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
」 詐騙
「假檢警」還是能騙到人!69歲男子急抵押房產 準備借貸1360萬被阻
北市警萬華分局康定路派出所警員郭旻庭、警專實習生鮑柏臻,日前接獲地政事務所報案,指69歲高姓男子欲辦理土地借貸,疑似遭到詐騙,立即通報警方到場協助。警方發現,高男欲將土地、房屋抵押借貸1360萬元,郭員經深入關懷了解後,得知高男因日前接獲自稱台中地檢署檢察官及台中市警察局員警來電,聲稱他涉及人頭帳戶案件,需交付財物監管,並要求高男不要告知任何人。警方與地政事務所人員一同向高男解釋這是常見的假檢警詐騙手法,檢警單位絕不會透過電話、Line通知辦案,也不會要求民眾交付金錢作為「監管帳戶」或「清查資金」等用途,高男才驚覺被騙,並感謝警方及地政事務所人員的協助。

大型車輛事故頻傳!松山分局辦講座宣導 呼籲駕駛轉彎「慢看停」
鑑於近來大型車輛交通事故案件增加,其肇因以今年上半年松山地區為例,前3名分別為「未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變換車道時,未讓直行車先行」、「右轉彎未注意其他車輛」,均與車輛視野死角、內輪差等特性高度相關。為強化大型車輛駕駛人交安及防禦性駕駛觀念,松山分局於114年7月17日前往大都會客運辦理「大型車輛安駕宣導」,期能降低事故發生率,保障市民用路安全。松山分局透過圖文簡報與實際案例影片,與大都會客運一級主管、幹部分享交通現場所見各類案況及量化趨勢,強調常見司機員違規態樣,包含「闖紅燈」、「超速」、「轉彎不依規定」等,除導致行車風險、服務品質下降,更為事故發生之成因。大型車輛因體積、載重及乘客數等特性,一旦發生事故,易致多人受傷;松山分局提醒,大型車輛駕駛人應確實遵守轉彎「慢看停」、「指叉確認」,因為「你以為沒人,可能正有人」。此外,車輛行駛前,務必確實檢查煞車系統、輪胎及燈光等設備是否正常運作,以保障行車安全。

12歲女童疑遭性侵懷孕!她不知當媽「剖腹產過程腦出血身亡」 嫌犯疑為同部落男子
巴西東部貝洛奧里藏特(Belo Horizonte)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悲劇,一名12歲女童在剖腹產過程中因腦出血不幸身亡,死者疑遭同部落的22歲男子性侵懷孕,所生嬰兒目前倖存。據當地媒體報導,該名女童隸屬瓦勞(Warao)原住民族群,懷孕後曾出現噁心與食慾不振,但由於不理解自身狀況,未及時告知家人,也因此整個孕期未接受任何產檢。直到本月16日,她因嚴重腹痛被送往當地婦產醫院,醫療團隊發現病情危急,立即實施剖腹產,然而手術過程中女童因腦出血死亡,醫院隨後通報警方。初步調查顯示,涉嫌性侵的男子年約22歲,與死者同屬原住民族社區,目前警方已立案偵辦「性侵弱勢族群」罪行,該罪名在巴西最高可判處15年徒刑。市府表示,已為家屬提供心理輔導與法律協助,並將持續追蹤案件進展。這起事件再度凸顯拉丁美洲未成年懷孕與性侵問題。根據巴西法律,墮胎僅在孕婦生命危險或因性侵懷孕情況下合法,但對偏遠地區原住民而言,醫療與法律資源取得困難,導致相關保護措施難以落實。國際輿論關注指出,該地區類似案例並非孤立。2020年,阿根廷胡胡伊省一名12歲女童遭性侵後懷孕,卻被拒絕合法墮胎,最終被迫懷胎至足月剖腹產生下雙胞胎,該事件當年引發社會強烈爭議,並促成阿根廷同年年底全面合法化墮胎。目前,警方尚未確認嫌犯是否遭拘捕,案件仍在調查中。CTWANT提醒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這起事件再度凸顯拉丁美洲未成年懷孕與性侵問題。(圖/翻攝自X)

暑假青少年犯罪率飆升 更生少協愛伴非行少年把握矯正黃金期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18日表示,暑假是青少年少女犯罪高峰,除了家庭教育之外,面對曾迷途的「非行少年」,也希望能以堅實的輔導網絡,避免再犯。北市萬華區近日發生驚悚虐殺案,涉案8人中,竟高達5人是未成年,讓少年犯罪問題再掀議論。陳彥君拿出數據指出,暑假期間正是少年犯罪高峰,近期整體涉案年齡甚至逐步下修,其中又以「詐欺」成為主流犯罪型態。比對內政部警政署資料,到 2024 年涉及詐欺的青少年案件中,已占所有少年犯罪比率約34%,且比重持續上升。警政署官員說,光2024年一年,查獲青少年嫌疑人約 11,785 人,全年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共 47,462 人次,其實非常駭人。陳彥君指出,有些少年是在尋找工作時誤入歧途,以為可以輕鬆賺大錢,卻不知道自己只是被犯罪集團利用的棋子。她直言,犯罪集團正是看準了少年就算被捕,刑責也較輕這點,包裝後作為誘騙話術,讓社會保護少年的美意打了折扣。警政署官員則澄清,如果少年自己加入幫派,其實警方會將這些資訊記錄在內部系統中,儘管少年滿18歲後,他的前科記錄會被塗銷,但法官或保護官在需要資料時,仍可查閱這些被塗銷前的記錄,所以仍會有影響,不可「靠勢」恣意妄為。更生少年關懷協會曾舉辦多項公益活動,藝人阮經天也慕名而來相挺。(圖/翻攝自更生少協臉書)陳彥君也說,即使犯錯,仍希望搶在少年屆滿18歲前的「黃金期」矯正,讓對方翻轉命運。她舉例,包括定期追蹤關懷,了解少年是想就業還是繼續升學,必須讓相關單位聯繫窗口成為最強後盾,幫助這些偏差行為的少年回歸正軌,否則儘管18歲後前科記錄可以被塗銷,但如果心態不正,少年犯變成成年犯,也是白搭。更生少協秘書長秘書長江元凱也說,像協會就推廣「快樂 FUN 暑假」,2025年暑假推出一系列實體才藝課程,包含10天戲劇班、手工藝、籃球、圍棋、挑戰營隊(兩天一夜營隊)等活動,提供服務學習證明與相對低門檻的參與機會,鼓勵青少年充實假期。陳彥君預告,每年暑假更生少協會辦理的「更新轉化營」也已邁入堂堂第10年,2025年主題為「人我之間:你好,我好」,屆時將在台北少年觀護所內為「非行少年」設計闖關活動,包含航海式體驗、團體遊戲等,目的是幫助少年提升自信、人際互動與風險應對能力,也將邀請嘻哈歌手 Lizi 栗子到場,以其經歷激勵並指導少年創作嘻哈音樂,促進自我表達。陳彥君也指出,更生少協持續招募行政支援、活動助理、陪伴社工等各類型志工,服務據點涵蓋雙北市與桃園市,也會提供志工時數,歡迎有心投入青少年陪伴與保護工作的夥伴參考。

