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社會
調查

司法祕密花園2/甘棠、黃槐當門神 國定古蹟驚奇多

司法大廈(右)由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左上)設計建造,中山堂(左下)也是他蓋的。(圖/翻攝維基百科)

司法大廈(右)由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左上)設計建造,中山堂(左下)也是他蓋的。(圖/翻攝維基百科)

台灣最高司法機關所在地的司法大廈,裡面有司法院、高等法院、高等檢察署等重要司法機關,堪稱全國司法機關的大腦和中樞神經,這棟司法大廈至今已有88年歷史,1998被列為國定古蹟,很少人知道,司法大廈和鄰近的中山堂還是姊妹屋,都出於同一個日據時期官員之手。國民政府遷台後,司法大廈增建了第四層,還在門口兩側種植具有歷史意義的甘棠樹和黃槐樹,勉勵司法官明察秋毫、保障人權。

司法院貴賓室兼用自然採光的生態工法,吊燈上方裝設圓形採光玻璃,右上為後來增建的採光罩。(圖/黃威彬攝)
司法院貴賓室兼用自然採光的生態工法,吊燈上方裝設圓形採光玻璃,右上為後來增建的採光罩。(圖/黃威彬攝)

前高等法院庭長王炳梁指出,司法大廈由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規劃建造,1934年竣工,原為總督府高等法院、台北地方法院及檢察局的辦公室,是當時臺灣最高的司法機關。井手薰還設計建造了台北公會堂,就是現在的中山堂,與司法大廈是姊妹屋,所以兩座建築物擁有許多共同特色,包括採用折衷主義樣式,雖有拱門及拱窗,但線條已趨簡化。

司法大廈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外觀圓拱門、希臘柱與拱窗等古典建築元素,具有文藝復興風格。外牆貼上淺綠色磁磚,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具有防空保護作用,可避免盟軍飛機轟炸。司法大廈外觀最重要的特色是中央塔的八角形屋頂,屋頂四周呈波浪曲線,很像日本武士的頭盔,稱為帝國興亞式,隱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擴張、一統亞洲的野心。有法界耆老指出,井手薰蓋的這棟司法大廈雄偉氣派,展現殖民政府的司法權威性,具有震攝台灣人的功能。

井手薰蓋司法大廈時非常用心,採用了節能減碳的生態工法。高等法院總務科長陳漢朝指出,最有名的就是現在司法院貴賓室吊燈上方的玻璃天花板,使用採光玻璃,讓陽光也能從貴賓室上方塔樓窗戶引進室內,盡量不用人工照明,即便是現在來說,設計也是相當先進。

此外,管理司法大廈的高等法院還在門前植栽加入中國傳統元素,在面對大門的左右兩側各種甘棠樹、黃槐樹,而這兩種樹都是有歷史典故的,被稱為「甘棠之愛、樹槐聽訟」,由高院前庭長王炳梁在民國90年代建議種植,時任高院書記官長梁宏哲蒐集資料撰寫公文、逐級上呈,獲當時司法院長賴英照批准。

王炳梁指出,甘棠樹位於司法大廈大門右邊。西周時期召公治理國家勤政愛民,經常下鄉探訪民隱,有時就在甘棠樹下遮風避雨聽訟,被稱為是世界最早的巡迴法院之一,召公過世後,民眾感念他的德政,不忍砍伐他曾待過的甘棠樹,《詩經》〈召南〉章的〈甘棠〉詩記載了這件事,史稱「甘棠之愛」,有司法為民的寓意。甘棠樹在台灣俗稱「鳥梨」,果實圓而小、味澀,水果店常見這種醃漬後的零食。

至於黃槐樹是中國官衙前常見樹木,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序文提到自己被關在槐樹旁的法院,暗喻身陷冤獄。司法院和高院認為種槐樹和甘棠樹可提醒司法官應該保障人權、避免冤獄,這也是司法機關努力的目標。

甘棠樹(右方最高樹)和黃槐樹(左方開黃花者)具有司法為民和保障人權意義,圖中人物為高院前庭長王炳梁。(圖/黃威彬攝)
甘棠樹(右方最高樹)和黃槐樹(左方開黃花者)具有司法為民和保障人權意義,圖中人物為高院前庭長王炳梁。(圖/黃威彬攝)
社會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