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器
」 探測器 美國 日本 月球 地球
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以色列宣布預防性考量 全面關閉領空
在美國對伊朗境內多座核設施發動空襲後,中東緊張局勢迅速升溫。以色列機場管理局宣布,已出於預防性考量全面關閉其領空;但港務局指出,通往埃及與約旦的陸路口岸目前仍維持開放狀態。美國空襲目標包含伊朗伊斯法罕、福爾多與納坦茲三處核設施。針對設施安全情況,伊朗國家核子安全系統中心發表聲明表示,襲擊後各地核設施並無遭到放射性污染,當地輻射探測器亦未偵測到任何放射性物質外洩,聲明強調「上述地區周邊居民不會面臨危險。」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確認,此次空襲與以往針對核設施的攻擊一樣,並未導致輻射外洩紀錄。隨著衝突升高,美國國內安全警戒亦迅速提升。美國國土安全部、聯邦調查局(FBI)以及各級執法機構持續密切關注伊朗及其盟友對美國本土可能構成的報復性威脅。一位熟悉情勢協調的聯邦官員告訴CNN,各部門正在同步情報與監控行動。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於社交媒體上強調:「我們將不懈努力,確保美國本土安全。」紐約市與華盛頓特區警方已提高重要宗教與外交設施周邊的警力部署,並與聯邦機構密切合作。華盛頓特區警察局在聲明中表示,雖目前尚未偵測到具體威脅,但正採取措施保護居民、企業與觀光客安全。自本月初以色列與伊朗爆發直接衝突以來,美國政府已對白宮、五角大廈與以色列駐美大使館等敏感地點加強防衛。官員指出,這些行動屬標準防禦程序,為因應任何可能的升級情境。紐約市警察局亦指出,基於謹慎原則,已向宗教、文化與外交相關場所部署更多警力,並強調與聯邦夥伴的情報共享與合作持續進行中。隨著國際局勢不斷變化,全球正密切觀察伊朗可能的下一步行動,以及美國與盟友的應對策略。

通訊莫名中斷疑似發生硬著陸 日民間太空公司宣告二次登月失敗「台灣探測器也報銷」
日本民間太空公司ispace於6日發表聲明,宣布其於6日進行的第二次月球著陸任務再次失敗,其探測器「韌性號(Resilience)」在著陸前疑似發生通訊中斷,最終未能成功減速而導致「硬著陸」,整個任務就此中止。這起事故不僅是ispace繼2023年首度挑戰登月後再次折戟,也連帶讓搭載於探測器上的台灣中央大學研發的探測器一併報銷。綜合媒體報導指出,整起發生於6日當天凌晨3點30分開始,「韌性號」原本依照計畫,從距離月面約100公里的高空進行點火減速並調整姿態,準備進行著陸。但在如此關鍵的時刻,「韌性號」突然與地面控制中心失聯,ispace後續在東京千代田區召開的記者會上宣布任務終止。首席執行官袴田武史表示「尚無法確認確切失敗原因」,但強調會繼續邁向未來登月任務。報導中提到,ispace第一次登陸失敗是發生在2023年4月,當時同樣是在即將著陸前失去聯繫。這次任務由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是於2025年1月將著陸器送入太空,過程中一度運行順利,並於5月完成進入月球軌道的操作。任務原定在登月成功後,利用由高砂熱學工業開發的水電解裝置進行月球水資源實驗,同時展開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合作的全球首次「月壤」商業採集與交易。探測器更搭載由台灣中央大學研製的輻射探測儀,成為台灣自主科學設備首次登月,但這些計畫如今全數終止。原本東京記者會現場聚集大批媒體與民眾,但在失聯情況發生後,原本希望能見證日本民間企業首次成功登月一刻的人們迎來失望結果。現場螢幕畫面也在任務執行時突然中止,顯示「無法與探測器取得聯繫」,讓場內氣氛急轉直下。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成員坂井真一郎的說法,登陸月球與地球不同,無法藉由大氣層減速,必須全程依靠引擎推力精準控制。稍有不慎,不論減速不足或過度,都可能使探測器失衡,最終墜毀。雖然再度失敗,ispace表示不會放棄太空事業。袴田武史在會後強調,公司將總結經驗,預計於2027年啟動第3次與第4次登月任務,盼延續日本在月球探測領域的持續參與與發展。