孫生又捲性騷!傳訊「愛愛很重要」拍臀摸私處 受害女提告結果逆轉
網紅「反骨男孩」前成員孫生(本名孫羿泩)風波不斷,先前被判性騷擾,還被指控偷拍不雅影片。沒想到近日又有女子控訴,曾被孫生傳訊息性騷擾,還在工作室伸狼爪,士林地檢署偵結後不起訴,結果大逆轉。孫生2024年遭控對A女拍臀,被判有期徒刑5個月,後來又被A女友人B女指控在發生關係時偷拍,檢警調查後認定罪證確鑿,一審被依性騷擾判刑5月,得易科罰金15萬元。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另一名女子指控孫生2024年1月透過IG傳送多則騷擾訊息,包括「愛愛是很重要的環節」等性暗示言語,讓她覺得很不舒服。不只如此,2024年的2月2日14時許,孫生在台北士林某工作室內,對她說出「做愛」等相關詞語,還趁她沒有防範的時候,偷摸她大腿及私密部位,更在她起身時拍打臀部。女子直到同年4月才鼓起勇起到派出所報案,警方受理後傳喚孫生到案說明,但孫生未到案,只能將案件移送士林地檢署偵辦。不過,女子後來主動撤銷告訴,檢方便依《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1項第1款,對孫生作不起訴處分。《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立院通過修正「剴剴條款」 郭昱晴:恐誤傷脆弱家庭與邊緣母親
立法院今(18)日三讀通過被稱為「剴剴條款」的《刑法》修正案,對於未滿7歲之人犯殺人罪者,加重其刑2分之1;以凌虐方式對未滿7歲犯殺人罪,處死刑或無期徒刑;並處罰未遂及預備犯。立委郭昱晴表示,朝野對於虐童案件應處以重刑已有高度共識,但修法過程必須在不違反《兩公約》基本人權保障的前提下,保留法律區分動機與行為嚴重性的彈性原則,才能真正符合比例原則與法治精神,不應併入現行傷害致死的脈絡處理,以免「誤傷」邊緣母親。立法院今日三讀通過《刑法》部分條文修正,增訂第272條之1,對未滿7歲者犯殺人罪,加重其刑2分之1;以虐待方式殺未滿7歲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另修訂第286條,凌虐未滿7歲者因而致死,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第286條(屬傷害罪章)修法時,45名民進黨立委投下反對票。「刑罰若超出比例原則,不僅無法彰顯司法正義,更可能誤傷脆弱家庭與邊緣母親,造成新的社會創傷。」郭昱晴舉例說,一位年輕媽媽長期獨自在家中照顧年幼孩子,因經濟壓力、缺乏育兒知識,在沒有親友支持下,導致情緒失控。孩子在哭鬧時,她忍不住打了孩子甚至踢了幾下,造成孩子因為內出血死亡。這起事件當然非常悲傷、需要法律處理,但從司法角度看,這名媽媽並不是「計畫要殺死孩子」,而是情緒失控、長期疏忽下造成的「過失或間接傷害致死」。郭昱晴表示,遺憾的是,今日在修法條文內容上仍出現重大歧見,民進黨主張應於《刑法》增訂第272條之一,明確規範:針對未滿七歲兒童,以凌虐方式犯第271條第一項殺人罪者,可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民進黨認為,對於這類極端虐童致死案件,應有獨立條文、獨立罪名,彰顯國家對幼童生命權的絕對重視與保護。然而,郭昱晴指出,這一立場與藍白陣營堅持修正《刑法》第286條的做法仍存在根本差異。她認為,不宜將此類重大案件併入現行傷害致死的脈絡處理,應以獨立條文明確設限,才能真正回應社會對保障幼童生命權的高度期待。更重要的是,當面對剴剴案這起令人心碎的幼兒虐待悲劇時,我們除了嚴正譴責施虐者,也不能忽視整體制度的全面崩潰與監督的荒腔走板。郭昱晴表示,我們真正要做的,是面對錯誤、檢討體制、追究責任,並制定一套能有效懲惡、保護幼童生命的法律機制,「這才是社會期待,也是我們堅持的立場。」

