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設計
」 IC設計 台積電 台股 聯發科 AI
台股走高漲逾271點 「這11檔」ETF受益人創高
台股15日開紅走高目前來到22,747.31點,上漲132.34點,漲幅達0.59%;ETF部分,00953B債券型、高息型、市值型等價量皆揚;包括00919、00982A等11檔台股ETF受益人創高,整體上週增加2.1萬人。根據集保戶股權分散7月11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上週新增一檔00984A主動安聯台灣高息ETF增加3512人,也使得總檔數來到74檔,總受益人近一周增加21020人,總人數來到11249158人,今年來增加1023322人。台股ETF受益人雖未創新高,不過仍有包括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686R群益臺灣加權反1、00982A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663L國泰臺灣加權正2、0050元大台灣50、00980A主動野村臺灣優選、00981A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4A主動安聯台灣高息等11檔受益人逆勢創高。整體來看,高息型、市值型、主動式台股ETF三分天下,維持配息新高的00919表現出色連續上榜,4檔主動式台股ETF全數創新高,團隊績效來看,群益投信旗下有3檔上榜最多,顯示出群益投信台股ETF團隊深獲投資人青睞。群益基金經理人謝明志強調,台股整體產業受惠AI算力需求百倍成長空間,不過仍須留意地緣政策干擾供應鏈與關稅成本轉嫁風險,具技術門檻與全球產業供應鏈布局之關鍵企業,較能掌握規格升級與區域產能轉移雙重契機。主動群益台灣強棒 00982A經理人陳沅易表示,目前全球AI應用持續擴強,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在IT及AI應用上仍極具競爭優勢,預期在市場秩序隨各經濟與美國取得貿易共識逐漸恢復之後,仍能成拾過去成長動能。看好先進製程、IC設計(PMIC,高速傳輸)、CCL/PCB/ABF產業龍頭、高配息AI server ODM&關鍵零組件;非電子部分則是高配息運動休閒龍頭、生技(新藥與CDMO龍頭廠商)、資產管理龍頭、高配息金控&營建商辦龍頭。

郭智輝兒子遭揭是崇越股東 國民黨:民進黨大賺紅錢搞雙標
民進黨政府高喊抗中保台,只要跳唱大陸歌曲就變成「中共同路人」,甚至扣上「共匪」的紅帽子。國民黨團今(4)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揭露經濟部長郭智輝的兒子仍是崇越科技大股東,是大陸中芯國際的中下游廠商,是民進黨口中的「紅色供應鏈」,大賺紅錢、大搞雙標。國民黨團強調,郭智輝部長是全台灣百工百業的部長,不是崇越一家的門神。民進黨政策哪怕是要全面封堵對岸的半導體發展,也要做就要一視同仁,現在看起來,怎麼感覺是變成「其餘廠商不准,唯獨崇越可以」?如果政策的施行只有特定人「有門路、有管道」事前請益,那還有什麼產業政策的公平性、正當性可言!藍委吳宗憲表示,民進黨政府在這一年多以來,四處在找共匪,把「不信賴」的人打成中共同路人,或直接稱是「共匪」。綠營側翼四處在找街頭拍照,或是檢舉唱跳「科目三」、「大展鴻圖」。吳宗憲指出,國家最倚重的經濟部長郭智輝所發生的事情,令外界瞠目結舌。根據台北市議員張斯綱日前爆料,在4月17日傍晚郭智輝被直擊與崇岳副董事長賴杉桂密會,地點還在自家公司旗下餐廳。郭智輝事後回應密會時說,這僅是私人之交,與過去的同事吃飯,且該高層曾擔任過中小企業處長,「我來經濟部之後,是跟他請教經濟部的事」。吳宗憲再指,根據聯合報在6月15日報導,經濟部國貿署無預警更新「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將大陸科技大廠華為與中芯國際及其多家子公司,納入出口管制對象。報導指出,根據法規台灣企業要向實體名單上的業者發送任何貨品,都必須獲得政府批准。吳宗憲表示,這對與華為、中芯有業務往來的台廠恐形成衝擊,甚至失去大陸市場。目前跟華為供應鏈有關的台廠,包括聯發科、聯詠、穩懋、日月光,而中芯相關則有力旺、環球晶、欣興、崇越等,經濟部突然更新「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對企業來說將對營運造成很大的影響。吳宗憲質疑,為何現任部長要找過去當任過中小企業處長,來請教經濟部的事情?難道現任的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李冠志不值得,或郭智輝不信任?這位高層無論是否在崇越或是其他私人公司工作,郭智輝部長去請教,難道沒有「獨厚」之嫌?而且就這麼剛好在雙方私會的2個月後,經濟部就公布「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實體管理名單」,而且崇越公司也被點名會被影響,吳宗憲指出,從郭智輝對於崇越的影響,及就崇越對於中國大陸半導體影響來看,先前媒體也有揭露郭智輝辭職崇越董事長及出清股份,但依據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3年度年報資料顯示,其董事郭冠宏及嘉品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代表為呂素卿,主要股東為郭冠宏、郭宥君、郭懿萱,郭冠宏是郭智輝的兒子,外界很難不相信郭智輝部長對崇越沒有影響力。此外,吳宗憲說,崇越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崇誠國際貿易公司」在中國大陸有12個據點,在董監事名單中,董事長為曾海華、董事李祐慶、李正榮、監事呂素卿,這些人分別是崇越母公司的2位執行董事、2執行長且其中1位呂素卿兼任財務長,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市場對崇越重要性,彼此之間是關係企業。上海崇誠國際貿易公司,在2022年成立關係企業「上海浦飛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無錫九天新材料有限公司」,2023年成立關係企業「芯崇鑫(廈門)科技有限公司」。吳宗憲表示,由以上可見,崇越對中國大陸市場是滿滿的布局,而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發展、研發設立,都有非常重大的關聯性。民進黨政府一天到晚四處找共諜、找共匪,一直在貼別人、扣別人紅帽子,但自己所重用的政治人物、政務官,一個個都是你口中的中共同路人,難道民進黨口中的抗中保台,只是騙選票、騙國人?嘴巴喊抗中,心裡巴不得從中國大陸多賺紅錢,壯大自己的口袋。吳宗憲說,此時此刻,美國將對所有越南進口商品徵收20%關稅,轉口貿易貨物的稅額則提升到40%,而作為「交換條件」,越南也會對美國商品開放市場。換言之,越南被逼到全面對美開放,而台灣呢?台灣面臨同樣的風險,我們的政府準備好了嗎?只看到經濟部長忙著與特定廠商「請益部務」!吳宗憲表示,「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如果郭智輝部長早上6點起來處理國事如此痛苦,那就請趕快辭職吧,讓真心想要救國、救產業的人來擔任經濟部長吧!副書記長林沛祥表示,林沛祥指出,在2023年時任崇越董事長郭智輝接受採訪時,就曾說過:「許多IC設計公司在草創初期,或者僅有單一產品時,缺乏談判籌碼,崇越藉由與晶圓廠的緊密合作關係,可協助IC設計公司到台積電、聯電投產。以中國為例,崇越從3,000家IC設計公司中,挑選了300至400家來服務,影響力正逐步提升中。」林沛祥表示,崇越集團對於中國大陸半導體的發展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甚至是先進的CoWoS封裝用膠材等材料也開始要導入中國大陸市場,這不禁令人懷疑,「民進黨政府一方面要抗中保台,一方面又扶植大陸在中美貿易戰最關鍵的晶片、半導體技術,民進黨政府是自己人賺紅錢沒問題,別人就是共匪,這樣的雙標國人能接受嗎?」藍委牛煦庭說,民進黨政治上要圍堵中國大陸,尤其是高科技晶片產業絕對不能外流,但顯然在生意的戰場上,卻又是另外一回事,箇中三昧值得國人思考。要提醒經濟部,眼下台灣將面臨關稅與匯率雙重衝擊,這才是經濟部要關心的事情,現在不是應該積極去請教國際貿易專家,提出真正的「衝擊影響評估」,而不是關心崇越。藍委賴士葆表示,崇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記地址,在台北市內湖區西康里堤頂大道上,另一間「嘉品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也在同一個地址,很清楚「嘉品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就是崇越的控股公司,第二大股東郭冠宏,是郭智輝部長的兒子。換句話說,郭智輝部長表面上跟崇越沒有關係,實質上崇越重要的股東是他的兒子。賴士葆指出,政府明明禁止紅色供應鏈,要求不要賺紅錢,但是上海崇誠國際貿易公司,在2024年9月2日決定將在大陸賺的錢2億元人民幣匯回台灣,同個時間郭智輝已經擔任經濟部長。表面上郭智輝部長跟崇越沒有關係,但是他的家族企業都在賺紅錢。而上海崇誠國際貿易公司,是大陸中芯中下游廠商,也就是民進黨政府口中賺紅錢、紅色供應鏈,賴清德總統、卓榮泰院長一直強調「非紅色供應鏈」,現在不就是抓到了嗎?賴士葆表示,賴清德總統一直高喊反共保台,那就公開告訴國人,為何要替沈伯洋的爸爸洗地?郭昱晴先生的公司跟沈爸爸一樣稱自己「中國台灣」;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的貼身祕書是長期潛伏的共諜,到目前為止,吳釗燮不敢面對國人、面對司法,過去擔任外交部長6年內掉了8個邦交國,是否和貼身共諜有關?當賴清德總統高喊反共,其實身邊的人是共諜,又大開門讓跟民進黨有關係的企業大賺紅錢。

