霸佔麥克風、緊咬程序,甚至發生肢體衝突等,股臨會仍通過此案,反對派不放棄揚言興訟,震驚了金管會,最後予以駁回,如耐斯集團所願。 參與此案的丁予嘉十分不解,當時利率低檔已久,壽險公司因利差損大價格便宜,提案時大股東們都滿意,一進入董事會反對派竟然變臉,並在股臨會上演鬧劇,事後才真相大白,原來是兩派大股東「人事安排談不攏」;兩年後,大都會人壽被中信金以1.8億美元,比當時收購價31億元高出將近一倍。對於「暗藏一己之私利」、「壞了正當的大事」,丁予嘉嘆「荒謬至極」! 此案破局後,國票金2014年鍥而不捨,提出以每股31元併購京城銀,仍遭特定股東以太貴、怕股權稀釋而反對作罷,2015年6月金管會開放金融業展開收購,國票金一馬當先,提出以每股16.5元收購三信銀51%股權,最後因股東惜售而宣告失敗。 國票金沒放棄尋求擴大機會,2021年提出併購安泰銀,丁予嘉因安泰銀董座丁予康是「小哥」,從頭到尾主動全程迴避,此案進入股臨會前最後兩天,金管會官員與耐斯集團竟「不約而同地咬定同一件事」,兩兄弟關係涉及金控法第45條,擺明對法條規範主體「交易法人」而非「交易行為的自然人」,視若無睹。 這回,「躺著也中槍」的丁予嘉看明白了,為顧全大局,索性在股臨會前夕閃辭,無奈,此案最後仍因耐斯集團提起訴訟而破局。 為何反對派「睜眼說瞎話」?丁予嘉在書中清楚剖析,「檯面上說不出來的考量」,該併購案除了雙方換股還要現金增資,反對派持股約7%,按比例「至少拿出十億多元,否則股權就會被稀釋」,「不認,就要面臨董事的席次減少,喪失控制力。」 照理,金控董事會成員或大股東擔憂「股權被稀釋」「董事席次減少」,本是天經地義,但若只有這心思沒能望見金控搏大的共好局面,那麼,小股東何時才能盼到國票金擺脫裹小腳的那一日? 國票金控對於最高法院的勝訴判決確定,5月27日發布重訊表示,本公司辦理併購業務,均依公司治理及恪遵法令執行,對於智財商業法院及最高法院歷時審理及確定判決,樹立金融控股公司法之認事用法典範,深為敬佩;同時也尊重股東依法主張訴訟權,惟耗費社會司法資源,僅表遺憾。

國票金還有戲4/國票金股東共治失靈 耐斯形同市場派損傷公司利益
「國票金明明三大股東合治,陳冠舟擔任國票金控總經理,陳冠如擔任證券副董事長,兩人均為金控董事,是名符其實的『公司派』。」一名金融業高層向CTWANT記者不解地說,對內杯葛議事也就算了,對外開記者會或使出訴訟手段,不顧惜公司形象,豈不成「市場派」? 「當年,國票金股東耐斯集團董事大張旗鼓,開記者會抨擊併購安泰銀行涉及違法,讓人很納悶,唱衰自己公司的股東,究竟是公司夥伴?還是敵人?」該名人士指的是,2021年12月國票金召開股臨會,以七成多贊成通過安泰銀併購案。因此案閃辭的前國票金總座丁予嘉在所寫的《今貝世界》形容,「反對的民營大股東『造勢般』地召開記者會」,公開宣布要提告。食品起家「愛之味」耐斯集團,擴大事業版圖到金融界。圖為耐斯創辦人陳鏡村(中)、陳哲芳(右)與陳鏡仁三兄弟。(圖/報系資料)在台灣金控史上,國票金的大股東爭戰,可說最長的八點檔,每三年改選打一回,每回提併購案也要打上一回,戰事頻仍,蔚為奇觀,無人能敵。 國票金的爭戰大戲,與成立背景有關。話說2001年,政府開放金控執照16張,可跨業經營銀行、保險、證券等,引來各路人馬爭相申請,當時「老三票」(票券業)中的國票董座林華德也爭得一張;而食品起家的耐斯集團總裁陳哲芳,收購泛亞銀行(更名寶華銀行,後由金管會接管、併入星展銀行),後退場,在陳水扁時期取得支持,轉進國票金,兩名兒子也一起到任參與經營。 與其他金控不同,國票金並無單一絕對大股東,林華德下台後,台灣金融資產董座洪三雄接任,獲台產及美麗華集團力挺,後又邀旺旺集團投資,耐斯集團則在2011年遊說財政部大舉入主,據此,國票金由三大派股東共治,也埋下每三年改選、併購案或人事案就禍起蕭牆的遠因。 依公司治理,董事會本該監督經營層,並兼顧股東權益,董事意見不一實屬正常,均可透過溝通及表決達成共識與決議,然國票金內部紛爭,屢次由耐斯集團召開記者會向外敲鑼打鼓喊話,例如2010年國票金提案併購大都會人壽,耐斯集團便召開記者會,指控買賣評價不實、揚言興訟,最後此案破局,隔年中信金以更高價併購大都會人壽,但已無人核實,記者會上的指控是否為瞎說。 三年前的國票金與安泰銀併購一案,耐斯集團兩度召開記者會,高喊「疑假撤資、真入主」、「呼籲金管會嚴查」,更兩度按鈴提告,要求發布重訊等同家常便飯,因而成了金融市場「談資」及媒體最愛的標題,儘管經營團隊說明解釋,聲量均敵不過身經百戰的耐斯集團。 