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
」 地震 氣象署 中央氣象署 嘉義 玉山10萬公里外太空偵測到「鳥鳴聲」 科學家發現新疑問
近期科學家在距離地球超過6萬2000英里(近10萬公里)的太空區域,探測到一種被稱為「合唱波」的宇宙波動。這一發現不僅為物理學家帶來新的問題,也對現有的太空物理研究提出挑戰。根據《美聯社》報導,合唱波是一種等離子體波動,其頻率與人耳可聽見的聲音頻率相似。當這些波動被轉換為音頻信號時,會發出尖銳的音符,聽起來像高頻的鳥鳴。雖然這類宇宙波過去曾在太空中被探測到,但此次測量的區域此前從未進行過相關研究,因而特別引人關注。愛荷華大學的太空物理學家艾莉森詹恩斯(Allison Jaynes)表示,此發現帶來新的疑問,特別是關於該區域內可能存在的物理現象。雖然科學家尚未確定合唱波的形成機制,但部分研究者推測它可能與地球磁場有關。自1960年代以來,無線電天線已多次接收到合唱波信號,包括來自南極研究站的觀測數據。此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范艾倫探測器(Van Allen Probes)也曾在較近距離測量過地球輻射帶的合唱波。此次最新發現則來自NASA的磁層多尺度衛星(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 Mission, MMS)。該衛星自2015年起致力於研究地球與太陽磁場的相互作用,而這項發現已發表於《自然》期刊。此外,合唱波不僅限於地球,過去在木星和土星等行星附近也曾被觀測到。這些波動能夠產生高能電子,甚至可能對衛星通訊造成干擾。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作者劉成名(Chengming Liu,音譯)指出,合唱波是太空中最強大且影響深遠的波動之一。科學家對於此次發現感到驚訝,因為這些合唱波出現在地球磁場被拉伸的區域,而這並非原先預測的範圍。詹恩斯表示,這一發現極具研究價值,未來需要進一步觀測,以了解這類波動的發生機制及影響。
2025「主動式、被動式平衡型ETF」掛牌元年 證交所不藏私6點入門
台股22日封關休市11天,2月3日開市,統計一年來大盤上漲了5千多點,ETF規模也超過6兆元,其中66檔台股ETF受益人數上周增加9.5萬人,總人數來到10310623人創新高。2025年將是「主動式ETF、被動式平衡型ETF」掛牌上市元年,證交所提出六點教戰法則,提醒民眾交易前應詳盡了解各種ETF產品特性與潛在風險,謹慎評估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資標的。證交所表示,首先,為使投資人能清楚辨識主動式ETF,可透過「基金名稱」、「證券簡稱」及「證券代碼」等三個方式進行區分,主動式ETF的基金名稱必須包含「主動式」字樣,證券簡稱前二字固定為「主動」,且依照投資標的不同,股票主動式ETF證券代碼第六碼固定為A、債券主動式ETF則為D;而被動式平衡型ETF則可透過證券簡稱前二字「平衡」,以及證券代碼第六碼T,與現行被動式股票或債券ETF進行區隔。在商品特性方面,儘管主動式ETF和被動式ETF名稱皆包含「ETF」,但其操作策略卻截然不同。現行被動式ETF以追蹤標的指數之績效表現為目標,主動式ETF則由基金經理人依據公開說明書所定的投資目標與策略,主動操作及調整投資組合,目標是追求超越基準指標績效表現的機會。由於主動式ETF不會依據標的指數或績效指標(Benchmark)建構投資組合,因此並沒有標的指數成分證券資訊,投資人可於投信官網查詢主動式ETF每日投資組合資訊。證交所提醒投資人,基金投資組合資訊會於每個營業日基金淨值結算後公布,然而,鑒於主動式ETF主動操作特性,基金經理人可在次一營業日進行投資組合調整,因此盤中投資組合不一定與前一日公布之投資組合內容相同。主動式ETF的另一特色是可以設定「績效指標」,若基金設有績效指標,公開說明書必須充分揭露績效指標相關資訊,並每月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申報基金淨值與績效指標累計漲跌幅資料,作為投資人評估主動式ETF績效表現的標竿之一。儘管如此,主動式ETF並不保證能超越績效指標、市場大盤或被動式ETF的報酬,且過去績效也不代表未來績效的保證,因此投資人於投資前仍應審慎評估投資風險,並詳閱公開說明書。被動式平衡型ETF屬於現行被動式ETF的延伸,這類ETF追蹤的指數同時涵蓋股票和債券,並且於指數編製規則訂有股票及債券配置比例,投資人可透過查詢公開說明書及投信官網揭露的每日投資組合內容,了解其股債資產配置規則及實際情形,進而做出適合的投資決策,滿足不同風險屬性的資產配置需求。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並無絕對的優劣,投資人應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度選擇最適合的產品。證交所提醒投資人,ETF可於次級市場進行交易,買賣過程中可能面臨折溢價風險,當基金淨值與市價之間偏離較大時,可能會承受價差損失。投資人可透過證交所基本市況報導網站、投信官網等途徑查詢ETF折溢價資訊,並謹慎評估市場波動與各項風險,做出理性的投資選擇。