掌聲響起來「衛星掉下來」 印度監視衛星發射任務失敗
印度在推動太空探索的過程中,近期罕見遭遇一次重大挫敗。一枚搭載地球觀測衛星EOS-09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61)於18日從印度南部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斯里赫里戈達(Sriharikota)的薩蒂什·達萬太空中心(Satish Dhawan Space Centre)發射升空後,現場工作人員瘋狂鼓掌、歡呼,但沒多久,火箭在飛行過程的第三級出現嚴重技術故障,最終衛星與基地失去聯繫,不僅沒有進入預定軌道,反而拋物線墜落。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ISRO)主席納拉亞南(V Narayanan)表示,在飛行過程的第三階段,發動機艙的艙壓突然下降。由於艙壓異常的關係,造成火箭偏離預定路徑。納拉亞南指出,目前機構正在全面檢視本次任務的整體表現,並會在完成初步分析後對外公布錯誤細節。根據印度當地媒體的報導,ISRO將成立一個「失敗分析委員會」(Failure Analysis Committee),深入調查此次事件的具體原因與系統缺陷。這起事故,對以低本高效著稱的ISRO而言是一項明顯挫敗,尤其是在過去以來,印度太空計畫取得多項亮眼成果,如今的失敗顯得格外受矚。先前印度成為全球第四個成功將無人飛行器登陸月球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美國與中國。報導中提到,印度太空計畫始於1960年代,至今已成功為國內與多國用戶發射大量商業與科學衛星,並於2014年成為首個在首次任務中即將探測器成功送入火星軌道的國家。截至目前,PSLV系列火箭的總體成功率仍屬高水準,但此次為其歷史上的第三次失敗。首次失敗為1993年。

外出散步撿到寶! 男子挖出「1469枚古羅馬銀幣」:有2000年歷史
羅馬尼亞一名男子曼吉亞克(Marius Mangeac)日前在南部村莊Letca Veche散步時,意外用金屬探測器發現1469枚古羅馬銀幣,他推測這批銀幣至少有2000年以上歷史,驚喜表示「當時我甚至以為自己在做夢,沒想到會親眼見證歷史」。這批銀幣有2000年以上歷史。(圖/翻攝自臉書/Bebe Mangeac)根據美媒《福斯新聞》報導,曼吉亞克日前在南部村莊Letca Veche散步時,金屬探測器突然發出嗶嗶聲,曼吉亞克跟著聲音找到一處田地動手挖掘,沒想到他竟然挖出一枚古銀幣,「當時我的心跳的非常厲害,我甚至想掐一下自己,確定不是在做夢」。曼吉亞克最後挖出1469枚古銀幣,銀幣上刻有圖拉真皇帝與羅馬時代的符號,他花了2天時間將銀幣拍下記錄,接著交給當地Letca Nouă市政府,證實這些銀幣至少有2000年以上歷史。曼吉亞克在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透露,「希望有一天能帶著孩子去博物館,親自告訴他,我是如何幸運地發現了我們民族歷史的一頁」。據了解,幾週前有2名尋寶專家也在羅馬尼亞布雷亞扎(Breaza)發現達契亞人時期的寶藏。

亮藍色光球劃過台東夜空「是隕石?」 氣象署回應了
台東有民眾於9日晚間11時47分驚見一顆明亮藍色光球劃破夜空,目擊者紛紛猜測這可能是隕石、火流星,甚至與人造衛星有關。對此,中央氣象署也回應了。據了解,當時強烈光芒照亮整片天際,震撼畫面也透過三仙台、加路蘭遊憩區及多良車站等地的即時影像被完整捕捉,而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社群平台上轉發影片指出,這起疑似火流星的現象發生時機巧合地接近一項太空再入事件,懷疑是否與前蘇聯人造衛星殘骸「Cosmos 482」有關。根據資料,Cosmos 482為1972年由蘇聯發射、原定前往金星的無人探測器,其任務失敗後部分殘骸留在近地軌道至今。該機構重達495公斤,著陸器包覆於一個半球形鈦合金保護殼中,原設計能承受高達300G加速度與100大氣壓的壓力,因此具備相當高的耐熱與抗撞擊能力,甚至可能能夠完整穿越地球大氣層重返地表。鄭明典表示,由於該登陸器已失去動力與控制系統,加上電池早已耗盡,其降落傘系統應已無法運作。因此若重返地球,預估將以約每秒65至70公尺的速度墜落。5月8日的軌道監測資料顯示,其軌道已降低至232×136公里,預計在10日中午12時至傍晚6時之間重返大氣層,可能墜落地點包括墨西哥、北大西洋、歐洲、蘇門答臘島西南外海等地,而台灣則位於此次再入預測軌跡的邊緣範圍。雖然目擊事件與Cosmos 482是否有直接關聯尚無法確認,但時間點與地點的巧合引發高度關注。鄭明典也呼籲民眾無須過度驚慌,根據統計,人類每年因太空垃圾受傷的機率不到千億分之一,遠低於被雷擊或中樂透的可能性。對此,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李名翔則表示,當時並無雷電現象發生,初步排除天氣因素,至於實際成因仍有待查證。