丁予嘉退休後寫書揭真相,對反對派大股東主張理由,評為「似是而非」「啼笑皆非」,道理很簡單,首先,被收購銀行的大股東美國私募股權基金運作方式只為獲利了結,不會再回頭參與經營,再者,這家私募基金早已寫好切結書,拿到金控股票後一年內出售完畢。 回頭看來,如同今日ChatGPT一本正經說瞎話般的指控,在官司吞敗後無人更正或道歉,莫怪國票金小股東們及內部人,對大股東們網內、網外互打,家醜不斷外揚,不堪其擾,搖頭嘆息。 併購安泰銀行受阻後,新冠疫情爆發、美國暴力升息,國票金遇大逆風,2022年首次辦現金增資,起初耐斯集團反對,在官股支持下通過,「有趣的是,耐斯集團竟反過來鴨霸提案,要求公司將原股東未認購的額度,全數由耐斯集團認購,遭到董事會否決後,竟又跑去向媒體、金管會告狀。」一位金融業高層觀察。 「一如以往,以公司治理等冠冕堂皇理由進行干預,避免股權被稀釋,也阻止了公司版圖擴大與成長。」該人士憂心地說,國票金轉投資的純網銀樂天銀行,遲遲無法獲利,2025年上半年營收獲利衰退,「為維持子公司資本健全,增資已是迫在眉睫,屆時內部大股東間,恐又是一番爭戰。」國票金每三年改選及併購案上,頻傳特定股東反對與爭戰,何時才能看見大未來。圖為國票金控2020年旺年會。(圖/CTWANT資料照)眼見國票金明年又將改選,「陳冠舟、陳冠如兩兄弟該拿出格局與企圖心,停止內耗。」一位老股東語重心長地說,「是誰在推改革、拚公司轉型升級?是誰在為一己私利扯後腿,攔阻前進?股東們已然越看越清楚!」 國票金控對於最高法院的勝訴判決確定,5月27日發布重訊表示,本公司辦理併購業務,均依公司治理及恪遵法令執行,對於智財商業法院及最高法院歷時審理及確定判決,樹立金融控股公司法之認事用法典範,深為敬佩;同時也尊重股東依法主張訴訟權,惟耗費社會司法資源,僅表遺憾。

它就是主角!國家隊不只砸11億抱緊 還重壓14億鎖定「這檔ETF」
台股昨(11)日終場收22470.1點,上漲227.96點、漲幅1.02%,根據玩股網統計,八大公股上市個股買超方面,貨櫃三雄長榮(2603)位居榜首,長老斥資11.92億元、敲入4964張,為買超張數最多,已連6買。今(12)日長榮股價為238元,跌幅1.45%。八大公股昨日上市個股買超張數排名,第一名為長榮4964張,第二名為新光金(2888)4483張,第三名為國票金(2889)3848張,第四名為永豐金(2890)2860張,第五名為兆豐(2886)2586張,第六名為統一(1216)2066張,第七名為南亞科(2408)1274張,第八名為和碩(4938)1214張,第九名為大成鋼(2027)1194張,第十名則為三商壽(2867)1134張。買超ETF個股方面,第一名為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6萬3939張,第二名為期元大S&P原油反1(00673R)1萬1363張,第三名為元大台灣50反1(00632R)9677張,第四名為大華優利高填息30 (00918)6637張;第五名為元大高股息(0056)5760張,第六至第十名,依序為國泰臺灣加權反1 00664R 4484張,復華富時不動產 00712、3825張、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3118張,群益優選非投等債00953B、2930張,富邦NASDAQ反1 (00671R)1775張。長榮6日公告,受台幣升值攪局,5月合併營收達263.72億元,月減12.11%、年減18%,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為1663.48億元、年增9%,並將在19日除息,每股現金股息配發32.5元,現金殖利率逾13.7%,對許多將長榮納入成分股的高股息ETF,將是重要養分。八大公股昨日買超前十大ETF個股,重押14.12億元買超00919 6.3萬張,已連14日買進,為買超冠軍。00919季配息0.72元,年化殖利率12.7%,該ETF也將長榮納入成分股比例高達11.76%,為第一大持股。

00919配息0.72元很香!換股操作刪6增16 資金擁抱金融半導體航運
