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佩姍頂「一代女皇」行頭重出江湖 陳隨意仿偶像張學友登台
「黃金歲月青春99演唱會」繼台北場成功演出後,昨(2日)下午在台中中興大學惠蓀堂登場。睽違十年,一代女皇金佩姍為了此次演唱會砸重金全新訂製經典女皇行頭,以重達兩公斤的頭套、三公斤的金色戰袍氣勢萬千登台,開心問候台下粉絲:「大家好,睽違10年好久不見,我又再現江湖。」金佩姍透露演唱會前除了練嗓外,就是練腹肌,更準備了自家秘方的曇花茶、隨身戴著幸運物玉石,期望演出順利。除了金色戰袍,金佩姍還展現十分貼身的美人魚造型,閃閃發光獻唱金曲〈夕陽山外山〉與〈新不了情〉,粉絲的熱情大合唱也讓金佩姍相當感動。「小百合」周玥綺化身間諜歌姬。(圖/萬星傳播)首度演出歌中劇的「小百合」周玥綺化身間諜歌姬,為了完美符合時代背景,更特別訂製合身旗袍,演出前她也每天努力做氣功、積極勤練舞蹈;陳隨意以十分吸睛的銀色外套造型登場,他開心分享為了首場開唱,有參考偶像張學友的風格,「我連結婚都沒這麼慎重。」透露光是造型服材質與款式就討論了兩個月,而過往造型服都是老婆謝宜君親手打點,「此次演唱會我完全沒拜託她,訓練自己參與造型服,希望給她驚艷。」生命鬥士蔡義德四個月前因參加活動與熱情粉絲握手,結果因粉絲不慎跌倒,蔡義德也被拖倒在地,導致他右上臂骨頭斷裂,原本左手與雙腿都已萎縮,一直靠右手輔助行動,只能躺在床上無法動彈。還好在經過辛苦復健後,蔡義德終於戰勝病魔再度站上舞台,並跟粉絲報平安,他表示目前已復原八成左右,可以手握麥克風演唱,每天也還在勤做復健。陳隨意(中)以十分吸睛的銀色外套造型登場。(圖/萬星傳播)近期演出行程滿檔的吳申梅以芭比粉造型亮相,顛覆過往文靜形象的演唱輕快組曲〈彩色人生+春風戀情與唉吆唉吆〉,讓粉絲直呼:「太驚艷了!」隨後與首次合作的郭宗祐俏皮對唱金曲〈檸檬愛玉〉,兩人可愛互動,全場也跟著大合唱。吳申梅(右)與首次合作的郭宗祐(左)俏皮對唱金曲〈檸檬愛玉〉。(圖/萬星傳播)

少穿「這1種鞋」! 醫曝後果:恐讓脊椎變形釀脊椎側彎
擁有一雙好鞋,是影響身體姿勢的重要關鍵!從健康角度出發,醫師傳授挑選適合鞋款的秘訣,讓你穿得好看又兼顧健康。穿鞋不合腳 恐造成骨盆和脊椎變形長時間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可能會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進而引發脊椎側彎等問題。「長短腳這個情況算蠻常見的,很多脊椎側彎的根源都是在長短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說明,多數人不太會意識到這件事情,臺灣人脊椎側側彎的比例約在20:1,在國小、國中學校的健檢,通常會檢查是否有脊椎側彎問題,發現的機率相對高,但越早矯正,回復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脊椎變化太大,對身體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以利用適合的鞋子來矯正脊椎側彎是方法之一。長短腳落差在1公分以內,可使用鞋墊來調整,超過1.5公分以上,就需要特殊的加高調整。「夾腳拖」不符人體工學 建議少穿、減少足部不適有些人天生有O型腿或S型腿(較外八),年紀大了之後會有膝關節問題,導致膝蓋磨損,針對這些情況,武俊傑建議,可以選擇特殊的鞋墊或鞋子,來幫助調整腳的形狀,減輕不適。對一般人來說,鞋子要適當地調整、考慮足弓形狀。例如,扁平足的人可能需要選擇有足弓支撐的鞋子來矯正,高足弓的人可以選稍微高一點的鞋子,支撐感、舒適感都要充足。另外,不同運動和活動需要不同機能的鞋子,如打籃球需要跳躍,適合有保護腳踝功能的籃球鞋、網球鞋要抓地力夠強、而慢跑鞋及久穿的休閒鞋,則需要有彈性,以減少對腳底的壓力。對於一些特別的鞋款如高跟鞋,武俊傑提到,可放入使用柔軟且有彈性的鞋墊,並選擇稍大一點的尺寸,減少足部不適。夾腳拖等潮流鞋款不太符合人體工學,不要長時間穿著,適當讓雙腳休息。如果遇到穿跟鞋或特殊鞋款的場合,適當加入鞋墊調整,並在空暇時間換穿其他舒適的鞋子,減輕腳部負擔。長時間站立工作楦頭要寬、鞋底要足夠軟長時間站立的工作,可考慮選擇一些具備特殊設計的鞋子。首先,要選擇前方稍微寬一點的楦頭,避免大拇指外翻,鞋底要足夠軟,但後跟稍微硬一點,避免腳後跟受壓變形。另外,選擇適合足弓的鞋墊,以保護足部健康。最重要的是為雙腳選擇適合的鞋子,並在不同情況下選擇合適的鞋墊,長期的舒適穿鞋體驗,才能穩定保護腳部健康。