23萬股民歡呼!聯發科3日跳空開高秒填息 連「這排行」都超車台積電
股東人數超過23.6萬人的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3日進行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5元,在大盤利好氣氛下,股價早盤就跳空開高,順利「秒填息」,寫下史上第三度「單日填息」紀錄,現金股利將於7月31日發放。台股3日高檔震盪,終場上漲135.23點,收在22712.97點,成交值3743.62億元,最高點就是一開盤後沒多久就衝上的22816.20點,聯發科也是一開盤就衝上最高點的1300元,較除息參考價1270元高出25元,不過最後收在1270元平盤。回顧聯發科歷年填息表現,這次是史上第三次在除息當日即完成填息,前兩次為2009年7月17日與2020年7月6日,當時分別配發現金股利14元及10.5元。聯發科去年營收5305.85億元,稅後淨利1071.4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1063.86億元,每股盈餘(EPS)66.92元。董事長蔡明介在股東會時表示,雲端資料中心與AI ASIC晶片,將是未來3年聯發科營運的核心成長引擎。法人表示,儘管聯發科短期受ETF調整與TPU專案時程影響,但隨著AI應用需求加速、擴展邊緣運算與車用平台,以及在高階手機SoC市場的深耕成果浮現,中長期基本面仍具支撐。且據台灣證券交易所6月30日公布的數據,在「2024年上市公司非主管員工薪資中位數」排行榜,由聯發科以343.8萬元穩坐冠軍寶座,第二名則是瑞昱(2379),薪資中位數達324.6萬元,達發(6526)則以304.9萬元位居第三,台積電(2330)排在第五,而達發也是聯發科的子公司。

七月投資新開局1/台股AI主旋律下半年上看24000點 也有人看壞主因在「它」
美國總統川普6月底喊話,「不打算在7月9日對大部分國家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再度延長」,美股三大指數跟著驚奇創新高,台股立馬跟漲,展望2025年下半年,台股投資人該如何?CTWANT採訪多位專家,對大盤走勢看法分歧,但確定AI族群會是台股主旋律。綜合各家對台股大半年走勢說法,持保守看法的專家認為,關稅暫緩引起的拉貨潮結束,下半年經濟表現可能不如上半年,因此看壞第三季股市,第四季則視情況,但也有專家表示,「美國有談判誠意的會延長,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台股下半年高點上看24000點。據此,建議投資人可先獲利了結,或趁債券殖利率高點布局。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在川普4月發動「對等關稅政策」,集體引爆股災,隨後在延長談判及暫緩實施關稅90天,市場恐慌情緒才消退。台灣第一季GDP成長率5.37%高於去年同期與預期,主計總處初判「廠商提前出口備貨」;在美對等關稅空窗期拉貨潮下,上市櫃公司4、5月營收表現創史上最強紀錄;但受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強升影響,營收未能延續連三月破4兆元紀錄。台股4月底回到股災前的水準。「從外資動向與籌碼面來看,外資持續買超台股現貨,6月以來累計買超近千億元,顯示外資信心回升,儘管期貨空單仍多,但被視為避險或套利操作,整體仍偏多。」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說,他認為台股有望延續緩升格局,下半年挑戰24000點關卡。不過,在關稅政策不確定、新台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獲利的雙面影響、貨幣政策節奏不如預期,下半年經濟動能可能減弱,以及歷史上第三季易跌難漲等因素,黃文卿建議,「操作上應轉趨謹慎,避免追高。」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則認為,聯準會2025年上半年維持利率在4.25%至4.5%區間,未進一步降息,且將2026、2027年利率預估中值上修至3.6%及3.4%,顯示降息節奏較市場預期緩慢,「持續高利率環境對股市資金流動與估值形成壓力。」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2025年影響台股關鍵即是景氣、資金與籌碼;目前即是資金行情。(圖/富邦投顧提供)陳奕光提醒投資人,「台股下半年面臨川普關稅政策與美國債務問題干擾,整體部位朝向股4債6,待股市回檔後再分批買回至股6債4。」至於下半年給台股投資人的建議為何?CTWANT採訪多位專家,一致看好「AI」;陳奕光認為尤其ASIC晶片與AI伺服器出貨量倍增,台灣在全球AI基礎建設中扮演關鍵角色,光學元件與AI眼鏡技術亦是未來投資亮點。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告訴CTWANT記者說,由於市場多對90天對等關稅暫緩期可能延長,除了人工智慧(AI)算力需求持續快速成長,成為推動台股及美股短線反彈的重要動力,「AI仍是未來台股續航的主引擎,尤其在評價經過適度修正後,下半年將更容易吸引資金青睞,年底前有望迎來指數回穩反彈。」黃文清也建議,多關注在半導體設備與化學材料,AI晶片、散熱、伺服器與導航、電源管理等,「從投資趨勢來看,未來AI發展將從Cloud AI邁向Edge AI,有望帶動更多供應鏈成長。」群益投信投研部副總經理陳朝政進一步說,「資金持續流向AI、PC及手機相關產業,傳統鋼鐵、水泥、汽車零組件等出口傳產則面臨較大壓力,表現相對辛苦。」AI衍生商機在半導體製造、伺服器、PC組裝等領域享有絕佳優勢,也具備強大軟硬整合能力,因此自IC設計到系統整合的相關類股皆值得關注。凱基證券財富管理處主管阮建銘則建議,面對可能的股災風險,可聚焦防禦性較強且具成長潛力的產業,包括AI、半導體相關產業的科技股,因具長期競爭優勢與創新動能,仍是核心配置標的。這類型像是南亞科、聯電等半導體龍頭,以及美股中的大型科技ETF(如富邦NASDAQ 00662)等。此外,統一投信、永豐金證券分析,2018年川普關稅戰引發市場震盪,但隨著政策逐漸明朗與企業獲利回升,2019年市場強勢反彈,呈現「先蹲後跳」走勢;2025年亦可能重演類似格局,投資人仍應定期定額,利用市場回調期分批布局降低進場成本,耐心等待反彈機會。

非主管職全時員工平均年薪出爐!台積電只排第7 這企業以431萬奪冠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30)日公布彙總揭露本國上市公司申報之113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平均年薪,由聯發科(2454)以431萬元奪冠,其次為,瑞昱(2379)及聯發科子公司達發(6526)各以391.5萬元及357.1萬元居第二名及第三名,前三名均為IC設計股族群。證交所今天公布113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平均年薪前十高分別為聯發科、瑞昱、達發、愛山林、聯詠、瑞鼎、台積電、創意、祥碩、和泰車等。前十名除了愛山林為營建股、和泰車為汽車股之外,其餘八檔均為半導體股,並以IC設計股為大宗,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只排第七名。在排名前三名的聯發科、瑞昱、達發,113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平均年薪同步出現年增,各年成長14.81%、24.33%、27.35%。至於第11~20名依高低排序為鴻海、聯陽、天鈺、長榮、矽創、陽明、致新、晶心科、群光、長榮航等。其中,航運股占三檔,另外七檔電子股中有五檔為半導體股。也就是說,前20名中,半導體有13檔。若看113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平均年薪年成長表現,年增5成以上有陽明、長榮、年興、光聖、大成鋼、川湖、皇普等。年成長從8成至5成不等。

這3家科技大廠除息秀本周登場 股利+營運前景一次看
代工大廠廣達(2382)、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3711) 、IC設計大廠聯發科(2454),將於本周除息,AI新興應用迅速崛起,推升高階晶片需求,外界關注相關公司後續的營運前景。廣達將於30日除息,每股配發13元現金股利,除息參考價為272.5元,26日挾著輝達股價創新高題材,一度衝高到296元創下近半年新高 ;27日為除息的最後買進日,但股價開平走低,最後一盤壓低作收,棄息賣壓沈重。廣達5月營收1,602億元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月增率4.1%,年增率58.2%,今年前五月累計營收為7999.25億元、年增74.8%,全年AI伺服器占整體伺服器營收比重突破7成目標不變。日月光投控將在7月2日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5.3元。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先前表示,先進封裝需求才剛開始,該公司會繼續加碼投資先進封裝,投資「不會手軟」,並持續布局東南亞,強化車用和機器人封測產能。聯發科將於7月3日除息,後續將發放去年下半年度現金股利400.41億元,每股現金股利為25.00021747元。聯發科先前提到,不斷變化的關稅狀況,已為全球幾乎所有市場帶來不確定性,不過AI無所不在的大趨勢依舊不變,並相信其前景仍穩固成長。廣達27日股價開平走低,棄息賣壓沈重,挫跌1.55%,收至285.5元;日月光投控走勢疲軟,下跌1.63%,收至150元;聯發科承壓收黑,所幸5日線有守,終場下跌0.38%,收至1285元。

