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
」 巴菲特 波克夏 美元 股票 股神
黃仁勳身價超越「股神」巴菲特 躍居全球第7大富豪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身價達到1440億美元,超越「股神」巴菲特的1430億美元。依據富比世億萬富豪排行榜,黃仁勳躍居全球第7大富豪。美股周五11日收盤,輝達股價上漲0.50%,市值高達4.02 兆美元,再創收盤新高。目前輝達市值穩居全球第一,微軟 、蘋果分別以3.74兆美元、3.15兆美元位居第二、三名。投資人看好輝達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領頭羊地位,加上輝達GPU為大型語言模型提供關鍵運算能力,輝達股價今年以來已上漲20%,帶動黃仁勳身價水漲船高。1993年創立輝達的黃仁勳,從矽谷的默默無名創業者,一路成長為AI產業的核心人物。如今輝達的晶片不僅驅動Meta資料中心,更成為OpenAI等大型語言模型的技術支柱。根據富比世雜誌(Forbes),知名投資服務機構Loop Capital分析師巴魯亞(Ananda Baruah)9日發給客戶的信中表示,輝達市值最高可能達到近6兆美元。

黃仁勳成全球第7大富豪 身價1454億美元「超越巴菲特」
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在市值突破4兆美元後,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的身價也跟著飆升。根據《富比士》即時億萬富翁排行榜,他目前身價已達1454億美元,正式超越「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1420億美元,榮登全球第7大富豪。輝達的股價2025年初上漲了20%,並在AI晶片市場穩居領導地位,10日也正式成為首間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美國公司。黃仁勳的身價也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而飆升,光是2025年就成長近280億美元;根據《富比士》報導,在10日當天,預估他的淨資產就增加25億美元,身價高達1454億美元。根據《QUARTZ》報導,黃仁勳目前持有輝達近7570萬股股票,並透過信託與合夥機構持有更多股份。雖然他已於6月依據事先申報的10b5-1交易計畫出售部分股票,但目前變現金額達4000萬美元,但若依當前股價估算,他年底前可能售出高達600萬股,預估獲利超過8.5億美元現金。黃仁勳於1993年創立輝達,一路耕耘成AI產業的核心人物。如今輝達的晶片不只驅動Meta資料中心,更是為OpenAI等大型語言模型提供各種支援。分析師預估,若輝達持續成長,未來12至18個月的市值有望挑戰至5兆、甚至是6兆美元。根據《富比士》即時億萬富翁排行榜,黃仁勳一度名列全球第7名,領先巴菲特、前任微軟執行長史蒂夫巴爾默( Steve Ballmer)和Google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他落後於第6名的Google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與第5名的法國奢侈品巨頭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及其家族。位列榜首則依序為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甲骨文公司董事長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Meta董事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巴菲特捐出1千7百億創紀錄 跌出全球前五大富豪行列
美國投資大師、94歲的「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再度展現驚人慈善行動,在6月27日宣布捐出價值60億美元(約新台幣1千7百億元)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B類股,創下他自2006年開始捐贈財產以來最大一筆年度捐款。這筆巨額捐贈也使他的財富縮水至約146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7,452億元),跌出《富比世》(Forbes)全球前五大富豪行列,降至第六名。根據《路透社》報導,此次捐贈總數達1,236萬股,當中9,430,000股捐給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943,384股捐給紀念亡妻的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Susan Thompson Buffett Foundation),另外三個由其子女主持的慈善機構,霍華德G巴菲特基金會(Howard G. Buffett Foundation)、雪伍德基金會(Sherwood Foundation)與諾沃基金會(NoVo Foundation)各獲得660,366股。即便已連年大筆捐贈,巴菲特依然是波克夏最大個人股東,持有約13.8%股份。他去年6月也捐出約53億美元股票(約新台幣1,728億元),11月再向家族基金會捐出11.4億美元(約新台幣371億元),顯示其對推動慈善事業的長期承諾。他在聲明中強調,不會出售任何波克夏股票。巴菲特早在2006年啟動大規模慈善計畫,近年更於2024年修改遺囑,指定去世後將99.5%的剩餘財產全數交由其子女管理的慈善信託處理,延續其家族對公益的承諾與影響力。94歲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再度展現驚人慈善行動,宣布捐出價值60億美元的波克夏·B類股,創下他自2006年開始捐贈財產以來最大一筆年度捐款。(圖/翻攝自X)

