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 憂鬱症 憂鬱思覺失調症自殺風險高 新研究!分析各年齡層危險因子
思覺失調症是慢性的精神疾病,患者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約10-15年,且有約4.5%的病患會死於自殺。然而,隨著臨床醫療和社區復健體系的進步,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平均壽命也在逐步延長。為進行自殺防治,過去研究曾探討病患的自殺風險因子,但研究對象大多為全部或針對特定年齡層分析,但少對每個年齡層同時作分析。思覺失調症病患通常在發病後前幾年的自殺風險最高,因此最常見的研究是對青少年以及年輕成人病患的分析,而對於老年族群的研究則是相當少,並且不同年齡層所面臨的心理或生理亦可能不盡相同。臺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利用全國健保研究資料庫及全國死亡檔之大數據資料,以世代追蹤和年齡分層的巢式個案對照研究,分析不同年齡層自殺的風險因子,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著名的北歐精神醫學期刊《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第一作者林月屏醫師表示,年輕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特別是25歲以下)的自殺風險最高,而隨著年齡增長,風險有所降低。然而,老年患者的自殺率仍高於同齡一般人口。有關自殺的危險因子,所有年齡層在自殺死亡前三個月最常合併憂鬱症及睡眠障礙症,而54歲以下則易合併使用酒精或成癮性藥物。在生理疾病心臟病、肺炎和中度或重度腎病則在65歲以下會增加自殺風險。另外,失業是25歲到64歲思覺失調症患者自殺風險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訊作者郭千哲教授表示,對於思覺失調症病患的治療上,除了關注合併的精神疾病外,生理問題及就業狀態也是評估的一環。憂鬱情緒仍是自殺的重要因素,然而有些患者不容易表達自己的心情或是礙於症狀的干擾,在臨床上則必須仔細評估。在年齡上,老年思覺失調症者的自殺風險仍較一般族群高,需要予以注意。中年以前,酒精限制和毒品防治具重要性。而在適工作年齡的患者,若失業時則需有相關復健及心理調適的介入。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的結果對於思覺失調症族群的自殺防治,提供醫療機構和精神健康專業人員重要的實證資料,作為防治參考。可依不同年齡層思覺失調症患者,加以制定合適的治療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自殺風險。
汪建民罹癌「擴散至頸椎後」 負債上千萬犯下嚴重的錯
汪建民錄影《震震有詞》,在節目中分享經歷過母親罹癌失智、自己的抗癌過程。他透露因化療太痛苦,曾默默向老天爺喊話:「拜託你把我帶走。」此外也聊及跟家人一同照顧母親的辛苦歷程。 汪建民罹患肺腺癌4期,癌細胞擴散至頸椎後,開始長時間的電療跟化療,不菸不酒的他起初是背突如其來疼痛,以為是長時間運動、拍戲累積的後遺症,直到雙手又麻又痛,檢查後才知道罹癌。汪建民透露癌細胞擴散至頸椎最後一節、脊椎第一節中間的軟骨完全被癌細胞侵蝕。汪建民在醫師建議下開始接受電療、化療,「原本要進行80次的電療,完成65次時醫師告訴我可以停止了,維持追蹤就好」,化療至今腫瘤從9公分縮小到3公分,他說:「我運氣很好。」現在的開朗面對,其實是一段痛苦的過程換來,開始化療後完全無法進食僅靠營養品支撐,眼窩凹陷身體變形,「剛開始化療第3次、第5次時,曾在心裡向老天爺喊話『拜託把我帶走』,不要讓我面對這些」。汪建民罹患肺腺癌4期,癌細胞擴散至頸椎後。(圖/和展影視提供)長期抗癌一路辛苦,汪建民說:「非常痛恨有的人上週才問我有沒有好一點,這週見到面又問一次,癌症是多長期的抗戰,不然你也隔2個月再問我。我寧可你跟我說加油!」 