跟騷法施行逾3年核發保護令平均近35天 監察院:影響及時遏阻效果
跟蹤騷擾防制法施行迄今逾3年,仍發生「警察機關拒絕受理報案」、「員警對跟騷專業知能良莠不齊」、「欠缺對被害人之安全保密空間」、「命相對人治療性處遇保護令執行成效不佳」等,監察院指出,再加上警察機關核發書面告誡平均需11.9日、司法機關核發跟騷保護令平均需34.98日,影響及時遏阻效果,監察院通過紀惠容委員調查報告,促請內政部、警政署、司法院及衛福部等相關機關,落實檢討改進。監委紀惠容表示,跟騷法所規範的跟騷行為是基於危險犯概念,視為犯罪行為,國家公權力即提早介入調查及處罰,因而警察機關須受理民眾報案,不得拒絕、推諉,並應啟動刑案調查,必要時,依據跟騷法或是刑事訴訟法等相關規定聲請拘提、羈押等強制處分。但實務上仍發生多起警察機關自行判讀跟騷行為與「性或性別無關」,不適用跟騷法而拒絕受理報案之情形;再者,警政署任由地方警察機關自行辦理跟蹤騷擾教育訓練,未把關訓練成效、員警專業知能良莠不齊,致部分被害人於報案時遭歧視,形同二度傷害,損及被害人權益,警政署允應督導所屬積極改進。警政署允應檢討跟騷被害人保護措施,紀惠容指出,跟騷法為防制性別暴力犯罪諸多法律之一,自111年6月施行迄114年6月底止,各警察機關計受理9056件跟蹤騷擾案件,其中被害人以女性為大宗(占88.0%),調查發現,警察機關受理跟蹤騷擾案件,欠缺對被害人之安全保密空間,以致無法確保當事人的隱私。紀惠容表示,警察機關受理跟騷案件,經調查確認有犯罪嫌疑者,無論被害人提告與否,均應即予行為人書面告誡並採取保護被害人之適當措施,然各警察機關核發書面告誡平均需11.9日,影響及時遏阻效果,警政署雖稱空窗期間「視案情採取必要之強制手段」、「家防官會與被害人聯繫,視個案需求加強犯罪發生地之巡邏、通知雇主加強工作場所之安全措施或是校園協助輔導」等措施,以加強保護被害人,但因無執行之依據,致仍有約一成行為人做出踰矩不當的行為。綜上,紀惠容指出,警察機關對跟蹤騷擾被害人保護明顯不足,警政署允應督導所屬檢討改善。司法院允宜研議縮短審理跟騷保護令時間,紀惠容再指,跟騷行為具有發生率、恐懼性、危險性及傷害性4高特徵,反覆持續實施亦為其特性,被害人一旦遭跟騷常陷入害怕恐慌,現行卻無核發跟蹤騷擾保護令期限之規範。紀惠容指出,司法機關處理聲請跟蹤騷擾保護令平均需時34.98日,相較於家庭暴力緊急保護令之核發僅2.08小時,對跟騷被害人之保護,明顯不足,司法院允宜研議精進。紀惠容說明,依跟騷法第2條規定,衛生主管機關需負責跟騷被害人身心治療、諮商及提供經法院命完成相對人治療性處遇計畫等相關事宜。據內政部統計,截至113年12月底止,跟騷法聲請保護令中勾選處遇款項者計有127件,最終法院核發治療性處遇保護令僅4件。而衛福部資料指出,三年來應執行治療性處遇計畫之4件保護令中,已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1件,另2件則因相對人入獄未執行,1件為認知教育輔導,無相關機關執行。紀惠容表示,由上可徵,相對人有處遇需求者眾多,卻因「法令未明確規定何謂其他治療」、「鑑定及治療經費來源不明」,以及「相對人未達精神治療須認知教育輔導之執行機關為何」等因素,致法院難以核發,且3年來僅完成1件,此情不但與跟騷法立法意旨有所落差,行為人恐因而持續反覆騷擾,影響被害人權益甚鉅。紀惠容認為,並非相對人都有接受治療性處遇計畫需求,可經由分級分類予以不同處遇方式,更有效防制跟騷行為,內政部允應協調警政署、衛福部等相關主管機關儘速研謀解決。衛福部指出,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政機關提供跟蹤騷擾被害人保護扶助人力計186人,其中多為同時兼辦性騷擾防治業務,且針對警政機關轉介跟蹤騷擾被害人,是自行或委託民間單位提供相關保護扶助服務,相關經費來源包含公務預算、公益彩券盈餘分配基金及中央補助款等。可徵社政機關負責法定之跟蹤騷擾被害人之保護扶助業務,散見於不同單位,且多為兼辦人員並由不同經費來源支應,事權多頭馬車致被害人求助無門。紀惠容表示,衛福部允應重新審視並整合服務資源,以落實對跟蹤騷擾被害人保護扶助。紀惠容強調,內政部仍應積極檢討推動跟騷法檢討及修法,跟騷法立法時,附帶決議之一為3年後應啟動檢討與改善,然至今尚未見內政部積極檢討;跟騷法行為人透過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類似其他設備等方式實施跟蹤騷擾之犯罪型態已納入跟騷法適用範圍,然該法卻未將電子通訊、網際網路等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納入共同防制機制,實施迄今累計達3,815件次跟騷行為係透過網路實施,顯有疏漏;另針對該法後續是否研修與性或性別有關之構成要件、建構本土化跟蹤騷擾風險評估工具等,均應請內政部積極檢討推動,以落實被害人保護。

距離罷免投票剩一週 藍委踢爆已有人用奧步買票
距離大罷免投票僅剩一週,國民黨立委羅廷瑋、牛煦庭、吳宗憲今天揭露一起疑似選舉賄賂案件。一名房東主動向外縣市房客提供「返鄉投票交通補助」500元,藍委直指此舉,已構成選罷法中所列之「行求或期約賄選罪」,嚴重破壞選舉公正。因檢舉人已提供立委提供完整對話紀錄、租約與匯款證明,並由羅廷瑋親自陪同報案,呼籲司法機關儘速偵辦。羅廷瑋說明,案件發生地位於台中市選區,但涉案對象有外縣市亦有本地選民。據檢舉者陳述,房東某日突然傳送兩張照片給房客,內容為其地政事務所外觀及懸掛標語,清楚寫有「726特定意象投票」字樣,並附註「凡7月26日返鄉投票者,請向房東申請500元交通補助」。羅廷瑋強調,受害房客擔憂若拒絕配合,將影響自身租屋權益,感受到實質壓力甚至脅迫,痛批這種披著補助外衣的行為,已經涉嫌構成利誘、已無庸置疑,他擔心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有系統的賄選樣態,呼籲全民重視自身公民權利,選舉應要乾乾淨淨,真正落實國家未來走向由國人來決定。應邀出席記者會的律師王宥荃說明,依據高檢署公布的賄選態樣,凡提供投票人交通工具或費用,就屬於明確的賄選形式,即可能構成《選罷法》第99條「行求或期約賄選罪」,依法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金,法務部也早已呼籲全民勇於檢舉,共同維護乾淨選舉風氣。立委牛煦庭也說,罷免投票進入最後倒數,預料奧步與抹黑攻勢只會更頻繁。他說,昨日才發生魯明哲委員文宣遭指控夾帶選舉公報,結果現場監控影片曝光後,證實是特定人士「擺拍」,目的就是製造輿論假象,抹黑對手。牛煦庭表示,類似操作加上現在「發補助買票」情形,已讓台灣選風急遽惡化,他誠懇呼籲所有鄉親勇敢站出來,遇到奇怪選舉奧步,特別是與金錢有關者,能勇於出面當陷入罷免激戰的藍委們「千里眼」,只有大家願意站出來,才能避免暗黑選舉奧步。立委吳宗憲則痛批,現在不只房東補助返鄉投票,甚至有人在臉書公開貼文,聲稱有四台遊覽車「順路回花蓮」不收車資,表面包裝為免費接送,實際上已構成明確的投票行賄,搭車者都可能涉及投票受賄罪,恐違反選罷法第99條規定。他也不解,各地調查站不是常說缺選舉績效嗎?遇到檢舉,還不趕快查辦?不必等到投票當天才處理,檢調應立即啟動調查,不能因政治立場不同就選擇性執法,執法應不分顏色,該辦就辦。

