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 川普 美國 中國 關稅 中國大陸
普丁「10歲私生子」照片遭網路曝光 外媒評論:神似父親早年容貌
在官方紀錄上,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僅與前妻柳德米拉(Lyudmila Ocheretnaya)育有2名女兒,並有3位孫兒女。不過他在2024年遭爆出與前俄國體操國手卡巴耶娃(Alina Kabaeva)另有生育2名兒子。近日,疑似普丁10歲私生長子的照片遭到人在網路上曝光,而這名孩子與普丁早年面容十分相似的長相也引起討論。此前據俄國調查網站「檔案中心」(the Dossier Centre)2024年公布消息,普丁與卡巴耶娃育有2子,當時9歲的長子名叫伊凡‧弗拉基米洛維奇‧普丁(Ivan Vladimirovich Putin)、5歲的次子則叫小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 Jr.)。伊凡出生於瑞士,小弗拉基米爾則出生在俄國。這2名被冠上普丁姓氏的孩子,全天候在俄羅斯聯邦保護局(FSO)官員的保護下,在私人住宅中隔離居住,並有保姆、私人導師和專業體育教練陪伴他們成長。綜合外媒近日報導,在加密社交軟體「Telegram」上匿名運營的TG軍事頻道「VChk-OGPU」,近日公開了普丁如今已10歲的長子伊凡的照片,並將這個孩子形容為「俄羅斯最神祕、可能也最孤獨的男孩」。《每日郵報》則形容,這個10歲男孩的容貌與蘇聯時期的普丁非常相似。曝光資訊指出,伊凡與弟弟小弗拉基米爾住在戒備森嚴的住宅內,2人從未到學校接受過教育,而是如俄國沙皇時期的王室子女般在深宮裡接受菁英教育。他們的生活中幾乎沒有其他孩子可以互動,所有時間都與警衛、家庭教師與其他教師共處。外媒還指出,普丁從未承認過自己的2個私生子,但他在幾個月前走訪圖瓦共和國(Tuva)的小學時,曾不小心說溜嘴提到「家裡的小傢伙會說中文」。此外普丁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提及,俄羅斯歷史悠久的童話與經典故事正重新開始流行,「有時我也會與我的孩子們一起開心觀賞這類影片。」由於普丁的長女瑪麗亞‧沃倫索娃(Maria Vorontsova)已經39歲,次女卡特琳娜‧提霍諾娃(Katerina Tikhonova)也已經38歲,因此他口中的「小傢伙」、「孩子們」明顯不是在指2名女兒。除了2名公開的女兒沃倫索娃與提霍諾娃外,普丁還有另一名私生女伊利莎薇塔‧克里沃諾吉赫(Elizaveta Krivonogikh)。里沃諾吉赫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一直住在巴黎,而她的生母,則是普丁的前任情婦斯維特蘭娜‧克里沃諾吉赫(Svetlana Krivonogikh)據了解,普丁過去一直對個人私生活保密到家,即使使公開的2名女兒,也一直遠離於公眾視線之外。如今私生長子的照片遭到曝光,疑似同樣觸怒了他,伊凡的照片在「VChk-OGPU」上公開不久,整個「VChk-OGPU」TG頻道就遭到刪除。過去普丁曾在與柳德米拉離婚後的一次受訪中,強力宣布:「我有我的私生活,不容任何人干涉,它必須得到尊重!」

蘇澳軍港馬公軍艦「驚傳火警」!最強主力戰艦疑遭火噬 海軍緊急回應
海軍紀德級軍艦「馬公艦」23日上午靠泊在蘇澳軍港內時驚傳火警,有民眾捕捉到當時有黃色濃煙籠罩整艘戰艦,疑似是出現悶燒的狀況,對此,海軍艦隊指揮部下午做出回應,這艘船正在廠級維修中,應是維修時不慎冒出濃煙,目前人員均安。據《中時新聞網》引述海軍艦隊指揮部23日下午的回應,本屬馬公軍艦執行廠級維修通風間燒焊工程,1400時巡查人員發現鄰艙(儲物間)冒煙,立即部署應處並排煙,人員無傷損,本部已編組人員釐清肇因及物品損壞狀況。這艘海軍戰力強的紀德級軍艦「馬公艦」,隸屬海軍168艦隊,原為1982年服役於美國海軍的紀德級四號艦錢德勒號(USS Chandler DDG-996),1999年除役封存後在2004年售予台灣,並改名馬公號服役,隸屬海軍一六八艦隊。「馬公艦」最為人熟知的是在2022年,當時解放軍環台軍事演練期間,我國國防部8月6日發布影片表示,本艦在台灣東部海域監控解放軍海軍馬鞍山號飛彈護衛艦,兩艦對峙最近時相距僅80英尺(24公尺)。

接見「新美國安全中心」訪團 賴清德:將整合出「台灣投資美國隊」
賴清德總統今(23)日上午接見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下一世代國安領袖計畫(Next Gen)訪問團,感謝美國政府多年來持續對臺軍售,支持臺灣提升國防實力,共同維護印太區域和平穩定。並指出,未來將推動「臺灣加1」,也就是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擴大對美投資,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降低雙邊貿易逆差,創造雙贏發展。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傅洛依(Michèle A. Flournoy)董事長是臺灣的好朋友,長期致力於臺灣與美國的各項合作,對臺美關係貢獻非常大,很高興歡迎傅洛依董事長再次率領「下一世代國安領袖計畫」成員來訪。「新美國安全中心」是華府研究美國國家安全及國防政策重要智庫,而Next Gen計畫更是培育美國國安、外交領域人才的搖籃。今年訪團規模更勝以往,顯示美國新生代領袖對臺灣更加重視,他要代表臺灣人民向訪團貴賓表達最誠摯的歡迎。賴清德指出,在座訪賓關注的臺海議題已是全球性議題,國際間有高度共識,認為臺海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臺灣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第一,積極推動國防改革,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防預算並將提升到GDP 3%以上。第二,強化經濟韌性。臺灣經濟要持續進步,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積極立足臺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目前亦已獲致成效。第三,臺灣會與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發揮威懾的力量,以實力來達到和平目標。第四,在對等尊嚴之下,臺灣願意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謀求兩岸和平穩定。賴清德提到,就在這個月10日,《臺灣關係法》立法滿46週年,感謝美國政府多年來持續對臺軍售,支持臺灣提升國防實力,一起維護印太區域和平穩定。未來期待臺灣和美國繼續加強合作,為彼此的國防產業發展以及打造「非紅供應鏈」帶來更多成果,同時進一步深化經貿夥伴關係。賴清德說,美國現在已經是臺灣主要投資對象,未來我們將推動「臺灣加1」,也就是臺灣加美國的新布局,政府將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擴大對美國投資,也希望讓臺美經貿合作更緊密,雙方能互惠互助,創造雙贏發展,同時降低臺美雙邊貿易逆差。最後,賴清德再次感謝訪賓來訪,也期待訪賓此行能有更多收穫,對臺灣留下深刻印象;並盼未來大家繼續支持臺灣,促進臺美關係更好的發展。傅洛依主席致詞時感謝賴總統撥冗接見,並表示,誠如賴總統所言,本次訪團成員都相當傑出。過去參與這項計畫的成員,許多已經成為美國國會議員、政府專家,或是智庫及私部門的領袖。她很榮幸能對此投注心力,也很感謝賴總統願意撥空與他們交流。傅洛依說,訪團在此關鍵時刻造訪臺灣,當前的地緣戰略環境充滿變動,有許多不確定性及不可預測性。在此情勢之下,基於彼此共享的價值觀、對於民主及人權的重視,以及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共同利益,現在正是增進對話與合作,尋求更多機會共同推動區域和平穩定的重要時刻。