回想第一次聽到醫生告知罹癌時,他的情緒很鎮靜,哽咽地說:「媽媽淋巴癌末期,我一路陪著媽媽照顧她,經歷掉頭髮、心情不好、憂鬱症到失智,是她幫我提前做功課,我才能那麼鎮定,如果沒有經歷過可能也無法接受。」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汪建民最感謝妹妹的付出,其中他跟妹妹一度因為不知如何跟失智的母親相處,險些撐不下去,加上他的哥哥對母親病況默不關心,也不願意負擔任何母親的醫藥費,讓汪建民十分痛心。 汪建民提到以前拍攝《台灣靈異事件》賺錢容易,當時戲裡每一件西裝襯衫都是他自費購買精品,也買了許多名錶,「我當時真的很混蛋犯很大的錯,就是沒有想過好好存錢買房」,犯的第2個錯是通告跟其他工作沒有銜接上,造成收入空窗期,為了支付房租、生活費去跟地下錢莊借錢,在可怕的利息滾動下,讓他負債上千萬,他說這是犯下最嚴重的錯。
甜心主播飽受產後憂鬱症之苦 虞承璇靠老公陪伴恢復健康
「甜心主播」虞承璇今(5日)宣布將回歸主播台,她在2022年誕下兒子小丸子後,又於2023年生下第二胎女兒小橘子,有長達兩年時間專注在家庭生活,她坦言離開螢光幕這段時間飽受產後憂鬱症之苦,為轉移焦點努力瘦身,半年內不僅瘦下25公斤,身材甚至比產前還苗條。虞承璇透露因連兩年生產導致睡眠作息大亂,過度勞累讓她產後憂鬱纏身、情緒相當低落,在老公細心陪伴與鼓勵下逐漸轉移重心,將焦點專注在減肥上,並設定目標回到過往健康模樣。她分享透過嚴格飲食控制,成功在半年內瘦身成功。提到大兒子也開始上學了,虞承璇表示:「我要成為孩子們的榜樣,努力生活。」這次將回歸主播台,她將擔任「年代早安新聞」的播報任務,虞承璇將以全新樣貌回歸年代新聞,笑稱要成為「大家出門前的儀式感」,每天準時陪伴大家度過早晨時光。
學生通勤時間太長要注意! 日本研究:憂鬱風險將增加1.6倍
長時間通勤上學恐影響憂鬱症?日本精神神經學會最新發表的論文發現,長時間通勤的學生,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的風險更高,研究人員就建議,家長與孩子在選擇就讀學校時,應該同時考量到通勤時間。根據日媒《朝日新聞》報導,明海大學醫學系副教授大塚雄一郎與研究員中島英合作,在2022年10月至12月期間,針對東京地區與東北地區約2000名私立高中生進行網路調查,詢問他們的心理狀態。結果發現,在約1900個回覆中,有17.3%學生有憂鬱症狀,19.0%有焦慮症狀,共有3成受訪者光是通勤到校就超過1小時;而與通勤時間少於30分鐘的人相比,通勤時間超過1小時者,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1.6倍,出現焦慮症狀的風險是1.5倍。報導指出,到目前為止,日本很少有關於學校通勤時間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若青春期產生心理問題,可能導致成年後出現精神疾病,這也和暴力與自殺有關。對此,就有不少網友表示,「通勤上學的時間越多,你需要放鬆的時間就越少,這只會讓你的身體和精神都變得更加困難」、「我上學單程就要將近90分鐘,我還是不喜歡擁擠的火車和人群,有時會跌倒,所以會出現輕微的恐慌症」;但也有人認為,「這取決於個人,1個小時的通勤反而讓我有遠離家人和兄弟姐妹的獨處時間」、「上下學的時間對我來說是寶貴的學習時間,包括讓朋友抄作業,背當天的考試,背英文單字等等」。另外,同時在醫療監獄擔任醫師的身心科醫師藤野智哉指出,由於沒有看見原始數據,無法得知這些因素分析到什麼程度,但當通勤時間被佔用時,與朋友玩耍的時間減少,睡眠時間、寫作業的時間也會變少,但要選擇距離近或遠的學校,還是涉及許多原因,諸如認識新朋友、文化等等,「我認為沒有必要盲目相信這一點,而改變自己選擇的學校,或是過度擔心」。
小三怒批正宮「不能做」 兩性專家揭外遇男真實想法:分內外兩類