作家小彤抗癌病癒飛日本 險因剪刀上不了機
兩性暢銷作家小彤近年在日本看屋、買房買出樂趣,無奈去年一場突發的健康意外,讓她花了9個月治療。身體比較穩定後,她的「海外第一飛」依然選擇熟悉的日本,同時尋覓新標的;過去赴日輕鬆日走2萬步的她,如今深感體力大不如前,還因為一把小剪刀差點回不了台灣。善於置產投資的小彤,在東京坐擁兩間套房,分別位於新宿和淺草晴空塔旁。去年以1.15億日幣交屋的塔樓,後來因影集《地面師》大紅,很多人專程前去拍照打卡,朋友都稱讚小彤的投資眼光。這一趟,她本來計畫要去看在品川的另一預售案,原以為4月26日才開放預約,結果4月初就被約滿,小彤和先生不斷拜託,但不動產公司還是堅持要先上網預約,所以她5月中還要再飛一次日本。搭機回台當天,意外發生小插曲。由於小彤在治療牙齒,門牙完全無法使用,所以用餐時必須以隨身剪刀將食物剪成小塊、再送進口中咀嚼。當天她過安檢時,被探測器測出「攜帶剪刀」,才驚覺忘了把小剪刀放進託運行李中,海關安檢人員拿出一把尺量了半天,確定無飛安問題才將剪刀還她。近年在日本置產的小彤,房子因戲爆紅。(圖/馬可孛羅公關提供)接著她進貴賓室休息用餐,照例用小剪刀剪食物,餐畢將餐盤放至回收處,回座位才猛然想起剪刀沒收,立即找服務人員想索回,但這次她沒那麼好運,「服務人員怎麼都不肯把剪刀還我,兩分鐘後,貴賓室主管慌張地跑來問我姓名、跟我要登機證。」同時間身旁的老公還在火上加油,說之前有新聞報導機場免稅店遺失了一把剪刀,最後搞到整個機場封鎖找剪刀;這一說可把小彤嚇壞了,嚷著剪刀不要了、想去趕飛機。沒想到貴賓室主管卻說已通報上級「有人攜帶剪刀」,怎麼都不放她走。幸好旁邊有兩位年輕女孩見義勇為,協助他們翻譯溝通,告知貴賓室主管小彤的剪刀大小是在飛安標準的範圍內,最後在貴賓室人員與海關主管通完話後,終於把剪刀還給小彤,她才順利登機。小彤說:「一把小剪刀搞飛機,真的是把我嚇破膽了!」

最新探測器也難識別 專家驚曝:地震可能被用來掩護祕密核試爆
近日地震學家警告,地震可能被用來掩護祕密核試爆,使得檢測變得困難,讓檢測率從原本的97%下降到37%。據NDTV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地震學家表示,地震可能會掩蓋秘密核試驗的跡象,使得檢測變得困難。據悉,地下核試驗會產生和自然地震相似的地震訊號。團隊發現,先進的訊號檢測技術可辨別一個1.7噸規模的地下爆炸,準確率達97%,但如果這爆炸和約250公里的地震波形重疊,成功率僅剩下37%。學者說,即便是目前最新的數位信號探測器,也難以識別爆炸的存在。據悉,這研究可能會讓家們重新審視2012年的一份報告,當時研究認為地震信號無法掩蓋爆炸信號。據Newsweek報導,學者指出,像北韓過去20年間已經進行了6次核試驗,試驗場附近的低強度的地震活動比最初認為的還多。北韓的核計劃近期被形容為「完全失控」,而南韓也已做好應對潛在攻擊的準備。據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的規定,無論出於軍事或和平目的,所有核爆炸均被禁止。值得注意的是,單靠一次地震的巧合,不能完全掩蓋一場爆炸,有效的核試驗監測涉及多種因素,如在大氣中檢測特定放射性核素的存在。

人離火熄!北市民眾煮雞湯外出忘關火 鄰機警報警
近日,北市某社區一戶民宅驚傳火警警報聲響,所幸鄰居及時察覺異狀通報消防隊,未釀成更大災害。經調查,起火源來自住戶在廚房燉煮雞湯時離家外出購物,忘記關閉爐火,湯汁最終被煮乾導致鍋底乾燒,產生大量白煙,所幸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即時作動發出警報,才避免釀成火災。北市消防局指出,廚房火災已成為居家安全的主要威脅之一。根據統計,113年住宅火災警報器成功啟動的53起案例中,有35起為煮食不慎引發,占比超過65%。進一步數據顯示,大多數廚房火災源於人員疏忽,如忘記關閉爐火或長時間無人看管。消防局呼籲市民遵守「人離火熄」的基本原則,在煮湯、炸物或燉煮等需長時間烹調時,務必全程看管。如需短暫離開,應立即關閉爐火。此外,建議選用具備熄火安全裝置及溫度感知功能的爐具,以降低風險。同時,避免鍋內食物與湯汁裝得過滿,以防溢出引燃油煙或熄滅火焰。消防局進一步建議,在住宅內安裝煙霧探測器或高溫感應器等消防設備,並定期檢查其功能是否正常運作。針對瓦斯使用,也應確保軟管符合國家標準並定期更換,以防老化或損壞。透過建立良好的烹飪習慣與正確使用廚房設備,可有效減少廚房火災發生的機率,共同維護居家安全。

