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
」 伊朗 以色列 美國 丹丹漢堡 德黑蘭
她被蚊子叮「抹大蒜消毒」! 險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最近天氣高溫炎熱,蚊蟲活動更加頻繁,就有一名中年婦女遭蚊蟲叮咬引起搔癢難耐,除了過度搔抓外,還認為大蒜辛辣、刺激有消毒作用,便將大蒜搗成泥塗抹在叮咬處,結果卻感到極度疼痛不適,就醫後發現紅腫發炎、局部細菌感染潰瘍,差點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皮膚科翁子玉醫師指出,夏季是戶外運動旺季,除防曬、預防熱傷害外,也要留意各類蚊蟲對皮膚的侵擾,通常叮咬處只要避免搔抓,並以清水沖洗、冰敷來緩解癢感即可;如果出現過敏反應,如紅腫、丘疹、水泡、水腫或發燒,應盡速就醫。翁子玉提醒,切勿聽信網路傳言、坊間偏方,極可能導致感染發生,輕則發炎,重則細菌入侵、擴散,嚴重時甚至需要住院治療,得不償失。此外,夏季日照與高溫,除容易曬傷外,也可能導致熱傷害與皮膚慢性損傷發生,而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是紫外線(UV)最強的時段,長時間曝曬後,皮膚可能出現紅腫、灼熱、刺痛感,甚至水泡與脫皮。值得注意的是,曬傷雖屬急性發炎反應,但長期後果不容忽視,有皮膚老化、皮膚癌風險,無論晴天陰天,戶外活動時都應做好防曬措施與補充水分。有些民眾會在曬後敷用蘆薈、絲瓜水、小黃瓜或馬鈴薯片等天然植物,認為其具有消炎、保濕、退紅的效果,但這些「天然植物」,若未經處理直接敷用,可能引起接觸性皮膚炎或光敏反應。翁子玉醫師就強調,錯誤處置曬傷肌膚的情況,反倒會使曬傷加重、延後修復,建議應使用經皮膚測試、安全製程的護膚品,如含蘆薈(Aloe vera extract)、泛醇(Panthenol)、積雪草萃取(Centella asiatica)等具舒緩修復功能的醫學美容產品,才能達到消炎效果,並降低過敏風險。翁子玉也建議,夏季皮膚保健,可遵循「保持乾爽通風」、「適度清潔保濕」、「正確防曬不可少」與「蚊蟲叮咬別搔抓」4項原則。首先,應選擇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穿著緊身、不透氣材質,並保持居家通風涼爽;其次,洗澡後擦乾身體,局部可使用無香精、低刺激的乳液保濕,減少皮膚乾燥;再者,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若需要外出,務必做好防曬,並要每隔2至3小時就補擦,如想要防蚊,要記住「先防曬後防蚊」;被蚊蟲叮咬出現不適症狀應就醫,勿信偏方、迷思導致傷口惡化。

北市孕媽咪剖腹產後變身障 狀告六星級婦科診所求償200萬元
北市一間廣受藝人信賴的六星級高端婦產科診所爆出醫療糾紛。1名產婦在剖腹產後,疑因麻醉處置不當,導致神經受損,雙腳麻木無力,甚至需要領輕度殘障手冊,為此憤而向診所與2名醫師提告求償200萬元。本案今(20)日於士林地院開庭,診所否認有醫療過失。據《ETtoday新聞雲》獨家報導,今日在法庭上,該名產婦透過律師主張,她在生產過程中遭醫療團隊同時施以「脊椎麻醉(SA)」與「硬膜外止痛(EA)」2種麻醉方式,並在術後出現神經異常,雙腳麻木、無法行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產婦主張,醫療團隊在麻醉前未經適當風險評估,且術後症狀也未獲得妥善照護與轉診,認為明顯有醫療疏失。對此,診所代理律師駁斥,強調並無雙重麻醉失當情事。診所代理律師表示,2種麻醉並非「同時」施用,而是依醫療流程分段施作。其中,脊椎麻醉是在剖腹產手術進行時施用,而硬膜外止痛則在術後持續止痛使用,全程均有詳實記錄。且產婦在術後反映腳麻與無力時,已有值班醫師與護理人員到場評估,並將情況回報相關醫護,否認延誤照護或未妥善處置。報導並提到,開庭過程中,法官曾針對2種麻醉施作方式當庭提問,並要求婦產科診所方補充醫療指引與處置紀錄。並提醒診所方律師:「你們這類案子不少,是不是該看看內控怎麼了?不一定是有疏失,但這樣不太好。」目前,這名產婦已經自費到台大醫院進行勞動力減損鑑定,希望作為損害事實的佐證依據。法官則諭知本案將於8月再度開庭,並建議雙方可研議和解方向,以免訴訟曠日廢時、消耗心力。據了解,硬膜外止痛(Epidural Anesthesia)與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是兩種常見的局部麻醉方式,主要用於手術或疼痛管理(例如分娩)。它們在施打位置、作用範圍、效果持續時間等方面有顯著差異。以下是詳細比較:一、施打位置:硬膜外止痛將藥物注入硬膜外腔,通過導管持續給藥;脊椎麻醉則單次注射至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中,直接作用於脊髓神經。二、藥物與劑量:硬膜外需較高劑量,藥物(如布比卡因)濃度較低,擴散至神經根;脊椎麻醉劑量少、濃度高,作用更直接。三、作用範圍:硬膜外可調節麻醉範圍,適合胸腹部手術或分娩止痛;脊椎麻醉範圍較固定,多用於下肢或下腹部手術。四、起效與持續時間:硬膜外起效慢(10~20分鐘),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脊椎麻醉起效快(2~5分鐘),可持續1~4小時。五、應用場景:硬膜外適合長時間疼痛管理,如分娩或術後止痛;脊椎麻醉適合快速、短暫手術,如剖腹產或骨科手術。六、副作用與風險:硬膜外可能引起低血壓、感染或導管移位;脊椎麻醉可能導致頭痛、低血壓或尿瀦留,藥量過高有呼吸風險。七、技術與體驗:硬膜外技術複雜,患者保留部分運動功能;脊椎麻醉操作簡單,患者麻醉區域完全無力。總結來說,硬膜外止痛適合長時間、靈活的疼痛管理,起效較慢但可持續給藥,適用於分娩或術後止痛。脊椎麻醉適合快速、短暫的手術,起效快但持續時間有限,適用於下半身手術。至於選擇哪種麻醉方式取決於手術類型、患者狀況及醫療需求,應由麻醉科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評估決定。

