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腹手術
」 腫瘤 手術 肛門 子宮肌瘤男嬰長期溢吐奶!檢查竟是「肥厚性幽門狹窄症」 緊急開腹手術脫險
一名剛滿月的男嬰因溢吐奶超過一周就醫,經診斷是罹患「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而男嬰也反覆溢吐奶導致嚴重的電解質不平衡與代謝性鹼血症,引發心肺功能抑制,經醫院團隊緊急手術後脫離險境。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 常見症狀一次看收治病人的北醫附醫兒科部簡睦旼醫師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是影響嬰兒胃部出口(幽門)的疾病,因幽門的肌肉異常增厚,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反覆出現溢吐奶。一般從嬰兒3週大左右開始,有些是出生後第1週即出現症狀,有些則晚至5個月大時出現。主要症狀是非膽汁性嘔吐,也就是嘔吐物中沒有黃綠色的膽汁,通常在餵奶後立即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嘔吐之後,嬰兒可能想要繼續吃奶,表現得很餓。另外,嬰兒體重可能增加緩慢,甚至下降,這些都是家長可以觀察的重點。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 需視患者狀況而定負責手術的北醫附醫小兒外科主任黃富煥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主要以幽門肌肉切開手術治療,可依病人狀況選擇傳統開腹或微創腹腔鏡方式。以該名男嬰為例,考量腹腔鏡手術充氣過程可能讓男嬰受影響的心肺功能再次惡化,因此採取傳統開腹方式,男嬰術後6小時即開始進食,逐步恢復到原先進食量,術後第四天出院,門診追蹤狀況良好,家長也終於可以放心。持續性噴射狀嘔吐 應儘速就醫診治簡睦旼表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患者因長期反覆嘔吐可能造成電解質異常及血液酸鹼不平衡,出現低血鈉、低血鉀;低血鈉可能造成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嗜睡,甚至抽搐、昏迷,低血鉀較常見的是肌肉無力及抽筋,嚴重時可能會肢體麻痺,呼吸肌也受到影響,需要呼吸器輔助。另外,在伴隨鹼血症的情況下,嬰兒甚至可能有心律不整的風險。簡睦旼提醒,雖然嬰幼兒溢吐奶是成長過程常見狀況,但若出現持續性噴射狀嘔吐、夜間吐奶或膽汁性的嘔吐,腹部顯著鼓脹,務必盡速就醫。
8旬翁不明腹痛多日「肚子痛到無法走」! 一查竟是罕見小腸癌 醫揭6徵兆:多數已晚期
苗栗一名85歲老翁因多日不明原因腹痛到處求診,卻都查不出病因,最後因肚子痛到無法直立行走,被家人送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其小腸處有個近10公分的大腫瘤,且已經破裂、內出血,所幸透過開腹手術,順利切除腫瘤和部分小腸連接處,而病理報告也證實為極罕見的「小腸癌」。85歲老翁因腹痛就醫,檢查出罕見的小腸癌,且已破裂造成內出血。(圖/大千醫院提供)這名廖姓老翁因多日不明原因腹痛到處求診,卻未被診斷出原因,最後因腹痛難耐,由家人送往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赫然發現其小腸處有一個將近10公分的巨大腫瘤,而且已經破裂,造成內出血,醫師於是緊急進行開腹手術,順利切除小腸腫瘤和部分小腸連接處。根據大千醫院外科部主任馮啟彥表示,廖姓老翁的病理報告證實為非常罕見小腸癌,所幸病人術後恢復良好,並持續配合使用口服抗癌藥物。他繼續指出,一般腸胃道癌症最常見的是大腸癌,其次是胃癌和食道癌,小腸癌僅佔1%,實屬非常罕見,小腸包含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等部位,長度達3至4公尺,癌症初期較不易被察覺,且一般胃鏡或大腸鏡很難診斷出來,容易延誤病情。當出現明顯症狀,包含腹痛、腹脹、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或貧血時,多數已是晚期。馮啟彥也表示,小腸癌發生原因不明,但可能造成的危險因子有許多,例如罹患其他腸道疾病(克隆氏症、大腸直腸癌、乳糜瀉)、淋巴水腫、遺傳、抽菸、飲酒和高油脂飲食等。由於小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馮啟彥同時提醒,民眾應避免小腸癌的危險因子,如有不明原因腹痛等相關症狀,一定要儘早就醫,安排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檢查,才不致於延誤病情。
他「肛門塞65cm活鰻魚」嚴重腹痛 醫曝「木棍玻璃瓶更常見」:沒看過塞活的
越南一名印度籍男子,將長達65公分的活鰻魚塞入肛門,造成自己的嚴重腹部疼痛,而當他就醫時,這條鰻魚甚至還在「猛烈蠕動」。對此,國內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就指出,目前臨床還未看過放入活生生的動物,此舉可能增加大腸被咬破的風險。根據越南媒體《Việt Nam News》的報導,這名31歲的男子先是向醫師表示腹部疼痛,經X光檢查後,卻發現男子體內有條長達65公分、10公分粗的活鰻魚,且這條魚還咬傷了男子的直腸、結腸,一路鑽到他的腹腔區域。正當醫護人員打算以內視鏡的方式取出活鰻魚時,卻發現男子的肛門處有顆直徑4公分的檸檬,使得腸道嚴重破裂,這讓醫護團隊只好選擇開腹手術急救,所幸經醫師取出異物、縫合傷口後,男子已無大礙。而據《ETtoday健康雲》的報導,對於這起個案,書田診所大腸直腸科主任醫師胡煒明提到,一般在台灣可能看到在肛門放入異物的患者,通常是玻璃瓶、木棍、大顆乾電池等,還沒看過活的東西;如果是生物被塞入,要先確認是否會咬破大腸,而且活物還有可能亂竄,恐怕不適合使用內視鏡將牠揪出來,還是得直接開腹處理。胡煒明進一步解釋,這些行為大多是為了尋求快感,且會漸進性的越塞越大,一旦異物滑入身體,大部分人也不會第一時間就醫,而是想辦法自己拿,取不出來才開始尋求幫助。胡煒明接著說明,異物從肛門塞入身體需要擔心的有2個部分,首先最怕是腸子破裂,其次則是異物沒有取出的話,將造成排便阻塞、腹脹的情況,且如果塞入的東西太大,想從肛門取出將造成裂傷,還是需要先把異物往內推,到乙狀結腸的部位再用手術取出。最後,胡煒明強調,如果民眾真的想要尋求快感,還是建議使用經過設計的情趣用品,可能比較不會有失手進入肛門內,卻不慎無法取出的情況。
