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
」 小行星 NASA 地球 撞擊 天文館探索日常生活的農業科普 「農業科技魔法盒」特展精彩登場!
農業科技與生活息息相關,農業部首度邀集所屬試驗改良場所及相關學校法人,精選在日常生活可見的農業科技研發成果,於10月1日(二)至13日(日)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7樓西側特展區辦理「農業科技魔法盒」科普特展,透過魔法元素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以科普教育方式讓民眾認識生活中的農業科技。農業部農業科技司司長李紅㬢活動致詞(圖/科普特展)六大展區精采呈現農業部指出,「農業科技魔法盒」科普特展設置了六大主題專區,並透過好玩的互動遊戲及闖關活動,帶領大小朋友一步一步探索農業科技在生活中帶來的驚喜及美好:主題一、農業科技魔法學院:以圖書館及技能培育教室概念,打造巨大的五本立體書,展示農業科技背後的技術創新育成及科技農企業培育成果。主題二、農業生產的秘密基地:以品種改良、智慧環控、病蟲害防治、禽畜水產養殖及循環農業相關技術,綜合呈現農業生產相關科技發展概況。主題三、從產地到餐桌的奇幻旅程:展示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農產加值整合服務及銀髮友善食品計畫推動成果,在農產品安全提升及農產品加值所推出之新技術。主題四、提升生活質感的魔法提案:以客廳作為展示空間,呈現農業科技讓農產品除了在食用範疇外,也在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發揮著魔法般的力量,並同步以花園及森林情境展示農業療育發展現況,展現農業科技與生活美學的融合。主題五、跨越國界的飛行魔法:聚焦農業技術輸出(與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及農產品外銷相關技術,並同步展示國立中央大學「臺灣農耕隊小行星」銘牌,展示臺灣農業科技在國際合作及技術交流方面成就。主題六、未來創新魔法研究室:經過五大主題滿滿知識及驚喜,最後特別設計了可以發揮想像力的空間,引導觀展民眾以農業部政策四大主軸為創意發想靈感,在空白的魔法卷軸上繪製未來農業樣貌。「農業科技魔法盒」科普特展,透過豐富的互動遊戲與展示內容,親身體驗農業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圖/科普特展)創新創意農業科技農業部表示,科技是推動產業進步的原動力,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改制為農業部)於93年設置農業科技管理及運用專責單位以來,已陸續產出三千餘項創新研發技術及六百多個動植物新品種/系,成果斐然,也為農事操作環境及生活品質帶來顯著的改變。邀請大家一起參觀「農業科技魔法盒」科普特展,透過豐富的互動遊戲與展示內容,親身體驗農業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同見證農業科技如何推動產業進步,共同開創農業科技的無限可能!
「期間限定」迷你月亮今晚起現身!繞行地球56天 下次要等30年
受地球引力影響,2024年的9月29日到11月25日間,將有1顆約公車大小的小行星短暫繞行地球軌道,成為地球「期間限定」的第2顆「迷你月亮」。據《公視新聞網》報導,這顆名為「2024 PT5」的小行星來自阿爾朱納小行星帶(Arjuna asteroid belt),於8月7日被NASA贊助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持續報警系統(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ATLAS)發現。西班牙康普頓斯大學的科學家對2024 PT5的軌道進行了21日的追踪,並確定它將以馬蹄形軌道繞行地球56.6日,之後將脫離地球引力,再度回到阿爾朱納小行星帶中,預計下次重返地球軌道的時間則會落在2055年。根據發表「2024 PT5繞行研究」的學者馬可斯(Carlos de la Fuente Marcos)說明,這個天體太小、太暗了,一般的業餘望遠鏡和雙筒望遠鏡都看不到,需要專業天文學家常用的望遠鏡才有可能看到。根據馬可斯解釋,天體必須以每小時3540公里、對太空天體來說相對緩慢的速度,進入離地球約450萬公里的範圍內,才有機會被地球引力捕獲,成為暫時性的「迷你衛星」。事實上,2024 PT5並不是首個被地球引力捕獲的天體,過去曾發現數個小行星成為臨時衛星的案例。天文媒體「Space.com」也指出,天體被地球短暫捕獲的事件相對頻繁,大約每10年間皆會發生數次;而長期捕獲則較為罕見,約每10至20年才會出現一次。