將在6月17日除息、擁有122萬受益人的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本季配息0.72元,最新公告成分股刪除6檔,新增16檔包括富邦金、國泰金、陽明、台灣虎航、大同、可成等,加計既有的中信金、長榮、長榮航、聯電、聯詠,市值前50大的成分股達8檔,大幅增加成分股市值代表性。00919昨收盤22.19元,上漲0.30元,漲幅達1.37%,成交量142,190張,居單日成交量排行榜第六名。根據台灣指數公司公布的00919成分股調整資料顯示,本次新增16檔分別為2881富邦金、2882國泰金、2609陽明、2385群光、2474可成、1477聚陽、2371大同、4763材料-KY、2439美律、2458義隆、3211順達、6412群電、8070長華、2520冠德、6670復盛應用、6757台灣虎航。 刪除6檔分別為2454聯發科、2809京城銀、6691洋基工程、2889國票金、2348海悅、5904寶雅。依00919在3日換股後最新的持股成分股來看產業布局,在電子、傳產、航運、金融都配置一定的比例;最新產業分布將以金融、半導體、航運類的高息成分股為主。該檔台股ETF也是目前仍維持「高息」配息的ETF。據了解,00919的選股策略中有兩個重點值得關注,分別是「精準高息」以及「精準領息」。「精準高息」是指選進來的成分股是依據上市櫃公司董事會當年度宣告的現金股利進行篩選,避免使用「預測未來」或是「參考過去」所造成的誤判。00919第9次預估配息0.72元維持新高,預估12.98%年化配息率最高,也是唯一一檔配息維持新高的台股高息ETF,連續9季年化配息率都逾10%。00919除息日為6月17日,參與除息最後買進日為6月16日,配息發放日為7月11日。

國票金併安泰銀程序合法! 最高法院認證董事會及股東會決議有效
國票金融控股公司股東臨時會特別決議以股份轉換方式收購安泰銀行,獲最高法院支持!國證投資公司雖主張本案涉及利害關係人交易,董事會決議未依《金融控股公司法》第45條採取「重度決議」程序,應屬無效,並提起訴訟請求確認股東會決議無效,或依公司法第189條予以撤銷。最高法院昨(27日)維持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見解,駁回國證投資公司上訴確定,因此金融機構間的股份轉換併購案不適用《金控法》第45條規定。本案源起2021年10月,國票金控董事會通過以現金與特別股為對價,收購安泰銀行全數股份的「股份轉換案」,並於同年12月經股東臨時會特別決議通過。國證投資公司指控交易涉及董事及總經理的二親等關係,應屬利害關係人交易,依法須經三分之二董事出席、四分之三出席董事同意的「重度決議」,但董事會僅以過半數通過,決議程序違法、無效,進而衍生本案股東會決議是否有效等問題。最高法院認為,《金控法》第45條規定,是為避免金控公司與利害關係人從事非常規交易,故規定各該授信以外交易須經董事會重度決議,目的是防止圖利與不當交易,屬該法第三章之範疇。但本案為企業併購行為,屬於《金控法》第二章及《企業併購法》所規範的股份轉換,兩者目的與適用對象不同,因此不應類推適用第45條的重度決議要求。最高法院進一步指出,股份轉換作為企業併購行為,相關法令已有完善規範,包括需經主管機關核准、董事會與股東會特別決議通過、委請獨立專家評估交易對價合理性等。現行法律體制已充分保障股東與相關利害關係人權益,並無適用《金控法》第45條之必要。因此,國票金控本次董事會及股東會程序合法,駁回上訴人國證投資公司請求,維持原審判決結果,確定此併購案決議有效。本案由最高法院民事第八庭審理,審判長為鍾任賜、合議庭成員為黃明發、呂 淑玲、陶亞琴、林麗玲等法官。

金控股利出爐!這8家優於去年 現金配息殖利率最高衝上6%
台股7日開盤最高來到20,685.28點,上漲了160多點,在新台幣止升穩住30元大關,川普政府的半導體關稅政策也即將揭曉,上午盤一度紅翻黑,午盤目前震盪來到20,536.22點,小漲13.63點,漲幅達0.07%;金融股部分,8家金控今年配發股利優於去年,永豐金、台新金等價量皆上揚。14家金控近期皆召開董事會決議2024年股利配發政策,根據統計,包括國泰金、中信金、凱基金、富邦金、元大金、華南金、永豐金、第一金等共8家金控的配息金額高於去年金額;現金配息殖利率部分,隨著股價波動,多家金控約在5.5%左右,最高還衝破6%。總股利部分,以富邦金的每股配發4.5元居冠,其次為國泰金3.5元,中信金為2.3元;每股配息在1至2元間的則為元大金的1.85元、兆豐金1.6元、華南金1.35元、玉山金1.3元、永豐金1.25元、第一金的1.2元、合庫金1元;凱基金0.95元、台新金0.9元、國票金0.587元。新光金不配息,在7月24日為台新金控、新光金控完成金控合併基準日,則以換股比例配發股息新光金股東。目前台新金股價來到16.00元,上漲了0.05元,漲幅達0.31%,成交量達26,118張,昨天為48,399張;永豐金股價來到22.35元,上漲了0.30元,漲幅達1.36%,成交量達22,368張,昨為36,410張;新光金本日股價最高來到11.30元,目前來到11.20元平盤,成交量達21,436張,昨天為78,196張。