田馥甄拍「草莓月亮」夜空奇景 畫面美翻一票人:像飛龍在天
每年6月的滿月又被稱為「草莓月亮(strawberry moon)」,歌手田馥甄(Hebe)最近就分享她在台北市信義區拍到的滿月照片,畫面顯示一輪明月在雲層中顯現,雲層則因月光反射出彩虹光芒,讓人乍看宛如一條巨龍在天空與月亮相伴,多網友見狀也形容「龍戲珠」、「飛龍在天」;還有人笑稱「有辦法比妳美嗎?沒辦法」、「的確很美,但是女神更美」。田馥甄本月10日在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平台發文直呼「今晚月色真美」,她隨後秀出多張照片,其中一張照片顯示月亮散發明亮光芒,周圍狹長雲層也被光線折射出彩虹光暈,讓人乍看下就如同一條龍在夜空中與月亮相伴,許多網友對此紛紛形容「飛龍在天」、「龍戲珠,龍象徵雨雲,珠代表月亮」;還有人笑稱,拍攝者本人比照片好看,「有辦法比妳美嗎?沒辦法」、「的確很美,但是女神更美」。至於田馥甄秀出的另一張是她於台北市信義區知名豪宅「陶朱隱園」附近所拍,畫面中的黃色月亮與建築特寫形成對照,也產生一股神秘的氛圍。此外,她所說的「今晚月色真美」,在日文中為「今夜は月が綺麗ですね」,還是「我愛你」的委婉講法,因此也有網友詢問,「這是告白嗎?」還有人稱讚「看著心中會默默讚嘆的那種美」、「月亮甄美」、「月色很美,但妳更美」。田馥甄在社群媒體分享她拍下的滿月照片,畫面讓人乍看就像「龍戲珠」。(圖/翻攝自田馥甄臉書)

陶晶瑩被禁主持三金典禮? 一票人分析原因!本人親上火線:從不談價錢
知名主持人陶晶瑩自曝遭外力干預,讓她多年未收到三金(金曲、金鐘、金馬)典禮的主持邀約。相關消息曝光後,不少人質疑此事必有貓膩,還有網友認為,如果其他主持人的能力好,價格也比陶晶瑩便宜,電視台不再找她當主持人也是合理。對此,陶晶瑩今(28)日回應,自己從來不談價錢,「大家誤會了。」陶晶瑩日前在社群媒體自揭已有長達7年沒有主持三金典禮,並強調「沒有不想、是被禁止」。而她昨天接受媒體聯訪時再度針對此事回應,她在2018年的第55屆金馬獎後仍有接到三金典禮的主持邀約,但自己因工作繁忙,好幾年來皆婉拒電視台的邀約。陶晶瑩指出,自己直到某年終於答應主持三金典禮,反被電視台打槍,讓她感到非常疑惑,「我就在想,這個中間過程發生什麼事?明明我們兩個相愛大概4、5年,然後我終於答應你的請求,卻有人不准。」她也直呼,此事很神秘,就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參與其中。新聞曝光後,網友紛紛指出,陶晶瑩也許是被電視台封殺,「而且討厭妳的聲音本來就不少。」有人則直言,「職場上的機會本來就是稍縱即逝,前面自己先拒絕,後來被價格更親民、表現也不差的後輩取代,結果現在在那邊陰陽怪氣什麼『神秘力量』?」另外,也有網友表示,如果其他主持人的能力不比陶晶瑩差,且對方的開價更便宜,電視台不找陶晶瑩當三金典禮主持人也很合理;製作方也有可能得知陶晶瑩想接三金典禮主持人後,用她來壓其他人的價碼,結果有人透過降價爭取到主持人空缺。該網友最後直言,「什麼都有可能,為什麼要嫁禍UFO?」《中時新聞網》報導,陶晶瑩今天稍早對此以留言回應「其實我從來不談價錢,而且常常自費加很多效果只求大局為重,大家誤會了」,但她的留言不久後疑似已被本人刪除。