中方禁韓「向美國防公司」出口稀土產品 韓官員證實收到信函
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之際,中國政府近期向韓國企業發出警告,要求其不得向美國軍事承包商出口含有中國關鍵金屬的產品,否則將面臨制裁或監管處分,這一舉措引發韓國企業界的廣泛關注。根據外媒報導,據韓國變壓器業界消息人士透露,至少有一家韓國製造商已收到來自中國商務部的正式通知。該通知要求其停止出口含有中國重稀土金屬的電力設備至美國軍事相關企業,否則可能將面臨懲罰性措施。雖然信中未具體列出違規後果,但語氣強硬,令韓國企業深感壓力。這是中國首次針對非美國企業採取明確的出口限制措施,顯示北京在對抗美國經濟施壓上已將矛頭指向第三方盟友。韓國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其製造業高度依賴出口,尤其是半導體、電動車和電池等高科技產業,因此此舉對韓國經濟可能造成重大衝擊。中國本月初還頒布新規,要求出口六種重稀土金屬和稀土磁鐵的企業必須持有特別許可證,而該許可的審批時間長達45天,實質上形成對這些資源的出口禁令。這些稀土金屬對現代工業至關重要,廣泛應用於磁鐵、噴射引擎、雷射裝置、無人機、汽車以及AI伺服器與智慧手機用晶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幾乎所有這類金屬都在中國進行提煉,約九成的稀土磁鐵產自中國。此外,中國也已禁止國內企業與27家美國軍事承包商進行貿易,進一步升高與美方的對抗態勢。韓國政府官員證實,中國商務部亦向其他依賴中國稀土進口的韓國企業,包括電池、顯示器、電動車、航太及醫療器材產業,發出類似信函,顯示中國正逐步擴大其出口管制範圍。韓國國際貿易協會貿易政策部門資深研究員韓雅凜表示,「中美之間的貿易對抗正將韓國推向艱難的十字路口」。她指出,自2020年中國通過《出口管制法》以來,相關政策正日益趨嚴,「去年10月,北京在仿效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擬定針對國防產業的黑名單。」韓雅凜警告,若中國持續擴大制裁名單,韓國主力出口企業將面臨更嚴重的經濟衝擊。

裴洛西訪台被稱「第4次台海危機」 前白宮官員:台灣應對非常負責
美國前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范納(Jon Finer)近日於喬治城大學座談中,回顧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訪問台灣所引發的台海局勢。裴洛西於2022年8月2日訪台,成為25年來首位造訪台灣的美國眾議院議長,引發北京強烈反應。中國隨後於台灣周邊六大海域展開軍事演習,並向台灣周邊海域發射11枚飛彈,部分更落入日本鄰近海域。事件升溫至被部分學者視為「第4次台海危機」。根據《中央社》的報導,范納指出,儘管白宮不希望訪問成行,但也無法對裴洛西做出限制。他強調,過去已有國會議長訪台的前例,並認為裴洛西此行屬於正常的議會外交活動,「不會造成不穩定」。他坦言,該事件讓白宮相當不安,稱「我們寧可那趟訪問沒有發生」,但也強調,美國無權限制國會議員的行動,並稱台灣在危機中的應對「非常負責任」。范納批評中國當時的大規模軍演才是真正導致局勢緊張的根源,「如果你想討論誰破壞了現狀,那絕對不是美國」,他也強調,多數國家理解裴洛西訪台並不代表美國對台政策有所改變,認為中國的反應「過度」且「不合理」。范納回憶,當時的局勢令人緊張,但台美最終共同度過這段危機,「台灣的表現非常冷靜而負責任」,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此外,范納也曾於2023年2月出任美方代表,與訪美的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會談,就台海安全議題進行交流。范納過去為記者出身,2009年加入歐巴馬政府,歷任拜登副總統時期的文膽與高階國安幕僚,拜登就任總統後擔任白宮首席副國安顧問。

出動29架戰機、8船艦擾台!共軍「逾越海峽中線」再踩紅線
中共解放軍動作頻頻!國防部今(23日)公布最新軍事動態,表示自昨(22日)起至今天清晨,共有29架共機、6艘共艦及2艘公務船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國軍已嚴密監控。國防部今(23日)公布最新軍事動態,昨天起至今天清晨,共有29架共機、6艘共艦及2艘公務船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圖/國防部提供)國防部今天公布中共解放軍台海周邊海、空域動態,表示自4月22日清晨6時至4月23日清晨6時止,短短一天內總計發現共機29架次、共艦6艘及公務船2艘,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且其中25架共機甚至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西南及東部空域。對此,國防部指出,國軍已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小金門海路被封引漁民反彈 國產署回應了
金門烈嶼鄉湖井頭村的出海路,是過去軍管時期為漁民「合法」下海的作業口岸;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金馬辦事處卻於近日公告,指該處紅山測段318-2地號為國有土地,禁止未經許可停泊漁筏,並要求4月30日前自行清除地上物,違者將依「竊占罪」處理,引發當地居民強烈不滿。據了解,自1949年國軍退守金門後,兩岸情勢使得海岸線全面列為軍事管制區,該地亦被納入軍事設施與封鎖線內。1992年金門地區解除戰地政務後,雖陸續開放土地登記,惟部分居民因缺乏資訊、誤信自有土地無需登記、或無力負擔相關稅費而錯失登記時效,導致土地最終登錄為國有。地方人士指出,有部分熟知法令的特定人士,利用「四鄰證明」及「時效取得」等制度機制,將原屬社區共用或未登記的土地轉為個人所有,反觀長年實地耕作、出海的居民卻淪為法律上的「占用者」,形同制度性剝奪。地方居民表示,該地長期作為漁民出海與停筏通道,具有歷史脈絡與生活事實,非屬突兀侵占。此次公告將一條傳統出海路視為「國有私占」,未與地方充分溝通即威脅移送法辦,已造成當地民眾極大恐慌與憤怒,形同切斷漁民與大海、生計間的連結,要求主管機關暫緩執行公告,研議保留其作為傳統通道之可能性,並建立合理、公正的土地正義處理機制。國產署金馬辦事處回應,此次公告僅針對漁筏部分請求清除,並未限制或封鎖民眾進出該筆國有土地。有關船舶出海相關規定,仍請民眾依海巡署及交通部航港局相關規範辦理。民眾如對土地是否應屬國有存有疑義,僅能循司法途徑處理。

