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
」 FDA 美國 食品 召回 產品
大學眼科引進 「EVO ICL 新型植入式隱形眼鏡」 中高度近視有解
視力矯正繼眼鏡、隱形眼鏡與近視雷射手術之後,新一代科技聚焦於「微中央孔型植入式隱形眼鏡」技術。根據美國臨床報告顯示,近兩成患者因角膜厚度不足、弧度異常或近視度數過高等因素,無法接受近視雷射矯正手術,如今,「EVO ICL」植入式視力矯正手術,為這群患者迎來新曙光。大學眼科宣布,全台率先引進新型「EVO ICL ”新型”植入式隱形眼鏡」,這項新技術不僅獲美國FDA認證,並在今年取得台灣衛福部許可,特別適用於中、高度近視、角膜厚度不足或不適合雷射手術者,具備安全、微創、可逆且高品質的解決方案。後房型EVO ICL新型植入式隱形眼鏡開啟視力矯正新紀元。(圖/大學眼科品牌提供)瑞士專利高生物相容性膠原蛋白 實現與眼睛的和諧共存 EVO ICL晶體問世至今已發展逾 30 年,為極高生物相容性膠原蛋白,能自然與眼內組織共存,不易產生排斥或異物感。材質柔軟服貼、不易移位,夜間視力清晰度佳,可有效改善過去隱形眼鏡常見的乾澀、移位與夜視力不佳等問題。此外,晶體本身具備紫外線防護功能,為眼睛長期健康多一層守護。微創小傷口及其「可逆性」的優勢,日後視力變化或需接受其他眼科治療,皆可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後安全取出,保留後續治療彈性。林丕容醫師分享,瑞士專利材質Collamer®植入至今已發展逾 30 年,全球累計案例高達三百萬片。(圖/大學眼科品牌提供)大學眼科榮譽總院長林丕容醫師指出,STARR ICL 植入技術自問世以來,全球累積植入數已突破 300 萬片,成功關鍵在於「微中央孔」技術的創新突破,使 EVO ICL 成為國際公認安全且成熟的視力矯正選擇。新一代 EVO ICL 可矯正近視 300 至 2000 度,並可合併矯正100 至 400 度散光,不僅突破近視雷射手術的適應限制,更為中高度近視患者提供嶄新的矯正方案。特別適用於角膜厚度不足、度數過高或角膜條件不佳等無法接受雷射手術的族群,提供一項安全、可逆且高品質的視力矯正選擇,可說是中高度近視族群的新福音。微中央孔技術 × 後房型設計EVO ICL開啟視力矯正新紀元大學眼科院長葉威毅醫師說明,新型EVO ICL為「後房型」設計,晶體置於虹膜與天然水晶體之間,同時搭配「微米級中央孔」技術及專利材質,使眼內房水能自然流通,保持眼內良好的代謝循環,維持天然水晶體健康,長期穩定於眼內,提升整體手術舒適度與安全性。EVO ICL微中央孔設計,使眼內房水能自然流通,長期穩定於眼內,提升整體手術舒適度與安全性。(圖/大學眼科品牌提供)EVO ICL日常免保養 術後照護與回診追蹤是關鍵「EVO ICL “新型”植入式隱形眼鏡」,為專利高生物相容材質,可長期穩定於眼內,不需取出或清洗保養,葉威毅醫師補充,新型EVO ICL手術傷口極小,僅約0.3公分筆尖大小,術後恢復快,多數患者隔天視力即恢復至約1.0,術後只需白天配戴防護鏡、夜間配戴保護罩即可,大幅降低生活不便,並建議定期回診檢查,維持良好視力品質。建議患者術前還是要先接受完整且精密的檢測與評估,根據個人眼睛條件與生活需求,以確認自身是否適合接受此項手術。EVO ICL手術適合300~2000度中高度近視或合併100~400度散光患者。(圖/大學眼科品牌提供)

「大而美法案」讓兩人又吵起來 川普「考慮」把馬斯克「驅逐出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科技巨頭馬斯克(Elon Musk)之間的口水戰,在「大而美法案」過關之際又急遽升溫,雙方在社群平台上再度交鋒。馬斯克先前就強力反對該法案,甚至揚言如果法案通過,他將另起爐灶創建「美國黨」,並於2026年黨內初選中狙擊所有支持該案的議員。而川普則回應,將會重新調查政府對於馬斯克企業的補助,同時也正在考慮是否要把馬斯克驅逐出境。根據《衛報》報導指出,馬斯克控訴該法案是「完全瘋狂且具破壞性」,預測會導致美國國債大幅攀升。他並抨擊曾主張削減開支卻轉而支持法案的國會議員應「羞愧低頭」。川普則不甘示弱,公開質疑馬斯克的動機,指稱他只是因為法案將終止電動車稅收抵免而心懷不滿,並反諷「不是每個人都想要電動車,我就不想要。」川普更進一步表示,他會「考慮」是否將這位出生於南非的億萬富豪驅逐出境,同時暗示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將對馬斯克與其企業展開調查。川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指出「馬斯克可能拿到的補助,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得多,如果沒有補助,他很可能得關門大吉,回南非老家去。不再有火箭發射、不再有衛星,也不再有電動車,我們國家將省下一大筆錢。」馬斯克過去曾是川普的重要政治盟友,甚至投入將近3億美元支持其連任,並主導過爭議十足的DOGE計畫。但如今雙方徹底決裂,爭端激烈到已影響市場。特斯拉(Tesla)股價在短短兩天內大跌6%,近五日內總跌幅達13%。這場政治風暴背後,也牽動著龐大的利益結構。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目前握有約220億美元的聯邦合約,而根據《華盛頓郵報》估算,馬斯克與其企業多年來共獲得至少380億美元的政府合約、補助與稅收優惠。此外,特斯拉是否能順利推出無踏板與方向盤的自駕計程車,也將取決於美國運輸部的決策。川普揚言重新審視所有與馬斯克有關的聯邦支出一事,對特斯拉未來的商業布局而言,無疑是一大威脅。不僅如此,先前由馬斯克領導的DOGE,過去也曾捲入爭議。根據自由派智庫「公共公民」(Public Citizen)發布的報告,截至今年5月,多達七成的聯邦機構認為馬斯克意圖削減對其公司有監管職責的單位預算,例如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前者當時正調查特斯拉,而後者則對馬斯克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進行審查。摩根大通(JP Morgan)則表示,一旦稅收抵免被取消,特斯拉每年可能損失12億美元。馬斯克原本聲稱這對公司影響不大,但近期說法已有轉變。截至美東時間上午11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0.3%,科技股主導的那斯達克跌幅約為1%,反觀道瓊工業指數則小幅上漲0.6%。Wedbush證券資深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川馬之間的「肥皂劇」已成為特斯拉股價的重大壓力來源,投資人普遍擔憂川普政府將對自駕車與Cybercabs等政策更為嚴苛,並全面審查與馬斯克相關的所有政府支出。目前該稅改法案於1日深夜在參議院以50比51,由副總統范斯(JD Vance)投下關鍵一票通過後,眾議院計畫於2日召開會議進行重新表決。待眾議院也通關後,川普才能簽署法案。