最難進企業排行榜出爐「錄取率僅5%」 超驚人面試過程曝光
隨著求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面試難度也成為求職者的關注焦點,而根據面試心得分享平台《面試趣》最新統計,2024年錄取率最低的五大企業出爐,其中由驅動IC廠奕力科技以僅5%的錄取率奪下「最難進入企業」榜首。根據《面試趣》資料,奕力科技的面試流程嚴格,包含限時線上測驗及實體面談,特別重視專案經驗的細節掌握與求職者的抗壓能力;第二名則是新創接案公司哲煜科技,錄取率為8%。該公司採扁平化組織結構,重視技術能力與團隊合作,面試過程需經兩階段的技術評估,對應徵者的能力審查格外嚴謹。位居第三的是線上語言學習平台AmazingTalker,錄取率為15%。該公司要求求職者事前完成指定作業,並參與視訊團體面試,評估重點在於與企業文化的契合程度;第四名為自動化產業知名企業台灣基恩斯(KEYENCE),錄取率17%,儘管學歷門檻不高,但其面試流程繁複,包括筆試、30秒自我介紹等,面試次數最多達四關。第五名則由IC設計龍頭聯詠科技(3034)拿下,錄取率為19%,其面試機制包含線上測驗、專業筆試,以及長達90分鐘的深度面談,全面檢視應徵者在IC設計領域的實力與經驗。《面試趣》分析指出,這些錄取率極低的企業普遍採用「多關卡、重實戰」的面試模式,不僅重視應徵者的技術實力與邏輯思考,也強調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與文化適應力等「軟實力」。透過高門檻的篩選流程,企業得以提高員工穩定度,並有效降低後續人力成本。對此,專家也建議求職者重要的是釐清個人職涯目標與合適的職務方向。運用面試平台、準備相關題庫、精緻化履歷與作品集,並於面試中主動展現優勢,將大幅提升成功錄取的機會。

這三檔ETF價量皆揚 受惠AI「它」的規模成長七倍
台股26日收在22,492.34點,上漲了61.73點,漲幅達0.28%;其中,在ETF部分,0056元大高股息、0050元大台灣50的股價、成交量皆上揚;00632R元大台灣50反1則緊跟在後;同時,受惠AI相關個股,00922掛牌以來規模成長7倍。0056元大高股息26日收在34.65元,上漲0.04元,漲幅達0.12%,成交量超過11.5萬張。0050元大台灣50則是以48.24元作收,上漲了0.06元,漲幅達0.12%;00632R元大台灣50反1的收盤股價為22.07元,上漲0.04元,漲幅達0.18%。國泰台灣領袖50基金經理人蘇鼎宇進一步分析,00922多檔成分股在6、7月陸續除息,在華碩6月26日除息、廣達6月30日除息,聯發科、中華電的除息日則落在7月3日,以及遠傳、台灣大7月9日除息日,有望為00922帶來利多,市場期待下一次息收表現。5月台灣工業生產指數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出爐,分別為120.18及121.41,年增率為22.6%及24%,指數皆創下歷年單月新高,經濟部統計處代理處長黃偉傑認為,主要受惠於AI需求強勁,以及美國高額對等關稅緩衝期,國泰投信強調,台灣企業本身就具競爭力,尤其半導體在世界有領先地位,半導體屬於硬需求,需求剛萌芽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台灣地位難以撼動。00922國泰台灣領袖50基金經理人蘇鼎宇建議,可投資市值型ETF參與大企業成長,00922即是一檔市值型ETF,聚焦市值大、流動性佳、獲利佳之50檔領袖級台股企業,一張約2萬元可入手,相對親民,受到市場青睞,從2023年3月掛牌以來至2025年6月20日,00922規模翻漲超過8倍,受益人數也翻漲約7倍,截至6月20日,00922規模突破新台幣331億元,受益人數超過14.2萬。00922經理人蘇鼎宇補充,00922落實產業配置,包含4成半導體,電腦及周邊設備約11%,並聚焦各大產業龍頭,晶圓代工台積電、IC設計大廠聯發科、鴻海、華碩、台達電、廣達,都是成分股之一,其中鴻海有好消息,經濟部日前核准鴻海投資印度、美國,兩案總投資額超過新台幣680億元,以美國更受關注,川普年初宣布,將打造「星際之門」計畫,在美國建設AI基礎設施,總投資額將達5,000億美元,鴻海在美布局已久,會是這波主要受惠企業之一,有望助益後續AI伺服器出貨大爆發。此外,00922亦有17%金融保險族群,包含金融三巨頭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尤其近日中信金挾著高息題材,成為近期台股ETF,盤勢表現強勁,為00922再添成長動能。