花蓮鳳林19:55地牛翻身!規模4.9極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4級
地牛再度翻身!花蓮縣鳳林鎮今天晚上7時55分,發生芮氏規模4.9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南南西方25.9公里處,深度10.2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這起地震觀測到最大震度為4級,出現在花蓮縣西林、南投縣奧萬大。據氣象署測報資料,震度4級地區分別為花蓮縣和南投縣,震度3級地區為宜蘭縣,震度2級地區為台中市、雲林縣和彰化縣,震度1級地區為台東縣、嘉義縣、苗栗縣、桃園市、新竹縣、嘉義市、新竹市、台南市和新北市。
700歲全台最大樟樹神木健檢結果出爐! 9成中空依舊健康
南投縣信義鄉樟樹神木(樟樹公神木)逾700歲,樹高約50公尺、胸高樹圍約16.4公尺,台大實驗林管處20日邀專家為神木健檢,透過應力波檢測,估算神木中空腐朽比例高達8、9成,所幸外殼仍算完好,維管束也保有運作能力,可以正常行光合作用,整棵樹還算健康,當地居民祈求神木能夠健康活超過千歲。台大實驗林管處20日為樟樹神木健檢,該處處長王亞男、副處長鍾立展、森林病理專家蕭文偉,還有林業試驗所副所長吳孟玲、林業保育署科長許賢斌、台大植物病理權威孫岩章、台大農業化學系主任許正一、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教授郭章信、中興大學農業推廣中心副研究員顏志恒及縣府官員與會。蕭文偉表示,樟樹神木樹高約50公尺,胸高樹圍16.1至16.4公尺之間,樹齡逾700年,蟲蛀、菌腐及樹身中空難免,每月都派員觀測、記錄,擬5年內每年邀權威樹醫師、病蟲害專家進行聯合會診,透過應力波檢測了解其樹身劣化腐朽的比例,採樣化驗根系範圍土壤。吳孟玲說,神木大部分都有中空問題,透過1公尺長鋼棒已難以估算中空腐朽狀況,因此以器材對神木做應力波檢測,用木槌敲打樹身產生回音,將音波透過蒐集器傳導到電腦裡,經計算機運算神木中空腐朽的狀況,估算神木中空腐朽比例高達8、9成,不過維管束保有運作能力,整棵樹還算健康。神木村長忻軍指出,樟樹神木就是村名的由來,神木挺過土石流,村民很關心神木的健康狀況,透過學者專家會診,針對神木面臨的病蟲害、菌腐、環境等潛在威脅,提出改善對策,一起看顧神木,讓這棵全台最大的樟樹神木,能健康活逾千歲。
嘉義6.4強震南部多處出現「地震光」 物理老師曝3原因
嘉義縣大埔鄉今(21)日凌晨0時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強震,「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即時影像監視器捕捉到地震瞬間的天搖地動感,鏡頭上下搖晃後,接著有兩次明顯的「白色閃光」,另外,高雄左營區也有民眾目前當下天空冒出「強烈白光」,引起網路討論,不少人猜測是「地震光」,對此,有自然科補教名師也解釋之所以會產生地震光的原因。根據《三立新聞網》引述補教自然科名師黃君老師說法,所謂「地震光」是地震的預兆嗎?黃君解釋,其實地震光是在地震發生中才發生,比較遠的人可能會因為光速比較快,而誤以為地震光是地震的預兆,而會產生地震光主要有下列3種原因:1、壓電效應:據黃君表示,由於不同岩石結晶受到外力時,會使晶體產生變形,經由晶格中電荷的移動,造成晶體內局部性不均勻的電荷分佈,產生電偶極矩的變化,黃君還補充,壓電效應在其他材料大多以電能的形式釋放出來,這類現象好發在石英石。2. 電漿:一般來說,岩石在高應力條件下,礦物結構中的過氧基(-O-O-)斷裂而產生帶負電的氧離子,接著從岩石的裂縫中向上竄出地表,並將空氣電離形成發光的電漿,就會出現白光。3. 天然半導體:黃君表示,由於岩石礦物含有大量的矽,其內部的電子電洞分離,可在岩石中移動形成正負電荷,而正電荷通過垂直裂谷結構流向地表,會促使上層地殼變成P型半導體,同時增強電場因而放電發光。嘉義縣大埔鄉在凌晨0時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當時,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二延平步道架設的即時影像,捕捉到地震前後有神秘白色閃光,網友推測可能是「地震光」;據中央氣象署阿里山氣象站回應,經比對氣象署觀測史料繪圖,日治時期,在1941年中埔地震時,從花蓮測候所觀測到的中埔上空大片亮光,略有不同,因此難以研判此影像中的亮光就是地震光,不過有學者認為,地光是在受震動波及區域上空觀測到的光,可能是因岩石或岩層受壓,釋放出電荷而產生光亮。