不滿噪音狠殺鄰居夫妻 凶嫌一審判死、須賠遺屬2448萬
65歲男子吳龍滿不滿樓上鄰居太吵,竟衝上樓當著2名稚子面前砍死羅姓夫妻,一審依殺人罪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目前全案上訴二審中;家屬另提民事求償近5800萬元,高雄地院判吳龍滿應賠2名死者的父母親及2名稚子共2448萬餘元。可上訴。2023年9月15日上午,吳龍滿不滿樓上羅姓鄰居家中跑跳、桌椅搬動噪音太吵,持刀上樓理論,羅家小兒子幫他開門,一進門吳就持刀猛砍羅妻5刀致死,接著闖入主臥室殺死羅男;羅家2名稚子目睹父母遭砍,當場嚇傻,事後吳男騎機車逃逸。高雄地院審理期間,合議庭考量案情重大,原可交由國民法官審理,但基於目擊證人為年幼孩童,恐造成二度創傷,裁定由職業法官以合議庭審理,審酌吳男犯後否認犯行並行使緘默權,甚至在庭上恐嚇被害人家屬,毫無悔意,最終依2個殺人罪各判處死刑,合併應執行死刑,案件上訴中。羅男及妻子的雙親還有2名未成年孩子,向吳龍滿提告求償5791萬餘元,高雄地院審理時,吳仍不認罪,強調自己沒有殺人,但法官判吳男應賠蔡女雙親共400萬元,賠償羅男父母448萬元,2名幼童獲賠1600萬餘元,6人共獲賠2448萬餘元。可上訴。

「明師中醫」集團逃漏稅!執行署扣押查封財產追討3651萬 創辦人秒繳清
新北市知名連鎖中醫「明師中醫」集團創辦人李一宏,因積欠102年度綜合所得稅3651萬多元,遭國稅局移送行政執行署台北分署追討,執行人員全面清查李男財產後,扣押查封李名下銀行存款、投資股份、股票、股利、出資、盈餘,並同步查封李的不動產及豪車,李男馬上繳清3651萬多元欠稅款。另李一宏積欠103年度綜稅6000多萬元部分,李向國稅局申請復查中,台北分署將待李欠稅款確定後,再展開追稅行動。明師中醫診所集團為李一宏於1985年創立,目前共有永和、中和、永貞、土城等4家大型聯合診所。刑事局2013年獲報,指李一宏自2010年起指示員工編排所謂的「功課表」,要求診所櫃檯人員,在編排好醫師、就診日期、病患姓名等資料後,向員工及其親友173人收取健保卡,詐領健保費193萬元,當時被稱最大宗詐領健保案。李一宏因此被判刑1年6月確定。但檢調又查出,明師中醫集團多年來短報自費減重醫療收入,至少逃漏稅上億元,北檢2020年間曾指揮新北市調查處兵分15路搜索明師中醫集團創辦人李一宏、永和、中和、永貞、土城4處診所,檢察官訊後諭知李一宏以200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出海。檢調發現,明師集團短報醫療收入手法,包括鼓勵醫師在門診時推介「自費減重可轉讓療程券」,一張券為900元,十張折價為7700元,或可埋針15針,另由醫師推介自費減重藥品,事後刻意漏報;民眾在櫃台付錢後,診所指示櫃台會計分別以電腦系統、筆記分式,將健保給付和自費部分分為「內外帳」記帳,自費項目都記錄在私帳內,藉此隱匿醫療所得,未向國稅局申報,逃漏稅捐。台北分署表示,李一宏遭檢舉於102及103年度涉嫌漏報執行業務所得,財政部台北國稅局遂依法歸課李男102年度綜合所得稅6430萬餘元、103年度達6695萬餘元,合計金額高達1億3125 萬餘元。由於李男向國稅局申請復查,案件一度暫緩移送執行。但台北國稅局追查發現,李男旗下多家公司有數億元之銀行存款及不動產異常增加情形,顯有隱匿收入逃漏稅捐事實。台北國稅局2022年間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假扣押,並將本案移送至行政執行署台北分署執行。台北分署調查發現,李男的不動產已向銀行設定1 億800萬元的最高限額抵押權,恐難執行追回欠稅款,執行人員遂全面追查李名下財產,發現其名下尚有其他財產及所得,包括其銀行存款利息收入一年即高達400萬元。因此台北分署全面扣押李男名下銀行存款、投資股份、股票、股利、出資或盈餘分派進行查封與扣押。此外也針對李男名下不動產及車輛,函請地政事務所及台北市區監理所辦理查封登記,並親赴現場實施不動產查封。案經台北國稅局復查決定,將李男102年度綜合所得稅的核定金額核減為3651萬餘元。李男得 知此事,於今年4月一口氣繳清了102年度欠稅3651萬餘元。目前李男仍針對103年度欠稅部分申請復查中。

