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 憂鬱症 壓力 青少年 憂鬱 治療
傳奇女歌手辭世享壽87歲! 《Who’s Sorry Now》紅遍全球 晚年因TikTok再爆紅
美國流行樂壇傳奇人物康妮弗朗西斯(Connie Francis),以〈Who’s Sorry Now〉、〈Lipstick on Your Collar〉等經典名曲聞名於世,於美東時間7月16日辭世,享壽87歲。美國流行樂壇傳奇人物康妮弗朗西斯於美東時間7月16日辭世,享壽87歲。(圖/翻攝自X)根據《CNN》與《PEOPLE》報導,弗朗西斯的摯友、同時是其經紀人 羅恩羅伯茲(Ron Roberts) 在官方臉書發布消息,寫道:「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通知大家,我摯愛的朋友Connie Francis昨晚離開了我們。」羅伯茲並透露,她是在平靜狀態下離世,結束充滿榮耀與波折的一生。弗朗西斯近期因身體疼痛問題多次住院,並取消原訂公開活動。她曾在7月2日於社群表示:「我回到醫院,正在接受檢查,找出劇痛的原因。」兩天後,她再次貼文稱「狀態好轉」,並感謝粉絲關心,這也是她生前最後一次更新。羅伯茲在接受《PEOPLE》訪問時表示,弗朗西斯一直樂觀面對,甚至在生命最後一個月,仍關注音樂話題,「她會微笑離開,因為她依舊以巨星姿態告別世界。」令人動容的是,距今63年前的歌曲 〈Pretty Little Baby〉 因TikTok挑戰活動意外走紅,讓弗朗西斯在晚年再次躍上話題榜。她甚至親自拍攝短片,對口型演唱這首1962年的作品,並留言:「這是我第一次對口型演唱自己63年前的錄音!」原名康塞塔羅莎瑪麗亞弗郎科內羅(Concetta Rosa Maria Franconero)的弗朗西斯,出生於新澤西州紐華克。少年時期參加《Startime Talent Scouts》比賽奪冠,並受節目主持人建議改藝名為「弗朗西斯」。起初,她在唱片圈屢遭拒絕,幾乎萌生退意,直到1958年在父親勸說下錄製〈Who’s Sorry Now〉,一舉爆紅,成為全球暢銷單曲,並連帶奠定她「流行天后」地位。此後,她推出多首暢銷金曲,包括〈Lipstick on Your Collar〉、〈My Heart Has a Mind of Its Own〉與〈Don’t Break the Heart That Loves You〉。1960年代,弗朗西斯更進軍大銀幕,主演電影《Where the Boys Are》、《Follow the Boys》等,儘管本人曾自嘲片名「總離不開Boys」,但這些作品讓她人氣再攀高峰。根據《告示牌》資料,弗朗西斯曾以15首作品打入Hot 100排行榜Top 10,成為當時擁有最多前十單曲的女性藝人,僅次於貓王(Elvis Presley)。弗朗西斯晚年並非一帆風順,1974年,她在紐約表演後遭匪徒闖入室內性侵與搶劫,身心嚴重受創,並因此長期陷入憂鬱症。1977年,她接受鼻部手術導致嗓音受損,花費多年才恢復歌喉。1981年,她摯愛的弟弟喬治在自家門前遭槍殺,震驚全美。《紐約時報》報導,喬治曾提供執法單位關於有組織犯罪的訊息,疑因此遭報復。弗朗西斯在1984年出版自傳《Who’s Sorry Now》,並在歐普拉專訪中坦言:「我不希望大家只記得我的悲劇,其實我的人生更像灰姑娘,只是最後十年太艱難。」如今弗朗西斯離世,也如同一個流行樂黃金時代的終結,但她留下的經典旋律,將繼續陪伴無數世代。美國流行樂壇傳奇人物康妮弗朗西斯於美東時間7月16日辭世,享壽87歲。(圖/翻攝自X)

阿滴曾陷憂鬱深谷2度輕生!傳「臨終訊息」嚇壞滴妹 公開黑暗低潮原因曝
擁有百萬訂閱的知名YouTuber阿滴,近日在節目《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中談及自身罹患憂鬱症的經歷,首度坦言曾兩度試圖輕生。他希望藉由分享過往低潮心境,鼓勵正在經歷相似困境的民眾:「憂鬱症是個會過去的低潮,只要撐過去,它是會變好的。」阿滴透露,當年正值事業高峰卻突遭憂鬱症侵襲,精神狀況每況愈下,甚至將死亡視為「解決方式」。在節目中他坦言,曾一度站在租屋處頂樓,準備踏出最後一步,「第一次是爸媽拉住,我已經掛在角落,就差踢掉那個板子。但在那之前,我想傳訊息給爸媽和妹妹,給妹妹的訊息已經傳出去了,爸媽的訊息寫好卻怎麼樣也按不下去,最後我沒有傳送,就回去睡覺了。」阿滴打算輕生前,傳給爸媽的訊息遲遲無法按下傳送。(圖/范琪斐的美國時間YouTube)隔天清晨,妹妹滴妹看到訊息後立刻趕到他的租屋處,最終在房內確認哥哥平安入睡,才鬆了一口氣,接著躺在地板上睡覺陪著哥哥。阿滴感性表示:「那個時候,只有最親近的家人知道我真的很危險,他們一直設法陪我走過。」對於是否公開這段經歷,阿滴坦言曾猶豫不決。他提到,社會對精神疾病仍存有負面觀感與標籤,擔心分享後遭受批評與誤解。然而,他仍決定公開,為的是讓更多人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阿滴表示想讓這些人知道「我認識的創作者也經歷過這些,他可以理解我、他好起來了。」藉此傳達罹患憂鬱症的人也是可以恢復的,要繼續對未來抱持希望。阿滴也表示,他出書紀錄這段人生低谷,是希望透過自身影響力,向社會傳達關於心理健康的重要訊息。他強調:「不管再怎樣的低潮,都會好起來。只要撐過今天,明天就會是新的開始。」◎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印度航空墜機釀241死 機師憂鬱病史成調查重點
印度航空(Air India)於6月12日發生墜機事故,造成241人罹難,僅1人生還,事故至今仍持續調查。而目前有消息指出,機師薩巴瓦爾(Sumeet Sabharwal)的醫療紀錄已交由調查人員,外界傳聞其生前曾長期受憂鬱症與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所苦。根據《CNN》報導,薩巴瓦爾當時駕駛的是印度航空自倫敦飛往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的波音787夢幻客機,事故導致機上人員幾乎全數罹難。薩巴瓦爾享年56歲,累積逾15,000小時飛行經驗。報導中指出,他近年因心理健康因素請過病假,2022年母親去世後亦曾請喪假,近期有意退休以照料年邁父親。印度航空安全專家蘭加納森(Mohan Ranganathan)表示,他從數位印度航空機師口中得知,薩巴瓦爾近年確實曾因心理狀況暫停飛行並請病假。蘭加納森補充,去年9月該名機師已接受體檢並通過健康審核,重返飛行崗位。目前整起調查由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Aircraft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ureau)主導,針對墜機原因,初步報告指出,該客機起飛僅3秒後,發生燃油切斷開關遭操作情形,但目前仍不明此舉是否為操作失誤或其他因素所致,也尚未發現任何燃油切斷必要之跡象。外界對於薩巴瓦爾心理狀況提出疑問之際,印度航空母公司塔塔集團(Tata Group)證實,該機師醫療紀錄已交調查單位,並表示「他確於2022年母親過世後請過喪假,其醫療紀錄已作為調查一部分提交,初步報告未發現任何值得注意之處。」對於媒體提及心理健康問題,印度航空則未進一步回應。印度航空執行長威爾森(Campbell Wilson)於事故後對內發布備忘錄,表示該次調查尚未結束,強調外界近日流傳諸多揣測與指控,多數已遭推翻。調查核心聚焦於起飛數秒內,為何該客機引擎燃油切斷開關會被操作。印度商業飛行員協會(Indian Commercial Pilots' Association)曾表示,該架失事客機機組人員於事發前均依據標準訓練行事。該起事故除機上人員外,也造成機體墜落於一所醫學院時,地面19人死亡。唯一倖存者為英籍國民拉梅什(Vishwash Kumar Ramesh),墜機後曾被目擊一瘸一拐走出殘骸。