明基佳世達醫療艦隊搶攻東南亞 下一步進軍印尼、越南
明基佳世達集團今(30日)集結16家關係企業參加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大秀集團醫療艦隊陣容,佳世達醫療事業群總經理楊宏培表示,泰國將是集團在東南亞的發展基地,接下來將進軍印尼、越南。明基佳世達集團醫療艦隊今展示了包括智慧醫療、血液透析、醫療設備耗材與醫療服務四大領域、共15項主題的最新產品與服務,希望在醫療科技展的亮相,集結台灣的創新能量,積極布局東南亞市場。楊宏培表示,疫情與AI加速催化全球AI智慧醫療的浪潮,明基佳世達醫療艦隊透過投資與整合,將各個健康、醫療現場逐步導入AI與智慧化,包括AI牙科、AI健康管理、AI復健、智慧手術室、智慧照護與精準醫療。楊宏培進一步指出,明基佳世達集團是台灣唯一擁有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療科技集團,積極將科技實力帶入醫療現場並守護民眾健康。身為液晶顯示器全球龍頭業者,今年更運用面板相關技術,首度亮相全新的超音波探頭技術QMUT,展現結合頂尖醫療水準與創新科技的實力。根據市場調研公司Data Bridge報告,2022年亞太智慧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約8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9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22.1%,其中診斷和監控設備佔最大規模,透過持續智慧化的發展,將可望提高診療的精準度與效率。

《老狐狸》金馬後票房翻二倍 單日票房超越《驚奇隊長2》
《老狐狸》在第60屆金馬獎拿下最佳導演、原創電影音樂、造型設計獎,並讓陳慕義奪得最佳男配角獎,累積4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金馬過後票房也跟著暴增二倍,目前全台已超過350萬台幣,周二單日甚至超越漫威大片《驚奇隊長2》,排名從全台第8衝入前3名。劉奕兒被金馬評審盛讚「一出場的收租戲大好、亮相太好看」,上映以來,她出席多場映後QA,她說:「很多熱情的觀眾朋友們很可愛,會直接呼喊我『漂亮姊姊』,還有人會說『我要坐漂亮姊姊附近!』很開心導演幫林珍珍取了這個綽號。還有很多觀眾會對我說『劉奕兒妳好漂亮喔』,真的給我很多信心和鼓勵,很開心大家都那麼喜歡《老狐狸》。」導演蕭雅全近期也明顯感受電影的關注熱度,他笑說:「被去了2、3年的復健診所裡的復健師認出,大嗓門呦喝:『來摸金馬得主喔!』我瞬間變成可愛動物。」不只如此,還有朋友訊息他說,坐計程車時,司機主動提到剛看完《老狐狸》,表達很喜歡。

孩子幾歲該戒尿布並無標準答案 5具體行為代表孩子已準備好
許多家長常會問「孩子幾歲該戒尿布?」,但事實上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國泰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黃琡惠表示,大小便控制是幼兒發展「自主」的里程碑,而所謂的「自主」是幼兒自己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因此,父母應該等待適當的時機,在幼兒準備好時鼓勵孩子嘗試大小便/如廁控制。黃琡惠臨床心理師提到,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5個具體行為,當這些時機出現時大多都代表孩子已經準備好了。