北韓挑釁不斷 南韓軍方時隔7年在軍事分界線附近重啟炮擊訓練
韓國陸軍22日表示,前一天在京畿道坡州市的兩漢軍事分界線(MDL)附近實施炮兵實彈射擊訓練。《韓聯社》報導,這是自兩韓《九一九軍事協議》被叫停後,時隔7年重啟這項訓練。韓國陸軍麾下6門K55A1和12門K9A1自行榴彈炮參加訓練,在坡州臨津江邊的炮陣地,向駐韓美軍Story射擊場內靶標,發射了60多枚炮彈。按照兩韓2018年簽署的《九一九軍事協議》,雙方叫停距離韓朝軍事分界線5公里處內的炮兵射擊訓練,與團級以上規模的戶外機動訓練,上述訓練也包括在內。不過,由於北韓不斷發起挑釁,韓國政府去年6月宣布,中止該協議全部條款效力,並在軍事分界線附近射擊場,重啟實彈射擊訓練。

預言川普貿易戰弱化美國經濟制裁能力!《大西洋月刊》:北京將更有勇氣犯台
川普4月2日亂揮關稅大棒後,美國股債匯市齊聲暴跌,引發近千位經濟學家連署公開宣言,反對川普的關稅政策。對此,美國雜誌《大西洋月刊》20日更指出,雖然川普表面上強勢,但實際上卻謬誤百出,包括極端關稅威脅、疏遠盟友和政策反覆,都讓中國更有機會壯大自身實力並鞏固國際影響力。此外,北京早在2018年就為中美兩國的長期經濟對抗做好佈局,反觀美國卻因策略失衡、供應鏈依賴與選民壓力面臨內外交迫。警告若貿易戰持續惡化,美國不僅是在自殘,還可能喪失嚇阻中國侵犯台灣的經濟制裁能力,使中國更有膽量在軍事上採取強硬行動。專門報導經濟學和經濟政策的《大西洋月刊》編輯卡瑪(Rogé Karma),在美東時間20日以「如果中國贏得貿易戰會怎樣?」(What If China Wins the Trade War?)為題撰文指出,如果說川普(Donald Trump)真的是有意要輸掉與中國的貿易戰,那麼他目前的所作所為大概也不會有什麼不同。這場由川普發動的關稅戰,不僅可能強化中國的地緣政治地位、讓北京在軍事上更加大膽,還可能削弱美國的國際影響力與經濟實力。本月稍早,川普政府已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至驚人的145%。中國則迅速反擊,對美國商品課徵 125%關稅,並祭出更多針對性的報復措施。這是一場典型的「你來我往」的貿易戰,雙方透過不斷升高的貿易壁壘,試圖迫使對方讓步。川普政府堅信自己握有優勢。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表示:「我們對中國的出口只有中國對我們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這對他們來說是一手爛牌。」但卡瑪指出,這種說法其實是本末倒置,因為美國經濟對中國商品的高度依賴,顯露的是其根本弱點而非優勢。根據密西根州立大學供應鏈專家米勒(Jason Miller)的研究,中國生產了全球超過70%的鋰電池、冷氣機與廚具;超過80%的智慧型手機、廚房家電與玩具;以及高達90%的太陽能板與稀土加工材料,這些物資對於汽車、手機乃至多種關鍵軍事技術來說至關重要。卡瑪分析,想在美國本土重新打造這些產業,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這代表要成立新公司、建設新工廠、重建供應鏈,並訓練大批工人。而且企業必須相信這些高關稅會長期存在,才有意願投入這些龐大資源。相較之下,中國對美國的依賴遠低得多,且多數進口商品如大豆、高粱等,都可以從其他國家取得替代。中國企業確實會因失去美國市場而受到打擊,但這個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中國可以轉向歐洲和東亞等地出口,這些地區的消費者也需要手機、玩具和家電產品。北京也能透過補貼企業、鼓勵國內消費來降低出口依賴。這種「不對稱性」讓中國在經濟對抗中具備「主導權」,因為北京能讓對手華盛頓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卡瑪還補充,中國早在2018年川普1.0的中美貿易大戰後就開始佈局。當時川普對中國商品平均課徵約20%的關稅,這促使北京展開全面備戰。此後,中國大舉投資能源、農業與半導體等領域,減少對美國進口的依賴,並積極開拓新的出口市場。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其目標是「在極端情況下也能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北京也準備好了經濟「攻擊性武器」。他們已禁止多種稀土礦物出口美國,藉此造成美國在車輛、手機與軍事設備(如潛艦與戰機)上的原料短缺;並對美國企業如化學公司「杜邦」(DuPont)及谷歌(Google)發動反壟斷調查,同時中止與航天航空器製造商「波音」(Boeing)的所有業務往來。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北京甚至可能封殺蘋果(Apple)與特斯拉(Tesla, Inc.)等美國科技巨頭。此外,中國也擁有「核選項」:作為美國國債第2大持有國,中國可拋售大量美債,導致美債殖利率飆升與金融市場動盪,甚至引發經濟危機。正如牛津大學的中國政治經濟學者譚葉玲(Yeling Tan)所說:「中國早就為這場戰爭做好準備,這不是一場臨時起意的衝突。」儘管挑戰重重,許多專家認為,美國若步步為營,仍有可能贏得這場貿易戰。「問題是,川普政府幾乎做錯了所有的事。」卡瑪認為,中國確實擁有某些優勢,但美國也有一項關鍵王牌,那就是「盟友」。如果美國能與歐洲、北美、東亞的傳統盟國合作,集體對中國施壓,同時強化彼此之間的貿易關係,就能對中國造成更大傷害,同時減輕自己的損失。這需要精密規劃,例如協調推動產業發展、建立全球供應鏈監控系統、漸進式施行貿易限制,並提出明確的終止條件。然而,川普採取的卻是完全相反的路線,他不僅削弱了拜登政府在半導體與綠能產業上的重大投資,還在短短幾週內將對中關稅飆升至145%,讓企業與投資人無所適從。此外,他還不斷與盟國對立、加徵關稅,甚至威脅制裁他們。就算現在突然想拉攏盟國,其他國家也可能難以信任這位反覆無常、缺乏誠信的「盟友」。貿易戰的結果,除了看誰傷得更重,也要看誰更能承受這種痛苦。就這一點而言,卡瑪表示美國確實有些優勢,因為美國選民普遍支持對中國強硬。研究發現,在受到關稅衝擊最深的地區,選民反而更傾向在2020年支持川普。2024年初的CBS民調也顯示,有56%的選民支持對中國加徵新關稅。但卡瑪也點出關鍵,真正的問題在於這些選民對制裁中國的支持,能否超越他們對物價飛漲和商品短缺的憂慮?他表示,川普第一任期的對中關稅幅度不高,所以對物價影響有限,但這一次的加稅規模與速度,已讓消費者無法忽視。而選民之前也已將通膨列為2024年最重要的議題之一,「當1位承諾降低物價的總統,卻反倒讓物價高漲,選民會如何反應?」更糟的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報復,以及企業因不確定性而投資保守,可能導致整體經濟放緩。許多經濟學家警告,美國可能重回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即物價飆漲與失業率上升齊頭並進。卡瑪認為,就連川普本人恐怕也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他曾在4月初面對股債匯市動盪時,主動「暫停」了其對世界多國威脅的對等關稅政策,等於向對手暴露了底線。即便這次他在民意上撐得更久,也很難比得上沒有任期限制,也不需選舉的習近平,「北京最擅長的,就是等待。」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王丹(Dan Wang)表示,「他們不見得能等到永遠,但至少可以撐過1屆選舉。」因此,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川普最終不得不讓步。或許會以中國做出「象徵性讓步」來「體面收場」,就像上一次貿易戰一樣;又或是透過不斷給予產業豁免權,導致例外比規則還多。無論形式如何,結果都是相同的:美國經濟自殘更深,卻沒能換來什麼實質成果。而中國,卻可能收穫滿滿。卡瑪指出,西班牙上週宣布要加強與中國的關係;歐盟如今也同意重啟與中國的電動車貿易談判,並將於7月派代表團赴北京會晤習近平;南韓與日本也將重新展開中斷多時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越南本週與中國簽署數十項經濟協議,而習近平也正在東南亞進行外交訪問,加深區域關係。卡瑪示警,若中國在貿易戰中獲勝,恐助長其非經濟領域的冒進行為。長期以來,美國政界認為經濟制裁是嚇阻中國侵犯台灣等行動的關鍵手段,但若北京證明自己撐得住這類經濟圍堵,這種嚇阻力量將大打折扣。中國或將更有膽量採取強硬行動,而美國政客也會對使用經濟制裁失去信心,「從這個角度看,川普的關稅政策聽起來,反倒像是他經常批評的『災難性軍事冒險』。只是這次,領軍衝鋒的人,是他自己。」