這次錯過得等三萬年 最亮彗星「紫金山」29日凌晨飛越台灣…最佳觀察點曝光
台灣的天文愛好者注意了,一場難得一見的天文景象即將在本月底上演。今年度最亮彗星「紫金山」(C/2023 A3彗星)將於台灣時間29日凌晨4點30分飛過台灣上空。據了解,C/2023 A3彗星的週期十分的長,錯過此次觀測機會,得等到3萬年之後才有機會再次目睹。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為了這次難得的觀測機會,屏東縣政府率先在全國推出「清晨4點半看彗星」活動,特別選定佳樂水風景區停車場作為觀測地點,該處光害極低,視野開闊,堪稱觀星的絕佳場所。除此之外,屏東縣府還特別邀請台北市天文協會、屏東縣天文協會共同參與,在觀測地點架設多台大型望遠鏡。即使沒有專業設備,只要天氣晴朗,民眾用腳架搭配手機或相機進行長時間曝光拍攝,也有很大機會拍到彗星的踪影。根據美國「小行星撞擊地球持續警報系統」預測,紫金山彗星將於9月28日經過近日點。有專家解釋,28日前後三天以及10月12日之後是最佳觀測時機。屏東縣天文協會表示,各界對彗星亮度的預測不一,有人認為可能達到織女星的亮度,也有人預測約為3等星左右,但普遍認為彗星將會拖著明顯的彗尾。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目前「星空旅遊」已成為全球旅遊新興趨勢,日本、泰國、澳洲等國家都投入大量資源推廣相關活動。屏東縣擁有視野遼闊、光害低、空氣清新等天然優勢,非常適合進行天文觀測。報導中也提到,近年來,屏東縣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不斷投入天文資源,在屏東北部和南部分別設立了獵戶座天文台和南十字天文台。周春米也提到,縣府會致力將屏東打造成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星空旅遊勝地。
星生代/被韓「舞蹈神童」羅夏恩相中 原子少年12歲赴韓發展
《原子少年2》自8月底開播,分屬於「小行星」的16歲成員李翔維,因舞技高超,2019年被韓國經紀公司Kids Planet網羅出道。不過隔年新冠疫情爆發,他的男團夢也跟著腰折。但熱愛舞蹈的李翔維始終沒放棄夢想,一聽到節目有籌備第二季的打算,毅然決然從南部北漂到台北讀書,只為一圓星夢。從12歲就開始習舞的李翔維(左1),曾被韓童星羅夏恩(中)相中赴韓發展。(圖/翻攝自SUPERKIDS IG)李翔維12歲加入兒童街舞教室「蘋果家族」學舞,有次他參加舞蹈教室的韓國夏令營,在當地參加舞蹈比賽,榮獲冠軍殊榮之餘,還意外被童星羅夏恩相中,詢問他們是否有意願簽約出道,「那時爸媽在場,只要我好好表現」。而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他,因從小把周子瑜當做榜樣,立刻點頭前往韓國發展。在韓組SUPERKIDS,但因語言不通讓李翔維十分挫折。(圖/林士傑攝)當時李翔維與另外7位團員共組「SUPERKIDS」,成員年紀落在8至12歲,所以和一般韓國練習生不同,SUPERKIDS都在台灣受訓,只有活動時才會飛往當地。或許是年紀小又沒有長時間在韓國,團員們雖有學習韓文,但成效不佳,只會簡單的打招呼問候,李翔維坦言語言隔閡是赴韓發展遇到最大的困難,他也是去了韓國才歷經錄音「初體驗」,「第一次錄音很陌生,也很緊張,都會被老師唸,翻譯會在旁邊翻,當時很挫折」。受疫情影響斷了韓國演藝夢,也讓李翔維更堅定想站在舞台上。(圖/林士傑攝)好不容易熟悉錄音流程,也順利在同年10月推出出道單曲〈NA NA NA〉,沒想到隨即碰上新冠疫情,加上「SUPERKIDS」僅簽3年約,韓國活動也跟著告終。李翔維坦言,起初他只是享受站在舞台上的感覺,直到去韓國才開始有了星夢,「想一輩子站在舞台上」。聽到節目即將籌備第二季,李翔維在媽媽支持下搬到台北生活。(圖/林士傑攝)於是這3年,他依舊勤練舞,還在舞蹈教室老闆的牽線下接觸凱渥,「當時凱渥問我要不要試試看,我就說好,因為我很懷念在韓國努力的時光」。而李翔維的爸媽也非常支持他的決定,去年他聽到《原子少年2》正在籌備,他向媽媽提及想參賽可能需要台北、台南兩地跑,沒想到李媽媽竟主動提議,「你就搬上去,不然這樣跑來跑去很麻煩」。節目開播後李媽媽成了最得力的拉票員,讓李翔維十分感動,也讓他更加努力想成團出道。(圖/林士傑攝)在李媽媽的推波助瀾下,李翔維去年轉到莊敬高職就讀,李媽媽也跟著陪他北上熟悉一個學期,現在他自己獨居在北部打拚,不過每回有表演活動,李媽媽都會特地北上支持,看到兒子發文也會默默按讚,如今節目開播,李媽媽更成了最得力的拉票員,讓李翔維十分感激,這也讓他更加努力想拿到出道門票,「最大目標就是成團出道,下一步就當舞者,我一開始就很想當舞者,只是有這機會就試試看,也因為來台北有很多資源,不管結果如何都不會後悔」。李翔維小檔案生日: 2007/08/27星座: 處女座興趣: 跳舞、打羽球專長: 跳舞李翔維在《原子少年2》中被分配到「小行星」。(圖/翻攝自李翔維IG)