出現5具體行為 代表孩子準備好學習如廁當孩子有自主性,能依自己的偏好做決定、執行基本行動時,父母會希望訓練孩子符合社會規範,此時便會出現所謂的「反抗期」。黃琡惠臨床心理師表示,在孩子渡過早期的反抗過程前,成功學習大小便控制的機會其實並不大。黃琡惠臨床心理師認為,當孩子表示想要參與練習,或是模仿大人、想要更加獨立時,大部分才代表著孩子已經準備好,可以練習大小便/如廁控制,而家長可以將以下5個具體行為作為參考,觀察出適當的訓練時機:孩子能預先感受到自己要解小便或大便。孩子經由說話、臉部表情或動作,讓成人明白他什麼時候想上廁所。至少能間隔1-2小時尿布沒有濕,代表其膀胱能夠儲存尿液。能夠理解並聽從指導。如:聽到尿尿、大便等相關詞彙時,會模仿動作或前往廁所;看到別人如廁,可以了解是去上廁所的意思。樂意模仿家人或朋友上廁所。如:穿脫褲子、坐在馬桶上、擦拭、沖水、洗手等。 熟悉如廁動作、過程 善用同儕模範、鼓勵孩子若想增加孩子學習大小便控制的成功機會,除了觀察孩子是否準備好、在適當時機練習外,當幼兒越加熟悉使用廁所的動作及過程,實地練習時就會越自然且越不會害怕。不過,要如何介紹使用廁所的動作及過程呢?黃琡惠臨床心理師表示,最自然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觀察同性別家庭成員的如廁過程,並再搭配簡單的辭彙或句子向孩子說明。另外,也可以善用同儕模範鼓勵嘗試,創造成功經驗建立成就感,黃琡惠臨床心理師提到,像在幼兒園裡,因為有其他同伴或哥哥姐姐作為模範,容易觸發幼兒參與、模仿,或是產生「一起」的氛圍,這時會比在家裡更有意願開始嘗試,因此第一次嘗試建議可先從幼兒園開始,有經驗、熟悉後再於家中練習。黃琡惠臨床心理師也提醒,當孩子順利大小便在馬桶時,大人可以予以肯定、稱讚孩子的嘗試、努力,以「成功上出來了!」、「屁股很乾淨囉!」等給予回饋,建立他的成就感,外界的反應會讓孩子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更有信心。資料來源:國泰醫訊-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68-2-4.pdf

重症病患搶救1個月突甦醒 醫揭「迴光返照」真相:10幾天後過世
「重症患者的意識突然改善,是出現奇蹟還是迴光返照?」一名70歲男性罹患肝癌末期,因肺炎、敗血症昏迷,又合併腎衰竭,過去腦出血開刀引流;另名80多歲女性因心衰竭與肺阻塞COPD末期,肺炎又小中風昏迷,不料2人在停用呼吸器後,竟不約而同甦醒,呼吸和血壓也跟著回穩。對此,醫生也揭開原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第一位病人是七十歲男性,肝癌末期患者,肺炎敗血症昏迷,又合併腎衰竭,過去腦出血開刀引流。第二位病人是八十多歲女性,心衰竭與肺阻塞COPD末期,肺炎又小中風昏迷。兩位病人都努力搶救了一個月,抗生素也都用到了第四線,家屬因為不想讓患者受苦簽署放棄急救與放棄治療的同意書。」醫師提到,「抗生素停了,雙陽壓呼吸器停用,只保留低流量的氧氣與基本點滴。兩天後兩個患者都醒了過來,呼吸和血壓回穩,家屬與護理團隊都在想,是病情奇蹟改善了嗎?還是是迴光返照呢?抽血後發現第一位男性患者,抽血的數值腎功能持續惡化,第二位女性患者則是抽血數值穩定,X光改善。」蘇一峰透露,「果不其然,第一位男性阿公患者慢慢又昏迷了,且在十幾天後過世。而第二位女性阿嬤患者則越來越穩定,後來轉給復健科做中風後的復健治療!過去我們常常觀察到重症患者在臨死前有短暫的清醒時間,而被俗稱為『迴光返照』的現象。而臨床上的短暫改善常帶給家屬希望後又失望,有些家屬會質疑是否有醫療上處置不當才又惡化!也造成醫療上的困擾。」醫師說明,「過去有不少的研究發現,人在缺氧時腦部會有一段掙扎的發電,此時可能會讓患者突然變得清楚有精神,有些人甚至會跟家屬交代完後事。但是畢竟是迴光返照,病患的抽血檢驗數值並沒有進步,而清楚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可能最長幾天後又開始昏迷了」。(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孩子不說話3/語言能力行不行?5指標判斷 專家透露「這能力」是關鍵