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 首場演說全文一次看
賴清德總統今天舉行「團結國家十講」首場演說,他以定義國家組成的四個元素:人民、土地、政府、主權,強調「台灣當然是一個國家」,中國不能聲稱擁有台灣,台灣原住民為南島語族,也與中國沒有關係。以下是賴清德演說全文:自從去年520,我上任以來,在外,我積極跟友盟站在一起,進行各項合作。希望讓國際社會知道,台灣是一股良善的力量,有能力,也有意願為國際社會貢獻更多,對內,我一直希望,能夠團結國人、團結朝野、團結國家,因應各種挑戰,包括強化國防、強化經濟韌性,以及解決面對的各項問題,特別是來自中國的併吞威脅。因此我很高興,也很榮幸可以接受國際扶輪3490地區七社聯合例會的邀請,進行團結國家十講的第一講。我們都很清楚,國際扶輪人除了每一個人事業有成,追求自己的夢想,照顧家人以外,其實也對國家社會直接的貢獻。更參與國際扶輪社團,發揚扶輪精神,增廣相識、提高道德,還有超我服務。希望社會能夠更進步,經濟能夠更繁榮,國家能夠更團結。我要跟各位扶輪弟兄姊妹報告,我擔任總統,也抱持這種扶輪精神,希望社會能夠更進步,經濟能夠更繁榮,國家能夠更團結,讓我們下一代都能夠過更好的生活。團結國家十講,今天第一講是國家,第二講是團結、第三講是憲政體制、第四講是國防、第五講是外交、第六講是兩岸、第七講是民主、第八講是和平、第九講是繁榮、第十講是均衡台灣。每一講都會在不同社團發表,也會透過網路直播。現在進入第一講:國家。這句話都聽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了國家犧牲生命,我們也常常聽到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國哪有家。今天的台灣,需要我們挺身而出,承擔責任,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責任要承擔,我希望我們大家可以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主權,共同守護我們的民主自由,共同守護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下一代的未來。這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也是留給未來世代最重要的資產。國家的定義是什麼?怎麼樣的團體才是一個國家?國際扶輪是不是一個國家?3490是不是一個國家?為國家犧牲奉獻,必然要先了解國家的定義。擁有固定人民、管轄特定領土、可以組織政府、對內對外都有最高權威,也就是擁有主權以及治權的政治共同體,即為國家。所以要有人民,要有土地,要有政府,要有主權,四個要素,才能夠成為國家。反之,國家也必然要有這四個元素。第一個問題,台灣是否為一個國家?根據國家主權四個要素,台澎金馬,是土地;定期改選各級政府執行公權力,這是政府、這是治權;並對外進行外交、擁有國防力量,這是主權,由這塊土地上的2300萬人民所組成的政治共和體,這是不是國家?(掌聲為台灣喝彩)台灣當然是一個國家,從1996年李登輝前總統當選第一任民選總統,我們每四年改選一次,2000年的陳水扁總統、2008年的馬英九總統、2016年的蔡英文總統,以及2024年的賴清德。國際社會不管從哪個角度,或是我們用國家組成四個要素檢驗,都是一個國家。但是中國說不是,中國說台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他根據聯合國1971年2758號決議文,宣稱中國擁有台灣。中國,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在國際上根據2758號決議文,宣傳他的一個中國原則,衍伸出一個中國三階段論。就是中國主張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政權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宣稱,根據2758號決議文,沒有兩個中國,也沒有一中一台,他有這樣的主張。所以他多次在國際上宣稱,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把文獻拿出來看,2758號決議文寫得很清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他的政府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他在聯合國組織以及所屬一切機關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驅逐出去。換句話說,2758號決議,僅處理聯合國席次代表問題,並沒有牽涉台灣。國家的組成是四個元素,就是人民、土地、政府、主權,有沒有包括可不可以參加聯合國的會員?沒有。所以,中國是不可以根據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聲稱中國擁有台灣,聲稱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種說法大錯特錯。國際社會也不承認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中方宣稱2758號決議讓其擁有台灣主權,這是完全錯誤且不受國際承認。美國國務院今年已經清楚說明,中國扭曲2758號決議,2758號決議並為議決台灣主權。這是美國川普第二任政府國務院的主張。美國眾議院甚至通過法案,包括歐洲議會、澳洲、荷蘭、比利時、加拿大、英國、捷克各國國會,以及「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等組織也這樣認為,並都通過決議聲明2758號決議無赦台灣主權問題,未來還會有更多。中國又說,台灣不是主權獨立國家,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份。到底是不是?從歷史來說明,台灣自古以來就有獨立生態系,台灣不是荒煙蔓草、無人居住,台灣早在信史、有文字以前就有獨立的生態系。台南左鎮有一個石化園區,早期有一位陳春木老先生,他在當地一條溪「菜寮溪」,撿拾到化石,經過日本考古學家證實這是犀牛,日本考古學家名為早坂,所以犀牛稱為早坂犀牛。還有看到長毛象、猛瑪象、四不像鹿、金絲猴等化石,距離今天80-40萬年前,這是早期的台灣。不只有動物,還有左鎮人,郭德林、郭東輝父子,在菜寮溪發現了左鎮人頭蓋化石,當時送去日本檢驗,距離今天三萬年前。馬英九前總統時代,又重新檢查一次說是距離三千年,不過無論三千到三萬年間,都是非常珍貴的。我在當台南市長,有一個政見是打造台南為台灣的文化首都,希望讓台南人感到光榮,讓國人感到認同,所以把化石館重新打造為石化園區,並且開國際標,弄得很漂亮。邀請3490扶輪兄弟姐妹前去參觀,台南是台灣的文化首都,希望任何一個人來到台南就知道台灣,台南人感到光榮,台灣的國人能夠對台灣產生認同。另外,開闢新市科學園區時,有挖到考古遺址,當時的文建會把這些考古遺址整理,建立台烏閃錢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這是大坌坑時代的考古遺址,距離今天4800-6000年前。台灣第一條狗就是在大坌坑時代,那時代的人就有養狗,可以看到當時男人、女人有多高,以及他們的殯葬文化,還看到米食。有些人以為米是荷蘭人帶進來的,但其實大坌坑時代就有在使用。除此之外,台灣也是南島文化的起源。台灣很早就開始向外傳播文化,同時原住民族也早已在這塊土地上發展出璀璨的文化。紅色的叫做斯泰語系、土黃色是巴布亞語系、藍色是南島語系,這是原住民早期不同的語系。你可以看到,紅色的在馬來半島、亞洲這邊,土黃色的巴布亞語系在新幾內亞,其他都是南島語系。大家是否有找到台灣?「一」是一世公園四千年前,南島語系的中心點就在台灣,他往外擴散,第二層擴展的菲律賓,公元3000年前;再擴展到三,也就是菲律賓、婆羅洲,是公元2500年前;擴展到四,馬達加斯加,距離今天公元一千兩百年前;第五,擴充到關島、夏威夷、密克羅尼希亞,這是公元兩百年前;第六,到復活島,就是公元後三百到四百年;第七到紐西蘭,公元八百年。台灣原住民是這樣傳播出去,有些台灣原住民不了解,以為台灣的原住民是來自中國大陸,甚至原民委員,原住民選出來的立委,還跑到中國去參加中國的原住民活動,其實台灣的原住民是南島語系,是很多國家的發源地。前不久我出國訪問,前往馬紹爾群島、吐瓦魯以及帛琉,經過夏威夷,飛機搭乘十三個小時,我實在很難想像,這麼久以前的原住民,到底是如何來到夏威夷?很難想像當時的毅力和情況,實在令人欽佩。馬紹爾群島,從飛機上看下來就是如此,那一條線就是島嶼,他們像一串珍珠,在太平洋上。沒有很寬,但是就像串成一串珍珠,其實那些都是綠色的樹林,是一座島嶼;吐瓦魯,他也是一個環形的,如同項鍊一樣,非常漂亮。以及帛琉,都是我們的邦交國,都是南島語族。原住民主委陪同出訪,到了吐瓦魯,就說這就是我們族的人啊。(潘孟安不是啦)到目前為止,台灣本身在信史時代以前,就有文化、有動物、有人,而且跟中國是沒有關係的。1624年,荷蘭人登上台南,東印度公司見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普羅民遮城(赤崁樓)。荷蘭人來台後,教導當時台南原住民,特別是新港社西拉雅族使用羅馬字拼音寫母語,他們有母語,但是用羅馬字寫母語,這種文字後來主要運用在契約文書上,被稱為新港文書,這在歷史上很出名、很有價值,這也是目前知道台灣原住民最早使用的文字,有新港文書。1626年,西班牙人也登上台灣北部,建聖薩爾瓦多城、聖多明哥城,就是今天的紅毛城。講到這裡,跟中國都沒有任何關係。中國說,台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清清楚楚告訴我們,中國所講的不是事實。中國何時跟台灣發生關係?1662年鄭成功率兵擊敗荷蘭人,並在台灣建立政權,隨後鄭經建立東寧王國,這也是從台南進來,東寧政權被英國人稱為台灣王國,直到1683年施琅擊敗鄭克塽,台灣才被中國王朝開始統治。然後清領時期,200多年間,1875年設立台灣府南路撫民理翻同知,統治東部地區,後來1887年才設省,但也不是台灣全部,而且時間只有八年,因為這個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所以台灣跟中國的關係也就沒有了。1895年馬關條約第二條,清帝國明確割讓台澎給日本,從過去來看,關係本來就不深,如果說要有任何關係,也在馬關條約之後,中國政權跟台灣主權就沒有關係了。但是,當清帝國把台澎割讓給日本的時候,台灣人守護台灣的意志是令人非常欽佩。我們的祖先非常勇敢,清朝官員曾經設置台灣民主國,當時大總統叫做唐景崧,清帝國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時在台灣的官員唐景崧,建立台灣民主國,他自認大總統,可是兩個禮拜而已,他們就回中國了。台灣人就留下來奮戰。台灣人民為了保家衛國仍持續抵抗,在1895年日本的軍隊來到台灣,在台南發生了蕭壟事件,蕭壟事件在佳里、杜仔頭事件在官田,鐵線橋事件在新營,蚵寮事件在北門,竹蒿山事件在學甲,參與者都是以竹蒿湊菜刀的精神持續對抗入侵者。當時沒有政府、沒有軍隊,台灣人「竹蒿湊菜刀」,就跟他們拚。台灣人從很久以前,就有反侵略、護台灣的意志。這樣說也許你們沒有感覺,我用總統府國安會諮詢委員黃重諺幾個月前的一篇臉書所說,這篇臉書就是在寫蕭壟事件。發生在家裡的蕭壟事件。他的高祖父就參與了那一場事件,他的臉書寫:我的曾祖父姓楊,當銘一個孽字,取名一個孽的曾祖母一輩子沒有見過自己的爸爸,那一年就在他快出生前沒多久,他的父親(也就是黃諮委的高祖父)就過世了,來不及看到女兒出世,就快當爸爸的高祖父,並非因為病故,而是死於那個時代。因為1895年十月的某一天,住在家裡一代的高祖父,跟著庄頭裡的男丁們,帶著長刀、火槍,那些所有可以被充作武器的,揪了團出發去抵抗不久前才從嘉義(應該是現在的嘉義布袋)上岸來「接收」台灣的日本軍團。儘管面對的是一年前剛跌破世界眼鏡,打敗亞洲第一大國中國的日軍,高祖父和他這群「竹篙逗菜刀」的夥伴,還是在某些襲擾日軍推進的行動裡有些斬獲,不過可以想見的是,這也隨即遭到增援而來的日軍報復。家族裡的老人家說,當時躲在路邊圳溝裡的高祖父,因此捱上了幾刀瘋狂搜找敵軍、戳向草叢裡的刺刀。搜查行動後,他忍著我們無法體會的痛,捂著被刺刀劃開的一身傷口回到家裡,留著最後一絲氣力,跟自己的太太,包括他沒來得及見面的女兒告別後斷氣。不久後,高祖母產下一輩子都沒見過爸爸的女兒,止不住的淚水裡,女兒的名字取單名一個孽,那一年是公園1895年,就是馬關條約清帝國把台灣割給日本的那一年。我們向那個年代的人一個掌聲。台灣抵抗的意志不是只有在台南,各縣市都有,我只是舉台南的例子跟大家說明。也不是只有在1895年,即使在日本統治20年以後,1915年台灣人仍然奮起抵抗,西來庵、?吧哖事件,包括原住民,至少有1400人遇害,原住民族是大武?族、跟一般的民眾。1930年,日本已經統治35年,還有發生霧社事件,原住民賽德克族奮起反抗的霧社事件,這些都證實台灣不分族群、不分先來後到,持續反抗壓迫與侵略的精神。很多人想要知道,台灣人有沒有守護台灣自己國家的決心,國際的朋友都這樣問台灣,或是這樣問我,我都講這段故事給他們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擁有台灣,為什麼呢?因為在日本投降後的1951年,日本在舊金山合約第二條第二款明白寫著「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舊金山和約並沒有把台灣歸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中共建國不到兩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任何一天。從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到今天1996年,台灣人民不分先來後到不分族群,讓我們的國家邁向民主化,1996年總統直選,主權在民更為確立,中華民國台澎金馬第一次總統直選後,李登輝成為首任台灣民選總統。我們的國民,從這本護照就可以看得出來,中華民國,憲法上的名稱也是叫中華民國。另外我們自己、我們的友邦,或是國際上我們的朋友稱呼我們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稱呼我們為台灣,我當選總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他公開祝賀稱呼我為台灣民選第五任總統。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都是我們的名字,都是我們國家的名字,都一樣響亮。無論用哪一個名字稱呼我們,我們都是獨立自主的國家。我再講一遍,國家組成四要素,沒有包括名字,也沒有包括你有沒有參加聯合國,也沒有規定你要有多少邦交國你才是主權獨立國家,主要的是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們國家的主權屬於誰?是人民。是2300萬人?還是13億人?是2300萬人,因為我們的主權與治權就是台澎金馬。現在中華民國憲法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誰是國民全體,第三條明定,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你要有中華民國的身份證、護照,你才可以稱為中華民國國民,也才能夠擁有國家的主權。目前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是哪些地方的人?就是台澎金馬。總共大約有2300萬人。這很清楚。另外,不管什麼時候做民調,維護國家主權是絕大多數國人的共同立場,不管他支持哪一個黨、不管他是什麼族群、不管他的年紀、住在哪裡,每一次的民調,差不多八成五民眾主張,台灣的未來由全體2300萬人決定,有近八成民眾認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的未來由全體2300萬人決定。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大家贊成嗎?我們的國家到底是,現在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要了解一下。跟大家報告,我們值得驕傲。我們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我們民主指數全球排名第12、亞洲第一;世界競爭力指數全球第六,去年第八;自由度評比取得94分,亞洲第二名,宗教自由是100分;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亞洲第一,新聞可以要報導什麼就報導什麼,這是新聞自由;各國安全指數世界第四、亞洲第一;人類自由指數亞洲第一;經濟自由度全球第四,為台灣喝彩。這是我們的國家,不是只有這樣,也要看一下經濟。IC設計和封測全球市占排名第貳、封裝測試全球第一,晶圓代工全球第一,七奈米以下是佔全球74%,三奈米以下90%以上,筆記型電腦七成來自台灣,超過五成桌上型電腦來自台灣,生成式AI,伺服器九成來自台灣,一般伺服器83%來自台灣,高階自行車台灣廠商製造佔全球55%,台灣扣件產業,螺絲、螺帽、鉚釘外銷比例超過90%,是全球第三大扣件出口國;手工具機、起子螺絲板子釘槍,全球第三大手工具機出口國;大型遊艇台灣訂單名列全球第五;薩克斯風佔全球兩成,台灣是不是很厲害。所以中國,難怪他一定要併吞台灣。台灣當前的外在威脅,一定要了解,中國的威脅除了文攻武嚇,文攻武嚇的部分我以後再來說,國防那一講再來講,請繼續聽下去。最主要有五個威脅:中國對國家主權的威脅、中國對國軍的滲透以及間諜活動威脅、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我今天的報告就是要釐清國家認同,避免中國持續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第四是中國屆兩岸交流對台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第五是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台商台青之威脅。我常常看到,中國時常提,歡迎台灣人、年輕人去中國創業,去那邊就業,大家都知道,中國年輕人失業率曾經到20幾%,後來就不再報導了,因為越來越嚴重。台灣人有一個俗語,「家己揹金斗甕,閣替人看風水」。自己的問題那麼大,所以台灣的年輕人、台灣的民眾要清楚,台灣這麼好,民主社會、自由的國家,提供每一個人創業發的機會。七大工業國領袖發表公開,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繁榮不可或缺,同時也強調反對任何單方面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台海現狀。換句話說,中國威脅固然是台灣問題,也是國際社會關注問題,因為台灣安全跟台海和平穩定牽涉到世界安全與繁榮。這我們每一天都有,我們國防部、軍聞社每天都會發佈,共軍機艦持續擾台,我們要勇敢面對。為了要保護台灣,守護民主、保護人民、維護經濟發展的成果,我特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定位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十七項因應策略,希望國人團結合作。團結守護我們的國家,團結守護我們台灣亮眼的經濟成就,還有傲人的自由的民主表現,大家說好不好?最後,我表達我希望能夠繼續和全體國人攜手打拚,讓我們的團結成為國家最堅實的防線,共同守護主權、讓國家更強、讓台灣的民主之光照亮全世界。多謝大家。