澳洲女挖出價值「265萬元金塊」 網羨慕:可以退休了
澳洲一名出身掏金世家的女子泰勒馬奧尼(Tyler Mahoney)日前在一處礦區的紅土中挖出一塊重量約20盎司的金塊,市值預估約13萬澳幣(約新台幣265萬元)。泰勒將整個掏金過程拍成影片上傳到網路,吸引超過180萬人次瀏覽,更有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太幸運了」、「天啊,我也希望我能找到金塊」。根據外媒綜合報導,現年約30歲的泰勒是第4代掏金世家成員,她從小就在西澳州金礦重鎮卡爾古利(Kalgoorlie)附近長大,在耳濡目染之下成為職業淘金者。泰勒平時會將自己掏金的過程分享到社群平台,吸引不少人關注。另外,泰勒也曾登上美國真人秀《淘金熱》(Gold Rush)的節目。日前泰勒發布短片,影片中,泰勒從地上撿起一塊與手掌同大、沾滿紅土的巨大金塊,並表示「看到了嗎?這就是真正的澳洲黃金,純度超高,市值13萬澳幣」。影片一出立刻引起熱議,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太幸運了」、「哇,恭喜」、「所以妳可以保留金塊,然後退休了嗎」、「恭喜!祝妳以後能找到更多黃金」。事實上,泰勒去年就曾憑著一支金屬探測器,找到一塊價值3萬5千澳幣(約新台幣71萬元)的金塊,平常也常發現一些市值數千到萬元的小金塊。泰勒坦言「我們很幸運,澳洲幾乎每個州都有黃金」,她也提醒其他淘金者「如果你發現一塊大金塊,千萬不要急著脫手,持有得越久,金塊的價值就會越高」。泰勒平時會用金屬探測器在礦區找尋金塊。(圖/翻攝自TikTok/@tylermahoney8)

出國旅遊過海關「禁忌穿搭」!切記靴子不要穿,還有這些衣服也會讓你卡關 !
出國旅遊最怕什麼?當然是過海關被攔下來,耽誤寶貴時間,甚至被要求進一步檢查!除了「千萬別穿靴子」這個大地雷,其實還有不少服裝和配件會讓你在機場安檢時遇到麻煩。想要順利通關,請記住這些「不要穿」的禁忌穿搭!地雷1.靴子、 厚底鞋、馬丁靴、帶有隱藏口袋的鞋過海關最怕穿靴子,很多國家甚至會要求你脫下靴子才能過,更詳加檢查內底,增高墊被取出的那瞬間真的很想找地洞鑽,所以最好還是避免穿,另外鞋底過厚可能藏有東西,會被要求進一步檢查或脫鞋安檢。包括厚底運動鞋(如增高鞋、氣墊鞋)、馬丁靴、軍靴、登山靴、隱藏式夾層的鞋款(如有拉鍊暗袋的鞋)都有可能被檢查。建議你當天出國或回國選擇普通運動鞋或 Slip-on 樂福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COS 2025春夏系列極簡上衣,樂福黑款鞋、右下為好穿脫的休閒鞋。(圖/品牌提供)PEDRO ICON皮革樂福鞋(深褐色)4,390元、PEDRO ICON皮革樂福鞋(黑色)4,390元、PEDRO ICON皮革樂福鞋(黑色)4,290元。(圖/品牌提供)地雷2. 金屬配件太多的衣服和飾品當金屬探測器警報大響,你可能還得一件一件脫下來檢查!包括鉚釘牛仔褲、金屬拉鍊外套、亮片裝飾衣物、 大量首飾(項鍊、戒指、手鍊、耳環),甚至是皮帶上的金屬扣、金屬鞋頭都要避免穿過海關。建議你如果真的要戴飾品,建議等過海關後再戴上,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地雷3. 太過寬鬆、層次太多的服裝(如長袍、連帽大衣)這類型的服飾會容易讓安檢人員懷疑你有藏物,可能被要求額外檢查。像是超級 Oversized 的衣服,大衣和長袍類、外套類都會被要求脫下來過安檢。 建議盡量穿合身的衣服,避免讓安檢人員覺得你藏東西。外套則可以等過了安檢再穿上。地雷4. 緊身衣、塑身衣在許多比較嚴格的國家,你全身包緊緊,容易讓安檢人員覺得你可能藏東西,甚至會被要求拍 X 光或進一步檢查。像是多穿一件瑜伽褲在裡面、緊身壓力褲、 塑身衣、束腹衣都有可能被查唷!建議選擇舒適寬鬆但合身的服裝,避免給自己和安檢人員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圖/取自華航IG)出國旅遊最重要的是順利通關,避開這些穿搭地雷,讓你輕鬆過海關,開始一趟無憂無慮的旅程!

高雄分屍案搜索第9天! 亞灣區「曾撈出屍塊」列重點搜索區
高雄檢警偵辦張介宗連續殺人分屍案,在張嫌棄屍的前鎮運河打撈進入第9天,除原先運河和15至27碼頭外,因先前民眾於亞灣區發現屍塊,目前也被列為重點搜索處。專案小組持續在前鎮運河打撈,高雄市刑大技正林孝治說,重點放在25至27號碼頭,因為連亞灣區也曾被民眾發現1塊屍塊,因此也被列為重點搜索區,進行目視岸巡、及撈搜動作,另一邊河道由橡皮艇目視,包含涵洞河岸邊是否有組織,由於天候不佳,不適合下水,目視能見度為0。他提到,本來台南有熱心民間單位願意到場支援水下攝影機,還有機械手臂可以夾物品,加上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退休副教授田文敏提供「掃描式聲納探測器」圖資,要按標記來搭配搜索,但因機器另外出任務中,預計下周才能協助。另外,昨日發現2塊屍塊則尚未比對出結果。