老農新曙光3/最大茶園老埤農場待翻身 「擎天崗10倍大」建築師首曝園區規劃
去年11月台灣罕見出現「四颱共存」後,CTWANT採訪團隊前往屏東縣,聽見在地老農青農苦情,為了拚生計,有的搭上「660方案」種電收租養種田,為拉高產值,有的立足智慧農業、朝6級農業邁進,甚至背債千萬連結鄉親抱團推「農村型社會企業」,就連上市公司農林也為一年要虧掉8千萬的最大茶園老埤農場,找來光電業者寶晶能源尋求翻身。 今年61歲的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原是金融老將,八年前從國票金總經理退下,一頭栽進再生能源光電業,這些年台灣光電業者因「種農」「種電」陷入「光電侵農」霧區,舉步難行,他很清楚畫出紅線:絕不碰良田。三年前,在「鋤頭一錘下都快斷掉」的嘉義大林糖廠閒置多年的甘蔗田,造起全台第一座農電共生案場的寶晶能源,2023年5月與農林打下老埤農場租約後,第一件事就是委由外部廠商進行地質鑽探,深挖至20公尺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該地土壤為紅壤砂質黏土。此類土壤天生的排水性較差,且紅壤本身養分含量低,大多呈酸性。對照農林每年委託農業部茶改場的土壤肥力調查,此區域土壤酸鹼值確實呈酸性(PH4.4),不適種植多樣農糧產品,為不利耕作之土地。只會種電不會種菜的蔡佳晋,請來日本營農案場專家及美生菜專家,便順利將1.8公頃硬土地打造為農電共生案場,然老埤農場基地717公頃,可說是撐起內埔鄉農業經濟的主幹,要做到農業光電業雙贏,複雜度更高。但寶晶堅信,光與農在需要地方創生的農村,只要好好規劃是可以創造三贏的。老埤農場總面積717公頃,由於傳統農業種植茶葉已無法帶來經濟效益,在地主農林公司與寶晶的規劃下,以創生、創新、創能的基本理念打造一座光與農結合的永續新型態農業專區。(圖/翻攝自台灣農林臉書)蔡佳晋領著團隊多次走訪地方,發現老埤農場之於內埔鄉,宛如「母雞帶小雞」,被負著興旺地方農業經濟的期待;而在行政院2020年核定的「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圈列人均所得偏低急需優先振興的134處鄉鎮中,內埔鄉被圈列為「中介城鎮」:產業提升動能不足,須強化中介服務功能,鏈結都會與農山漁村,提升商業活動機能。如何當好「母雞」,鏈結都會與農村,發揮中介服務功能,大大挑戰了蔡佳晋。這次,只會種電的他,請來屏科大水資源管理教授丁澈士、野生動物保育專家裴家騏、低碳植米專家王裕民及永續發展教授簡赫琳等人擔任專案執行團隊,並由著名的永續建築大師九典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農業旅宿設施、寶農企業廖振義負責智慧農業、水保專家森山工程負責水土保持、獲得歐洲永續綠建築能源大獎的陽明交大團隊負責循環專區。寶晶能源花了16個月,提出老埤農場轉型雛型,打造台灣最大太陽能光電廠的同時,也以地方創生方案,智能農業發展、帶動鄉村就業人口及發展觀光,將傳統茶園轉型新農村。為維持農林一年310公噸茶葉產量,以每公頃2.9公噸產量為計,需130公頃耕種面積,寶晶能源佔地717公頃的老埤農場,規劃21%為茶園,26%保留原始生態,21%做生態復育,光電廠佔地約28%,另1.4%為休閒農業用地,總投資近200億元,可創造300人工作機會。目前該案正在送審中。「台灣難得找到這麼開闊的土地,這裡比擎天崗開闊10倍!」九典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前往基地考察2次,他指著設計圖描述未來建築外的遼闊風光,「往東南可看到大武山稜線,正南則是一望無際的茶園,往西則眺望高雄市點點星火夜景,視野開闊,能看日出也能欣賞日落。」九典是台灣綠建築製造機,今年66歲的郭英釗被稱為低碳建築泰斗,曾創下10年取得60件綠建築標章的驚人實力,包括全台最知名的綠建築圖書館北投圖書館,以及台南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都是九典的經典代表作,這次也預期為老埤農場的農業設施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據了解,目前寶晶能源有意在凱悅、萬豪、洲際等國際酒店管理集團中挑選適合業者經營旅宿設施。