《黃衣小飛俠》怪事頻傳驚見黑巨蛇 劉以豪進洞窟「內臟像被壓」
台片《山忌 黃衣小飛俠》改編自台灣山區流傳已久的靈異傳說,主演劉以豪、袁澧林、曹佑寧及陳如山等人不僅要挑戰演技極限,還親身經歷難以解釋的超自然現象。從機器無故當機、多位工作人員突發高燒,甚至在取景地點驚見巨大黑蛇等,眾人不約而同感到,某些場景彷彿被一股神秘力量籠罩。 《山忌 黃衣小飛俠》描述登山客若在山霧中看見身穿黃色雨衣的神秘人影,恐會發生不測。電影團隊為重現傳說氛圍,特地選在多處山間取景。僅管拍攝前劇組特別安排師父開壇祈福並設下結界,提前稟告孤魂野鬼即將來訪,沒想到途中還是遭遇多起無法解釋的靈異現象。《山忌 黃衣小飛俠》袁澧林每周都會收到助理準備的各式護身小物。(圖/威視提供)劉以豪透露在一處地下洞窟取景時,一踏入就感到強烈不適:「有種壓力突然壓過來,內臟很擠的感覺!」更詭異的是,現場樹木異常茂密,幾乎遮蔽所有陽光,現場還目擊一條粗壯的黑蛇在旁徘徊,拍攝時機器還無故當機,讓劉以豪事後回想時仍餘悸猶存:「當下的我就只想趕快拍完,快馬加鞭離開那裡!」 女主角袁澧林雖自認靈性低,但助理仍貼心為她準備平安符、甘草、紅包等各式護身小物,「我每週都會收到不同的護身品,但拍到一半才得知,她才是體質最敏感的人!」袁澧林透露助理在片場屢次感應到異常能量。更玄的是拍攝某幾場戲時,她頭暈到完全無法靠近現場,只能躲在休息室狂抄心經鎮定。身為「靈異麻瓜」的袁澧林回想,有段期間劇組駐點在山區拍攝並住宿,潮濕陰冷的環境令她害怕不已,沒想到助理卻反稱:「這裡超級安全啊!」反而是一些看起來明亮、舒適的拍攝地點,卻讓她感到強烈不適。不僅演員們察覺異樣,導演蔡佳穎也證實拍攝某場中邪戲時,現場瀰漫著詭譎氛圍。拍攝結束後,竟有三、四名工作人員接連出現高燒、嘔吐,甚至衝出場外狂吐的症狀。面對接二連三難以解釋的現象,劇組上下繃緊神經,曹佑寧全程配戴護身符保平安;陳如山自我告誡「人不能不信邪」;袁澧林則秉持世上有許多靈魂共存的信念,劉以豪更鄭重表示:「面對大自然,必須帶著一顆敬畏的心!」《山忌 黃衣小飛俠》將於6月6日全台上映。

年輕人衝動投資?官方數據撕標籤 專家揭逾3成「有這好習慣」
4月2日美國川普關稅「解放日」,全球陷股災, 少年股神翻車?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依證交所資料,14日發文推翻此一說法,並點出逾3成年輕族群定期定額,對市場帶來的正面貢獻。周冠男於臺灣證券交易所官網《觀點》中,以「台灣年輕人的投資面貌」為題點出,社會輿論對年輕族群投資行為存在不少誤解,依證交所統計,截至今年3月,台股約1326萬自然人開戶,其中30歲以下約220萬人,占17%,為所有年齡層中增幅最高,驗證年輕族群正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此外,今年首季年輕族群雖占交易規模人數約21%,交易金額僅占約5%,周冠男分析,主要原因是不少年輕人選擇「定期定額」投入股市;信用交易中,年輕族群人數與金額占比分別僅約6%與4%,當沖交易戶數占比約為8%,金額占比僅約6%。而涉及信用違約案例中,年輕族群的金額與人數比例均低於7%,遠低其他年齡層。周冠南指出,數據顯示,大多數年輕族群有相當的風險意識與自律能力。周冠男分析,對沒專業財務知識、時間與分析工具的年輕人,最佳投資策略應是分散風險、長期持有。股市短期漲跌難預測,即使是專業投資人也未必掌握趨勢;相較之下市場長期向上的趨勢,卻是任何人都能參與並受益。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校長李志宏也指出資本市場永續發展,有賴年輕族群新血加入,樂見年輕人做好風險管理、投資股市累積財富,撕下標籤。