睡超過「這時間」恐傷害大腦 醫:認知功能會下降
充足睡眠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之一,同時也是大腦能正常運作的重要生理機制,但每晚要睡多久才能夠保護大腦健康呢?睡得越多就是越好嗎?董氏基金會引用今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的新研究,提醒適量睡眠才能有效守護大腦健康。每晚睡超過9小時 認知功能會下降該研究由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學者,分析「弗雷明漢心臟研究」中1,853名27至85歲、未患有失智症或中風史者的睡眠時間與認知能力資料。將參與者依憂鬱狀況與是否服用抗憂鬱藥分為四組。結果顯示,長時間睡眠與較差的整體認知能力有關,並影響特定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視覺空間能力以及執行功能。無論是否服用抗憂鬱藥物,這種關聯在有憂鬱症狀的人群中更明顯。研究者表示,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睡眠可能是影響憂鬱症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可控風險因素。睡眠時間長與認知功能差有關 憂鬱症患者要盡量多動新北市土城醫院暨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表示,這個研究是用個案的自我報告,數值可能會有記憶誤差;另外,該研究為橫斷面研究、沒有考慮先後順序及時間的影響,所以無法確定睡眠時間與認知功能差有因果關係,只能說兩者有關聯性。不過,劉嘉逸醫師認為,研究結果提醒大眾,憂鬱症患者要盡量多動、不要睡太多,以免腦功能退化,與目前絕大多數科學研究結果,以及各學術團體與心理衛生組織的憂鬱症治療指引完全契合。建立正確、規律的睡眠時間 才能獲得真的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適量才是保護大腦的關鍵,睡眠過長或混亂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還有其他的負面影響,例如:睡多了而錯過用餐時間或需要以很快的速度進食;同一個姿勢睡太久起床後會手腳僵硬、干擾生理時鐘而破壞作息的規律性。目前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睡眠過量或不足都與認知領域的損害有關,包括記憶力、注意力以及管理和調節其他心理過程的能力,例如計畫、解決問題和衝動控制。葉雅馨主任提醒,放假時多睡放鬆一點並無妨,但還是要想辦法不要干擾原來的規律感。【延伸閱讀】43歲男「睡再久還是累」開車險釀車禍 1治療找回好睡眠又累又睡不好 可能是「慢性發炎」在悄悄侵蝕健康!醫示警6大族群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612

記憶力變差只是老了? 醫揭「這些狀況」可能是失智症警訊
隨著年紀漸增,變得容易忘東忘西,這到底是老化的正常現象還是失智症的前兆呢?看似容易混淆,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暨神經專科醫師王培寧指出,正常老化和早期失智症的症狀還是可以分辨,而且若在失智症早期就發現,就有相當的機會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甚至逆轉病情。記憶力衰退是早期失智症警訊 而非「只是老了」王培寧醫師表示,以六個項目作為檢測失智症警訊的觀察點,分別為:日常能力改變:原本會做的事,譬如煮飯,最近經常忘記關瓦斯,或原本熟悉的事物,開始覺得困難複雜。語言與對話障礙:說話講到一半就卡住,找不到詞彙,或突然忘記接下來要說什麼,以及難以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方向感與對熟悉環境出現障礙:到晚上方向感變差,認不得回家的路,或在熟悉的地區迷路。工具與使用能力退化:原本會用的手機、遙控器、電鍋等日常使用的工具,換新的後就不會操作,或教過好幾次,還是無法學會。社交與個性改變:變得安經退縮,不想出門,或對以前感興趣的事物失去熱情,以及開始疑神疑鬼,言語、情緒變化劇烈。記憶與時間混亂:同樣的問題重複問,但仍印象模糊,或近期發生的事想不起來,對於人、事、物的記憶混亂。這是在生活中可以自己觀察的簡易方法,若發現有許多吻合的現象,可能需要到醫院接受更詳細的檢查。三高危險群與家族病史 為判斷失智症的重要依據此外,王培寧醫師提到,聽力可以做為檢視失智症的第一道關卡,不過,要辨識是沒聽清楚,還是沒聽懂,還需進一步檢查聽力,且若視力也同時下降,以及患有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人都有可能是失智症的高危險群。且倘若家族中有成員患有失智症,那就必須仔細檢視上述六個觀察點,看符合的情況是否越來越多,或直接至醫院檢查。認知功能退化是漸進的過程 盡早發現就有機會「逆轉」王培寧醫師指出,早期失智症很容易被忽視,衰退的速度不容易掌握,所以時時保持自我覺察很重要。雖然醫學不斷進步,但目前僅能在輕度認知障礙(MCI)的階段採取有效治療,早期介入治療就有機會維持生活品質、延緩疾病發展。此外,失智症也不只一種,包括以記憶力衰退為主的「阿茲海默型」、合併行動不便等巴金森症狀的「路易體型」、伴隨人格改變的「額顳葉型」,以及與中風等血管病變相關的「血管型失智症」。醫師會依靠病史觀察、認知評估、影像檢查診斷是否為失智症,以及是什麼類型的失智症,才能對症下藥。分辨老化或失智有跡可循 早期發現及早介入王培寧醫師表示,「可逆黃金期」非常重要,認知衰退的過程雖然不容易察覺,但依然需要評估自身與家人狀況,若認知功能退化症狀持續六個月以上,就需盡快至醫院做詳細檢查,在中度失智前,都有可延緩,甚至逆轉病情的機會。同時王培寧醫師也強調,三高危險群和有相關家族病史者,應更積極就醫進一步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延伸閱讀】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專家呼籲:學習陪伴、獲得助力失智症有哪些種類?與正常老化如何區別?憂鬱症也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589

