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震
」 地震 緬甸 強震 緬甸強震 泰國
花蓮6.4強震!震前10分鐘台中現1奇景 網憶921異象
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1強震後,重創當地觀光,而昨(11日)晚間7時,花蓮縣東部海域再度發生規模6.4地震,最大震度達5弱,全台有感,讓不少民眾憂心是否會有更大餘震或地震接踵而來。巧合的是,地震發生前10分鐘,有網友在台中目擊「火燒雲」奇景。該名網友在Threads分享,昨晚6點50分下班途中,抬頭看到台中車站上空雲層被橘紅晚霞籠罩,畫面震撼猶如天空燃燒,讓他忍不住讚嘆:「台中車站上空超炸裂火燒雲!」然而就在拍照後10分鐘,強震隨即發生,這樣的巧合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不少網友回憶起1999年921大地震前也曾出現異象,「那時的天空景象歷歷在目」、「怎麼地震前後總有奇異天空變化」、「是不是預兆?」甚至有民眾提到網路上曾流傳「7月5日恐有大地震」的預言,讓許多人議論紛紛。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昨晚7時的地震屬於獨立事件,主因為東部板塊活動所致,加上震源深度較淺,因此全台明顯有感。他提醒,未來3天需留意可能出現規模5至5.5的餘震。前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則指出,根據過去統計資料,未來1個月台灣仍有可能發生另一場規模6以上地震,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做好防災準備。

昨晚規模6.4地震 氣象粉專憂1情況:盼近日暴雨別再震
花蓮東部海域於昨(11)日晚間7時發生規模6.4地震,全台有感。由於地震預警初估規模超過6.5,因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針對全台發布國家級警報,多數民眾也嚇傻。而氣象粉專示警,這種強度的地震所引發的有感餘震至少要有5起,不過截至今(12)日凌晨0點30分為止,僅發生一起規模5地震,不禁令人擔憂,「只能祈禱接下來這幾天暴雨發生的同時,不要再出現更大的地震了。」對於昨晚的地震全台明顯有感,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於今(12)日凌晨在臉書發文表示,或許最大振幅沒有非常劇烈,但大家對於長時間持續低頻率搖晃印象深刻,這完全證實隱沒帶型地震特徵。「觀氣象看天氣」指出,今年琉球海溝至花東近海發生不少次規模5至6的中型地震,其中5月5日的地震、2022年3月23日規模6.7地震的震央與昨晚相似,雖然規模有些差距,但仍能看出相似的特質,「震度放大效應出現在苗栗市以南、中彰雲嘉南花、台東市以北,其他像是新竹丘陵、五分山、新店雙和都屬於局部地形放大效應。」「觀氣象看天氣」坦言,真正會釀災的須具備高地動速度及地動加速度合而為一,「搭配起來,中南部平地及東部才是最危險的,因為能量是往西偏西南西傳遞,特別是以規模6.7來看,更可發現北部震度雖有增加,但沒太大幅度,反而是高屏震感變強。」另外,「觀氣象看天氣」憂心說道,這種強度的地震所引發的有感餘震至少會有5起,不過到今日午夜12時30分也才發生一起,因此只能祈禱這幾天暴雨發生的同時,不要再出現更大的地震,並強調「台東山區應做好防範,面對暴雨跟可能的餘震」。「觀氣象看天氣」最後提醒,海溝即隱沒帶地震,震央只要差一點就會有所不同,唯一不變的是低頻波長週期地震動,高樓層請固定好家具。此外,此震央非屬於地震空白帶,目前專家所指的危險區應該是在震央東北方,而透過中央大學模擬,該區發生強震的能量傳遞為正西偏西北西。

今晚6.4地震「能量等於2顆原子彈」 還有餘震?專家這麼說
東部海域今天(11日)晚間7時發生芮氏規模6.4、深度30.9公里的地震,台灣本島縣市、外島地區的澎湖縣均有震感。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此次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交界發生碰撞所致,民眾未來3天內仍要注意規模5至5.5地震發生的機率。吳健富指出,此次地震震央位置距離台灣較近,造成各縣市都有震感,其中最大震度在台東縣長濱鄉達到5弱;彰化縣、花蓮縣等地區4級;台中市、桃園市、新北市、台北市等地3級;屏東縣、高雄市、澎湖縣2級。地震報告。(圖/中央氣象署提供)吳健富表示,地震成因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交界發生碰撞,屬於東部地震帶,碰撞後隱沒下去,該地區過去資料顯示有不少地震都達規模5以上,也導致東部靠近震央位置震感明顯,但氣象署預估此次地震為獨立事件,因此後續餘震不多,不過民眾未來3天內仍要注意規模5至5.5地震發生的機率。各縣市震感。(圖/中央氣象署提供)吳健富也說,依照去年9月1日新增的發布標準來看,本次因為地震預估規模達到6.5以上,因此氣象署對震度3級區域皆有發布國家級警報,範圍除了本島,連江縣也因達到預估警戒值而有警報,所以此次地震也是氣象署首次對連江縣發布國家級警報。此外,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今晚的地震是繼今年1月21日嘉義縣大埔鄉6.4地震後,相隔約141天再次出現規模6以上地震,威力等同於2顆原子彈的能量同時釋放,但深度30.9公里不算太深,且有5%機率為主震前的前震,所以民眾還是要提防相關風險。另據歷史統計數據,台灣平均每100天就會出現1起規模6地震,其中一旦發生1起規模6地震,未來30天再有規模6地震的機率會大幅提高,加上台灣最近逢雨季、颱風季,民眾外出時務必留意安全。