兩性專家欣西亞經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有關婚姻、兩性關係的話題,近日她也在粉專上分享了一篇小三批評正宮的文章。欣西亞看到文章後忍不住斥責,「我真想在這裡刷兩巴掌,讓妳清醒過來。」欣西亞在粉專分享一張截圖,內容是一名自稱介入他人婚姻的小三在臉書社團《外遇討論區》匿名發文,透露自己曾經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因為婚姻關係的複雜,患上了嚴重的憂鬱症,最終離婚。然而她後來成為了別人的小三,並誇讚出軌男孝順負責任,還是一名暖男。該名小三也批評正宮,「不會烹飪、不會打扮、不會撒嬌、不會溝通、不貼心,甚至因尿道炎不能嘿咻」,將丈夫外遇的原因全推到正宮身上。不過小三也稱,若時間可以重來,她會好好珍惜自己曾擁有的家庭,並表示對成為第三者感到後悔。欣西亞看見小三的這番言論後,也忍不住發文,「看到這則小三的發文,忍不住有幾句話想說」,她列出了三大「提醒」。欣西亞表示,首先如果這名渣男真的愛小三,就不會讓她承受小三的罵名,而當男人在兩個女人之間遊走時,這意味著他最愛的其實還是自己;其次欣西亞認為,男人外遇通常是為了逃避生活壓力和婚姻中的現實問題,「沒肩膀沒擔當」,一方面享受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卻在外面尋歡作樂,「這個男人最負責的,其實是自己的性慾。」至於外遇男抱怨正宮,欣西亞則直言,「試問天底下有哪個男人會邊外遇邊跟小三稱讚老婆的?不數落自己的枕邊人,妳會心悅誠服讓他動?真的別傻了」。她進一步表示,多數男人會將女人分為「內」、「外」兩類,前者是可以娶回家共度一生的伴侶,後者則是玩玩而已,「跟有婦之夫搞在一起的女人,根本不會被男人當作正經的對象。」欣西亞指出,外遇的男人一邊跟小三享受快活,一邊又嫌棄對方不乾淨,「嘴上說愛,心裡卻覺得妳下賤,帶不出場,也娶不進門,只會在外頭滿足獸慾,我真想刷妳兩巴掌讓妳清醒」。她最後也呼籲所有女性,「千萬不要做小三,這是被男人糟蹋的開始!」
全韓國收入最高…41歲外送員月賺1200萬「每天接120單」 遇車禍不幸身亡
美食外送盛行,不只在台灣,就連國外也是。韓國有一名41歲「跑單王」外送員全允裴,每天工作16小時,月收入高達1200萬韓元(約28.8萬新台幣),是全韓國收入最高的外送員,不料日前遇到車禍,被一輛違反交通規則的公車撞上身亡。根據《韓民族日報》、《韓京網》報導,YouTuber「Humse」26日表示,「我心情沉重傳達可怕的消息」,接著透露去年採訪過的外送員全允裴因車禍昏迷,早上不幸過世,更令人遺憾的是,儘管身患中風、白內障等疾病,他卻以陽光開朗的真誠個性,成為許多人的榜樣。全允裴的故事相當激勵人心。(圖/翻攝自YouTube)去年Barogo發布的2022年配送報告,全允裴被選為年度配送量最多的外送員,他在仁川松島工作,平均每天騎200至250公里,完成120個訂單。至於跑外送收入,他平均每天可以賺40萬韓元,每月就有1200萬韓元,不過工作時間長,從15到17小時不等。據了解,全允裴曾上YouTube頻道,講述如何進入外送行業,原來是因為做生意失敗,開始了外送業務,「我沒有家,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在桑拿房做送貨員,一邊看別人一邊洗內褲和襪子,一點一滴累積」。全允裴患有中風、白內障、憂鬱症,但他沒有因此放棄工作,「我需要止痛藥才能工作,所以每天服用30多顆藥」,當他每天努力工作,就會遇到真正美好的事情,從生活中找到樂趣。
魔術師劉謙罹肺腺癌 撐到春晚結束才動刀
魔術師劉謙近年創業受挫,又受憂鬱症所擾,近日又被週刊爆料,他在春晚演出前,就發現肺部有陰影,為了不影響表演,演出結束才動刀。對此,劉謙證實,「確實罹患肺腺癌,已於2月中做完手術。」據《鏡週刊》報導,對於健康狀況,劉謙說,「每年做健康檢查,3、4年前發現肺部中間後面長了結節,自此定期回診追蹤狀況都沒大礙。」而今年春晚演出前,劉檢查出「罹患肺腺癌零期」,醫師稱遲早變壞,問他要不要手術,而劉謙想說等演出完再處理。劉謙說,「醫生檢查出肺部有陰影,位置就在肺部中間靠近後面,慶幸是零期,心情反而沒那麼沉重。」而因為小叔最近才因肺癌離世,他也有抽菸,擔心家族病史,所以想說早點動手術比較好,目前除定期追蹤也戒菸了。據悉,劉謙2012年曾獲美國好萊塢魔術藝術學院「年度魔術師獎」,是第一位獲獎的華人,和大衛考柏菲、齊格菲等人並列傑出的魔術師。劉謙也曾受邀去拉斯維加斯及好萊塢魔術城堡演出,2009、2010、2012、2013、2019、2024年6度登央視春晚,2013年獲格羅拉魔術大師金獎。劉謙2020年也在視頻網站Bilibili開設頻道,分享魔術影片。
65歲癌末老兵放棄治療回鄉「卻活到102歲」 揭秘長壽秘訣