身邊八年級生吃美食又出國!他批「都在玩樂」 網曝背後關鍵
八年級生直接躺平?有網友提到,有近30個八年級生朋友,但只有不到5人結婚,還沒人生小孩。他發現,七年級生好歹至少會生一個小孩,但八年級平時就是揪團、唱歌、旅遊,為什麼八年級生都整天吃喝玩樂?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討論。這名網友在PTT的WomenTalk板上,以「現在八年級整天都在吃喝玩樂」為標題發文,稱八年級生已經是23歲到33歲的年紀,結果身邊20到30個人裡面,不到5個人結婚,甚至沒人生小孩。原PO還觀察到,這些八年級生通常也不加班,下班時間一到就是準時走,把剩餘工作留給前輩。下班就回家追劇、看動畫、打電動,假日也無所事事,整天找美食吃、看電影逛街,或是喝酒跑夜店,錢都拿去吃喝玩樂,IG都在PO又去哪裡玩、去哪個國家。原PO認為,這個年紀應該要結婚生子增產報國,不然就是在公司加班拚經濟,賺錢存頭期款買房子,「七年級的好歹也至少會生一個給長輩一點面子,八年級整個直接躺平我就爛,真是豈有此理!根本就整個廢到笑啊!」原PO舅就好奇,八年級生為何整天都在吃喝玩樂?貼文一出引發熱議,網友紛紛回應,「享受人生啊」、「已在日本爽玩第六天,我很抱歉,超爽」、「很爽欸」、「他們開心就好,關你什麼事」、「你是不是很嫉妒」、「八年級只是早點覺悟而已」、「躺平族」。也有網友回應,「偷偷告訴你,吃喝玩樂不只是八年級」。有網友就點出,最大問題是房價,「身邊有生的不是89就是有家底,靠自己幾乎沒有,光房價就多少了,怎麼生」、「八年級代表來了,這個房價要生小孩,除非靠爸媽啦」、「房價真的毀滅台灣」、「薪資中位數,再看看這個房價物價,想想真的可悲」。此外,也有網友認為,享受當下比較重要,「不婚不生,快樂一生」、「能出國玩為什麼要生小孩?」「這樣也沒虛度啊,明明過得很滋潤」、「身邊一堆八年級的不是經濟能力不夠,單純對婚姻沒憧憬,不然生三個也沒問題」、「奶粉錢拿來買保時捷911多舒服啊」。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會不會你是在比較窮的同溫層XDD身邊7尾8頭的,不少有一間在看第二間呢」、「造謠吧?我身邊八年級的都在結婚,今年不知道被炸幾次了」、「八年級一堆少年股神,開跑車住豪宅」。

巴菲特卸任前大讚:為波克夏「他賺得比我多」
在波克夏 · 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現年94歲的股神華倫 · 巴菲特宣布,將於2024 年底正式卸下執行長一職,並推薦副董事長格雷格 · 阿貝爾接任。在這一重大時刻,蘋果執行長庫克於社交平台發文致敬巴菲特,稱他為「無數人智慧的啟迪」。在股東大會致詞中,巴菲特也不吝讚美庫克對蘋果的貢獻,認為他成功帶領公司延續成長,即使無法像賈伯斯帶來顛覆性創新,仍為蘋果寫下輝煌篇章。巴菲特幽默表示:「庫克為波克夏賺的錢,比我還多。」早期巴菲特不碰科技股,直到2016年破例投資了蘋果,投入約 35 億美元購入蘋果股票,至2023年底已增值至約1730億美元,為波克夏帶來了巨額回報。不過,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巴菲特便開始逐步減持蘋果股票,截至2024年底,波克夏持有的蘋果股票已從2023年底的9.05億股降至3億股,減持比例接近三分之二。波克夏仍持有蘋果公司約2%的股份,位列其前五大股東之一,蘋果也仍是波克夏最大持股標的,其持股市值遠超排名緊隨其後的美國運通和美國銀行。

批美貿易政策獲4萬人掌聲 「股神」巴菲特宣布年底退休由副董座接任
被譽為「股神」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近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將於今年底卸下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執行長身分,由副董事長葛雷格阿貝爾(Greg Abel)接掌他的職務。此外,巴菲特並當場批評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等關稅政策,獲得現場約4萬名與會者掌聲。綜合外媒報導,現年94歲的巴菲特美東時間5月3日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我認為時間已經到了,該由葛雷格在年底成為公司執行長。」巴菲特指出,事先知曉此決定的僅有他的2名子女霍華德與蘇西,而坐在台上的阿貝爾似乎對巴菲特宣布的事項感到意外。不過早在4年前,巴菲特就已親自選定阿貝爾為接班人,但當時並未透露退休時間。巴菲特強調,即使卸任,也沒有打算出售自己持有的波克夏股票,「我完全沒有出售波克夏股份的打算,這些股票未來將會捐贈出去。」該公司目前市值達1.16兆美元(約新台幣35.6兆元),旗下擁有超過60家公司,包括Geico保險公司、Duracell電池和Dairy Queen連鎖餐飲店,同時持有蘋果、可口可樂、美國銀行及美國運通等巨頭企業的大量股份。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對巴菲特的商業成就表示讚揚,「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像華倫巴菲特,包括我在內,無數人都受到他的智慧啟發。我能夠認識他,是我人生最大的榮幸之一,毫無疑問,他把波克夏交給最合適的人。」其實,巴菲特早在2023年罕見地發表一封信,坦言自己「正在打延長賽」,暗示未來可能會交棒。儘管巴菲特宣布退休,但並未淡出對全球經濟議題的關注。他在股東大會上批評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特別是對中國等國徵收的高額關稅,雖未直接點名,但外界普遍解讀他針對的正是總統川普的強硬貿易立場。巴菲特表示,「把貿易當成武器是一個大錯。當世界其他75億人對你觀感不佳,而你只有3億人自鳴得意,這樣子既不正確也不明智。」他進一步指出,美國應該與其他國家貿易,各自發揮所長,「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政策長遠來看對美國弊大於利。」此為巴菲特迄今對對等關稅政策最直接的批評。他指出,美國過去250年從一個無名國家崛起為全球最重要的工業大國,不應倒退走向保護主義。他警告,貿易與關稅「可以是一種戰爭行為」,已在美國社會引發負面情緒。今年4月,美國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45%關稅,中國則反制徵收125%報復性關稅。雖然美國政府後來對除了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實施90天關稅暫緩,但貿易緊張仍引發市場動盪。此外,巴菲特也提醒,地緣政治事件與關稅已為波克夏帶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據該公司第一季財報,這些因素使未來影響難以預測。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巴菲特長期被視為股市的信心指標,但近10季以來,他已持續減少所持有的股票數量或金額。2024年,波克夏出售超過134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元)股票,主要減持蘋果及美國銀行的股份,導致該公司持有的現金款項增至創紀錄的3470億美元(約新台幣10兆元)。巴菲特自6歲賺到第一筆財富,11歲首次購股,13歲申報個人所得稅。儘管身為全球排名前十大富豪,但他至今仍住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一棟普通住宅超過65年,並長期致力慈善事業,已捐出數億美元。