新光三越氣爆「外牆炸出洞」 建築設計師「2面向」推理事故原因:否則更加慘重
位於台中市西屯區的新光三越百貨,昨(13)日上午11時許發生嚴重氣爆,造成4人死亡、30人受傷,經過初步了解,當時12樓整個美食街廣場正在進行改裝,但氣爆地點在2天前就拆錶、沒供應瓦斯,事故發生原因仍有待調查。對此,建築設計、室內設計起家的「孵大學Xuniversity」創校校長謝昆霖指出,針對許多人疑惑「拆除裝潢引發氣爆並將外牆炸出洞」的問題,他將從2個面向去談論,同時強調「真相還是以調查為主」。謝昆霖昨日晚間在臉書撰文道,關於「為什麼拆除裝潢引發氣爆可以把一整層的外牆炸出一堆洞?」的問題,他從「百貨公司的嚴苛施工環境」以及「鋼構乾式施工外牆」2點來解釋。首先,謝昆霖提到,百貨公司施工時,通常同時在營業中,只能透過薄薄的施工隔間擋住氣味和粉塵,意味著民眾逛街時,工地通常不能施工,也不會讓他人看到工人進出。由於味道粉塵會透過空調系統跑去營業空間,工地的空調不會打開,樓管通常會嚴格檢查逛街空間有沒有味道、粉塵等等,如果有就開罰單。謝昆霖表示,這就代表著,這類施工環境是數一數二的嚴苛,像是機場、百貨、大商場,遇到「穿著衣服改衣服」的地方都會這樣:把施工區密封隔離。其次,謝昆霖說到,工地的材料本來就危險,例如高揮發性、燃點低、粉塵狀,一旦累積在密封空間,濃度提高就會致命,「要嘛工人在裡面吸太多昏迷、要嘛就是點燃、爆炸」;據悉,本次新光三越的施工區是美食街,疑似瓦斯洩露,根據他的經驗推論,如果工人施工時間是商場關閉至隔天開店前,瓦斯在工區洩露時工區無人,通常拆除時也會拆除瓦斯探測器,以致瓦斯累積。謝昆霖稱,營業場所開始運轉,因為工區密封性好,營業區聞不到的同時,瓦斯因為持續的洩漏,濃度已達足以爆炸(在5%至15%之間)的濃度,此時只要在工區開燈,開關裡面的小火花都足以引發氣爆,而氣爆的瞬間,密閉工區內的氣體,因為滿室的瓦斯被點燃而受熱快速膨脹,就像瞬間把一個氣球吹爆。不過,謝昆霖也補充道,這篇文寫於知悉欣中天然氣公司確認排除瓦斯前,「使用傳聞的瓦斯便於大家理解氣爆、為何炸外牆,但引起氣爆的氣體不限於瓦斯,高揮發性有機溶劑都會引起氣爆」。接著,謝昆霖表示,從現場照片可以看到,露出來的鋼骨結構,上面沒有任何的水泥或鋼筋,倒是外牆被掀開的部份倒像是折紙、像是貼上去的,這就是「乾式施工」的外牆,而乾式施工的效果很明顯:工廠先做好、尺寸明確,到現場吊一吊裝一裝就完成了,可以縮短現場時間、提高品質,且抵抗地震的能力比較好。謝昆霖也介紹,台灣乾式施工的外牆,會經過嚴格的颱風和地震測試,因此能夠抵抗「由外向內的風雨」、「上下左右晃動」,但是從氣爆瞬間的影片來看,會發現從空中飛落的材料是一片一片「噴」出來,不像是記憶中的「堅固的牆壁」,這就是它沒有抵抗由內而外的壓力的證明,「也好在是外牆抵抗不住外爆的力量噴掉了,讓高壓氣體朝外噴出來,不然裡面的營業區會更慘重。例如:高壓氣體順著樓梯、電梯垂直管道往上往下噴,這樣電梯的門和其他樓層的室內災難可能不只是現在這樣」。最後,謝昆霖強調,以上論述都只是推理,也導看這些照片和現象的原理,實際狀況還是靜待調查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台中這幾年重大工安意外很多,前有興富發吊車砸捷運、捷運撞吊臂事件,後有跨年煙火炸人民眾奔逃,以及新光三越瓦斯氣爆、外牆噴落道路事件,「以我的生活大多在都會區來說,近半年已有2起重大的街邊商店大火,這是很明顯的都市治理警訊」。