腸病毒變更毒了!已4新生兒亡 疾管署籲:染病媽媽停餵母乳
國內時隔7年再現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疾病管制署今(20)日表示,本週尚無新增腸病毒重症個案,2025年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統計仍維持5例,包含4例死亡,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所有年齡層的腸病毒重症個案統計維持7例,7例當中6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1例感染克沙奇病毒B5型。而經專家討論後,疾管署指出,母奶曾被證實可能含有腸病毒,因此建議嬰兒未滿3個月時,授乳母親若有腸病毒感染疑慮,應停止哺餵母乳。為因應近期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於18、19日召開「重症病例討論會」和「專家會議」,討論本次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的醫療處置和防治策略建議。經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比對,疾管署指出,今年國內流行的伊科病毒11型之基因序列與2018年國內流行株已有明顯差異,但與2022至2023年歐洲、2024年日本流行株的基因序列相近,顯示國內疫情是由歐洲、日本等國際疫情擴散而來。疾管署表示,此流行株具突變和基因重組導致毒力增加,在歐洲、日本均有造成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導致重症、死亡,因此特別提醒民眾、醫療端注意防治,呼籲流行期間孕產婦和新生兒儘可能減少外界接觸、降低遭傳染的機會,並注意自身和家人症狀,有症狀儘速就醫以利醫師早期警覺診治介入。另外,疾管署指出,產房應落實詢問產婦接觸史,加強注意病嬰家庭成員或照護者有無相關症狀;如新生兒無法排除為腸病毒感染,建議發病1至3天內儘早給予免疫球蛋白;並加強監測新生兒發病早期症狀及肝指數,凝血功能等,同時將電解質失衡和腎上腺出血納入臨床處置建議。上述建議將納入新版「新生兒腸病毒臨床處置建議」。針對母親感染腸病毒時的母乳哺餵建議,疾管署說明,經專家會議廣泛討論後決議,除了母子間的親密接觸可能傳染腸病毒之外,母奶更曾被證實可能含有腸病毒。因此疾管署建議,「嬰兒未滿3個月時,授乳母親若有腸病毒感染之虞,宜停止哺餵母乳,過程中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疾病康復後可恢復母乳哺育。」疾管署已於官網成立「新生兒腸病毒防疫專區」提供孕產婦和家中有新生兒的注意事項、衛教資源、感染管制指引、常見問答等,供民眾查詢。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防疫措施。(圖/疾管署)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防疫措施。(圖/疾管署)

陸女自稱「22年不卸妝」出代誌了? 臉部爆紅熱燙又發硬:像硬殼一樣
近日,中國一名37歲女子,因為紅彤彤的「關公臉」引起媒體注意。事實上,這名女子自述,自己的膚色可不是天生,而是她自15歲學會化妝後,20多年來基本就不曾卸妝,頂多睡前用清水沖洗了事,近日終於爆發了嚴重的紅腫現象。據陸媒《都市頻道》報導,中國吉林省一位37歲高姓女子宣稱,自己從15歲學會化妝起,至今化妝已經20多年,基本上不太卸妝,頂多睡前用清水沖洗了事。然而在今年,不知怎麼回事,臉部肌膚突然開始紅腫、發燙、發癢。然而,她不僅沒有向皮膚科醫師求助,甚至又跑去醫美診所打了一劑「水光針」。不打還好,高女女子控訴,在注射了水光針後不僅臉上的皮膚變得僵硬,就連皮膚變色也變得更加深重,從發紅轉向發紫,發燙、發癢的狀況也變得更加嚴重。她告訴媒體,現在自己臉上的皮膚:「就像個硬殼一樣,又硬、又癢、又紅!」還表示現在自己天天躲在家裡,不敢出去見人。資料指出,長期不卸妝的後果可說是十分嚴重。由於化妝品中常常含有油性成分與顏料,長期不卸妝時,這些成分與汗水、皮膚油脂混合,產生活性酵素,進而變成稱為「過氧化脂質」的汙垢,並堵塞毛孔,使皮脂、汗水和污垢無法正常排出,進而形成粉刺、痘痘。此外,殘留的化妝品和污垢會刺激皮膚,引起紅腫、發癢等不適症狀,甚至誘發過敏反應,引起局部紅腫、發癢,甚至出現水泡現象。而化妝品中的化學成分長期停留在皮膚上,也可能損害皮膚組織,加速老化,導致細紋、皺紋的出現。事件曝光,掀起網友紛紛留言討論,不少人認為高女宣稱「22年不曾卸妝」未免太過誇張,認為她的臉又不少整容手術痕跡,在手術前不可能允許她不卸妝。還有人指出,她臉部的狀況似乎有些類似水光針注射後出現的病毒感染或是過敏反應。據了解,在水光針注射過程中,若未嚴格遵守衛生標準,使用不潔的針頭或器具,就可能將細菌或病毒帶入皮膚引發感染,導致紅腫、疼痛、發熱等現象,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化膿、潰瘍,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或擴散到全身造成敗血症。此外,當對水光針中使用的玻尿酸或其他成分產生過敏反應,也可能在注射部位出現紅疹、搔癢甚至腫脹的狀況,更嚴重的過免反應可能導致血管栓塞,影響視力,甚至危及生命。

桃園國道驚魂!休旅車路肩突起火 駕駛急逃險象環生
國道1號南向桃園路段44.3公里處,19日清晨7時30分左右驚傳火燒車事故,1輛藍色休旅車於路肩突然冒出濃煙,隨即引擎起火燃燒,火勢迅速擴散,嚇壞途經車輛駕駛,車上38歲王姓駕駛敏捷反應,發現異狀後立刻將車停靠路肩,迅速下車逃生,避免一場嚴重傷亡事故。國道警方接獲報案後,立即派遣線上巡邏車趕赴現場,同時通知桃園消防局119出動救援,消防人員抵達後迅速架設水線,展開滅火作業,並在短時間內成功撲滅火勢,警方為了處理事故現場,封閉該路段外側路肩,導致後方車流一度回堵超過1公里。上午8時30分,火勢完全控制,事故現場恢復通車。目前火災起因仍待消防局火調科人員鑑識調查,初步排除人為縱火可能,疑似因車輛機件故障引起。國道警方呼籲用路人,上路前務必做好車輛安全檢查,若發現車輛異狀,應及時啟用方向燈,並逐步滑離車道至安全路肩停靠,切勿驟停於行車道,以免釀成二次事故,車輛故障時,也應使用危險警示燈及擺放故障警示牌,並儘速下車至安全處所等待救援,保障自身安全。