他嚴重腹痛竟是「65cm活鰻硬塞後門」 醫開刀驚見「腸被咬破」還挖出檸檬
波蘭一名男子先前因為便秘問題嚴重,為了治便祕亂信偏方,居然將一整尾30公分長活鰻魚,塞入肛門內,希望藉此通腸,未料造成男子腸道被「鑽」出3公分長的穿孔,腹膜炎送醫,而近日在越南,則是有一名印度籍男子將長達65公分的活鰻魚和直徑達4公分的檸檬塞入屁股,導致腸道嚴重破裂。根據《Việt Nam News》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河內市的越德醫院;27日當天,這位31歲的印度籍男子向醫師表示嚴重腹痛,醫護人員於是透過X光檢查,竟意外發現男子體內有一條長達65公分的活鰻魚「還在猛烈蠕動」。當醫護人員打算以內視鏡的方式取出活鰻時,他們居然先發現一個直徑4公分的檸檬,堵死在男子的肛門處,見到這樣的「特殊奇景」,醫護也不得不改用開腹手術來急救,事後發現男子的腸道早已被鰻魚咬破,所幸醫師取出異物縫合後並,男子無大礙。先前在波蘭也有類似的狀況,一名男子由於經常便秘,相當苦惱的他並沒求醫,而是聽從偏方指示,將活跳跳的鰻魚塞入肛門,後果就是鰻魚為了逃脫亂鑽,男子的腸道就被鑽出一個洞。這名男性患者經診斷後發現有嚴重的腹膜炎,但詳細問診後,對方尷尬地說出自己有便秘的問題,之前曾將活鰻魚塞入自己肛門,造成肚子非常不舒服;醫生後來在男子的腸道間發現,腸壁上被鰻魚鑽出了3公分大小的洞口,經果緊急手術後,鰻魚被夾出,並進行人工腸造口手術,在診療期間只能用造口進行排泄,所幸手術一切正常,男子也順利出院。早在2021年間,中國江蘇省也有一名男子將鰻魚塞入肛門,誰知道鰻魚直闖腹部,讓該男子差點喪命,只能說民間偏方可參考但不要盡信,以免發生一輩子都會悔恨的憾事。CTWANT提醒您:不良行為,請勿模仿!男子將活鰻魚、檸檬等物塞進肛門。(圖/翻攝自X)
護理師不菸不酒卻罹「最凶險胃癌」! 「微創腹腔鏡手術」成功重返生活
47歲張姓護理師生活規律不菸不酒,唯獨有上腹部悶痛及胃食道逆流等問題,日前安排胃鏡檢查,胃黏膜病理切片竟判定是被稱為「最凶險胃癌」的「戒指環細胞型胃癌」,經與醫療團隊溝通,決定採微創腹腔鏡執行根除性胃癌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術,術後安排化療,由於發現早,讓她得以重返工作並持續努力抗癌。「戒指環細胞型胃癌」 棘手程度成最凶險胃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裕強指出,根據最新統計資料,國人癌症發生率中,胃癌排名第十位,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九位,每年幾乎都會新增4000例以上新個案,以前述患者為例,所罹患的胃惡性腫瘤組織型態為「戒指環細胞型胃癌」,就是屬於瀰漫型胃癌之一,是十分棘手的惡性腫瘤,也被稱為「最凶險胃癌」,腫瘤不僅已侵犯至黏膜下,並擴散到附近淋巴結,必須盡快採取積極治療,才能避免病情繼續惡化。微創腹腔鏡手術新選擇 縮短手術時間、提升安全性林裕強強調,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胃癌最重要的方式,除了傳統開腹手術之外,微創腹腔鏡手術已被證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術後傷口小,且透過高解析度的影像設備及改良器械,可大幅縮短手術時間,並提升安全性,患者也能更早復原及回歸日常生活。胃癌危險因子多元 應遠離致癌高風險因素林裕強提醒,胃癌危險因子十分多元,包括幽門螺懸桿菌、家族遺傳、年齡老化、抽菸喝酒、不健康飲食等,都是致癌高風險群,唯有透過健康生活型態、良好飲食習慣、幽門螺旋桿菌有效治療以及適時的胃鏡檢查等,才能更進一步降低胃癌的發生率。他也強調,胃癌初期症狀十分難以察覺,一旦確診時,又往往已是晚期,所幸隨著醫療科技進展,透過手術、化療合併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工具,均可有效延長存活期,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只要不放棄,願意接受檢查及早就醫診療,都有機會更早復原,回歸日常生活。
英凱特王妃驚傳「開腹手術治療」住院2周!王室公務全面停擺
英國王室近期健康頻亮紅燈!除了75歲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Charles III)將在下周進行前列腺肥大手術治療之外,威廉王子的妻子凱特王妃(Kate Middleton)日前也才剛腹部動刀。綜合《每日郵報》、《NBC》等外媒報導,英國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發布聲明表示,42歲的凱特王妃入住位於倫敦馬里波恩(Marylebone)的一間醫院,並於周二(16日)成功動完腹部手術,目前康復情況良好,預計將在醫院住院10至14天。凱特王妃與皇室家人們公開露面。(圖/達志/路透社)一名王室消息人士透露,凱特王妃並非被緊急送往醫院,手術與癌症無關,也不是突如其來出現的急症,不過對於詳細病因則不願多說。報導指出,由於凱特王妃出院後仍需休養2、3個月,她的王室公務也被迫停擺,在復活節之前恐怕無法出席各項活動,像是凱特經常與威廉一起出席、下個月即將舉辦的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Th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BAFTA),以及同月舉辦的英聯邦日紀念儀式;3月17日舉行的傳統慶典聖帕特里克節(Saint Patrick's Day),每年凱特在這天都會遵循百年歷史傳統,向愛爾蘭衛隊分發三葉草;身為英國橄欖球聯盟皇家贊助人的凱特,健康狀況也不允許她現身下個月登場的吉尼斯六國賽。凱特王妃經常出席各種活動,民眾爭相要求合影留念。(圖/達志/美聯社)凱特王妃手術消息曝光後,引起外界高度關注,不過她也透過肯辛頓宮的聲明感謝大家的關心,但仍希望保有自己的醫療隱私,以及盡可能讓孩子們保持正常生活,也向不得不推遲的行程活動表示歉意。