美國一名高齡長者多年前確診罹患肺癌末期,被宣告僅剩幾個月的壽命;為度過餘下人生,他選擇從美國回到故鄉希臘,定居伊卡利亞島(Ikaria),結果他竟奇跡的多活30多年,以102歲高齡離世,據了解,這名長者離世前,肺癌早已痊癒。《每日郵報》報導,這位定居美國結婚生子的希臘二戰老兵莫萊蒂斯( Stamatis Moraitis)在1976年被診斷出肺癌,經10位醫師評估,他的生命僅剩6到9個月,當時65歲的他決定放棄治療,回故鄉伊卡利亞島(Ikaria)平靜死去。莫萊蒂斯和妻子搬回伊卡利亞島,與年邁雙親同住,起初他臥病在床,由妻子和母親照顧,他一方面做好死亡的心理準備,一方面重拾信仰,除了到教堂做禮拜,週日也會到屋後的小山丘爬山,每天下午,莫萊蒂斯的朋友會來找他,一起喝葡萄酒聊天,他覺得這樣自己至少可以死得很幸福。沒想到過了幾個月,莫萊蒂斯非但沒事,反而覺得體力變好了,他逐漸融入島上寧靜自在的生活方式,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到葡萄園工作到下午,吃飽睡個午覺,晚上就到當地小酒館玩骨牌遊戲,直至午夜。就這樣,莫萊蒂斯在島上度過37年的平靜歲月後,以102歲高齡安詳離世,身上沒有癌細胞。在此期間他從未接受過化療、沒吃過藥,也沒尋求過任何治療法。莫萊蒂斯搬回伊卡利亞島25年後,曾回到美國找他的醫生,想問問他何以能康復,遺憾的是,當初為他診斷的醫生全都過世了。在莫萊蒂斯的故事被曝光前,早有研究團隊關注伊卡利亞島居民的平均壽命比一般人更長,不僅如此,即使罹患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存活期也比一般人長8到10年,包括罹患憂鬱症、失智症或老人癡呆症的機率更只有平均值的四分之一。據了解,伊卡利亞人常吃的食品大多未經加工,像是橄欖油、山羊奶和適量葡萄酒。此外,他們鮮少食用精製糖、食用魚肉的頻率高於肉類,加上固定午休的習慣,這些都有益於身體健康。不過當地人認為,「吃了什麼」並不完全是人們長壽的原因,而是島上的生活方式,「在這裡可能賺得不多,但卻不愁吃穿,因為我們自給自足,還能跟親友們快樂地生活」,或許就是島上的飲食與生活、社交習慣,對島民的健康產生了淺移默化的作用。定居美國結婚生子的希臘二戰老兵被醫生診斷罹患肺癌,醫生們認為他的壽命最多只剩9個月,沒想到他多活30多年離世前,肺癌早已痊癒。(圖/翻攝自X)
高齡一起備孕!閨蜜順產竟勸別生了「妳生不出來正常」 尪回1句話帥炸
現代人有晚婚、晚生趨勢,但隨著年齡增長,想要成功懷孕、生產,相較比較困難。一名人妻抱怨,和閨蜜都晚婚,一起努力備孕,近日閨蜜如願懷上孩子,也順利生下孩子,為對方感到開心,然而對方一席話讓她相當傻眼;她提到,正當自己準備回應時,老公突然開砲,讓她瞬間覺得老公超帥。原PO在Dcard以「我朋友要我別想生小孩了」為題表示,跟閨蜜都是大齡結婚,2個人都是高齡,也很努力備孕,彼此都會互相打氣,閨蜜早她半年結婚,不過婚後3年都沒有順利懷孕,之後透過試管順利懷孕,當時真的很替閨蜜開心。原PO透露,近日孩子出生,自己說了一句「之後我們小孩可以一起玩」,豈料閨蜜卻很嚴肅地看著她。閨蜜說,「妳還要生?妳確定你生的出來嗎?我是覺得妳現在要開始想一下,想沒有小孩的生活如何?畢竟妳是高齡了,而且妳看我懷孕這麼辛苦?我是覺得你不要生了啦!」原PO直言,「我當下真的覺得『哩洗勒公X小』,自己生完了,叫我不要生?還看衰我?」正當她想回嘴,老公直接站起來,「那我們不打擾妳幫小孩把屎把尿了,哪天妳被小孩搞瘋,被小孩頂嘴,氣到不行,滑開限動看到沒生小孩的我們在爽喝咖啡、度假的時候,就不要嫉妒。」老公接著說,「我覺得妳以後不要再跟我老婆聯絡了,妳只會講些偏激的言論,這樣對我老婆心情很不好,我會直接叫我老婆封鎖妳。」原PO提到,閨蜜一直說「我有講錯嗎?妳明明就高齡啊!生不出來正常好嗎」,其餘的自己沒聽清楚,但真的覺得老公好帥。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我覺得她可能產後憂鬱症」、「她試過了才跟妳說實話,在阻止妳入地獄啊」、「好怪的朋友」、「不要叫一個很想要寶寶的人不要生,尤其又是一起努力過的朋友,自己有了也不需要操心別人的子宮」。