幽靈槍氾濫!BBC:社群平台成「3D列印槍」教學及交易溫床
3D列印槍枝可能成為全球犯罪分子和暴力極端分子的「首選武器」!這種可自製且難以追蹤的槍械已在多起刑事案件中被查獲,其中包括聯合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care)執行長湯普森(Brian Thompson)遇害案中,涉嫌使用的3D列印組件槍枝。據BBC的報導,BBC Trending節目組調查發現,3D列印槍枝技術正透過Telegram、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台,以及提供製作指南的網站在全球擴散。常被稱為「幽靈槍」的3D列印槍枝,是種利用3D列印機、可下載藍圖和基本材料就能組裝的不可追蹤武器。這項為規避槍枝管制法律而發展的技術,在過去10年間取得快速進展,最新型號已能連續擊發多發子彈而不會造成塑料部件破裂。美國槍支管制組織「Everytown」成員蘇普林納(Nick Suplina)指出,3D列印槍枝可能成為暴力犯罪者的理想工具:「材料品質提升、成本下降,加上藍圖取得門檻極低,這些因素正在改變犯罪生態。」BBC Trending的調查始於Instagram和Facebook上的槍枝廣告。2024年10月,監管科技公司的非營利組織「科技透明計劃」(Tech Transparency Project)發現Meta平台出現數百則違反政策的槍械廣告,包括3D列印槍和其他幽靈槍廣告。Meta當時拒絕對此發表評論。數月後,BBC Trending仍發現類似廣告存在於Meta的廣告資料庫中。這些廣告多將潛在客戶導向Telegram或WhatsApp頻道。在Telegram上,BBC記者發現多個展示各類待售槍械的頻道,部分明顯屬3D列印產品。其中一個擁有逾千訂閱者的帳號「傑西」(Jessy)聲稱能全球運送武器。為驗證其真實性,BBC Trending以買家身份聯繫該帳號,詢問是否願意冒險將3D列印槍枝走私至英國。1小時內,對方即報價「解放者」手槍(The Liberator),以及「格洛克轉換套件」(Glock switch)這種有時也採用3D列印的小零件,據悉它能將手槍改造成全自動武器。而由「加密無政府主義者」威爾遜(Cody Wilson)於2013年設計的「解放者」,是全球首款廣泛流通的3D列印單發手槍。傑西聲稱能突破英國海關檢查,要求以比特幣支付160英鎊,後又建議轉賬至1個無法追蹤的英國帳戶。當BBC記者表明身份後,他雖承認在英國銷售武器違法,卻毫無悔意地表示:「這就是我的生意,在網上賣些『皮帶』(武器的黑話)。」BBC指出,他們未實際完成交易以驗證其說法。儘管其態度表明這可能只是場騙局,但能在Meta平台投放廣告並透過Telegram運作,凸顯出真實槍械販子可能利用的監管漏洞。Meta回應BBC查詢時表示,相關廣告「已依政策自動停用」,列入廣告資料庫「不代表廣告仍在展示」。Telegram則稱已主動封禁「傑西」的帳號,發言人強調:「服務條款明確禁止武器交易,一經發現立即刪除。配備AI工具的審核團隊每日主動監測平台公開區域並處理舉報,已移除數百萬條有害內容包括武器銷售。」然而,更令人憂慮的是,獲取3D列印槍枝無須透過社交媒體購買成品。例如可實體化、3D列印的半自動手槍口徑卡賓槍「FGC-9」,就只需3D列印塑料件與改造金屬部件即可組裝,完全不需要商業流通的槍械零件。不過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員巴斯拉博士(Dr Rajan Basra)則認為,「你基本上就是在扮演DIY槍匠,但絕非像用辦公室印表機列印A4紙那麼簡單。」BBC補充,目前多個網站提供免費的3D列印槍枝逐步教程與可下載藍圖,其中1份指南便出自佛州槍權律師拉羅西埃爾(Matthew Larosiere)之手。他與全球3D列印槍枝社群關係密切,該組織的許多美國成員將《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的持槍權視為基本人權。面對BBC質疑為何散佈致命武器的製作資訊,拉羅西埃爾辯稱:「這只是資訊,是0與1的組合。這些資訊的用途讓你感到不安,我理解也同情這種感受,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其作為資訊的本質。」當被問及若這種「資訊」的流通導致校園槍擊案時,他回應:「感謝上帝這種事尚未發生」,它甚至以緬甸為例,稱3D列印槍枝在當地發揮了「正向的作用」。緬甸是目前已知唯一將3D列印槍枝投入實戰衝突的地區。反抗軍使用「FGC-9」對抗軍政府的案例已被廣泛報導。但BBC緬甸語組記者Hnin Mo發現,多支反抗部隊已停止使用這類武器。儘管他們在2022至2023年間生產了數百支成本僅黑市機槍1/10的FGC-9,但軍政府對膠水、金屬等關鍵材料的嚴控,使得3D列印槍逐漸遭淘汰。緬甸的案例揭示了現階段3D列印槍枝在軍事應用上的局限性,但其在全球擴散的趨勢卻不容忽視。多國正研擬將持有武器藍圖入罪化的法律,也有呼聲要求3D列印機廠商仿效普通印表機的防偽鈔技術,禁止打印槍支部件,然而這些措施的實際成效仍有待觀察。

伊朗核電廠恐被炸!波斯灣阿拉伯國家警告「核污染影響6千萬人」
根據《CNN》報導,隨著美國與以色列可能針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攻擊,引發波斯灣沿岸海灣阿拉伯國家高度警戒。由於伊朗布什爾核電廠距離多數美國盟友首都比距德黑蘭還近,阿拉伯國家出現對「環境污染與報復攻擊」的雙重憂慮。在阿曼,社群媒體廣傳核災應變指引,呼籲民眾若遇輻射外洩,應立即「進入封閉無窗室內空間,密封門窗、關閉空調與通風系統」。巴林國家通訊社則表示,全國已部署33處緊急避難所並進行警報測試,區域媒體也陸續發布輻射外洩防護教學。哈佛甘迺迪學院中東倡議研究員、同時也是巴林居民的法赫羅(Elham Fakhro)指出,民眾對以色列美國可能打擊伊朗核設施「明顯感到擔憂」,尤其憂慮「波斯灣水域遭污染的環境後果」,並擔心伊朗將報復美軍設施,可能波及平民與延長空域關閉。報導指出,巴林境內駐有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被視為潛在攻擊目標之一。雖然伊朗與鄰近阿拉伯國家關係有所改善,但伊方已多次警告若遭攻擊,將報復美國在區域的利益目標。海灣合作理事會(GCC)已於本週一啟動設於科威特的緊急應變中心,強調正針對環境與放射層面全面啟動防護機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部長阿布杜拉(Sheikh Abdullah bin Zayed)亦呼籲外界「警惕魯莽與誤判行為可能擴散超越以伊邊界」,卡達外交部則對「未經精算的攻擊行動」可能污染波斯灣水域提出警告。波斯灣沿岸多達6000萬人口飲用水仰賴海水淡化,區域領袖警告,一旦伊朗布什爾核電廠遭襲導致污染,將嚴重威脅區域民生水源與生態系統。卡達總理穆罕默德阿勒薩尼(Mohammed Al Thani)3月受訪時坦言,若布什爾核電廠「被炸毀」,波斯灣水域將「完全遭污染,無水、無魚、無生命」。他表示,卡達曾進行核電廠事故風險模擬演練,結論是「卡達、科威特與阿聯全仰賴海水淡化,若受污染,3天內國家即陷入缺水危機。」儘管區域防護機制迅速啟動,部分居民仍表示「不感到恐慌」,對當地政府應變有信心。一名住在阿布達比的美籍女子說:「我對自己的安全有絕對信任,但若美國出兵,我會感到擔憂,因為之後的局勢變數太大。」另一位住在杜拜的埃及居民則坦言:「雖然我覺得自己身處安全國家,但最近情勢越來越真實,人人都感到緊張不安。」