大陸首次發現「太空合聲」 距離地球16萬公里
地球磁力線像琴弦一樣被宇宙空間帶電粒子撥動,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來自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科研團隊日前發佈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距離地球16萬公里處遙遠太空的「太空合聲」,並發現了全新的合聲波產生機制,突破了全球科學界在太空合聲波研究領域延續70多年的傳統認知。目前北航科研團隊的相關論文已經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根據大陸專家介紹,「太空合聲」學名為合聲波,是一種電磁波。傳統觀點認為它的產生與地球磁場有關,如果將地球磁場的磁力線想像為兩端固定在地球南北磁極區的琴弦,當太陽風的能量到達地球時,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就激發出頻率特徵類似於清晨鳥兒的齊鳴合奏聲的電磁波。據央視報導,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與空間探索有關的科學家對合聲波進行了大量觀測研究,認為合聲波主要發生在近地空間的地球偶極磁場區域。北航科研團隊利用一個科學探測器數年收集的海量資料,首次發現了距離地球16萬公里處的合聲波,同時還發現了全新的合聲波產生機制,突破了全球科學界延續70多年的傳統認知。隨著高能粒子對航天器所造成的威脅日益凸顯,全球所有航太大國的空間天氣預測系統中,合聲波都是重要內容。大陸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空間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曹晉濱說明,透過研究合聲波是怎麼產生的,怎麼加速高能電子的,就可以對高能電子輻射帶的演化進行提前預報,就可以減免對衛星的損害。

10萬公里外太空偵測到「鳥鳴聲」 科學家發現新疑問
近期科學家在距離地球超過6萬2000英里(近10萬公里)的太空區域,探測到一種被稱為「合唱波」的宇宙波動。這一發現不僅為物理學家帶來新的問題,也對現有的太空物理研究提出挑戰。根據《美聯社》報導,合唱波是一種等離子體波動,其頻率與人耳可聽見的聲音頻率相似。當這些波動被轉換為音頻信號時,會發出尖銳的音符,聽起來像高頻的鳥鳴。雖然這類宇宙波過去曾在太空中被探測到,但此次測量的區域此前從未進行過相關研究,因而特別引人關注。愛荷華大學的太空物理學家艾莉森詹恩斯(Allison Jaynes)表示,此發現帶來新的疑問,特別是關於該區域內可能存在的物理現象。雖然科學家尚未確定合唱波的形成機制,但部分研究者推測它可能與地球磁場有關。自1960年代以來,無線電天線已多次接收到合唱波信號,包括來自南極研究站的觀測數據。此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范艾倫探測器(Van Allen Probes)也曾在較近距離測量過地球輻射帶的合唱波。此次最新發現則來自NASA的磁層多尺度衛星(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 Mission, MMS)。該衛星自2015年起致力於研究地球與太陽磁場的相互作用,而這項發現已發表於《自然》期刊。此外,合唱波不僅限於地球,過去在木星和土星等行星附近也曾被觀測到。這些波動能夠產生高能電子,甚至可能對衛星通訊造成干擾。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作者劉成名(Chengming Liu,音譯)指出,合唱波是太空中最強大且影響深遠的波動之一。科學家對於此次發現感到驚訝,因為這些合唱波出現在地球磁場被拉伸的區域,而這並非原先預測的範圍。詹恩斯表示,這一發現極具研究價值,未來需要進一步觀測,以了解這類波動的發生機制及影響。

彰基醫院收恐嚇信!要求取消放映「國有器官」 威脅引爆爆裂物
彰化基督教醫院近日因發表譴責非法器官仲介的公開聲明,未料竟於17日下午收到恐嚇信威脅,對方匿名稱「已在醫院內部放置多顆爆炸物」,並要求院方於晚間9時前取消未來所有國有器官紀錄片的播映活動,否則揚言將引爆讓醫院化為血流成河的廢墟,警方目前已展開全面調查並加強安全防護措施,維護醫院員工及病患的安全。據了解, 彰化地檢署2024年查獲任職彰基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外科名醫陳堯俐,他沒報備院方便涉嫌夥同生物科技公司前往大陸做器官移植,此外8年前他還曾仲介10人遠赴山東及湖南進行肝腎臟移植手術,藉此從中撈取2037萬元,但病患移植後有的僅續命2至3年,也友人返台1週後便往生,後續此事曝光震驚醫界,檢方也依違反《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求處涉案人重刑。院方說明,涉案的陳堯俐、柯志燃、邱足滿等3名醫師,早在2022年7月1日皆不續聘,且院方強調堅決反對非法器官仲介,後續也連續舉辦《國有器官》紀錄片的放映會,試圖喚起醫護良知且拒當中共活摘器官罪行的幫手,並於15日自主發起譴責非法仲介器官移植行為的聲明,未料事隔48小時後竟收到匿名恐嚇信威脅。警方表示,針對彰基醫院遭威脅一事,目前院方已與警方配合進行全面性檢查,經偵查隊派員持金屬探測器與彰基保全人員前往搜索後,暫時並未發現可疑物品或爆裂物,據悉,此次事件也是繼彰化縣議會及彰化市公所後的第3起恐嚇,後續警方強調未來若有播放國有器官紀錄片,轄區分局也將派員加強巡守保障安全。