究竟孩子的語言能力行不行?專家建議,孩子1歲後就可觀察5個指標,若對聲音無反應、不看人、流口水、無說話動機、落後同儕語言能力很多等,就建議諮詢專業意見。另外,專家認為,孩子「主動模仿」的能力非常重要,建議家長多花時間與孩子互動,引導孩子模仿練習,就能進一步增強語言能力。奇美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組陳璟綺組長表示,1~2歲左右時就可以初步觀察孩子的各項發展,例如若擔心孩子的語言能力有發展上的疑慮,可先測試孩子對聲音是否有反應、或是否能跟人有眼神接觸,藉此來判斷是否有聽力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另外,如果孩子2歲還伴隨有明顯的流口水的症狀,也可能有口腔動作發展的問題,都建議趕緊就醫諮詢,進一步接受專業的兒童語言發展評估。自行開業語言治療師林育榮、陳佳儀則表示,大多數的孩子在1歲左右會說出第一個字,接著就會逐漸進入詞彙爆發的階段,開始說出大量的單詞,然後當單字量足夠時,就會逐漸組合成一小句話,例如媽媽抱抱,所以如果一開始的單字量太少,就會難以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林育榮說,如果發現孩子對說話完全沒有動機、或是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落後很多,都建議諮詢專業意見土城醫院語言治療師林立竺則透露,許多孩子都是上學後才暴露出語言發展的問題。「許多人家中可能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一直都覺得孩子很正常,直到上幼兒園之後,經過老師提醒,才知道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同學相差很多,因此才來就診。」部分孩子甚至到4歲上幼兒園時才發現異常,雖然仍能透過早療改善,但過程相較之下就會比較辛苦。若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疑慮,可多觀察是否對聲音有反應,藉此釐清是否為聽力問題。(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其實家長平時跟孩子的互動更重要!」林育榮說,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每周12小時的語言練習會有較好的進步效果,但這無法單單靠安排治療課程達成,所以如果家長能在家用對練習方法,更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陳佳儀也分享培養孩子「主動模仿」的能力尤為重要,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互動中示範玩具或活動操作給孩子看之後,引導孩子「主動」想一想怎麼做並跟著做。陳佳儀說,培養孩子主動模仿的能力、誘發孩子主動嘗試的動機,進而引導孩子主動模仿大人說話!照顧者減少過多的協助,並在給予動作或口語示範的同時多一點等待,讓孩子自己學習思考並自發跟著模仿,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引爆孩子的學習動機。除此之外,也建議可以多帶孩子探索環境,例如公園、菜市場,過程中盡量使用語言描述周遭的環境、感受,例如「你看這裡是市場的水果攤,有紅紅圓圓的蘋果」,讓孩子可以將語言與環境做結合。林立竺建議家中若有1~2歲幼童,父母可在陪伴玩耍時當「旁白」,用語言訴說情境、事物,用詞要簡單,但聲調要誇張,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3~4歲的孩子則建議一起共讀故事書,不必拘泥於文字,可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增加趣味性,能夠親子互動才是最重要的事。

孩子不說話2/語言治療擠破頭!大醫院至少排半年 專家揪「真正禍首是它」