《穿著Prada的惡魔》米蘭達原型!時尚聖經《Vogue》40年主編安娜溫圖宣布卸任
時尚圈一個時代的終結!長期擔任《Vogue》美國版主編的安娜溫圖(Anna Wintour)即將卸下該職位,但仍將保留國際期刊出版集團「康泰納仕」(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Inc)全球首席內容長與《Vogue》全球編輯總監的頭銜。這項人事變動於美東時間26日由溫圖親自向《Vogue》團隊宣布,她表示雜誌將開始尋覓新任「編輯內容總監」(head of editorial content),此人將直接向她匯報,與全球其他地區的《Vogue》編輯負責人採取相同架構。綜合《Vogue》、《CNN》、《女裝日報》的報導,現年75歲的英國時尚及媒體界傳奇人物溫圖,自1988年接替米拉貝拉(Grace Mirabella)出任《Vogue》美國版主編以來,已掌舵這本頂級時尚聖經長達37年,徹底重塑了時尚媒體的樣貌。她上任後首期雜誌(1988年11月號)便打破傳統,讓以色列模特兒貝爾庫(Michaela Bercu)穿著50美元石洗牛仔褲,搭配1萬美元拉克魯瓦(Christian Lacroix)毛衣登上封面,這不僅是《Vogue》首次以牛仔褲作為封面造型,更標誌著她將街頭時尚引入高端雜誌的革新理念。1992年,她再度突破百年傳統,讓《麻雀變鳳凰》好萊塢男星吉爾(Richard Gere)與當時的超模妻子克勞馥(Cindy Crawford)共同登上封面,成為首位出現在《Vogue》封面的男性。溫圖在2020年升任康泰納仕首席內容長後,掌管康泰納仕集團旗下的眾多出版物,包括《WIRED》、《Vanity Fair》、《GQ》、《AD》、《Condé Nast Traveler》、《Glamour》、《Bon Appétit》、《Tatler》、《World of Interiors》、《Allure》等全球刊物。僅《紐約客》由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負責。然而,溫圖的傳奇地位不僅體現在雜誌內容的革新。近4年來,她同時主導《Vogue》美國版的日常編務,並統籌「時尚界奧斯卡」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Met Gala)等重大活動。今年該活動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服裝學院(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s Costume Institute)籌得破紀錄的3100萬美元。與此同時,她還與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共同創立CFDA/Vogue時尚基金(CFDA/Vogue Fashion Fund),且自2003年來已資助200位新銳設計師,提供超過800萬美元輔導金。此外,她還發起「時尚之夜」(Fashion's Night Out)刺激零售業,儘管該活動於2013年停辦。在政治領域,她長期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從2000年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參議員競選,到近期賀錦麗(Kamala Harris)角逐總統,都有她的金援。「在創意領域,持續成長至關重要。」溫圖在內部會議中表示,「如今我最大的樂趣是支持新一代編輯以嶄新視野衝擊這個領域。我們需要尋找的正是這樣的人選來擔任《Vogue》美國版編輯內容總監。」她強調仍將深度參與重要事務,包括時裝產業動向、Met Gala的籌辦,以及未來「Vogue World」等創新企劃,更幽默表示自己「永遠不會卸任《Vogue》網球與戲劇編輯」的頭銜。此項人事調整被視為康泰納仕全球重組的一環。4年前集團首度整合全球編輯團隊,各地市場均設有向全球編輯總監匯報的內容負責人。新任美國版編輯內容總監將加入日本、中國、印度、台灣、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及中東等版本的行列。溫圖表示,這將讓她有更多精力均衡佈局全球市場。對此,業界領袖紛紛對溫圖的職務調整發表看法。美國時尚設計師克萊恩(Calvin Klein)指出:「安娜以獨到眼光塑造了《Vogue》與康泰納仕。如今由她選擇接班人再合適不過。」美國男裝設計師布朗(Thom Browne)則感嘆:「無人能真正取代安娜。她對時尚界的支持無人能及。」《InStyle》前主編福克斯曼(Ariel Foxman)也盛讚:「她重新定義了時尚編輯的嚴肅性與文化影響力。」美國時尚史學家斯蒂爾(Valerie Steele)分析:「紙媒權威性雖普遍下降,但《Vogue》品牌仍居領導地位。安娜通過扶持新銳設計師等舉措,持續強化品牌影響力。」心理學家海寧(Jennifer Heinen)指出,溫圖獨特的領導風格融合「美學權威與情感距離」,創造出令人既敬畏又渴望認可的心理效應。「她將時尚提升為地位象徵,同時保持某種不可企及感。這種矛盾性正是其影響力的核心。」隨著溫圖淡出日常管理,海寧預測時尚界將轉向「更多元化的聲音與更情感真實的表述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溫圖標誌性的鮑伯頭與墨鏡造型,以及其強勢作風,曾激發《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劇組創造出米蘭達普瑞斯特利(Miranda Priestly)這個角色,她那冷漠和苛刻的性格甚至為她贏得了「核武溫圖」(Nuclear Wintour,核冬天Nuclear winter的諧音)的綽號。有趣的是,她本人更曾身穿Prada出席電影首映。對此,《紐約時報》前編輯埃姆里希(Stuart Emmrich)評論道:「安娜最傑出之處在於品牌建設,無論是對《Vogue》還是她個人。」美國傳記作家奧德爾(Amy Odell)則認為,此舉標誌著溫圖進入「鞏固傳奇」的階段:「在當今媒體環境下,如何平衡數位平台與傳統雜誌,將是接班人的重大挑戰。」正如溫圖的內部信件所言:「與新人合作將激發我們以原創思維重新構建《Vogue》。」這場始於石洗牛仔褲的時尚革命,即將翻開全新篇章。

蝌蚪數量變少游不動?醫示警「5類食品」少吃 這種害精子少2800萬
由於國人有晚婚與遲育的趨勢,不孕問題隨年齡而增加,部分高齡或其他身體因素而無法自然生育的夫婦,需透過人工生殖方式,甚至接受他人捐贈精子或卵子進行人工生殖,才能完成生兒育女的願望。減重醫師蕭捷健透露,其實飲食習慣是影響精子數量與活動力的關鍵,尤其是常見的5種食物,可能會讓精子游不動、數量變少。1、油炸物&糕點(高飽和/反式脂肪)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飲食中脂肪含量最高的男性,精子總數比低脂飲食者少了43%!過多壞脂肪會干擾內分泌,增加睪丸的「氧化壓力」,讓精子工廠大罷工。2、加工肉品(培根、香腸、熱狗) 常吃加工肉品的男性,不僅精子數量較低,正常形態的精子也比較少。加工過程中的添加物,以及肉品中可能的賀爾蒙殘留,都可能對精子造成傷害。3、含糖飲料(汽水、手搖飲) 一項針對近3000名年輕男性的研究顯示,每天喝含糖飲料的人,精子總數平均少了2800萬!。糖分不只會造成肥胖和代謝問題,還可能直接抑制睪丸的生精功能。4、過量酒精 丹麥研究發現,每週喝超過40杯酒的男性,精子濃度比適量飲酒者低了33%。長期酗酒會擾亂賀爾蒙平衡,酒精本身及其代謝物也會直接毒害睪丸細胞。5、三氯蔗糖(常見於代糖飲料/食品) 臺北醫學大學最新的動物研究發現,長期攝取會使精子細胞死亡率提高25%。三氯蔗糖可能會干擾睪丸的受體,導致賀爾蒙分泌降低,不過目前僅見動物證據。劑量高於一般日常攝取,美國FDA給蔗糖素(Sucralose)的「可接受每日攝取量」(ADI)是 5 mg/公斤體重/天,零卡汽水DietRite Cola™含量約 68mg,1天4到5罐才會過量,偶爾喝1、2次不用過度恐慌,但當然還是氣泡水最好。「想讓精子頭好壯壯,該怎麼吃?」醫生強調,想提升精子品質並不難,建議多吃原型食物,參考地中海飲食,有助於提升精子數量與品質,另外戒菸、規律運動、充足睡眠等,都是孕育「游泳健將」的基礎。