股神巴菲特想退休「接班人是他」! 痛批川普關稅政策是重大錯誤
94歲的傳奇投資人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美東時間3日,在被譽為「資本家的胡士托音樂節」的波克夏·海瑟威年度股東大會上,透露自己打算在年底退休,同時以強硬姿態抨擊現行的關稅政策,直指「貿易不該被當作武器」。這場吸引全球4萬人參與的活動,包括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等重量級人物皆到場聆聽「奧馬哈神諭」(The Oracle of Omaha)的經濟預言。「美國應該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貿易。我們應該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他們也該做他們最擅長的事,」巴菲特在奧馬哈CHI健康中心對數千名觀眾強調。當他批評現行貿易策略「惡化國際關係並動搖全球市場」時,現場瞬間爆出如雷的掌聲。雖然未直接點名美國總統川普,但巴菲特對其關稅政策的否定態度昭然若揭。這位億萬富豪以宏觀視野分析貿易平衡的重要性:「當75億人對你不太友善,而3億人卻沾沾自喜時,這是重大錯誤。」他特別警告單邊主義的危險:「我不認為設計一個讓少數國家炫耀勝利的世界是好事。但我確實相信世界其他地區越繁榮,我們就會越富裕,未來孩子們也會更安全。」這並非這位傳奇投資人首次公開反對關稅。3月在川普正式宣布關稅前,巴菲特曾表示關稅「某種程度上是戰爭行為」,並指出美國對此有豐富經驗,「長期來看,關稅就是商品稅。總不能指望牙仙付錢吧!」他更反問「然後呢?經濟學總要問『接下來會怎樣』」,顯示其對關稅政策的擔憂。不過即將退休並交棒給接班人、波克夏副董事長阿貝爾(Greg Abel)的巴菲特也認為:「我們始終處於變化過程中,所以不必氣餒。」當被問及退休計劃時,這位執掌波克夏近60年的傳奇人物笑稱:「只要還能思考,我就會繼續投資,畢竟我人生最幸運的事,就是生在這個讓我盡情發揮的國家。」同時他也感性表示「我覺得時機已經來臨,應讓阿貝爾在今年底成為公司執行長。」這場馬拉松式演說持續逾4小時,延續著巴菲特數十年來將公式化年會,轉變為全民盛事的傳統。CHI健康中心展廳化身波克夏品牌嘉年華,近2萬人搶購「時思糖果」(See's Candies)、「鮮果布衣」(FRUIT OF THE LOOM),以及以巴菲特和已故搭檔蒙格(Charlie Munger)為原型的限定商品。來自佛州的退休醫師洛倫佐·阿蘭受訪時稱:「我告誡子女就算賣房子也別賣波克夏股票,因為這是要傳給孫輩的財富。」在財報方面,這家投資業務跨足保險(Geico)、鐵路(BNSF)、餐飲(Coca-Cola、Dairy Queen)及科技(Apple)的巨頭公布第1季獲利銳減64%,從127億美元跌至46億美元。公司坦言關稅影響難以量化,但「很可能產生負面後果」。CFRA分析師凱西·塞弗特指出:「波克夏簡直是整體經濟的縮影,其業績波動反映政策不確定性正在傷害實體經濟。」然而,儘管市場動盪,波克夏股價今年仍逆勢上漲18.9%,遠超標普500指數的-3.3%表現。