Hold 住姐鬆口淡出演藝圈原因 曾寶儀見證母女情深與人生轉變
曾寶儀主持《我們回家吧3》,邀請多位來自戲劇、音樂、舞蹈等不同領域的跨界明星嘉賓,一同踏上尋找「家」的旅程,探索記憶中的歸屬與情感連結。本周嘉賓邀來謝依霖跟隨她前往目前定居的花蓮玉里,不僅深入聊到她近來的生活狀態,也揭開她淡出演藝圈背後的原因。錄影過程中,謝依霖感性落淚,坦言如今的生活讓她重新找回過去遺失的親情,讓人動容。曾寶儀到謝依霖家作客。(圖/三立、MyVideo提供)謝依霖一出道則以「Hold 住姐」身分爆紅,後來也接到電影、參與綜藝真人秀,謝依霖形容自己此段過程就像「開外掛」,她表示一開始母親並不看好,而隨著演藝事業不斷攀高峰的時候,謝依霖竟先選擇成為媽媽,她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啟發點只是想要證明自己,而後自己也理解當媽媽不容易,太難成為好媽媽」。玉里的行程充滿溫度與笑聲,謝依霖帶著曾寶儀品嚐當地經典小吃,包括號稱「臭豆腐界天花板」的玉里臭豆腐、在咖啡廳手作點心、一起騎腳踏車漫遊小鎮風光、到玉里農會大肆採買,甚至還首度公開自己的家。這也是曾寶儀首次踏進嘉賓家中作客。最可愛的亮點,莫過於謝依霖的爸爸,他是一位退休消防員,在錄影期間全程「盯哨」守護現場,父愛的陪伴也為節目增添濃濃的親情氛圍。謝依霖透露過去和媽媽的相處,因為媽媽憂鬱症,只要心情不好,就會在家喝悶酒,都會等她睡著才敢睡覺;當媽媽哭喊鬧時,也不敢叫救護車,因為爸爸是消防員,擔心一叫救護車全村都會知道。心疼過去的自己「年紀小要怎麼面對一切?」直到自己婚後和媽媽一樣經歷了憂鬱症,在面對家庭、生病的先生時的無力感,曾經對母親的批評,才坦然釋懷。也讓曾寶儀安慰:「你已經做的很好了」謝依霖媽媽直接虧她從小很「愛演」,在學校都負責編排表演,很愛表演的媽媽也是戲精,訪問中隨興就來上一段,她誇讚女兒粉絲很多:「一個人一口吐沫淹死你!」讓全場大笑。

電影頻道/「台版渡邊直美」斜槓當喪禮攝影師 小蘋果曝亡父生前故事:像九命怪貓
演員陳映如大家都叫她小蘋果,開朗笑容、圓潤身形讓她有「台版渡邊直美」的封號。出道9年,常在廣告和MV裡出現的她,今年終於入選台北電影節非常新人,她笑認:「這是我第四次報名了,想說試試看,沒想到今年上了。」而她除了螢光幕前的搞笑演出,平時還有斜槓當「喪禮攝影師」,用的還是爸爸離世後留的老相機,十分不同的身份,也讓她多了許多故事。陳映如平時除了當演員,也斜槓當起喪禮攝影師。(圖/趙文彬攝)提到已經離開的父親,她坦言爸爸在她小時候就因外遇離家,父女倆從小學二年級就分開生活,直到她大一才又接上線恢復聯絡。當時爸爸也是遭遇生死關頭,「我爸是葬儀社老闆,當初幫一個黑道的媽媽辦喪事,有些誤會,對方就朝我爸開了7槍,還有上新聞。」當時她接到電話趕回花蓮,「那時候我爸一度命危,我突然離死亡很靠近,覺得雖然這個人一直沒在身邊,但他時刻影響著你,那瞬間我好像就覺得不要計較那麼多。」她幽默稱爸爸就像是條「九命怪貓」,人在谷底又能爬起來,就算是被開了7槍也活了下來,欠債也能東山再起。但生命總有一天會到終點,兩年多前,某天她搭機捷準備前往片場拍廣告,突然接到親戚電話告知爸爸在療養院離世,「偏偏我那天的廣告是比較喜劇的,我整個人在車上發抖,在演的時候一直告訴自己要冷靜。」好不容易用意志力完成工作,一路衝往火車站準備搭火車回花蓮奔喪,卻遇上週五返家潮,一張車票都買不到,「我那時候告訴站長說,我爸過世了,能不能給我一張車票,他說5分鐘後有一班,我急急忙忙衝去月台搭車。」陳映如拿起爸爸留下的老相機,紀錄下告別式的點滴。(圖/趙文彬攝)她坦言爸爸的離開,讓她留下莫大的遺憾,過去當爸爸打電話說想他時,她總是懶得接,就這樣錯過了5、60通電話;當她跟姊姊整理爸爸遺物時這才發現,爸爸抽屜裡有好幾封想寄給家人的信,全都沒寄出去,放在鐵盒裡好好收藏,外表漂撇的爸爸,信裡面卻寫滿當年對家人的虧欠跟思念,「我到那個時候才發現,原來他很寂寞,也覺得自己做錯了很多事情。發現當他非常孤單的時候,他都是自己一個人,走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在療養院睡著走了。」至於爸爸告別式上,又是另一個有如現實版「孤味」的劇情,包括跟親戚之間的爭執、對葬禮處理方式不同調,當年爸爸的外遇對象跟媽媽則在相隔多年後,終於又再相見,「她們兩個30幾年來第一次面對面,那個女生就對我媽說,『這麼多年來,我就欠你一句對不起。』」 上演世紀大和解。陳映如因爸爸離世,留下許多遺憾,但也更認識自己。(圖/趙文彬攝)她坦言爸爸離世後沒多久,阿嬤也離開,至親接二連三的過世讓她承受莫大打擊,甚至得了憂鬱症,就連試鏡喜劇廣告時,她臉上雖然在笑,但內心卻怎樣都笑不出來,「那個時候我覺得我需要去看醫生去諮商。」她除了尋求專業協助,也找到當年爸爸留下來的老相機,一開始只是想記錄爸爸跟阿嬤的告別式,放到網路上後,意外開始有網友想找她幫忙記錄告別式。第一次委託她拍攝的對象更是相當特別,就是當年爸爸的外遇對象。對方打了電話,希望她幫忙記錄媽媽的告別式,當她在拍攝時,她這才理解為何自己要記錄下告別式的每一刻,「因為我做這件事情(攝影),可能讓大家都不會忘記祂。」提到對爸爸的遺憾,她哽咽表示直到現在還是難以走出來,還是時不時會想到對爸爸的虧欠跟思念,但爸爸的離開,對她來說彷彿也是另一種鬆綁,「以前我會覺得,自己很渴望一個機會,但在我爸過世以後,發現這些都沒那麼重要了,覺得自己是更重要的,允許自己不必再那麼用力。」當人生放鬆了一點,似乎緣分跟機會也跟著找上門,包括連續報名了4年北影新人終於獲選。至於未來想接的角色,她表示很想試看看全裸跟剃光頭,「就爸爸離開後,覺得自己人生體驗似乎很少,覺得人生就應該剃一次光頭,想為了角色剃一次光頭看看。」