何仁傑涉共諜案 林佳龍:一等諮議應查核
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擔任外交部長時的機要祕書何仁傑涉共諜案遭收押,調查局長陳白立21日指出,何僅在2016上任前做過1次安全查核,後來隨著吳釗燮調換職務均未再查核;外交部長林佳龍直言「應該要查核」,並表示外交部成立的政風調查小組已配合司法調查,相關報告最快本周完成。陳白立昨表示,何仁傑只做過1次安全查核,時間是2016年5月。換言之,何仁傑只在蔡總統第1任520就職、吳釗燮接任國安會祕書長時做過安全查核,之後吳釗燮調職,何一路跟著,但都沒再做過安全查核。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質疑,何之前在國安會任職時曾進行安全查核,為何轉到外交部卻沒有查核?林佳龍回應,一等諮議是由部長任用,要看他被賦予什麼任務,「如果你問我的話,我認為是應該要查核」,因為一等機要的任用當然會涉及機敏任務,還說「我自己的辦公室主任就有辦安全查核」。林佳龍也透露,他是在藍委徐巧芯質詢後,才知道何涉入共諜案;外交部政風處表示,12日啟動調查,目前已接近告一段落,會盡快在這周完成。外交部進一步說明,若人員涉及國安或重大利益職務,外交部任用前會辦理特殊查核;但政務人員任命屬總統任免範圍,依規定無需辦理特殊查核,聘雇人員也非屬特殊查核範圍,惟進用前仍會辦理一般安全查核。至於這起綠營黨工共諜案,目前有4人被收押,其中賴清德總統辦公室諮議吳尚雨,涉嫌洩漏賴清德擔任副總統時的行程及出訪友邦情報給中共情治人員,台北地檢署聲請延長羈押吳尚雨2個月,台北地院21日下午調查訊問吳,近日再作成裁定。同樣在押的民進黨民主學院前副主任邱世元、新北市議員李余典前特助黃取榮2人,經檢方聲請延押,台北地院17日裁定2人自20日起延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國安局23日將到立法院國防委員會進行「近期國軍、外交部、總統府、國安會遭共諜滲透,其影響國安層面、範圍及未來人員考核管制之具體作法」專題報告。根據報告內容,自2020年迄今,共諜案起訴159人,滲透手法主要由退役拉攏現役、網路勾聯、金錢利誘、債務脅迫等方式,全面滲透我軍事單位及政府機關,甚至透過開設地下錢莊引誘借錢,勸誘或脅迫現役軍人蒐集軍事機密、填寫效忠中共誓約書,或駕駛軍用直升機投共。

藍聚眾北檢外抗議涉違《集遊法》 劉世芳喊抓主謀:先約談朱立倫
內政部長劉世芳21日表示,上周國民黨號召群眾包圍台北地檢署的行為已涉違反《集會遊行法》,北市市警局會優先傳喚涉案主謀,也就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國民黨立委謝龍介、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三位在場主持人到案說明。國民黨17日晚間由朱立倫號召黨公職人員赴台北地檢署,為大罷免被控涉及「死亡連署」的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總幹事姚富文、書記長初文卿、第一區黨部執行長曾繁川4人遭台北地檢署約談甚至移送聲押聲援,其中姚富文、初文卿遭羈押禁見,黃呂錦茹與曾繁川則被無保請回。移送過程中現場上百名支持者群情激憤,包含台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都到場,還有國民黨立委謝龍介、羅智強、徐巧芯、王鴻薇、賴士葆、李彥秀等人也在場抗議,由於北檢外屬於《集會遊行法》未予核准的陳抗區,是否合法引發爭議。內政部長劉世芳認為17日晚間國民黨在台北地檢署前聚眾抗議已涉違《集會遊行法》。(圖/黃耀徵攝)劉世芳說,台北市警局就按照《集會遊行法》處理,所提列的名單主要就是首謀者,包括朱立倫、謝龍介、楊智伃,其餘則依法辦理,約談時程詳情由台北市警局處理。劉世芳強調,支持警政署依法蒐證、傳喚,只是案件已經進入偵查程序,不方便針對個案進一步評論。然而,如軍事要塞、中央政府所在地等禁制區,已明文規定並不適合陳情抗議,《集遊法》的初衷呼籲大家遵守規範,警方則是站在平和立場處理爭議事件,而不是為了政治性宣示來傳喚誰,希望大家都遵守集會遊行規則,表達立場。※CTWant提醒您: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皆應推定為無罪。