不屑台積、鴻海!清大兒要去「瑞開頭」小公司 老爸崩潰喊不解…網曝真相嘆:視野大輸兒子
為人父母都盼著孩子畢業後能進大公司,在知名企業謀得好發展,不過一名父親憂心忡忡地表示,從清大研究所畢業的兒子不願進入台積電工作,還說要去一間名字為「瑞」開頭的小公司,讓他無奈直呼「很不理解他的想法!」怎料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曝光真相,大嘆「視野大輸你兒子!」一名父親在Dcard發文表示,最近兒子快要從清大電機系研究所畢業了,於是他便找孩子聊聊未來的工作規劃,但兒子卻說不想去台積電,反而挑中一間沒有名氣的企業,「他想去一間瑞開頭的小公司,好像是做晶片設計什麼的。」該名父親透露,因為有朋友在鴻海任職,他也好意詢問兒子想不想去那,結果兒子竟露出一臉不屑直接拒絕,讓他心態崩塌了,「很不理解他的想法,他有必要這麼不屑看我嗎?我只是給他意見而已。」貼文一出,引起大批網友留言熱議,貼文一出,一票人紛紛力挺清大兒,「很多家長相信自己的小孩是台灣最聰明的,卻不相信他是這個家裡面最聰明的」、「不是新聞常報導的公司就是好公司,沒有要冒犯,但在科技業多的是外行人不了解的公司,台清交電資的學生通常首選絕對不會是台積電,甚至是鴻海」、「你就真的完全不懂產業,不懂ic,連科技業的視野也大輸你兒子,只是年紀較大,卻要指導他。拜託這位老爸,沒聽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嗎?」、「每次看到外行自以為內行的都快高血壓」、「好見識淺薄的大叔。」還有知情網友透露,「瑞昱」才不是他口中的小公司,「瑞昱的薪水等級絕對是讓台積哭暈在廁所的」、「瑞昱絕對不是什麼小公司,對於晶片設計的學生來說,是一線頂尖公司,薪資非常有競爭力」、「你兒子口中那個瑞開頭的小公司,在業界可是橫著走的喔」、「鴻海只是血汗代工廠,跟瑞昱根本沒法比」、「跟這位拔拔說明一下,小弟我當初進不了瑞昱才去GG(台積電)的」、「有瑞昱IC設計的資歷,幹個幾年累積足夠的經驗,全世界IC設計大廠哪裡都能去。」

老黃新朋友1/兩年前被法人罵笨!群聯打進N體系 一招靈活變身「補教業+電子業」
「我去年底就判斷輝達今年會主打Edge AI,結果黃仁勳真的講了,我算是賭對方向。」群聯(8299)創辦人暨執行長潘健成今年初語帶得意地說,果不其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去年底提出邊緣AI的重要,今年5月台北COMPUTEX上進一步宣示,「AI將擴展到每一個終端」,他身後萬眾矚目的供應鏈背板上,也首度出現台灣記憶體模組廠群聯與威剛(3260)。群聯6月6日剛交出的5月財報,營收56.9億元,年增6%。這兩年力推的企業平價導入AI的平台方案「aiDAPTIV+」,以及儲存策略配搭的自家固態硬碟(SSD),也開花結果,撐起營收獲利重擔。「過去記憶體供應鏈幾乎由南韓與美國大廠主導,這次終於寫進了台灣名字,對本地產業而言意義非凡。」一位半導體設備通路業者告訴CTWANT記者,輝達要加速AI落地,AI運算逐步走向終端設備,讓台灣記憶體模組廠角色因而升級。其實,2年前,群聯還一度被視為無緣AI浪潮。「群聯電子是做NAND的產業,兩年前法人還罵我們笨,為什麼不去蹭AI題材?」潘健成5月中旬在一場探討AI的論壇上,回憶起那段時間苦笑地說。所謂NAND Flash,是一種非揮發性記憶體,具有高密度、低成本、可重複寫入等特性,廣泛應用於手機、筆電、USB隨身碟等儲存裝置中;而SSD(固態硬碟)則是以NAND為核心的儲存產品,相較傳統硬碟具有速度快、抗震性強等優勢。群聯長年深耕NAND控制IC與模組市場,並未隨風炒題材,而是靜靜尋找真正適合切入AI的實用場景。群聯的全新固態硬碟(SSD)產品「aiDAPTIV+」,能夠在伺服器內透過群聯自己開發的軟體,將SSD模擬為記憶體使用,解決AI運算中記憶體容量的問題。(圖/翻攝自群聯電子臉書)他們的解法是從後訓練(post-training)階段切入,潘健成回憶,當時,群聯工程師團隊在以多個大型語言模型(LLM),如LLaMA、千問、DeepSeek等LLM實測,發現模型答對率僅約八成,「問五題錯一題,根本無法用在邊緣應用」,唯有後訓練才能讓模型在地端變實用,據此確認,資料儲存才是AI落地的下一哩路!一般企業導入AI模式,是先將資料「餵給」LLM,經過運算推論(inference)產生大量資料,最後存入儲存裝置。雖然地端AI邊緣運算遠不及雲端巨量算力需求,但訓練LLM仍需高度算力GPU(圖形處理器)搭配超大容量的HBM(高頻寬記憶體),GPU與HBM價格高昂,一名資訊服務龍頭企業的高層告訴CTWANT記者,「企業導入AI的預算常從300萬跳到2000萬元不等」,中小企業難以負荷。潘健成領著群聯技術團隊,從擅長的儲存裝置切入。他鮮活形容,「破解Out of Memory(記憶體不足)瓶頸,就是『騙』GPU,騙得過去,就過了!」只要利用自家開發的固態硬碟(SSD),搭配常規的繪圖卡,來取代昂貴的HBM,順利完成AI任務。群聯自家研發的企業級SSD(固態硬碟),已經通過美國客戶的認證,可望隨著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載人太空任務Artemis二號,2025年9月奔向月球。(圖/翻攝自群聯官網)此外,這項技術也同步整合入NVIDIA Jetson平台,應用擴及機器人、智慧監控、醫療邊緣裝置等場域。潘健成形容,「我們不是要做最強,而是讓企業用得起、買得下、修得了AI系統。」群聯在邊緣AI上的技術布局,今年終獲黃仁勳公開背書,訂單前景也備受期待。潘健成在COMPUTEX自家攤位上親口證實,群聯的AI儲存解決方案,已正式納入輝達供應鏈體系;至於aiDAPTIV+是否進一步整合進入輝達平台,他笑著回應,「快了」。雙方雖未揭露合作細節,但從各方關注與洽談反應看來,群聯的地端AI解決方案已成功引起AI開發商與系統整合商的注意。「現在半導體產業是『N型結構』,好的那一塊都是NVIDIA(輝達)體系,跟他沒有關係的都很慘!」潘健成年初才說的話,不到半年就打入輝達體系。一位IC設計業人士告訴CTWANT記者,「現在市場看得很清楚,誰站在黃仁勳那一邊,誰就站在有光的那一面。」