魚刺卡喉嚨…大媽狂吞白飯慘了 小腸破掉得裝「人工肛門」
許多人不小心吃到魚刺,下意識就是吞飯或喝醋,但這是錯誤方法。中國浙江杭州有一名59歲婦人,日前吃魚時不慎把魚刺吞下,結果卡在喉嚨,當下立刻吞了好幾口白飯,結果幾天後因為腹部痛到不行,緊急送醫治療,才發現小腸被魚刺給刺破,導致嚴重的腹膜炎。據《澎湃新聞》報導,婦人吃魚被魚刺卡喉嚨,猛吞好幾口飯自救,豈料隔天感覺腹部有點痛,直到第4天疼痛劇烈,才趕緊到醫院就診,結果發現白血球嚴重超標。檢查驚覺,魚刺進入消化系統後刺破小腸,引發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當下接受開腹手術取出魚刺,但因小腸感染嚴重,只能裝腸造口,也就是所謂的「人工肛門」,幾個月後再進行2期手術。婦人因小腸感染嚴重,只能裝「人工肛門」。(圖/翻攝自微博)醫生解釋,婦人這樣的情況並非個案,很多患者被魚刺卡喉時,會急著想把魚刺吞下去,但進入腹腔的魚刺是巨大的隱患。如果刺入食道甚至刺破食道旁的主動脈,會有生命危險;進入胃部,可能導致胃穿孔;進入腸子,會導致腸穿孔;如果進入肛門,會造成肛周膿腫。因此,魚刺卡喉嚨不要嘗試吞飯團、喝水、喝醋等,應避免吞嚥,及時到醫院就醫。消息傳出後,引來網友討論,「吃魚卡到魚刺一定要去醫院找醫生夾」、「害怕」、「被魚刺卡住時,如果是大刺千萬不要大意」、「太慘了…吃魚的時候要全神貫注、停止說笑,先用筷子再用舌頭,確定肉裡沒有魚刺,然後再吞下」。
她腹部暴風式鼓起!醫徒手撈「2盆黏稠粉粿」重逾4公斤
肚子莫名脹大要注意了!北部一名年輕女子的腹部在半年內像「吹氣球」般快速鼓起,儘管女子並未出現太大不適症狀,但因為腹部異常凸出,仍被家屬帶往醫院就醫,經醫師檢查一照,發現女病患長了一顆巨大卵巢腫瘤,開腹後裡面竟塞滿「紅黃色粉粿」,最終醫師足足徒手撈起重達4公斤的「假性黏液瘤」。振興醫院婦產部醫師李偉浩在粉專《Dr. 李偉浩 的 婦科手術室》分享診間案例,指出一名女子因下腹部迅速脹大前來看診,期間病患僅腸胃偶感不舒服,經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發現,患者長了一顆20公分的巨大卵巢腫瘤,且伴隨腹部積液,懷疑是惡性腫瘤,立即安排傳統開腹手術。李偉浩透露,剖開女子腹腔發現卵巢腫瘤破了一個「拳頭大的洞」,導致黏液不斷流出,腸子跟腹腔內臟全部都被黏液包裹,形成「假性黏液瘤」,黃黃、紅紅的黏液塞滿腹腔,讓他驚訝形容「像是粉粿!」李偉浩說明,由於腹腔黏液太過濃稠抽吸不易,因此只能徒手將黏液一坨坨撈出,最後竟足足捧出超過4公斤的「大量粉粿」,所幸經病理報告確認是「良性」的假性黏液瘤及卵巢黏液性腺瘤。對此,李偉浩也提醒,「假性黏液瘤」復發或惡化的機率較高,且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的效果大多不佳,一旦復發勢必就要再次進行開腹手術,是個十分棘手的疾病。
嚇人!16斤女嬰肚子長「5斤多大腫瘤」 腹腔內器官全錯位
小寶寶才8個月大,肚子裡竟長了個5斤多重的大腫瘤!從做手術開始,寶寶經歷的一切簡直不敢想像,可謂九死一生。大陸福建省廈門市8個月大的女嬰妙妙(化名)體重16斤,腹中藏著一個重達5斤多的腫瘤,霸占了整個腹腔的80%,使得腹腔內所有器官全部錯位。綜合陸媒報導,在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一場生命的奇跡正在被書寫。妙妙來自廈門,是個早產兒,儘管已8個月大,但體重僅為8公斤。出生時,她因早產和低體重在外地醫院接受了43天的NICU治療。出院後,家人發現妙妙肚子脹脹的,胃口也不佳。家人先後求診於多家醫院,有說是消化不良的,也有說是先天性巨結腸的,但始終未能給出明確的診斷。在朋友的介紹下,妙妙父親帶她來到了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的普外科找到了主任黃聖余。經過仔細體檢,黃聖余懷疑妙妙的腹腔內長著一個巨大的腫瘤。為了確診,術前妙妙接受了腹部彩超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約一個胎頭大小,占據了整個腹腔的4/5空間。醫院幫妙妙制定了完善的手術方案,配備經驗豐富、業務精幹的團隊帶著妙妙一路闖關。妙妙全身總血量約640ml,術前預估腫瘤重量約2.7kg,約占血量200ml,足以使她發生低血容量休克。手術中,圍繞妙妙腹中腫瘤的取放,主刀醫生黃聖余和麻醉醫生林劍鳴在3小時的手術過程中,不間斷地出現5次由於血壓、脈搏及血氧飽和度無法維持而暫停手術。16斤女嬰肚子長5斤多大腫瘤,腹腔內器官全錯位。(圖/翻攝自微博)此次手術極為複雜,為了避免術中誤傷重要器官及減少手術創面滲血量,黃聖余的左右手配合得無懈可擊,最終開腹手術中肉眼可見的出血量少,約30ml,手術順利完成。接下來妙妙在PICU(兒童重症監護室)內的13天挑戰更是險象環生。術後,大量血液積聚在腹腔解除壓迫的血管,使得正確評估補液量成為了一大難題。經過臨床密切觀察與仔細評估,醫生最終確定妙妙體內液體容量嚴重不足。在多次擴容、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治療後,妙妙體內的血容量不足得到了糾正,手術當日,補液量高達3000ml,超過了一個成人的補液量。妙妙出現多尿、乳糜腹水及肺部感染等症狀,每日尿量高達1300ml,使得術後病情變得極度複雜。黃聖余剛回到家休息又奔向醫院,與PICU及麻醉科醫生們一起搶救,再次將妙妙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目前妙妙已經康復出院。醫生提醒,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孩子的身體變化,睡覺或洗澡時有意識地撫摸孩子全身。在孩子頸部、腋下、腹股溝、腹部、後腰部等部位一旦發現腫塊,須查明原因,早發現早治療。