長期感到孤獨會致命! WHO新研究:每年有超過87萬人死亡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份新報告,全球約有六分之一的人受到孤獨感影響,而產生許多疾病,這也印證維持、經營人際關係對於健康的重要性。WHO預估每小時約有100人因孤獨感所引發的身體疾病而死亡,每年造成超過87萬人死亡。相比之下,擁有緊密社會連結的民眾,也擁有更好的健康和更長的壽命。此外,WHO的報告指出,社會連結的關鍵在於人們彼此維繫互動的方式。人們產生孤獨感,多半是由於期望中的人際關係與實際狀況不相符而產生的落差感。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在這個網路聯繫更趨頻繁的時代,卻有越來越多人感到寂寞和孤獨。孤獨感對年輕世代影響更大雖然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會感受到孤獨,但年輕人和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們更容易受到影響。尤其是過度使用螢幕和不良的網路交流,對青少年而言,若自制力不夠,很可能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孤獨和社會孤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健康狀況不佳、收入和教育程度低、獨居、缺乏足夠基礎建設和公共政策的保障,以及數位科技對生活帶來的重塑。然而,WHO的報告顯示,數位化發展看似將人們之間的距離打破,但許多年輕人仍容易產生孤獨感。隨著科技形塑我們的新生活步調,現存的挑戰是必須確保科技能強化,而不是削弱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健康風險深受孤獨衝擊孤獨和社會孤立會增加中風、心臟病、糖尿病、認知能力下降和早逝的風險。孤獨的人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兩倍,並且還可能面臨高度焦慮和較高的自殺傾向。相反的,緊密的社會連結能提供健康保護,諸如:減少發炎、降低重病的風險、促進心理健康和延年益壽。邁向更健康的社會WHO也對孤寂感增加的現象提出全球行動路線圖,重點關注五個關鍵領域:政策支持、持續研究、干預措施、優化觀察方式和推動公眾參與。目標是重塑社會規範,並建立連結性更強的社會風氣。儘管強化社會連結的努力並非短期就能見效,但社會孤立和孤獨感蔓延將造成長久的負面影響,所以WHO也敦促各國政府將社會連結作為公共衛生的優先事項。【延伸閱讀】長輩常聽不懂? 研究:孤獨感恐加速語言退化、提高失智率當「邊緣人」不只影響情緒!研究:「孤獨感」或成健康惡化推手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559

鄰居曾聞到異味 日本45歲藝人疑陳屍住家數日「屍體腐敗」
東京都豐島區一棟公寓於3日傍晚驚傳發現一具身分不明的女性遺體,而該地正是45歲女星遠野凪子(遠野なぎこ)的住所。當地時間當日下午6時左右,救護車與消防車相繼抵達。而在事發之前,就有住戶反映電梯中飄散異味。根據《中日體育》報導指出,有住戶回憶事發時回家經過公寓入口,曾親眼見到警方到場,還曾詢問「是否有人不舒服」,對方僅簡短回應「有人身體不適」。《體育日本》則報導指出,警方目前尚未與遠野本人取得聯繫,初步推測遺體可能為她本人,正在進行DNA鑑定、齒模比對與X光等身分確認作業,過程可能需數日。由於遺體已經出現腐敗狀況,死亡時間可能已經過了好幾天。根據現場狀況,暫無發現可疑外力介入跡象。案發公寓位於東京市區的住宅地段,儘管發生這起意外,但有不少住戶表示「不知道遠野住在這裡」,甚至有人毫無察覺現場有任何異常騷動,直到新聞報導才意識到自家社區發生了死亡事件。《NEWSポストセブン》報導指出,遠野最後一次在社群媒體上更新內容,是在6月27日晚間,之後便無任何貼文,也未出現在公開場合。同住戶指出,當晚11時回家搭電梯時,碰上穿著防護衣的驗屍官一同乘坐,電梯開門瞬間一股濃烈消毒水味撲鼻而來,氣氛詭異。報導中提到,遠野自6歲以童星身分進入演藝圈,1999年曾擔綱NHK晨間劇《鈴蘭》女主角,演技備受肯定,但她的私生活長年陷於困頓與健康問題。她曾坦言自15歲起就受進食障礙所苦,與家庭關係緊張,情緒不穩是她工作的長期難題。2012年,遠野離開所屬老牌經紀公司後,憑藉著直率敢言的個性活躍於各大綜藝節目,曾說「綜藝節目的邀約最讓我開心,因為能讓大家開心」。但隨著健康狀況惡化,演藝邀約逐漸減少,自2023年9月TOKYO MX節目《巴拉色丹迪》停播後,遠野不再有固定節目出席的機會。根據圈內人士指出,遠野當時經常焦慮地說「我真的快沒錢了」,沒有存款,也無親屬支援。2024年1月起完全獨立發展後,主要收入來源僅剩部落格,雖每月更新超過100篇,月收入也僅約10萬至15萬日圓,生活陷入困境。更令人關注的是,在6月26日的部落格貼文中,遠野曾透露已被診斷出罹患憂鬱症,並領有處方藥。遠野寫道,雖然自己痛苦掙扎,卻仍渴望傾聽他人煩惱,並與粉絲保持書信聯繫,經常收到粉絲信件,也反覆提到「希望能與有相同痛苦的人一起努力活下去」。