士官長遭IDF發動機吸入亡!知情人揭執勤SOP 恐「1原因」釀憾事
空軍清泉崗基地今(21日)上午發生重大意外,一名胡姓女士官長在進行IDF經國號戰機落地關車前檢查時,被進氣口吸入喪命,搶救後宣告不治。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該士官長是機工長,負責觀測戰機狀況、實施擋輪檢查,當時可能沒注意到戰機尚未熄火,完全來不及反應就被吸入,在同袍眼前喪命。《TVBS新聞網》報導,知情人士表示,飛機在起飛、怠速和熄火時,進氣口都有吸力,所以戰機滑行至安全區域後,是否能進出需要依照地面人員負責人指令,確認完全熄火後,作業人員才可接近;而胡姓士官長為機工長,負責在機堡內檢查戰機狀況、擋輪實施檢查,可能沒注意到戰機未完全熄火,才會被吸入。另一方面,《自由時報》報導,專業人士說明,正常來說飛官駕機落地後,發動機的轉速僅為「待機」慢速旋轉,在放設輪擋階段更應已停妥,幾乎沒有突然加大馬力的空間,況且比起單發動機、進氣口較大的F-16戰機,經國號為雙發動機構型,裝設於機腹兩側,進氣口非常小,就算是身形嬌小的女性,要被一般慢速運轉的發動機吸入,可能性也極低。針對這起事故,空軍司令部表示,本屬清泉崗基地上午於機庫堡執行飛機關車前檢查時,胡姓士官長因不明原因遭發動機吸入,經單位緊急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空軍司令部進一步表示,對肇生此案深表哀痛與不捨,後續除配合檢、憲機關蒐證相驗及辦理法紀調查,並全力協助家屬處理善後事宜;另將通盤檢討、精進工作流程,以防類案再生。
張國華妻信託長榮股票2.67萬張 家族持股逾15%總市值672億
繼去年底長榮集團大哥張國華信託長榮海運(2603)逾十萬張股票,其妻也將其名下全部的2.67萬張股票信託專戶,對此,長榮公司回應說這純屬大股東個人理財,專家則評估張國華家族領取百億股息,透過信託,一來可能有稅務上的考量規劃,且該股票股息股利可透過信託贈與受益人。長榮海運21日收盤股價為201.00元,上漲了1.50元,漲幅達0.75%,成交樣達10,057張。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張國華係於2024年12月30日將其名下的10萬張長榮海運股票信託至「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受託張國華信託財產專戶」,合計張國華2個戶頭,持有長榮海運199,423張。該為張國華2022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股票信託。2025年1月20日,長榮海運申報大股東張國華妻子楊美珍名下的26,792張長榮海運股票,全數信託至「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受託楊美珍信託財產專戶」,該帳戶累積持有長榮海運共45,663張。進一步觀察張國華家族持有長榮海運股份,再加上張國華兒子張聖恩的89,100張,共計約334,186張長榮海運股票,持股占比達15.54%。以21日股價201元計算,市值約達672億元,若以2025年配發每股30元現金股利估算,約可領取百億元股息。
嘉義6.4強震!南部31水庫啟動特別檢查 曾文水庫園區暫停開放
嘉義大埔今(21日)凌晨0時17分發生規模6.4地震,且餘震不斷,經濟部水利署於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即啟動水庫安全檢查通報機制,目前初步回報各地水庫堰壩設施及供水正常,請民眾放心,為慎重起見,震度達4級以上水庫,將依規定啟動特別檢查,以維護水庫設施及大眾生命財產安全。經濟部水利署表示,嘉義大埔規模6.4地震各主要水庫地震儀觀測到震度,震度5弱水庫分別為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白河水庫、甲仙堰、德元埤、虎頭埤及鹽水埤,震度4級分別為阿公店水庫、高屏堰、蘭潭水庫、仁義潭水庫、湖山水庫、內浦子水庫、明潭下池、日月潭、霧社水庫;震度3級分別為牡丹水庫、永和山水庫、鯉魚潭水庫、石岡壩、集集堰、鳳山水庫、寶山水庫、德基水庫、明湖下池、士林堰、溪畔壩、南溪壩、水簾壩、木瓜壩、龍溪壩,後續各水庫管理單位將依據「蓄水建造物檢查及安全評估辦法」規定,進一步辦理特別檢查,以確保水庫安全無虞。水利署於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即啟動水庫安全檢查通報機制。