排便習慣改變要小心 可能是大腸直腸癌徵兆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久坐不動、飲食習慣不正常,排便不順、便秘等腸胃問題成了常見的現象,若是腸道症狀長期不理會,小心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徵兆。新竹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宜霖主任指出,大腸直腸癌的診斷相對棘手,原因是患者一開始多半無症狀,等腫瘤變大時才會產生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是便祕、體重減輕、血便、貧血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時,通常都是三期以上。大腸直腸癌以手術治療為原則 微創手術為主流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若不進行手術,腫瘤長大造成出血或阻塞,日後處理會更加困難,醫師會根據病人身體狀況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手術,若腫瘤尚未轉移,則手術為治療原則。若狀況不理想像,大腸癌則會考慮先施予化學治療,而直腸癌則會建議搭配放射治療,目前除了手術、化療之外,還有多種藥物或治療方式可以考慮。大腸癌手術可分為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傳統開腹手術是直接用手術刀劃開肚皮打開腹腔,由醫師觸摸並切除癌腫瘤和周邊淋巴結組織,這種傷口大、恢復時間較長,現在大多採用微創手術,如腹腔鏡或是達文西手術。大腸直腸鄰近多器官 減少出血風險為主要在進行手術時,最需注意的就是減少出血風險。大腸直腸緊鄰許多重要器官,其中肝臟是最容易轉移至的器官,若是腫瘤已轉移至肝臟,則是秉持者能切盡量切的原則,但由於肝臟內血管非常多,止血就會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另外,手術中也需注意大腸直腸的血管走向,若是乙狀結腸腫瘤則還須注意避免誤傷輸尿管,另外,以男性直腸手術為例,則須注意避免誤傷攝護腺、儲精囊。大腸直腸手術以往容易造成出血、傷口感染、術後疼痛,目前高能量器械的進步,可有效避免上述狀況。術中高階能量器械輔助 有助止血縮短病人恢復時間呂宜霖主任說明,高階能量器械分為兩種系統,包含超音波刀以及組織凝集儀,超音波刀在切肝臟或灼燒組織、血管時有好的止血效果;而組織凝集儀則是將電能轉換成高溫高壓,切割組織時同時將7mm以下的血管與組織封閉起來,對於止血十分有幫助,也可以減少周邊組織的破壞,患者較不會有強烈的發炎反應與疼痛感,術後傷口愈和感染風險相對低也同時縮短病人恢復時間,相較於傳統用電燒較有好的血管控制與組織切割。大腸癌多半無症狀 定期篩檢早發現早治療根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5年為台灣癌症十大之首,呂宜霖主任呼籲,常遇到透過健檢意外發現的大腸癌案例,這些患者多半無症狀,但仍部分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期,若有相關症狀就應立即就醫檢查,即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篩檢,國健署有提供50歲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國人可以多加利用。
子宮肌瘤導致貧血 微創達文西手術讓她重獲新生
36歲上班族小慧(化名)2年前健檢時檢查出自己有2公分子宮肌瘤,去年起發現自己生理期之外也會異常出血,有時出血量大、需要經常跑廁所,更讓她心累又憂鬱。經轉介至婦產科就診,超音波下才發現子宮內膜肌瘤已成長至8公分;考量肌瘤位置,在與醫師討論後,小慧決定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肌瘤,術後2天康復出院,至今一個月出血狀況已大幅改善,身心狀況都回歸正軌。子宮肌瘤是常見良性腫瘤 嚴重者可能導致貧血 林口長庚醫院及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科腫瘤助理教授陳威君表示,子宮肌瘤是育齡婦女常見的疾病,生長位置和肌瘤大小影響症狀表現,若是肌瘤長在靠子宮腔,肌瘤便可能阻礙子宮內膜的血流供應,造成子宮內膜潰瘍流血;出血的時間可能是經期前後或是導致經期延長,嚴重者可能會出血不止致貧血,是子宮肌瘤患者最困擾的症狀之一。小慧的子宮肌瘤生長位置是在子宮壁上,大出血正是因肌瘤變大壓迫子宮內膜引起,有時甚至會因此頭暈體虛,已影響日常生活。微創達文西手術減少出血 去除病灶傷害低考量小慧的肌瘤不小且貼近子宮內膜,在與雙邊討論過後,小慧決定以微創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精準切除子宮肌瘤,減少出血、加快復原速度,將傷害減至最低。陳威君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手術多元,有創、微創、無創都是選項,如傳統開腹手術、子宮鏡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海扶刀消融術等。達文西機械手臂精準靈活取代醫師雙手 復原速度快 達文西手臂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同屬微創手術,但腹腔鏡手術受限於器械的結構,若是較大的肌瘤或肌瘤位於器械較難到達的角度空間,則可能難以發揮或出現死角;相較之下,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是透過模擬人體手腕的微小精細器械,取代醫師雙手鑽進腹腔中操刀,旋轉角度更加靈活,可以在腹腔中做更細緻的肌瘤切除與肌膚縫合。8公分子宮肌瘤手術順利切除取出,術後小慧恢復狀況良好,開刀隔天即可正常下床走動、進食,兩周後回診更表示出血狀況改善不少,不必再動輒找廁所、更換衛生棉的生活輕省不少,也讓她的心情更加輕鬆、如釋重負。