巴菲特抄底贏大盤? 股神最愛指標亮「買進」信號
股神巴菲特美東時間3日將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一年一度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股東大會。預計提問者將會就美國經濟前景和關稅影響進行重點提問,以及先前大幅拋售蘋果股票,轉向投資日本五大商社等相關議題。自川普政府4月2日發佈「對等關稅」以來,金融市場出現了大幅波動,波克夏公司的股價仍一如既往地跑贏大盤,自標普500指數2月19日創下6144.15點歷史高點以來,波克夏股價上漲9.6%,領先標普500指數18.4個百分點。美國股市總市值的Wilshire 5000指數與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額的比值,是巴菲特推崇的一項關鍵估值指標。儘管近幾周美股大幅上漲,目前該指標約爲180%,仍處於去年9月初以來的最低水平。在今年市場大幅波動的背景下,各類估值指標的重要性大幅上升。而Wilshire 5000指數的低位,正發出美股「相對便宜」的信號,進一步支持了市場普遍認爲美股近期強勁反彈還有上漲空間的觀點。在今年給股東的信中,巴菲特表示,日本五大商社運營得非常成功,其運營模式與伯克希爾頗爲相似。這五家公司都會在適當的時候增加股息,在合理的時候回購股票,其高層管理人員薪酬方案也遠沒有美國同行那麼激進。不過日本經濟以及日本企業被認爲將受到美國最新關稅政策的重大影響。巴菲特是否繼續看好日本市場,以及對於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都值得投資者們關注。在持續持有蘋果公司股票多年並賺取巨額收益後,巴菲特從2023年四季度開始逐步減持蘋果公司的股票,從8.95億股減持到2024年四季度的3億股。在對等關稅出臺後,曾寄希望在多國佈局產業鏈以期降低風險的蘋果,被認爲是受關稅影響最大的科技企業之一。

3年賺上億…26歲少年股神遭川普關稅「斷頭」 9位數全沒了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台股也一片慘澹。先前有一名26歲「少年股神」在3年內,靠台股、美股、期貨等,賺到上億元,沒想到短短幾天9位數瞬間歸零,少年股神向臉書粉專「善甲狼a機智生活」私訊,提到自己26歲就賺到破億元,曾以為會是市場裡的傳奇,卻死在這一波暴跌裡。回憶過去3年,他每天盯盤面、研究籌碼、瘋狂開槓桿,凌晨看美股,白天盯台股、期貨,晚上研究FOMC跟各國數據,一天睡不到4小時,也讓身價從幾十萬翻成上億。少年股神指出,當時他一眼看盤就能知道今天的股市狀況,總能頭頭是道,而且有一套做法,卻開始以為這是自己創造的,因此追求速度、高周轉、爆發力、極限操作,期貨開2倍不夠,就加倍越開越大,相信可以抓到每一波行情,讓錢像洩洪一樣湧進來。少年股神以為自己真的懂了,是能穿越牛熊的頂尖交易員,直到今年4月全球暴跌、AI股領跌,整個盤面找不到任何浮木、恐慌蔓延,他知道這波會跌,但不信會崩,所以Allin做多,還用期貨加碼,把籌碼一口氣全壓進去,十分有信心,豈料行情繼續跌,帳戶每天「斷頭」,不過他還是不死心,結果短短幾天9位數歸零,「不是腰斬,是爆倉」。少年股神此時才明白,自己根本不是什麼高手,只是撿到幾十次機會的倖存者,「是行情賞了我一點運氣,我卻把它當作實力」,他也告誡其他正在贏錢的人謹記,「市場最毒的,不是它讓你輸,而是它讓你『贏太久』,因為你會開始以為自己無敵,然後你會開越來越大的槓桿,直到那天,那根你不信的K棒,讓你從神回到人」。少年股神提醒,如果還沒爆,就別以為不會,他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爬起來,坦言:「真的很後悔」。