廣達攜國軍做電子傷票系統 林百里:智慧醫療不容易
廣達(2382)、國防部軍醫局與國防醫學院17日舉辦產官學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共同研發「電子傷票系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表示,有許多智慧醫療專案進行中,但打造醫療應用並不容易,「醫生是最聰明的人,我們要滿足最聰明的人不容易。」電子傷票系統,是以科技導入戰場醫療現場,將傷患資訊即時數位化處理,這次的合作是融合AI判讀、無線通訊、生命徵象擷取與即時資訊傳輸功能,透過加密通訊即時傳送至後方指揮與醫療單位。這是由廣達提供核心架構設計與智慧醫療平台支援,搭載自主開發的QOCA遠距照護技術,可用在行動載具、部屬於前線救護設施。國防部軍醫局則提供實戰需求驗證與軍種推廣,國防醫學院衛訓中心則作為學研執行主體,導入多年累積的戰傷評估、戰場醫療流程與醫療資訊系統研究成果。林百里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廣達布局智慧醫療有3大方向,包括人工智慧(AI)醫療進行診斷、遠距醫療、個人照護醫療等都在進行中,與國防醫學院也合作好幾次,成果都非常好。廣達近期也計畫,要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醫療器材等相關證照,但必須一步一步來,林百里表示,打造智慧醫療應用並不容易,有關醫生的要求必須好好了解,再進行IT研究。日前在股東會時,也有小股東質疑在智慧醫療項目不容易賺錢,當時林百里提到,要真正「解決醫師需要的問題」才有價值,所以門檻和投入成本很高,且台灣智慧醫療市場規模較小,海外市場則要面對臨床試驗與認證申請等漫長過程,每個新產品的開發都需「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這是最大的挑戰」,但也是機會。

數十萬罐Dr.Pepper被美國召回 FDA:可能產生健康問題
美國近日召回數十萬罐Dr.Pepper Zero Sugar汽水,因為Dr.Pepper將其誤標成含糖版本,上月23日首次召回,本月5日再列入第二級召回,因為可能會產生健康問題。據《印度時報》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證實此召回事件,並正式將其列為第二級健康風險(Class II Recall),受影響產品若被喝下肚,可能導致「暫時性或可醫療逆轉的不良健康影響」。據FDA資料,這次召回涉及1.9萬箱的「Dr.Pepper Zero Sugar」12盎司鋁罐裝汽水,分為12罐裝與24罐裝兩種包裝,這些產品已配送至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與南卡羅來納州等地的零售店。因為罐身標示「Zero Sugar(零糖)」,但實際上是全糖汽水,這對患有糖尿病、肥胖、心臟疾病或正在控制糖分攝取的人而言,可能造成健康風險。據悉,這問題在上月23日由產品製造商Keurig Dr Pepper主動發起召回後才曝光,FDA於6月5日正式列為第二級召回。對此,Keurig Dr Pepper回應,這批汽水是在獲得許可的PepsiCo裝瓶廠生產,相關產品已下架,並未收到任何相關的投訴或疾病報告。一般來說,Dr.Pepper Zero Sugar是用阿斯巴甜(aspartame)製作,提供比含糖汽水更低卡的選擇。對於有血糖問題的人而言,當預期喝的是無糖飲料卻攝取大量糖分,風險可能會升高。

一次搞懂音波拉提!最完整迷思攻略永久收藏版
音波拉提人人喊打,但你真的打對了嗎?音波拉提,是現代醫美保養的關鍵詞。有人說:「怎麼那麼貴?韓國便宜一半欸。」有人打了三次還是鬆:「是不是我體質不適合?」有人打完臉變凹:「是不是音波會消脂?」這些問題,在光澤診所曾文俊醫師看來,每天都在聽。今天,他決定一次把「音波到底怎麼回事」講清楚,讓你聽完,不再當盲打苦主。(圖/黃威彬攝。)五大音波迷思 × 曾文俊醫師真實解答【迷思一】所有音波儀器效果都一樣?「這問題就像你問我:所有化妝品擦起來都一樣嗎?當然不一樣!」曾文俊醫師一語破題!美國音波Ultherapy®是全球的『音波始祖』,取得美國FDA與台灣衛福部雙認證的高強度聚焦超音波儀器,從2008年就開始拉筋膜層,是音波技術的始祖。它厲害的地方在於:「看得到」才「打得到」。美國音波Ultherapy®內建即時顯影功能,能透過超音波掃描直接看到皮膚下方構造,這表示——你要打哪裡,影像會告訴你目標在哪裡。「其他沒顯影的,就是盲打。打到哪算哪,打對就算運氣好。」曾文俊醫師補充說。【迷思二】打音波會燙傷嗎?「音波是透過熱能去創造治療,但熱打在哪、打得準不準,才是關鍵。」美國音波Ultherapy®用的是「選擇性熱傷害」原理,在皮膚深層製造約60~70°C的熱點凝結區,讓組織受到刺激、進入修復、重組膠原蛋白。但這不是把表皮燒焦,真正作用的層次,在真皮以下的筋膜層。然而,曾醫師說,若探頭沒貼好、施打時翹起來不服貼、凝膠不夠,就會導致熱能打偏。曾醫師強調:「每一發都要壓好,貼好,才能打準。」而美國音波的影像系統,正是避免這類風險的最佳保險。美國音波主要優點一次看:1.三段深度探頭(1.5mm / 3.0mm/ 4.5mm)針對不同層次結構(脂肪多的地方打最深4.5mm,脂肪少一點的打3.0mm,最薄的眼周打1.5mm,實際施打還是要看現場狀況。)2.即時影像顯影系統:看得到SMAS層,避免盲打、誤打3.能量精準控制約在60~70°C,刺激膠原、彈力蛋白雙重增生4.非侵入式,只有一個療程,幾乎無恢復期,效果極為自然原廠認證,探頭不鎖時間=發數可以完整打到結束(圖/黃威彬攝。)【迷思三】太瘦的臉打美國音波容易臉凹?「會不會凹」這件事?曾醫師解釋:「每個人的臉都有脂肪多和少的地方,只要你把能量打在對的脂肪層,它就會萎縮,所以我們會運用這樣的強項,把它打在脂肪太厚的地方,用來消脂收緊,讓你用對地方就是完美。」而美國音波的好處就是,它有內建即時顯影功能,讓你不會盲打,它牌沒有影像或者是假影像,打錯層的結果就是:凹陷、效果差、還得重來。【迷思四】美國音波那麼貴,去韓國打不是比較省?「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不少人為了價格便宜而飛去韓國施打韓國版的音波,一開始好像第一次有效,但曾醫師說臨床發現,最近很多從韓國回來這裡的客人回饋是:「三個月打回原形。」「半年後還是回來台灣重打。」曾醫師說,美國音波Ultherapy®的療效約可維持1年,只要醫師在臉上分配的深度設計得當,一次療程就能完美讓你感受年輕,實際療效持續時間可能因個人體質、生理狀況及生活習慣而有所不同。他自己也說得坦白:「我就是見證人,我自己一年打一次Ultherapy®當年度保養,這是最划算的投資。」(圖/黃威彬攝。)【迷思五】電波打過了,就不用打音波了吧?鳳凰電波是全層式的加熱,從表皮、真皮,再到筋膜層,等於是容積式全面加熱。而美國音波,則是不同層次的『點狀』加熱,音波因為點狀非常明確,例如我要打筋膜層,就會有正確的目標位置,精準的施打,深度也會夠,因為有4.5mm的定位與探頭。而鳳凰的部分,它是全層加熱,它的重點我會比較擺在表皮、真皮的加熱為主,去讓表皮的部分緊緻,然後讓表皮、真皮有機會可以增生膠原蛋白。曾醫師用這個比喻解釋:電波作用在真皮層,是緊緻膚質;音波打得更深,打到筋膜層,是撐住臉線條的。其實道理很簡單,兩個完全不影響彼此。想拉提?就要用音波打深層;想改善細紋、粗糙,就用電波加強。「兩種可以搭配,但不能互相替代。」(圖/黃威彬攝。)如果你也在考慮音波,請記住這句話:「選對診所、對的磁場、良性溝通,才會有對的結果。」光澤診所 曾文俊醫師