達文西手臂精準切除! 女子解除子宮肌瘤危機
好發於30至50歲女性的子宮肌瘤,發生率佔育齡婦女約3成,換言之,平均每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子宮肌瘤。傳統治療採開腹手術,需要「動刀」讓不少想生育女性卻步,但透過達文西手臂的精細切除,患者最快隔天就能下床走路,同時又保留子宮,維持女性的生育能力。林口長庚醫院及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科腫瘤助理教授陳威君表示,有些人對子宮肌瘤擔憂不已,但就醫學臨床來說,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只要生長位置不妨礙生活,無異常時可以和平共處,但如果接近子宮內膜,可能造成出血或壓迫膀胱造成頻尿,影響生活時就須評估就醫切除。快刀斬亂麻 術後隔天就下床一名34歲陳姓女患者,最近生理期伴隨大出血、頭暈、身體虛弱等症狀,後來求診於陳威君醫師門診,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壁冒出10公分大肌瘤,造成子宮內膜受壓迫引起症狀。經醫病雙方溝通,考量女患者長期貧血,且肌瘤不小,決定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進行精細的肌瘤切除,減少不必要的出血,避免傷及子宮內膜。患者經過達文西切除後,術後恢復迅速,疼痛大幅下降,術後隔天就能下床走路,子宮也獲得保留,目前持續追蹤都沒有併發症狀。其實治療子宮肌瘤的手術很多,但傳統的剖腹手術傷口大,且術後表皮及腹內會有雙重疼痛,腹腔鏡手術雖大幅縮小表皮傷口,但受限機械結構,仍會有死角。人機一體動手術 微創又減痛陳威君醫師指出,達文西機械手臂屬於更為進階的微創手術,因可以做出比人類手臂更靈活的動作,加上3D成像,可以做到最小的手術開口,透過機械臂完成精細的肌瘤切除,減少不必要的出血。對肌瘤手術來說,可以切除肌瘤又能細膩的縫合子宮,做到微創,減痛,恢復快,由於對於有生育計畫的女性來說,因保留完整的子宮功能,經由術後調理,術後成功懷孕機會更高。陳威君醫師表示,子宮肌瘤大多是良性腫瘤,沒有任何症狀時,不用立即治療,只需定期複檢追蹤即可。但如果有大量出血、頻尿便秘等嚴重的壓迫症狀,造成腹痛、不孕或流產、腫瘤快速變大或是有轉變為惡性可能時,建議採取手術方式進行切除。
4成女性患有尿失禁、性交痛!恐是骨盆鬆弛脫垂導致 醫曝造成原因
61歲林女士,停經大約10年,過去以自然產方式生過3胎,六年前發現陰道有突出物,同時合併有急尿、頻尿、尿失禁以及排尿不乾淨等情形,需要腹部用力推回突出物,才能把尿液排乾淨;有時咳嗽、打噴嚏、跳躍或跑步時也會出現漏尿現象,就醫診斷確診為骨盆鬆弛脫垂,內診檢查已是第三度,尿動力學檢查結果也有應力性尿失禁問題。骨盆鬆弛脫垂 造成原因很多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教授指出,「骨盆鬆弛脫垂」主要為骨盆底器官(子宮、陰道、膀胱、直腸等)失去支撐而脫離正常生理位置,導致從陰道脫垂或突出,常伴有尿失禁、骨盆疼痛、背痛、性交疼痛的症狀。造成的原因很多,如:高產次自然產、長期負重工作、慢性便祕或曾有接受子宮全切除等,雖不會威脅到生命安全,但因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功能的退縮,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國內四成以上婦女骨盆鬆弛脫垂 自然產2胎以上風險高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國人有四成女性曾有骨盆鬆弛脫垂問題,年齡大都在50歲至70歲之間,自然產2胎以上的婦女,終其一生發生脫垂的風險值為10至20%,生產次數愈高者,其風險愈高。依嚴重程度區分,輕微程度者占50%,中等程度者約40%,嚴重程度者(整個子宮/膀胱外翻)大約占10%。若計算發生尿失禁的比例,則其發生率更達到20至50%;在臺灣9個女性中有一人須接受手術!治療方式選擇多 達文西機械手臂提升精準度吳銘斌教授說明,骨盆鬆弛脫垂治療方式有保守治療(骨盆底運動、陰道雷射、子宮托)及手術治療(傳統開腹、腹腔鏡、達文西);對於想再生育者或不適合手術者可採取保守治療,中重度者則需優先考慮手術治療。隨著醫學的進步與創新,達文西機械手臂已取代了許多婦科傳統的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除了使執刀的醫師可在手術過程中能透過3D立體影像、加上放大十至十二倍的高畫質影像,將手術部位附近的相關結構,清晰呈現於眼前;加上仿真人類手腕,能讓手術器械在手術中靈活自由於任何角度和旋轉,並遠端同步操作,避免對於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大大提高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預防骨盆鬆弛脫垂 日常建議這樣做預防骨盆鬆弛脫垂的方法,吳銘斌教授強調,除了維持體重、多攝取蔬果以防便祕,年齡較大及生產過的婦女也要多練習骨盆肌肉凱格爾運動,並於做抹片檢查時,可請醫師檢查是否有骨盆鬆弛脫垂的情況;若有需要也要接受雌激素陰道投予。
子宮良性腫瘤恐導致不孕! 「治療新選擇」一次看