黃仁勳遭炎上3/「少了和平供電就不和平」 花蓮重災戶扛500萬人口用電還被當軟柿子
5月17日,AI教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宴請供應鏈夥伴,他跟在場的台積電、廣達、和碩老董們喊話,「全球都在投巨資打造AI基礎建設,這將是台灣很忙的一年」;兆元宴同一天晚間10點,核三廠2號機離開電網、18日凌晨零時停機,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接下來幾天,台灣能源議題「熱火朝天」,先是黃仁勳公開表示,要AI就要核能發電,接著520當天,和平電廠一號機因銜命火力全開、引發故障,電力不足下,台中、高雄兩大明星市長隔空互槓「我發的電比較多」,連台泥的董事會,為了和平電廠續命與否都在吵架。台泥董事長張安平5月28日股東會上自曝,「其實我們最近開會都很火爆,很多股東不想再做了。」指的就是花蓮和平燃煤發電廠,1999年因政府需求而興建、2002年投入發電,與台電簽下25年合約,提供「北東電網」近500萬人口用電需求,然而,去年花蓮地震和平電廠重創,至今,台電卻還沒來跟台泥談2027年後的合約,這讓業者非常困擾。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展示花蓮水泥與電廠去年地震後的修復照片。(圖/陳曼儂攝)「如果只剩兩年可以用,為什麼還要修,光是一個輪軸,都是要花好幾億的。」一位在場大股東跟CTWANT記者說,更何況台泥一直努力做減碳模範生,如今卻為了台灣電力問題,拉著這個煤炭發電的「拖油瓶」,因為事關新北市25%、宜蘭90%的家庭用電,在全台灣電力緊繃的時刻,一刻也不能停,根本沒法停機檢修或升級。股東會上,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展示花蓮水泥與電廠照片,他解釋,2024年4月3日發生規模7.1地震後,這場台灣921地震後最大的一次天災,讓巨大設備傾倒、變形毀損,為了緊張到不行的台灣電力需求,他們忍著餘震、交通中斷、員工安危,在恐懼中趕工,搶在4月16日「歸隊」,併聯發電。「就像大病初癒,我們還要檢查有沒有內傷。」程耀輝說完後,大量的照片讓在場股東竊竊私語,「我們這些住台北的,真的不知道這些事。」去年還有小股東問和平電廠何時能減碳、改成天然氣發電,今年沒人再提。因為花蓮有地形、颱風、地震等問題,「我們也沒辦法改用氣發電,因為這裡沒有天然氣的接收站和管線。」張安平說。「5月20日當天,因為擔心總統當選日、跳電會丟臉,台電要求用電大戶降低用電、還叫和平電廠火力全開,所以就操壞了。」一電力相關人士私下跟CTWANT記者說,就是因為和平電廠一號機壞了,導致電力不足,才緊急把高雄的老舊機組拿出來救援,也才意外引發兩大直轄市長隔空大戰。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帶隊至興達電廠考察,質疑在無生煤使用許可情況下為何使用燃煤發電。(圖/台灣民眾黨提供)媒體關注政壇口水戰,這個扛著東台灣電力重擔的和平電廠,反被冷落,被台電高層心安理得地再度擱置一旁。早在去年6月、地震後,就有媒體詢問台電對於和平電廠的延續問題,當時親綠媒體採訪台電高層,提到「北東電網」兩大重要電力來源就是協和與和平,但位於基隆、使用重油發電的協和電廠轉型計畫受阻,「若少了和平,供電就不和平」,但台電不希望一口氣簽太長、新合約的容量費率也不會像以前這麼高,報導甚至提到,反正張安平談生意較「阿莎力」,所以不急。簡直把民營企業當軟柿子捏。這個5月天,台灣的氛圍很錯謬,一邊是黃仁勳領著台灣團隊把AI帶到全世界,一邊是政府宣示進入「非核家園」。究竟台灣能源政策有沒有跟上AI新浪潮?一位學者3月在一場會議上吐實,全世界高碳電力國家台灣排第11名,前面都是沒有製造業的落後國家,「台灣是不負責任、不尊重民意、不尊重法治、不可思議的非核家園」。

