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2日12死皆是「中高齡」患者!病床吃緊 專家:就算有10個方艙也不夠用

北市20家急救責任醫院24日投入快篩行列,北市確診人數第二多的文山區一早就有長者在萬芳醫院外排隊等候篩檢。(圖/中國時報趙雙傑攝)

北市20家急救責任醫院24日投入快篩行列,北市確診人數第二多的文山區一早就有長者在萬芳醫院外排隊等候篩檢。(圖/中國時報趙雙傑攝)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本土個案數飆破3000例,同時間死亡率也在攀升中;光是23、24日2天就有12死,且都是50歲以上到80歲的中高齡。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5月14日之後已有17例死亡,其中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共7例,在醫院死亡的10例,有3例是經死後採檢才確診。對此有專家擔憂,若再不建方艙醫院,中高齡重症死亡率恐怕還會再上升。

國內疫情現況及醫療量能統計
國內疫情現況及醫療量能統計

楊志良稱社區不乾淨

去年4月歐洲疫情正猛烈時,義大利成為重災區,甚至曾經發生南義大利一家養老院護理人員集體逃跑,丟下87名老人,造成至少9名老人不幸去世,有的還是活活餓死的慘劇。台灣醫療量能吃緊,這一波本土疫情以中高齡確診居多,且過去3天每日使用呼吸器人數從46人、66人增加到84人,嚴重肺炎個案持續增加中,衝擊醫療量能,也讓人擔心未來是否出現類似義大利情況。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目前國內共有超過500例的感染源不明個案,顯示社區內「很不乾淨」;若這些個案的接觸者都照現行規定,讓輕症者待在家休養,將來疫情很可能會失控。

專責醫院非理想方式

楊志良指出,指揮中心讓輕症者待在家,而不是在醫院內受照顧,這很奇怪。因為國外經驗都是讓所有確診者住在隔離病房,等到完全康復,也就是3次PCR採檢結果都是陰性後才能返家。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說,從數據上來看,當前的國內醫療量能確實不足,但指揮中心仍然堅持設置新冠患者專責醫院,將輕症患者送至集中檢疫所,或是讓患者在家休養,都不是理想的處置方式。

隔離可避免醫療崩潰

王任賢表示,採用專責醫院處理新冠患者是指揮中心對台灣醫療量能的「過份自信」,此舉勢必排擠其他非新冠患者的醫療需求;而目前已知大多數的新冠患者都是輕症,因此只要設方艙醫院或輕症治療中心與外界隔離,就不會占用到現有的醫療資源。

王任賢說,指揮中心到現在還拘泥在要維持1人1室,若這樣搞,「就算有10個方艙也不夠用」;楊志良則建議,如果指揮中心排斥方艙2字,也可改其他名稱,但現在若再不積極建立類似的隔離醫院,台灣恐將面臨更嚴重的醫療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