陳佩琪爆看1.2億元豪宅 柯文哲家門口遭獨派人士噴漆「一家都賊」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假帳風波持續延燒,近日民眾黨新竹縣黨部前執行長林冠年又爆料,柯文哲夫人陳佩琪上月前往位於立法院附近的1.2億元豪宅「看房」,引起外界關注。有獨派人士於今(22日)上午前往柯文哲住處樓下抗議,並在柏油路上噴上「柯文哲一家都賊」七個大字。民眾黨新竹縣黨部前執行長林冠年爆料,陳佩琪曾在7月看了一戶價值破億元的房子。陳佩琪隨後在臉書發文坦言,「我有否去看房子, 有啊,是在什麼時候,約最近3、4個月吧, 為什麼是這時候看,那是因為那時3個小孩又同時跑到國外去了, 感覺空巢期憂鬱症又快來了, 趕快找些過去想做而沒做的事。我有沒有去看房子,有啊, 千真萬確。」陳佩琪透露,「我有沒有去看過名嘴口中的豪宅(好像說是1.2億),我說我的確看過他們說的約略這價位的房子,但有時天黑,看不清也不記得建案名稱,我已經google過我現在居住地和兒子40年沒電梯舊公寓的實價登錄可賣多少錢」。陳佩琪說明,其實很久就有換屋計畫,想要給自己另覓一個安靜的住所,已經在附近找尋面積和價位相似的房子已經很久了,「我是真的有在做這件事,最常找的應該是臨沂街,因為人家說臨沂街街圖像八卦陣,記者會迷路,我們會較安全自由」。對此,獨派團體「台灣國」創辦人王獻極及理事長陳峻涵也於今天早上,到柯文哲住家外表達抗議,並用紅漆在柏油路上噴下「柯文哲一家都賊」的字樣,不過隨後紅漆也被很快地清理掉。
被爆看1.2億豪宅!陳佩琪證實「千真萬確去看房」 還原過程:天黑看不清案名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期風波不斷,民眾黨新竹縣黨部前執行長林冠年近日爆料,柯文哲夫人陳佩琪上月前往位於立法院附近的1.2億元豪宅「看房」。對此,陳佩琪回應,確實有去看房子,原因是很久就有換屋計畫,加上3個小孩同時出國,才會趕快找些過去想做而沒做的事。陳佩琪在臉書坦言,「我有否去看房子, 有啊,是在什麼時候,約最近3、4個月吧, 為什麼是這時候看,那是因為那時3個小孩又同時跑到國外去了, 感覺空巢期憂鬱症又快來了, 趕快找些過去想做而沒做的事。我有沒有去看房子,有啊, 千真萬確。」陳佩琪透露,去看過辦公室, 都沿著黨部的仁愛、林森、杭州地段看,「我有沒有去看過名嘴口中的豪宅(好像說是1.2億),我說我的確看過他們說的約略這價位的房子,但有時天黑,看不清也不記得建案名稱,我已經google過我現在居住地和兒子40年沒電梯舊公寓的實價登錄可賣多少錢,很久就有換屋計畫,想要給自己另覓一個安靜的住所,已經在附近找尋面積和價位相似的房子已經很久了, 我是真的有在做這件事,最常找的應該是臨沂街,因為人家說臨沂街街圖像八卦陣,記者會迷路,我們會較安全自由。」至於有沒有尋覓小宅,陳佩琪直言,「也有啊,也大多在臨沂街附近,是為兒子換房用的,也想私心凹他住我們附近。」她也提到,因自從去年婆婆跌倒骨折和公公年邁無法爬上2樓臥室,兩老當時只得把床移到一樓客廳,有感於老年無電梯之困擾,去年開始就和兒子商量他的舊公寓換屋計劃,想換間有電梯的房子,斷斷續續看,選舉完有空就積極些,一方面也是給兒子壓力,要兒子非得給她找一門媳婦不可,加上因房價高漲,換屋除了能得到電梯外,其他屋況條件都變很差,去年就開始幫忙兒子換房計畫就進行不順,今年因自己想換屋才又開始同時行動。
4大傷腦壞習慣「恐罹患中風、失智、憂鬱症」 宅男宅女小心了
這4大壞習慣超傷腦!對此,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指出,飲食習慣高油高鹽高糖、缺乏社交活動、長期睡眠不好,以及過度菸酒,有可能會提升罹患腦中風、失智症、憂鬱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圖/翻攝自Facebook/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醫師謝炳賢昨(16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有些常常做且看似微小的壞習慣,可能以為偶一為之無傷大雅,但長期下來可是會對大腦產生大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以下4大傷腦壞習慣:高油、高鹽、高糖:現代人外食比例高,且往往偏好較重油、重鹹的口味,長期下來容易造成心血管的負擔,進而使腦部及神經循環系統不佳,導致大腦受到損傷。