(圖/經濟部水利署提供)另一方面,曾文水庫風景區指出,受地震影響造成園區多處土石崩塌,已影響道路通行,今日暫停開放。中埔遊客中心則因水塔歪斜壓破水管,目前無水可用,且地面積水,暫時無法服務遊客,今日暫停服務。今日凌晨0時17分,嘉義縣政府東南方37.9公里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震央位於嘉義縣大埔鄉,深度9.7公里,其中嘉義縣地區最大震度6弱、台南市地區最大震度5弱、高雄市地區最大震度5弱。據統計,地震共造成27人受傷送醫,包括台南市14人、高雄市5人、雲林縣4人、嘉義縣1人及嘉義市3人。水利署於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即啟動水庫安全檢查通報機制。(圖/經濟部水利署提供)
嘉義6.4強震靠近「3斷層」 竟與台積電設廠監測有關
嘉義縣大埔鄉今(21日)凌晨0時17分發生規模6.4地震,連台北都有收到國家級警報!對此,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也說明,深夜的0121地震是當地50年來最大規模的一起地震,而且接近震央的3個新發現的斷層,都跟近年來的台積電設廠有關。根據地震測報中心資料顯示,嘉義發生規模6.4強震後,餘震不斷,且多半集中在台南市南化區及楠西區,截至金上午9點,已出現多達54起餘震,而且規模最大的2起,全都為極淺層地震。吳健富分析此次地震,表示震央位於嘉義大埔,深度僅9.7公里,而地震發生的主因是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歐亞大陸板塊所致,地震「有感搖晃時間」達43秒,是當地自1976年觀測以來,規模最大的一起;2000年2月16日觀測過規模次大的地震也才5.6。他提醒民眾,由於地震需要釋放能量,3天內還要小心規模5以上餘震。吳健富也指出,嘉義地震容易讓民眾聯想到「梅山斷層」,不過本次地震震央距離梅山斷層長達50公里左右,兩者無直接關聯。反而是「口宵里斷層」、「六甲斷層」和「觸口斷層」與這次地震震央相近,而有趣的是,這3個斷層都是在2021年台積電設廠進行監測時才發現的。
台北低溫11℃! 鄭明典「強烈冷氣團達標」:台大氣溫比文大還低
今(20日)至明(21日)晨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西半部日夜溫差大,明白天起強烈大陸冷氣團減弱,氣溫回升。氣象署預報,今(20日)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加上輻射冷卻效應,各地早晚都偏冷,西半部及東北部低溫約11至14度,其他地區16、17度,其中在苗栗以北及彰化、金、馬有局部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夜晚清晨應注意保暖,白天陽光露臉,氣溫比昨天稍回升,預測北部及東半部高溫19至21度,中南部地區可達24度左右,西半部日夜溫差大,早出晚歸應適時增減衣物;離島氣溫,澎湖全天15至18度,金門11至19度,馬祖9至14度;天氣方面,因環境轉乾,各地為多雲到晴穩定的天氣,僅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零星降雨。氣象署也發布低溫特報,提醒民眾,今(20日)晚至明(21日)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今晚至明日新北、新竹至嘉義局部地區有10度以下氣溫(黃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黃色燈號(寒冷)】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鄭明典今(20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強烈大陸冷氣團,達標,很特別的氣溫分布,半夜的時候,台灣大學的氣溫竟然比山上文化大學的氣溫還低。台灣大學的氣溫比文化大學的氣溫還低。(圖/翻攝自臉書/鄭明典)檢視氣象署觀測資料,數據顯示,今(20日)凌晨5時許文化大學溫度為12.2度,台灣大學則是11.6度,至於台北測站則為12.5度。
白雪銀紗披上身 雪山主峰積雪30公分