性剝削防治 新北獨創紫絲帶學堂深入校園護兒少
網路社群平台興起,加上智慧型裝置普及,資訊的流通加快卻也使兒少暴露在性詐騙勒索的危機中,利用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預防網路性犯罪,已經是各界努力目標。學童數量高居全台之冠的新北市從民國100年開始與公私立國小、國中、高中職合作辦理「紫絲帶學堂」,進入校園厚植學子性別暴力識別能力,獨步全台的作法已經成功受益每年超過30萬人次。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防治中心主任許芝綺指出,據衛福部統計,近三年兒少性剝削受害人每年破千件,有超過一半是在網路上遭受誘騙、要脅,並自拍照片後傳給加害人,此外被害人年齡也逐年下探,連小學生也深受其害,男性被害人比例也逐步上升,在資訊爆炸時代,建立兒少對於性別暴力、剝削的概念,才能避免後端大量的被害個案。109紫絲帶學堂上課。(圖/新北市政府提供)紫絲帶學堂每一年設計不同的主題及學習單,透過學校老師的學習引導,讓學童了解「什麼是家庭暴力、兒少保護、性侵害、兒少性剝削?」以及「如何求助與通報」。110年開始與民間團體攜手,利用行動劇、策展、短影音、暑期網安營、講座、臉書IG社群等多元手段,成功將性剝削防治意識向下紮根。AI文字雲分析 熱門社群話題成舞台劇素材兒少性剝削的樣態複雜,法規命令也十分繁瑣,為了使用兒少熟知的用語加速資訊的消化吸收,新北市特別邀集台灣關懷社會公益服務協會、中華文創藝術公益協會、新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推廣協會、白絲帶關懷協會等民間社團,利用文字雲技術捕捉社群上討論度高的內容,並與家防中心進行案件類型熱點討論,將真實的案件轉化成戲劇腳本,再透過舞台劇演出讓學生了解兒少性別暴力及數位暴力犯罪樣態。中華文創藝術公益協會理事長陳泰源表示,台灣女兒林郁婷去年在巴黎奧運勇奪拳擊金牌,立刻成為網路社群熱搜第一名關鍵字,也一併提高女性在國際體壇所受歧視的討論度,協會立即召集工作夥伴以外表中性的女性運動員為主角,搭配學童日常生活情境,讓兒少了解最新的網路誘騙手法、語言、應對方式,以及網路性犯罪的罪刑,巡迴演出都獲熱烈回饋,趣味的內容也吸引其他縣市取經效仿(承辦人不知是否有其他縣市效仿)。109國高中職作品。(圖/新北市政府提供)同理取代責難 陪伴是守護兒少特效藥許芝綺表示,家長面對家中兒少遭遇性犯罪應該「共同面對,拋下責備」,以接納同理取代責難,成為孩子願意第一時間求助的大人。尤其近年犯罪集團會透過孩童對感情與友情的需求、對身材雕塑、金錢的渴望,利用話術陷阱誘騙兒少上當,因此具有包容陪伴能力的家庭,更是抵禦兒少性剝削犯罪的最佳良藥。許芝綺強調,兒童與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難以辨識及判斷加害者的惡意與目的,在信任及誘惑的情形下提供自身性私密影像甚至遭到散布,而遭受威脅後,焦慮、羞愧、自責、擔心遭到責難的心理狀態,更讓兒少難以在事發後立即向外求援,選擇沈默承受,受害者所承受的身心壓力難以想像,更成為性暴力犯罪的陰暗死角。110紫絲帶學堂國高中職作品。(圖/新北市政府提供)性暴力概念普及 通報案件數逐年上升觀察新北市111年至113年兒少性剝削案件數成長達56%,雖然成長速度驚人,但也反映了民眾對於性剝削的認識,與更願意向公部門請求積極協助。許芝綺說,若一旦發生誘拐犯罪,第一要務就是要保存對話紀錄,並截圖報警,向性影像處理中心申訴,將影像下架,減少衝擊。24小時求助專線「110」及保護專線「113」,以及「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也可以及時提供協助。防範網路性勒索,三不一要口訣:一、不拍攝:不因對方誘惑或自我滿足而拍攝私密照片。二、不留存:私密照不要留存在他人或自己手機、電腦等任何通訊設備中。三、不散布、不外傳、不分享及立刻刪除。四、要截圖:完整保存網頁內容或手機訊息內容,以做為報案證據。

路面全是白色液體! 4歲童誤觸「這東西」闖禍了
新北市蘆洲區昨(17)日下午發生一起誤觸消防設備案件。4歲男童於長安街某店家前,疑因好奇誤觸路邊消防栓,導致水柱及泡沫大量噴出,柏油路頃刻間全被泡沫覆蓋,所幸未造成人員受傷,警方也依規定通報社福單位進行後續評估。蘆洲分局表示昨下午5時許接獲報案,指出長安街某商場前有消防栓洩水情形。員警迅速到場了解,發現為係39歲王姓女子帶同4歲兒子至現場購物時,孩童因好奇觸碰消防栓,導致裝置啟動,持續噴出水與泡沫,約持續2分半鐘,最後由路人協助手動關閉止水。據了解,男童未受傷因此未送醫,警方後續依兒少保護相關規定通報社會局進行評估。蘆洲分局呼籲,消防設備為緊急用途,非經授權不得操作,家長帶孩童外出時務必加強看護,避免發生類似意外。

只因女童未將藥袋拿出! 高雄教保員竟直接甩巴掌害口腔出血
又見幼兒園虐童案!民進黨高雄市議員李雅慧13日接獲陳情,表示鳳山某幼兒園有位女童,只因沒有把藥袋拿出來,就遭教保員賞巴掌,導致孩子臉部紅腫、口腔出血,而這也讓她氣憤直呼「這不是情緒失控,是赤裸裸的暴力!」、「為什麼在幼兒園裡,有人在傷害孩子卻可以視若無睹?」李雅慧在臉書發文指出,這是今年接到的第3起虐童陳情案件,發生在鳳山某幼兒園,從監視器中可以清楚看到,一名教保員只因幼童沒有把藥袋拿出來,就狠狠甩女童一巴掌,導致臉部紅腫、口腔出血,孩子事後描述,老師打了她3個巴掌。「這不是情緒失控,是赤裸裸的暴力!」李雅慧斥責道,更讓人憤怒的是,此案與3天前發生在諾貝爾幼兒園的事件共同處,是現場還有其他老師,但沒有出面制止,一個陌生人在街上打人,大家都知道要報警,為什麼在幼兒園裡,有人在傷害孩子卻可以視若無睹?李雅慧直言,這不只是1、2位教保人員的問題,而是托育制度出現嚴重破口,「在教保人力長期不足、監督機制失能的情況下,暴力與失職只會一再重演」。而她也嚴正要求市府立刻清查該幼兒園、正視人力不足問題,並推動「連帶責任制度」,鼓勵現場教職員通報、阻止,強化教保人員的身心健康評估與情緒管理機制。而家長16日也在「爆料公社」發文表示,孩子回到家說自己被打了3巴掌,他立即詢問幼兒園狀況,園方只給了片段的影片,但從監視器畫面能看到,教保員只因孩子沒有把藥袋拿出來,就狠狠地甩了她一巴掌,導致臉部紅腫、口腔出血。影片曝光後,許多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支持提告,如果有需要這麼嚴厲處罰的情事發生,請幼稚園提供證據,這樣打一個幼稚園小孩到底是怎樣」、「要是我孫子被呼巴掌,絕對告死這位幼教老師」、「那個噸位這樣下去不是巴掌,是殺人未遂吧」、「沒拿藥袋就不要吃而已,有這麼生氣嗎,老師情緒控管不好喔,這怎麼當老師」、「每天都有虐童的新聞,太可怕了,台灣的孩子很辛苦,能好好長大不容易,政府還不修法嗎?」16日晚間,李雅慧再度PO文道,針對連日來接連曝光的案例,包括諾貝爾幼兒園「蓋布袋」、拖拉幼童,以及鳳山幼兒園對幼童賞巴掌的行為,還有這幾天陸續收到的家長陳情,她已召集教育局吳局長及相關主管單位進行會議,針對後續嚴懲與制度改革,初步提出以下3點方向:1、公開透明:未來若再發生兒虐事件,只要事證明確,將不再遮掩,會第一時間公布涉案幼兒園與加害教保人員姓名,讓社會共同監督。2、強化責任鏈:研議採取連帶處分機制,未來若有教保人員目睹同仁不當對待幼童而未即時制止或選擇包庇,是否應一併負起行政責任。3、科技防護線:擬編列預算,於公立幼兒園導入AI驅動的智慧監控系統,針對異常行為即時發出警示。不僅強化資料保存與事後釐清,更在事前預防與事中監控上發揮關鍵功能,進一步提升家長信賴,也能作為鼓勵私立幼兒園跟進的示範。李雅慧強調,兒童保護不該只是口號,而是每個制度環節都該能真正落地的承諾,「唯有公開、嚴懲、預防三管齊下,才能真正守住孩子的安全底線。」