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認為,農業與光電業不是只能存在競爭關係,其實有效規劃是可以帶來互補加持。(圖/方萬民攝)至於光電、農業、觀光的結合,郭英釗認為並非難事,「台灣地狹人稠,土地能像建築,作多層次立體運用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太陽能光電下方可以規劃農耕、停車場,甚至游泳池、食農體驗場域,讓土地價值大幅提升;即使不做任何用途,讓土地休養生息、生態還原,也是很有價值的事。「台灣是非常需要再生能源的國家,水面型的太陽能光電已和養殖漁業充分結合,地面型光電要和農業結合,相信在技術上也不會是問題。」郭英釗表示,未來這裡能成為一座零能源、零廢水、零排廢的永續生態場域,休閒農業設施結合太陽能光電,變成一個產業整合平台,成為台灣的一個創舉。老埤農場一案,除了以精緻農業、智慧農業提升生產量,也為周邊小農提供特色化農產品的加工和開發,在旅宿設施的經營下,創造當地旅遊人潮,小農也能經由觀光市集達到產銷獲利,解決人口老化、外流,以及農友資金不足、產銷難整合的困境,為新世代農村經濟帶來正向循環。「我們其實想讓農村有hightech的加值,不是競爭,而是互補。」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說,「沒有產業群聚、技術不到位,傳統農村無法吸引人力,生活環境也沒有辦法改善。」他甚至建議能提高電力開發協助金,補助地方政府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走出一條農業、地方及光電共存三贏的新出路。

金控雙雄前兩月獲利出爐! 富邦金每股稅後盈餘2.20元居冠
14家金控今年累計1~2月自結損益數據出爐,富邦金獲利年增34%、每股稅後盈餘EPS為2.20元居冠,國泰金前兩月EPS則為1.53元,中信金為0.60元,緊跟在後的還有凱基金、永豐金每股稅後盈餘0.42元,元大金0.40元,玉山金0.36元,第一金0.35元,華南金0.27元,台新金0.25元,合庫金控0.20元,新光金虧損0.24元,國票金0.09元等。富邦金控2025年2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181.1億元、稅後淨利148.0億元,累計今年前2月合併稅前淨利368.4億元,稅後淨利300.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4%,每股稅後盈餘EPS為2.20元;台北富邦銀行累計前2月稅後淨利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紀錄,富邦證券則寫下單2月獲利新高紀錄。富邦人壽2月稅後淨利為95.0億元,累計稅後淨利為181.8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122%及36%,獲利創下歷年2月及累計前2月第三高紀錄。本月主要投資收益來源係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基金配息收入。台北富邦銀行2月稅後淨利31.5億元,累積稅後淨利70.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累計利息淨收益及手續費淨收益分別較同期成長10%及20%,帶動營收較同期成長14%。國泰金控2025年2月稅後淨利77.9億元,累計稅後淨利達222.8億元,年成長9%,EPS達1.53元。今年以來各子公司核心業務動能強健,獲利表現優異,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國泰證券及國泰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皆創同期新高。國泰人壽2月稅後淨利31.3億元,累計稅後淨利達125.6億元。單月獲利穩健,主要反映資本利得、經常性收益貢獻及避險操作得宜。國泰世華銀行2月稅後淨利39.2億元,累計稅後淨利81.6億元,年成長15%。