丹丹漢堡粉專又被盜「換臉換國籍」 網友怒刷整排:還我印度小哥
有「速食南霸天」之稱的丹丹漢堡,是不少民眾喜愛的速食店,知名餐點不僅有漢堡、炸雞外,還有麵線、肉羹等。近日有網友發現,高雄橋頭店的臉書粉專被盜用,不僅頭貼變成印度人的自拍照,還數度開直播。昨(18)日粉專經營權疑似又換人,一名大陸男子曬出自拍照聲稱「當這個頁面的粉絲達到100萬時,我會把這個頁面交給餐館老闆。」「丹丹漢堡-橋頭店」15日粉專被盜用,大頭貼、封面照片都被換成印度人的頭像,數度開直播全程卻未開口,笑翻大批網友。對此,「丹丹漢堡-橋頭店」也表示,「我們再次嚴正聲明,自2021年10月21日起,該遭盜用帳號所發布之所有內容與直播,皆非丹丹漢堡所授權、認可或製作,與本公司無任何關聯。為維護資訊正確性與避免不實訊息擴散,敬請社會大眾切勿誤信、轉載或散播相關內容。」豈料,昨日粉專疑似又被盜走,這次換成一名大陸男子,他模仿印度人的姿勢自拍,用簡體字寫下「當這個頁面的粉絲達到100萬時,我會把這個頁面交給餐館老闆。」還配上吐舌頭的表情符號,並在留言區補充「我帥嗎?」、「相信我。」目前粉專擁有2.5萬人追蹤。對此,大批網友不滿,紛紛敲碗要看印度人不要大陸男, 「為什麼要盜印度小哥帳號」 、 「我追蹤就是爲了印度小哥結果你給我看這個」 、 「還我印度老哥」 、 「請把帳號還給印度小哥」 、「請勿亂翻牆」、「還我印度人。」

美聯準會維持利率不降息 預測通膨將升高、經濟成長放緩
根據《CNBC》報導,美國聯準會(Fed)18日宣布維持聯邦資金利率區間在4.25%至4.5%不變,儘管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多次呼籲降息,聯準會仍選擇繼續觀察關稅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以遏止通膨壓力。在最新聲明中,聯準會指出,美國目前失業率仍處低點,就業市場表現穩健。然而,通膨依然偏高,預期將進一步升溫。聯準會將2025年的通膨預測自2.7%上調至3%,而同期經濟成長預測則從1.7%下修至1.4%,顯示出「停滯性通膨」的風險正在加劇。失業率方面,聯準會也將2025年全年預測微幅調升至4.5%,高於先前預估的4.4%。儘管如此,央行仍維持今年內進行兩次降息的可能性。面對當前經濟情勢,聯準會處於左右為難的局面。一方面需防止物價持續上漲,另一方面又需應對就業市場可能趨緩的壓力。根據其法定任務,聯準會需在控制通膨與維持就業之間取得平衡。透過調整利率政策,影響消費與投資的資金成本,從而掌控經濟擴張速度。最新數據顯示,就業市場雖表面穩健,但暗藏隱憂。連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接近200萬人,為2021年11月以來最高。招聘速度也降至10多年來新低。研究組織Employ America的資深經濟學家穆伊(Preston Mui)警告:「勞動市場的表象尚可,但趨勢令人擔憂。」他指出,整體就業與勞動參與率正在下滑,「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就業將好轉或持平,若政策方向不改,風險將進一步上升。」儘管勞動市場轉弱,聯準會仍優先壓抑通膨。華爾街交易員預估,6月降息機率幾乎為零,7月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高達八成。川普則持續批評聯準會未即時降息,認為通膨壓力並不如預期嚴重。近期零售支出下滑,也顯示高利率可能正壓抑消費活動。根據部分企業回報,加徵關稅導致原物料與商品價格上漲,對通膨帶來潛在壓力。此外,花旗銀行分析師指出,未來幾個月部分商品價格將因關稅調整而異常上漲,汽車等項目最快6月就會顯現漲幅。但分析師也警告,若整體需求疲弱,企業將難以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價格漲幅恐難以擴散至非關稅商品與服務項目。綜合各項數據,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詹迪(Mark Zandi)認為,美國經濟在下半年恐將持續疲軟,「經濟形勢令人不安,通膨可能上升,成長卻同步放緩,加上中東衝突等外部變數,美國經濟難望短期內回升。」