恐怖情人2/親密愛人成殺手! 精神科醫生曝致命警訊:快求助
過去更有不少夫妻情侶之間反目成仇,最終登上社會新聞版面的悲劇,如台科大學生不滿被分手,在台大校園內對謝姓研究生潑酸之後自殺等。對此,精神科醫生楊聰財也對親密關係暴力危險提出建議,呼籲民眾可以「台灣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表」進行評估,民眾可參考加強自保,只要出現「不能呼吸」的暴力行為,如掐脖、勒頸等,是親密關係中預測致命結果的強烈指標。楊聰財指出,過去他曾參與「台灣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表」的設計,現已改版至2.0,該表原設計為提供醫療相關人員使用,不過由於該表準確度高,因此民眾也可以加以參考自保。他指出,「台灣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表2.0 (TIPVDA)」是台灣家暴防治領域的重要工具,其設計旨在協助評估親密關係暴力的潛在危險性。只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份量表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專業的評估,若民眾感到自己或身邊的人身處家暴危險時,務必尋求專業協助,例如撥打113保護專線或諮詢相關機構。楊聰財表示,在TIPVDA量表中,若對方曾讓人有不能呼吸的暴力行為,如勒掐脖子、悶臉等,加權分數高達5分,這確實象徵著這是最具指標性的危險行為之一。其原因在有極高的致死風險,研究顯示,勒頸是親密關係中預測致命結果的強烈指標。S先生的脖子上還可以看到紅痕,顯現出當時施暴者用力之大。(圖/S先生提供)而該暴力行為更代表對方有強烈的控制意圖, 不僅是身體上的攻擊,更是心理上的恐懼與威脅,相較於其他形式的暴力,勒頸或悶臉的外部痕跡可能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或低估其危險性,但也因此更具隱蔽性,同時也是升級暴力的預警,因此,將此類行為賦予高加權分數,是為了提醒使用者這類行為的極端危險性,務必提高警覺。楊聰財透露,在TIPVDA量表中,傷害性器官和未經同意將人帶走這兩項,加權分數也各有3分,其意義如下,傷害性器官本身極具侮辱性與侵犯性,也代表加害人有高度控制與報復意圖;未經同意將人帶走則剝奪對方自由與高度控制,並以此達到隔離受害者,方便加以施暴的目的。不過楊聰財也指出,是否TIPVDA分數小於20分就可放心?,「答案是否定的。」他表示,TIPVDA量表的分數是用來評估風險等級的參考指標,分數越高代表風險越高,但分數低於20分絕不代表可以完全放心。即使分數較低,只要存在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都應該視為警訊。家暴的本質是權力與控制的失衡,即使是看似輕微的暴力,也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升級,施暴者的行為模式往往具有漸進性,從言語、精神暴力到肢體暴力,甚至可能發展為致命暴力。因此,任何程度的暴力都應該被嚴肅看待,並尋求專業協助。他強調,家暴案件的受害者通常不需等到TIPVDA量表中的「危險行為」完全出現才反應。根據處理家暴案件的經驗,以下任何一種行為出現時,受害者就應該拉響警報,如言語和情緒暴力持續升級、控制行為越來越明顯、推、抓、打等肢體衝突的首次出現,以及「打破」個人的界線或尊嚴、暴力行為後的「蜜月期」─施暴者在暴力行為後表現出悔恨、道歉、承諾改變,但隨後暴力又再次發生。楊聰財呼籲,親密關係家暴最直接的指標就是「直覺」,只要有感到害怕或威脅,或者在施暴者身邊感到緊張不安,「就是需要尋求幫助的明確信號。」他強調,「家暴零容忍」,如果民眾或身邊的人正在經歷家暴,請不要猶豫,立即撥打113保護專線尋求專業協助,或是聯繫當地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婦女服務中心等機構,他們會提供最即時與安全的支援。◎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恐怖!中小學生成詐騙新目標 假警察視訊嚇哭孩子轉帳
大陸雲南省瀘水市人民法院發布警示,並援引全國多地警方通報:詐騙分子假冒「公檢法」機關,利用恐嚇話術和假證件,專門鎖定中小學生實施詐騙。據《瀘水市人民法院》指出,已有數百名學生受害,損失金額從新台幣1.3萬元到逾50萬元不等,不僅涉及財產損失,更對孩子心理造成嚴重陰影。根據大陸《央視》報導,其中一位小李在家刷短視頻時,接到陌生視頻通話,對方穿「警服」、亮假證件,恐嚇稱其「涉嫌洩露明星隱私」,甚至揚言「全家坐牢」。小李嚇得偷偷用媽媽手機轉帳人民幣12,343元(約新台幣55,500元),事後才揭穿騙局。另一名學童小袁表示,自己也接獲假「警方」威脅,短短數小時完成77次轉帳,總金額達數十萬元人民幣(換算約新台幣135萬元),還有一名初中生遭詐騙者展示偽造「通緝令」,並要求開啟螢幕共享,最終轉走人民幣12萬元(約新台幣54萬元)。根據《瀘水市人民法院》公布:2025年上半年,全國針對中小學生的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同比增長230%,受害年齡集中在8至14歲。為何孩子成為「最佳目標」?專家點出,孩童天生對「警察」「法官」抱有敬畏,一旦被指控犯罪,容易陷入恐慌,急於「配合調查」。此外,孩童的法律知識不足,大部分學生不知道「真警察不會線上辦案,更不會讓你轉帳」。缺乏防詐教育,導致判斷力低下。最後就是家長監管不足,專家表示,有60%家庭將支付密碼告訴孩子,甚至開通免密支付。家長未安裝防詐APP,缺乏警覺意識,導致孩子在「獨處 + 上網」時極易被鎖定。另外,學生個資在黑市明碼標價:姓名、學校、家長聯絡方式,一筆只要人民幣3元(約新台幣13元),使詐騙者能精準「定向打擊」。對此,專家就呼籲,學校與家庭優該做好雙線防護校園方面:將反詐教育納入課程,開設「防騙情境劇」與「真假警官證識別」活動。針對家庭策略:關閉免密支付,設定單日轉帳限額。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並啟用親情守護功能。與孩子建立信任:「遇到陌生來電,第一時間告訴父母,別怕挨罵。」未成年人因缺乏防詐知識,易被詐騙集團恐嚇操控。(圖/翻攝自微博)