雪霸國家公園再度披上銀白外衣,近期寒流來襲,雪山地區持續降雪,積雪厚度不斷增加。根據最新觀測,雪山主峰步道黑森林至圈谷間積雪高達8至10公分,而圈谷雪尺更達15公分,主峰步道10.5公里處的積雪厚度更是驚人,約有30公分。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呼籲,前往雪山地區的登山客務必做好萬全準備,以確保登山安全。雪霸國家公園再度披上銀白外衣,近期寒流來襲,雪山地區持續降雪,積雪厚度不斷增加。(圖/李孟樵先生提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醒登山客,近期山區氣候不佳,高山稜線伴隨強陣風,氣溫驟降,請務必注意風寒效應。雪霸處建議,登山客應攜帶完整的雪攀裝備,包括頭盔、冰斧和冰爪,並熟悉使用方式。由於積雪厚達30公分,部分路段結冰濕滑,登山客行經時務必小心謹慎,切勿貿然前進。若遇困難地形,應評估自身狀況,謹慎通過或選擇返回下撤。雪霸處強調,山永遠都在,安全下山才是最重要的。
冷氣團還在「今明兩天仍有雨」 小年夜低溫恐挑戰寒流!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天(18日)大陸冷氣團減弱,氣溫回升,西半部日夜溫差大;南部、東部、東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下午起轉為有局部短暫雨。20日起東北季風增強,22日至23日東北季風減弱,這波東北季風對氣溫影響不大,僅各地早晚天氣偏涼,西半部日夜溫差大,環境偏乾,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24日起東北季風再增強,且小年夜時還有一波低溫,強度是否挑戰冷氣團或寒流仍待觀察。氣象署預報員劉沛滕表示,今晨還是有部分輻射冷卻低溫,尤其新竹到台中有10度以下低溫,今天白天開始冷氣團明顯減弱,各地氣溫回升,宜花地區約18、19度,西半部及臺東地區高溫約20至22度,澎湖14至17度、金門10至18度、馬祖9至14度;天氣方面,中層雲系通過,南部、東部、東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雨,中部以北及宜蘭為多雲到晴,下午中部地區也有局部降雨機率,再晚一點北部地區及宜蘭也有局部短暫雨。劉沛滕續稱,明(19日)各地早晚偏涼,水氣偏多,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其中在基隆北海岸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不過中層雲系預計明晚離開,水氣將逐漸減少。20日起東北季風增強,22日至23日東北季風減弱,這波東北季風對氣溫影響不大,僅各地早晚天氣偏涼,西半部日夜溫差大,環境偏乾,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劉沛滕說明下週降雨趨勢,20、21日雖有東北季風增強,但帶來水氣比較少,東半部有零星降雨,西半部大部分為多雲到晴,日夜溫差大,因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將有降溫;22、23日東北季風減弱,但又有雲系移入台灣上空,東半部、西部山區出現降雨,24日中層雲系加上下波東北季風影響,水氣變多,北部、東半部、中南部山區可能有降雨。對此,天氣職人吳聖宇也發文指出,雖然先前就有說週末期間(18至19日)將逐漸有微弱鋒面建立在台灣附近並且快速通過,各地雲量將增多並且有些局部降雨的機會,不過雲圖上看起來,南邊的雲層今天一大早就迫不及待開始往上湧入,地面鋒面還沒有形成(冷氣團的冷空氣還在),湧進來的是中高層的雲,雷達上也有看到降雨回波,據說南部有些飄雨,山區也有局部降雨開始發生。吳聖宇預估微弱鋒面今天到明天之間會隨著冷空氣減弱而在冷高壓之間的空隙區域(台灣附近)逐漸建立,然後在中高層短波槽線東進的推動下快速向東移出,這段過程將讓各地雲量偏多,並且有下點雨的機會,雖然預報上來看水氣不多,降雨比較局部,訊號也不太明顯,但還是提醒週末這兩天要外出的朋友,特別是要去山區活動的朋友注意降雨發生的情況,天氣並不是太穩定。吳聖宇解釋,今天一早的輻射冷卻也如預期的明顯,再度發生一波低溫現象,由於中部以南的雲變多了,因此再度是雲量仍少的竹苗地區輻冷大發威,苗栗三灣大河很不講武德的降到了4.8度,新竹峨嵋也只有5.7度,竹苗一帶有非常多的測站都觀測到6至8度之間的低溫,台北站還是受限於風力較大的關係,低溫只來到13.9度,略高於昨天。今明兩天(18至19日)冷空氣本身是減弱的,不過吳聖宇提醒,大環境仍是偏東到東北風,今天可能有短暫的偏東風,明天微弱鋒面建立且快速東移之後又將轉為東北風,加上雲量漸多,白天溫度回升但幅度不大,北部、東半部白天高溫在18至22度之間,中南部白天高溫則是在21至25度之間,有些陽光的地方才會比較溫暖,夜晚清晨仍會有比較低的溫度,雖然雲量變多,發生輻射冷卻的機會下降,但是預估在台南以北到宜蘭一帶空曠地區仍可能有11至13度的低溫,局部單點還是有機會接近10度上下,夜間的溫度依然是蠻冷的,要提醒大家注意。
日本宮崎6.9強震! 氣象廳「南海海槽大地震」緊急會議結果出爐
