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
」 CPR 台中 OHCA 急救 車禍
塑膠梯傾倒釀禍 21歲醫學生健身房遭65公斤槓鈴壓死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UEA)21歲的醫學生穆罕默德法拉吉(Mohammed Farraj)在健身房意外身亡,經諾福克郡(Norfolk)檢調單位偵結此案,定調為「意外」,因此不會進一步起訴業者及校方相關人士。另據驗屍報告指出,該生當時在未正確使用健身器材的情況下進行訓練,不幸導致頭部遭重物擊中,最終不治。綜合外媒報導,穆罕默德法拉吉2024年10月16日在校園內的Sportspark健身中心,使用「史密斯機(Smith machine)」進行小腿抬舉重量訓練,並站在一塊原本用於有氧運動的塑膠階梯上。另據現場監視器畫面顯示,塑膠階梯後來疑似由於受力點不一傾倒,導致他重心不穩跌倒,頸部遭65公斤的槓鈴壓住,動彈不得。當地警方偵查隊員羅伯特韋林(Robert Waring)表示,史密斯機的安全設計包含可調式的安全卡榫,本該被設置在足以防止槓鈴落地的位置,但當時該卡榫被調至最低位置,導致槓鈴未被有效阻擋。他指出,穆罕默德法拉吉使用的塑膠階梯,也並非該訓練器材的一部分,原應使用更穩固的重量滑盤作為墊高工具,因此「這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另外,目睹意外的研究人員特雷基奧夫博士(Dr. Trey Keov)、麻醉科醫師達米安拉巴博士(Dr. Damian Laba)證實,曾聽到「巨大聲響」,接著看到穆罕默德法拉吉跌倒在地,達米安拉巴更立即呼叫救援並進行心肺復甦(CPR),但穆罕默德法拉吉最終仍不治,當場死亡。死因庭(Coroner’s Court)聽取證詞後指出,穆罕默德法拉吉在2022年10月僅接受快速入門訓練即開始使用健身設施。東安格利亞大學Sportspark健身中心運營主管班傑明普萊斯(Benjamin Price )也證實,穆罕默德法拉吉似乎模仿他人使用該器材,而未調整器材卡榫位置,導致意外。另外,原本器材上並無警告標語,目前已增設相關提示。此案經健康與安全執行局(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HSE)調查後表示,校方與健身房雖有疏失,但不構成刑事層級的違法,因此不會進一步起訴相關人士,但若日後出現新證據,將重新檢視並啟動調查。穆罕默德法拉吉的父親哈希姆法拉吉(Hashim Farraj)在死因庭上表示,兒子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熱愛生活與運動,經常晨跑10公里,並積極備戰鐵人三項比賽。針對此次意外,全家深感哀痛,並感謝當場為兒子急救的醫師努力挽救他的性命。副驗屍官約翰娜湯普森(Johanna Thompson)裁定,穆罕默德法拉吉的死亡為「意外」,並向他的家屬與朋友表達最深切的慰問。東安格利亞大學醫學院也提到, 穆罕默德法拉吉是一名極具潛力的醫學生,「若他在世,原本會成為一名偉大的醫生。」

聯結車違規左轉害命險奪命! 機車騎士遭撞飛搶救後奇蹟生還
新北市泰山區26日中午發生一起驚悚車禍,1輛聯結車行經新北大道與領航路口時,駕駛疑似未依規定行駛,違規左轉,結果與對向直行的機車發生猛烈碰撞,導致機車騎士當場倒地重傷,甚至一度失去呼吸心跳,情況十分危急,所幸經過緊急送醫搶救,該名騎士恢復自主呼吸,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詳細的肇事責任仍待警方釐清。警方表示,60歲吳姓男子當時騎乘機車沿新北大道五段往三重方向行駛,41歲杜姓男子駕駛的聯結車則從對向車道違規左轉進入領航路,未料就在轉彎時,與吳男的機車發生激烈碰撞,衝擊力道之大,導致吳男被撞飛倒地,頭部及身體多處重創,救護人員到場後,發現吳男已失去生命跡象,立即實施CPR搶救,並緊急送往輔大醫院急救,經過醫療團隊全力搶救後,吳男奇蹟似地恢復自主呼吸,目前已拔管,但仍在加護病房觀察,尚未脫離險境。警方調查顯示,聯結車駕駛杜男並無酒駕,酒測值為0,吳男的酒測結果則需待院方抽血檢測確認。根據現場跡證及初步分析,事故可能的主因為杜男違規左轉,未禮讓直行車輛,才釀成這起嚴重事故。目前,警方已通知交通鑑識人員到場採證,並將進一步調查雙方行車紀錄及監視器畫面,以釐清詳細肇事責任。警方提醒,聯結車等大型車輛轉彎時視線死角較多,駕駛人應遵守交通規則,避免違規轉向,確保安全;同時,機車騎士行經路口時也需提高警覺,留意大型車動態,減少意外發生的風險。