多國積極拉攏設廠! 台積電婉拒「這3國」邀約:台灣是最理想基地
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積電(TSMC)近期婉拒印度、新加坡與卡達的設廠的邀請,表示「台灣是最完美的生產據點」。至於海外建廠是逼不得已的決定,選擇美國、日本和德國設廠是在大國巨大壓力下建立,且這些國家在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中擁有領先實力。根據《DigiTimes》報導,台積電目前已確定未來在台灣、美國、日本與德國擴張產能。據供應鏈人士透露,中東多國尤其是卡達,可以說是誠意滿滿,「錢不是問題」。不過對台積電而言,除了國安與政治問題外,中東在半導體領域部署幾乎為零,且中東國家期望的是先進製程產能,而非成熟製程技術,讓台積電認為難以配合,最終選擇婉拒,但卡達仍有意願與台積電合作。另外,業界人士透露,新加坡及印度過去也曾表達希望台積電前往設廠的意願,但也遭到婉拒。於是,新加坡轉與台積電子公司世界先進合作,在新加坡設立12吋晶圓廠,預計於2027年正式量產。印度則改與力積電合作,但力積電清楚在印度建廠難以獲利,因此與印度最大的集團公司「塔塔(TATA)集團」合作建廠,簽訂Fab IP協議,由力積負責晶圓廠設計與建置,培訓員工,並不負責後續營運。根據印度媒體《Economictimes》報導,對台積電來說,台灣是最理想的生產據點,在海外設廠主要是因為受到大國壓力,不得不在美國、日本和德國建廠,且這些國家在設備、材料與IC設計等擁有領先實力,具備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考量到全球產能避免供過於求下,才婉拒其他國家邀約。不過,近期隨著中東國家對於AI、半導體產業的企圖心強勁,台積電仍有在中東建廠的可能。另外,儘管面臨美中衝突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半導體晶片稅威脅,台積電仍擴大海外投資,宣布興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與1個研發中心,雖然可能影響台灣與其他海外廠擴產,但台積電對未來營運仍有信心。

輝達總部在北士科!他錯賭林口「憂士林恐衝200萬」 專家:過於樂觀
「很焦慮,沒跟到輝達這一波!」輝達總部週一(19日)揭曉落腳台北市北士科,有之前賭獎落林口的網友唉嘆「少賺比賠錢還痛苦」,深怕未來士林房價恐衝破每坪200萬元,猶豫是否該果斷停損轉買士林。專家對此直言,主要還是要看口袋夠不夠深,否則根本難布局。輝達執行長黃仁勳19日宣布台灣總部「NVIDIA Constellation(星艦基地)」選址北投士林(即北士科),還順口說到「那地方看起來挺貴的」,但仍肯定黃金地段的身價。消息一出幾家歡樂幾家愁,例如PTT的home-sale板就有網友表示「很焦慮」,因為沒跟到輝達這一波。黃仁勳週一開獎,宣布輝達總部位在台北市的北投士林(即北士科)。(圖/東森新聞)原PO提到半年前和朋友討論輝達總部地點可能選在北士科、南港與林口,而他私心認定林口比較有可能,「算大台北又離機場近,還有一堆產業用地可用」,結果開牌結果是北士科,還聽說北士科已有建案封盤,他因此考慮「該果斷停損轉買士林嗎?這樣又很像在fomo」,更直言很怕士林房價衝破每坪200萬元,直呼「少賺比賠錢還痛苦」。許多網友對此表達認同,「科技產業聚落效應可以期待一下」、「這只是剛開始,要買就買,別撐不住才買」、「群聚效應,現在都是起漲點」、「北士科現在還是一片荒蕪,基本上就是先搶先贏」,甚至認為「今日天花板明日地板,手腳慢了,還沒上車的已經來不及」。但也有人理性分析,「輝達這次才進100名工程師,影響有限吧」、「要這100人撐起房價有點困難吧,如果後續沒有系統商跟進過來,難保不是NV一個人在那邊,畢竟這個地區對系統商真的太貴了」、「IC設計(輝達)跟台積電不一樣,人數規模差很多,薪水高不代表人數多,感覺這根本炒不起來」、「有買的爽,沒買的就算了,基期太高,工程師不是笨蛋」。甚至連在地石牌人說,「北士科根本沒那個價值,他的價格完全就是盤子工程師去疊的,那邊的機能有100(萬)就偷笑了,破百完全就是盤子在撐」。北士科目前仍一片荒蕪,但可期待未來的群聚效應。(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輝達總部設點北士科,對區域房市自然是大利多,不僅可讓因限貸、政府打房而有點漲不動的區域房市,一舉翻轉買氣低迷頹勢,甚至房價還可以變成「上不封頂」潛力無窮的狀況,也難怪網友覺得應該轉頭重押北士科。不過,陳傑鳴提出兩點注意事項,首先「口袋不夠深,想布局難度高」,林口目前大樓房價每坪約60萬元,北士科卻已經每坪超過110萬元,同樣總價2000萬元的預算,在林口能買30~40坪的3~4房,北士科卻只能買套房、小兩房,如果財力不足,布局難度高出很多。其次是「看好北士科房價上看每坪200萬元,恐過於樂觀」,陳傑鳴指出,北士科是台北最後一塊大型重劃區,也是台北科技走廊最後一塊拼圖,周邊有陽明大學、榮總、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等,且未來陸續引進生技、數位醫療、AI等相關產業,加以AI龍頭輝達總部將進駐,確實讓區內房產有不少想像空間。而且近年北士科房市火熱,根據實價資料顯示,該區大樓房價連4年平均單價都破百萬元,近5年來區域房價從6字頭直接跳到跳到三位數,為北市房價漲勢最猛的區塊之一,估計輝達總部進駐後,將成為台北房市新指標,房價有機會直追市中心精華區。不過陳傑鳴直言,由於北士科短線房價漲幅已經相當大,也仍需要時間發展,加上目前台北蛋黃區也僅有少數指標豪宅每坪有200萬元以上水準,對於北士科房價將直上200萬元的想法「恐怕過於樂觀」,他提醒如果搶著布局,不僅獲利報酬可能不如預期,還可能有過度追高的風險。美限晶片銷中國!黃仁勳批「錯誤政策」:輝達恐失1.5兆市場如何說服輝達選擇台北?蔣萬安親曝內幕:一切都從大巨蛋說起談輝達總部進度 黃仁勳曝關鍵在「這個人」:都幫我打給他

IC設計新兵擷發科首秀平台 「壓榨1顆晶片跑出10個AI模型」
「我們是可以把一顆聯發科(2454)的晶片,壓榨到能跑出10個AI模型的公司。」專注於AI與ASIC晶片設計服務的擷發科技(7796)董事長楊健盟表示,從創立第一天起,就以ASIC設計服務為核心,提供客製化晶片解決方案,預計未來3到5年,邊緣式AI在相關的硬體都會有蓬勃的發展。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下周登場,廠商們都摩拳擦掌、陸續曝光自家最新技術,擷發科技在13日發表CAPS「跨平台AI軟體服務」與CATS「客製化ASIC設計服務」雙引擎最新成果,以及自主研發的全新AI視覺軟體平台AIVO,定位為零程式碼(No-code),採用直觀、圖形化的操作界面,可透過簡單的「拖拉式組合」完成AI模型訓練、流程設計與即時部署。擷發科技技術長吳展良表示,就像是「你買我這個平台,你就會做AI設計了」,雖然AI已經談了很久,但真正要落地實施,中間有很多工具鏈斷層,需要專業的人去處理,而擷發科技做好整合後,目前AI可以做的,包括物件檢測、人員辨識、安全防護等,都可以輕鬆客製化,且可同時支援非常多的腳本,不同節點去連結、權重分配去優化,讓百工百業都可利用這個平台去發展自家的AI系統,有效降低AI導入門檻。擷發科技副總經理王俊凱表示,目前邊緣AI市場中,客戶有不少痛點,造成上市時間變得很長,以視覺來說,從資料集的標記訓練,過去工具鏈很破碎,客戶需要切換多套工具,大多數人缺乏機器學習的專業知識,很多都需要手動調教,雖然很多開源程式可以用,但都需要專業的人去處理,一般業者也缺乏數據和標註的基礎設施,最後做完了,還會被廠商綁住,很難選用別家系統。而擷發科技可以從資料集標記、模型訓練、量化、最佳化、SoC集成一路做好,AI加速器也有很多選擇,可以跨平台,根據客戶需求選擇加速器,可應用在智慧製造、醫療、交通、零售等核心場域。楊健盟表示,很多人認為IC設計公司都能做ASIC設計服務,但這其實是一個需要長期技術積累與經驗沉澱的領域,擷發科技在這條路上蹲馬步蹲了很久。擷發科技也宣布與歐洲AI加速晶片新創公司Axelera AI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推動AI技術的全球多元場景應用落地。