鉅怡智慧AI醫材軟體再獲FDA認證 引領台灣生醫科技走向全球
AI 醫材軟體新創鉅怡智慧(FaceHeart)再捷報,旗下 FaceHeart Vitals SDK 非接觸影像式生理資訊量測軟體於4月9日再度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二級醫療器材軟體認證,獲准用於呼吸頻率的量測。繼去年心率量測技術首度取得FDA認證後,這項新的里程碑不僅展現了FaceHeart Vitals在臨床上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更進一步拓展其在居家醫療、長期照護及遠距醫療等應用領域的發展潛力。鉅怡智慧進一步表示,FaceHeart Vitals為全球首個通過美國FDA認證的非接觸式生理資訊量測產品,使用者無須配戴任何醫療器材,僅需使用一般手機鏡頭,進行約50秒「臉部掃描」,即可零接觸、連續的量測心率、血壓、血氧、呼吸頻率、心率變異度等生理數值。透過FaceHeart Vitals內AI技術,病患可以使用手機追蹤健康狀況,醫師也能獲取即時健康數據。美國FDA認證 FaceHeart Vitals呼吸量測偏差值為每分鐘±2 次,為其進入國際智慧醫療產業奠定堅實基礎。FaceHeart Vitals產品示意圖。(圖/鉅怡智慧提供)此項產品運用「遠程光電容積脈搏波信號技術」(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 rPPG),能夠透過一般RGB鏡頭偵測臉部細微的顏色變化,並搭配 AI 模型進行分析解讀。FaceHeart Vitals 以軟體開發套件(SDK)的形式,靈活整合於智慧型手機(iOS/Android)、平板電腦、電腦(Windows)、智慧電視、智慧鏡等裝置,將隨手可得的電子設備瞬間轉變為醫療器材。鉅怡智慧創辦人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吳炳飛博士表示,「繼 2023 年心率首次通過FDA認證後,此次呼吸頻率的認證充分展現鉅怡智慧的技術領導地位;而FaceHeart Vitals 將在健康照護產業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我們期待在美國FDA的肯定下,引領台灣自主研發的生醫科技走向全球!」「鉅怡智慧目前已與台大、長庚、榮總等多個國內外醫療中心合作建立臨床影像資料庫,收集超過3億筆影像資料,打造多個AI醫療模型,深化在預防醫學、精準醫療等相關應用。」負責FDA認證及臨床試驗的鉅怡智慧共同創辦人鐘孟良博士表示,「我們今年將推出了心血管功能參數,包含心房顫動(AtrialFibrillation)檢測、心臟衰竭風險、心血管年齡、心血管 BMI等,擴展 rPPG 技術的應用範疇,希望提早篩檢出心房顫動的病患,降低因潛在疾病產生之健康風險。」FaceHeart CardioMirror智慧鏡。(圖/鉅怡智慧提供)鉅怡智慧主要投資夥伴台杉投資生技基金執行合夥人黃立鑫指出,「在全球醫療數位化加速的趨勢下,FaceHeart Vitals具有顯著的市場潛力。其低成本、高普及性的解決方案能有效解決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也為預防醫學提供關鍵數據支援。」台杉投資生技基金投資協理林世永博士亦指出,「鉅怡智慧再次獲得FDA認證凸顯其堅強的技術實力,隨著在各項認證及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將為全球醫療生態系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鉅怡智慧官網:https://www.faceheart.com

新冠疫情升溫「全台快篩哪裡買」 官方資訊懶人包看這裡
因應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食品藥物管理署已請新冠快篩試劑許可證業者,依疾病管制署預估國內快篩試劑需求量來擴大產能,目前根據業者提出生產規劃,自本週起家用新冠快篩試劑每周產量可達到疾管署預估需求量之2倍以上。官方平台整理各地資源 疫苗、藥物、陽性指引即時查詢超方便針對近日網路多有民眾詢問哪裡可購買家用新冠快篩試劑等問題,為使民眾更容易購得家用新冠快篩試劑,食藥署已將提供販售門市資訊,公布在食藥署官網首頁「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供應資訊專區」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3365,以利民眾查詢後續亦將持續更新。此外,疾管署官網也設置「新冠最新防疫專區」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kVk7_6s4M5aVPmrKFUQCjQ,彙整各縣市衛生局提供之家用快篩試劑販售藥局及提供醫用快篩醫療院所名單連結,也提供疫苗接種院所、抗病毒藥劑配置存放點、快篩陽性怎麼辦等資訊,方便民眾隨時查詢及獲取最新訊息。咳嗽、流鼻水別輕忽 出現重症警訊立刻就醫疾管署提醒,近期氣溫變化大,有利於呼吸道病毒(如常見呼吸道病毒,例如:新冠、流感、副流感、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活動,如有出現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建議先戴口罩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進行呼吸道傳染病相關篩檢,及進行後續診斷與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如出現下列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請務必立刻就醫。其中,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為感染新冠後可能導致併發症之高風險對象,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免疫保護力下降 這些人盡快接種疫苗防中重症 疾管署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中重症最有效的方法,曾感染過新冠、曾接種先前新冠疫苗產生的免疫保護因逐漸衰退已不足,請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民眾儘早接種,另已接種1劑且間隔6個月(180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免疫不全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2劑,才能提升免疫保護力。【延伸閱讀】新冠疫情升溫!「出現這些症狀」速就醫 兒童高燒、長者快篩陽性要注意感冒、流感、新冠輪流來!專家籲:分級快篩+穩定藥物給付守住防線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250

新冠疫情升溫!食藥署聯繫業者擴大快篩產能 每周產量達46萬劑
因應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食藥署今天(26)表示,已請新冠快篩試劑許可證業者擴大產能,本周起家用新冠快篩試劑每周產量達46萬劑,未來兩周可達各60萬劑,相當於疾管署預估需求量的2倍以上。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近日已多次主動聯繫國內連鎖藥局、超商等通路,擴大家用新冠快篩試劑的鋪貨與備貨,並於今天下午邀集許可證持有者、藥師公會全聯會、連鎖藥局、超商業者、連鎖藥粧店及連鎖醫療器材商共同開會,研商優化物流配送流程,使各供應門市能更即時的補貨。另外,為使民眾更容易購得家用新冠快篩試劑,食藥署已請上述業者提供販售門市資訊,包括多家連鎖藥局、醫療用品店,公布在食藥署官網首頁「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供應資訊專區」(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3365),以利民眾查詢,後續亦將持續更新。家用新冠快篩試劑國內已核准5張許可證,業者分別為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塑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亞培快速診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及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供應資訊專區」,業者提報家用快篩生產量本周為46萬劑,下周(6月1日至7日)為62萬劑,再下周(6月8日至14日)為61萬劑,3周累積產量為169萬劑。王德原表示,業者已從上周開始增產,但是通路鋪貨還需要一些時間,目前業者提報產量是疾管署預估需求的2倍以上,都會盡量滿足國內需求,請大家不要緊張。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表示,目前預估整個新冠流行期間,一周最低需求量為9.4萬劑,最高可能需要32萬劑,數字會隨著實際疫情的就診人次而滾動式預估,疾管署會每周將最新數字提供給食藥署,以利業者評估是否要調整產量。