花蓮1天2起溺水!婦人奇蹟獲救 男子不幸身亡釀悲劇
花蓮26日發生2起溺水事故,分別位於七星潭與花蓮溪出海口海域,上午1名50歲黃姓婦人在七星潭溺水,所幸被海巡人員發現並即時救援,送醫後成功恢復生命跡象;然而,傍晚時分,1名50歲洪姓男子在花蓮溪口海域載浮載沉,被發現時已無意識,經緊急送醫後仍不幸宣告不治。根據海巡署第一二岸巡隊表示,26日早上7時許,七星潭安檢所的巡邏人員例行巡查時,驚見海中有1名婦人溺水載浮載沉,立即通報海巡支援,並攜帶救生艇與裝備趕赴現場救援,海巡隊員下水將婦人拖帶上岸後,立即實施CPR急救,並通知救護車送醫,所幸經搶救後恢復生命跡象,目前仍在醫院接受治療。然而,當日下午5時許,海巡單位再度接獲報案,指壽豐鄉鹽寮國姓廟附近的花蓮溪出海口海域,有1名男子疑似溺水,身體載浮載沉,情況危急,海巡人員立刻帶著救生裝備,搭乘救生艇趕往現場救援,發現該名溺水者已無生命跡象,雖然立刻實施CPR並送往醫院搶救,仍回天乏術。經調查,上午溺水的黃姓婦人為花蓮在地人,而傍晚不幸身亡的洪姓男子則來自新竹,由於兩起事故的發生地點均未設置監視器,且當時2 人皆為獨自1人,溺水原因仍待進一步釐清。海巡署第一二岸巡隊提醒,隨著夏季將至,海域遊憩活動將大幅增加,民眾務必提高安全意識,進行水上活動時應穿著救生衣,並注意天候與海象變化,避免在不適合的環境下下水,如遇緊急狀況,可立即撥打「118海巡署服務專線」尋求協助,以確保自身安全。

家長陪孩練籃球突心肌梗塞 正濱國中教練接力CPR、AED成功搶命
新北市汐止某國中日前籃球隊在進行訓練時,一名陪練學生家長突然心肌梗塞並停止呼吸心跳,幸好當時在場訓練的基隆市正濱國中籃球隊教練林子軒與該國中教練機警應變,除了接力施作心肺復甦術(CPR)外,並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堅持不斷急救15分鐘,家長終於在救護車到達前恢復心跳,事後該家長妻子特別寫信感謝教練爭取黃金搶救時間,挽回丈夫性命。在教練順利急救成功後,該家長的妻子事後特別寫信給正濱國中校方並感謝林子軒。她指出,3月15日丈夫陪伴孩子訓練時,突然心肌梗塞倒下並失去呼吸心跳,情況十分緊急,所幸當時林子軒迅速應變,立即指揮現場人員展開救援。她表示,林子軒第一時間指示學生取來AED,確認設備可正常運作,接著調度學生引導救護車進入施工中的校園,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此外,他還和該國中教練交替施作CPR,確保急救程序順利進行。家長說,在林子軒的專業判斷與協調下,所有救援步驟得以快速進行,成功爭取黃金救援時間,他的冷靜、專業與領導力,不僅挽救了一條生命,也為在場學生做出最佳示範。正濱國中校長李康莊表示,林子軒曾在該國中擔任教練,當天因回到舊地支援訓練,對環境相當熟悉,才能迅速反應、即時救援,是非常好的機會教育。校方轉述林子軒的說法,林表示,當時家長已處於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狀態,教練兩人接力進行CPR與AED急救,但前10分鐘情況仍未見起色,但他們沒有放棄,持續奮力施救,最後救護車到達前2分鐘家長心跳終於恢復,大家才終於鬆了一口氣。事後,正濱國中在學校臉書發文感謝林子軒教練與該國中教練,為學生做了極佳的楷模,也祝福家長早日康復。校方強調,品德教育從不是靠嘴巴說說、喊喊口號就可以養成,而是要透過實踐與榜樣來潛移默化,讓學生親身體驗、肯於踐行,才能真正內化。基隆市教育處副處長楊永芬表示,她丈夫2年前也曾因心肌梗塞倒下,幸好同事立即施行CPR並使用AED,才能在關鍵時刻救回一命。她表示,基隆各校均配有AED設備,而且全部移至戶外不上鎖,她自己也租了一台放在家門外鞋櫃,以備救人不時之需。