政府地震通知不及民間App敏銳? 測報中心主任解釋「這原因」導致落差
台灣地震在2024年活動頻繁,根據中央氣象署的統計,全年度共記錄到2180次有感地震,成為近23年來第三多的一年。僅次於1999年九二一地震當年的3233次,與2018年0206花蓮強震的2287次。尤以2023年4月3日花蓮大地震為關鍵轉捩點,之後餘震不斷,使整年地震次數大幅上升。單是花蓮一地,全年度便有1934次有感地震,而嘉南地區也出現124次,台東則為69次。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地震發生後,不少民眾並未收到國家級災防警報,引發輿論質疑。中央氣象署後來說明,是因地震預警系統低估了規模,導致7個縣市未能觸發發送條件。而在當時,高中生林子祐所開發的「臺灣地震速報」的App因成功預警而受到關注,其所創建的應用程式不僅即時,準確率也高,事後也與氣象署正式簽約,取得地震資料介接資格。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其實早在多年以前,就已有企業與機構申請連結氣象署的地震預警系統,透過簽約獲得即時資料。其中台積電是最早加入的科技公司之一。而鄰里廣播系統、工地現場等也都屬於既有用戶。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20個單位完成簽約。而2024年0403花蓮地震後,因餘震頻繁,不少科技業者更是主動洽談接入資料,甚至還有5至6家正在排隊等候審核。吳健富表示,氣象署提供的地震資料並不收費,但申請單位需提出完整計畫書並通過審查。至於都是使用相同資料,為何會有「民間App比較敏銳」的感覺,為此,吳健富解釋,官方發布的地震警報不僅具備資訊功能,還肩負示警與防災的責任,因此發布門檻較高。目前國家級警報的發布條件是預估地震規模達5.0以上,或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若是只發布至電視台,門檻為規模5.0或震度3級以上;針對中小學校園的警報則放寬為規模4.0或震度3級以上。相比之下,民間開發的地震App雖然也使用氣象署資料,但可以提供彈性更大的警報條件。例如用戶可自訂希望接收的震度或規模門檻,並透過App即時推播。所以才讓不少人誤以為官方預警「太慢」。吳健富強調,氣象署作為政府機關,發送警報需審慎考量,無法像民間系統一樣自由設定。他指出,有些App甚至可提供客製化服務,因此是否接收到警報,往往取決於系統設計與使用者需求之間的平衡。

菲律賓奎松省發生規模5.1地震 馬尼拉多地劇烈搖晃緊急疏散
菲律賓27日中午發生規模5.1強震!奎松省(Quezon Province)今日中午12時17分發生這起地震,地震也導致馬尼拉大都會區(Metro Manila)及卡拉巴松區(Calabarzon Region)多地出現劇烈搖晃,不少居民從建築物內驚慌逃出,部分政府機構大樓則啟動預防性疏散措施。根據《Dimsum Daily》與菲律賓火山暨地震研究所(PHIVOLCS)報導,震央位於該省納卡爾將軍鎮(General Nakar)西北方約24公里處,震源深度僅6公里,屬淺層地震。這起地震除造成馬尼拉大都會區及卡拉巴松區多地出現劇烈搖晃,包括卡維特省(Cavite)、八打雁省(Batangas)、拉古納省(Laguna)、黎剎省(Rizal)和奎松省(Quezon)本地居民均回報明顯震感。此外,邦板牙省(Pampanga)、布拉干省(Bulacan)、新怡詩夏省(Nueva Ecija)等地也感受到地震帶來的晃動。地震當下,不少居民從建築物內驚慌逃出,部分政府機構大樓則啟動預防性疏散措施。儘管震感廣泛,目前並無重大災情或人員傷亡的通報。PHIVOLCS提醒民眾,地震後仍可能出現餘震,建議保持警覺並持續關注官方發布資訊。報導指出,菲律賓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民眾應妥善準備防震措施,包括固定傢俱、備妥緊急避難包,確保在地震發生時能迅速應對。當局也呼籲,務必遵守災害應變規定,保障自身及家人安全。菲律賓奎松省27日中午發生規模5.1地震,馬尼拉多地出現明顯震感。(圖/翻攝自X)