顛覆舊假說!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帶回土壤樣本 發現恐龍時代月亮還有火山活動
大陸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在2020年12登陸月球,採集了月球土壤樣本,經過化學分析,發現了火山起源的玻璃珠,這意味著月球在約1.25億年前仍存在火山活動,這項發現有助於推翻過去對月球歷史的說法。根據《天文學》(Astronomy)的報導,「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中,約有3000顆極小的玻璃珠,直徑在20至400微米(µm,0.001公分)之間,大部分是由隕石或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而經科學家分析,發現3顆為火山玻璃珠。這3顆火山玻璃珠的鈾鉛定年(U–Pb dating)顯示,推算它們是在約1.2億年前火山噴發中形成,是至今發現較近期的月球火山活動,當時地球正值白堊紀中晚期(1.25億至8000萬年前),意味著恐龍仍未滅絕。而這項研究結果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6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顛覆了月球在過去十億年內火山活動已不活躍的假說。報導指出,「嫦娥5號」於2020年11月23日發射,並在2020年12月1日成功降落在風暴洋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附近,回收了1731克月球土壤,包括地表下約1公尺深處的岩芯樣本,這相比美國1970年代早期「阿波羅計畫」更為北邊,也是自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任務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樣本。另外,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月球的火山活動在30億至38億年前最為活躍,而大陸專家在2021年對「嫦娥5號」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初步分析,當時便發現月球在20億年前就有較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如今,新的分析結果表明,月球可能可能與地球一樣,仍存在著深層的岩漿活動。
神秘閃光被國際太空站拍到 NASA小行星威脅專家直言:非常罕見
台灣時間今日凌晨,一顆編號為CAQDTL2的「火流星」(bolide),墜落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小行星進入大氣層時,產生超過-8等亮度,包括台灣南邊也可看到這景象,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就上傳火流星發光瞬間!未料,國際太空站(ISS)2日也拍到一道神秘的閃光,似乎是某種太空物體「爆炸」所發出的,就連美國太空總署(NASA)小行星威脅評估計畫首席研究員史密斯(Jeffrey Smith)也直言「相當罕見」。從社群平台上的縮時攝影影片可見,拍攝地點在北非上空,由於當時正發生暴風雨,因此看起來一片黑暗。不過,卻有一個太空物體劃過尼羅河上空,爆炸後還發出綠色和白色的耀眼光芒。根據《太陽報》報導,這是NASA太空人多明尼克(Matthew Dominick)將影片放慢到每秒一幀,並且分享至X上,據他表示,「昨天把這個拿給幾個朋友看,他們都認為這是在大氣層爆炸的一顆流星,一顆更亮的火流星」。據了解,火流星又稱為「火球」,這個天文學術語,意指格外明亮的流星,可以在很大的範圍內被觀測到。針對這個特殊的天文景象,就連NASA小行星威脅評估計畫首席研究員史密斯也直言非常罕見。這位同時兼任「SETI協會」(SETIInstitute)的數據科學家表示,「一般來說,火流星相當罕見,由於地面系統的觀測區域有限,從地面上被偵測到的火流星很少。火流星爆炸速度非常快,通常只會有幾分之一秒,所以也需要非常迅速的偵測工具」。國際太空站拍到「神秘閃光」。(圖/翻攝自X)
小行星墜落台灣視角曝光!菲律賓「目睹火球畫面超震撼」