俄軍機上週2度靠近北約領空!英國聯手瑞典戰機攔截驅離「創北約新里程碑」
英國皇家空軍(RAF)戰鬥機近日連續執行2起攔截任務,於波羅的海空域偵測並驅離接近北約領空的俄羅斯軍機,展現北約東翼防衛的快速反應能力。綜合英國《衛報》及BBC的報導,根據英國國防部披露,4月15日,2架從波蘭馬爾堡(Marburg)空軍基地緊急起飛的颱風戰機(Eurofighter Typhoon),成功攔截1架俄羅斯伊留申Il-20M「Coot-A」偵察機;時隔2天(4月17日),另2架颱風戰機再度升空,監控1架自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空域飛出、逼近北約領空的不明飛機。這2起行動標誌著代號「棋子行動」(Operation Chessman)的北約強化空中警巡任務取得實質進展。此為英國戰機進駐波蘭東部後,首度與北約新成員瑞典的獅鷲戰鬥機實施聯合攔截,也是瑞典自2024年正式加入北約以來,首度派遣獅鷲戰機參與盟友的空中警巡任務,並與英國「洛西茅斯皇家空軍基地」(RAF Lossiemouth)的颱風戰機共同創下「北約整合歷程的新里程碑」。英國武裝部隊政務次官波拉德(Luke Pollard)強調,在俄羅斯侵略行徑持續升級的背景下,英國對北約集體防禦的承諾「堅若磐石」。他具體說明:「透過『變革計劃』的推進,我們正強化威懾態勢以安定盟友、反制威脅,同步守護本土與海外利益。此次任務不僅驗證英瑞兩軍的無縫協作,更證明北約有能力在任何時間、任何空域捍衛聯盟安全。」這波軍事部署具備多重戰略意涵。在政治層面,行動緊接英國首相施凱爾爵士(Sir Keir Rodney Starmer)宣布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2.5%後展開,體現英國強化歐洲集體安全的決心;在作戰層面,英國派遣的6架颱風戰機及140遠征航空聯隊近200名人員,延續了該國近年持續參與北約前沿部署的軌跡。例如2024年4月,6架颱風戰機與200餘名官兵進駐羅馬尼亞防衛東翼;同年8月,4架F-35B戰機進駐冰島警戒北歐空域。而此次與瑞典的深度合作,更開創北約「新老成員」戰術協同的新模式。歷史數據顯示,皇家空軍攔截俄機的行動實屬常態化任務。2023年全年,駐紮蘇格蘭洛西茅斯皇家空軍基地的英軍飛行員累計攔截50架俄羅斯軍機,其中21架集中於短短21天內遭攔截。典型事例包括:去年英軍颱風戰機緊急升空監控飛越北海的俄羅斯熊式F轟炸機。另一起事件中,英挪2國戰機更實施聯合攔截,應對逼近英國領空的俄軍機。此類被稱為「快速反應警戒」(QRA)的行動,其作業模式可追溯至冷戰時期,當俄軍機進入英國「關注空域」(未必包含主權領空)時,英軍即會出動戰機跟監驅離。值得注意的是,攔截目標不僅限於軍機,像是2024年10月,英軍曾緊急應對1架宣稱機上有爆裂物的民航客機,最終確認虛驚一場後護送其平安續航。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北約東翼防務已形成多層次協作體系。在戰略決策層,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上週甫參與布魯塞爾北約烏克蘭防務聯絡小組會議,推動50餘國共同承諾210億英鎊對烏軍援;在戰術執行層,以馬爾堡基地為樞紐的「棋子行動」,正透過英瑞戰機的聯合巡邏構築綿密防空網。隨著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等飛地的軍事活動日趨頻繁,此類攔截行動未來恐將更為常態化,而北約整合新型態戰力的效率,將直接影響東歐前沿的戰略平衡。

國防軍對加薩救護車隊開火釀15死 以色列坦承:一連串「專業失誤」釀禍
加薩南部於2024年3月23日清晨發生一起造成15名急救與救援人員死亡的事件,在當時就引發國際社會譁然。後續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IDF)於近日公布調查結果,承認此次開火行動是由「一連串專業失誤」所致,並指出過程中存在作戰誤判與命令違反等問題。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根據IDF聲明,當時一支由巴勒斯坦紅新月會(Palestine Red Crescent Society,PRCS)所屬救護車、聯合國車輛與消防車組成的車隊,在執行人道任務期間遭到以軍射擊,之後導致8名紅新月會人員、6名民防人員與1名聯合國工作人員罹難。IDF調查報告指出,戈蘭尼旅(Golani Brigade)副指揮官因在簡報中提供「不準確且不完整的報告」遭到撤職,另一名作戰指揮官則遭軍方正式譴責。但儘管以軍承認錯誤,報告未建議對任何涉案士兵提出刑事起訴,亦未認定行動違反IDF倫理守則。巴勒斯坦紅新月會發言人法薩克(Nebal Farsakh)嚴斥該報告「充滿謊言」,並批評其將殺害責任歸咎於個人行為,試圖掩蓋系統性問題。聯合國先前曾表示,罹難人員是「一個接一個」被殺害。被埋於沙地中的遺體數日後才被尋獲,並連同壓毀的車輛一同發現。以色列最初聲稱該車隊未開啟緊急訊號燈,然而後續在一名罹難醫護人員手機中所存影片卻顯示車輛明顯開著閃爍警示燈,推翻以色列的說法。以色列的調查報告還提到,之所以誤判,是源自於「夜間視線不良」,導致指揮官將救護車誤認為哈馬斯(Hamas)用於運送武器的工具。報告同時主張,並無證據顯示有人遭到即決處決或被綑綁手腳。但現場目擊者與部分死者家屬曾表示,有遺體雙手遭綁,紅新月會更直指罹難者是「近距離被鎖定」。驗屍報告由加薩法醫戴爾(Ahmed Dhair)完成,他指出,受害者死因包括頭部與軀幹的槍傷、爆裂物傷害,並在部分遺體中發現「爆炸性子彈」使用痕跡。以軍則為誤壓毀車輛與隔日移走遺體的行動辯護,聲稱並非蓄意掩蓋事件。報導中提到,該事件發生後,並未經由軍事法庭或刑事程序,僅由軍方內部完成審查,巴勒斯坦人權律師扎赫爾(Sawsan Zaher)批評調查缺乏中立性,應即刻啟動刑事調查。英國人權律師馬克霍弗(Daniel Machover)則指出,確認射擊聯合國車輛本身已構成戰爭罪調查依據。目前為止,以軍仍主張有6名罹難者為哈馬斯成員,但未提出具體證據,紅新月會則斷然否認。該事件成為以軍在加薩戰爭期間少見主動承認錯誤的案例之一,但調查未能緩解外界對其系統性濫權與缺乏問責的批評。此外,以色列人權組織Yesh Din近期指出,IDF對於在加薩戰爭期間所涉違反國際法行為,缺乏有效調查,士兵普遍享有實質豁免。該組織執行董事斯塔爾(Ziv Stahl)認為,軍方這次快速懲處是出於國際壓力,僅撤職一名中階軍官的處理方式,削弱了進一步刑事追究的可能。另外,這起事件的調查結果已提交以色列軍事檢察官,同時也引發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高度關注。先前國際法院就曾針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與前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提出戰爭罪指控。