快震來了貓先跑!虎斑貓「秒逃命」影片曝光 網看傻:根本地震預測儀
希臘克里特島(Crete)鄰近海域,當地時間22日發生規模6.2地震,震央在距離伊拉克利翁專區(Heraklion )東北方約79公里的海域,震源深度約64公里。地震造成多處道路與建築物受損,在這起地震引發關注的同時,一段由監視器拍攝的影片也在社群平台瘋傳。影片中,一隻虎斑貓在地震發生前短短幾秒內,似乎感應到異常動靜而迅速逃離現場,牠的敏銳行為令不少網友嘖嘖稱奇。希臘克里特島22日清晨發生規模6.2地震,一隻虎斑貓早在地牛翻身前幾秒,就「警覺異狀」。(圖/翻攝自X)從監視器的畫面看到,拍攝地點在東部拉西錫的米拉貝羅湖區(Mirabello Lakes),時間大約是清晨6點19分。從影片可見,貓咪原本在庭院悠閒踱步,下一秒突然警覺地停下、左顧右盼,接著火速橫越馬路逃離現場。才剛跑開,地面就開始劇烈搖晃,植物狂晃,震撼全場。希臘克里特島22日清晨發生規模6.2地震,一隻虎斑貓早在地牛翻身前幾秒,就「警覺異狀」。(圖/翻攝自X)這支影片隨即被分享到臉書,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驚呼:「動物真的有第六感」、「該升牠當官方預警官」,甚至有留言笑稱:「氣象局該請牠上班了!」根據歐洲地中海地震中心(EMSC)與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資料,這起地震震央位於內阿波利斯東北方56公里,震源深度約60公里。希臘克里特島22日清晨發生規模6.2地震,一隻虎斑貓早在地牛翻身前幾秒,就「警覺異狀」。(圖/翻攝自X)克里特島首府赫拉克里翁(Heraklion)部分建築外牆倒塌,街頭出現封鎖線,多條道路因地滑封閉,超市物品散落一地,情況一度混亂。儘管地震規模不小,希臘衛生部長阿多尼斯喬治亞季斯(Adonis Georgiadis)表示:「克里特島的醫療設施沒有受到任何損害。」但仍有不少居民回報,家中物品掉落、建物劇烈晃動。除了克里特島有感,連希臘首都雅典、土耳其、埃及與以色列也陸續回報震感。據了解,這已是克里特島一週內第二次遭遇強震。上週也曾發生規模5.9地震,希臘位於歐亞與非洲板塊交界,地質活動頻繁。專家警告,後續可能仍有餘震。希臘克里特島22日清晨發生規模6.2地震,一隻虎斑貓早在地牛翻身前幾秒,就「警覺異狀」。(圖/翻攝自X)

秘魯驚傳規模6.0強震!50萬人嚇醒「家俱全跳舞」 去年7.2惡夢恐重演
南美洲國家秘魯於當地時間週六(5月17日)早晨發生規模6.0的強烈地震,震央位於該國中部,這場地震造成強烈搖晃,周邊數百公里地區皆能明顯感受到震動,初步估計超過50萬人受到影響。據《路透社》報引述國立秘魯地球物理研究所(Geophysical Institute of Peru)說法,震央位於國境中南部盧卡納斯省(Lucanas)安第斯山脈城鎮普基奧(Puquio)以南23公里處,深度97公里,不過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表示,這起地震的深度僅為10公里。南美國家秘魯17日清晨發生規模6.0地震。(圖/翻攝自USGS)英國《每日鏡報》(The Mirror)報導,這場地震於清晨5點22分(台灣時間傍晚6點22分)襲擊秘魯全境,多個城市民眾一早就被搖醒,鄰近國家也有明顯震感。包括玻利維亞、厄瓜多等鄰國民眾也驚呼「床被搖動」,初估超過50萬人有感。另據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發布的地震數據,這次地震實際規模為6.1,震央接近地表,因此導致更強烈的地面震動。目前尚未傳出人員傷亡或建築毀損的具體消息,但當地緊急應變單位已全面進入戒備狀態,準備應對可能的後續災害。根據學者分析,祕魯位處「環太平洋火環」,板塊擠壓能量難以釋放,一有變動便可能引發連鎖地震;事實上,秘魯近年地震頻繁。就在去年,該國西岸海域才發生一起規模7.2的強震,隨後引發多起餘震並觸發海嘯警報,導致至少8人受傷。當時餘震持續將近兩週,令當地民眾人心惶惶。此次強震讓許多人回想起去年的驚險情境,也擔心會有類似規模的餘震接踵而至。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強震發生前一天,英國北約克郡也傳出規模2.5的地震。根據英國地質調查局(BGS)表示,該起地震震源深度約為4公里,屬淺層地震。儘管震級不大,仍有居民在凌晨時分被強烈震感驚醒,有人形容聽到「低沉轟鳴聲」,一度以為是爆炸或軍機飛過。

網瘋傳「日本7月5日大地震」日延 地震專家曝311地震前徵兆
台灣東部外海5日傍晚地震頻傳,接連發生芮氏規模5.5及5.9地震,並有多起規模3或4的餘震,10日清晨南投縣竹山鎮也出現發生芮氏規模4.3地震,而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曾預言,7月5日可能發生震央位於日本、台灣以及菲律賓海域之間的大地震,讓不少民眾相當擔憂。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認為,目前沒有要發生大地震的徵兆,相關網路說法「謠言成分較大」。據了解,《我所看見的未來》曾精準預測日本311大地震,書中還提及2025年7月5日會發生一場震央位於日本、台灣以及菲律賓海域之間的大地震,屆時恐將引發大海嘯,讓關鍵字「2025年7月」受到熱烈討論,也使不少網友直呼不敢去日本遊玩。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郭鎧紋表示,全球平均1週會有2個規模6以上的地震,但日本311大地震當週,全球累計有8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出現,其中3月9日5起地震裡,就有4起發生於日本,最大規模的一起達到7.3的水準。郭鎧紋說,當初大家都以為規模7.3的地震已經是主震,怎料3月10日全球仍持續有規模6以上的地震出現,沒想到2天後發生規模9.0的強震,這意味著,大地震發生前應是有前兆的。郭鎧紋強調,關於謠傳的「日本7月大地震」,其實目前日本沒有看到這麼明顯的前兆,全球已經超過1300天沒有規模8或以上的地震出現,且規模6、規模7的地震出現頻率也低於正常值,這顯示今年應該還處於地震的「平靜期」,雖然後續仍要持續觀測,但就現階段來說,日本7月大地震的說法「其實謠言成份較大」。