最新迷因?丹丹漢堡「印度男」頭貼現3粉專 小編說詞笑翻眾人
南台灣都會區知名連鎖速食品牌「丹丹漢堡」,擁有「速食南霸天」的美名,但旗下「丹丹漢堡橋頭店」臉書粉絲專頁疑似遭印度人盜用,該用戶取得帳號後馬上更換大頭貼,還一連發布多則短影音,引起許多網友朝聖。然而,高雄市一家老字號飲料店「老江紅茶牛奶」粉專竟也將大頭貼換成同樣的外國人士,小編還直言「信不信我開直播」,讓不少人一度上當,以為還有其他的受害者。據了解,丹丹漢堡橋頭店的臉書粉專「丹丹漢堡-橋頭店」自6月15日下午3時起出現多起異動,有用戶先將大頭貼、封面照更換成一名五官深邃、蓄鬍的印度男子,接著便開啟多次直播、發布多則大陸短影音,掀起許多網友朝聖,大家在留言區打趣道「換印度小編,很認真、流量也變好」、「很認真在經營這個帳號,比之前的帳號主人認真」、「我覺得丹丹漢堡沒有要拿回帳號的打算」。丹丹漢堡橋頭店6月17日在另一個粉專「丹丹漢堡-橋頭店」發出聲明,該公司於2021年以前建立與管理的「丹丹漢堡-橋頭店」Facebook粉絲專頁,該帳號自2021年10月21日起即遭不明人士盜用,店家原管理權限也被解除,雖曾多次向Facebook官方提出帳號復原申訴並進行檢舉,但迄今未獲任何實質回覆,於是另行設立粉專作為丹丹漢堡橋頭店對外聯繫與資訊公告平台。針對原先的臉書粉專「丹丹漢堡-橋頭店」再次出現異常活動,頻繁發布與丹丹漢堡橋頭店無關的直播內容與貼文,丹丹漢堡橋頭店表示,相關內容嚴重誤導大眾,並造成顧客混淆與不便,「對此本公司深感遺憾,並致上誠摯歉意。」丹丹漢堡橋頭店也進一步說明,店家目前除了再次向Meta(Facebook)官方提出違規檢舉與帳號復原申請,也已通報警政單位備案,並配合進行相關調查。丹丹漢堡橋頭店強調,「我們再次嚴正聲明,自2021年10月21日起,該遭盜用帳號所發布之所有內容與直播,皆非丹丹漢堡所授權、認可或製作,與本公司無任何關聯。為維護資訊正確性與避免不實訊息擴散,敬請社會大眾切勿誤信、轉載或散播相關內容。」丹丹漢堡橋頭店聲明。(圖/翻攝自「丹丹漢堡-橋頭店」臉書)不料,臉書粉專「宗教爆報」當天晚間發文指出「『朝元宮鐵路媽祖』粉專出現印度三哥,昨天丹丹漢堡粉專遭盜用,今天又侵入宗教粉專?會不會也開直播?」不過《CTWANT》實際網路搜尋後發現,粉專「朝元宮鐵路媽祖」疑似已改回原本的大頭貼。此外,也有粉專自願被盜用。不少網友發現臉書粉專「屏東點Pingtung.」小編也將大頭貼更換成印度男子,畫面與丹丹漢堡橋頭店遭盜用粉專一模一樣。小編發文寫道「聽說這樣粉絲漲得快,希望IG可以破10萬追蹤」,但之後又改回原有大頭貼。不僅如此,高雄市一家老字號名店「老江紅茶牛奶」粉專當天也有異動。小編除了將大頭貼換成印度男子,甚至發文預告「老江紅茶牛奶印度分店籌備中」,還在留言區回應網友,「信不信我開直播!」丹丹漢堡橋頭店臉書粉專被盜,其他知名粉專跟進風潮。(圖/翻攝自臉書/老江紅茶牛奶、宗教爆報、屏東點Pingtung.)老江紅茶牛奶今天上午再度發文以印度文寫下「ठंडी चाय जून में – दो खरीदो, एक मुफ़्त पाओ」,並留言說明「印度語小學堂:老江紅茶冰6月買二送一」,再度笑翻一票網友。

AI伺服器噴火! 機殼股全線點火「這2檔」雙雙亮燈
AI伺服器商機延燒,帶動機殼族群股價連日猛漲。今(18)日盤面上,晟銘電(3013)強勢攻上漲停,股價鎖在135元,成交量超4.4萬張,近5個交易日已累積上漲超過10%,買氣沸騰。龍頭股勤誠(8210)同步亮燈,股價衝上463.5元,續寫歷史新高。振發(5426)盤中一度亮燈,成為資金熱點。市場資金今日湧入機殼族群,晟銘電以每股135元直奔漲停板,放量達44463張,顯示買盤強勁;勤誠則上漲42元至463.5元,連續創高之勢未歇,氣勢如虹。另一家主打工業電腦機殼的振發表現亦搶眼,盤中一度亮燈,終場來到27元,漲幅達8.65%,成交量達20006張,相較昨日4400張大幅放量4倍,人氣急升。整體族群也隨之跟漲,迎廣(6117)逼近百元關卡,終場來到99.5元,富驊(5465)上漲3.27%,華孚(6235)與曜越(3540)等個股都收紅,整體熱度持續擴散。勤誠最新財報顯示,5月營收達18.33億元,月減7.17%、年增46.92%;累計前5個月合併營收為79.61億,年增近58%,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勤誠表示,儘管美國關稅仍帶有不穩定性,不過目前觀察下半年終端客戶AI及通用型伺服器專案需求仍暢旺,因此勤誠將持續觀察後續發展,加速在地化製造布局措施以應對關稅;除此之外,勤誠也提到將深化與CSP及SI合作,推進多元幾種整合方案,預期下半年開始將逐步貢獻營收。

丹丹漢堡被盜帳!最新聲明曝光 員工:不斷有人打電話嘲諷
「丹丹漢堡-橋頭店」臉書粉專近日遭印度小哥入侵,在社群掀起討論。對此,「丹丹漢堡-橋頭店」發聲明,粉專在2021年就被盜,多次跟臉書反映,員工也說,事後不斷有人打電話來嘲諷。丹丹漢堡發聲明。(圖/翻攝丹丹漢堡-橋頭店)員工在Threads發文,「剛開始我們員工也都是以好笑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可是事發第一天後,不斷有記者或是朝聖的人來進行訪問或騷擾,甚至打我們的點餐電話只為嘲諷幾句話,我們很歡迎大家來用餐,但請不要以幽默的態度對待員工們,也不要佔用我們點餐電話損失其他顧客權益。」員工表示,他在Threads或是新聞看到員工的一舉一動用被公開,不論有無打碼都嚴重影響員工們,「我們大家並沒有同意進行採訪及拍攝錄影,我們只是在做份內的工作及依照指示為這件事做簡單說明而已,請大家來朝聖的同時也尊重一下現場員工。」「丹丹漢堡-橋頭店」也表示,「我們再次嚴正聲明,自 2021 年 10 月 21 日起,該遭盜用帳號所發布之所有內容與直播,皆非丹丹漢堡所授權、認可或製作,與本公司無任何關聯。為維護資訊正確性與避免不實訊息擴散,敬請社會大眾切勿誤信、轉載或散播相關內容。」