巴菲特準備逆勢加碼? 波克夏發行900億日圓債券
正當川普大刀關稅席捲全球市場,衰退恐慌引發動盪和不安,而他並沒有因此退縮!「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11日發行一筆總額高達900億的日圓債券,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此舉被視為可能準備「逆勢加碼」日本五大商社的訊號。根據《路透》報導,此次為波克夏第10度發行日圓債,債券共分六個期限,從3年到30年不等,溢價收益率全面高於去年10月發債水準,其中3年期債券佔據最大份額,收益率溢價為70個基點,遠高於此前的49個基點,顯示籌資成本明顯上升。宏利投資管理日本公司信貸研究主管Shunsuke Oshida表示:「一般而言,即使發行人願意給出市場允許的最高溢價,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也未必會買單。」但巴菲特仍果斷出手。也讓市場解讀為波克夏很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投資日股。日本分析人士指出,巴菲特的日圓債操作是「借日圓、買日股」的策略,這次發債可能是他深度增持的前哨。今年2月巴菲特表態將進一步買進日股,吸引大量海外資金流入,助推日經和東證指數創下新高。然而,由於川普關稅戰越發激烈,市場擔心貿易摩擦升級將拖累全球經濟成長,日本兩大指數也回檔超過10%,日本五大商社股價下滑,甚至一度跌落至去年8月低點。巴菲特近年看好日本五大商社表現,他曾直言五大商社在營運模式、資本配置與股東回饋等面向都與波克夏高度契合,高層穩健、股東友善,甚至連薪酬都不像美國高管那麼「激進」。截至去年底,波克夏持有的日股總投資成本為138億美元,市值則逼近235億美元,今年3月,巴菲特再度拉高對五大商社的持股,比例拉升至8.5%至9.8%,他預期2025年從日本投資中獲得的股息收入將達到約8.12億美元。

台股狂跌!很多年輕人買股 律師:現金不到200萬不用投資
受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台股連續崩跌3天,不少股民哀號。律師林智群表示,很多年輕人都在玩股票,如果手上現金不到200萬元,都不用講投資,如果風險承受度不高,也最好不要開槓桿。林智群在臉書發文,很多年輕人都在玩股票,但如果手上現金不到200萬,不用講投資看線型,那些都是小打小鬧也不能賺大錢,因為本金不足,投資報酬率再高都沒用,「你本金只有10萬元,結果你是少年股神,投資報酬率300%,10萬元變成30萬元,很厲害!但多20萬元,不會讓你變有錢。」林智群表示,股票市場就是本多終勝,所以趁年輕投資自己,讓年收入提高,賺到第一個200萬,之後存更快,才可以談投資,「不過年輕時拿10萬元小打小鬧,也不會沒收獲,像這兩天這種大規模股災,應該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玩股票,都在牛市的人,沒辦法想像的,就算是碰到、燙到,也是一種體驗。」林智群強調,如果風險承受度不高也不要開槓桿,「只要不是自己的閒錢,操作起來,就是會患得患失!自己的錢買股票,都會患得患失了,開槓桿就不會患得患失?失去平常心時,很難做出好的決定。我算很保守的人,不是很會投資,只是提供一點想法做參考。」

巴菲特、李嘉誠不約而同「1動作」 外媒示警:有大事發生
被譽為「西方股神」的巴菲特和「東方超人」李嘉誠,兩人皆已年過90,卻不約而同地狂囤現金資產,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不禁令人猜測,金融危機是否即將來臨?美媒專欄作家任淑莉(Shuli Ren)在文章中指出,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現金儲備成為市場熱議焦點,目前帳上現金高達3340億美元(約台幣11兆),占總資產比重達29%,創下歷史新高。李嘉誠執掌的長江和記自2020年起積極做槓桿,以100億歐元的價格向Cellnex Telecom SA出售歐洲鐵塔資產,並持續保留現金。近期更將大部分港口出售給貝萊德公司主導的投資集團,預計交易完成後將套現約190億美元(約台幣 6270億元)。這兩家公司以其善於把握時機套現而聞名。波克夏在美股估值過高時提高現金配置,而在市場崩盤時則進行資產配置。波克夏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投資美國銀行,至今已獲利超過300億美元。李嘉誠在1999年網路泡沫達到高峰時,以約15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英國行動電話營運商Orange的控股權。2017年底,李嘉誠以破紀錄的52億美元出售香港中環的一棟摩天大樓。交易完成的一年多後,香港房地產市場達到巔峰,房地產開發商被迫賤賣這筆房產。正當經濟學家在爭論全球貿易是否結束或僅是重劃版圖之際,李嘉誠決心出售長江和記的巴拿馬港口資產。對於投資人而言,現在正是需要謹慎行事的時候。