又是Signal 美防長洩露空襲葉門軍情給家人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近日被爆料,曾在一次針對葉門胡塞武裝的軍事打擊行動展開前,將詳細的作戰計畫內容傳送至一個由他親自創建的私人Signal群組。據《紐約時報》與CNN多位消息來源證實,該群組包含他的妻子珍妮佛(Jennifer)、弟弟菲爾(Phil Hegseth)、律師帕拉托雷(Tim Parlatore),以及總共13名親密成員。綜合外媒報導指出,赫格塞斯在這個非官方管道中分享的資訊,與他同時在另一個由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所設Signal群組中提供給川普政府高層官員的內容一致,包括F/A-18大黃蜂戰機針對葉門胡塞目標的打擊時程。由於《大西洋月刊》編輯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上月誤被加入由沃爾茲設立的群組後,戈德堡最後選擇揭露此事,外界開始關注國防部高層在非官方通訊平台上的資訊交換狀況。《衛報》也證實赫格塞斯擁有私人Signal群組,並未使用政府授權設備進行這些對話。除了使用私人通訊工具外,赫格塞斯對機密資訊的處理已導致高層動盪。首席顧問考德威爾(Dan Caldwell)、副幕僚長塞爾尼克(Darin Selnick)以及副國防部長幕僚長卡羅爾(Colin Carroll)等三名赫格塞斯的親信,一一因涉嫌洩密而於上週被解職。其中考德威爾、塞爾尼克皆是赫格塞斯的核心盟友,也是其私人Signal群組中的成員。後續三人聯合發聲明,否認洩漏資訊,表示至今未被告知所涉案件內容,亦未接受任何測謊測試,並批評國防部匿名對他們進行人格攻擊。有消息人士透露,赫格塞斯對洩密調查高度敏感,自3月中旬起與幕僚長卡斯珀(Joe Kasper)展開內部調查,並要求團隊接受測謊,還懷疑最親密顧問與高階軍官中有人刻意洩密以破壞他。這起事件不僅導致多名高層人事異動,也讓五角大廈運作陷入混亂。據了解,這次曝光的第二個Signal群組,是赫格塞斯參加國防部長任命聽證會期間建立,作為其核心圈層擬定戰略的平台。在確認任命後,他仍透過私人手機與該群組聯繫。《CNN》報導中指出,該群組中部分成員未具備國安機密許可資格,而赫格塞斯的妻子珍妮佛並未在國防部任職,卻曾多次被帶入與外國軍事領導人的敏感會議,包括有關烏克蘭戰事的協商。隨著國防部代理督察長對赫格塞斯使用私人訊息平台傳送軍事計畫展開調查,曾任赫格塞斯新聞秘書的尤利奧特(John Ullyot)也公開質疑其判斷力,甚至投書《Politico》批評「五角大廈目前陷入全面失控,總統正遭受高層決策崩潰的直接干擾。」尤利奧特也向《CNN》表示,國防部對三位被解職高官進行的洩密調查「並不真實」,三人甚至未接受過測謊測試,且其中一人原已被告知即將被排除嫌疑。尤利奧特還批評赫格塞斯團隊刻意放出虛假消息,損害離職幕僚的名聲。

美中角力升溫 美稀土公司不堪報復!停止對中出口、股價跌5%
隨著中國宣布對美國產品加徵高達125%的報復性關稅政策,美國唯一具備生產力的稀土礦業公司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最近宣布,將停止向中國出口稀土原料,並稱此舉對公司收入影響重大。消息一出,MP公司股價隨即下跌近5%。綜合外媒報導,MP材料公司在聲明中指出,「在125%關稅下出售我們的關鍵礦產資源,既不具商業理性,也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該公司長期以來仰賴中國合作夥伴,包括中國盛和資源控股公司(Shenghe Resources),將位於加州山嶺隘口(Mountain Pass)的稀土礦石精煉成品。雖然目前有近半數稀土精礦已能在美國加州境內自行加工,但仍有大量依賴中國。中國的報復性關稅政策,也對美國其他稀土公司造成衝擊,包括USA Rare Earth、NioCorp與Ucore等公司,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MP材料公司表示,雖然已暫停對中國出口稀土,但會繼續開採並儲存稀土原料,同時加快擴展在美國加州的加工能力。該公司也正於德州興建一座稀土磁鐵(Rare-earth magnet)生產工廠,目標是供應電動車與其他高科技設備,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據了解,稀土金屬為17種元素的集合,包括鑭(Lanthanum)、鈰(Cerium)、鐠(Praseodymium)、釹(Neodymium)、鉕(Promethium)、釤(Samarium)、銪(Europium)、釓(Gadolinium)、鋱(Terbium)、鏑(Dysprosium)、鈥(Holmium)、鉺(Erbium)、銩(Thulium)、鐿(Ytterbium)、鐿(Ytterbium)、鎦(Lutetium)、鈧(Scandium),被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馬達、智慧型手機、風力發電機與軍事裝備。儘管名稱為「稀土(rare-earth)」,但實際上,這些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並不算低,真正困難的是提煉過程繁複、耗費高且具環境汙染風險。中國目前掌握全球稀土供應鏈主導權。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資料,中國不僅生產全球61%的稀土礦物,更控制高達92%的稀土加工能力。4月4日,中國正式祭出新一輪出口限制,要求針對7種重稀土元素,包括鋱、鐿、鏑、釓、鑥、釤、鈧及其相關產品(例如磁鐵),出口者必須事先申請許可。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則於本周下令調查所有關鍵礦物(critical minerals)進口是否危及國安與供應鏈韌性。川普強調,美國不能再依賴中國掌控的稀土產業鏈。儘管美國在冷戰時期曾經具備完整的稀土供應鏈,但在1990年代後逐漸被中國低價供應鏈擠出市場。如今,美國正在努力重建市場優勢,包括透過國防部出資4.39億美元(約新台幣142.8億元)協助重啟國內供應鏈,並以2027年為目標,建立可供應軍方所需的完整產業鏈。然而,此一過程充滿挑戰。例如,USA Rare Earth公司正在德州興建磁鐵廠,雖擁有豐富礦藏,但目前仍缺乏完善的加工技術;NioCorp公司則持續努力籌措資金,期望在內布拉斯加州建構一座開採鈮(niobium)、釩(scandium)、鈦(titanium)及多種稀土元素的新礦。面對中國出口限制的直接影響,多家歐美企業表示,稀土磁鐵出貨遭中國卡關,部分貨物已被迫暫停運輸。負責出口許可的中國單位尚未釐清所有細節,導致市場一度陷入混亂。儘管美國目前正在全力補足缺口,專家普遍認為,短期內難以全面擺脫中國壟斷。業者之一的Phoenix Tailings公司,雖然強調「零排放、零廢料」的稀土提煉技術,但年產量仍不及全球需求的十分之一,距離全面供應尚有一段路。如今對於依賴這些原料的美國軍工、電動車與電子產業而言,當前的情勢無疑是一場產業與戰略的雙重挑戰。