登阿里山古道腳程慢脫隊!婦人突「倒臥步道」登山客急CPR救不回
1名女性登山客昨(22日)組團到嘉義縣阿里山特富野古道健行,因腳程較慢而落單,卻被其他山友發現面部朝下趴臥在登山步道上,人明顯失去呼吸心跳,山友見狀立刻撥打119,並由嘉縣消防局人員線上指導進行CPR,過程陸續有其他具醫療背景的山友經過,也幫忙救人長達1個多小時,救援人員抵達又救了近40分鐘,婦人仍未恢復生命跡象,取得家屬同意後停止急救,今將由法醫相驗釐清死因。嘉義縣警察局竹崎分局阿里山派出所昨近中午接獲轉報,指有一行4名登山客昨9點到特富野古道健行,於11點43分行經古道約4.2公里處時,發現一名女性登山客面部朝下倒在登山步道上,明顯失去意識,當場通報119請求協助。婦人爬阿里山特富野古道時突倒地不起,被人發現時已無呼吸心跳,包括救援人員、熱心山友就地急救近2小時。(圖/竹崎分局提供)婦人爬阿里山特富野古道時突倒地不起,被人發現時已無呼吸心跳。(圖/竹崎分局提供)最後救援人員將婦人合力背負出特富野古道,由救護車送往阿里山香林衛生室。(圖/竹崎分局提供)消防人員接獲通報後,隨即指導通報人員進行心肺復甦術,並緊急派遣救護及山域救援人員趕往現場,同時通報轄區警方一同前往處理,救援人員下午1點12分抵達現場,接手為年約60歲李姓婦人繼續急救,急救至1點52分,李婦仍無法恢復生命跡象,聯繫其家屬告知現場狀況後停止急救,最後救援人員將婦人合力背負出特富野古道,由救護車送往阿里山香林衛生室,交由家屬處理後續事宜。阿里山派出所指出,死者雖然是組團上山,因脫隊落單,究竟是什麼時候身體出現異常、如何倒下?因無人目擊,並不清楚,事後同團成員有回頭找人,但死者當時已由其他人協助急救中,由於特富野古道是熱門登山路線,過程中陸續有其他會CPR、具醫療背景的山友加入救援,現場就地CPR近2小時,遺憾仍回天乏術。竹崎分局呼籲,特富野古道為熱門登山景點,雖難度不及百岳,但仍屬高海拔地區。建議登山遊客於山區活動時務必注意自身健康狀況與氣候變化,並結伴同行、攜帶必要通訊及救援設備,以降低突發狀況風險。

假義消「Yuki」用假身分工作!台中魚吞壽司察覺立即辭退
台中市北屯區16日一名3歲男童不幸在自家浴缸內溺斃,現場有一名「冒充義消」的金色長髮男子在幫男童實施CPR,後續該男子身分也被起底,他是一名男扮女裝、自稱「Yuki」的假義消。中檢也出手,要釐清Yuki是否有急救不當、偽造文書,將分案偵辦。台中日式料理店「魚吞壽司」發文表示,他曾在店內工作過,因為給假資料,而被辭退。魚吞壽司昨日發文指出,最近很有爭議的Yuki,去年9月份時也曾經到店內工作過,店家在處理加保勞健保時,要求他提供身份證或居留證,「然而,他所提供的資料經查證後發現造假,這也使我們無法順利完成投保程序。」並立刻通知他停止上班。魚吞壽司提醒民眾,在與任何人接觸或合作時,務必留意對方提供的資料真實性,並保持高度警覺。最後,業者曬出兩人對話證實,截圖上顯示,Yuki告訴對方自己名字叫宮澤新子,第一次給的資訊錯誤後,聲稱是重新簽證後被換掉證號,再給一次後仍是錯誤。Yuki因為給假資料被辭退。(圖/魚吞壽司)Yuki昨日出面受訪時,聲稱自己是來台留學念書的26歲日本女生,先前在大阪就讀護專,聽得懂中文但不太會說,多年前曾在台北考過EMT(緊急救護技術員)證照,雖然沒有義消資格,但已經申請正在等通知。過程中媒體以日文發問,他卻無法流利應答,還以手機「注音打字」回覆記者,疑點重重。針對性別疑雲,Yuki則秀出一張就醫診斷證明,性別欄顯示女性、年齡為26歲,甚至證實自己已經懷孕,受訪過程中還一度「孕吐」,行徑讓人霧裡看花。

假冒義消救溺水童…金髮Yuki「一度孕吐」自稱日本妹 中檢出手了:疑偽造身分證、專業證照
台中市北屯區16日晚間發生一起憾事,一名3歲男童不幸在自家浴缸內溺斃,怎料卻有網友爆料,當時現場有一名「冒充義消」的金色長髮男子在幫男童實施CPR,引起諸多爭議,後續該男子身分也被起底,他是一名男扮女裝、自稱「Yuki」的假義消。對此,台中地檢署今(21日)表示,已剪報分案進行偵辦。回顧「金髮Yuki」爭議事件,台中一名3歲男童16日晚間在自家浴缸中溺水,第一時間Yuki也趕抵現場幫男童CPR急救,怎料他卻因「壓胸位置過低」引起輿論關注,更被踢爆他根本不是義消,但卻身穿EMT(緊急救護技術員)外套進入男童家中搶救。Yuki自稱是26歲的日本女生,但面對記者以日文發問,他卻無法流利應答,受訪過程中甚至一度「孕吐」,真實身分讓人霧裡看花。(圖/三立新聞網提供)面對捲入假義消爭議,當事人Yuki今天現身受訪時,聲稱自己是來台留學念書的26歲日本女生,先前在大阪就讀護專,聽得懂中文但不太會說,儘管他自稱是日本人,但媒體以日文發問時,Yuki卻無法流利應答,還以手機「注音打字」回覆記者,疑點重重。針對性別疑雲,Yuki則秀出一張就醫診斷證明,內容顯示性別欄為女、年齡為26歲,他甚至吐露自己已經懷孕,受訪過程中還一度「孕吐」,真實身分讓人霧裡看花。對此,台中地檢署表示,針對媒體報導,現場協助進行救護人員之中疑有不具義消資格者,實施急救行為疑有不當,及其所持身分證件、專業證照也疑有偽造情事,因認本案涉有刑法偽造文書等犯罪嫌疑,目前已剪報分案,指派檢察官積極偵辦。