台幣狂升「非企業樂見」! 彭双浪:盼匯率政策維穩給產業時間調整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今(6)日受訪表示,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升值幅度急遽,半個月已近10%,多數進出口交易以美元計價,短期內還可控,而且企業普遍有避險策略,不過,升值過快,將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產業帶來衝擊,企業獲利能力恐受直接打擊,非企業所樂見,他呼籲,匯率政策應維持穩定,給產業足夠時間調整。彭双浪提及,台幣的上下起伏,廠商過去也經歷過很多次,30多前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也曾升值至24元兌1美元,最後促台灣產業多次轉型,如今再遇升值,產業應思考下一步轉型往價值競爭方向前進,AI應用就是一個重要方向。他呼籲,政府可以引導企業向高附加價值產業邁進,台灣已不再適合勞力密集與高耗能產業。202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首場論壇AI NEXT Forum今日登場。彭双浪現場致詞指出,台灣在半導體與科技製造領域實力深厚,隨著人工智慧(AI)加速推動,台灣產業透過上下游整合與全球布局,完善AI軟硬體供應鏈,並能串聯AI資料中心、企業AI與邊緣運算,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彭双浪表示,COMPUTEX走過40餘年,早已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的重要指標,也見證台灣在資通訊與半導體領域的技術成長。今年以AI NEXT為主題,聚焦AI運算、未來移動、先進通訊與綠能永續,呼應AI技術快速演進下的新一波應用浪潮。他進一步指出,今年超過六成展位聚焦AI相關技術,從核心硬體到跨域解決方案,全面展現AI驅動下的創新潛力。AI正從雲端延伸至邊緣,加速改變生活與產業樣貌。台灣憑藉完整供應鏈與製造實力,成為全球AI硬體生態的關鍵一環,也正推動製造、醫療、金融與智慧移動等領域的轉型升級。今年展會有兩大亮點,首先是半導體與IC設計領導廠商齊聚COMPUTEX,包括輝達(NVIDIA)、高通、聯發科、 恩智浦(NXP)、SK海力士、鎧俠、力積電與耐能等,將透過論壇與展示發表最新AI技術成果。其中,RISC-V主題館也將舉辦RISC -V TaipeiDay,聚焦AI SoC與晶片安全等關鍵議題。同時,InnoVEX新創展區也可看到多元AI創新動能,像是Edge AI基金會主題館,以及由國科會的ICTaiwan Grand Challenge (ICTGC) 主題館。此外,今年大會官方獎項「Best Choice Award」中,超過一半的得獎產品也與AI應用相關,凸顯AI已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另一亮點是AI應用的全面拓展。今年新增「AI服務技術區」與「機器人與無人機區」,由AWS、所羅門等企業展示生成式AI、代理式AI與智慧機器人技術;而先進車用科技主題館也將呈現智慧座艙與未來移動的應用實例。彭双浪表示,今天的AI NEXT論壇,聚焦AI 2.0時代的技術策略,涵蓋生成式AI、企業資料中心、公私雲部署、AI伺服器與大語言模型的整合應用。英特爾(Intel)、亞馬遜旗下公司Amazon WebServices(AWS)、麥肯錫、緯穎、研華、華碩與台達等業界領袖,與資策會將會共同分享實戰經驗,激盪更多轉型思維與合作契機。

匯率失速恐讓財報變「財爆」! 新台幣若升10%電子廠損失動輒數億
新台幣5日早盤再度呈現猛烈升勢,驚見2字頭,強台幣讓民眾瘋搶換匯,導致多家網路銀行無法登入,網路上討論熱火朝天,不少分析師提到會嚴重影響出口產業的生計,中小企業紛紛電話詢問該怎麼辦。新台幣上周五單日暴升9.53角、升幅達3%,創下2002年以來最大漲幅,周一早盤以30.910元開出後,一度飆漲超過4%,一度觸及29.59元,連續兩天已升約7%。雖然大多數的上市櫃公司都有做外匯避險,但目前急升的狀況,對以美元計價的科技與零組件廠商的短期匯損壓力最大。像是PA元件、光學、晶圓代工、PC/NB品牌、IC設計、載板、IC封裝測試與電子零組件等,因收入主要為美元計價,在台幣升值情境下會產生匯損,業者估計,像是大立光(3008)每升值1%,EPS將減少1.33元,鴻海(2317)會影響營業利益率0.2個百分點,聯電(2303)則是0.4個百分點,日月光投控(3711)為0.27個百分點,台幣若照目前漲勢,損失將會是以億為單位。聯發科(2454)先前的年報也提到,當新台幣對美元升值0.1%時,對2023年及2022年之損益將分別減少4489.7萬元與3138.2萬元。法人機構內部研究報告提到,若台幣匯率最後升值10%,預估對上市公司本業毛利率影響4%到5%,還會有業外匯兌損失,對獲利約2%到2.5%的影響,加起來對上市公司獲利衝擊將在6%到7.5%。其中,半導體產業衝擊為4%到7%,電子下游衝擊在1%到1.5%,網通業衝擊在5%到10%。有關匯率變動相關影響,台積電(2330)的年報也曾提到,「美元對新台幣每貶值1%,會造成台積公司的營業利益率下降0.4個百分點」。法人分析,以目前匯率來看,初估台積電的美元營收轉換新台幣將出現700到864億元的高低標落差,新台幣營收變動不影響原先台積電的美元財測區間,不過新台幣匯率狂升將使台積電的美元營收要超越公司設定高標增添難度,不過實際結算數字,仍要等財報季底時的實際匯率。不過法人也提到,半導體大廠毛利率與不可替代性,對匯率風險相對可控,但其他外銷導向的品牌廠、工具機等零組件廠商恐受創更重。近期新台幣匯率從4月的「33字頭」一路飆升,外界揣測是否為政府因應美國要求,雖中央銀行1日已發文澄清,卻未對新台幣近2日的走勢產生影響。

世界新紙王1/不想被叫泡麵蓋 元太李政昊「19年夢想成真」人人帶著走
元太科技(8069)董事長李政昊調皮地笑說:「對,我知道很多人叫我們的電子紙閱讀器是『泡麵蓋』,扁扁一大片,只能看、不好用,說好聽一點也是不容易壞啦,所以才敢拿來蓋泡麵,但我想放進更多有趣的功能,讓他不只是能蓋泡麵!」這句話,道盡他19年來對電子紙的熱情與夢想。李政昊口中的「不只是泡麵蓋」,其中之一就是全球首款8吋折疊彩色電子書閱讀器mooInk V,4月16日Touch Taiwan展覽亮相,採用E Ink Gallery 3彩色電子紙面板,可像紙本書一樣打開,僅255克。「這一台的好處,就是年輕的讀者、專業的讀者,都可以放在口袋裡頭,隨時拿出來閱讀。」與元太合作的Readmoo讀墨電子書執行長龐文真說。這台折疊閱讀器的誕生,全靠元太團隊技術攻關,帶頭的正是50歲的李政昊。出身基隆望族的他,畢業於美國塔夫茨大學經濟與電機雙學位,回台後曾從事PDA與智慧瓦斯電表等相關工作,2006年與青梅竹馬的永豐餘集團「小公主」何奕佳結婚,同年進入元太科技研發處,就是負責電子紙產品線。有百年歷史的永豐餘集團由造紙起家,台灣科技產業崛起時,第二代掌門人、李政昊丈人何壽川於1992年成立元太科技,切入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中小型尺寸面板廠,後在兒子何奕達就讀的麻省理工學院看到實驗室裡的電子油墨(E Ink)技術驚為天人,在何奕達進行專利收購及建廠下,元太科技全力切入電子紙。何奕佳與李政昊在2006年結婚,婚宴走天然有機風。(圖/報系資料照)「那時我們是公司裡不賺錢的單位!」這位駙馬爺進入家大業大的永豐餘集團,不像外界想像的輕鬆。當時,元太科技正從LCD面板朝向電子紙的水深火熱轉型期,李政昊進入的前十年,每一階段都像在走鋼索。為加速轉型,元太2005年買下荷蘭飛利浦出售的電子紙顯示器事業群,主要客戶亞馬遜Kindle電子書2008年熱賣而擴廠,才一年好光景就被蘋果推出的iPad打趴,訂單下滑,接著元太併購的韓國Hydis面板廠2012年面臨破產,李政昊當救火隊長接下董事長直到2015年關廠,2016年全面退出LCD面板業務,轉而專注在電子紙。元太完成轉型後,除了擴大電子標籤業務及研發大尺寸商用顯示器市場,當時為了脫離亞馬遜這單一客戶困境,李政昊全球飛奔找商機,並專注電子紙的創新與研發。打從踏入元太研發處接觸電子紙,他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做出全球第一台折疊式電子紙閱讀器」,「就是一個大大的螢幕,可以摺起來放在你口袋。」可當時技術、資金和供應鏈都還沒準備好。元太技術團隊於2016年切入摺疊閱讀器技術研究,三年後,卻被三星搶先推出全球第一台摺疊手機,李政昊一方面覺得開心,一方面又覺得可惜,「不是我們用電子紙出的!」三星摺疊手機用的是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面板。「電子紙顯示層比OLED厚四倍,折疊開發難度極高,經過多種材料優化、20萬次彎折測試,才終於達到量產水準,前後花了9年時間開發。」元太業務中心協理劉大經透露。美國大賣場大量使用電子標籤。(圖/翻攝自walmart官網)元太的電子紙不只走進閱讀器,還大量應用於零售、交通、醫療等場域,美國零售巨頭Walmart沃爾瑪一年就用掉5億個電子貨架標籤(ESL),台北公車站、醫院也能見到電子紙螢幕。據TrendForce預估,2026年全球電子紙市場規模上看203.4億美元,元太的電子紙材料市占率超過九成,霸居全球龍頭。由於電子紙的低碳、節能特性,讓元太在ESG永續浪潮中大放異彩,成了「不發光的台灣之光」,元太還攜手超過150家夥伴,包括IC設計、面板、系統整合與應用廠商,打造電子紙王國。友達執行長柯富仁說:「做顯示器的人,共同的夢想,就是把顯示器跨出原本的機型。」他跟李政昊在2013年到2019年在元太共事,「我其實很佩服他,聽他講話就可以發現,他對電子紙真是充滿了滿滿的熱情。」折疊閱讀器mooInk V上市時間與價格待定。(圖/陳曼儂攝)2024年元太科技合併營收321.63億元,年增18.6%,稅後淨利88.67億元,每股盈餘7.75元,今年第一季營收80.59億元,年增42.83%,至於折疊閱讀器對未來營收貢獻,因上市時間與價格未定,暫時無法估計。不過,李政昊說:「希望以後學生上學能帶著這樣的閱讀器,很輕、很小、彩色、不傷眼,甚至能播影片。希望將來價格更甜,讓所有人都能有一台!」