女子產後撞見男友出軌!她暴打第三者被拘留7日 法院判賠逾1.1萬
近年來,因情感糾紛引發的暴力事件屢見不鮮,尤其在出軌事件中,「原配暴打第三者」的新聞時常引發熱議。大陸四川近期就有一名女子在產後不久,意外撞見交往多年的男友與其他女子舉止親密,情緒失控當場動手,引發法律糾紛並登上熱搜。據陸媒《瀟湘晨報》報導,事件發生於去年11月。該女子小美(化名)在為女兒辦滿月酒後,隔日外出時,於停車場發現男友車內有一名衣衫不整女子坐在男友腿上。小美憤怒失控,將對方拉下車並爆發肢體衝突。警方接獲報案後將三人帶回派出所。經檢查,第三者受輕微傷並住院6天,小美因先動手打人,被行政拘留7日並罰款3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350元)。後續第三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索賠醫療費及精神損害共計 9,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0,500元),但法院審理後,判決小美僅需賠償 2,552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1,500元),理由是第三者明知男方已有伴侶仍介入,雙方均有過錯。這起在四川發生的案件,產後女子撞見男友與第三者舉止親密,憤怒之下動手,最終導致對方受傷。法院審理後,判決該女子需支付2醫療及精神損害費。對此,專家建議,當面臨伴侶出軌或婚姻危機時,應採取合法手段維護權益,包括: 收集證據:合法保留出軌證據,如聊天記錄、照片,為日後可能的離婚訴訟或財產分割提供依據。 尋求法律諮詢:必要時諮詢律師,確保後續行為符合法律規範。 避免過激舉動:避免肢體衝突或語言侮辱,以免由「受害方」變成「侵害方」。法律專家提醒,情感糾紛不可採取過激行為,否則「道德優勢」無法免除法律責任。遇到婚姻危機應採合法途徑,避免因衝動付出更大代價。

人夫外遇藏私生子「送小三上千萬財物」 妻氣炸提告!結果大反轉
對感情不忠,不僅僅會傷害到另一半,更可能導致家庭破碎。中國廣東有一名人夫,在有婚姻的情況下外遇,與小三有不倫關係,甚至還生下一個孩子,期間更是沒經過妻子的同意,就擅自使用相關財產,總金額超過千萬元(人民幣,下同),氣得妻子提告。根據河南廣播電視台民生頻道《大參考》,人夫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與另一女子存在不正當男女關係,並育有一名非婚生子。期間,更是未經過妻子同意,就私自使用夫妻共同財產,向第三者和非婚生子贈與價值數百萬的別墅及508萬元巨額財物。廣東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人夫的行為明顯超出日常生活所需範疇,也不具有撫養費的性質,構成無權處分,且嚴重違反公序良俗原則。最終判決男子贈與行為無效,應返還不動產給妻子,並協助其辦理不動產變更登記手續,同時返還原告508萬元及利息損失。針對結果,人夫不服提上訴,但法院二審維持原判。消息曝光後,掀起一番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別說非婚子那麼好聽,就是私生子見不得人」、「趁著熱度趕快離婚」、「這個判決非常公道,如果法律把私生子也同享繼承權的條款去除,結婚率會提升」、「非常好!希望以後類似案件可以額外增加小三給原配的精神損失費!」

毒鴛鴦遭逮!大量毒品可製作「千顆喪屍煙彈」 北市警銷毀140公斤、價值上億
近年流行於年輕族群的毒咖啡包、喪屍煙彈,因混雜多種毒品及來源不明粉末成分,已發生多起服用過量混合性毒品猝死案件,為有效遏止新興毒品氾濫,北市刑大毒品查緝中心在今年4月間,溯源查獲新北市一對陳姓毒鴛鴦。台北市刑大查獲陳姓毒鴛鴦持有大批毒品。(圖/翻攝畫面)警方在陳姓毒鴛鴦外出進行毒品交易時,執行拘提搜索行動,當場人贓俱獲,查扣依托咪酯粉末3包、毒煙油7瓶、毒煙彈9顆、卡西酮毒咖啡包152包、哈密瓜錠逾百顆,種類繁多宛如毒品行動雜貨店,並查獲隱藏於住處的喪屍煙彈製造分裝場,查獲燒杯、化學原料等分裝工具一應俱全,估計現場毒品原料可製造至少1000顆毒煙彈,所幸在流入市場之前查獲,陳嫌對於製造及販賣毒品坦承不諱,全案訊後,依毒品罪嫌移送法辦。北市警方日前銷毀140公斤各式毒品。(圖/翻攝畫面)北市警局今年1至6月間,共已查獲混合式毒品分裝場87件,全般毒品2618件、犯嫌2798人,其中依拖咪酯類毒品844件、犯嫌921人,並查扣毒咖啡包1萬5000餘包、依托咪酯類毒品煙油69公斤、毒煙彈1152顆等。北市警方日前銷毀140公斤各式毒品。(圖/翻攝畫面)北市警方在7月10日於木柵焚化廠執行大規模毒品銷燬作業,針對第三、四級毒品計1400餘件,總計約140公斤,總市價逾1.7億元,種類涵蓋了K他命、煙彈、混合式咖啡包等各類毒品;因依托咪酯類毒品已改列第二級毒品,統由各地檢署辦理銷燬事宜,所以這次銷燬仍以K他命占81%為最大宗。北市警方日前銷毀140公斤各式毒品。(圖/翻攝畫面)警方表示,現值暑假期間,各類新興毒品為青春專案掃蕩重點,並執行毒品銷毀行動,向社會大眾宣示政府打擊毒品的決心,並呼籲家長多關注青少年施用不明咖啡包及電子煙情形,識毒不試毒,警方持續強化查緝力道,溯源斷根,防止毒品流入校園與社區。