累計淨利息收入雙位數成長,受惠放款動能強健,降息影響外幣資金成本下降;累計淨手續費收入表現亮眼。中信金2025年2月份自結盈餘,2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49.11億元,累計前二月合併稅後盈餘117.3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60元。中國信託商業銀行2月份雖受到小月影響,但在存放款基盤及淨利差持續擴大,加上財富管理動能維持強勁下,2月份單月稅後獲利42.34億元,仍較前月成長5%。累計前二月稅後獲利82.58億元,較去(2024)年同期成長10%,主因今年放款業績及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13%及15%。台灣人壽保險公司2月份單月稅後獲利4.67億元。累計前二月稅後獲利29.3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主因美元匯率波動影響認列較高之匯兌損失。新契約保費業績量穩定成長,其中業務員通路成長3成最為顯著。凱基金控2月自結稅後獲利為34.62億元,今年前二月稅後獲利達71.18億元,為歷史同期新高,相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7%,每股盈餘0.42元。永豐金控2025年2月自結單月稅後盈餘24.42億元,累計1~2月稅後盈餘53.45億元。其中主要子公司永豐銀行2月稅後盈餘17.22億元,累計1~2月稅後盈餘42.59億元;永豐金證券2月稅後盈餘7.87億元,累計1~2月稅後盈餘10.42億元。

金控2月財報陸續出爐! 永豐金凱基金獲利成長暫時領先
14家金控陸續公布2月自結損益,凱基金、永豐金今年1月累計至2月的每股稅後盈餘0.42元,元大金0.40元,玉山金0.36元,第一金0.35元,華南金0.27元,台新金0.25元,合庫金控0.20元,新光金虧損0.24元,國票金0.09元等。凱基金控今(7)日公布上月自結財務數據,二月自結稅後獲利為34.62億元,今年前二月稅後獲利達71.18億元,為歷史同期新高,相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7%,每股盈餘0.42元。永豐金控2025年2月自結單月稅後盈餘24.42億元,累計1~2月稅後盈餘53.45億元。其中主要子公司永豐銀行2月稅後盈餘17.22億元,累計1~2月稅後盈餘42.59億元;永豐金證券2月稅後盈餘7.87億元,累計1~2月稅後盈餘10.42億元。凱基金控指出,二月資本市場走勢偏弱,但成交量能較一月成長,旗下主要子公司壽險、銀行、證券業務皆維持穩健表現。凱基人壽二月份保單銷售動能強勁,累計前二月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七成,投資方面亦掌握市場波動操作實現資本利得,二月稅後獲利為26.60億元,今年前二月稅後獲利達50.0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66%。二月份台股回檔整理,惟交易量能較一月回升,凱基證券主要業務包含經紀、財富管理、承銷、債券,及海外轉投資皆維持穩健獲利貢獻,二月稅後獲利為6.38億元,今年前二月稅後獲利共13.43億元。凱基銀行二月稅後獲利為5.02億元,主要來自利息以及手續費收入貢獻,今年前二月稅後獲利達12.2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中華開發資本二月稅後獲利0.71億元,主要來自投資部位評價增值,今年前二月稅後獲利達3.17億元。

手機瘋AI 2/搶食逾4.7兆元市場!分析師看旺「這5類股」:大跌大買,小跌小買