公共場合「腋下體味」恐成社交地雷 醫曝關鍵方法有效改善腋味!
近日一則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的貼文引起了廣泛的網路討論,該名網友表示:「台北捷運跟健身房已經開始蔓延新疆孜然、臭酸牛奶…等等各種可怕種體味了。」該貼文引發許多網友共鳴,眾多網友紛紛表示感同身受,紛紛留言回應:「台灣人,尤其男性,對自己的體味似乎真的不太在意」、「有些人完全聞不到自己身上的味道,應該是習慣了」、「使用止汗劑後混合的味道更可怕」,凸顯出台灣民眾在體味管理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忽視與誤解。也有人留言透露曾詢問身邊朋友,發現許多人根本聞不到自己的體味,形成一種令人尷尬的社交盲點。這波關於台灣男性「腋下味道」的討論,不僅反映出嗅覺敏感度、社交習慣與衛生觀念的差異,也凸顯出一個過去少被公開討論的健康話題——狐臭,已逐漸成為現代社交禮儀與個人管理的重要指標。尤其夏季將近,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腋味與汗水問題更容易突顯,造成社交上的尷尬及不適,影響人際互動品質。腋下管理成國際禮儀關鍵!止汗劑「治標不治本」恐成社交地雷事實上,良好的腋下體味管理不僅是基本禮儀,更已逐漸成為國際社交的重要標準之一。無論是在國際職場、商務場合,或是社交活動中,腋下清新已被視作展現個人專業與形象的關鍵要素,尤其是日本更將腋下清新列為基本的職場社交禮儀。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密閉空間或人際互動頻繁的場所,清新的氣味往往直接影響專業形象及人際關係。面對腋下異味問題,許多民眾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使用止汗劑或體香劑,試圖快速掩蓋氣味。然而這類產品的作用原理多半只是暫時抑制或掩蓋腋味,效果通常只能維持數小時,並無法從根本解決腋味的產生原因。有網友甚至直言:「臭的味道用體香劑後混合的那個味道才是真正難以忍受。」安南醫院皮膚科陳郁蓁醫師說明,止汗劑或體香劑與汗水混合後產生的氣味可能比原本的汗臭更加明顯且刺鼻,且長期過度使用這些產品,也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毛囊堵塞等副作用,反而適得其反。特別是針對腋下狐臭的情況,異味主要來自頂漿腺分泌物,並與個人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單純依賴止汗劑或體香劑等短暫掩蓋的方式,無法有效且持續地解決問題。「嗅覺疲勞」致體味自覺困難?醫推「清新微波」一次治療 改善狐臭煩惱此外,網路討論中也有民眾提到「為什麼有些人聞不到自己的味道?」,陳郁蓁醫師指出,這其實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醫學現象,稱為「嗅覺疲勞」。所謂嗅覺疲勞指的是大腦在長時間暴露於某種特定氣味後逐漸適應,並忽略該氣味,導致當事人往往無法察覺自身散發出的腋味,但身邊的人卻非常敏感。這種「自覺」與「他覺」的差距,往往成為社交與人際互動中的隱形殺手。陳郁蓁醫師提醒:「由於嗅覺疲勞的存在,如有家族遺傳史,我們更應該積極地進行自我檢視,例如:檢查自己是否有濕耳垢,腋下是否有頂漿汗腺分泌物所留下的濕黃污漬或是主動詢問親密的人給予回饋,避免自身不自覺的體味問題不自覺得造成他人負面觀感而影響社交生活。」陳郁蓁醫師表示,目前臨床上廣受推薦的非侵入性、長效安全的解決方案——清新微波療程。這項技術獲得美國FDA和台灣衛福部雙重認證,透過微波加熱的原理精準破壞大、小汗腺及毛囊以達到止汗、淨味、除毛的三合一功效。與手術相比,清新微波治療過程全程無須開刀,療程約一小時即可完成,且術後即可恢復日常生活,經過臨床顯示,其治療特性包括無需動刀、術後恢復快、皮膚外觀干擾較少等。陳郁蓁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術後追蹤顯示,接受清新微波療程後的部分患者表示,異味與多汗情況有顯著改善,並對療程的便利性感到滿意,且表示不再需要一直依賴止汗產品或香水。對於長期受到狐臭問題困擾,且不希望透過傳統手術承受術後風險的族群來說,是目前最能兼顧「效果、便利與安全性」的治療方式。若有腋下多汗以及異味困擾,目前全台已有專業認證的『清新門診』提供最為專業的評估及診斷,協助民眾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以有效提升生活品質。針對治療選擇與效果,也可諮詢醫師專業意見。隨著天氣日漸炎熱,早日接受治療,不僅能從根本解決狐臭問題,有助提升生活便利性與自我照護信心,建議可與專業醫師討論治療規劃。【延伸閱讀】8歲女童止汗劑挑戰奪命!醫:腋下管理長效解方需尋求專業治療愛情止步竟因「腋味」?清新門診1小時不動刀輕鬆解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177