台中七期斷頭案打擊預售市場 傳建商信心潰散恐慌症發
精湛建設董事長陳志聲今(4)日表示,目前房市相當冷,但實價登錄仍有見成交,都是合約轉讓,尤其台中七期已出現投資客斷頭案,讓預售市場非常慘淡,再加上銀行限貸影響交屋,「現在很多建商老闆有恐慌症、憂鬱症。」對現今房市慘況,陳志聲今表示,現在看到實價登錄的成交量還這麼多,是因為3、4年前很多投資客以低自備款入手的案子在合約轉讓,目前已見很多台中七期前幾年銷售的預售案斷頭在市場上拋售。他說,台中七期今年初還有每坪30多萬的合約轉讓案再賣,「我不相信,還找公司同仁去買,真的有買到」,現在也有很多5字頭的等轉手,反觀正在銷售的預售案要60、70萬元,所以預售市場一片死寂,他認為,預售市場慘況會延續2年半到3年。他也分享,近期跟一群建商聊天,有人擔心只賣了3戶,實登不好看,另一位業者則表示他們家「槓龜」,沒想到另一建商是「負數」,因為過去1年賣的被退戶了,讓大家相當無奈。他再分享一真實案例,某家公股銀行原本近月全台共有分戶貸款60億元待撥,但最後只撥了4億元,讓分行頭很痛,建商也不敢交屋,不知道該怎麼辦。以前銀行都是想辦法接觸客戶,現在是想辦法躲客戶。「最近好多建商老闆都有恐慌症、憂鬱症,還有真的在吃藥的」,陳志聲說,因為這5年景氣好,建商一直增加員工,管銷很高,但現在案子完全推不動,「建商前幾年有賺到錢,是不會馬上倒、不會有財務危機,但會信心危機,現在就是信心潰散的狀態!」

劉亞仁吸毒案緩刑2年定讞 減刑原因曝
南韓影帝劉亞仁於2023年爆出吸毒案,2024年9月一審被判1年有期徒刑並當庭收押,到了今年2月二審則改判2年緩刑,隨後釋放。而今(3)日最高法院判決出爐,維持原審判決,判處1年有期徒刑、緩刑2年,並罰款200萬韓元(約新台幣4萬2500元)。劉亞仁被指控於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間,在首爾的醫院以美容療程為由,在首爾多家醫院施打共181次醫療用麻醉藥品「牛奶針」,包括異丙酚9635.7毫升、咪達唑侖567毫克、K他命11.5毫克、瑞馬唑侖200毫克。此外,劉亞仁亦被指控於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間,分44次以他人名義非法購買2種安眠藥約1100粒,以及2023年1月在美國吸食大麻,並教唆1名知名YouTuber一同吸食,後因擔心罪行曝光,指示其銷毀證據。據韓媒報導指出,一審法院判處劉亞仁有期徒刑1年、處以200萬韓元罰款,並將其羈押候審;二審法院考量劉亞仁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不大且有悔意,因此將刑期減為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並維持200萬韓元罰款,且當庭釋放。而最高法院今日指出,三審維持原審判決,駁回檢方上訴,依違反麻醉品管理法、吸食大麻、教唆等罪名,判處劉亞仁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並處以200萬韓元罰款。報導指出,法院曾曝劉亞仁獲減刑原因,考量到劉亞仁長期患有睡眠障礙和憂鬱症,因無法正常入睡的痛苦而犯下此案;目前已大部分克服對藥物的依賴性,並保證不再犯;在被收押的5個多月期間,深刻反省了自己的行為。

彭振聲坦言為她認罪拼交保 聞妻墜樓亡心死:沒顧慮了
台北地方法院今(1)日審理京華城開發案,原訂上午9時30分勘驗彭振聲偵訊光碟,並提訊在押的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庭。不料開庭前突發意外,彭振聲突然接獲來自高雄的電話,得知妻子墜樓身亡,當場情緒崩潰、痛哭失聲,並在法庭上激動痛罵檢方,緊急告假南下高雄。彭振聲透露當初會認罪是因為趕快交保讓妻子安心,提到妻子知道今日要驗光碟相當憂心,不料就聽聞噩耗,直說:「我老婆就有憂鬱症」,表示「想讓她(妻子)安心,現在她不在了,我也沒顧慮了」。據了解,彭振聲接獲噩耗後,一度愣住不語,經律師確認消息屬實,他當場放聲大哭,情緒激動地對著檢察官吼道:「我有什麼罪?你們到底要我的命嗎?」甚至失控喊出「我不想活了」、「在這個世上還有什麼意義」。他一度哽咽表示,「我是無辜的,我不要開庭了,我要回去見她最後一面。」庭上氣氛一度凝重,法院立即啟動應變機制,安排救護人員進場協助,並讓彭振聲在律師陪同下離開法庭。彭的辯護律師也向法院聲請請假,以便當事人儘速返回高雄處理家屬後事。◎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中年多吃「5水果」 可有效降低老年憂鬱症風險
一項長達近20年的追蹤研究指出,中年時期多攝取水果,與日後罹患老年憂鬱症的風險明顯降低有關。這項研究由新加坡華人健康研究(Singapore Chinese Health Study)團隊主導,研究成果近日刊登於《營養、健康與老化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根據《Elsevier醫學資訊站》貼文表示,研究團隊針對13,738名年齡介於45至74歲、平均年齡為52.4歲的新加坡華人進行觀察。他們透過一份經過驗證的165項食物頻率問卷,記錄受試者於1993至1998年基線期的飲食習慣,並特別記錄了14種水果與25種蔬菜的攝取情形。此後在2014至2016年間進行第三次訪談,並使用老年憂鬱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評估受試者的憂鬱症狀狀況。經歷平均19.6年的追蹤後,研究團隊共記錄到3,180名受試者出現憂鬱症狀。分析結果顯示,水果攝取量與憂鬱症風險呈現明顯的劑量反應關係:水果攝取量最高的受試者,其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攝取量最低者減少了29%。換言之,日常攝取水果愈多,日後出現憂鬱症狀的可能性愈低。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更進一步指出,部分特定水果對憂鬱風險降低的效果尤為顯著,例如橘子、柳橙、香蕉、木瓜與西瓜。即便這些水果的升糖指數(GI)高低不一,研究仍觀察到一致的保護效果。相較之下,蔬菜的攝取量與憂鬱症之間,並未呈現明顯的統計關聯。