美田納西州驚傳規模4.1地震!居民嚇壞直呼「很不尋常」 未來餘震機率曝
美國田納西州於當地時間10日上午發生規模4.1地震,由於地震在該地區並不常見,因此嚇壞許多當地居民,未來不排除恐再發生規模4以上餘震。綜合英國《衛報》、美國《CNN》等外媒報導,該起規模4.1地震發生於10日上午9時許,震源深度僅25英里(約40公里),屬於淺層地震,即深度不超過43英里(約69公里),震源位於田納西州小鎮格林貝克(Greenback)附近,就連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北卡羅來納州等地也感受到明顯搖晃。一名當地居民透露,當時她正與丈夫在家做華夫餅,突然整棟房子都在晃動,吊扇還搖了10秒鐘,「我以為是一架大型飛機低空飛過我們家,但我丈夫說,『不,那絕對是地震!』」另一名民眾心有餘悸表示,當時他正在家中睡覺,突然被牆壁的搖晃給驚醒,隨即便聽到轟隆巨響,家裡的狗也開始狂吠,「在田納西州東部,大家對龍捲風、洪水之類的災害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發生地震並不常見。」對此,美國地質調查局發言人戴維斯(Ayesha Davis)示警,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在美國東部比在西部傳播得更快,因此震感範圍更廣、受影響也更多,提醒未來一周內有5%的機率會發生規模4或以上餘震,儘管可能性不高仍應小心防範。

花高房價住最危險地區! 李鴻源示警「強震恐倒4千棟建築」:這3市最糟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地震相當頻繁,今年1月21日嘉義縣大埔鄉就發生過規模6.4強震,並引發多起餘震。前內政部長、台大水工試驗所執行顧問李鴻源日前演講時表示,許多人居住在極度危險的區域,房價卻居高不下,同時點名台北、新北和台南為是最危險的地區,如果台北市發生6級以上地震,恐造成約4000棟建築倒塌。李鴻源4日出席青雁青年成長營發表專題演講,指出台灣僅3.6萬平方公里,政府卻不了解這塊土地,才會讓高速公路穿越順向坡,讓核電廠蓋在斷層附近,大批人民居住在土壤液化潛勢區。李鴻源也引用數據說到,過去曾推估,若大台北地區發生6級以上強震,可能導致多達4000棟建築物倒塌,而他接著疊加土壤液化潛勢區圖資分析,顯示台北、新北及台南市最危險地區,「政府讓民眾花這麼多錢、以高房價買房,卻是住在既危險又醜陋的地方」。李鴻源認為,政府應訂定出30年目標,根據不同災害等級,將坐落在危險地方的人、基礎建設汰換出去,才叫做前瞻。為了改善城市外觀及安全問題,李鴻源提到,他過去推動「防災型都市更新」,主張讓政府扮演「最大的開發商」,主導大規模的都市改造計畫,讓資金流入政府口袋,才有預算能解決問題。李鴻源建議,政府透過與國防部以屋換地,以及跟民間業者合建等方式,取得大面積土地,若手上同時可擁有五大建案,「房價將由政府決定」。然而,李鴻源也坦言,該計畫當年就遭行政院阻攔,甚至要求「不准再提防災型都更」。

花蓮昨晚狂搖!命理師算中403強震 揭驚人巧合:5月3天恐有大地震
台灣東部海域昨天(5日)晚間地震頻傳,接連發生芮氏規模5.5及5.9地震,規模3或4餘震也有好幾起,加上日本漫畫家龍樹諒曾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中預言7月5日可能發生毀滅性地震,引發民眾擔憂。對此,曾算中0403花蓮強震的台灣吠陀占星權威李靜唯認為,5月有3天可能發生大地震。李靜唯在臉書粉專透露,昨天地震都集中在花蓮外海,自己算了一下當天星盤,發現一個驚人巧合,「水星目前在雙魚座末端的『GandAnta』和土星羅喉金星合相,5/7早上7:00左右水星會進入牡羊座『GandAnta』跟太陽合相,同時跟計都火星產生相位…2024/4/3 /7:30花蓮大地震的星盤,水逆同樣進入牡羊座甘達,同時跟土星產生三分相,火星也跟太陽計都產生相位」。李靜唯表示,自己始終認為大家最害怕的7/5日本大地震,不一定會在這個時間點發生,畢竟預言可以講到幾點幾分,實在匪夷所思,不過今年確實是地震好發之年,「尤其是吠陀占星3/30-5/30之間的Kala Sarpa Yoga,特別容易造成地球與人類之間的陰陽平衡徹底崩塌!」李靜唯示警,除了7月5日,短期最需要注意的時間可能落在5月9日之前,尤其是6日至8日間,花東外海地區要特別注意規模較大的地震,如果沒有地震,也要注意強風暴雨或人際關係的失控,「由衷希望我這次的預測完全不準,但事先預防總比事後被驚嚇來得好,建議大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和防範措施」。