兒童語言治療的需求大幅增加,也讓醫院門診出現爆量情形,醫師透露「大醫院至少需排隊半年」,而且這種情況早在疫情之前就已出現,關鍵就在於太多父母習慣3C育兒,專家提醒,孩子需要與活生生的人互動,才能從活潑的語調、有趣的表情中學習說話,而這些都是冷冰冰的3C無法做到的。「疫情前,語言治療至少就需要等半年左右,才能安排上課。」奇美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組陳璟綺組長表示,政府大力推動兒童早療,加上父母注重孩子發展,所以疫情前兒童語言治療需求就已供不應求,疫情間醫院降載,上課人數大幅減少,疫情解封後人潮再度出現。台大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技術科張綺芬主任表示,不像生病就吃藥,語言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若單純是發音問題或語言發展較慢,大約需要3~6個月左右治療時間,若合併有智力、自閉症或染色體異常問題,則需要半年到一年。「每個語言治療師都有固定的上課時間,也排滿了患者,一定要有人畢業,才有新名額可補進來,目前最快3個月、最慢一年才能上到課。」針對初診的病患,台大醫院會盡量在就診一個月內先做第一次的語言評估。張綺芬說,「主要是先讓家長明白孩子目前的狀況,再一起討論後續安排,例如幫孩子進行早療轉介,可以就近到住家附近的語言治療所或復健診所,如果一定要在台大就診,可能就要等待一陣子。」專家認為「3C育兒」是阻礙孩童語言發展的最大原因,缺少真實互動與表情音調的刺激,會減少孩子說話的動機。(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張綺芬說,在這些第一次進行語言評估的孩子中,大約有3成其實不需要上課,只要家長稍微調整教養,就能有很好的改善。「最大的問題就是3C,有太多孩子整天都在看iPad或手機,雖然這些影片的聲光效果都很棒,但它們不會對孩子說話,也沒辦法互動,長期下來,孩子的語言發展就會受影響。」張綺芬明白家長下班後的疲憊,但若能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就能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例如固定在睡前跟孩子一起看故事書,或是坐下來陪孩子一起玩遊戲,而非買一堆玩具給孩子。陳璟綺認為,疫情期間無法頻繁接觸外界、或需要配戴口罩,並不是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主因。「兒童的語言發展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家長可在家裡提供或創造更多與孩子遊戲、陪伴、互動、溝通的機會,盡量減少過度使用3C育兒,因為如果父母只丟3C給孩子,而不多多與孩子相處互動,那無論是不是處在疫情,孩子的語言發展、人際互動,可能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極罕見!3歲女童一出生「肛門、陰道、尿道」全相連 醫:5千分之1機率
3歲女童婷婷(化名)因早產胚胎發育不完全,出生時被發現有先天高位「無肛症」合併洩殖腔異常,陰道、尿道及肛門相連,所幸雙和醫院小兒外科團隊與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小兒外科團隊連結合作,於今年9月幫女童重建泄殖腔,手術相當順利,目前女童已出院返家。雙和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魏晉弘醫師表示,無肛症在國內發生率約為4千至5千分之1,本就屬於相當罕見的疾病,而婷婷的情況又更為嚴重複雜,需投入相當醫療人力與資源才能展開治療,魏晉弘醫師指出,原先計劃在婷婷1歲前與國外醫療團隊合作,進行重建手術,但卻受疫情影響延宕至今,過去3年婷婷只能以腸造口暫代肛門進行排泄,不僅造成生活上許多困擾,也連帶影響社交發展與自信心的建立,讓本應歡樂無憂的童年蒙上陰影。