法國加密貨幣知名網紅遭綁架 卻因「餘額太少」平安獲釋
法國北部城市奧爾日河畔於維西(Juvisy‑sur‑Orge)近日爆發一起引發社群廣泛關注的綁架案。一名年僅26歲、在TikTok上擁有超過4萬名追蹤者的加密貨幣交易員,在13日晚間返家途中,遭四名男子強行擄走並塞入一輛盜竊而來的汽車內。綁匪原意要勒索價值5萬歐元的加密貨幣,但後來發現該名交易員的資產「少的可憐」,所以決定放人。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調查顯示,這起案件的動機明確是為了勒索加密貨幣。綁匪在車內對該名交易員施以暴力,並要求其支付價值5萬歐元的加密貨幣作為贖金。但當綁匪查閱受害者的加密帳戶後,發現該名受害者帳戶內的餘額遠遠不及預期,最後就決定放人,受害者也因此保住性命,但身體有多處受傷。這起事件之所以引發廣泛討論,不僅是因為受害者在社群媒體上的高曝光度,更凸顯了加密貨幣投資人在當今社會所面臨的潛在風險。這名交易員的遭遇,也與法國近期激增的相關犯罪形成呼應。單是在5月,就有多起針對加密業界人士及其家屬的綁架事件。5月3日,巴黎警方成功救出一名遭綁架數日的加密企業家之父,而這名人質在被扣押期間甚至遭截斷手指。5月13日,又有不法份子企圖綁架加密交易所Paymium(Paymium)執行長皮耶・諾瓦扎(Pierre Noizat)的女兒與孫子。這些案件讓加密產業安全風險一舉成為國內關注焦點。為回應不斷升高的安全疑慮,法國內政部長已與多位加密業界人士展開會談,尋求防堵犯罪擴散的對策。法國警方也在6月初發起連串行動,追查與這些綁架案有關的組織。根據《France 24》11日的報導指出,其中一名被視為幕後主謀的重要嫌犯已於4日在摩洛哥落網。此外,巴黎檢察官辦公室也於5月31日對多達25名涉案人士提出起訴,這些人疑似參與了多起針對加密貨幣業者及其親屬的綁架陰謀。

以色列伊朗衝突加劇 美國向中東部署更多戰鬥機
面對以色列與伊朗之間日益激烈的戰爭,美國正進一步強化在中東地區的軍事部署。據三名美國官員17日透露,五角大廈正調派更多戰鬥機前往中東,並延長現有機隊的駐留時間,以提升美方防衛能力並穩定區域情勢。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官員指出,此次增援的戰機型號包括F-16、F-22與F-35,主要用途為防禦行動,已多次用於攔截無人機與飛彈。對此,美國國防部尚未回應。《路透社》先前曾報導,美軍近日已調動大量加油機前往歐洲,並將一艘航空母艦部署至中東地區,為總統川普因應中東緊張局勢提供多項軍事選項。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表示,此次部署為「防禦性質」,旨在保護美軍在中東的部隊,防範來自伊朗或伊朗結盟勢力的潛在攻擊。另有一名美方國防官員透露,美國正考慮進一步調派具備攔截彈道飛彈能力的海軍軍艦前往東地中海地區,以強化區域防衛網絡。目前,美國已在中東部署近4萬名軍人,配備包括防空系統、戰機與具備偵測與擊落飛彈能力的軍艦,構成龐大的戰略力量。以色列上週五對伊朗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行動,聲稱伊朗已接近研發核武的臨界點,必須先發制人。伊朗則否認有核武研發計畫,並強調其擁有根據《核不擴散條約》(NPT)進行和平用途核技術發展的權利,包括鈾濃縮技術。雙方說法歧異,使局勢更加緊繃,美方此舉被視為為應對進一步衝突升高所做的預防部署。

伊朗有意停火!以色列強調須棄核
以色列自13日凌晨空襲伊朗以來,已打擊該國三分之一飛彈基地、3個核子計畫基地等多個目標。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16日聲稱,以空軍已掌控德黑蘭制空權。伊朗也不甘示弱,狂炸以色列中、南部多個地區。不過《華爾街日報》指出,如果以色列未能摧毀伊朗防禦最堅固的核設施福爾多,那麼伊朗仍具備生產核武的潛在能力,以色列的最大挑戰將依然存在。路透報導,伊朗透過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曼請求川普敦促以色列立即停火。伊朗作為回報,將在與美國的核子談判中展現「彈性」。尼坦雅胡則重申,伊朗必須棄核,以軍才可能停火。美股早盤受此激勵全線上漲。自13日以國空襲伊朗以來,以色列已24死,伊朗則至少224死、逾1200傷。以軍15日襲擊了伊朗各地的武器生產基地,伊朗已有超過120個地對地飛彈發射器被毀,占該國相關設施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伊朗狂炸以國沿海城市海法、南部的札夫迪爾鎮。堪稱以國「中科院」的魏茲曼科學研究院遇襲,科學家16年的心血全毀。魏茲曼科學研究院是以國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尤其為以軍提供軍事支援聞名。不過,伊朗自身也損兵折將,革命衛隊情報首長卡茲米和4名軍官遇害。德黑蘭西部16日下午也再傳爆炸聲,防空系統隨即啟動。美國駐特拉維夫大使館附近因伊朗轟炸而輕微受損,美駐以使館和領館即日起正式關閉。伊朗撐腰的伊拉克武裝團體「真主黨旅」也警告,若美國介入以伊衝突,該組織將襲擊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所在地。伊朗國會目前也著手立法,準備退出禁止核子擴散條約。報導指出,以色列對伊朗的納坦茲、伊斯法罕核設施造成重大破壞,至少10名頂尖核科學家喪命,但位於庫姆山區的福爾多濃縮鈾基地卻未遭破壞。由於福爾多深埋山體深處,唯有使用美國的大型掩體炸彈,才能將這座堅固的核設施摧毀。前美國政府伊朗核問題談判代表涅弗說,福爾多才是伊朗核武的關鍵所在。對於許多專家認為,以軍恐難以摧毀深埋山體內的福爾多核設施,涅弗推測,以國可能會試圖炸毀入口,「但若伊朗人試圖挖開通道,以軍會用無人機攻擊推土機嗎?伊朗人有祕密逃生通道嗎?我們不知道。」核擴散問題專家歐布萊特則表示,若福爾多持續運作,伊朗庫存現有的核材料可在1個月內製造9枚核彈,2個月內可製造13枚。他說,以色列此次空襲造成的影響,已顯著削弱伊朗製造核武的能力,但若以國沒能徹底破壞福爾多和納坦茲、清除濃縮鈾庫存、打擊更多核科學家,並摧毀德黑蘭製造核彈所需的一些測試設施,那麼伊朗很可能在短期內重啟核武計畫。

華為、中芯等601實體列出口管制黑名單! 經濟部曝關鍵考量
外媒報導,台灣已將中國兩大科技巨頭華為與中芯國際納入出口限制對象,強化對先進AI晶片技術流向的控管。經濟部國際貿易署15日晚間發文證實,最新一波出口實體清單共新增601個單位,涵蓋中國、俄羅斯、伊朗、巴基斯坦與緬甸等涉武擴風險國家,當中包含多家中資科技企業。經濟部說明,國際貿易署定期召開跨部會審查會議,依據貿易法第13條授權,討論更新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相關更新作業主要參考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及友盟國家的制裁與管制名單,迄今已有10,844個實體與個人列入該名單。國際貿易署近日召開跨部會實體清單審查會議,基於防止武器擴散及其他國安考量,於本(6)月10日發布,新增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緬甸、中國大陸涉及武擴活動等601個實體,其中亦包括華為、中芯等中資企業。經濟部強調,國內廠商倘欲出口予我國實體名單中受管制實體,應事先取得國際貿易署核發的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許可證,始得憑證出口。另,海關將協助執行邊境攔查,倘有業者在未經許可擬出口實體名單之對象,海關將不予放行。