哈馬斯再度拒絕人質返家計畫 以色列總理強硬宣布「繼續作戰」
在哈馬斯拒絕一項可以促使大約一半生還人質返家的臨時停火與交換協議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近日對外強硬表態,誓言將不會在與哈馬斯(Hamas)的戰爭中讓步,並拒絕任何帶有威脅色彩的妥協。納坦雅胡也指責哈馬斯,表示其所提出的條件將使以色列未來更加暴露於危險之中。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指出,納坦雅胡在19日公開的錄影談話中表示「作為你們的總理,我絕不會向那些自大屠殺以來對猶太人民犯下最慘烈屠殺的兇手屈服。」納坦雅胡強調,哈馬斯所要求的包括永久結束戰爭、以色列全面撤軍、政權保留,以及大量金錢投入加薩(Gaza)重建,這些條件實質上會讓哈馬斯未來更有能力再度攻擊以色列,並鼓勵其他敵對勢力採取綁架策略以逼迫以色列讓步。納坦雅胡強調「若以這些條件結束戰爭,將會向所有敵人傳達一個訊息:只要綁架以色列人,就能讓以色列國屈服,」因此,納坦雅胡誓言不會結束這場被他稱為「重生之戰」的軍事行動,直到哈馬斯被徹底摧毀、不再構成安全威脅,並讓所有人質返家。目前以色列政府認為仍有59名人質遭扣押,其中僅24人被認為可能仍在生存。納坦雅胡主張,持續的軍事與外交壓力是促成人質釋放的唯一有效手段。納坦雅胡提到「我們將持續透過這些手段行動,直到所有人質返家為止。」不過,納坦雅胡的這項策略在國內引發不少爭議,部分批評聲音認為激進的軍事行動無助於安全,也無法有效加速人質獲釋。就在納坦雅胡發表聲明的同一天,加薩北部爆發新一輪衝突,一名以色列士兵在哈馬斯的攻擊中喪生,另有五人受傷。此外,以色列國防軍表示,週五在整個加薩走廊展開多波次空襲,共打擊了約40個哈馬斯相關目標,軍事行動持續升級。同時,哈馬斯也釋出一段最新的宣傳影片,畫面中一名以色列人質博博特(Elkana Bohbot)疑似遭迫拍攝,透過假裝打電話的方式呼籲其家人繼續努力促成釋放行動。

對伊朗兩國展開第二輪核談判 美國:結果樂觀
美國與伊朗針對德黑蘭(Tehran)核計畫於19日在義大利羅馬(Rome)舉行的第二輪高層談判,雙方雖未達成具體協議,但都對談判的結果表達審慎的樂觀態度,並預定將於26日在中東國家阿曼(Oman)首都馬斯喀特(Muscat)舉行第三輪會談。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此次會談仍採取間接談判的模式進行,由阿曼外交部長阿勒布賽迪(Badr bin Hamad Al Busaidi)居中調解,美國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與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Abbas Araghchi)各自在不同房間進行溝通。根據美方官員表示,雙方此次會談持續超過四小時,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美國官員更強調對會談結果感到非常滿意。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則向記者表示,此次談判的成果十分正面,雙方對彼此的原則與目標有了更清楚的認識與共識,但他也特別指出,2015年的伊朗核協議(JCPOA)對伊朗而言已經不足夠「僅具教訓意義」,強調在樂觀之餘,仍須保持謹慎態度。在此次會談前,美國特使維特科夫特別前往巴黎與以色列重要官員會面,包括戰略事務部長德默(Ron Dermer)及摩薩德(Mossad)局長巴尼亞(David Barnea),了解以色列的立場與憂慮。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主張強硬立場,不願透過外交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7日則對媒體表示,他並不急於採取軍事手段攻擊伊朗核設施,更希望看到伊朗成為一個和平且繁榮的國家,但也警告若伊朗拒絕合作,後果將會非常嚴重。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則表示,歐洲國家近期可能須決定是否啟動制裁恢復機制(snapback),以應對伊朗明顯未遵守既有協議的狀況。魯比歐與維特科夫共同與法國、德國及英國的官員會面,討論歐洲國家的立場。此外,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也於赴羅馬之前先前往莫斯科(Moscow),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及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會談,以尋求俄國的支持。另一方面,聯合國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Grossi)近期也訪問伊朗,指出目前的談判已進入關鍵時刻,時間有限,必須盡快達成具體進展。沙烏地國防部長阿勒沙烏德(Khalid bin Salman Al Saud)也於近期前往德黑蘭訪問,試圖緩解沙烏地與伊朗間的緊張關係,展現沙國在地區和平上的潛在作用。伊朗發言人巴蓋伊(Esmaeil Baqaei)則表示,接下來雙方技術專家會談將在23日先於阿曼展開,之後於26日再次舉行高層會談,強調伊朗會以嚴肅態度繼續談判,以期解除經濟制裁。此外,義大利外交部長塔亞尼(Antonio Tajani)稱讚羅馬已逐漸成為促進和平與對話的重要都市,並對此次美伊談判的成果感到期待。

俄國宣布停火30小時! 澤倫斯基揭真實狀況「批普丁玩弄人命」
俄羅斯總統普丁(Putin)19日宣布,俄軍將在復活節期間停火,從當地時間19日晚間6點至21日凌晨0點結束,共30個小時。此消息生效前約一小時,基輔響起了空襲警報。停火期限過後約四小時,基輔及其首都週邊地區再次短暫發出警告。對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稱:「普丁又一次玩弄人命的行徑。」根據《路透社》報導,普丁宣布:「基於人道主義考量…俄方宣布復活節休戰。我下令在此期間停止一切軍事活動。」他表示,希望烏克蘭也能這樣做,但他強調,如果烏方有任何挑釁或違反停火的行為,俄軍會隨時做好準備。對此,澤倫斯基在普丁單方面宣布停火後約半小時,於社群X發文,表示俄羅斯的砲火並未減弱:「我剛剛接獲總司令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的報告。今天,我軍仍在庫斯克州(Kursk,靠近烏克蘭的俄羅斯領土)活動,並堅守陣地。在別爾哥羅德州(Belgorod),我軍戰士不斷前進,擴大我方控制區。」接著,澤倫斯基痛批普丁玩弄人命:「至於普丁再次試圖玩弄人命的行徑,此時此刻,空襲警報正在烏克蘭全國響起,現在時刻17時15分,我方發現俄羅斯無人機入侵。烏克蘭空防與空軍已展開保護大家的行動。天空中的無人機揭露普丁對於復活節、對於人類生命的真實態度。」

