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桃園醫院上月爆發院內群聚感染,由於該院疫情佔告一段落,指揮中心表示,預計最快19日可恢復正常營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完全復工條件將以「院內感控作為」與「人員管理」兩大條件審查為主,但仍以專家審查評估後建議為主。今(15)日指揮官陳時中於記者會上表示,樂觀估計最快19日桃醫可恢復正常營運,而分艙分流是極需改進的地方。莊人祥指出,周三(17)將召開專家會議審查桃醫提供的復工計畫,周四(18)將實地查訪桃醫督導,而復工主要針對重點將在感控作為和人員管理兩部分。莊人祥解釋,感控作為部分,桃醫對於專責病房的獨立運作和分艙分流等要提出具體計畫;人員管理部分,針對院內職員、院外陪探病等人士等要提出如何落實如實名制、症狀與體溫監測等計畫。莊人祥坦言,分艙分流一直以來都很難去真正做到,尤其當醫院有護理師、醫師染疫的話,除非整個制度能更徹底落實;症狀通報部分,因為每個醫院資訊化、電子化程度不一,例如陪探病者的資料部分,過去桃醫都是紙本為主,這是可以改善精進的地方。他說,因應過年返國的14天檢疫,很多人都趕在1月27日之前回來,因此過年期間入境人數創新低,每天僅數百人而已,有症狀者都是先送集中檢疫所採檢,檢驗結果陽性才會送到醫院,而桃園是國境第一線,桃醫究竟何時才能再收治新冠患者,莊人祥坦言,19日恐難以恢復,仍待專家審查評估後才能決定,不過目前國內住院人數不多,量能上足以應付。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疫情擴大,居家檢疫對象框列達5000人,高雄長庚醫院宣布,自26日起提升防疫措施,一般病房一律停止探病,陪病以1人為限,呼籲家屬共體時艱,多利用視訊通訊方式關心住院病患。繼林口長庚禁止探病後,高雄長庚25日也宣布跟進,自26日周二開始,除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及經醫師同意之外,一律停止探病。高雄長庚醫院宣布,自26日起提升防疫措施,一般病房一律停止探病,陪病以1人為限。(圖/林宏聰攝)而加護病房每日固定探視1次,探視時段為每天上午11時至11時30分,,每床每次以1人為限;如欲至高雄長庚陪病、探病者,需於前一日向護理站預約,或利用「長庚e指通」APP完成陪探病預約才能進入,恕不接受當日現場預約。院方重申,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不得入院陪病、探病,進出醫院也應全程戴口罩並洗手。此外,門診、檢查室以病人單獨入診室為原則,如需陪同以1人為限。
部立桃園醫院日前爆出群聚感染,且範圍不斷擴大,疫情指揮中心今天晚間緊急擴大回溯相關接觸者,全數列入居家隔離。然而有醫師認為,探病仍是一大問題,這類族群回溯較困難,且未必能誠實以告。該名醫師也分享18年前曾收治過SARS重症患者,而該患者就是沒有坦承自己去過醫院探病。陳時中24日晚間表示,針對回溯1月6日至19日醫院感染事件相關範圍之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陪病者及其同住者和案889就醫時之相關接觸者,即日起全數列入居家隔離至出院後14天,若已完成14天居家隔離者,將安排採檢,並持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另外,未完成14天居家隔離者,將持續完成居家隔離後,再安排採檢,預估會有近5000人列入居家隔離。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藏能表示,指揮中心目前做法雖已擴大很多,且住院患者都有資料、健保卡也有紀錄,相較之下好回溯,但如果是探病者就很難追蹤了,此外,醫院平時出人的人還有很多,可能有醫療業務、送貨員等,應該想辦法將探病者都納入回溯行列。張藏能更直言,醫院雖然都有執行實名制,但是否完整落實仍是問題,其次則是探病者是否會誠實告知?他也舉例18年前的SARS,當天和平醫院同樣爆發院內感染,有一位民眾去和平醫院探病後,回家出現腹瀉症狀,當時該民眾到新光醫院就醫,該民眾當時害怕就醫被排斥,因此未第一時間誠實告知自己去過和平醫院探病,急診為求謹慎照X光檢查,發現該患者左肺浸潤,送至隔離病房後確診感染SARS。該名患者後來是張藏能收治的患者,一度是重症,經歷過插管,後來康復出院,當時是因為醫院謹慎,發現有疑似問題,就立即送到隔離病房,才沒有造成後續感染問題。因此張藏能認為,「現在部桃有感染問題,因此有去探過病的人,也很難說會誠實以告。」
臺北榮總為簡化民眾探病申請流程,節省查驗時間,特別與交大智慧醫療團隊共同研發「預約探病APP」,探病者可先上網填寫個人資料、健康聲明暨旅遊史,預約完成之後,於探病時間前至中正一樓櫃台查驗身份,即可至病房探病,方便又快速。醫務企管部李偉強主任表示,臺北榮總即日起每日探病僅限一次,每床限二人,並推出智慧探病,民眾使用預約探病APP,可大幅減少填寫資料時間,直接進行身份查驗,快速通關,讓探病流程更順利。臺北榮總表示,其他時間進入醫院檢查或洽公人員也需身份查驗及出具檢查單等證明文件,所有探病均由中正樓一樓大門進入,經服務台查驗身份暨旅遊史後才可至病房探病,如有至疫區皆不可至醫院探病。臺北榮總也呼籲,疫情期間非必要,盡可能避免到醫院探病,或可利用手機與住院病人視訊,不僅方便、即時且不受時空限制,更重要的是可讓病人、訪客、醫護人員都安心更安全,全民配合共同守護國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