日本宮崎縣在當地時間13日9時19分(台灣時間8時19分),發生規模6.9強震,觀測到最大震度5弱,日本氣象廳緊急召開「南海海槽大地震」會議,結論為「調查終了」,意即未達發布「南海海槽大地震臨時資訊」標準,目前不需採取特別災害措施,相關地區居民可維持日常生活。此外,海嘯警報也在當地時間凌晨0時左右全面解除。綜合日媒報導,日本當地時間晚間接近8時半開始,宮崎縣東側海域的日向灘陸續發生多起地震,其中規模最大的地震為6.9,地震深度30公里,最大震度5弱。由於此次震央地點在去年8月,曾發生過規模7.1強震,加上震央位置在「南海海槽」(南海トラフ),日本氣象廳隨即針對高知縣和宮崎縣發布海嘯警報,同時緊急召開專家組成的「評估研究小組」檢討會,評估這起地震是否與南海海槽地震有關。當時,受到地震影響,高知縣和宮崎縣外海均觀測到20公分高的海嘯,日本氣象廳也呼籲,實際上發生的海嘯高度,可能會比觀測到的高度還高,提醒民眾不要靠近已被發布「海嘯注意報」地區的海岸、河川。後來,日本氣象廳組織的「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資訊)」會議結束,結論為「調查終了」,調查結果顯示,南海海槽發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並沒有增加,民眾可維持日常生活,海嘯警報也在凌晨0時左右解除。然而,日本氣象廳也指出,未來幾天該區域仍要注意地震發生的可能,部分地區最大震度仍有機會達到5級或5級以下。日本氣象廳緊急召開「南海海槽大地震」會議,結論為「調查終了」。(圖/翻攝自X)根據日本氣象廳「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流程,如果在南海海槽沿線發生規模6.8以上的地震,或是觀測設備檢測出地殼異常變形,便會被視為與南海海槽地震有關聯,此時氣象廳就會先啟動「調查」過程。報導指出,日本氣象廳最早是在2019年開始實施這套流程,並於去年8月宮崎縣發生規模7.1地震後首次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南海海槽地震臨時資訊」有分成幾種類別,若是帶有「巨大地震警報」的關鍵字,代表發生規模8或以上的地震,且需針對下一次大地震發出警報,同時讓住家容易遭遇海嘯威脅的居民提前一週撤離;如果關鍵字為「巨大地震注意」,則是發生規模7以上到8以下地震;「調查終了」則意味著氣象廳評估地震與南海海槽無關。另外,「南海海槽大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互相推擠造成的大型地震,週期大約在100至150年,過去曾於1944年與1946年發生。在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後,專家學者曾預測日本在2030至2040年間,有70到80%的機率發生規模9.1的南海海槽大地震。
日本九州近海6.9地震 高知、宮崎縣發海嘯警報
日本九州宮崎縣東側海域日向灘在台灣時間13日晚間8點19分左右,發生規模6.9的地震,地震深度30公里,最大震度5弱,目前高知縣和宮崎縣已發布海嘯警報。稍早在今年新年元旦,正好是日本「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滿周年紀念日,當天,九州宮崎縣近海的日向灘海域也在上午發生規模4.1地震;同樣位在九州鹿兒島縣的櫻島火山、諏訪之瀬島火山,則被觀測到在2025年首次噴發紀錄。另外,九州東南部宮崎縣東側海域8日時也發生芮氏規模約7.1強震,並向向九州和四國,包括鹿兒島縣和愛媛縣等地區發布海嘯警報。日本九州宮崎縣對開海域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圖/翻攝自X)
為何苗栗1.3℃「台北卻有12.4℃」? 吳聖宇:「1原因」讓溫度降不下去
今(13日)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加上輻射冷卻,氣象署針對20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全台最低溫1.3℃更出現在今晨的苗栗三灣,然而與此同時台北卻僅有12.4℃。對此,氣象專家吳聖宇解釋,最主要是偏東風的影響,導致台北盆地內仍有較強的風力,導致近地面層在空氣不斷混合的作用下,輻射冷卻作用無法正常進行,溫度就沒有辦法往下降。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今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發文解釋,受到雲層散開後顯著的輻射冷卻作用加乘影響,今天清晨在西半部普遍有極低的溫度發生,溫度最低的地方還是在輻射冷卻最明顯的苗栗、新竹縣丘陵地區,苗栗三灣大河出現1.3度的低溫、新竹峨嵋2.1度、新竹寶山2.7度、苗栗造橋2.8度、苗栗頭屋2.9度,都是低於3度的溫度,另外在西半部普遍低溫都在8度以下,可說是非常強的輻射冷卻低溫。