美軍空襲葉門石油港釀大爆炸 驚傳38死、102傷「多為平民」
美國軍方日前對葉門紅海沿岸的拉斯伊薩(Ras Isa)石油港發動空襲,造成至少38人死亡、102人受傷,成為近月來對胡塞武裝組織(Houthi movement)最致命的攻擊之一。受胡塞控制的電視台Al-Masirah稱,死者大多為港口工人與卡車司機,救援人員與平民也在空襲中死傷。綜合外媒報導,美國中央司令部(CENTCOM)證實於葉門當地時間4月11日發起的空襲行動,目的是切斷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組織的燃油與資金來源,並聲稱攻擊是為了「削弱胡塞的經濟能力」,並非針對平民。然而,美方未對胡塞所公布的死傷人數做出正面回應。報導稱,空襲發生時,工人正在港口區作業,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現場畫面也顯示出猛烈爆炸與火勢,已有多名被燒傷的倖存者在醫院接受治療,部分人士描述「一波接一波的攻擊,讓整個地區陷入火海」。紅十字會與當地民防人員,隨後也趕往現場協助救援。美軍空襲葉門石油港,造成現場漫天火光與濃煙。(圖/翻攝自X)另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說法,拉斯伊薩燃油港設有葉門重要的石油輸出與儲運設施,也是當地80%人道援助與物資進口的主要通道之一,如今港口毀損,恐對葉門已陷人道危機的民眾造成更大衝擊。胡塞組織官員阿提菲(Mohamed al-Atifi)痛斥這場空襲為「美國的罪行」,他也強調,葉門人民不會因此退卻,反而會「更加堅定對加薩(Azah)的支持立場」。據了解,加薩戰爭自2023年10月爆發以來,胡塞組織聲稱為了聲援巴勒斯坦,對紅海與亞丁灣(Gulf of Aden)的國際商船發動多次攻擊,導致多艘船隻受損並嚴重干擾全球海運,促使美國自3月中旬以來持續強化對胡塞組織的空襲,包括針對油廠、機場與導彈發射設施的破壞。雖然美方宣稱,已擊斃數10名胡塞軍官,但外界普遍認為,胡塞組織的高層與部分導彈設施仍完好無損。另據《CNN》報導,美軍對胡塞組織的行動,在3周內花費已接近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5.2億元),但實際削弱胡塞組織戰力的成效有限。截至目前,胡塞組織已對以色列發射逾10枚彈道飛彈,並針對美軍艦發動多次無人機與飛彈襲擊。儘管多數未造成重大損害,但攻勢仍在持續不斷。美國也已明言,只要胡塞組織未停止攻擊紅海船隻,軍事行動將不會停止。以色列軍方在空襲發生數小時後也表示,攔截到1枚從葉門發射的飛彈,並未造成任何傷亡。

台灣爭取加入CPTPP未果 紐西南執政黨鞭回應了
我方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2021年申請至今仍未果。紐西蘭國家黨大黨鞭史密斯(Stuart Smith)今(17)日被問及相關問題時並無正面答覆,僅強調如果想要加入CPTPP這類區域貿易組織,當個可靠的貿易夥伴相當重要。身兼紐西蘭國會訪問團首席團長的史密斯今受訪時被問及,紐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先前提議CPTPP、歐盟應成立新聯盟以應對關稅問題,是否擔憂遭美方報復?史密斯說,其實紐西蘭跟美國川普政府想要的是一致的,就是希望被公平對待,無論是簽署什麼樣的貿易協定,或是有什麼樣的貿易關係,都希望可以基於公平公正的基礎進行貿易。史密斯說,每個國家人口數量有所不同,像是紐西蘭有500萬人口,台灣有2300萬人口,所以每個國家所能消費的貨物量也是不一樣的,這是在談貿易的時候,必須要謹記的一點。也就是針對人均消費,而不是整個國家的消費數字。史密斯表示,總歸而言,紐西蘭希望擁有公平且自由的貿易機制,而台灣跟紐西蘭一樣,都仰賴貿易進出口,因此這便交由市場決定,畢竟要有公平且自由的貿易,是大家都想要的一個目標。媒體追問,台灣、大陸皆有申請加入 CPTPP,在美方祭出對等關稅政策下,相關審核進度是否會受到影響?史密斯回應,如果想要加入CPTPP這類區域貿易組織,當個好的貿易夥伴是很重要的,也都會有很好的成果跟回饋。史密斯認為,雖然不知未來會如何發展,但川普在追求的就是公正,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 ,這話不是在支持或是反對川普政府所提的對等關稅政策,他認為現在可以做的,或許就是冷靜下來,先看局勢如何發展,再去想因應措施。針對紐西蘭政府規劃增加國防支出,史密斯也透露,紐西蘭內部不分黨派,都希望可以增加軍事支出,主要是因為紐西蘭政府過去都沒有採取應有作為,也就是提升軍事支出,所以現在其實是在努力追趕。史密斯說,讓國防支出達到GDP占比2%,這數字其實是最低不是最高,目的是希望盡可能地加強國防預算,因為現在世界局勢動盪,如果希望和平的話,要增強實力,做好迎戰準備,當然也是希望都不要用到如此軍事能力,盼能追求永久和平。媒體也問及,如何看待共軍在塔斯曼海進行實彈軍演?史密斯表示,台灣跟紐西蘭都是貿易為主的國家,我們都需要有自由開放的海域以將貨物運至全球,因此航行自由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紐西蘭會派出軍艦,和日本、澳洲軍艦一起通過台灣海峽 ,以重申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史密斯表示,當然基於航行自由,中共軍艦也是有權力可以到塔斯曼海峽,但他認為,陸方不應該沒有即時發出通知,在沒有給周邊國家足夠的時間,就在塔斯曼海峽進行實彈軍演,這是不好的行為。至於紐西蘭去年指控大陸駭客獲得國家支持,滲透紐國政府電腦系統。共同團長、勞工黨資深議員尤齊力(Tangi Utikere)表示,強化網路韌性對任何的民主國家、奉行民主政治的政體而言都至關重要,全世界的每個人都該關心這樣的議題,所以隨著科技的進步跟創新,要確保防護系統能夠隨時更新。他說,這對於紐西蘭、台灣以及世界上其他民主國家而言,都是合作的機會,希望可以制定出一個程序 確保台扭可以接收到同樣的訊息,也可以確保資安體系是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