假義消露面了!Yuki親曝身分:我是日本女生 受訪「用注音打中文」超謎
台中市北屯區16日晚間發生一起憾事,一名3歲男童不幸在自家浴缸內溺斃,怎料卻有網友爆料,當時現場有一名「冒充義消」的金色長髮男子,在幫男童實施CPR,引起諸多爭議,後續該男子身分也被起底,他是一名男扮女裝、自稱「Yuki」的假義消。對此,Yuki今(21日)面對鏡頭時表示,自己是26歲的日本女生,聽得懂中文但不太會說,只能透過手機「注音打字」受訪。回顧事件,溺斃男童的鄭姓父親透露,他接獲民眾告知,指孩子搶救當天,有一名「假冒義消」的男子闖入現場,調閱監視器後果然發現,一名頂著金色長髮的男子在幫兒子CPR。鄭姓父親控訴,該名男子的壓胸位置過低,為何在場的專業救護人員並未立即制止錯誤的急救動作,反而放手讓對方進行CPR,質疑緊急救護作業程序恐存在紕漏。Yuki自稱是26歲的日本女生,但面對記者以日文發問,他卻無法流利應答,還用手機「注音打字」回覆,疑點重重。(圖/三立新聞網提供)面對捲入假義消爭議,當事人Yuki今天現身受訪時,聲稱自己是來台留學念書的26歲日本女生,先前在大阪就讀護專,聽得懂中文但不太會說,多年前曾在台北考過EMT(緊急救護技術員)證照,雖然沒有義消資格,但已經申請正在等通知。儘管Yuki自稱是日本人,但媒體以日文發問,他卻無法流利應答,還以手機「注音打字」回覆記者,疑點重重。針對性別疑雲,Yuki則秀出一張就醫診斷證明,性別欄顯示女性、年齡為26歲,甚至證實自己已經懷孕,受訪過程中還一度「孕吐」,真實身分讓人霧裡看花。

3歲男童洗澡溺斃!金髮男疑「冒充義消」亂入CPR 中市消防局回應了
台中市北屯區16日晚間發生一起憾事,一名3歲男童不幸在自家浴缸內溺斃,怎料卻有網友爆料,當時現場有一名「金色長髮男子」在幫忙男童實施CPR,但男子並無救護執照,而一旁的消防人員竟放手讓他壓胸,質疑該男子是否好心辦壞事。對此,台中市消防局也發聲回應了。溺斃男童的鄭姓父親表示,自己接獲民眾告知,指孩子搶救當天,有一名「假冒義消」的男子闖入現場,調閱監視器後果然發現,一名頂著金色長髮的男子在幫兒子CPR。然而,該名金髮男子也被陸續爆出,他不僅沒有初級救護技術員證照,就連身上穿的衣服也不是台中市消防局公發的勤務制服,但卻在幫男童壓胸急救。鄭姓父親質疑,該名男子的壓胸位置過低,為何在場的專業救護人員並未立即制止錯誤的急救動作,反而放手讓對方進行CPR,懷疑緊急救護作業程序恐存在紕漏。對此,台中市政府消防局科長劉忠和回應,該名熱心的金髮民眾的確不是義消,對方是接獲「急救先鋒APP」的推播通知才到場救援,當下救護人員已事先指導過按壓位置,也確認過急救動作沒問題,可能是因角度問題,才導致外界誤以為是在「肚子上」實施CPR,且執行CPR心肺復甦術無需任何證照。

魏如萱自認擅長想念 見到朱軒洋照片暴哭
金曲歌后魏如萱推出新專輯《珍珠刑》,新歌〈你還是你嗎〉MV邀請了沉澱一段時間的朱軒洋演出,兩人首度合作就扮演合作無間的消防緊急救護員搭檔,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魏如萱入行以來第一次挑戰演哭戲,她開心說:「沒在怕!」不過還是搜尋了快速進入哭戲方式,沒想到化妝師教授獨門絕招,就是在眼瞼塗萬金油,而她也順利完成拍攝,次次都讓導演滿意。MV開拍前魏如萱特地集訓CPR及急救課程,至於第一次跟朱軒洋合作,也被對方自然真摯演出所帶動,更對朱軒洋毫不保留的哭戲印象深刻。不過開鏡拜拜時,朱軒洋面膜都來不及撕下來,就被經紀人拉出來和大家一起拜拜,惹得大家一陣大笑,卻辛苦了魏如萱,第一鏡就得進入失去搭檔的情感哭戲,「我手上拿著朱軒洋的照片,一度眼前浮出剛剛拜拜時的面膜臉,差點就笑出來。」魏如萱相當讚賞朱軒洋的表現。(圖/好多音樂提供)魏如萱也獻出出乎預期的表演,讓原先準備好的萬金油完全派不上用場,因為在她情緒沉澱後,淚水就順著雙頰落下,最後拍上了癮,要魏如萱在兩次有濃有淡的哭戲中,試著再感受、加入更多思念的情緒,結果也是一次到位,讓導演相當讚賞。拍攝完第二天,導演傳了合照給魏如萱,而魏如萱看到照片中的手勢又落淚,被團隊虧入戲太深。魏如萱提到自己是擅長想念的體質,對於已經過世的父親,她自問:「已經過世那麼久了,不知道現在的你變成什麼樣子,你還是你嗎?」但是已經不會有人回應,「多麽孤單寂寞的感受,就像是看了44次日落的小王子。」也因為只能「自問自答」的狀態,魏如萱創作了〈你還是你嗎〉,希望讓大家在無人可傾訴時,都能安心地躲進歌裡,想哭就哭。雖然是第一次演哭戲,但魏如萱獲得導演的稱讚。(圖/好多音樂提供)