台籍通緝犯泰國遭人爆頭身亡 遞槍小弟遭判7年
2024年2月25日,泰國當地發生台籍通緝犯石茂強在住處外遭人行刑式槍殺。全案主嫌為王綋騰,目前仍未歸案,唯一返台落網的涉案人為其員工周昱帆。台北地方法院於27日進行一審宣判,依殺人罪判處周昱帆7年有期徒刑,全案仍可上訴。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當時王綋騰與石茂強在曼谷住所外爆發爭執,王綋騰先朝石的左側太陽穴開槍,隨後將槍枝藏回周昱帆的房間。石茂強倒臥血泊中仍試圖求救,為避免聲音驚動鄰居,王綋騰再度指示周前往取槍,並於石茂強的左後腦補上一槍,使其當場死亡。根據法庭調查,遞槍的行為成為周涉案關鍵。案件經三天密集審理,石茂強的母親與姊姊出庭證述,石茂強生前為家中最小的孩子,性格開朗活潑,與母親關係親密,是姐姐心中的開心果。石母另以親筆信向國民法官陳情,指兒子生前孝順,未曾想過竟會命喪好友之手,並哀痛表示「從他走的那天起,每一天都像地獄」,懇求法院勿准交保並嚴懲被告。另一方面,辯護律師則表示,周昱帆自幼成長於破碎家庭。其母於庭上指出,周父長年失職,染上毒癮並盜刷信用卡,害她背負300萬元債務。更曾為錢威脅要引爆瓦斯,逼得她將孩子送往外婆家。因而母子關係疏離,周也長期覺得母親偏愛哥哥,直到案發後才第一次感受到來自母親的關心。據稱,周昱帆在學期間捲入3起鬥毆事件,也曾吸食毒品,之後因從事殯葬業結識王綋騰。王在周失業期間多次提供工作,兩人因此熟識。據辯方說法,案發前周原打算留在台灣找穩定工作,未料仍被捲入命案。案發後,周昱帆因目睹石倒下瞬間,精神狀況大受打擊。羈押期間曾出現失眠與憂鬱症狀,並傳出以毛巾勒頸、撞牆等疑似自殺行為。心理評估顯示他有中度自殺風險。宣判當天,石家與周家親屬皆現身法院。石姊多次哽咽陳述喪弟之痛,而周母則於旁聽席關心兒子,提醒他戴口罩。面對母親關心,周僅以點頭回應,情緒平淡。

范琪斐才力挺好友賀瓏 接獲知情者爆料突改口「支持女方」
資深媒體人范琪斐與近期陷入爭議的賀瓏私下有交情,在賀瓏疑似因感情問題遭經紀公司「薩泰爾娛樂」解約,她第一時間留言力挺好友;但後續賀瓏已故前女友天殘好友林妍霏爆料,賀瓏曾逼迫天殘墮胎、嘲諷她太胖等,引發熱議。范琪斐近日也在Podcast節目中表態,接獲知情者爆料後選擇支持女方。在賀瓏遭薩泰爾娛樂切割解約時,范琪斐身為他的好友立刻留言表達支持,但近日她在自家評論時事的節目《姨帶姨錄》中,說出這幾天接獲知情者爆料後的看法。范琪斐表示,私下與賀瓏是朋友,事件相關人物Albee、林妍霏她也都認識,但不認識賀瓏已故前女友天殘,所以第一時間聽到薩泰爾與賀瓏解約,她表態支持是因為要「Punch up」、挺相對弱勢的一方。不過,除了天殘好友林妍霏出面爆料賀瓏渣男行徑,范琪斐也接獲許多喜劇圈知道內幕的朋友們來電,她聽完後才發現事情並非她一開始以為的那樣,這件事給她最大的教訓是「不要急著下判斷」,就算是朋友,也應該搞清楚來龍去脈再表態,直言「薩泰爾跟賀瓏之間,我是站在賀瓏這邊;但是在賀瓏跟妍霏之間,我又站在妍霏這邊。」節目中范琪斐談到天殘離世的事情,分享自己曾罹患憂鬱症,也曾萌生輕生念頭,故對於天殘的離開很不捨。范琪斐在2024年也經歷前夫精神出軌的狀況,對方坦言愛上別人,因此結束20年婚姻,她說自己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低潮才走出來,也希望每個人遇到感情問題,都能轉念去想想真正愛自己的人,別執著在一個已經不愛自己的人身上。◎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日醫示警「六月病」:想哭、提不起勁恐是警訊 自律型人易中標
當北海道進入6月前夕,許多人發現自己提不起勁上班,周末也渾渾噩噩躺在床上度過。對此,滝川中央醫院院長、精神科專科醫師縄手康湖指出,這類情形可能是俗稱的「六月病」,好發於剛經歷環境變動的族群。而她身為醫師則建議,民眾一旦發現身心持續低落或無法放鬆時,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情。《朝日新聞》報導,縄手康湖說明,「六月病」雖非正式醫學用語,但通常指的是學生升學、社會人士轉職或異動等適應新環境後,從5月開始逐漸出現的心理與身體症狀。患者常訴說頭痛、暈眩、噁心等自律神經失調的身體不適症狀,及憂鬱、焦慮、莫名落淚、入睡困難等心理狀況。患者若能明確指出壓力源,傾向適應障礙;若無明確原因,則相近於憂鬱症。縄手康湖表示,此類現象也與氣候變化有關,例如濕熱或早晚溫差大,及長假難以安排,讓身體與心理持續處於疲勞狀態,也是常見原因之一。此外,容易罹患「六月病」的人通常性格認真,對工作投入過多,也對自我要求高卻缺乏自覺,反而會說「我還不夠努力」、「身邊的人都比我努力」等話。縄手康湖對於民眾可能出現「六月病」的狀況,她建議進行「氣氛轉換」,例如抽出時間開車出遊、閱讀喜歡的雜誌、與朋友聚餐等行為,都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但民眾若連平時喜愛的事物都提不起勁,代表可能已進入警戒期,她身為醫師建議他們可諮詢學校輔導老師、職場健康專員或精神科醫師。她也提醒,患者若無法適當紓壓,症狀恐持續累積、惡化。至於不建議民眾的行為,縄手康湖指出熬夜容易影響身體節律與睡眠品質。民眾若睡前進食再入睡,會導致睡眠品質下降,她建議每人應確保至少6小時睡眠,並維持固定作息,例如早起吃早餐與刷牙,有助於穩定身心狀態。如果身邊有人出現「六月病」徵兆,縄手康湖建議觀察對方是否變得不修邊幅、開始遲到或記憶力變差等情況,這些變化可能是壓力累積的表現,此時親友應先傾聽對方心聲,若未見異常情況改善,也可鼓勵對方尋求醫療介入,因有許多患者實際就診的契機,正是來自他人的關心與鼓勵。縄手康湖最後強調,即使只是失眠等睡眠障礙,也能作為就診理由,不必擔心。而她比起建議民眾勉強撐下去,更呼籲大家應以「像去保健室一樣」的心態,及早接受治療,尤其到了7、8月高溫加劇,更可能加重症狀,因此民眾愈早就醫,愈能有效防範疾病惡化。

