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焦點

立院協商熱論日本食品 張其祿:要確保進「福食」而非「核食」

立委張其祿認為,開放「福食」需有完整的配套方案和提供消費充分的資訊及選擇之權力,源頭管理、明白標示。(圖/記者周志龍攝)

立委張其祿認為,開放「福食」需有完整的配套方案和提供消費充分的資訊及選擇之權力,源頭管理、明白標示。(圖/記者周志龍攝)

立法院今(27)日持續進行「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黨團協商」,會議中朝野針對是否開放「311地震福島核災後當地及週邊產地食品」(福食)進口議題有熱烈討論。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認為,開放需有完整的配套方案和提供消費充分的資訊及選擇之權力,源頭管理、明白標示可做為基本圭臬,以真正確保進口之日本食品係「福食」,而非「核食」。

張其祿認為,目前關鍵的問題,不是其名稱是「福食」或「核食」,而是在於政府能否有精準的食安把關、社會溝通,以及在開放過程中必要及相關配套。他說,這應該是一個可以用科學、理性及務實的態度來討論的公共政策議題,不須以仇日或媚日的立場,抑或黨派的競爭及意識型態的差異來做為考量及鬥爭的根據。

「長期以來,民眾黨對於食安課題一直抱持著為全體國民健康福祉做最嚴格把關的態度,食安標準不容打折。」張其祿說,無論是先前的「萊豬」或是此次的福島地區食品,他都認為政府應該要以國際組織或先進國家同等級之食安標準來作為我國之最低規範,並且在不衝擊我國產業,同時提供消費者充分資訊及自由選擇的情況下,方可考量開放進口。

張其祿指出,國外食品的開放也需要有更周詳和完整的安全把關配套,以此次福島地區食品為例,因當時的核汙染物質係透過大氣、海流而擴散至周邊及洋流所達之地區,其並非只是同心圓式的向外擴散,所以只用「地區」來界定開放的標準,反而不是科學的食安標準;再者,食品的安全規範還應涵蓋食品的原料、再製品、調味料,甚至是食品添加劑等,以防掛一漏萬;最後,原產地的溯源管理、查廠、抽檢亦是必要的把關配套,皆非只是開放與不開放的選擇題,而是做好開放前的配套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