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最新

經歷26年風雨「涉國安法」被迫停刊!回顧香港《蘋果日報》歷史興衰

香港蘋果日報於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後停刊。(圖/達志/路透社)

香港蘋果日報於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後停刊。(圖/達志/路透社)

1995年6月20日「蘋果日報」於香港創刊,全彩印刷、定價2元搶市場,隨即引發香港報業一波殺戮戰,社論明言「這是一份屬於香港人的報紙」。甚至在2003年5月SARS時期,將版圖擴展到台灣。如今不但在台灣結束出刊,其香港總部更因政治強壓而被迫跟大眾告別,令人唏噓。

《蘋果日報》起初使用減價策略,著重圖片及奪目標題,採用當時香港報章所沒有的全份全彩印刷作為賣點,同時在7-11賣出報紙時附送一個大蘋果。當時香港一份報紙約港幣5元,但是《蘋果日報》一份卻只要2元,隨著銷售穩定才逐步將價格調回5元。

香港蘋果日報於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後停刊。(圖/達志/路透社)
香港蘋果日報於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後停刊。(圖/達志/路透社)

除此之外,《蘋果日報》大膽採用西方非傳統報紙的特大號聳動標題及大版面寫實照片編排,完全顛覆了傳統香港報紙不是四平八穩的新聞、就是整版黑白廣告、或是預測六合彩及賽馬獎號的風格。《蘋果日報》的變革及削價吸引大量讀者,很快就成為了暢銷報章之一。而其它傳統報章也仿效《蘋果日報》的風格,部分老牌報章更因為抵受不住競爭,例如歷史悠久的《華僑日報》、《快報》和《香港聯合報》,在《蘋果日報》創刊前後相繼結業。

創辦人黎智英當年構思《蘋果日報》報紙的名稱表示,「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創刊時的電視廣告中,黎智英口中咬著蘋果,一邊說下金句:「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

許多民眾漏夜排隊搶買最後一份蘋果日報留作紀念。(圖/達志/路透社)
許多民眾漏夜排隊搶買最後一份蘋果日報留作紀念。(圖/達志/路透社)

這是一份在兩岸三地都令人又愛又恨的報紙,這家擅長挖掘隱私、獵奇跟拍的報紙,讓許多達官顯要、影藝紅星恨得牙癢癢。但一般民眾又無不被它聳動吸睛的標題,及赤裸寫實的圖片吸引。不僅如此,《蘋果日報》在香港更率先於1998年設立網路版新聞,此後更開先河,開闢「讀者爆料調查」單元,且在新聞內添加「網友意見」,讓一般讀者產生參與感,大幅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2003年5月2日,《蘋果日報》挾帶著雄厚財力與資源,跨海來台創刊,把同樣的風格和作法也帶進台灣報業,從此,也影響了不論港台,都有報紙各種程度地模仿起《蘋果日報》的風格,放大標題和照片,也減少文字篇幅,或多或少能看見《蘋果日報》的影子。2008年蘋果推出蘋果動新聞,以視像和動畫媒介報道新聞內容,加強新聞電子化。

在蘋果日報總部及其出版商Next Digital宣布將印刷最後一版後,工作人員點亮手機手電筒,並向大樓外的支持者揮手致意。(圖/達志/路透社)
在蘋果日報總部及其出版商Next Digital宣布將印刷最後一版後,工作人員點亮手機手電筒,並向大樓外的支持者揮手致意。(圖/達志/路透社)

《蘋果日報》除了顛覆香港的傳媒生態,也涉入不少傳媒操守的爭議事件,1998年10月24日,蘋果頭版報導陳健康在妻兒死後仍北上尋歡,成為當日的獨家頭條,後來被揭發是有償新聞,黎智英事後以頭版全版公開道歉,該案件亦成為探討香港傳媒專業操守的案例及教材。

《蘋果日報》的崛起,和黎智英大膽精明的商業頭腦有關。但《蘋果日報》的殞落,也和黎智英早年與中共政權之間的衝突,種下的反共立場有關。如今透過「港區國安法」將手伸進香港的中共,讓創辦人黎智英鋃鐺入獄,所有金流更被斬斷,進而導致報社熄燈。

在香港,蘋果日報創刊後,以名人八卦、民主社論為特色,後來逐漸轉型為反北京威權的社會刊物,常為抗議人士發聲,對港府及建制派採批判態度。在1997年香港主權轉移中國後,《蘋果日報》經常公開號召港人上街,參加反對北京及港府的政治性遊行及集會。然而鮮明的政治立場,使該報在香港國安法通過後,成為北京政府的頭號眼中釘。

從此《蘋果日報》不但長年不為中共所喜,更因黎智英越來越積極投入香港民主化運動,尤其是2014年的「占中」及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過後,不但讓他官司纏身,《蘋果日報》更加深成為中共非拔除不可的眼中釘、肉中刺。

一名男子帶著《蘋果日報》最終版的報紙,將其帶到香港的報攤。(圖/達志/路透社)
一名男子帶著《蘋果日報》最終版的報紙,將其帶到香港的報攤。(圖/達志/路透社)

2020年6月30日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拉響了《蘋果日報》生存的警報。2020年8月10日,香港警務處國安處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的「勾結外國勢力」罪名,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次子黎耀恩、營運總裁兼財務總裁周達權,又以涉嫌串謀欺詐拘捕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劍虹。到上午10時,近200名藍帽子警員及探員到達將軍澳蘋果日報大樓進行搜查。

2021年6月17日,警方國安處拘捕5名《蘋果日報》董事,包括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劍虹、營運總裁周達權、《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及執行總編輯張志偉。指出他們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第29條 「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警方亦曾到被捕人的住所進行搜查,同時更出動逾500名港警搜查《蘋果日報》大樓。

同一天,港府使出殺手鐧,不但凍結蘋果日報等3家關係企業共港幣1800萬元(約新台幣6480萬元)的資產,更下令香港各大銀行凍結這3家企業的所有資金往來,徹底斬斷《蘋果日報》的所有金脈,成為壓垮《蘋果日報》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1年6月21日,據《路透社》報導,《蘋果日報》母公司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外籍顧問Mark Simon表示,《蘋果日報》已沒有渠道取得資金,可能在數天內就得被迫終止運作,同時《蘋果日報》大部分員工已經離職。同日壹傳媒召開董事會議,表示若保安局拒絕解凍資金,《蘋果日報》將在6月26日最後出版,動新聞則營運至前一日。直播節目「9點半蘋果新聞報道」、財經版、英文版陸續宣布停止更新。

2021年6月23日,蘋果社評主筆涉國安法被捕,董事會開會後宣布《蘋果日報》不遲於週六刊出最後一份。《蘋果日報》宣布24日出版後直接停運,網上新聞則於23日停止更新,大批香港市民到蘋果大樓外亮燈,悼念與他們共歷26年風雨的新聞報刊。

《蘋果日報》被迫熄燈後,英國、美國、歐洲聯盟(EU)同聲譴責,人權團體「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亞太區主任米西拉(Yamini Mishra)則表示,警察針對香港《蘋果日報》的行動,「讓所有港媒不寒而慄」、「強迫蘋果日報停刊,是香港近代史上媒體自由最黑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