東部海域連續5起地震!最大規模5.5 氣象署曝皆屬獨立事件「3天內還有餘震」
今天傍晚下班時間地牛卻頻頻翻身!大約在晚間6點09分發生地震規模達5.5,最大震度4級,接著陸續又發生多小區域地震和極淺層地震,截至目前已累積5震。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目前研判這一連串地震為獨立事件,由於規模5.5屬於中型地震,能量不會一次釋放,不排除3天內還有規模4.5至5餘震。據吳健富指出,目前研判這一連串地震為獨立事件,此次地震成因仍是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從淺到深都有地震發生可能。台灣東部地震頻繁,全年約有70%地震在此發生,另外,規模5.5屬於中型地震,能量不會一次釋放完畢,因此不排除會有餘震。吳健富表示,這都屬正常現象,且不排除3天內還有規模4.5至5餘震,呼籲民眾留意。另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5日傍晚6點09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南東方34.9公里處,深度6.1公里。未料在傍晚6點18分左右,台灣東部海域又發生芮氏規模4.3的小區域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南東方32.4公里處,深度8.6公里,緊接又在21分與27分各震一次,都是深度30公里內的極淺層地震,截至目前已累積5震。

台灣東部18:53地牛又翻身 台北有感「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曝」
晚間地牛頻頻翻身!花蓮地區今(05)晚間6時53分,又發生有感地震。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台北、基隆、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宜蘭、花蓮、台東。晚間稍早,約6時09分台灣東部海域也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南東方34.9公里處,深度6.1公里。緊接又在18分連兩震、21分與27分各震一次,都是深度30公里內的極淺層地震。對於東部海域連續發生地震,芮氏規模最大有5.5,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此次地震原因仍是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隱沒造成,由於規模5.5屬於中型地震,能量不會一次釋放完畢,不排除3天內還有規模4.5到5的餘震。

南美德瑞克海峽7.5強震「智利海嘯警報狂響」 阿根廷稍早也發生7.4極淺層強震
南美洲地牛頻頻翻身,阿根廷今(2)日當地時間中午12時58分左右發生芮氏規模7.4地震,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資訊顯示,地震深度10公里,值得關注的是,在發生強震後,鄰近德瑞克海峽發生芮氏規模7.5地震,震源深度48公里。由於該海峽鄰近智利等國家,強烈地震發生後,智利立即發出大規模海嘯警告,且後續12分鐘內至少有3次規模5以上餘震。美國海嘯警報系統已發布海嘯威脅。地震發生後,位在阿根廷火地省的首府烏蘇懷亞附近山區冒出陣陣塵土濃煙。(圖/翻攝自X)從民眾上傳到社群平台上的畫面可見,就在地震發生後,位在阿根廷火地省的首府烏蘇懷亞(Ushuaia)附近山區冒出陣陣塵土濃煙,疑似就是因為劇烈地震搖晃所致,綜合日本時事通信社、中國大陸《環球時報》西班牙語服務(CGTN Español)報導,南美洲南端阿根廷2日稍早發生規模7.4強震,許多民眾表示,感受到地震帶來強烈搖晃。根據報導,震央位於南緯56.782度,西經68.209度,距離阿根廷南端大城烏蘇懷亞以南約227公里處的海域,另據《路透社》報導,阿根廷前一日也在當地時間凌晨12時04分左右發生規模5.8地震,震央則在阿根廷拉里奧哈省(La Rioja Province)。就在阿根廷2日發生強震後,同樣在南美洲南端、阿根廷近海的德瑞克海峽(DrakePassage)海域,發生規模7.5強震,震源深度一度為48公里。阿根廷發生7.4極淺層強震,鄰近德瑞克海峽發生芮氏規模7.5地震「智利大規模海嘯警報」。(圖/翻攝自X)另外,日本氣象廳稱規模7.5,歐洲地中海地震中心(EMSC)、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資料顯示規模7.4。起初USGS、EMSC均稱地震深度超過40公里,之後雙雙修正為10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日本氣象廳資訊暫時顯示「深度不明」。美國海嘯警報系統已發布海嘯威脅。(圖/翻攝自X)由於該海峽鄰近智利等國家,強烈地震發生後,智利立即發出大規模海嘯警告,要求南部馬加蘭沿海地區的民眾緊急疏散。網友也在社群平台發布智利南端威廉斯港(Puerto Williams)海嘯警報大作的短片,此外,美國海嘯警報系統(U.S. Tsunami Warning System)已發布海嘯威脅,呼籲民眾立刻遠離海岸,以防海嘯來襲。阿根廷發生7.4極淺層強震,鄰近德瑞克海峽發生芮氏規模7.5地震「智利大規模海嘯警報」。(圖/翻攝自X)