除此,不少人喜歡吃下午茶甜點來提振情緒,但攝取過多糖分,不僅可能發胖,還會導致神經元受損,阻礙學習力和記憶力。缺乏社交活動:由於科技發展及疫情影響,讓人開始只透過手機與其他人溝通,也因此習慣宅在家不出門。如此一來,不只容易使人變得憂鬱,更會減低腦部活躍程度、加速退化。持續保持參與社交活動,才能幫助維持認知功能,同時鍛鍊腦部發展。長期睡不好:睡眠對於大腦的認知及活動相當重要,睡覺時大腦會將白天產出的廢物代謝掉,若長期失眠,容易加速腦部老化速度,增加失智發生風險,更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進而造成腦部的傷害。因此,建議每天睡眠時間至少需6至8小時為佳。過度抽菸、喝酒:抽菸、喝酒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包括腦部也會造成嚴重傷害。長期過度菸酒,會增加細胞毒素,使腦部神經細胞受損,進而提升罹患腦中風、失智症的風險。
大量供毒致《六人行》男星猝死!犯人包含助理與醫師 最重關120年
全球知名的情境喜劇《六人行》(Friends)演員馬修派瑞(Matthew Perry)與藥物成癮問題搏鬥多年後,2023年10月被發現陳屍在洛杉磯家中,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的K他命(ketamine),屍檢後認定他是因K他命的急性作用致死。美國檢方15日宣布,在調查中發現一個由毒品供應商組成的犯罪團體,正是他們提供的藥物導致了派瑞的死亡。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檢察官艾斯特拉達(Martin Estrada)15日在洛杉磯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有5名被告因為和馬修派瑞之死有關而受到起訴。這5人中包括1名居家助理、2名醫生、1名分發毒品的跑腿人和1名被稱為「K他命女王」的女性毒梟。艾斯特拉達指出,這幾名被告是一個「廣大地下犯罪網絡」的一角,該網絡透過向派瑞和其他人提供K他命來謀取私利。其中2位關鍵人物,一名提供派瑞大量K他命的毒梟是來自北好萊塢的41歲女性賈斯文‧桑加(Jasveen Sangha),她在當地有「K他命女王」的稱號,只與名流及高層人士來往。而另一名向派瑞提供毒品的,是名為薩爾瓦多‧普拉森西亞(Salvador Plasencia)的42歲醫師,根據在2023年的一條短信紀錄,普拉森西亞在得知派瑞有意願獲得K他命後,他在與共犯溝通的短信中嘲諷派瑞:「我想知道這個白痴會付多少錢」和「讓我們找出答案」。其他被起訴的3人,包含54歲的艾力克‧弗萊明(Eric Fleming),他是派瑞的熟人,同時也是運送導致派瑞死亡的K他命的跑腿人;還有派瑞的59歲日裔居家助理肯尼斯‧岩政(Kenneth Iwamasa),他涉嫌與桑加、普拉森西亞合謀,為派瑞提供毒品。最後則是另一名54歲醫師馬克‧查維斯(Mark Chavez),他是一名K他命診所的醫師,普拉森西亞最初向派瑞提供的K他命就是透過他取得。外媒指出,派瑞成年來一直受到憂鬱症與焦慮症所苦,為此他在近年開始接觸了對抗憂鬱症的低劑量K他命靜脈注射療法。起初,派瑞一直在接受醫生給予常規劑量的K他命注射治療,然而當醫生拒絕為他提高注射量時,他開始轉向找尋其他醫師提供藥物。普拉森西亞正是在此時得知了派瑞希望取得K他命的消息,於是他與擁有K他命治療資格的查維斯聯繫,並且合謀向派瑞私下提供K他命。之後,普拉森西亞親自替派瑞注射毒品,並且還指導派瑞的居家助理岩政該如何進行注射。聯邦檢察官稱,從2023年9月開始到10月底派瑞去世,這2名醫師以每瓶2000美元(約新台幣6.5萬元)的價格,向派瑞提供了大約20多瓶的K他命。而這些K他命實際上的價格,每瓶只需要12美元(約新台幣387元)。對此,檢察官艾斯特拉達怒斥:「這2名醫師濫用信任,濫用他們自己的執照,並且將他人的生命置於風險中。他們深知自己所作所為不當,也知道自己的行為將置派瑞先生於巨大的風險之中,但他們還是這麼做了。」還譏諷表示:「被告顯然只對賺走派瑞先生的錢感興趣,但對他的福祉漠不關心。」