一顆編號為CAQDTL2的小行星,在台灣時間今日凌晨,墜落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小行星進入大氣層時,預計會產生的亮度會超過-8等,台灣南邊也可看到火流星。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拍下發光瞬間引起熱議,而網路上瘋傳菲律賓民眾拍攝的視角畫面更震撼!CAQDTL2是一顆來自主小行星帶,也就是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的小行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9次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前,就先發現的外星物體。CAQDTL2小行星墜落後,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隨即在臉書貼出一段6秒影片,表示雖然天氣的狀況非常差,今凌晨0點39分還是等到了流星發出來的亮光。畫面中原本漆黑一片的空地,慢慢發出一陣亮光,不過才3秒就消失了。鹿野天文台拍下小行星墜落瞬間。(圖/鹿野天文台臉書)許多天文迷也分享自己在陽明山等地拍攝的畫面,網友們紛紛表示,「台北陽明山,800公里實在是太遠了,扣掉地球曲率仰角大概只有3度,中間還有花東的積雨雲干擾」、「恆春南灣電閃雷鳴,我猜它混在這一片一片雷光中」、「我們先看到的是像閃電那種曝光!再後來看到那個亮點!」此外,有不少菲律賓民眾也紛紛拍下小行星墜落的一刻,當地視角相當清晰,只見一顆火球,朝著地面飛來,隨即消失在地平線下,畫面非常震撼,也在網路上瘋傳。
9/5凌晨抬頭看!直徑1公尺火流星凌晨墜入菲律賓 台灣有機會看見
台灣有望看見「火流星」!根據國際流星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Organization,IMO)4日宣布,一顆編號為CAQDTL2的小行星,在台灣時間5日凌晨,會墜落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而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小行星進入大氣層時,預計會產生的亮度會超過-8等,往南邊看有機會見證火流星的真面目。直徑1公尺小行星明凌晨將墜落菲律賓,台灣有機會看見火流星。(圖/翻攝自臉書) 據IMO在4日公布,搜索近地小行星及可能撞擊地球造成威脅的卡塔琳娜巡天系統(Catalina Sky Survey),發現了一顆直徑約1公尺的小行星,代號為CAQDTL2,在台灣時間5日凌晨0點40分左右墜入菲律賓北部靠近呂宋島東北部外海。直徑1公尺小行星明凌晨將墜落菲律賓,台灣有機會看見火流星。(圖/翻攝自X) 據了解,CAQDTL2是一顆來自主小行星帶,也就是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的小行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9次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前就先發現的外星物體。IMO指出,根據小行星的大小推估,CAQDTL2預計不會造成影響,在墜落地區附近的居民有很高的機率目擊這顆非常明亮且緩慢的火流星,而未燃盡的火流星隕石,有可能墜落到呂宋島上或附近的海洋。針對這火流星現象,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也把消息轉貼在臉書「臺北天文通」,根據理論推估CAQDTL2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亮度會超過-8等,台灣往南邊看可能有機會看見。直徑1公尺小行星明凌晨將墜落菲律賓,台灣有機會看見火流星。(圖/翻攝自臉書)
《原子少年2》首次直播吸8千粉絲 宣布發珍奶慶功
2022年爆發追星風潮的男團選秀節目《原子少年》,於上周五開播第二季,各大平台討論留言累積次數皆破百則,電視首播後,更是在官方YouTube平台展開超過一個半小時的直播,各團皆派出一位少年代表參與,最高吸引逾8千人在線觀看,少年們表示非常開心,並宣布將擇日舉辦粉絲福利回饋活動,在公司門口發珍珠奶茶,親自分送給支持的粉絲,寵粉無極限。本次直播由「晨之星」伍承慶、「小行星」陳彥旭、「天狼星」的洪暐、「風行者」的花花、「克卜勒」的東翰、「鑽石星球」的陳俊希一同主持,除了與粉絲一起同步觀賞節目舞台,直播期間少年們翻牌粉絲留言、重現首播經典場景,並應粉絲要求才藝表演。擅長創作的伍承慶表演大學時期的自創曲;還有粉絲敲碗東翰重現舞台經典的露腹肌場面,東翰也二話不說直接表演大秀腹肌;陳俊希則現場表演了自己在首播舞台的經典片段,展現優秀的vocal實力;而忙內陳彥旭則應粉絲要求對鏡頭可愛三連拍,讓粉絲截圖停不下來。直播期間笑聲不斷,氣氛非常歡樂,直播結束前,少年們也趁機宣傳與首播同步啟售的全新周邊,邀請粉絲一同get同款,還立flag表示,下次直播只要破萬的話就要加碼發雞排,邀請粉絲們務必持續鎖定《原子少年2》,一同見證新世代男團誕生之路。