高雄騎士遭撞倒!護理女大生路過「CPR狂壓800下」救不回 家屬淚謝:辛苦您了
高雄市大寮區發生驚悚死亡車禍,一名23歲蔡姓男騎士昨(17日)晚間行經萬丹路與捷西路口時,突遭同樣騎乘機車的22歲黃姓男子高速撞上,導致蔡男當場失去生命跡象,恰巧路過此處的輔英科大護理系女大生見狀,立刻跪地實施CPR急救,遺憾傷者送醫後仍因傷重宣告不治。據了解,該起車禍事故發生於昨(17日)晚間6時許,當時駕駛機車的黃姓男子行經大寮區萬丹路欲左轉時,不慎與騎乘機車的蔡姓男子相撞,蔡男頭部遭到重創倒地,當場失去呼吸心跳被緊急送醫,經數小時搶救後,蔡男仍不治身亡,而黃男則並無大礙,警方針對駕駛實施酒測,並未發現酒駕情事,詳細肇事原因尚待進一步調查釐清。一名見義勇為的輔英科大護理系女大生,事後在社群平台Threads還原車禍現場,透露當下看見有人趴在地上後,她立馬停車上前查看,發現對方傷勢相當不樂觀,「完全無意識沒有呼吸沒有心跳,馬上翻過來CPR,救護人員到場也是請我繼續按壓,一共壓力7、800下跑不掉,真的累死我,AED顯示不用電擊,我直接壓到上救護車」,並祈禱傷者能順利被救回。得知男騎士不幸逝世後,該名女大生也遺憾說道,「這一次與死神搶人輸了,希望大家健康平安。」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讚賞,「謝謝你,祝好人一生平安、出門永遠找的到停車位」、「辛苦了,高品質CPR真的很累」、「超勇的,壓胸真的需要大量體力」、「謝謝你伸出援手,辛苦了」、「謝謝這個世界上有你。」另外,該篇PO文也釣出死者家屬致謝,「謝謝您好心人,辛苦您了,車禍那位先生是我的表哥」、「謝謝妳的幫忙,我哥哥已經走了,很感謝妳幫我哥哥急救。」

天氣太冷要人命!醫教「黃金穿衣法」鎖住溫度 每天吃生蒜可抗寒
最近幾天冷颼颼,今(18日)晚還會持續降溫,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指出,氣溫每降1°C,心肌梗塞風險增加2%,日夜溫差大於5°C時,中風機率也會暴增34%,而為了預防猝死,建議民眾可採取「黃金穿衣法」,包括內層穿聚酯纖維發熱衣、中層羽絨背心、外層防風外套,才能有效鎖住溫度。另外,每日吃4克生蒜切片,也能幫助人體抗寒。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道,隨著天氣轉冷,尤其是連續3天低溫、日夜溫差大的情況下,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恐悄悄上升,由於低溫刺激交感神經,會使血管瞬間收窄,導致血壓飆高,加上寒冷讓血液纖維蛋白原增加17%,將造成血栓風險飆升。不僅如此,溫差超過7°C時,會觸發心律不整、自律神經失調,心室顫動機率飆升41%。為此,黃軒表示,若想要正確防護猝死,首先可採取「黃金穿衣法」(分層鎖溫技術),包含內層排汗(穿著聚酯纖維發熱衣,避開純棉吸汗)、中層蓄熱(羽絨背心「局部加強」心臟區)、外層防風(類似Gore-Tex材質阻擋冷風灌入),同時建議加強頭頸部保暖,可減少30%熱散失。其次,黃軒指出,為了抵禦寒冷,可以多吃含鎂、Omega-3與大蒜素的食物,讓血管增加抗寒能力。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有助鬆弛血管;鯖魚、核桃富含Omega-3,能夠抵抗發炎。而有研究發現,每日吃4克的大蒜,可降收縮壓10mmHg,建議可食用切片生蒜,記得先氧化10分鐘再食用。最後,黃軒提醒,天冷時絕對禁止清晨戶外運動,或憋氣用力動作(如舉重),建議可改為溫水泳池快走、坐椅抬腿等不讓血壓飆高的運動。值得注意的是,「喝酒暖身」是錯誤觀念,因酒精會擴張表面血管反致失溫;「泡湯禦寒」也很危險,係因出浴瞬間溫差易引發休克。另外,黃軒野說到,如果遇到有人猝死,可迅速使用CPR急救,若是等待救護車抵達,通常已超過黃金3分鐘了,「平常快點去學CPR!一個人猝死,身邊的人馬上急救,才能有得救機會!」