然而,吳聖宇續稱,同一時間台北站的低溫只有降到12.4度,剛好達到強烈大陸冷氣團的標準。他解釋,最主要是偏東風的影響,導致台北盆地內仍有較強的風力,持續有觀測到4至5級的陣風出現,導致近地面層在空氣不斷混合的作用下,輻射冷卻作用無法正常進行,溫度就沒有辦法往下降,因此輻射冷卻作用發生的條件除了雲層要少之外,風力也必須要夠小,才能夠順利讓低溫出現。吳聖宇也表示,雖然清晨的溫度很低,但是今天白天起這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就要減弱了,地面冷高壓中心已經逐漸要從長江口東移出海,台灣附近風向逐漸轉偏東風,冷空氣將明顯減緩,加上環境水氣持續偏乾,白天大部分地方都將是陽光普照的天氣,因此白天的溫度預估都會有明顯上升的機會,北部、東北部還有花蓮一帶白天高溫將來到19至20度,中部、南部以及台東地區的高溫則有21至24度,在陽光下的感受會較為溫暖一些,但是在陰影處或是有風吹來的時候,體感還是會冷冷的。值得注意的是今晚到明天(14日)清晨,吳聖宇說明,雖然冷空氣已經減弱,但是受到輻射冷卻作用影響,各地空曠地區仍可能有6至8度左右低溫發生的機會,跟今天白天相比,日夜溫差的變化非常大,提醒早出晚歸的朋友務必要注意。
地牛翻身!花蓮近海20:12發生規模4.5地震 9縣市有感「最大震度3級」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12日晚間8時12分,花蓮縣近海發生芮氏規模4.5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西方40.0公里處的花蓮近海,地震深度26.3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根據氣象署測報資料,這起地震觀測到最大震度為3級,出現在花蓮縣磯崎、光復等地區。此外,其他震度2級縣市有南投縣、彰化縣,震度1級縣市有台東縣、台中市、嘉義縣、雲林縣、嘉義市、台南市。圖說:
清晨低溫「零下8.2度」!玉山又降雪 夢幻銀白世界美景曝光
近期連日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全台各地天氣寒冷,而位於玉山北峰、海拔高度3858公尺的玉山氣象測站,在今晨(12日)6時35分出現零下8.2度的低溫,測站周邊被皚皚白雪覆蓋,山峰也披上雪衣,並在陽光照射下,成了夢幻的銀白世界。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顯示,今天清晨6時35分,玉山測站氣溫達到-8.2度,相對濕度53%。氣象署在上午10時31分也發布了低溫特報,今晚至明日清晨(13日),因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等17縣市有10度以下氣溫(黃色燈號,寒冷)發生的機率,請注意;而新竹縣及苗栗縣局部地區則有6度以下氣溫(橙色燈號,非常寒冷)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圖/中央氣象署提供)氣象署表示,今日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寒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寒冷,各地多雲到晴,僅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近日高山氣溫偏低,路面可能出現積冰、結霜等現象,較為濕滑,上山活動務必注意安全。氣象署也提到,1月14日晚間起至1月16日清晨,中部以北3000公尺以上高山亦有降雪機率。氣象署指出,這波冷氣團預計明日白天起減弱,各地氣溫將逐漸回升、多雲到晴,僅東部與東南部有雨,但因夜晚仍有輻射冷卻發生,但日夜溫差大,各地天氣仍偏冷,請民眾留意保暖。