《原子少年2》明首播 A-Lin讚選手讓她回到「少女時代」
2022年《原子少年》播出後引爆台灣追星風潮,第二季即將於8月24日播出,製作規格、賽制、獎勵皆全面升級,本屆節目將延續《原子少年》第一屆,每首歌皆為全新原創,節目組邀集專業音樂製作人以及編舞老師,配合選手聲線特色以及舞蹈專長,打造最適合各團的歌曲及編舞,節目冠軍團體將獲得進口休旅車獎勵。首播在即,節目組重金打造精彩開場動畫影片,為比賽揭開序幕,其中還包含了驚喜彩蛋,節目貫串第一季及第二季,特別邀請了《原子少年》第一季的學長們回來拍攝開場影片,飽含傳承意味。第二季共54選手,將延續第一季原創歌曲。(圖/踢帕娛樂)第一集初登場,各團皆帶來最能代表團體特色的舞台,和上屆以太陽系分團不同,本次各團放眼全宇宙,網羅了六顆各具特色的星球,將54位選手安排至最適合的團體,有年紀小但團結的沙屬性小行星;嘻哈饒舌,具有酷帥形象的夜屬性天狼星;具有暖男魅力,閃閃發光的光屬性晨之星;顏值時尚高冷的冰屬性鑽石星球;自由奔放展現堅強舞蹈實力的風屬性風行者,以及性感帥氣,展現熱情的火屬性克卜勒。各團表演精彩,導師們皆給出了高度的肯定,坤達重視選手們的舞台掌控,對於選手在台上的眼神、走位,都希望他們是「已經準備好了」的狀態。歐弟則注重團體的協調性,稱讚選手們彼此的融合度及舞台同步率。健志對於選手們能一邊饒舌一邊精準對拍,完美呈現舞蹈動作表示肯定。受邀擔任第一集流星導師的A-Lin,則表示看了選手充滿青春、活力的表演,讓她彷彿回到了「少女時代」,非常享受選手們帶來的舞台。
李千娜被原子少年電到 當場邀選手擔任演場會嘉賓
自選秀節目出身的李千娜,近日受邀擔任《原子少年2》流星導師,節目錄製期間,李千娜對於新生代偶像男團的表現感到非常驚喜,更坦言在觀賞表演期間被選手「電到」,無法和帥氣的選手對視太久,對到眼還會有緊張害羞的感覺,直呼:「太心動了!」擔任流星導師的李千娜,給予不少選手高評論。(圖/踢帕娛樂提供)為了得到李千娜的青睞,選手們還邀請她上台近距離欣賞他們的舞蹈Battle,讓李千娜心頭小鹿亂撞,說自己很少在台上這麼不知所措,真的害羞到爆炸,還表示選手們顏值太高,眼神帥氣勾人,其實根本沒看到他們跳了什麼舞,都在看臉。舞蹈Battle的最後,她和Battle勝出的選手在台上上演「對視10秒」的橋段,引來台下觀眾尖叫連連,擔任導師的坤達、歐弟看了紛紛表示:「怎麼突然換了一個節目?」除了令人心動的舞蹈Battle之外,李千娜對於選手們的表現也非常印象深刻,在小行星的舞台表演結束之後,更是直接對小行星提出了邀請:「我年底的演唱會,可以邀請你們來當嘉賓嗎?」李千娜提到,小行星平均年齡低,但可靜可動、可柔可爆發的舞台表現力,搭配他們青春洋溢的舞台氛圍感,讓她不自覺露出「姨母笑」,情不自禁的想幫他們加油打氣,認為小行星的舞台非常具有帶動全場氣氛的感染力,對於小行星的演出給出極高的肯定。另一位令李千娜印象深刻的選手,則是用李千娜的知名歌曲〈不曾回來過〉即興演出一段舞蹈的潘永安,認為他是選手中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少年,第一次看照片時就馬上記住他了,表演比賽曲時有自信又有爆發力,但即興表演《不曾回來過》時帶來的則是一段截然不同的舞風,展現個人優勢的模樣非常令人欣賞,表示「他就是一個明星的樣子,可以直接出道了,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跟他合作。」
台東夜空拍到「不明發光體」拖曳長尾!飛掠天際40秒閃爆消失
台東夜空昨(29日)晚間驚見「不明飛行發光體」,一道火球般的亮光拖著長尾巴劃過星空,最後突閃現宛若爆燃現象後,直接消失在空中。對此,東管處長林維玲也發文求解,引起網友熱議。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區管理處設置的都歷遊客中心4K即時影像攝影機,昨(29日)晚間8時許拍到奇異的畫面,從影片中可見,滿天繁星的夜空突有一個不明發光體在飛行,後方還拖曳著一條長長尾巴,移動約40秒後,發光體疑似突爆炸,逐漸消散在夜空中。東管處長林維玲在臉書曬出影片,好奇發文詢問「這這這…又是什麼?!!!(請專家來解惑)」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熱議,「看起來像是火箭推進器再入大氣層」、「飛碟」、「不就是外星人」、「小行星擦過」、「金小胖飛彈發射失敗~~」、「太空垃圾嗎?要查證一下!」說法眾說紛紜。事實上,台北市立天文館昨晚10時發布公告,指距離地球僅約29萬公里處,將有一顆具「潛在威脅」的2024 MK小行星掠過地球,不過是否為該不明發光體,仍待查證確認。
智利將安裝「世界最大天文相機」 解析度超過32億像素、重近三噸!