所幸雙和醫院小兒外科團隊成功與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小兒外科團隊連結,安排在今年9月幫助婷婷重建泄殖腔,在雙方團隊合作下,原本估計至少8小時的腹腔鏡手術,順利在6小時內完成,婷婷也在術後休養1週即出院。魏晉弘醫師表示,無肛症及泄殖腔異常病童,雖然能透過腹腔鏡手術修復大部分生理構造的問題,但後續身心靈上的復健與支持更加重要。魏晉弘醫師解釋,無肛症連帶影響多個不同的器官,例如泌尿系統、心臟血管、脊髓及消化系統等,術後照護需仰賴家庭與醫療人員的共同努力;此外,為避免發生肛門失禁、漏便及巨大結腸等排便障礙問題,病童維持良好、紀律的腸道健康管理也相當關鍵。魏晉弘醫師提醒,由於無肛症病童骨盆腔構造與肌肉有先天缺陷,因此常出現排泄障礙,對此,他建議除了透過職能、物理治療課程復健外,家長若安排合適的體適能運動來訓練病童肌力,不僅可增加親子關係,透過團體課程與他人互動,對病童的自信、人際關係的養成也有相當幫助。

3歲童出生就沒肛門 雙和醫院攜手美國團隊助病童重建生理機能
3歲女童婷婷(化名)為「無肛症」病童,因早產胚胎發育不完全,出生時被發現有先天高位無肛症合併洩殖腔異常,陰道、尿道及肛門相連,非常罕見。雙和醫院與美國波士頓醫院合作,順利在6小時內完成腹腔鏡手術,為患童重建生理機能。攜手美國團隊 雙和醫院幫無肛症病童找回自信雙和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魏晉弘指出,無肛症在國內發生率約為4,000至5,000分之1,本就屬於相當罕見的疾病,而婷婷的情況又更為嚴重複雜,需投入相當醫療人力與資源才能展開治療。原本計畫婷婷在1歲前與國外專業醫療團隊合作進行重建手術,但卻受疫情影響延宕至今,過去3年只能以腸造口(人工肛門)暫代肛門進行排泄,不僅造成生活上許多困擾,連帶影響社交發展與自信心的建立,讓本應歡樂無憂的童年蒙上陰影。所幸雙和醫院小兒外科團隊成功與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小兒外科團隊連結,並安排在今年9月幫助婷婷重建泄殖腔,在團隊合作下原本估計至少8小時的腹腔鏡手術,順利在6小時內完成,並於術後休養1周即出院。先天缺陷仍有排泄障礙 術後須持續身心靈復健魏晉弘指出,無肛症及泄殖腔異常病童,雖然能透過腹腔鏡手術修復大部分生理構造的問題,但後續身心靈上的復健與支持更加重要。其中,無肛症連帶影響多個不同的器官,例如泌尿系統、心臟血管、脊髓及消化系統等,術後照護需仰賴家庭與醫療人員的共同努力;此外,為避免發生肛門失禁、漏便及巨大結腸等排便障礙問題,病童能否維持良好、紀律的腸道健康管理也相當關鍵。不僅如此,由於無肛症病童骨盆腔構造與肌肉有先天缺陷,故常出現排泄障礙。魏晉弘建議除透過職能、物理治療課程復健外,家長若安排合適的體適能運動來訓練病童肌力,不僅可增加親子關係,透過團體課程與他人互動,對病童的自信、人際關係的養成也有相當幫助。阿姆斯壯親子運動日12/9登場 小屁屁健康長大雙和醫院將於12月9日上午,在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舉辦專為全台無肛症、泄殖腔異常之病童及家屬的親子運動日,期待透過專業的醫護與體能訓練人員幫助病童及家屬一同體會運動對身體的幫助,本屆「阿姆斯壯親子運動日」由雙和醫院、想學教育及TFL淬煉體能訓練中心共同舉辦,詳情可參考雙和醫院官方網站或報名連結。

瓦斯行起薪5萬沒人要? 三代業者苦揭真相:一桶賺不到百元
「叫瓦斯」是不少家庭的日常,但全台瓦斯行的缺工危機卻每年加劇,即便不斷提高起薪,仍難以找到充足的配送人員。近日有網友就發文表示,因為扛瓦斯本身是危險行業,長期下來還有職業傷害,所以很少人願意做,對此,一名家中三代經營瓦斯行的網友也現身說法,無奈吐露目前瓦斯行的現狀。家中經營瓦斯行的網友在PTT發文。(圖/翻攝自PTT)原PO日前在PTT發文分享,透露自己家中算是第三代經營瓦斯,近10年也面臨很多種狀況,包括政府單位的相關法規變更,會讓更多的瓦斯業者慢慢淡出這個行業,原PO表示,早期約30至40年前,瓦斯行1個月薪水為3到4萬,做滿1年會有1個月年終,還外加每天餐費120元,工作內容1天大概需搬運50桶瓦斯,而10至20年前,薪水已提升到不含獎金約4至5萬,工作內容也相對較少,1天需搬運約30桶瓦斯。