日黑心公司遭員工踢爆盛行暴力文化 業績不達標遭上司「逼拍裸照、痛掐睪丸」
日本一家從事模型機具設計、製造的公司「Neo株式會社」(Neo Corporation)遭日媒報導,以高薪標語「有57.1%的銷售員年收入超過1000萬日元(約新台幣201.5萬元)」吸引員工入職,對內卻施行近乎犯罪行為的高壓管理。不僅以羞辱、辱罵員工做為「激勵幹勁」的手段,沒有達成銷售目標的員工還會被逼迫拍下裸照、甚至遭上司「痛掐睪丸」作為懲罰。今年3月,有5名身心嚴重受創的前員工向Neo株式會社提起訴訟,要求公司返還不當扣薪與職場霸凌的精神損害賠償共1900萬日圓(約新台幣383萬元)。據關西電視台系《8カンテレNEWS》報導,「Neo株式會社」總部位於大阪市,業務遍佈全日本。該公司以高薪吸引求職者,在招聘網頁上宣稱「57.1%的銷售員年收入超1000萬日元(約新台幣201.5萬元)」、「2024年銷售員平均年收入達1427萬日元(約新台幣287.5萬元)」等語,吸引不少應聘者上門。然而離職員工指出,「公司內部日常存在著嚴重的暴力行為,讓人懷疑是不是黑幫的事務所。」40多歲的「A先生」(化名)在受訪時指出,自己多年前被高薪吸引加入該公司,工作9年後於去年離職。他透露,公司推出一套嚴格的「交通違規罰款制度」。該公司銷售員因業務需要,會頻繁開車在全國各地跑單,在高壓的工作強度下,發生交通違規事故幾乎無法避免。初期,遭遇交通違規的員工會被公司全額扣除上月提成。由於該公司的員工薪資由基本工資與提成獎金共同構成,而基本工資僅有十數萬元,根本不足以生活。A先生又指出,後來公司還會透過警方核查交通違規紀錄,違規未申報者將被罰以提成金額的「150%」。再加上如果遭遇客戶取消合約,會導致先前公司發放的提成被扣除追回,所以公司曾出現有員工在發薪日發現,自己不僅拿不到薪資,反而得倒著向公司匯款「花錢上班」的狀況。不少前員工都因為受不了如此荒謬的制度,憤而提出離職。此外,該公司要求員工每天下午6點透過平板電腦打卡下班,但實際狀況卻常加班至深夜10點,且沒有加班費。許多員工還需要自行連夜趕往隔天商務會面地點,工作強度極高。除此之外,職場暴力與辱罵也是司空見慣。一名前員工提供的錄音顯示,上司多次辱罵員工為「蠢貨」、「白癡」、「零業績算什麼玩意兒」,甚至說出「去死一死」等語。更有甚者,一名分公司經理因未參加聚餐遭董事痛搧耳光。一名前主管透露,公司文化鼓勵上司用激怒下屬的方式逼迫他們「提起幹勁」,認為「不逼迫下屬的上司是不合格的」,因此全國分公司都有如此的糟糕文化。此外,30多歲的「B先生」向媒體揭露,公司銷售部門的負責人為懲罰未能順利簽訂合約的員工,會要求員工「自拍裸照」發送給他。當B先生入職數月後首次未簽訂合約,上司就向他發送了同事的裸照作為「樣本」威脅他,經B某懇求才免於受罰。然而4個月後,B先生再次無法順利簽訂合約,這次他被迫上司發送私處照片,還被上司將照片廣泛轉發給其他員工,並告知他「已擴散」。此外,B先生還宣稱自己常被上司在責罵時「掐住睪丸」導致疼痛難耐。他曾向分公司經理投訴,卻被對方輕描淡寫地回應:「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後來,B某最終因精神壓力被診斷為適應障礙及憂鬱症,計劃對前上司提起刑事指控。今年3月,5名「Neo株式會社」前員工聯合起訴該公司,要向公司索賠1900萬日圓(約新台幣383萬元)。當關西電視台就懲罰內容與職場霸凌一事向Neo株式會社求證時,該公司則透過電子郵件回應,表示公司員工薪資發放是基於工作績效評估,「不存在先行扣除罰款的行為」,並強調「職權騷擾不是我們公司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又強硬表態「我們會與毫無根據的指控抗辯到底!」不過《8カンテレNEWS》同樣指出,當記者私下向該公司在職員工進行求證時,一名在職員工透露起訴內容「基本都是事實」,反而是公司聲明「與事實不相符」。他還告訴記者,在事件曝光之後,公司內部的職場霸凌體制毫無變化,未簽訂合約員工仍面臨辱罵甚至死亡威脅。事件曝光,引起日本網友熱烈討論:「這已經超過職場霸凌的範疇了,就是明確的犯罪行為不是嗎?」、「這些黑心公司必須要受到懲罰」、「光看要求員工向自己發送生殖器的照片並傳播就已經是犯罪行為了!」、「在這種公司可以待滿9年,A先生真是個戰士!」甚至還有網友激進表示:「不管是公司,或是在醫院,溝通時最好盡可能地多錄音。如果不錄音,日本的公司或醫院為了保護自己會毫不猶豫地撒謊。」