韓國女神都靠它撐住輪廓!文佳煐精緻進化背後的「結構美學」大公開
韓國人氣女星文佳煐近期氣勢如虹,主演話題新劇《那傢伙是黑炎龍》後,下半年還將與李鐘碩攜手演出新戲《瑞草洞》。身兼時尚品牌活動與戲劇代言的她,從2017年《忌妒的化身》女配角、《偉大的誘惑者》演出反派,再到《那個男人的記憶法》、和爆紅的《女神降臨》,直到今年的《那傢伙是黑炎龍》,每一次出現始終保有自然又不做作的外貌與氣質,讓人不禁好奇:她的臉怎麼如此精緻耐看?文佳煐由內而外散發的自信,使他成為Radiesse再生針亞太區首位代言人,也分享韓國演藝圈女神們最厲害的微整秘密!變美的關鍵不是一味地填補,是「撐起來」的支撐美學,運用為Radiesse再生針達成骨性支撐打底、輪廓拉提修順、皮膚再生更細緻,強化膠原彈力網,再生真美肌!(圖/文佳煐IG。)亞洲網友熱議:『文佳煐實在美得太犯規!』年僅28歲、出道已18年的她,從童星轉型為女神級演員,憑《女神降臨》爆紅後一路開掛,卻始終保有自然又不做作的外貌與氣質,和Radiesse® 再生針想傳遞的品牌理念不謀而合,始得文佳煐成為再生針亞太區首位代言人。(圖/文佳煐IG。)光澤診所陳詩珮醫師指出:「文佳煐的臉型很有代表性,整體的支撐結構做得很完整,從眉骨、夫妻宮、中臉到下顎線條,每個區塊都呈現自然立體感,這就是結構式微整的成果,不是補得多,是撐得剛好。」老化不是皺紋變多,而是支撐力流失在醫學美容發達的時代,「抗老」的定義早已從填補皺紋,進化為重建臉部支撐力。陳詩珮醫師強調:「老化其實是一種臉部『結構下垂』的過程,是支撐點流失造成的鬆垮與凹陷。光澤診所的療程核心就是『藝術面雕』,我們會針對每位客人進行全面臉型評估,從骨架、軟組織、比例與預算,設計個人化的分層支撐策略。」與其補滿每個凹洞花大錢,不如定點式撐住整張臉。這正是再生針走紅的原因。(圖/黃耀徵攝。)不只是膠原蛋白,全層次再生皮膚健康更重要Radiesse® 再生針是全球首款再生型膠原蛋白增生劑,不僅提供支撐,更啟動皮膚再生機制。許多療程只關注膠原蛋白的產生,但我們又不是膠原蛋白人;真正的年輕,不只在意膠原蛋白的量,而應該在意皮膚層次是否健康,再生出健康有彈性的肌膚組織。光澤診所陳詩珮醫師分享,Radiesse® 再生針其關鍵成分為30% CaHA微晶球+70% CMC凝膠,CMC凝膠可快速填補,而CaHA微晶球則會形成「再生美學支架ARS」,再生皮膚5大再生關鍵,強化膠原彈力網:·第一型膠原蛋白:提供穩定支撐·第三型膠原蛋白:維持肌膚柔軟·彈力蛋白:提升回彈與緊緻·蛋白聚醣:增加水潤光澤感·血管新生:提供健康好氣色(圖/黃耀徵攝。)陳詩珮醫師補充:「很多人忽略皮膚再生的品質與環境,Radiesse® 再生針的CaHA微晶球大小均勻、光滑圓潤,這種產品成分的一致性對皮膚再生非常重要,也正是國際醫界推崇它的原因。」從底部結構「撐」起來,才是最自然的精緻感和玻尿酸單純填充不同,Radiesse® 再生針可提供客製化療程,同時進行深層骨架支撐和淺層修飾的雙層打法。以往大家認為臉垮了就是「凹哪補哪」,但這樣的做法反而會讓五官失衡。現在的醫美趨勢,已經進化為重建「臉部支撐力」。「像是法令紋,我們通常不直接打在紋上,因為很多亞洲面孔的鼻基底是比較凹陷的,不管是先天或是後天老化,因此我們會先從鼻基底深層撐起,這樣臉部線條會自然提拉,紋路也會淡化。」陳詩珮醫師舉例。(圖/黃耀徵攝。)另外,對消費者來說,最棒的好處就是,再生針不會讓臉打完變澎腫,反而因結構被提起,輪廓更立體、線條更乾淨,給人『有精神但不突兀』的視覺印象。國際實證肯定,全球出貨超過1500萬支Radiesse再生針已被國際期刊證實維在生型膠原蛋白增生劑,並獲得美國FDA、歐盟CE、台灣TFDA三大認證,全球臨床使用超過20年,亦擁有超過250篇國際期刊佐證其安全與再生功效,是目前最受專業醫師信賴的膠原蛋白增生劑療程之一。和文佳煐一樣美,撐回妳本來的臉,才是真正的精緻陳詩珮醫師強調:『美,不是變成別人,而是回到自己立體並且自信的樣子』。Radiesse再生針正是這樣的療程,它不追求快速澎滿,而是用支撐力、膠原再生與科學分層療法,讓你重啟「再生真美肌」。陳詩珮醫師再發一語金句:「我們做的不是讓妳變臉,而是希望幫妳把本來的妳撐回來。」(圖/品牌提供。)

不是「澎」而是「撐」!文佳煐代言「再生針」 韓國女星都愛的輪廓升級術
韓國人氣女星文佳煐近期氣勢如虹,最近主演話題新劇《那傢伙是黑炎龍》後事業更上一層,更獲得許多國際精品時尚品牌代言。年僅28歲、出道已18年的她,從童星轉型為女神級演員,憑《女神降臨》爆紅後一路開掛,卻始終保有自然又不做作的外貌與氣質,讓人不禁好奇:她的臉怎麼如此精緻耐看?文佳煐由內而外散發的自信,使他成為Radiesse再生針亞太區首位代言人,分享韓國演藝圈女神們最厲害的微整秘密!變美的關鍵不是一味地填補,是「撐起來」的支撐美學,運用為Radiesse再生針達成骨性支撐打底、輪廓拉提修順、皮膚再生更細緻,強化膠原彈力網,再生真美肌! (圖/文佳煐IG)光澤診所陳詩珮醫師指出:「文佳煐的臉型之所以那麼美那麼耐看是整體的支撐結構很完整,從眉骨、夫妻宮、顴骨中臉到下顎輪廓線條,每個區塊都呈現自然立體感,這就是結構式微整想要達成的效果,不是補得多,是撐得剛好。」(圖/文佳煐IG)老化可以靠藝術面雕,再生針把失去的支撐力找回來陳詩珮醫師強調,『藝術面雕』是現在一個趨勢,與其補滿每個凹洞花大錢,不如定點式撐住整張臉,這正是再生針走紅的原因。因為老化其實是一種臉部『結構下垂』的過程,是支撐點流失造成的鬆垮與凹陷。我們希望針對每位客人進行全面臉型評估,從骨架、軟組織、比例與預算,設計個人化的分層支撐策略。(圖/黃耀徵攝)先支撐底層骨架→強化膠原彈力蛋白→再生青春寶寶肌Radiesse再生針是全球首款再生型膠原蛋白增生劑,光澤診所陳詩珮醫師分享,Radiesse再生針是由30% CaHA微晶球和70% CMC凝膠組成,CMC凝膠可快速提供支撐,而CaHA微晶球則會形成「再生美學支架ARS」,再生皮膚5大關鍵:第一型膠原蛋白:提供穩定支撐第三型膠原蛋白:維持肌膚柔軟彈力蛋白:提升回彈與緊緻蛋白聚醣:增加水潤光澤感血管新生:提供健康好氣色(圖/黃耀徵攝)最自然的精緻感是從臉部底層「撐」起來陳醫師繼續補充,以往大家認為臉垮了就是「凹哪補哪」,但這樣的做法反而會讓五官失衡。現在的醫美趨勢,已經進化為重建「臉部支撐力」,她說明:「像是法令紋,我們通常不直接打在紋上,因為很多亞洲面孔的鼻基底是比較凹陷的,不管是先天或是後天老化,因此我們會先從鼻基底深層撐起,這樣臉部線條會自然提拉,紋路也會淡化。」(圖/黃耀徵攝)國際實證肯定,全球出貨超過1500萬支Radiesse再生針已被國際期刊證實維在生型膠原蛋白增生劑,並獲得美國FDA、歐盟CE、台灣TFDA三大認證,全球臨床使用超過20年,亦擁有超過250篇國際期刊佐證其安全與再生功效,是目前最受專業醫師信賴的膠原蛋白增生劑療程之一。