他撿到「堅硬暗紅石頭」以為是黃金 送鑑定結果驚呆:超值錢
澳洲一名男子平時就愛拿著金屬探測器尋寶,他先前在墨爾本近郊「挖寶」時,意外發現一塊重達約18公斤的暗紅色石頭,他堅信這是顆含有黃金成分的石頭,事後拿到博物館鑑定才驚覺,這是一顆形成年代早於地球、擁有46億年歷史的隕石。隕石中形成的放射狀輝石球粒。(圖/翻攝自Museums Victoria)據《紐約郵報》等外媒報導,這名男子霍爾(Dave Hole)在公園裡發現一塊暗紅色、異常沉重又堅硬的石頭,因為堅信含有黃金,他於是撿回家,沒想到,當他送到博物館鑑定後才得知,這遠比黃金更加珍貴。根據報導,霍爾平時就愛拿著金屬探測器到處尋寶,2015年在瑪莉伯勒區域公園(Maryborough Regional Park)發現這塊重達近40磅,約18公斤、密度異常地高的石頭,由於當地蘊藏金礦,19世紀甚至出現掏金熱狂潮,因此他堅信試「撿到黃金」,沒想到真相竟是擁有46億年歷史的隕石另據《雪梨晨鋒報》引述地質學家亨利(Dermot Henry)說法,「你在這裡看到的,是太陽系的形成」,這顆隕石據推測「很可能來自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被一些相互撞擊的小行星推擠出來,然後有一天撞上地球」,預估抵達地球不到200年。亨利指出,這是一顆「H5普通球粒隕石」,在突破地球大氣層之後,出現「經過雕刻一般、有凹痕的外觀」,這塊隕石的外觀雖看似跟一般石頭沒兩樣,但它充滿了密集的鐵和鎳,具有高磁性,比地球上的任何岩石都來的更堅韌,而這項發現也被刊登在科學網站「Science Alert」上。對於這個結果,霍爾喜出望外,認為自己是運氣好,「可以撿到隕石的機率只有1億分之一,甚至更小,1兆分之一,被閃電打中2次的機率都還更高」,而這顆隕石也根據被發現的地點,命名為「瑪莉伯勒隕石」(Maryborough meteorite)男子以為撿到黃金,結果竟是隕石。(圖/翻攝自X)

北捷火警探測器「狼來了」 誤響率高達94%
台北捷運人潮眾多,公安備受矚目,台北市議員柳采葳14日發現,近5年北捷車站內的火警探測器共響鈴486次,但真正發生火警僅28次,誤響率高達94%,且使用超過10年的探測器多達25%,她憂心誤響恐造成民眾恐慌,甚至引發「狼來了效應」。北捷公司回應,火警探測器響鈴時,站長會先確認原因再由站務員廣播說明,另將對超過年限設備汰舊換新。根據統計,近5年捷運站內火警探測器共響鈴486次,因故障響鈴占58.4%、284次,環境及設備因素響鈴35.8%、174次,真正發生火警5.8%、28次,誤響率高達94.2%。柳采葳昨在議會交通部門質詢指出,近5年探測器誤響最多的前3處車站,第1名為民權西路站響了19次,其中14次為探測器故障,接著是台北車站15次有8次故障,第3名是北投站12次有9次故障。北捷人流量最多的台北車站平均每天有26.8萬人次,但今年1到8月警鈴誤響卻高達5次,若旅客聽到警鈴大作卻只是故障,將對北市公共運輸安全信心大打折扣。她也擔憂,火警警鈴響起,手扶梯、電梯及空調設備皆暫停運作,不但恐讓民眾摔傷,也會造成旅客恐慌,還會引起「狼來了效應」,萬一真正發生火警時不會逃跑,因而導致嚴重傷亡。柳采葳說,捷運站火警系統被觸動後,將動員車站自衛消防編組包括站長、站務專員、清潔人員和保全約2至5人處理,誤響不僅讓工作人員疲於奔命查證,且浪費值班人力。她表示,火警探測器誤響2大原因,分別為受環境水氣影響導致探測器機板受潮,以及煙霧、粉塵、灰塵和昆蟲侵入,一般火警探測器使用年限最多10年,北捷車站內共3萬7924顆探測器,使用逾10年竟高達占25%、9410顆,北捷應通盤檢討場站內火警探測器設置地點、型號,並定期檢測維護及環境清潔。北捷總經理黃清信回應,火警探測器響鈴響起時,站長會先確認原因,並由站務員向旅客廣播說明。火警探測器最低使用年限10年,平均16年會汰換整組,接下來只要超過年限就會更換。