原PO感嘆,如今瓦斯行1個月薪水已漲到4至5萬,工作內容也降到每天只需搬運約20桶瓦斯,此外加上勞健保、保險,人事成本都比以前還高,原PO也透露該行辛苦之處,就是常常會收到客訴,抱怨費用高、員工年齡太大,原PO無奈表示「有時候覺得你們在嫌貴的時候,可以想想,你們知道一桶瓦斯成本多少嗎?不一定要客戶將心比心,而是希望可以了解一下,一桶瓦斯賺不到100元還要保證你們使用上的安全,真的超級佛心」。文章一出,有過來人就曝光經歷表示「笑死,我做過啊,一天就閃了。20公斤瓦斯爬樓梯你們可以試試啊,一個月5萬看醫生要你命」、「可能要天天跑復健診所看痠痛」,不過也有網友質疑「20桶一天賺不到2000,月薪5萬勞健保外加,你給的出薪水我也服你」、「一桶賺不到100薪水還發的出來喔?做慈善的嗎?」

10月景氣黃藍燈 台綜院:半導體可望觸底回升
台綜院22日發布10月份台灣EP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0.16%,連續2個月產業用電呈正成長,整體產業電力景氣指數續呈轉向的黃藍燈;台綜院表示,半導體10月用電量較去年同期增加8%,創下近1年來最大用電漲幅,而外銷訂單跌勢收斂,從兩者走勢來看,半導體景氣可望觸底回升。台綜院分析,半導體供應鏈庫存已有效去化,逐步回復健康水位,近來雖然以急單、短單居多,但業者仍謹慎控制庫存,在高效能運算與智慧型手機應用成長強勁,以及先進製程帶動下,終端市場需求將逐漸穩定。相較於半導體、電腦電子用電量穩定成長,化學材料、塑橡膠製品及機械設備等傳統產業,生產動能仍顯不足,整體來看,全國製造業用電成長率為負0.19%,電力景氣燈號續呈轉向的黃藍燈;台綜院解讀,外銷訂單連14黑,但10月減幅大幅收斂至個位數,與用電量兩者走勢來看,製造業已連續6個月出現轉向訊號,樂觀看待產業景氣逐步復甦向上。全球通膨與升息效益續存,地緣政治危機持續,國際終端市場需求仍顯疲弱,經濟成長趨緩;不過,受惠AI應用興起、消費性電子新機上市、年底消費旺季備貨需求以及民間消費動能仍強,加上去年第4季經濟負成長因素下,台綜院預估,10月經濟成長率大幅增加為4.4%。

洗澡無法感知水溫冷熱! 就醫竟發現是腦幹中風惹禍
50歲詹姓貨車司機,日前凌晨下班回家時,想用熱水澡洗掉一天的疲憊,但左手感覺不太到溫度,原以為是太累而不以為意,隔天一覺起來發現兩邊臉的感覺不同,覺得左臉刺刺麻麻的,感到不對勁而至急診就醫,聽到詹先生的主訴,醫師說這恐是腦中風,讓他住院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所幸發現得早,經口服抗血小板藥物並搭配復健治療,約一周內便大幅改善並出院返家。確診腦幹中風 嚴重生命危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鄭耕兆醫師表示,患者兩側的肌力正常,不過有出現感覺缺失(如身體兩邊對觸覺、痛覺及溫度的敏感度不一樣)、吞嚥問題(如喝水會嗆到)等症狀,且右側眼瞼下垂,經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是腦幹中風。鄭耕兆醫師說,患者本身有高血壓,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他血管梗塞的部位在右側延腦處,延腦是腦幹的一部份,主要控制心跳、呼吸和血壓,因此當延腦受損時,可能會造成生命威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疑似中風症狀快送醫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十大死因第五位,腦中風來得突然,且嚴重可能致殘,造成整個家庭的壓力。鄭耕兆醫師提醒,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應依照醫囑按時回診及服藥,當有疑似中風之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盡快送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67歲前校長跌倒致骨折 椎體成形術「灌水泥」改善完成環島