為防止武器擴散 經濟部:華為、中芯列出口管制名單
《路透社》近日報導,台灣政府已更新出口管制名單,正式將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及中芯,納入戰略高科技商品管制對象。對此,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昨(15)日晚間證實,最新一波清單更新係依據跨部會審查會議決議,基於防止武器擴散及國家安全考量,於6月10日正式公布,包括華為、中芯在內的中資企業與其海外子公司均被納入。經濟部指出,國貿署依《貿易法》第13條授權,定期召開跨部會實體清單審查會議,並參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與友盟國家制裁及管制名單,持續滾動檢視實體管制對象。此次新增601個涉及武擴活動的實體,涵蓋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緬甸及中國大陸相關企業與機構,累計納管對象已達10844個。清單公告後,凡我國廠商擬對清單所列對象出口戰略性高科技產品,均須事先取得國際貿易署核發之出口許可證。經濟部強調,若未經許可即出口,海關將依法不予放行,並配合執行邊境攔查措施。此次華為與中芯國際被列管,預料將進一步限制其自台灣取得晶片製造所需的先進材料、設備與技術,間接影響其建構半導體產能、尤其是AI晶片開發的能力。過往雖然我國已禁止對中國出口光刻機等關鍵晶片製造設備,但本次是首次將中國主要科技企業納入清單,反映政策對技術外流風險的更高戒備。美國早前已將華為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於2020年亦因此停止對華為出貨。即便受到多方限制,華為與中芯仍於2023年推出國產7奈米晶片,引發美方高度關注。當時亦有外媒披露,部分台灣企業協助華為在中國南部秘密興建晶片工廠,令政府監管部門警覺。經濟部呼籲業者遵守出口管制規定,善盡交易查證責任,謹慎評估潛在風險,以免無意間涉入武器擴散活動。國貿署將持續辦理說明會,協助產業界瞭解最新出口管制措施與合規要求。

主持人直播中遭檢查出皮膚癌 驚愕表情全被錄!醫:需手術切除
美國賓州福斯電視台《費城好日子》(Good Day Philadelphia)節目主持人麥克傑瑞克(Mike Jerrick),最近在直播節目中接受皮膚科醫師檢查時,竟意外被當場檢測出有皮膚癌,消息一出讓他本人和觀眾都非常震驚。傑瑞克邀請賓州大學塔拉米勒黑色素瘤中心(Tara Miller Melanoma Center)皮膚科醫師喬安娜沃克(Dr. Joanna Walker)上節目,原本計畫討論皮膚健康與發現早期癌變的重要性。但當沃克在直播節目中為傑瑞克檢查右手手肘上的一處皮膚斑點時,竟當場發現該部位具所有典型的皮膚癌特徵,並判斷為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沃克指出,這是最常見的皮膚癌類型,雖然屬於生長緩慢的癌症,不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但仍需盡早處理。她表示此類皮膚癌很容易治愈,但不能任由癌變組織繼續擴大,否則會逐漸侵蝕正常皮膚組織。傑瑞克驚訝地問道,「那妳會怎麼處理?把它燒掉嗎?」沃克對此回應,「這個應該要動刀切除,然後縫合。」傑瑞克聽完震驚地說,「什麼!還要縫起來?」傑瑞克的共同主持人艾莉克絲霍利(Alex Holley)也在節目中詢問是否需要盡快安排治療,沃克當場給予肯定回應。傑瑞克在節目結束後,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坦言,他原本只是想利用這次直播機會請醫師幫忙檢查幾處手臂上的皮膚斑點,沒想到竟當場被診斷出癌症。他坦言「我當時確實說過應該讓她帶顯微鏡檢查我手臂上的幾個斑點,但我從沒想過會是皮膚癌」。傑瑞克補充,真正讓他感到意外的並不是診斷結果,而是得知必須手術切除而非用燒灼方式處理。他回憶「當她脫口而出(我罹癌)時,我並沒有驚慌,只是覺得『天哪,我早就應該這麼做』」。另據報導,傑瑞克預計於當地時間6月6日接受手術切除該病灶,他也表示「我應該沒事。她幫我縫好,我就可以離開」。主持人被診斷出皮膚癌當下神錯愕。(圖/翻攝自X)傑瑞克在節目播出後收到大量觀眾反饋,感謝他勇於在鏡頭前接受檢查,提升大家對皮膚癌的重視。他也呼籲,民眾如果發現身上有異常的皮膚斑點或變化,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美國皮膚癌基金會指出,基底細胞癌是美國最常見的癌症類型,每年約有360萬病例。這類癌症通常是因長期曝曬紫外線或使用日光浴床導致DNA損傷所致,外觀可能為潰瘍、紅斑、粉紅色結節、亮面突起或邊緣隆起的異常皮膚增生。

伊朗朝以色列發射飛彈釀5死 川普示警:若攻擊將「全力以赴」報復
中東局勢急劇升溫,伊朗向以色列發射新一輪飛彈,聲稱鎖定目標為戰鬥機燃料生產設施及主要能源供應中心。初步報導指出,襲擊造成至少三人死亡,當地媒體後續將死亡人數修正為五人,均為位於以色列北部、巴勒斯坦人聚居城市塔姆拉的哈提卜家族成員。塔姆拉此次成為衝突中受創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作為報復,以色列國防軍隨後對多個伊朗目標發動全天空襲,其中包括德黑蘭重要的能源基礎設施。據報,一座石油儲存設施在攻擊中起火,成為以色列近年來對伊朗本土最直接的攻擊之一。以色列總理班傑明內塔尼亞胡發表強硬聲明,誓言「將打擊所有與伊朗政權相關的地點和目標」。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埃亞爾扎米爾中將也表示,這項軍事行動勢在必行,「我們已到無可回頭的地步,自由屬於那些願意為之奮戰的人。」衝突升高之際,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罕見展現一致立場,呼籲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儘管雙方罕見達成共識,但美方的外交努力卻遭遇重大挫折。原定於15日在阿曼舉行的美伊核子談判已正式取消。川普日前表示,他正努力避免衝突升級與流血事件,「我們知道一切,我正在盡全力避免伊朗遭到羞辱與毀滅。我真誠希望雙方能達成協議。」川普重申,美國不會容許伊朗擁有核武,儘管如此,他過去數月與德黑蘭進行間接談判,曾一度考慮在嚴格條件下容忍有限的鈾濃縮活動。此次衝突的導火線,是伊朗日前宣布啟用第三座核子濃縮設施,導致與國際社會關係急劇惡化。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數小時前剛對伊朗發出二十年來首份正式譴責聲明,批評其違反核不擴散義務。總理內塔尼亞胡指出,以軍此次空襲針對的是「伊朗彈道飛彈計畫的核心設施」,並強調軍事行動將持續進行,直至相關威脅被徹底解除。