高雄死亡車禍!23歲男騎士擊落機車「頭重創」 命危送醫仍不治
高雄市大寮區17日傍晚6時許發生一起死亡車禍,22歲黃男騎車行經事發路段欲左轉時,不慎與23歲蔡姓男騎士相撞,猛烈的撞擊力導致蔡男頭部重創且命危倒地,有路人目擊立馬上前實施CPR心肺復甦術搶救,但他送醫搶命後仍不幸於晚間9時許宣告不治,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警方調查釐清。據了解,黃男騎機車沿萬丹路欲左轉進入捷西路途中,蔡男恰巧從萬丹路東往西方向行駛而來,未料雙方卻不慎發生碰撞,猛烈的撞擊力造成蔡男頭部重創躺地且失去呼吸心跳,情況相當不樂觀,黃男則並未受傷,有路人行經時撞見,迅速上前對蔡男實施CPR心肺復甦術急救。事後有民眾在Threads社群平台發文,內容為目睹車禍過程,並直呼「到現在還驚魂未定,路過看到有人趴在地上,馬上停車下看人,完全無意識沒有呼吸沒有心跳,馬上翻過來CPR」,經熱心民眾一共按壓800餘下後才等到救護車趕抵接手,後續只好期盼傷患能從鬼門關救回。警方表示,17日傍晚6時29分獲報,萬丹路與捷西路口發生2輛機車相撞,初步了解有1名騎士已無呼吸心跳,警方會同救護人員趕抵後,隨即接手熱心路人CPR搶救,並將蔡男緊急交由救護車送醫搶命,但院方不幸於17日晚間9時22分宣告不治身亡,經酒測騎士並無酒駕情事,後續警方已依規定測繪照相,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台中3歲童洗澡溺斃!浴缸水深僅20cm 高大成推測「1原因」釀悲劇
台中市北屯區昨天(16日)晚間發生1起悲劇,1名鄭姓父親「1打2」照顧2名幼童,因為忙著餵女兒吃飯,便讓3歲兒子獨自在浴室洗澡,不料男童竟在水深僅20公分的浴缸中溺水,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對此,資深法醫高大成推測,男童可能是起身時不慎滑倒,倒在浴缸內爬不起來,最後因溺水窒息身亡。回顧案發經過,39歲鄭姓父親昨天「1打2」,獨自照顧3歲兒子與1歲女兒,由於他當時忙著餵女兒吃飯,便讓兒子單獨在浴室洗澡,孰料不久後打開浴室門,驚見男童倒在浴缸中,已沒了動靜,嚇得趕緊打電話求救。救護人員到場時,男童已無呼吸心跳,雖立即實施CPR,並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搶救,仍宣告不治。警方表示,經鑑識人員到場採證,男童無外傷,初判無外力介入。另一方面,浴缸深度60公分,且當時水深僅20公分,究竟為何男童會溺水,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目前全案朝過失致死或違反《兒童少年福利法》方向偵辦中。檢方今天(17日)相驗,鄭父與鄭妻緊緊相擁,神情相當悲痛,不難看出2人十分自責。針對這起案件,高大成推測,幼童的腦部如同豆腐般脆弱,如果撞到頭部,可能一時間無法起身,懷疑男童當時可能想爬出浴缸,過程中不慎滑倒撞到頭,隨後倒在浴缸內爬不起來,導致臉部浸在水中,最後不幸溺斃。高大成提醒,浴室又濕又滑,非常危險,呼籲家長切勿將幼童獨自留在浴室,才能避免悲劇發生。

台中3歲童獨自泡澡溺斃!浴缸水深僅20cm 爸現身自責擁妻
台中北屯區昨(16日)晚間驚傳溺水案件,一名3歲男童在家中的浴室溺水,救護人員抵達時已無呼吸心跳,送醫搶救後仍不幸身亡。3歲男童今(17日)進行相驗,鄭姓父親與鄭妻在相驗辦公室外悲傷相擁。據了解,39歲鄭姓父親昨(16日)一打二,照顧3歲兒子與1歲女兒;鄭父餵1歲女兒吃飯,讓3歲兒子在浴室洗澡,沒想到之後打開浴室的門,發現兒子已溺水,緊急打電話求救。人員抵達現場後,趕緊實施CPR,但男童已無呼吸心跳,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搶救後,仍宣告不治。警方表示,經鑑識人員到場採證,男童無外傷,初判無外力介入。據悉,浴缸深度60公分,而當時浴缸水深僅20公分,因此警方還要調查,究竟為何男童會溺水,以釐清其真正死因,全案朝過失致死或違反《兒童少年福利法》方向偵辦。今(17日)稍早,男童在崇德殯儀館相驗死因。男童阿公、阿嬤呆坐在門外等待,面對媒體,阿公悲傷地說,「如果不疼小孩,怎麼可能花3、4萬讓小孩讀書。」鄭父則與鄭妻在相驗辦公室外相擁,神情相當悲痛。