颱風假依據+1 氣象署今年起「新增1預報」供各縣市參考
去年西北太平洋生成了26個颱風,其中凱米、山陀兒及康芮等3颱風登陸台灣,造成多地區嚴重災情,而11月更出現有紀錄以來首次「4颱共舞」。對此,中央氣象署今年起將新增「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服務,提供各縣市政府進行停班課決策參用。氣象署表示,今年起颱風警報期間的縣市首長視訊連線會議時,將新增「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風力預報」服務,作為停班課決策的參考。今年3月起,也會試辦「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提供更細緻的鄉鎮強風預警與燈號分級資訊,以利民眾做好防範準備,預計今年底正式上線。氣象署長呂國臣指出,現有的雨量站平均間隔約7、8公里,但短延時強降雨常有範圍小、強度強特性,部分地區可能難以量測,而雷達儀為每2分鐘、每250公尺進行監測,有望彌補雨量站的不足。呂國臣透露,現有雷達可監測大台北及桃園、台中及彰化、高雄及屏東,氣象署已向美國預定2顆雷達,預計安裝在雲林古坑及宜蘭,未來可監測雲林及嘉義地區、蘭陽平原和福隆山區。不僅如此,未來也會把雷達站數據放到AI模型訓練,以提升短延時強降雨預報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去年0403地震過後,引發上千個餘震,而台灣規模5或6的地震更從平均每年約45個,暴增至148個。為此,氣象署去年已完成高雄市都會區客製化地震預警系統,預計今年再完成台中市的系統,地震預警時效將由10秒縮短至7秒,地震預警盲區由35公里縮小至25公里。目前氣象署共設有632個地震觀測站,將嘗試在偏遠山區找尋合適地點增建觀測站,透過增加密度,縮短預警系統觸發時間。

加州5.2地震驚擾動物園!成年非洲象「圍圈保護幼象」感人畫面曝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通報,加州聖地牙哥(San Diego)在當地時間14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5.2地震。根據當地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San Diego Zoo Safari Park)的圍欄監視器影像顯示,動物園裡的3隻成年非洲象也在地震當下隨即採取行動保護幼象。據ABC News的報導,這場地震的震央位於聖地牙哥東北方向約1小時車程的朱利安(Julian)度假小鎮,該地處庫亞馬卡山脈(Cuyamaca Mountains)地區,震源深度約14.3公里。整起事件不僅導致聖地牙哥郡鄉間道路有巨石滾落,震央朱利安的商店貨架更是散落一地。雖然最終未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建築損害,卻讓大象受到驚嚇。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裡的監視器,捕捉到了地震發生時令人驚嘆的一幕,只見成年非洲象恩杜拉(Ndlula)、烏姆格尼(Umngani)和科西(Khosi),在當下迅速圍成一圈,並將2頭7歲的幼象祖莉(Zuli)和姆卡亞(Mkhaya)保護在中間,抵禦潛在威脅。即使在地震停止後,成年象仍保持警戒狀態數分鐘,牠們耳朵張開擺動,目光不斷掃視外圍。「當圍成圓圈時,牠們會靜止不動以判斷危險來源,」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哺乳動物館長奧爾布賴特(Mindy Albright)解釋道。大象是極具智慧且社會性強的動物,能透過腳掌感知聲波震動。奧爾布賴特指出,當感知威脅時,象群常會形成「警戒圈」,並將幼象集中在圓圈的中心,成年象則朝外進行防衛。奧爾布賴特透過影片進行講解,只見畫面中雌性幼象奔向成年象群尋求庇護,但另一頭唯一的雄性幼象卻留在圓圈邊緣,「想展現勇氣與獨立性」,不過年輕母象科西此時不斷用象鼻輕拍其背部,甚至撫摸牠的臉部,彷彿在傳達「沒事」、「快退回圈內」的訊號。奧爾布賴特也感慨:「看到牠們展現所有父母都會做的本能——保護孩子,這畫面令人動容。」後續當餘震在1小時後來襲時,象群也短暫地再度聚集,確認安全後才解散。動物園也發表聲明表示:「經歷早晨的震動後,大象們已恢復日常活動,與其他成員安然共處。」