拉貨潮強助攻!台灣首季GDP衝至5.37%
受惠於關稅戰前拉貨潮,首季出口值1296億美元創下歷年單季新高,主計總處4月30日將第1季GDP大幅上修至5.37%,創下近4季新高、近15季的次高。不過,川普關稅戰已嚴重衝擊全球貿易,主計總處5月公布全年GDP時,勢必面臨大幅下修壓力,能否「保3」仍未定。首季GDP捎來好消息,不過廠商已感受到貿易戰的「寒意」,台經院公布3月製造業景氣燈號,從原本代表景氣揚升的黃紅燈,直接摜破綠燈區間,摔至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相當不妙,尤其看壞未來半年景氣的業者比率增加,製造業景氣信號值大減。台經院指出,美中關稅抗衡升溫,幾乎形成兩國貿易禁運,大陸內部恐因生產過剩,加大通縮壓力,並促使中低階製造業外移,進而影響台灣對陸出口。展望未來,因貿易不確定性增加,進而制約國內產業復甦力道,也對高度依賴AI應用需求的台灣產業構成新挑戰。IC設計大廠聯發科、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舉行法說會,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表示,首季營收年增14.9%,主要受惠AI、Wi-Fi 7增加的結構性產品組合提升,加上優於預期的市場需求以及關稅不確定性的提前拉貨,預期下半年的需求受關稅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無法提出全年展望。日月光指出,當前直接銷售至美國市場的產品占比低,關稅的影響較小,對競爭對手的衝擊反而較大,目前客戶需求沒有重大改變,全年展望、資本支出都沒有修正。至於是否赴美擴廠,財務長董宏思指出,部分客戶有邀請赴美設立據點,還在評估可行性,沒有具體投資時程表及相關細節,投資決策會以提供客戶價值作為前提。面對川普反覆無常,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說,美國消費者漲價、買不到東西的壓力會壓到川普身上,壓力恐大到難以想像,他認為川普「不會打持久戰」,推估關稅戰撐不過90天,因美國人會先受不了,川普最後則會以「宣稱勝利」作為關稅戰的成果。盛治仁分析,話也都是川普在說,川普要說他自己「勝利」也不完全錯,畢竟有些國家已經對他讓步,這都是發動關稅戰的成果,就此讓關稅戰告一段落,也符合川普個性,快也許明天(關稅戰)就結束了,慢的話或許拖個90天,但90天內這件事就要收尾。

光罩人打鋼戰1/半導體老廠竟變H型鋼構銲接大魔王!全因缺料擴廠不及惹怒CEO
四月初,在第四屆「ITRI NET ZERO DAY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論壇裡,工研院打頭陣端上的各式數位科技及減碳新解方中,有一處工程師手拿H型鋼構縮小模型,一邊解說,一邊指著螢幕中噴散的亮白星火,向圍攏的訪客解釋,「這是『全球首創』技術-H型鋼構雷射銲接!」在減碳及能源效率的技術場子裡,傳統產業的H型鋼構竟成了「新秀」,引起CTWANT記者的好奇,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曹芳海解釋,這項技術突破過去50年倚賴人工電弧與填料的傳統技術門檻,新工法不僅將產能提升5倍,更可有效節能減碳80%,是少見技術新、成本好的方案,今年還獲得國際愛迪生發明獎。有趣的是,這項全球首創的智慧銲接製程,並非出自鋼鐵業者,而是來自一家「門外漢」,專做半導體「底片」的老牌公司台灣光罩(2338)。台灣光罩於1988年成軍,是工研院半導體技術體系中,繼聯電(2303)、台積電(2330)之後的第三家轉投資企業,核心產品「光罩」,可說是一塊描繪著晶片電路的「底片」。台灣光罩想在苗栗銅鑼投資擴建新廠,卻遇到缺料,董事長吳國精嗅出商機決定下場自己做,找上工研院合作研發。(圖/報系資料照)隨台灣半導體產業興起,台灣光罩迅速成長,2008年金融海嘯後光罩需求轉弱,公司營運開始走下坡,2015年更連續三年虧損,技術明顯落後,「同業都做到28奈米,我們只能做到0.13微米(130奈米)」,2016年時任台灣光罩的董事長陳碧灣,找來大股東之一、時任波若威(3163)董事長的吳國精,接手擔任董事長,展開一系列轉型,從整併美祿科技開始,打開晶圓代工通路,接著升級設備、強化良率、切入65奈米光罩市場,客戶結構也從IC設計轉向晶圓代工廠。2021年,正值台灣半導體擴廠潮,台灣光罩想在苗栗銅鑼投資擴建新廠,卻遇上意想不到的瓶頸。「依照以往擴廠SOP發訂單給中鋼構(2013),結果對方回報要2年多,他們覺得奇怪,以前半年最多1年,怎麼變這麼久?對方回報說現在鋼材供不應求。」這項技術主要研發者、工研院高能雷射技術部經理王雍行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回憶。在擴廠的節骨眼上,吳國精一怒決定「不等了」, 2021年8月起台灣光罩與子公司「友縳投資」兩週內砸下10億元,取得主力供應商中鋼構11.45%股權,為要保住自家擴廠所需鋼構料源。截至2023年底,光罩體系與吳國精家族共持股21.5%,僅次於母公司中鋼,成第二大股東。2022年,台灣光罩成立「雷射銲接研發中心」,向中鋼構租用官田廠建置實驗室,開啟技術研發。(圖/翻攝自工研院官網)不過,「買股包產能」的策略,仍難突破「一鋼難求」、「排程2年成新常態」的困境。當時,不僅供料吃緊,中鋼構等產能早被科技業掃光,加上疫情間,中國因人力削減限縮鋼構出口,全球轉單湧入台灣,H型鋼這類高階耐震材料嚴重缺料,偏偏這些材料仍仰賴老師傅手工焊接,程序繁瑣耗時,又難控品質。在張忠謀擔任工研院長時曾任財務室主任的吳國精,從缺料危機嗅出新「商機」,他隨即找上熟識的工研院南分院-耕耘雷射銲接的技術單位,2022年,成立「雷射銲接研發中心」,向中鋼構租用官田廠建置實驗室,開啟技術研發,打算以「H型鋼雷射銲接技術」,建置無人的自動化生產線。這一場從「蓋不出廠房」的憤怒開始的跨界冒險,沒有人料到,三年後交出了成績單,不但跌破半導體同業的眼鏡,也讓鋼鐵業驚艷不已。

台股大跌290點!南亞科漲快8%爆量奪冠 ETF族群霸榜
台股21日最低來到19,104.88,下跌290點,目前來到19,122.45點,跌了272.58點,跌幅為1.41%;台積電跌了16元來到834元;多檔反向槓桿型ETF上漲,包括00669R國泰美國道瓊反1上漲了2.71%,00671R富邦NASDAQ反1、元大S&P500反1也都上漲。成交量部分,南亞科逆勢漲逾7.5%,成交量超過18.5萬張衝到第一名,緊跟在後的為00937B群益ESG投等債20+、0056元大高股息、00679B元大美債20年、00687B國泰20年美債、00632R元大台灣50反1、00706L期元大S&P日圓正2、00953B群益優選非投等債、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等。台股隨著美股大跌震盪,在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以來,政策搖擺不確定性高,與各國協商進展不明朗,加上中國反制,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暗示將推遲降息等因素持續干擾下股市震盪,選股、選市成了投資人關注的焦點。群益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表示,投資人可以多加觀察台股企業多元,以過往經驗,體質與成長性佳者遇到重大利空重挫時修復能力佳,回檔之際不失為中長線布局契機,例如在金融海嘯後聯準會將升息,油價崩跌引發景氣擔憂之時進場投資,後半年總報酬表現近7.5%、後一年近20.9%,又或是先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致使台股大跌,當時進場布局後半年總報酬近37.8%、後一年達73.8%,可見股市修正整理之際也是適宜主動出擊、把握中長期機會之時。今年正是台股主動式ETF上市元年,陳沅易說,主動式台股ETF與現在民眾看到的追蹤指數型的被動式ETF的差異,主動式ETF的基金操盤人可隨時因應市況進行成分股的動態調整,主動操作、彈性調整持股風格來應對市場變化。產業方面,AI長線大趨勢並未改變,包括先進製程、IC設計等仍值留意,非電族群則可留意生技、金融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