印度酒後家庭暴力頻傳! 男子醉後持鎚殺雙親「與遺體共處一夜」
印度奧里薩邦(Odisha)馬尤布杭傑區(Mayurbhanj)地區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家庭命案,一名疑似醉酒的男子被控持鐵鎚殺害年邁父母,並與兩具遺體共處一夜。這起案件不僅震驚當地,也凸顯印度酒後暴力與家庭問題的嚴重性。根據《Press Trust of India》報導,案件發生於7月15日晚間,地點位於該地區的多諾帕爾村(Dhonapal),隸屬拜辛加警區(Baisinga Police Station)。嫌疑人為55歲的辛罕蘇(Himanshu),死者則為其父母,81歲的哈迪班杜·薩胡(Hadibandhu Sahu)及72歲的珊蒂·薩胡(Shanti Sahu)。初步調查顯示,辛罕蘇疑似在飲酒後與父母爆發爭執,進而使用敲碎石塊用的鐵鎚將二人擊斃。翌日清晨,鄰里發現異狀,見辛罕蘇坐在床上,旁邊是倒臥血泊的雙親遺體,遂立即報警。警方趕赴現場後,隨即逮捕嫌疑人,並將遺體送至巴里帕達(Baripada)PRM醫學院暨醫院(PRM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進行驗屍。警方補充,辛罕蘇長期與妻子及子女分居,家中關係緊張可能是釀禍主因。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另據《印度國家犯罪紀錄局》(NCRB)統計,酒精因素涉及的暴力案件在印度逐年增加,尤其在偏遠農村地區更為突出。2023年,全國約有7%的殺人案件與酒精影響直接相關,其中家庭糾紛是主要動機之一。專家指出,飲酒後的衝動控制下降,加上長期積壓的經濟壓力與家庭矛盾,往往成為悲劇導火線。印度部分地區仍存在傳統父權結構,男性在家庭中占據強勢地位,經濟困境、婚姻不睦或世代衝突時,暴力成為不當的「解決方式」。奧里薩邦等東部地區,男性飲酒比例偏高,加上缺乏社會支持與心理諮商資源,容易導致極端行為。對此,許多印度民眾呼籲政府要加強控酒政策,並增設家庭衝突調解與心理支持網絡。唯有透過教育、公共政策與社會安全網,才能避免更多類似事件重演。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印度偏遠地區酒後暴力案件時有耳聞,反映結構性問題。(圖/翻攝自X)

愛爾蘭富農婚後一天猝死!遺體「迅速防腐」引疑雲 1.9億遺產掀爭議
愛爾蘭奧法利郡(Offaly)75歲百萬富翁農夫約瑟夫·葛羅根(Joseph Grogan),在與女友麗莎·弗拉哈蒂(Lisa Flaherty,50歲)登記結婚隔日突然過世,這位擁有超過220英畝農地、約550萬歐元(約新台幣1.9億元)的富豪,於2023年1月被診斷罹患第四期高惡度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並接受四次化療,治療期間曾出現感染,但病情一度顯示穩定跡象,由於死者遺體在數小時內即送往殯儀館並防腐,造成後續鑑定困難,事件引發諸多疑問,並掀起遺產爭奪戰。根據《太陽報》(The Sun)及《The Nightly》報導,2023年4月14日,葛羅根與弗拉哈蒂在當地登記結婚,翌日(15日)下午3時於自宅過世,死因初判為免疫系統受損導致感染。驗屍官雷蒙德·馬洪(Raymond Mahon)指出:「遺體在數小時內即送往殯儀館並防腐,造成後續鑑定困難。」在為期三天的調查中,葛羅根親屬律師彼得·瓊斯(Peter Jones)批評遺體處理「過於倉促」,並質疑「仍有大量問題未獲解答」。死者家屬於是聘請了大律師達米安·坦西(Damien Tansey)要求警方介入,進行法醫鑑定。他指出,地方社群和醫界認為葛羅根當時「精神良好」,死亡過於突然且令人震驚。坦西還表示,病理報告顯示死因並非癌症惡化或器官衰竭,並警告若藥物使用不當,可能抑制呼吸及中樞神經系統。他認為「匆促防腐」阻礙了藥檢進行。弗拉哈蒂聲稱兩人交往多年,且她曾長期照顧葛羅根,並堅稱對方已進入「生命末期」。然而,坦西駁斥此說法「不實且缺乏證據」,並強調婚禮舉行前後的隱密性引發家屬不安。據悉,弗拉哈蒂婚前曾與多名男子交往,並育有三名子女。根據弗拉哈蒂律師史蒂芬·伯恩(Stephen Byrne)回應,認為外界「將一場婚姻醜化為謀財故事」,並強調:「他(葛羅根)清楚自己的病情,並選擇與她共度最後時光。」最終,驗屍官裁定葛羅根死於與癌症及治療相關的自然原因,並表示:「儘管外界對照護存在合理疑慮,但死者生前極度抗拒就醫。」這起婚後一天猝死、伴隨龐大遺產與「匆促防腐」爭議的案件,持續在當地引發熱議。葛羅根婚後一天驟逝,而弗拉哈蒂否認與丈夫死亡有關。(圖/翻攝自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