台中爸一打二「餵女兒吃晚餐」 3歲兒浴室溺水…緊急搶救仍身亡
台中市北屯區昨(16日)晚間驚傳溺水案件,一名3歲男童在家中的浴室溺水,救護人員抵達時已無呼吸心跳,送醫搶救後仍不幸身亡,至於詳細死亡原因,仍有待相關單位進一步調查釐清。據了解,鄭姓爸爸昨(16日)一打二,照顧3歲兒子與1歲女兒;晚餐時間,鄭男先餵1歲女兒吃飯,讓3歲兒子在浴室洗澡,沒想到之後打開浴室的門,發現兒子已溺水,緊急打電話求救。人員抵達現場後,趕緊實施CPR,但男童已無呼吸心跳,送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搶救後,仍宣告不治,至於詳細死亡原因,仍有待相關單位進一步調查釐清。

童軍節慶祝大會 賴清德肯定童軍精神盼成為國家進步力量
總統賴清德15日上午出席「114年全國童軍節慶祝大會」,並對童軍在國際交流、環保永續承諾以及對在地社區服務的精神給予高度肯定。他強調,童軍精神對社會的影響深遠,並期望它成為推動國家進步的重要力量。114年底全國童軍節慶祝大會於週六上午舉行,賴清德表示,今天他深感榮幸接受聘書,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童軍總會」會長。他承諾將遵守童軍總會的規範,與所有童軍夥伴一起努力,為國家與人民服務。賴清德表示,臺灣童軍總會成功爭取「2029年世界羅浮大會」主辦權,並透露「第28屆亞太童軍領袖會議」將於今年10月在高雄舉行,展現臺灣童軍的實力與文化特色。此外,他也特別表彰「嘉義市常民複式童軍團」的曾柏錞,在發現同事失去意識後,迅速進行CPR並成功救人,充分展現「義所當為,毅然為之」的童軍精神。總統親自頒發「仁愛榮譽章」予曾柏錞,並期望他的行為能啟發更多人發揮童軍精神。在活動的最後,賴清德頒發了工作獎章、服務榮譽章等獎項給獲獎童軍服務人員,並參觀了「第28屆亞太童軍領袖會議」、「2029年世界羅浮大會」及「國際海岸線海廢調查計畫」等攤位,了解活動的籌備與成果。

她懷孕想找工作被「強取胎兒」 恐怖夫妻開膛剖肚還滅屍下場曝
美國先前發生一起孕婦遭到一對病態夫妻開膛剖肚的慘案,這對夫妻還直接取出腹中胎兒,謊稱是自己所生,並要求救護人員急救,如今,44歲的人妻安柏(Amber Waterman)被判處兩次終身監禁,不得假釋,而同齡的丈夫傑米(Jamie Waterman)也承認並試圖幫助妻子掩飾罪行,他將面臨最高15年的監禁,不得假釋。綜合外媒報導,這起案件發生在2022年,當時,33歲的孕婦愛雪莉(Ashley Bush)希望能找到一個在家上班的工作,因緣際會下她在網路上結識了42歲的女子露西(Lucy),對方熱情的開車載著愛雪莉去密蘇里州面試,自此愛雪莉就人間蒸發。未料密蘇里州當地警方不久就接獲通報,表示一位名為安柏的女子在家中生產小孩,結果小孩生下來後就停止呼吸了。救護人員雖然急忙到現場幫嬰兒做CPR,但最後嬰兒還是宣告不治。當時,安柏和丈夫傑米表示,安柏已經過了預產期一周的時間才產下小孩,也由於來不及到醫院,所以才在家中分娩,令救護人員懷疑的是,安柏拒絕搭乘救護車前往醫院,也不願意到醫院治療,滿腦子只想著帶著小孩離開。種種奇怪行徑,讓陪同辦理嬰兒葬禮的驗屍官古德溫(William Goodwin)起疑,於是提出針對嬰兒死因進行驗屍,而安柏當下態度大變,甚至追問是否會做DNA檢測,而最後驗屍結果發現,夭折的嬰兒根本不是這對夫婦所生。當地警方接著介入調查發現,使用假名露西開車載走愛雪莉的正是安柏,他們夫妻愛雪莉後就剖開她的腹部直接取出嬰兒,之後更將死者的屍體放在後院中焚燒。2024 年7月,安柏承認綁架和殺害嬰兒的罪名,她承認綁架了愛雪莉,而這個作法導致她和未出世的嬰兒的死亡。當年10月,44 歲的安柏被判處兩次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法官表示,他無法對此案判處足夠的刑罰,並補充說,該犯罪行為「殘忍行徑難以接受」。另外,同齡的傑米也認罪,承認自己試圖幫助妻子掩蓋這起可怕的罪行。他將面臨最高15年的監禁,不得假釋,而愛雪莉的丈夫喬許則是悲痛欲絕的表示,他們祈禱兇手遭受10倍的苦難。