子宮良性腫瘤包含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是很常見的婦女疾病,在台灣約每2~3位女性就會有1位有這樣的問題。這類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為經痛、經血量過多、不孕及懷孕合併症的問題,隨著腫瘤體積增加壓迫膀胱、直腸,患者也會出現排尿及腸胃的症狀。肌瘤、肌腺症成因不明 嚴重症狀建議手術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陳敬軒表示,肌瘤與肌腺症的確切成因目前尚未明朗,目前已知病灶組織會受女性荷爾蒙刺激成長,因此大多數的病患30歲以後才開始有明顯症狀,待雌激素與黃體素停止分泌後病灶就會慢慢萎縮。若是更年期的婦女可以採用藥物保守治療,等待停經後肌瘤與肌腺症的問題便會漸漸消失。育齡婦女如果有嚴重經痛、經血過多造成貧血、腫瘤生長速度太多、壓迫症狀產生困擾、不孕或是有懷孕合併症的情形就會建議手術治療。欲懷孕婦女 建議傳統開腹或消融手術陳敬軒說明,近年來因為平均生育年齡增加,越來越多想要懷孕的婦女被肌瘤或肌腺症問題所困擾。而目前傳統手術方式有腫瘤切除與子宮切除等兩種,依傷口種類可分為開腹手術與內視鏡手術兩種;新型態消融手術則可分為超音波消融與微波消融等方式。一般而言,有接受過子宮手術的孕婦會建議剖腹產。對於欲懷孕患者,醫師建議進行傳統開腹切除手術,因之後懷孕可從先前傷口處剖腹生產,且子宮破裂的風險較內視鏡手術低;消融手術則是採用高能量殺死腫瘤細胞,比較不會破壞正常組織,對於有相關問題的育齡婦女而言是另一個治療選擇。醫病共享決策 找到最適合治療方式 陳敬軒提醒,關於個別子宮腫瘤的治療方式,需依腫瘤大小、位置、數目、型態而決定。在肌瘤與肌腺症的治療方面,建議與醫師深度溝通,進行醫病共享決策,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方法。
健身後身體發現異常腫塊? 竟是罹患疝氣
有1/3的患者有疝氣卻不自知,因此呼籲民眾,身上若出現不明腫塊,用力或站起會跑出來,但平躺又縮回去,就應儘快找醫師診斷,若延誤造成造成器官絞勒壞死,有可能危及生命!有些肌肉薄弱的情況是先天的肌肉或筋膜較薄,但疝氣的發生通常是後天的原因,因應發生的原因及部位,而可能因為老化、受傷、用力過度,手術切口產生,並且發生於臍、側腹部、腹股溝、股等疝氣最為常見,其中腹股溝疝氣佔了九成。疝氣有哪些成因?有哪些症狀?疝氣由肌肉或筋膜弱化缺損的區域裂開擠出造成,大部分發生在腹部,特別是下腹部,由於生理結構上較難鍛鍊,周圍組織較難形成足夠的保護,致病原因可能是肌肉以及筋膜受傷、退化、先天性筋膜缺損等等,並且長期或突發性的局部增壓,就可能會造成疝氣,例如久站、粗重工作、肥胖、長期便祕、長期咳嗽、打噴嚏等等。因為壓力加上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器官或組織會因受壓就會順著通道,從這個開口或薄弱的區域擠出,但根據患部不同,疝氣不一定會產生疼痛感,甚至有的疝氣可能無症狀。但幾乎所有疝氣都可能會影響到疝氣孔周圍的肌肉組織,並且絞勒、移位器官,導致移位器官的血液循環被阻斷,最常見的是當患處從缺口隆起,疝氣中的血管受到壓迫,造成血液減少或無法循環。並且疝氣在腹壁缺口的血液供應受到勒壓阻斷,血液無法透過循環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組織的血液無法回流,就是所謂的「嵌頓式疝氣」,會造成移位器官的缺血性壞死,有生命危險,這時就要馬上進行治療或手術,所以只要發現有疝氣一定要盡快就醫,避免疝氣進一步擴大傷害。常見的疝氣:腹股溝疝氣(鼠蹊部)切口性疝氣(因為以前開過刀)股疝氣(鼠蹊韌帶下方)臍疝氣(肚臍)食道裂孔疝氣(腹部上方)健身會產生疝氣?那些人是疝氣高危險群?疝氣病患雖好發於男性族群,但女性因剖腹生產而發生疝氣的情況也不少,近來健身風氣盛行,也有因練舉重一下子負重太多而擠出疝氣的病例。此種案例的發生可能會在受傷的術後復健,一次性超量訓練時發生,或者是長期做粗重的工作、老煙槍、慢性咳嗽者,這些患者的腹部筋膜不健康,又長期承受突發劇烈運動,就非常容易產生職業病、運動傷害,產生疝氣的機率也隨之提高。但一般民眾無須太過擔心健身會不會產生疝氣,若是讓腹部、髖關節等周圍肌群經過適量的良好訓練,反而能夠強化周圍肌群與筋膜彈性,能夠減少與避免疝氣的發生。疝氣有哪些手術治療方式?黃奕竣醫師也分析了傳統及腹腔鏡手術之差別,傳統手術的方式直接把傷口打開、分離沾黏、把腹壁缺口縫起來的方式,但復發率卻有 63%之高。但若在皮膚與腹壁之間,多用一層沒有張力的人工網膜修復,可以降低復發率到 10~20%。但這種傳統手術方式,皮下組織就要清掃出大出缺口好幾倍的空間來鋪下夠大的網膜,所以開刀傷口就會很大。若是在 3~15 公分的腹壁缺損的疝氣,部分的醫師會用腹腔鏡修補,只需要開3個小洞共約3公分,不但傷口小且恢復快。目前台東馬偕外科已使用腹腔鏡,解決了很多民眾的疝氣問題,提供民眾更優的疝氣手術選擇。手術後的病人需特別注意疝氣發生!呼籲曾經動過開腹手術病人:平均有 10~30% 的機率發生腹壁切口疝氣,八九成在術後 6 個月到 3 年中間發生,要特別小心!一般建議術後一個月避免劇烈運動、腹部出力、並用束腹帶,來減少疝氣發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黃奕竣醫師:https://ttw3.mmh.org.tw/news_view.php?id=1144