外媒還提到,從10月起,派瑞漸漸無法滿足於普拉森西亞提供的劑量,於是岩政又連繫了派瑞的熟人弗萊明,並透過他找上了「K他命女王」桑加。桑加以大約50000美元(約新台幣161.3萬元)的價格,一口氣向派瑞銷售了50瓶K他命,最終導致馬修派瑞的死亡。檢察官指出,10月28日,馬修派瑞接受岩政為他注射了至少3劑的K他命。同日,他被發現在洛杉磯家中的熱水浴缸中去世,享年54歲。 檢察官告訴媒體,如果罪名成立,普拉森西亞可能面臨120年的刑期,桑加則可能會被判終身監禁。而一位法界高階人士還透露,這起事件揭露了某個「廣大地下犯罪網絡」的一環,之後可能還有更多人因此事落網。情境喜劇《六人行》(Friends)於1994年9月22日在NBC播出,於2004年5月6日結束,共播出十季。《六人行》連續5年獲得全美民選獎的最受歡迎喜劇。演員珍妮佛安妮斯頓和莉莎庫卓曾憑此劇贏得過艾美獎,而包含馬修派瑞在內的3位男性演員全都獲過艾美獎提名。馬修派瑞在《六人行》中飾演冷眼看待人生的酸話王「錢德勒」(Chandler Bing),深受劇迷喜愛。《六人行》於1994年9月22日在NBC首播出,圖為主角六人合影。(圖/達志/美聯社)K他命學名為氯胺酮,俗稱K仔、K粉、K他命,原本是常用的短效麻醉劑,但因為長期服用後的成癮性與對身體的危害,在台灣被列位受到管制的三級毒品。從2000年起,西方醫學界發現,透過靜脈注射小劑量的K他命,有明顯而快速的抗憂鬱的作用,而且生效時間僅需短短幾小時,遠比傳統抗鬱劑需要數週才能生效更快速有效。因此當憂鬱症患者被判斷為「難治型」憂鬱症,透過靜脈注射低劑量的K他命成為一種快速抗憂鬱、抗自殺而且成癮問題低的治療方式,不過該項治療療法在台灣並未獲得許可。
她懷孕2個月「胖4公斤」遭家人碎唸 偷點外賣躲起來吃超委屈:罪大惡極嗎
孕婦在懷孕時,體內的孕酮會增加,影響到飢餓素的分泌,導致孕婦經常感覺肚子餓。日前一名孕婦就抱怨,自己懷孕兩個多月,體重從53公斤飆升至57公斤,老公擔心她的健康,要求她控制體重,原以為回娘家可以放鬆一下,不料父母也對她的飲食嚴格控制,讓她感到十分委屈。該名女網友在Dcard以「孕婦躲起來偷偷吃」為題發文表示,她的身高170公分、體重53公斤,因為懷孕後食量增加,在短短兩個月內體重迅速上升到57公斤,老公也因此感到擔憂,認為孕期前兩個月不應該有明顯的體重增長,應該在胎兒長大後才會出現體重增加,「可是因爲我家體質就是不會孕吐,加上懷孕後食量真的變大,隨時都想吃東西」。原PO無奈之下選擇回到娘家尋求放鬆,但沒想到父母也開始限制她的飲食,母親雖然準備健康餐點、水果,但當她偶爾想吃韓式炸雞或多吃幾塊蛋糕時,就會被父母阻止,並警告她不要吃不健康的食物,「今天吃完炸雞,繼續吃古早味蛋糕,他們就開始制止我了,說只能吃兩塊,講到最後我爸甚至不開心,罵我說妳不要整個早上都沒吃,晚餐吃這麼多,想吃的東西就一直吃一直吃,我媽也說不要吃不健康的,蛋糕都精緻食品,對妳沒有好處還會胖到母體」。最終原PO只好選擇偷偷點外賣炸雞躲起來吃,這也讓她相當委屈,「總覺得爲什麼當孕婦當的委屈巴巴,之前沒懷孕吃會被唸,現在懷孕,反而唸的更兇,我還要躲起來偷偷吃,真的很不開心,哪有孕婦吃個東西躲躲藏藏,想問有人跟我一樣嗎?不然我真的會覺得爲什麼要這樣限制我,我吃了是罪大惡極了嗎,我就是想吃啊」。文章曝光後也引起網友熱議,不少人紛紛留言表示,「還是他們擔心你做糖水測驗會不過?那個時候要控制糖分時好像蠻痛苦的,但現在這樣沒吃到想吃的,其實對孕媽媽也是不太好啦,畢竟心情不好很容易有憂鬱症之類?」、「還是克制一下比較好,孕婦的胖不是胖,但等寶寶出來後,你的胖就是胖了…」、「如果你不在意健康跟體重,還有生完後變成一個胖子,那你就吃吧」、「之前懷孕的時侯,衛教的護理師也是說要克制耶,不要胖太多,所以你老公跟你家人也是出自好意啦」。
暑假毒陷阱4/藥癮兒「過動症比例居冠」 15歲前染毒成癮率增5倍