蛇年AI大浪衝向手機市場,台股漲一波,投資人還有哪些機會?黑石財經執行長溫建勳對CTWANT記者指出,「AI手機」相關的軟體股、邊緣運算概念股,以及提升傳輸速度的WiFi、伺服器、射頻等概念股,都將受益於這波技術浪潮,但是「大跌大買,小跌小買」,他提醒投資人,避免追高而陷入長期被套。實際上,AI手機這個概念不新鮮,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分析師呂珮如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介紹,早在2010年Apple收購Siri時,AI在手機端像是「語音助理」,2017年融入影像場景,比如Face ID就是導入AI,強化手機安全識別,而去年的「AI手機元年」,則偏向Gen AI(生成式AI)市場。Gen AI能成為手機大廠及供應鏈救星嗎?研調機構DIGITIMES預估,2025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估為12.239億支,「全球AI手機市場的部分,2024年滲透率接近19%,今年預估上衝到33%,2026年會從原本的旗艦手機和高階手機,轉向中低階手機去做滲透,所以預估達到54%。」呂珮如分析。依Counterpoint Market Monitor統計,2024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平均售價(ASP)達到356美元(約新台幣11653元),由此推算,今年全球AI手機市場總營收上看4.7兆新台幣。「目前研究看來,GenAI對消費者不是must have(必備品),偏向nice to have(可有可無的加分項)。」呂珮如直言,對品牌商而言,「它是可以加持手機產品的應用,以及抬升單價的創新亮點。」從官方戰報來看,打頭陣的三星S25旗艦系列於4日啟動預購,以中華電信為例,最高階的Galaxy S25 Ultra就占了七成,反映出高階手機仍是最夯。台灣三星電子行動通訊事業部總經理陳啟蒙透露,公司目標是「成長二成」,他認為,「AI手機改變市場生態,經營重心從原本600美元(約新台幣19632元)以上手機,移轉到1000美元(約新台幣32721元)以上的超旗艦價格帶。」華碩全球副總裁林宗樑也看好前景,預測「銷量成長三成」,高階手機部分還在成長,所以華碩鎖定高階,把全部資源投資在(2.5-3萬元)價格帶的市場。溫建勳認為Deepseek的出現,對於落地和終端的使用會非常有幫助。(圖/溫建勳提供)另外,DeepSeek以低成本開發出媲美GPT-4o的AI模型,震撼全球科技市場,並迅速蔓延,手機端的應用更備受關注。「Deepseek的出現,對於落地和終端的使用會非常有幫助,以前的AI概念大多是上雲端,現在變成是下載到使用端,硬體越好,Deepseek就跑得更快更順,這對於AI PC或者AI手機非常有幫助。」溫建勳提及,未來一兩週中國企業將陸續推出多款新模型,市場應用豐富可期。從智慧手機產業鏈來看,離不開眾多上下游廠商支持。以高通(美股代號:QCOM)與聯發科(2454)為例,這兩家晶片巨頭正全力研發新一代支持AI運算的處理器與NPU,在全球市場中擁有強大話語權。呂珮如直言,「AI晶片」確實是台灣製造供應鏈最能分到一杯羹的部分。AI能否推動今年換機需求?呂珮如持保守看法,「不太強烈」,「比較偏向品牌廠商為了要去結合一些新的應用,增加它背後有可能帶動的營收。」電信業者也表示,如今AI手機當道,得看各廠牌有無端出殺手級功能,若在軟體上有感升級,或許可催出換機潮。蘋果iPhone 16全系列新機上市,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中)歡迎果粉進入門市搶購。(圖/報系資料照)正如YouTube頻道「邦尼幫你」所言,AI功能對大部分人而言,並非用不到,而是根本不會用。他舉例一位長輩,教會對方三星S23 Ultra的「消除反光」功能後,之後出去旅遊「每一張圖片都有消反光啊」!如何讓AI普及到一般人也會用,絕對是接下來AI手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還是看好AI手機。」曾先後任職元大投信、凱基投顧、國票金控的溫建勳提及,「你就想想看AI手機跟一般手機有不一樣?它更人工、智慧,圖像呈現更好。」、「圖像軟體的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看好,另外鏡頭、邊緣運算以及能夠提升傳輸速度的WiFi、伺服器、射頻等概念股,都表現亮眼,有望迎來新一波上漲行情。」至於操作策略,溫建勳提醒,考量到美國關稅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太高,第一季因關稅影響而提前拉貨等情況,「不建議盲目長期持有,大跌大買,小跌小買,至少你要跌到月線,不要追高,追高很容易直接套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