窮人為何一直貧窮? 《富爸爸》作者揭「這心態」錯失致富良機
知名理財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認為,窮人為什麼依然貧窮,最主要的原因在於「FOMM」(Fear of Making Mistakes,害怕犯錯)。日前羅伯特清崎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表示很多人都聽過「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但實際上造成貧窮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FOMM」(Fear of Making Mistakes,害怕犯錯)。羅伯特清崎指出,當比特幣今年突破20萬美元(約新台幣666萬元)時,擁有FOMM心態的人會因為覺得「太貴了」而卻步,錯過這個歷史性的致富機會。羅伯特清崎直言「比特幣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財富創造之一,投資比特幣的FOMO人群將加速實現世代財富」,但卻有許多人因為害怕犯錯而選擇觀望,最終與財富擦肩而過。羅伯特清崎建議,可以不相信他的話,但可以傾聽並學習他關注的業界專家,包括創業家布斯(Jeff Booth)、美國軟體公司Strategy執行長賽勒(Michael Saylor)、電視名人凱澤(Max Keiser)、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女股神伍德 (Kathy Wood)等人,然後再聽聽那些批評比特幣的人的意見。羅伯特清崎強調「一旦你從那些喜歡比特幣的人和那些討厭比特幣的人身上學到了東西後,就能自行做出決定了」。他提到,現代最有價值的金融知識,已經不再來自學校或華爾街,而是在免費的YouTube上。羅伯特清崎也批評學校灌輸學生「犯錯就是愚蠢」的觀念,導致許多人害怕嘗試。他以嬰兒學走路為例,如果嬰兒因為怕跌倒而不敢學走路,那麼一輩子都無法站起來。羅伯特清崎最後也呼籲大家擺脫「FOMM」思維,「大家要變得更聰明,懂得善用YouTube等資源,獲得免費的金融教育」。

香港恆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辭世 享壽97歲「曾登全球富豪第4位」
恒基地產公布,集團創辦人李兆基今(17)日黃昏在家人陪伴下與世長辭,享壽 97 歲。李兆基1996年獲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球富豪榜排名第四位,成為當年亞洲首富。李兆基出殯儀式的舉行日期,待家族安排妥當後,將會另行公布。李兆基生於1928年,是廣東省順德市人,1948 年來港發展,於1976年創辦恒基兆業地產,逐步將公司發展為香港四大房地產開發商之一,並於 1981 年帶領公司上市。恒基地產的核心業務涵蓋物業發展及投資,旗下還包括恒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及美麗華酒店企業有限公司等上市附屬公司。此外,李兆基曾長期擔任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主席,服務超過 3000 萬名用戶。李兆基亦熱衷慈善事業,其中創立「李兆基基金」,向香港多間大學捐贈資助,並設立「牛津大學李兆基獎學金」等計劃,幫助年輕人接受優質教育。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予李兆基,表揚他多年來對社會的貢獻良多。他亦大力支持內地培訓人才,透過「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贊助無數學員,推動「百縣百萬農民及鄉村醫生培訓」等公益項目,改善農村生活及醫療條件。李兆基2013 年起推出捐地計劃,支持興建安老院及青年宿舍,以舒緩香港的住屋需求。李兆基於2019 年正式退任恒基地產主席一職,由兩名兒子李家傑及李家誠接棒,擔任聯席主席及董事總經理。他本人則繼續擔任執行董事,為集團提供策略指導。李兆基曾因投資股票獲利,被封為「香港巴菲特」及「亞洲股神」,但李兆基則稱自己只是一名普通股民,更笑言自己是「冒牌股神」。

亞洲前首富、香港地產大亨「四叔」李兆基去世…享年97歲 恒地證實了
據《中時新聞網》17日報導,被尊稱為「四叔」的亞洲前首富、香港恒基地產集團創辦人李兆基逝世,享年97歲。據恒基兆業地產官網發佈消息稱,「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沉痛宣佈集團創辦人李兆基大紫荊勳賢,痛於今天黃昏 (西曆2025年3月1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與世長辭,積閏享壽97歲。」陸媒報導說,李兆基出殯儀式的舉行日期,一切等家族安排妥當後,將會另行公佈。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出生於廣東順德大良,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創辦人,曾於1995、1996、1997連續3年在《富比士》富豪榜上成為華人首富與亞洲首富,並連續2年在全球富豪榜保持第4位。他還在1995年獲得亞洲企業家成就獎,同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2018年,再以2150億元財富成為香港首富。2020年,以304億美元財富成為《富比士》香港首富。他是香港4大家族一代創始人,被人們稱為「地產大亨」、「亞洲股神」、「香港巴菲特」。1958年,李兆基和馮景禧、郭德勝等8人合資成立永業公司,推出「分層出售、10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改香港整棟出售的銷售模式,公司修建的專案幾乎都能實現快速去化。到了1963年,李兆基和馮景禧、郭德勝3人將永業公司重組,成立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鴻基這一名號徹底在中國香港打響,1972年,新鴻基地產在香港上市。李兆基在地產生意風生水起,21世紀後涉足股票業務,其操作表現令人豔羨,實現從「地產大亨」到「亞洲股神」的華麗轉型。2019年5月李兆基正式宣佈退休,但是在2020年《富比士》香港50大富豪榜中,以304億美元身價擊敗李嘉誠,成為香港首富。而李兆基早在1997年,登上美國《福布斯》的世界十大富豪排行榜第4名,成為華人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