臺灣「1疾病」發生率世界第一!南部最為嚴重 醫授招式提防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年報告顯示,國人罹患上泌尿道上皮癌的機率居全球之冠,佔所有泌尿道上皮癌25-30%以上。根據相關的接觸風險分析,抽菸、慢性尿毒症病人、從事易接觸化學物質與染劑的工作、烏腳病流行地區病人、有家族史者、曾罹患下泌尿道上皮癌病人和服用含有馬兜鈴酸中藥的病人,都是泌尿道上皮癌的危險因子之一,隨著年紀越來越高,發生的機率也越大,洗腎病人也是高風險族群之一,因此不可不提防。上泌尿道上皮癌 南臺灣尤須重視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育哲指出,泌尿道上皮癌是一種好發於70歲以上族群的癌症,在臺灣每年有將近4千人確診。由上泌尿道上皮長出來的腫瘤,就稱為「上泌尿道上皮癌」,是特別好發於南臺灣的一種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 老年出現腰痛、血尿當心謝育哲主治醫師表示,上泌尿道上皮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約15%的病人沒有症狀,通常是經由其他檢查才偶然發現。大部分有症狀者以無痛性血尿來表現。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因腫瘤阻塞造成腎積水引起的腰痛;如果是罹患較晚期上泌尿道上皮癌,表現出來的症狀則以疲倦、貧血、體重減輕或因骨頭轉移造成的骨頭疼痛為主。輸尿管鏡下腫瘤燒灼術 免去洗腎風險謝育哲主治醫師說明,以往傳統開腹手術切除腫瘤,傷口長度至少20到30公分,病人常因拒絕接受手術而錯失治療時機,對於年長者或腎功能較差的病人較不適合;如果採取腹腔鏡手術,對於多共病與日常身體機能差的病人也不適合採用。對於腎功能不佳、雙側病兆或是單一腎臟的病人,在較初期且單一的腫瘤,腫瘤小於兩公分,則可考慮接受輸尿管鏡下腫瘤燒灼手術,不僅可免去因雙側腎切除而洗腎的風險,還有疼痛較少、無手術傷口、恢復較快的好處。目前此治療已經納入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內(NCCN guideline)。及時就醫、早期發現及治療 提高存活率謝育哲主治醫師強調,上泌尿道上皮癌預後最重要的因子就是腫瘤期別。因此早期發現可以早期治療,若發現有無痛性血尿、腰痛或是摸到硬塊時,應儘早到醫院就診,安排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男童罹癌動開腹手術「復發更嚴重」 花光家中積蓄母痛哭:會一直治下去
超心痛!中國山東濟南有一名男童,去年被診斷神經母細胞瘤,期間多次手術伴隨多次化療,但近期病情復發,嚴重時無法進食,甚至會陷入昏迷。男童父母為了治療,花光家中所有積蓄,如今只能靠奶奶當門衛的微薄收入生活,但由於移植手術刻不容緩,高昂的手術費讓他們頭痛不已。據《光芒視頻》報導,男童媽媽2021年4月,在給兒子換衣服時,發現肚子有點鼓起,於是到濟南市兒童醫院,最後被診斷為為神經母細胞瘤,腫瘤11公分左右。經過多次治療,加上一次開腹手術,結束後在家靠藥物維持半年,近日複診卻發現,病情伴隨骨髓復發,情況比之前還嚴重。男童母親苦惱籌不到醫藥費。(圖/翻攝自微博)男童父母為了照顧兒子,全程在醫院陪伴,奶奶當門衛的薪水成了唯一收入。醫生給出的後續治療方案是,6次化療和2次造血乾細胞移植,需要30萬人民幣(約130萬新台幣),但2年來的治療已經花光家中積蓄,但他們不會放棄,「我們會一直給他治下去」,期望看到兒子康復的那天,「看著他還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能夠上學,能夠健健康康的」。男童病情復發,情況更嚴重。(圖/翻攝自微博)消息傳開後,引來網友同情,「孩子還要繼續受多少的苦?不是同情感不夠,是真的不想讓孩子再受折磨,無窮盡的折磨,才是真的痛」、「太痛苦了孩子,別再動刀了,保守治療吧」、「孩子這個病好像致死率非常高,我…我也不知道還說什麼,太難過了」、「建議停止痛苦的治療,陪他開心過完人生」。
「下背痛又腳麻」竟是腹主動脈瘤釀禍 嚴重恐致死!吸菸三高者風險高
61歲有抽菸、高血脂多年病史的黃先生,在2年前左右開始,斷斷續續出現下背痛,並曾經因逐漸產生腳麻症狀診斷為脊椎狹窄問題,而在其他醫院進行過脊椎手術,因背痛症狀仍持續不舒服,甚至進展到疼痛無法忍受,而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室求助。經住院後安排「脊椎核磁共振掃描」發現除脊椎狹窄問題外,腹部竟還有一顆5.5公分的動脈瘤,再進一步接受「胸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主動脈瘤管壁性血栓(Mural thrombus)已經造成右側髂動脈完全阻塞,而產生血管性下肢缺血麻痺與疼痛症狀。黃先生在照會心臟血管外科後,經由微創腹主動脈支架與兩側髂動脈繞道複合手術方式治療,腳部麻症狀與背痛逐漸改善,並在一星期後順利出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歐陽志佩表示,下背痛是一般年長者相當常見症狀,雖然大部分9成以上與骨頭肌肉相關,但仍有少部分如癌症、感染、腸胃泌尿道、血管等原因造成。單純藉由脊椎影像檢查發現腹主動脈瘤則較少見 ,加上腹主動脈瘤病患約8成並無任何症狀,因此早期並不容易被發現,除非腫大到壓迫周圍組織產生腹痛、腰痠背痛等症狀後,特別是如果伴隨其他疾病,如同黃先生一樣,就可能忽略了主動脈瘤引起的可能。腹主動脈瘤並非癌症,而是動脈壁因老化、失去彈性而逐漸膨大成瘤狀的血管。主要產生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超過60歲的男性、抽菸、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相同。在腹主動脈瘤的病患中,如果產生症狀,約有8成是腹痛,而像黃先生出現下背痛僅約不到1成,加上合併脊椎狹窄,就更增添診斷困難度。若動脈瘤長大到一定的大小(6公分)或長大速度過快(半年超過0.5公分),破裂與死亡的可能性就大增,建議以手術介入治療以防止破裂出血。歐陽志佩說,目前主動脈支架手術儀器與技術進步,已逐漸取代傳統開腹手術。但不管任何手術方式,術後仍須長期追蹤,並確實控制血壓與三高(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人妻術後與尪激烈滾床單 2週後「粉色一坨」滑出來