解析度超過32億像素、重近三噸,肩負著前所未有的十年長期探索任務,為光學天文學建造的最大數位相機,已準備好安裝在智利北部清澈的天空下。3200百萬像素的LSST數位天文相機,是世界上最高解析度的相機。(圖/路透社 )路透報導,組裝魯賓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所需的零件,包括地面望遠鏡和相機,經過數輛車運送至塞羅帕喬(Cerro Pachón )山頂,這裡位於阿塔卡馬(Atacama)沙漠邊緣,離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約565公里。AURA大學協會和將運營天文台的NOIRLab中心副主任科德爾(Stuartt Corder)表示:「我們所需的一切運營[設備]現在都在山頂,準備好進行檢查,希望稍後在今年能夠安裝。」3200百萬像素的LSST數位天文相機,是世界上最高解析度的相機。(圖/路透社 )根據其網站,魯賓天文台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系統,由8米寬視野的地面望遠鏡、相機和自動化數據處理系統組成。它每晚將產生約20TB的數據,十年探索將產生15PB(15,360TB)容量的數據。探索的目標是了解宇宙中黑暗能量和黑暗物質的本質,以及研究地球與小行星相撞或太陽系附近恆星和行星的可能性。科德爾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時刻,我們可以說,我們開始了。我們站在這個懸崖上,準備開始一項為期十年的探索,希望能夠回答宇宙是什麼時候形成和開始運動的,以及它將如何在未來繼續演化?」結果可能不會偏離我們已知的內容,但它們將有助於完善我們對宇宙的理解。AURA是一個由47所美國機構和3個國際附屬機構組成的聯盟,為國家科學基金會和NASA運營天文台。它負責管理NOIRLab中心等設施。由於阿塔卡馬沙漠晴朗的天空(這是地球上最乾燥的沙漠),智利承載了世界上大部分天文投資。
新聞點唱機 來賓點播:《我想飛進你的宇宙》
5月4日是「星際大戰日」,有將近200位「星戰迷」打扮成電影中的角色,到台北松山機場,要迎接全球唯一的R2D2星際大戰彩繪飛機!無奈因為航班調度的關係,前一天該航班被取消,讓星戰迷直呼可惜。可惜歸可惜,星戰迷們依舊以各自的「熱情」,「攻佔」松山機場,就連缺席的彩繪飛機,也有星戰迷「帶來」分享。星際大戰日為什麼是5月4日?因為《星際大戰》電影中的一句經典台詞:「願原力與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影迷取其諧音,變成「於5月4日與你同在」(May the fourth be with you)。來賓點播,📢徐靖玟演唱,《我想飛進你的宇宙》📢我想飛進你的宇宙我不介意那些致命的小行星過期的雜誌遭人忘卻的青銅器皿
「台北101大小」潛在威脅天體週五晚間接近 距離地球僅0.019天文單位
被美國航太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列為「潛在威脅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s, PHAs)的2008OS7,即將在2月2日(週五)晚間10時40分最接近地球,距離僅0.019天文單位,約285萬公里,以每秒18.2公里的速度通過。天文學家根據其表面反射率估計,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約210到480公尺,大小接近臺北101大樓高度,所幸2008 OS7這次接近並不會撞擊地球或進入大氣層,所以安全無虞。台北天文館表示,太陽系中估計有上百萬顆小行星,絕大多數都與地球相距甚遠,但有少數軌道與地球相近,天文學家將這些可近至0.05天文單位,約750萬公里,且直徑達140公尺以上的小行星稱為「潛在威脅小行星」。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被發現的PHAs有2,349顆,其中最大的是1999 JM8,估計直徑達7公里。2008 OS7於2008年7月30日被發現,公轉周期約2.63年,週五晚間最接近地球時亮度約15等,將在鯨魚座與波江座交界處快速通過。天文館說明,其實每年PHAs接近地球的次數遠比大家想像來得多,光是在2024年與地球距離近到0.05天文單位以內的就有18顆,最接近的是在12月4日通過的2020 XR小行星,距離只有0.01477天文單位,也就是220萬公里左右,其次便是本次的2008 OS7。