賀瓏遭爆逼天殘墮胎 他嘆「渣到薩泰爾有感」:對女生來講跟殺人沒兩樣
知名喜劇演員賀瓏近日捲入感情風波,與已故單口喜劇演員天殘(本名翁芝瑩)和平分手後,和女星范乙霏(Albee)被直擊同遊日本大阪,引發外界熱議。對此,賀瓏於6月23日公開一封天殘的告別信,試圖澄清兩人是和平分手,然而天殘摯友、喜劇演員林妍霏在社群平台重磅發文,控訴賀瓏對天殘情感與身心上的傷害。而臉書粉專「通告人生」也感嘆,「只能說賀瓏竟然渣到,連薩泰爾都有感覺」。林妍霏表示,過去她一直選擇尊重當事人與家屬,未對外發聲,但在賀瓏公開天殘私人社群帳號中用來安慰親友的貼文作為自保手段後,她決定站出來說明內幕,為摯友發聲。林妍霏透露,在天殘過世前幾日曾與對方見面,天殘哭著告訴她,自己曾懷上賀瓏的孩子,但對方要求她拿掉,「你載她到婦產科,讓她一個人進去,因為你怕被拍到」。而天殘事後因為劇烈腹痛,只能臥床休養,情況嚴重到「血流到尿布也接不住,小腿上都是血」,但賀瓏卻以工作忙碌為由,未曾探視,「在她最痛的那幾天,連一次都沒有去看過她」。林妍霏也控訴,在天殘過世僅一週後,賀瓏便帶著新歡Albee現身喜劇俱樂部,並在圈內傳出「是因為天殘太胖了,X不下去」等令人不齒的言論,令她無法再沉默,「天殘哭的那個畫面,是我一輩子的痛。」林妍霏語重心長地表示,喜劇圈內許多朋友在事件爆發後,一直期待能與賀瓏坦誠對話,共同面對失去摯友的傷痛,但對方卻選擇公開私人遺書內容,傷害天殘親友感情,令她感到無比遺憾與痛心。粉專「通告人生」也感嘆,「只能說賀瓏竟然渣到,連薩泰爾都有感覺」,並直言,談感情沒問題,但是要女生去拿掉小孩,那對女生身心是一個很嚴重的折磨,「男人沒感覺,但女生可能一輩子過不去,那真的不是只是一個受精卵而已」。「通告人生」表示,有本事玩,就別讓女生受這樣的折磨,「不是只有生孩子才會產後憂鬱症,拿掉孩子,那是殺死一條生命,對於女生來講,那跟要自己殺人沒什麼兩樣。而且還是自己最珍貴的人,男人真的不能這麼渣」。

比抽菸、肥胖還可怕 英國研究:常做惡夢恐提高3倍早逝風險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與癡呆症研究所(UK Dementia Research Institute)最新研究顯示,常做惡夢的人比一般人更可能提早10年死亡,長期每周惡夢者的早逝風險甚至高出從未做惡夢者的3倍。這項研究結果於2025年6月23日在歐洲神經學學會(EAN)大會上發表。綜合外媒報導,帝國學院腦科學研究員阿比德米奧泰庫(Abidemi Otaiku)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2429名8至10歲兒童及183012名26至86歲成人,進行長達19年的追蹤調查。成人的惡夢頻率由本人於研究初期填報,兒童則由家長回報。結果發現,惡夢對身體的傷害比過去所知更為嚴重,每周平均一次惡夢者,在10年內於70歲前死亡的風險是從未做惡夢者的3倍。研究發現,惡夢者與吸菸、肥胖、不良飲食或缺乏運動等傳統早死因子相比,每周一次的惡夢頻率是更直接的早逝預測指標。研究也顯示,不僅是成人,連8到10歲的兒童若頻繁做惡夢,也會出現明顯的「生物老化」加速現象。這類生理變化可解釋為增加約40%的早死風險,就算每人每月只出現一次惡夢,影響也高於從不做惡夢的人。奧泰庫解釋,惡夢會引發強烈的壓力反應,導致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長時間上升,這個荷爾蒙與細胞加速老化有密切關係。此外,惡夢會嚴重干擾睡眠品質,使身體無法在夜間充分修復與再生細胞。他進一步表示,「睡夢中的大腦無法分辨夢境與現實,惡夢觸發的壓力反應往往比清醒時更劇烈,也解釋為何有些人會在惡夢中驚醒、渾身冒汗、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因為我們的戰鬥或逃跑反應已經觸發」奧泰庫也提供幾項可在生活中實踐的惡夢預防事項。他建議民眾避免觀賞驚悚內容,維持良好睡眠與衛生習慣、管理壓力並治療焦慮或憂鬱症等問題。他也推薦一項心理治療方法「意象預演治療(Imagery Rehearsal Therapy)」,民眾可在家自行將惡夢重寫為較平和版本並反覆演練,以降低夜間夢境壓力。奧泰庫建議已受惡夢嚴重困擾者,可尋求睡眠專科醫師協助,並考慮進行「失眠認知行為療法(CBT-I)」,這項療法能針對失眠者調整錯誤的睡眠認知與行為,有助改善惡夢頻率與減緩大腦老化。除了惡夢研究,近期還有另一項睡眠相關研究指出,白天習慣性午睡者也可能面臨較高的早死風險。該研究追蹤8.6萬多名中年健康成人的睡眠習慣後發現,白天固定午睡者,尤其偏好午後小睡者,早死風險比不午睡者高出最多20%。研究人員推測,白天嗜睡可能是夜間睡眠品質差或潛在健康問題的警訊。芝加哥拉什大學(Rush University)醫學中心教授詹姆斯羅利(James Rowley)表示,這些發現對臨床醫師具有警示意義,並強調「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醫生詢問患者的睡眠習慣,他們也應該詢問白天是否有小睡狀況」,幫助找出更多潛在睡眠健康風險。

七旬翁襲胸未亡人!瞎扯「沒有男人溫存得憂鬱症」想安撫 下場慘了
七旬老翁阿土伯(以下皆為化名)在生意往來對象去世後,前往對方住處探視其遺孀小霞,不料他竟趁女方無防備之際,伸出鹹豬手觸摸她的胸部,事後更瞎扯「被害人有憂鬱症,我希望能摸她胸部讓她心情好一點」、「我想她是否因為沒有男人的溫存而得到憂鬱症」等語,遭判刑有期徒刑4月,得易科罰金。起訴指出,阿土伯與小霞素不相識,詎被告意圖性騷擾,於民國113年3月15日上午11時22分許,在被害人位於高雄市鳳山區之住處,趁其無防備而不及抗拒之際,以手觸摸女方胸部得逞,案經被害人訴由高雄市鳳山警分局報告偵辦,認定阿土伯涉嫌違反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第1項之性騷擾罪嫌,依法提起公訴。高雄地院審酌,被告與被害人至多僅為多年前之生意往來對象,且被告行為時已逾七旬,為智識正常之成年人,竟毫無尊重異性身體自主及他人權益之正確觀念,不僅無端對無親密關係之被害人以觸摸胸部方式性騷擾,造成被害人飽受驚嚇,身心及生活均受影響,對被害人之身體自主權、所享有關於性、性別、與性有關之寧靜及不受干擾之平和狀態等合法權益之戕害難認輕微。不僅如此,阿土伯犯後未能及時坦承錯誤,反而辯稱「我碰觸被害人之胸部是要安撫她,因為她先生已往生」、「被害人有憂鬱症,我希望能摸她胸部讓她心情好一點」、「我想她是否因為沒有男人的溫存而得到憂鬱症」等語,絲毫未見悔意,造成被害人與家屬之二度傷害,堪認惡性非輕,判處有期徒刑4月,得易科罰金。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