合歡山2波降雪「最厚達10公分」 玉山也成銀白世界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持續性的低溫加上水氣,南投縣合歡山昨晚(10日)9時許、今晨早(11日)6時許陸續下了雪,積雪厚度約有2、3公分,目前部分路面仍是白茫茫一片。不僅如此,玉山氣象站昨晚9時35分也開始降雪,至11時50分停止,成了美麗的銀白世界。玉山氣象站昨晚(10日)9時35分降雪,至11時50分停。(圖/氣象署提供 )玉山氣象站昨晚(10日)9時35分降雪,至11時50分停。(圖/氣象署提供 )玉山氣象站昨晚(10日)9時35分降雪,至11時50分停。(圖/氣象署提供 )中央氣象署資料指出,近日高山氣溫偏低,路面可能出現積冰、結霜等現象,較為溼滑,上山活動務必注意安全;今日北部、東北部2000公尺以上及中部3000公尺以上高山仍有零星降雪的機會。而位在南投的合歡山,從昨日晚間9時許開始降下冰霰,一路下到今日清晨,路面、邊坡已出現明顯積雪結冰,其中積雪最深處更達約10公分,海拔3275公尺武嶺亭一帶也被白雪覆蓋,不少民眾已經開車上山追雪,並與「合歡山武嶺亭即時影像監視器」開心合照。另外,中央氣象署也觀測到,11日清晨7時,合歡山溫度為0度、體感溫度為零下4度。許多民眾前往合歡山追雪。(圖/擷取自合歡山武嶺亭即時影像)對此,公路局表示,由於合歡山路面積雪,公路局先前出動了鏟雪車;而台14甲線翠峰至大禹嶺(18K-41.5K)昨夜實施預警性封閉路段,已在今晨7時開放通行,但經派員檢視路況,鳶峰至大禹嶺(24K-41.5K)部分路面結冰未融,僅限加掛雪鏈車輛通行,請用路人小心駕駛,同時注意沿線交通維護警示措施。公路局也提醒用路人,高山氣候嚴峻變化迅速,管制路段仍視現況機動調整;另依114年合歡山雪季公告事項,下(積)雪或路面結冰時,甲、乙類大客車及超過3.5噸大、小貨車及各類機、慢車(含大型重型機車),禁止進入管制路段。
日本青森大雪破紀錄!積雪量達往年3倍 2男子除雪不慎摔死
日本北部地區青森縣、秋田縣等縣4日降下大雪,部分地區的積雪量達到往年的3倍以上,而青森縣弘前市一度測得1公尺14厘米的積雪量,創下當地1月觀測史上最高紀錄,卻也接連發生民眾因除雪導致死亡事故。據青森地方氣象台稱,截至4日晚上8點,各地降雪量為青森縣125公分(正常值的338%)、五所川原市104公分(正常值的371%)。另外還有青森市酸湯403公分、青森大谷198公分、野邊地77公分等。青森縣自去年底以來遭遇大雪襲擊,給日常生活帶來了道路除雪延誤等問題。總部負責人宮下總知事表示:「我們認知到這場大雪是一場災難。作為該縣的首要任務,我們將與市政府合作採取除雪等措施。」4日上午10點55分左右,青森縣一名75歲農民被淹沒在一條灌溉渠中,因為溺水而死亡。據當地警察署稱,該男子從上午8點30分左右開始,一直在自家棚屋屋頂清除積雪。他沒有頭盔防護,也沒有繫救生索,看似不小心跌倒的。另外,北海道沼田町和美深町也傳出2名男子在除雪時死亡,4日中午男子的妻子發現他躺在沼田鎮一棟房屋的屋簷下。男子被送往醫院,後來不治身亡,警方懷疑是除雪不慎摔倒,後證實死因為急性心臟衰竭。在美深町4日下午2時30分左右,獨自爬上寺廟屋頂除雪的80歲住持,被發現倒地身亡。警方認為住持是從屋頂墜落的,目前正在進行調查。
地震國家警報TOP10一次看 花蓮狂響64次奪冠「6縣市整年沒收到」
花蓮去年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導致18人死亡、1155人受傷,這也是繼921大地震後規模最大的地震,近來嘉義和台南斷層不安分,也頻傳地震。中央氣象署統計全台整年來收到國家警報次數的排行,其中以花蓮最多,而6縣市則是完全沒收到。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發文,統計自2023年11月14日 ~2024年11月13日,台灣發生0403地震,能量釋放逾年平均5倍,花蓮縣不意外成為今年收到最多「國家級警報」的縣市,共計64次;第2名為宜蘭縣,共計23次;第3名為彰化縣,共計9次。至於第4名到第10名,依序為雲林縣和嘉義縣各7次;台中市、南投縣、嘉義市、台南市及台東縣各6次;新竹縣5次;台北市4次;新北市和苗栗縣3次;新竹市2次;桃園市1次。其他還有6個縣市,整年都沒收到國家級警報,分別為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以及基隆市。2024年度收到最多地震警報的縣市為花蓮。(圖/翻攝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臉書)中央氣象署以目前資料庫來分析,2024年規模5.5以上的地震有42起,是自強地動觀測網精密儀器監測以來最多的,這些數據都在提醒民眾,需要時刻保持地震防災意識,做好防災準備,各個地區都不能掉以輕心。另外,中央氣象署也點出發布國家級警報的條件,除了預估地震規模5.0以上,而且縣市參考點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自2024年9月1日起,還新增2個條件,預估地震規模6.5以上,而且縣市參考點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這些條件的設定,都是為了讓民眾在重要時刻收到警示,同時也避免過多警報造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