有時候真的要聽專業的建議,不要忍不住一時的慾望,下場就是害慘自己,婦產科名醫鄭丞傑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名30多歲人妻因子宮頸癌前病變,手術切除子宮頸,為讓傷口修復,本應依醫囑需「停戰」6至8週,沒想到她回家休養2週後,某天竟被送急診,原因是術後情不自禁,與丈夫猛烈激戰,導致「腸子從下面掉出來」!人妻術後忍不住與老公滾床單,導致腸子從陰道掉出來。(示意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鄭丞傑分享,這名30多歲人妻子宮頸有癌前病變經手術切除,住院恢復良好。在醫師巡房離開前,她嬌羞詢問,「醫生,老公叫我替他問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可以開機』」,對此,醫師回答,出院後有照護說明書,上面寫明6至8週,她得到答案後即興奮返家。這名女子1週後回診檢查傷口,離開前又心急追問「有沒有可能更早開機」?鄭丞傑回應,「當初你說子宮頸有癌前病變一併切掉後,就要稍微忍一下,用別的方法取代(性愛),請你再看一下術後出院說明書」,醫師以為能就此打發她,沒想到再過1週接到醫院急診通知,表示患者「腸子從下面出來」,急診醫師進一步診治,驚見「掉一團東西出來」。對此,這名人妻尷尬地表示,「我老公說要試試看…」,結果腸子脫出體外,一旁的丈夫則是不斷道歉,鄭丞傑表示,眼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感染,由於陰道裡細菌多、加上擔心肛門附近細菌攪局「(腸子)也推不回去了」,必須再開腹將腸子歸位。鄭丞傑接著表示,假設是子宮頸保留,只切除子宮或肌瘤、卵巢瘤,皆不影響開機時間,只要傷口不痛即可;若是腹腔鏡手術也許1到2週就可以恢復性生活;至於開腹手術也許要1個月,最長則是子宮頸被切掉,需縫合起來,至少要休養6至8週。這對夫妻因情慾流動弄巧成拙,硬是要「開機」結果真的GG,這下必須忍更久「完全是欲速則不達」。
肚腩驚人!婦人以為是發胖 呼吸超喘「竟藏40公分腫瘤」
一名50多歲的婦人,最近半年被發現明顯變胖,坐著看電視、躺著睡覺都呼吸困難,於是前往醫院就診。經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40公分乘以20公分的巨大卵巢囊腫,壓迫組織,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礙於腫瘤指數升高,擔心有惡性腫瘤情形,選擇剖腹手術,術後恢復健康狀態,取出卵巢囊腫甚至超過7公斤。病理組織報告指出,婦人的卵巢囊腫是黏液性囊腫,當囊腫愈大,手術風險愈高。一般卵巢囊腫剛開始長大症狀不明顯,不太容易被發現,但若超過10公分的巨大囊腫,極可能壓迫周圍器官,出現腹脹、腹痛、最嚴重恐致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鄭志堅指出,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腫瘤,因卵巢位於骨盆腔深部,腫瘤不容易及早發現,而卵巢腫瘤以型態則可分為:一、非贅生性之卵巢囊腫:如功能性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瘤等等。二、贅生性卵巢囊腫:如畸胎瘤、漿液性卵巢囊腫、黏液性卵巢囊腫等。三、惡性卵巢腫瘤。卵巢良性腫瘤通常在早期較小也多無症狀,因此往往在婦科例行性檢查時才偶然發現到。等到腫瘤慢慢增至中等大小(約4~8公分以上時)才開始感腹脹或腹痛甚至腹部腫塊,若腫瘤長大到骨盆腔及腹腔時即可能產生壓迫症狀,如頻尿、便祕等等。卵巢腫瘤危險因子為:肥胖者、初經年齡較早者、不孕症患者、有家族史者等。超音波是檢查婦女生殖器腫瘤最常用、最方便,且是快速及高準確性的工具。若再配合血液腫瘤標記的檢查,可提供參考區分是良性腫瘤或是惡性腫瘤。此外,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檢查也是很好的診斷工具。另外,卵巢腫瘤大於20公分以上者,巨大卵巢瘤一般而言非常少見,尤其是大於20公分以上者。患者會有如此巨大的腫瘤原因可能是症狀不太明顯、患者警覺性不夠。而本案例是黏液性囊腺瘤,是卵巢瘤中最容易形成巨大腫瘤者。黏液性囊腺瘤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患者,大多為單側性,只有5~10%為雙側性,一般較大,容易發生壓迫徵狀。鄭志堅說,黏液性囊腺瘤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切面常為多房有分隔,腫瘤表面大多灰色有光澤、囊壁較厚、有彈性。囊內容物為黏液性、不透明、黏稠液看似膠凍。黏液性囊腺瘤絕大多為良性(超過80%),但有10%為邊緣性惡性,不到10%為惡性。鄭志堅表示,卵巢瘤在治療上還是以手術為主,手術種類主要為囊腫切除術及卵巢全切除術兩大類。至於該執行何種手術,基本上依患者年齡以及是否要保留生育功能為主要考量。若是要保留生育力,則以囊腫切除術為主。而手術途徑分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及機器手臂輔助下的腹腔鏡手術,因為極少數卵巢囊腫為惡性,當血液腫瘤標記的檢查升高或是高度懷疑有惡性可能,建議用開腹手術。不過,透過腹腔鏡或是機器手臂輔助,傷口小,較不影響美觀。關於術後恢復時間,傳統開腹手術因肚子肌肉被拉扯,比微創手術多一些時間才能夠恢復。針對大多數卵巢良性腫瘤病人使用腹腔鏡手術即可,若有巨大卵巢囊腫或是懷疑為惡性腫瘤者,還是建議剖腹手術,安全性較高。若想避免卵巢囊腫復發,要建議女性朋友,培養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攝取過多富含荷爾蒙的食物例如油炸類和皮下脂肪多的食物種類,可降低卵巢病變風險。至於少數病理性卵巢囊腫與遺傳基因有關,加上症狀不明顯,建議女性安排健康檢查,當做完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再加做婦科超音波檢查,可及早發現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