廣達前員工缺錢用!他假冒同事9度溜進工廠 竊千萬晶片藏胯下「賣10萬」
新北市林姓男子於台達電子平鎮廠擔任工程師期間,3度偷竊廠內IC半導體晶片,數量達9980顆,經桃園地檢署起訴,考量林男與台達電調解,9月14日依竊盜罪判處林男有期徒刑1年5月,緩刑3年;而林男另涉嫌偷竊曾任職廣達電腦的CPU與記憶體,變賣得手923萬元,桃園地院今日審理後,認定林男觸犯8次竊盜、1次加重竊盜罪,判有期徒刑2年6月,全案仍可上訴。判決指出,曾任職廣達電腦公司的林姓男子前年底離職後,因缺錢花用,騙過通道警衛後進入廣達廠房,先後9次竊取價值逾923萬餘元的晶片,並販售圖利,其中一次還直接破壞門鎖,事後公司清點發現晶片短少遭竊報警,揪出林男涉案31歲的林男於2022年12月底從廣達電腦公司離,因為財務困難,林男自去年2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現任員工的工作號碼騙過通道警衛,並偽造簽名後進入廠區,再破壞倉庫的喇叭鎖,踹開存放晶片的鐡櫃行竊。林男先後9次竊得價值逾9百萬元的CPU晶片83片、記憶體晶片833片,得手後,再將晶片藏在胯下或鞋套,規避通道警衛持探測器檢測,價值逾923萬元,最後一次行竊時,發現治具室門鎖遭更換,當場破壞門鎖進入行竊,桃檢依加重竊盜罪嫌起訴。廣達事後發現遭竊報警,警方在林男住處查獲CPU晶片1片、記憶體晶片93片,販售贓款10萬元,並將林男依法送辦。被告雖坦承其偽造廣達公司現任員工署名及同意書潛入廣達廠區行竊,但否認有破壞治具室門鎖及鐵櫃等犯行。桃園地院審酌林男犯行危害社會治安與經濟秩序,坦承部分犯行、未與告訴人和解、未賠償告訴人、並斟酌其犯罪動機、手段、所竊財物價值高達900萬餘元、所生損害甚鉅,依8次普通竊盜,1次加重竊盜,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可上訴。稍早,林男也涉在台達電子平鎮廠擔任工程師期間,為了解決債務問題,在去年9月至10月間,趁值夜班時機行竊IC半導體晶片共9980顆,得手金額高達新台幣59萬3000元,上個月中判處他1年5月有期徒刑,緩刑3年,須賠償台達電子140萬元。

妹子當保母有專屬房間 慘被色雇主「偷拍裸體珍藏」…險遭性侵
哥倫比亞一名25歲女子安德拉德(Kelly Andrade)應徵上美國的一份保母工作,雇主是一名擁有3間連鎖餐廳的35歲男老闆,還提供保母專屬房間;怎料,安德拉德住進去後,意外發現遭色雇主用隱藏攝影機偷拍她裸體,東窗事發後對方還想硬闖房間,嚇得她跳窗逃跑。最終色雇主遭裁定,判賠安德拉德278萬美元(約新台幣8900萬元)。根據外媒《紐約郵報》報導,25歲女子安德拉德來自哥倫比亞,2021年時她找到一份在美國的保母工作,雇主艾斯波西托(Michael Esposito)是一名35歲年輕男老闆,擁有3間LaRosa Grill連鎖雞肉餐館,工作內容是替他照顧4名孩子;經過數百小時的培訓課程後,安德拉德隻身前往美國,並住進艾斯波西托夫妻倆提供的房間。但安德拉德入職不到3個星期,她注意到房間煙霧探測器中藏有一個攝影機,記憶卡裡竟有大量影像,主角就是她本人,遭偷拍裸體和換衣服的畫面;令安德拉德最害怕的是,在她發現隱藏攝影機後,男雇主艾斯波西托幾分鐘內就趕回家,瘋狂敲她的房間門,還企圖硬闖,嚇得她只能跳窗逃跑。安德拉德立刻帶著記憶卡向當地警方報案,揭露艾斯波西托的變態行徑,警方也在2021年3月24日將他逮捕;原本艾斯波西托偷拍行為在當地會被判4年有期徒刑,但他很快認罪,後來被改判為非法監視未遂,緩刑2年。而民事審判結果近日出爐,艾斯波西托經陪審團最終裁定,要賠償79萬美元精神損害賠償金,和懲罰性賠償金200萬元,總共要賠給安德拉德278萬美元(約新台幣8900萬元)。不過安德拉德對此表示,目前正在努力恢復精神,她想到受害後還淪落街頭,要回到正常的人生對她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顛覆舊假說!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帶回土壤樣本 發現恐龍時代月亮還有火山活動
大陸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在2020年12登陸月球,採集了月球土壤樣本,經過化學分析,發現了火山起源的玻璃珠,這意味著月球在約1.25億年前仍存在火山活動,這項發現有助於推翻過去對月球歷史的說法。根據《天文學》(Astronomy)的報導,「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中,約有3000顆極小的玻璃珠,直徑在20至400微米(µm,0.001公分)之間,大部分是由隕石或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而經科學家分析,發現3顆為火山玻璃珠。這3顆火山玻璃珠的鈾鉛定年(U–Pb dating)顯示,推算它們是在約1.2億年前火山噴發中形成,是至今發現較近期的月球火山活動,當時地球正值白堊紀中晚期(1.25億至8000萬年前),意味著恐龍仍未滅絕。而這項研究結果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6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顛覆了月球在過去十億年內火山活動已不活躍的假說。報導指出,「嫦娥5號」於2020年11月23日發射,並在2020年12月1日成功降落在風暴洋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附近,回收了1731克月球土壤,包括地表下約1公尺深處的岩芯樣本,這相比美國1970年代早期「阿波羅計畫」更為北邊,也是自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任務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樣本。另外,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月球的火山活動在30億至38億年前最為活躍,而大陸專家在2021年對「嫦娥5號」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初步分析,當時便發現月球在20億年前就有較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如今,新的分析結果表明,月球可能可能與地球一樣,仍存在著深層的岩漿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