正值暑假,當孩子多出很多閒晃的時間,更容易嘗試各式毒品,專家向CTWANT透露,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而藥癮而中以過動症比例最高,推測身心症狀與藥癮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少精神科醫師賴柔吟表示,初次使用成癮物質年齡,與後續藥酒癮出現機率有關,在15歲前開始使用酒精及藥物的青少年,後續出現藥癮的機率高出5倍。衛福部心健司司長陳亮妤表示,自己過去所做研究顯示,成癮青少年78%有身心狀況,其中最高比率者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占比約4成,其次是憂鬱症占3成。該研究是由身心科醫師親自訪談204位士林地院轉介至台北市毒品防制中心的青少年,進而發現青少年藥癮問題,可能源自於背後的身心問題。陳亮妤認為,此現象除了醫療問題,更是家庭、社會問題。陳亮妤說,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對孩子身心變化難以立即察覺,特別是ADHD的孩子,可能只認為是好動活潑,假若孩子又不慎暴露在容易接觸毒品的環境中,當他們首次碰觸毒品,使用後的反應竟能壓抑不安暴躁,恐從此步上成癮之路。賴柔吟則認為,臨床上青少年藥癮常見的共病、多重診斷,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焦慮症等,包含ADHD在內,許多藥癮少年的共病與特定腦區發展不良有關,雖未必直接與藥癮相關聯,但身心症狀與藥癮問題會彼此疊加,讓脆弱的孩童更脆弱。法務部保護司科長彭洪麗指出,目前毒品防制是以「個人」為單位,並由衛生單位負責,政府雖已發現毒品使用不單是個人問題,還涉及家庭或是社經等問題,並將毒品防制納入社安網的一環,但社福系統的架構與毒品防制的架構截然不同,是以「家庭」為服務單位。陳亮妤表示,在政策上應該「先看到人」,而非依照單位職掌切割,社福單位輔導的脆弱家庭孩子可能有衛政單位應處理的精神疾病,教育單位負責同儕相處問題,社安網最重要的觀念是轉銜,串連醫療、司法、校園、民間團體等系統幫助藥癮青少年,所以各單位的合作更加重要。彭洪麗說,為確保後續服務精準度,個案在接受毒防中心服務前,必須至現場接受評估,但各縣市僅設有一家毒防中心,對民眾而言近便性不足,經行政院跨部會討論後,決議由衛福部在目前6個藥癮示範中心、140處毒品相關醫療處遇機構,增設個案報導據點,提升服務可近性,再由毒防中心加強與前述單位聯繫,取得評估資料、統一開案。毒品不只是醫療問題,其實也與社福息息相關,高風險家庭下的孩子更容易接觸毒品。(圖/報系資料照)防制毒品深入社區相當重要,40歲的阿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國中時期因同儕的關係,好奇之下誤觸毒品,國中畢業未繼續升學,加入幫派,透過非法管道賺快錢,曾經為了妻小金盆洗手,但鮮少從事正當工作的他,早已與社會脫節,只能接些臨時性的工作,加上十年前婚姻失敗,喪志的阿文因此罹患了憂鬱症,再次接觸毒品,複雜的交友圈,使阿文再次跌進毒品的深淵裡。後來阿文接受南投毒防中心的輔導,毒防中心個管員鼓勵阿文進入治療性社區戒癮,並定時到醫院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成功戒癮 重新回歸社會。南投毒防中心表示,剛開始接觸阿文時他的思緒混亂、自我價值感低落,無穩定工作又被許多生活瑣事困擾,導致無法穩定接受治療,與家人間的關係時常產生衝突。後來在毒防中心耐心陪伴下,慢慢解決阿文生活中的困難,並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協助修復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漸漸地阿文願意敞開自己的心,分享他的生活,也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主動提出想至治療性社區戒癮居住,學習一技之長,最後終於戒癮成功。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認為想讓青少年遠離毒品,強化家庭關係是其中的重要關鍵,除了保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管道之外,也可提醒孩子毒品危害的後果,以及同儕相處時,不必迎合而失去自已的原則與判斷力,同時也要多關心孩子交友狀況,才能避免孩子不慎染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