南加州聖地牙哥發生規模5.2地震 當局緊急應變無重大災情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通報,加州聖地牙哥(San Diego)在當地時間14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5.2地震。震央位於聖地牙哥東北方向約1小時車程的朱利安(Julian)度假小鎮,該地處庫亞馬卡山脈(Cuyamaca Mountains)地區,震源深度約14.3公里。地震發生後2小時,聖地牙哥市政府發言人戈德溫(Perette Godwin)向BBC表示,尚未接獲建築結構損壞或人員傷亡報告,但強調情況仍在發展中。地震發生前,USGS向包括洛杉磯在內的大範圍居民發布緊急避難警報。當時正在吃早餐的當地居民馬諾(Kevin Manaugh)收到警報後,立即躲入門框下避難,「這是我在聖地牙哥生活多年來感受最強烈的一次地震,持續約3秒鐘,所有物品都劇烈晃動。」馬諾表示,雖然住所未受損,但他將準備逃生包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餘震。USGS的「地震預警系統」(ShakeAlert)團隊負責人德格魯特(Robert de Groot)則說明,該系統透過遍布加州的感測器,能在震波到達前15秒發出警報。數據處理中心會即時分析地震強度與影響範圍,並透過Google與地震應用程式推送警報。德格魯特本人當時位於距震央209公里的帕沙第納(Pasadena),也因警報及時躲到桌下避震。此外,聖地牙哥市政府也宣布,出於安全考量,位於市中心C街202號的市政行政大樓(即市政廳)當日關閉進行結構檢查,員工改為居家辦公。原定下午2點的市議會會議改至聖地牙哥公民劇院(San Diego Civic Theatre)舉行。另北郡交通局(NCTD)通報,海岸線列車(Coaster)在索拉納海灘(Solana Beach)至索倫托(Sorrento)區間暫停營運,改以巴士接駁;斯普林特輕軌(Sprinter)則減班運行,待軌道檢查完成後恢復服務。至於地震成因,地震學家瓊斯博士(Dr. Lucy Jones)分析,此次地震與平行於聖安德烈亞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的埃爾西諾斷層(Elsinore Fault)活動相關。根據南加州地震資料中心記錄,埃爾西諾斷層是該區域最大卻最不活躍的斷層之一,主斷層帶僅在1910年發生過一次6.0地震。瓊斯指出:「過去數十年間,該地區曾發生多次規模5左右的地震。」美國國家氣象局(NWS)確認本次地震未引發海嘯風險。截至發稿前,USGS仍持續監測餘震活動,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辦公室已聽取災情簡報。

「台灣地震速報」App開發者上美大學了 網感謝:已融入生活中
去年4月初,花蓮發生7.2強震,之後更是餘震不段,iOS平台一款「台灣地震速報」準確率非常高,而開發者林子祐當時還只是一位高中生,現在他也上了美國大學。據了解,先前因「台灣地震速報」App官方推播表示,「近期因用戶暴增,導致部分錯誤,我深感抱歉。目前已了解相關問題,並會盡快修正。此程式僅一人高中生維護,因此想請大家多包容,給我一些時間改善,謝謝您!」林子祐當的身分也引發關注。林子祐在「台灣地震速報」的Threads發文,他申請國外學校,沒有用特招,App出名時他大學已經申請完,最後選擇華盛頓大學。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當時就是因為這個,導致地牛WakeUp新版指令連動功能無法轉發震度數值」、「這個速報App已經融入生活中了,身邊的朋友每個都有,很感謝你」、「這個App很有用,對我很有提醒的作用,我有小額捐款表示支持,你們很棒,祝福你們越來越好」。有趣的是,也有也叫林子祐的網友出面留言,「別的林子祐可以寫一個 app 上國外大學,我這個林子祐連系上必修的作業都寫不出來」、「別的林子祐可以搞App出來,你在幹嘛」。

3日規模4.9地震 「適逢0403地震1周年」嚇壞花蓮人
適逢0403地震周年,3日凌晨花蓮縣秀林鄉再發生芮氏規模4.9地震,不少當地民眾都在睡夢中驚醒,紛紛驚呼「被嚇到」、「怎麼那麼巧合」,也盼地震天災別再來。不過花蓮太管處也傳出好消息,今年上半年可陸續開放園區內部分區域,盼能恢復地震後亟欲復興的觀光產業。3日凌晨2時1分花蓮秀林發生芮氏規模4.9地震,台南官田也在上午11時47分發生芮氏規模4.9地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研判,2起地震應為獨立事件,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也指出,上午台南的地震位置,與今年1月嘉義大埔6.4地震有段距離,兩者沒有關聯。不過未來3天內,仍要留意規模4左右的餘震。由於適逢花蓮0403地震周年,不少花蓮民眾在睡夢中被驚醒,直言「被嚇到」、「怎麼那麼巧合啊」,也有人認為地震釋放能量是好事,慶幸沒發生意外。不過1年來還有許多人生活都尚未恢復安定,也盼地震天災別再來。太魯閣國家公園在0403地震期間受重創,太管處表示,過去1年分期分區進行重建工作,並已陸續整修太魯閣臺地遊客中心、西寶以西景點,如西寶社區、洛韶社區、關原遊憩區、小風口遊憩區、合歡北峰步道、小奇萊步道、石門山步道、合歡東峰步道、武嶺觀景台等環境條件較穩定區。太管處3日指出,今年上半年可陸續開放天祥遊憩區局部區域及蘇花公路沿線的崇德、大清水遊憩區,還有同禮部落居民出入的得卡倫及大同大禮等地區。太管處表示,重建之路漫長,未來將透過高科技儀器(如LiDAR光學雷達、UAV空拍等)詳細評估與調查災區地質岩層、邊坡岩石裂縫、植被等,以提供工程規劃設計的依據,再啟動強化工程設計、施工,內政部亦已請國土管理署、空勤總隊等單位共同擔負布洛灣、長春祠地區的整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