「潛在威脅小行星」2008 OS7即將在週五晚間10時40分最接近地球。(圖/台北天文館)至於在未來150年內最接近地球的,則是直徑約370公尺的毀神星(99942)Apophis,它將在2029年4月14日以不到4萬公里的超近距離擦過地球,幾乎達到同步衛星的高度。幸運的是,目前科學家已暫時排除了撞擊的可能性。據估計,在這2000多顆PHAs中,大約只有156顆的直徑大於1公里,屬於大型PHA,若有類似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很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地質與氣候劇烈變化,甚至滅絕事件。不過,天文館指出,這樣的事件平均每44萬年才會發生一次,所以也不需要過於擔憂。
彗星撞地球?5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 最接近時間點曝光
又有彗星撞地球了嗎?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本周有5顆小行星會與地球「擦身而過」,距離地球不到200萬英里,其中一顆小行星的大小甚至等同一座體育場,雖然暫時不會引發撞擊風險,但距離如此接近,有專家表示,這是有史以來從未發生過的情況。根據《紐約郵報》報導引述NASA說法,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2008 OS7」,2月2日時最接近地球,該顆2008年首次被發現的太空岩石預計將和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僅177萬英里,約284萬公里,直徑約890英尺,約271.27公尺,體積相當於一座體育場。另外在2月4日,還有一顆體積相當於一座建築物的小行星「2024 AU4」則會和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392萬英里,約630萬公里;1月30日,體積相當於一架飛機的小行星「2007 EG」也會和地球擦身而過,距離地球380萬英里,約611萬公里。至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則是在2月1日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約157萬英里,約252萬公里範圍內,該顆小行星為「2024 BY」,體積相當於一棟房子;同一天,還有另一顆體積相當於一架飛機的小行星「2003BM4」靠近地球,其直徑約為120英尺,約36.5公尺,預估距離地球206萬英里,約331萬公里。根據報導,NASA針對「潛在危險天體」(PHO)做定義,為直徑超過500英尺的小行星與彗星,距離地球不到470萬英里,不過NASA也表示,「大多數近地天體的軌道不會使它們距離地球很近,因此不會引發撞擊的風險。不過其中被認為是『潛在危險』的小行星,反而需要更多的關注」。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本周有5顆小行星會與地球「擦身而過」。(圖/翻攝自X)
46億年歷史小行星「貝努」樣本降落猶他州 有助科學家解「地球起源」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空探測器「冥王號」(OSIRIS-REx),歷經耗時7年、往返62億公里的旅程,已於24日釋放至今最大的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這個攜帶貝努(Bennuvu)岩石等物質的小行星樣本具46億年歷史,將有助於科學家研究地球起源以及解決對於早期太陽系的疑問。根據外媒報導,冥王號任務耗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2億),自2016年發射後於2年後抵達小行星「貝努」,並於2020年10月成功在小行星表面採集樣本,其中含約250公克的岩石、塵土等物質,在完成任務後,於在2021年5月開始返航。經過長達2年多時間,冥王號回到地球軌道,並於2023年9月24日在地表上空約10萬公里處釋放樣本艙,樣本艙降落於猶他州西部沙漠美軍達格威試驗場(Dugway Proving Ground),由NASA美國空軍團隊收回。