天使降臨!高雄男倒地路過護理師「CPR跪到破皮瘀青」 家屬激動淚謝
高雄市一名42歲陳姓男子8日深夜10時30分許騎機車停路口時,突然倒地不起,剛好一名黃姓護理師路過,天職的反應使她隨即下車救人,最終順利救回一命。事後陳男的妻子親自打電話向護理師道謝,黃女也感到開心直呼「救人真的好快樂」,救人影片已突破400萬人瀏覽,黃女的生活照也跟著曝光。據悉,這名從事殯葬業的42歲陳姓男子,當時正前往服務喪家路上,在左營區博愛二路、裕誠街口等紅綠燈時,突然人車倒地。路過的黃姓護理師目睹,見狀上前評估,發現他失去呼吸心跳,趕緊跪地進行CPR。事後,黃女在社群上表示,「路上遇到OHCA,天職的直覺告訴我下車救人,我壓到第二個循環恢復無效呼吸,但至少人被我救回來了。」黃姓護理師的行徑被網友盛讚是天使。(圖/_xin0930_ IG)影片曝光後,獲得大批網友稱讚、轉發,黃女再發文還原當下狀況,「我自己壓了已經超過五個循環,一直在等就救護車抵達,我只知道在119抵達前我手不能停。」她提到,雖然自己常常抱怨護理大環境非常不友善,薪資更是低到懷疑自己,常常捫心自問:「我是什麼賤命嗎?這工作誰愛做誰做。」但想起那晚一條人命就在她眼前,她內心深知「我現在不救他,他一定會死,一個家庭就會毀了!」即便回到家後發現雙膝跪到瘀青,但換回了一條人命,感到很值得,直呼「救人真的好快樂!」經由黃女及時急救,陳男送醫插管治療已清醒,同在殯葬業工作的妻子致電護理師邊哭邊道謝,黃女表示家屬想親自道謝,但她認為家屬應該需要在醫院照顧陳男才對,「所以我明天要去醫院探望大哥嘍,真是太棒了!」黃女透露,自己還因此接到高雄護理師公會的電話,請她5月12日護理師節,公開接受表揚。

「全台首例」導管室完成EV-ICD植入 51歲男成功防猝死
51歲的王先生於今年1月突發心因性猝死,家人機警發現並緊急送往亞東醫院急診室,王先生成功恢復生命徵象,經醫療團隊積極治療後,病情逐步好轉,意識狀態也從昏迷恢復清醒。心因性猝死的搶救關鍵,在於及時的心肺復甦術(CPR)與電擊治療。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陳哲伸醫師指出,當患者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如心室顫動),若無即時電擊,存活率將大幅下降。因此,對於像王先生這類高風險患者,醫療團隊建議植入「體內心臟整流去顫器(ICD)」,作為拯救生命的「守門員」,能 24 小時監測心律,並在必要時自動提供電擊治療,以預防惡性心律不整導致的猝死。體內心臟整流去顫器(ICD)是一種植入式醫療裝置,透過內建電極導線 24 小時不間斷監測患者心跳狀況。一旦偵測到惡性心律不整(如心室頻脈或心室纖維顫動),ICD 會立即發出電擊,終止異常心律並恢復正常心跳,有效降低因心律不整導致的猝死風險。傳統的經靜脈去顫器(TV-ICD)透過鎖骨下方的靜脈將導線植入心臟,能精確感測心臟訊號並提供電擊。然而,此方式可能導致導線斷裂、血管狹窄、血栓形成及血管內感染等併發症。皮下去顫器(S-ICD)則將導線放置於皮下(胸骨上方),避免血管相關併發症,但因導線距離心臟較遠,需克服訊號感測與電擊效能的問題。因此S-ICD電擊時能量需求比TV-ICD高。即便使用了較大的電池,可用的電池壽命仍然相對較短。最新的血管外去顫器(EV-ICD)結合了TV-ICD和S-ICD的優勢。亞東醫院心臟內科莊文博醫師表示,EV-ICD的關鍵特點在於導線的放置位置:導線透過特殊器材植入胸骨下方,而非經由靜脈進入心臟內部。不僅能避免TV-ICD可能引發的血管併發症,同時又能提供與TV-ICD相當的去顫效能。雖然EV-ICD的植入技術比S-ICD更困難,但因為導線離心臟更近,在偵測心跳和調控心律方面表現更穩定,不僅能更準確監測心率,還能在緊急時提供心律過慢的備援治療。此外,EV-ICD也具備抗心搏過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 ATP)功能,能有效處理心室頻脈,效果與TV-ICD相當。對於像王先生這樣的年輕患者,EV-ICD 的植入方式能保留血管通路,避免未來因其他醫療需求受影響,還能維持手部靈活度,提升生活品質。EV-ICD 的出現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也進一步拓展了心臟整流去顫器的應用範圍。經過亞東醫院心血管團隊與王先生家屬的詳細溝通與討論後,最終決定採用EV-ICD技術,並於亞東醫院先進的導管室內完成手術。陳哲伸醫師說明,以往心臟相關的新術式多數在手術室內進行,但手術室的透視設備較為龐大,影像角度的調整不如導管室靈活。亞東醫院擁有頂尖的導管室設備,在心臟內外科團隊的密切協作與周全評估下,決定突破傳統,成功完成全台首例於導管室進行的EV-ICD植入手術。王先生術後恢復良好,不僅已恢復日常活動,心律狀況也持續穩定。他與家人也特別感謝醫療團隊的專業技術與細心照護,讓他能夠重新擁抱健康生活。莊文博醫師強調,醫療團隊的目標是讓患者能夠接受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提供更安全、更創新的治療選擇。期待未來EV-ICD能夠造福更多患者,尤其是心因性猝死的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