剛出生就罹患罕見疾病 重新「編輯」嬰兒DNA消除病魔創科學奇蹟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一名年僅15個月大的男嬰KJ(KJ Muldoon),近日成為全球第一個接受「客製化DNA基因重寫療法」成功「移除」致命遺傳疾病的嬰兒。KJ出生不久後,就被醫師診斷出罹患極為罕見且致命的CPS1缺乏症(CPS1 deficiency),這種疾病會導致其肝臟無法有效分解體內氨氣,若不立即處理,將可能在數日內導致腦部永久損傷甚至死亡。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當時醫師發現KJ血液中的氨濃度異常升高,於是便立即進行透析,以便排除KJ體內的氨。原本是計畫馬上安排KJ住院,等待KJ長大後,能夠接受肝臟移植,而這也代表著,KJ有可能童年時期都得待在醫院病房。但費城兒童醫院與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一支研究團隊,嘗試採取突破性作法,研究團隊為KJ量身訂製一項專屬療法,運用CRISPR-Cas9技術,透過分子剪刀形式的酶,針對性地切除KJ體內導致疾病的突變DNA,再植入正常的序列,修正其基因錯誤。這種療法不同於傳統基因療法的通用設計,而是為KJ本人所專屬,因他體內的突變為罕見且個別的類型。領導醫療計畫的賓州大學遺傳學與基因編輯專家穆蘇努魯(Kiran Musunuru)表示,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化醫療,也是對基因編輯技術潛力的首次臨床驗證。他與CHOP的兒童遺傳學家阿倫斯尼克拉斯(Rebecca Ahrens-Nicklas)合作。2025年2月,KJ開始接受第一劑低劑量藥物輸注。幾天內,KJ的身體明顯改善,能攝取更多蛋白質卻未再出現氨濃度上升,醫師也逐步減少KJ的降氨藥物,並在兩個月內進行第二與第三劑的高劑量療程,至今未出現嚴重副作用。妮可表示,KJ從原本只有四磅重的虛弱寶寶,如今已是健康、有活力的嬰兒,且原本預定的肝臟移植計畫也已暫停。報導中也提到,KJ是極少數能及時接受此類療法的個案。阿倫斯尼克拉斯回憶,當初他們最擔心的不是技術困難、不是失敗,而是擔心如此療法,可能為KJ的家庭帶來虛假的希望。而這項技術之所以能如此發展迅速,歸功於穆蘇努魯於2021年疫情後與團隊重返實驗室時,已預先投入基因療法的設計與模擬。目前,這項成果已於15日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負責監督這項療法的前主管馬克斯(Peter Marks)表示,雖然每名病患需設計不同的基因修補方式,但其平台與製程具高度可複製性,極可能成為未來罕見疾病治療的標準模式。目前,KJ已逐步恢復成像一般嬰兒的體質,家人與醫師都抱持審慎樂觀態度,雖然療效仍需長期觀察,但這場對抗罕病的實驗已成功開啟了基因療法嶄新的篇章。

新冠連5周升溫!疫苗打氣增2成 單日2810人創新高紀錄
新冠疫情連5周升溫!疾管署預估高峰期將會落在5~6月之間,隨著愈來愈多民眾確診,新冠疫苗打氣也直線往上衝,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本周近四日(5/12-5/15)新冠疫苗接種人數共計9,092人,較上周同期(5/5-5/8)接種7,512人增加21%,昨(15)日接種2810人更創約7周來單日新高,顯示民眾接種意願提升。疾管署表示,公費新冠疫苗庫存仍有約318萬劑,供應無虞,請年齡滿6個月以上民眾踴躍接種,在疫情高峰前提升自我免疫防護,以接種疫苗降低新冠中重症發生風險。疾管署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昨日公布最新新冠疫苗選株會議結論,認為目前的新冠JN.1疫苗仍具足夠保護力。由於全球流行主流仍為JN.1衍生的變異株,世衛專家小組於5/6-5/7開會評估目前使用的新冠疫苗株(JN.1或KP.2),結論為目前疫苗株仍有保護效果、為可持續建議選用的合適疫苗株,也同時建議新變異株LP.8.1為合適的替代疫苗株選項。由於五月中下旬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洲醫藥管理局(EMA)也將陸續開會決定新冠疫苗選株建議,疾管署將視上述結論是否一致,必要時提ACIP討論我國秋冬新冠疫苗選株建議。疾管署提醒,雖然新冠病毒感染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新冠 JN.1疫苗者別輕視疾病威脅,應儘速接種。此外,已接種1劑且間隔6個月(180天)的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2劑,以提升免疫保護力。針對民眾抱怨買不到新冠快篩,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有關家用新冠快篩試劑國內已核准4張許可證,相關業者分別為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塑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亞培快速診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另專業人士用新冠快篩試劑已核准6張許可證,目前整體供應量能充足。王德原說,已主動聯繫四大超商、連鎖藥局等通路,針對家用新冠快篩試劑請其協助鋪貨/備貨,以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相關通路也表示會盡力配合政府政策,但目前仍須視各門市市場需求,不一定全省通路皆會鋪貨,建議民眾可至較大型的連鎖藥局購買。

吹冷氣也狂噴汗!15歲妹「身飄異味」羞愧躲同學 手抹1物秒冒紫斑
15歲少女小芳(化名)進入青春期後,發現不只腋下常有大量出汗與異味,就連雙手也經常濕滑,影響書寫與同儕互動,就連在冷氣房中依然會留下汗漬,夏天更因刺鼻體味,不敢靠近同學、舉手發言,甚至拒絕參加社團活動。家人帶小芳至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清新門診」求診,經主任醫師黃昭瑜診斷為「腋下多汗與輕度狐臭合併代償性手汗」,接受FDA核准的無創Miradry微波除汗療程後,症狀大幅改善,生活自信也逐漸回溫。黃昭瑜說明,春夏季節是多汗症狀惡化的高峰期,尤其青少年正處於荷爾蒙變化與社交壓力並存的時期,腋下汗水與體味常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接受交感神經手術治療的患者,可能出現「代償性出汗」,例如原本治療腋下汗後,手、背、胸部等區域反而出汗增多,讓人進退兩難。醫生表示,Miradry為非侵入性微波技術,能精準破壞腋下汗腺及異味腺體,不僅改善多汗問題,也能減少狐臭困擾,優點包括無需手術或全身麻醉,且療程僅約1小時,術後可立即返家或上班,一次治療通常即可見效,效果長期持久,也不會造成代償性出汗。至於困擾手汗問題的病人,黃昭瑜建議可考慮「肉毒桿菌注射」方式治療。透過掌心注射,能暫時抑制交感神經對汗腺的刺激,效果可持續約4至6個月,特別適合因手汗導致滑手機、握手尷尬或書寫困難的族群。臨床上,醫師會依據問卷評估症狀嚴重度,並可搭配「碘澱粉測試」找出出汗熱區,進行個別化治療計劃。黃昭瑜提醒,無論是手汗、腋下多汗或體味問題,皆屬於「可治療的醫學症狀」,民眾無須感到羞愧,建議及早就醫。

代糖「阿斯巴甜」被列可能致癌物 研究顯示恐引發代謝異常
代糖食品因零熱量特性,成為減肥族群及健康意識民眾的熱門選擇。然而知名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於202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第2B類致癌物」,意即對人類可能致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因為僅掌握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類為「2B類可能致癌物」,表示其致癌風險尚不明確。世衛組織指出,儘管阿斯巴甜被列入第2B類致癌物,但在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範圍內食用,仍被認為是安全的。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建議,成人及兒童的阿斯巴甜攝取上限為40毫克/公斤體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則設定為50毫克/公斤體重。以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每日必須攝取9至14罐無糖飲料才會超標。以市售355毫升的無糖可樂為例,每罐約含180毫克阿斯巴甜。對於體重75公斤的成年人而言,需飲用約21罐才會達到FDA建議的攝取上限。不過甜味劑不僅存在於無糖可樂,還廣泛添加於果凍、口香糖、速溶咖啡、布丁、果汁及汽水等多種食品中。若一整天攝取多種含代糖的食品,總量可能不知不覺間超標。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萬芳醫院副院長、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揚卿指出,「只要不過量攝取並避免依賴,代糖對整體健康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嚴重。」目前常見的代糖包括醋磺內酯鉀(Ace-K)、阿斯巴甜及甘草素。相較之下,阿斯巴甜的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高於Ace-K,過量攝取所引起的健康風險相對較低。成大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歐弘毅則提醒,雖然代糖能減少熱量攝取,一般民眾仍可食用,但其長期安全性尚未有明確定論,科學界對於代糖的正面與負面影響皆有研究證據。他指出,有些研究顯示代糖可能引發代謝異常,阿斯巴甜更可能影響胎盤發育。他也提醒糖尿病患者,不應完全以代糖取代天然糖類,以避免潛在的代謝風險。