俄羅斯招募「未成年間諜」 比特幣成情報單位「付款」主流貨幣
年僅17歲的加拿大少年帕文(Laken Pavan)在2024年捲入俄羅斯情報機構的間諜行動,他的被捕不但讓外界窺見俄羅斯如何招募青少年從事間諜工作,也揭露一條以比特幣為主的資金流動網絡。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這起間諜事件發生在波蘭,帕文目前正在拉多姆(Radom)附近的監獄服刑,刑期為20個月。《路透社》為此查閱超過1,400頁的波蘭法院文件,帕文是在2024年5月自俄佔區頓內茨克(Donetsk)返歐後,前往哥本哈根(Copenhagen)與華沙(Warsaw)等地執行俄國交付的任務。執行任務期間,帕文與一名化名「斯隆(Slon)」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幹員透過Telegram保持聯繫,並以比特幣作為報酬。當他資金短缺時,便向斯隆求助,斯隆便會透過兩個加密貨幣錢包匯款,總金額超過500美元。帕文於2024年5月在波蘭一家廉價旅館因酗酒與精神不穩自行報警,他向警方坦承受,自己受到FSB招募,並打算蒐集波蘭軍事情報。帕文被捕後,便於2024年12月遭定罪。考量年齡與認罪態度,法院給予低於5年標準的刑期。他在獄中度過18歲生日,預計若未假釋將於2026年1月出獄。帕文的間諜旅程始於2024年4月,他從加拿大出發,經伊斯坦堡進入俄羅斯,在「國際旅團(Interbrigades)」的協助下進入頓內茨克,短暫參與學校重建志工工作。當地幹員告知他因年齡未滿18歲,無法加入俄軍,改由FSB指派蒐情任務。帕文被威脅若不服從將喪命,承諾可換取俄國國籍與住房,並被交由斯隆指導。FSB指示帕文進入歐洲後要「遺失護照」以掩蓋行蹤,並安排拍照蒐情、接近烏克蘭軍方的任務。帕文於5月14日抵哥本哈根,開始與斯隆密切聯絡,後者要求他購買新手機、設立假Instagram帳號,還發送由不知情的女子大頭照製成的假帳號作為掩護。帕文在丹麥遇到美國軍事承包商,斯隆立即鼓勵他接近對方,但他很快因資金耗盡向母親求援。帕文最後一次與斯隆聯絡是在2024年5月22日,當時帕文剛抵達華沙,對方提醒他盡快辦護照並聯繫父親與前軍事指揮官。不到12小時後,帕文被波蘭警方拘留。帕文的母親尼爾森(Andelaine Nelson)表示,直到兒子求助時,自己才得知他在歐洲。她試圖為兒子籌募返回加拿大的後續費用,但網路上湧現大量惡意留言與攻擊,募資進展緩慢。除了年僅帕文被捕事件本身外,更讓歐洲安全官員與情報界震驚的是,背後支撐這場間諜行動的網路與資金機制的複雜程度。根據波蘭法院文件與《路透社》調查,帕文與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幹員斯隆之間的所有聯繫,皆透過Telegram進行,指令具體、頻繁,並以加密貨幣作為主要的報酬與資金供應方式。最關鍵的線索來自於帕文持有的兩個比特幣錢包。這些錢包由一個名為「bc1q9」開頭的主控錢包供應資金,而該主錢包自2022年6月至2024年已處理超過6億美元的交易。經由區塊鏈分析公司Global Ledger與Recoveris的合作比對。研究人員指出,這個主錢包與俄羅斯的Garantex交易所關係密切。而Garantex交易所因經常被用於洗錢與資助俄方非法行動,已於2023年被美國財政部與歐盟列入制裁名單,。而這起事件中,這個主錢包疑似為一個匯集型熱錢包(hot wallet hub),用於將加密貨幣從不同來源洗白,包含從勒索軟體攻擊、非法軍火交易、以及像帕文這樣的間諜任務。加密貨幣在流入主錢包後,通常會透過數十次轉帳「剝洋蔥」式地切割為小額,再透過去識別化工具如加密混幣器(mixer)進一步模糊來源,再從不同出口錢包發送到任務執行者手中。帕文收到的三筆款項,每筆約在150至200美元之間,這些款項皆經過近乎洗錢的方式處理過,單是從主控錢包轉出後,比特幣至少跳過六層中介才到帕文手中。有專家表示,這些加密資金操作涉及分拆、混淆與多重轉帳,為典型的洗錢模式。全球見證組織(Global Witness)表示,俄羅斯自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便加速利用黑市加密金融網絡來規避金融封鎖,並資助包括駭客、傭兵與間諜在內的多種代理人活動。Garantex僅是其中一環,在其網路被擊潰前,美國司法部曾警告其服務已成為「俄羅斯境外行動的隱形基礎建設」。調查人員也發現,斯隆並非孤立個體,而是更大規模招募網的一員。與帕文對話的帳號來自與多名烏克蘭前線志工、俄佔區居民互動過的IP範圍,顯示這些幹員透過Telegram與Instagram主動搜尋具親俄傾向或心理脆弱的年輕人進行「投餌」,承諾報酬、庇護或俄國國籍換取情報任務的服從。帕文雖是目前唯一確認被捕的未成年特工,但專家警告,這種以加密報酬為誘餌的「代理間諜」模式正快速擴散,並有跨境招募跡象。英國前國防官員、現任安全研究員帕里(Chris Parry)表示,這類加密貨幣網絡的操作方式「極具現代戰爭混合性」,難以透過傳統監控偵破,特別當資金流通橫跨非盟司法系統與俄羅斯保護傘時「這不是冷戰式的刺殺或密會,而是Telegram訊息加上比特幣支付的新式間諜行動。」目前,波蘭與歐盟正考慮擴大針對這類加密貨幣工具的監管手段。歐盟執委會內部有提案,要求成員國對於匿名錢包交易與混幣器進行技術封鎖與資金源調查,但在執行層面仍面臨龐大障礙。與此同時,歐洲安全機構正在追查帕文所接觸的多個Telegram帳號來源,以及是否還有其他受害或被招募青少年尚未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