67歲的前校長劉秀雲,因為跌倒骨折,非常疼痛,幾乎無法行走,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江忠穎醫師,照了X光和安排核磁共振,診斷為腰椎第一節急性壓迫性骨折,壓迫的程度,嚴重到椎體原本是2.2公分已經降到只剩0.75公分了,江忠穎醫師安排椎體成形術,俗稱灌水泥的手術,手術約半小時,病患隔天就出院,後續加上復健,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剛完成環島。江忠穎醫師表示,椎體成形術是把脊椎的形狀,恢復到正常狀態,水泥把骨折裂縫填滿,達到止痛的效果,再把脊椎撐開之後,達到正常的狀態,而且可以幫助脊椎高度跟角度能夠儘量恢復到正常。水泥有分成很多種,這次手術以高密度的骨水泥治療,優點是像口香糖,在灌的時候比較不會有滲漏的危險,同時,也比較不會傷到神經,另外強度比較強,可以把椎體撐高,大概回復到正常八成左右的高度。江忠穎醫師提醒,處理完急性的疼痛,最重要的是手術後續的保養,急性治療先處理腰椎第一節。經過檢測,病患的的骨質疏鬆已經嚴重到-6.8,達到-2.5以上就叫做骨質疏鬆了,到-4、-5的病患,其實只要咳嗽就可以造成骨折。所以,為病患安排每個月打一次骨質疏鬆針,治療骨質疏鬆,預防日後其他節脊椎因為跌倒造成嚴重骨折,同時,也建議患者補充鈣片跟維生素D。復健科主任賴宇亮表示,腰椎間盤骨折術後復健,建議由復健科醫師評估,專業治療師協助復健,保持並增強核心肌力為主要課題,進一步由復健科醫師藉由口服藥物或引導注射止痛藥物,協助病人疼痛控制,早日回到健康快樂的生活。在預防老人跌倒方面,除了需要適度的活動跟運動,使肌肉的張力可以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並讓骨頭維持一定的強度。這樣即使不小心跌倒,也不至於造成嚴重的骨折而無法行走。老人家一旦跌倒至無法行走而臥床,很容易會有其他的泌尿道感染或肺炎的併發症,對長者健康危害非常大。預防骨折可以降低老人家的死亡率,不能以單純一個骨折的問題而等閒視之。江忠穎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現在已經併入三高一低中的一低,三高指的是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還有高血糖,而一低就是指低的骨密度,代表骨質疏鬆已經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慢性老年化疾病,必須要謹慎去預防。

暈牛郎幫衝業績「欠36萬酒水錢」 日女高中生被迫下海
日本一名17歲女高中生因為愛上牛郎,2人交往後,她為了幫做業績,欠了酒水錢173萬8700日幣(約新台幣36萬元),男友還要她下海還債。牛郎店長稱,不知道女高中生只有17歲。據《TBS NEWS》報導,今年3月,新宿一家牛郎店ARCANA讓17歲女高中生到店消費,還向她兜售酒精,女高中生因為認識了一名牛郎陷入愛河,女高中生每天都會光顧。女高中生表示,她跟牛郎一起外出,讓她有約會感。牛郎表示,他必須靠女子的力量,成為店裡的第一名。據了解,女高中生到店34天,酒水錢賒了173萬8700日幣(約新台幣36萬元),而她根本付不出錢。女高中生說,牛郎男友要她下海賺錢,她2個月跟50多人發生關係,約賺了200萬日幣(約新台幣42萬元)。女高中生表示,她出賣自己的身體,給骯髒的陌生人。事發後,女高中生已被送往醫院,接受身體檢查和精神疾病的復健治療。牛郎店長跟涉案牛郎也被逮捕。店長稱,不知道女高中生只有17歲。此外,日本東京都國稅局也有一名女公務員,也因為愛上牛郎,狂去店裡消費,但因為負擔不起花費,才會下海賣淫,她賺了820萬日幣(約新台幣174萬元),還請病假到風俗店工作。據悉,去年她已被懲處停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