儘管250公克不多,但對於NASA團隊預計進行的試驗已相當足夠,詹森太空中心(JSC)科學家斯坦貝利(Eileen Stanbery)表示,「我們可以以非常高的倍率分析非常小的粒子,及如何將10微米大小的顆粒切成10幾片,並以奈米為刻度繪製圖像,所以250公克是很龐大的。」據報導,這不僅是NASA首次從小行星上採集樣本,更重要的是成功收回,初步檢查顯示樣本艙在降落過程中無受損。這個猶如輪胎大小的樣本艙以每秒12公里速度進入大氣層,多虧防護罩和降落傘,樣本艙得以減緩下降速度,成功降落。冥王號釋放樣本艙後,NASA將再次賦予它新任務,探索另一顆小行星99942號「死神星」,貝努樣本將於25日空運送往NASA位於德州的詹森太空中心進行後續分析。貝努是一顆「近地天體」,直徑約500公尺,外觀呈現陀螺狀,平均每6年行經地球附近一次。科學家判定貝努上的岩石成分約有46億年歷史,包括在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物質,還有更重要的是富含碳機物質及含水礦物質;而根據計算運行軌道的預測,貝努很可能在159年後,也就是2182年的9月24日時非常靠近地球,甚至與地球發生撞擊。因此科學家特別關注這顆小行星,藉由冥王號的近距離觀察與採樣,希望發掘更多資料來了解地球歷史,並研究未來避開撞擊的可能性。
小行星撞地球時間曝光 科學家准測計算:相當於22顆原子彈
NASA科學家計算出有一顆小行星恐直衝地球,撞擊力相當於22顆原子彈爆發,如今科學家們正努力想改變它的路線,並預測出將在2182年9月24日撞上地球。一顆命名為Bennu的小行星恐在159年後撞上地球。(圖/達志/美聯社)綜合外媒報導,美國NASA的科學家預測有一顆命名為Bennu的小行星,每六年就會經過地球,但在2182年9月24日卻會直衝撞上地球,這樣的狀況恐會相當嚴重,甚至被認為可能是潛在的世界末日,因為撞擊的力道恐有22顆原子彈那麼多。而這顆小行星部分的樣本,本週日(24)也將抵達地球,也就是還有159年小行星就可能撞地球,目前科學家們正努力想辦法改變它的行徑路線,來防止這樣的世界末日來臨。
地球多了新月亮?神秘小行星環繞地球2100年 卻受它引力運行
地球又多了顆月亮?NASA科學家今年3月透過泛星計畫(Pan-STARRS)發現一顆直徑約20公尺的小行星,從西元前100年開始「既像月球又不像月球」的繞行地球運行,並預計直到西元3700年才會脫離地球。據《每日星報》報導,這顆名為2023 FW13的準(quasi)月亮看似受地球引力影響,在距離地球1400萬公里遠的距離運行,但其半長軸實際受太陽引力牽引,並與地球類似約365.42天繞行太陽一圈。科學家指出,2023 FW13是目前已知地球最長的準衛星,且其運行軌道雖相當細長,但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此外,一顆直徑850公尺、名為2020 DB5的小行星可能在本月以每秒9.51公里速度撞向地球,所幸損害可能性極小。
錯過要等到2063年了!「月掩金星」天文奇景3月24登場
今年3月的天象精采萬分,春分的黃道光、穀神星衝,加上肉眼可見「月掩金星」更是數十年來難得一見的奇景。北市天文館表示,於3月24日晚間7時52分前後,即可見到「月掩金星」奇景,錯過這次好時機,下次得等2063年。天文館說明,「月掩金星」發生頻率不低,因大多出現在白天而無法觀賞,或在黎明前而鮮為人見,過去100年,台灣出現多達28次月掩金星奇景,發生在白天的就有22次,其他6次在黎明前,其中包括1974年出現可用肉眼觀察的月掩金星,發生於日落後得回溯至1895年。天文館指出,3月24日晚間約7時52分,台灣將可見到「月掩金星」奇景,明亮的金星在短短10餘秒內瞬間消失於眉月邊緣,如日食般神奇,錯過好時機得等2063年5月31日。除了月掩金星,太陽系中最早被發現、編號1號的小行星「穀神星」也將在3月21日「衝」,在此前後幾天的亮度可達最高7等,是尋找它的最佳時機,不過雖在雙筒望遠鏡可見範圍,但因附近類似亮度的恆星眾多而難以辨識,以相機多日、短時間拍攝再比對星圖,更容易覓得其移動身影。天文館也說,3月21日也是「春分」,這天地球的晝夜幾乎等長,而每年春分前後1個月是觀賞「黃道光」的好時機,暮光後在西方天空呈三角形的白色光錐就是黃道光,要到無光害的地方才容易看見。此外,北市天文館的宇宙劇場將在周末晚間7時和7時30分舉辦2場免費的春季星空導覽,除了帶大家認識春天的星座,也將介紹3月間奇特的天象,歡迎民眾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