阿茲海默症缺藥台灣生技挺進 博太董座:失智症植物新藥進入臨床二期IIb
博太生醫傾全力以阿茲海默症為研發重點,主攻失智症植物新藥,董事長徐宜生與研發團隊24日公布全球首創唯一應用於失智症的植物新藥,並已完成美國FDA核准下的臨床二期(IIa)試驗,正積極推進至二期後段(IIb)。台灣目前還有中研院神經賦活團隊等多家公司該款新藥進入臨床試驗。阿茲海默症缺藥的急迫性,患者預計將於2050年突破1.5億人,年支出達數千億美元,美國FDA曾開啟快速審查通道,百健及禮來成功取得藥證但僅有15%病患符合使用,且藥品副作用高、治療效果不佳、成本相對較高,阿茲海默症用藥成為典型的「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全球醫療乃至資本市場,都在引領期盼有更安全、更有治療效果的阿茲海默症用藥橫空出世。博太生醫董事長徐宜生表示,博太主攻失智症植物新藥,亦成功拓展至其他腦部與老化疾病的適應症,包括糖尿病足潰瘍與癌症放療引起的皮膚損傷,相關產品已完成臨床並取得國內二類醫材核准,後續正積極規劃國際上市調研,展現平台式新藥開發的可擴展性與臨床成果。董事長徐宜生曾任中國大潤發商品總經理、中天生物科技大陸銷售副總裁、好又多量販中國區營運處總經理,擔任博太董座將協助博太生醫在國際市場拓展及取得資本運作上重要突破。博太邀請台灣植物藥與法規界重要人物,如鍾玉山博士加入專家團隊,鍾博士是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曾任財團法人生技中心(DCB)化學製藥研究所副所長及植物新藥聯盟創辦人,專長包括中草藥分析、植物新藥開發及中草藥GACP種植,並在植物藥的開發領域具備深厚的專業實力。徐宜生指出,博太生醫未來將進一步擴展亞洲醫療市場於新加坡成立子公司,為未來與歐美藥廠的授權與併購鋪路;亦推行「一藥多用途」及「三軌併行(一植物新藥、二國際代工及醫材、三符合美國FDA法規標準的GACP農業種植規範)」的營運模式,讓創新成果可透過不同商業管道分階段變現,不僅平衡風險、降低資金壓力,也強化現金流與營運彈性,此模式也獲得策略投資人高度認同。博太生醫(Botanicure)指出,全球藥品開發主流領域如小分子與專一單株抗體藥物,早已由跨國藥廠高度壟斷,對中小型生技公司構成資金與技術門檻。然而植物藥開發需結合農業、藥理、法規與文化背景,進展相對緩慢,正好成為台灣科技農業強項延伸的創新場域。透過農業科技導入GACP、標準化、AI技術及科技發展與製程技術,將傳統本草提升為國際規格的新藥,而台灣在植物新藥領域領先全亞洲,全球第三支成功取得藥證的植物新藥正是出自台灣。因此,台灣在植物新藥領域具備專業話語權。

台灣首篇研究加熱菸氣霧 陽明交大榮登國際科學期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近日於國際科學期刊《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發表台灣首篇針對加熱菸氣霧化學成分的本土研究。該研究運用先進化學分析技術,系統性比較加熱菸氣霧與傳統燃燒式紙菸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含量,結果顯示透過「加熱」而非「燃燒」方式釋放尼古丁與氣霧,有效減少高溫裂解所產生的毒性化學物質。研究指出,傳統紙菸在燃燒過程會產生大量有害化學物質,包括碳基醛類(如甲醛、乙醛)以及菸草特有亞硝胺(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s, TSNAs),這些物質與多種慢性疾病密切相關,尤以肺部傷害最為顯著;長期吸入此類物質,已被證實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重大健康問題。相較之下,加熱菸透過「加熱」而非「燃燒」的方式釋放尼古丁與氣霧,不經高溫燃燒即能使用,因而有效減少高溫裂解所產生的毒性化學物質,加熱菸在多項關鍵有害物質的釋放量明顯較低,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研究。研究團隊採用液相層析串聯質譜(UPLC-MS/MS)及飛行時間質譜(UPLC-QToF)進行分析,發現加熱菸氣霧中11種碳基醛類的濃度下降幅度介於8.7%至91.6%;4種TSNAs的濃度則降低85.7%至95.4%。結果證實,以加熱取代燃燒的方式,能顯著減少多種已知具毒性及致癌性的化學物質。研究團隊的報告指出,加熱菸之所以被視為傳統紙菸的替代品,主要在於其所排放的有害物質顯著減少。此次研究顯示加熱菸與紙菸在氣霧化學成分上有相當差異,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及日本國立保健醫療科學院等權威機構的研究結果相符。◎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美國衛生部長宣布將逐步淘汰人工食用色素 目標2026年底前完成
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將兌現其「讓美國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競選承諾,與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局長馬卡里(Dr. Marty Makary)於美東時間4月22日共同宣布,將啟動一項重大政策,即在全國食品供應中逐步淘汰8種石油基合成食用色素。雖然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尚未公布具體淘汰色素清單或時程,但白宮官員表示,8種色素確實將被納入淘汰計畫。據FDA資料,常見的人工色素包括FD&C藍色1號與2號、綠色3號、紅色3號與40號、黃色5號與6號,廣泛應用於糖果、飲料、冰品、果醬、布丁、霜淇淋、糕點、餅乾與醬料等加工食品中。早在今年1月的拜登政府時期,FDA即已宣布禁用「紅色3號(FD&C Red No. 3)」,理由是該色素在實驗鼠身上顯示出致癌風險。FDA副署長瓊斯(Jim Jones)當時強調,「若某種食品或色素添加劑被發現會致癌,FDA不得批准其在食品中使用。」小羅勃甘迺迪則主張,大型食品企業長期以來在美國市場上肆無忌憚地使用這些色素,形同「大規模毒害」兒童。他也強調,此次打擊人工色素的政策,是「讓美國再次健康」倡議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儘管FDA於2011年曾表示,現有證據無法確認人工色素與兒童過動行為間的「因果關係」,但也指出,對於已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兒童,這些物質可能會加劇症狀。據《今日美國》報導,小羅勃甘迺迪本月稍早曾與多名食品企業執行長舉行閉門會議,會中他明示,所有人工食用色素「必須在2年內全部下架」。消費者品牌協會(Consumer Brand Association)會後在致會員的信件中指出,小羅勃甘迺迪要求「在他任期結束前完成淘汰人工食用色素」,並將此事列為「當前最優先任務」。食品運動倡議者瓦妮哈利(Vani Hari)對此政策表示支持,稱是家長們的重大勝利,「未來2年內,你不會再在小孩踢足球的球場邊看到,有人工色素的洋芋片或運動飲料,也不用再擔心生日蛋糕上的糖霜,是否含有這些色素。」據目前規畫,8種色素預計於2026年底前全面退出美國食品市場。不過,有關執行細節及罰則,仍有待相關單位進一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