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住宅牛肉辨真假3/政見耍花招一流 專家批「這些」都是選舉噱頭

CTWANT採訪學者、民間團體認為部分社宅政見可能是「選舉噱頭」。圖為(左起)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政治大學地政系主任孫振義、住宅推動聯盟研究員廖庭輝。(圖/受訪者提供、報系資料庫)

CTWANT採訪學者、民間團體認為部分社宅政見可能是「選舉噱頭」。圖為(左起)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政治大學地政系主任孫振義、住宅推動聯盟研究員廖庭輝。(圖/受訪者提供、報系資料庫)

除了雙北市長候選人政見打出住宅社宅牌,就連中南部縣市長候選人今年也罕見地跟進,政見更誘人,例如「購屋頭期款由政府幫你扛」「社宅租金轉購屋價金」「第3胎起社宅免費住7年」,以及「以青年及新婚家庭為優先承租社宅」等,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學者專家,多數答案是「選舉噱頭」「社宅供給不足,應留給弱勢族群。」

「過去台南、高雄候選人對社宅議題意興闌珊,比起4年前、8年前地方首長選舉,今年包含台中,候選人對於社宅政見明顯熱絡,興建數量也承諾的積極,都因為近年房價飆高,所以候選人對於社宅議題都被迫接招。」住宅推動聯盟今年8月起拜訪六都市長候選人,參與拜訪的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有感地說。

目前桃園、台中社宅供給量僅約1,500戶,台南市供給為0,高雄也只有122戶正在出租;桃園、台中社宅興建及規劃中的數量約在7,100戶,占內政部訂定目標的5成,台南、高雄興建及規劃中的社宅約2,000~3,000戶,為目標的2成5。而桃園、台中候選人承諾社宅量是15,000~20,000戶,台南黃偉哲與謝龍介承諾要蓋7,000戶,高雄陳其邁、柯志恩喊出15,000戶。

廖庭輝認為,黃偉哲在社宅租金「以身分做市價打折」有不公平情況;謝龍介的「付出的房租未來能轉為購屋價金」,都是過於天馬行空。(圖/CTWANT資料室、翻攝謝龍介臉書)
廖庭輝認為,黃偉哲在社宅租金「以身分做市價打折」有不公平情況;謝龍介的「付出的房租未來能轉為購屋價金」,都是過於天馬行空。(圖/CTWANT資料室、翻攝謝龍介臉書)

對於中南部未來市長開出比豪邁的社宅政見,呂秉怡表示,不擔心候選人開空頭支票亂喊社宅承諾戶數,「不承諾日後連追都不能追,現在情況相對樂觀!」

最近才就台南市長候選人住宅政策分析一輪的住宅推動聯盟研究員廖庭輝表示,黃偉哲剛上任時,房價所得比在六都裡最能負擔,如今居然超越高雄、桃園,六都中排第四名,因此今年台南市長候選人紛紛提出社宅政見,包括採都市開發利得或以協助中央興辦的方式取得社宅,獨獨對「市府自行興辦」付之闕如。

至於社宅租金部分,黃偉哲主張「切分弱勢、年長者等身分再市價打折」,謝龍介提出「006688」,前兩年零租金,第三、四年6折,第五、六年8折優惠,「付出的房租未來還能轉為購屋價金」;林義豐打出第3胎起提供社會住宅免費住7年,廖庭輝認為,前者因收入不同而可能不公平,後者「聽起來很美好,算起來不可能,過於天馬行空。」

高雄柯志恩挑戰現任市長陳其邁,打出「讓生兩胎以上的新手爸媽可以優先承租社宅」,包括北市候選人蔣萬安在內,有不少候選人都打出類似政見。(圖/翻攝柯志恩臉書)
高雄柯志恩挑戰現任市長陳其邁,打出「讓生兩胎以上的新手爸媽可以優先承租社宅」,包括北市候選人蔣萬安在內,有不少候選人都打出類似政見。(圖/翻攝柯志恩臉書)

高雄陳其邁打出,「未來只要每家戶每人每月所得平均5萬467元以下就可申請社宅」;柯志恩則提出,「將提撥社會住宅至少2成的比例,讓生兩胎以上的新手爸媽可以優先承租社宅」。政治大學地政系主任孫振義表示,目前能供給出租的社宅就這麼少,對某些族群祭以優先入住甚至承購,都會排擠其他可能更需要幫助的弱勢家庭。若真要施行,考量到畢竟高雄現有社宅存量不到3,000戶,在社宅數量顯著擴增前,亦可再搭配借鏡其他積極創新策略。

孫振義向CTWANT記者表示,「目前社宅不是絕對弱勢在居住,而是『相對弱勢且幸運的人』才能抽中,「瘋狂追求」過低租金意義不大!」不少候選人提出降低租金照拂民眾,應考慮未來營運財務及公平性,社宅營運若是無法達到收支平衡,則可能需要地方政府長期補貼,也會造成未來市府財政壓力。

據此,住盟也提出「抽籤制」改為「輪候制」的訴求,讓需要幫助的人不用再「比運氣」,且透過「輪候名單」民眾能知道自己「何時可能入住社宅、入住哪間社宅」,更容易規劃其租屋與購屋時程;不論誰當市長,也都要面對這些具體已加入輪候的選民,並督促檢視政府是否有積極興辦社宅,讓名額可以早點輪到他。

為吸引年輕人,桃園鄭寶清的「購屋頭期款完全由政府來幫你扛」,多數專家認為不切實際。(圖/報系資料庫)
為吸引年輕人,桃園鄭寶清的「購屋頭期款完全由政府來幫你扛」,多數專家認為不切實際。(圖/報系資料庫)

除了社宅外,桃園候選人鄭寶清打出更誘人的住宅政策,「購屋頭期款完全由政府來幫你扛」,用提高容積來換住宅,售出後可成為住宅基金收入,即可當作年輕人的購屋頭期款。「政府興辦出售住宅在過去的政策經驗中,早已證明對居住正義沒有幫助,只是讓抽到的幸運兒轉賣獲利,與圖利建商而已。」不只廖庭輝強烈反對,呂秉怡也質疑,「到底現階段有多少容積能換住宅?如果有這麼多容積,對都市發展的衝擊必須整體考量,況且數量又不多,只是選舉噱頭!」

呂秉怡表示,中南部近年房價上漲,想購屋的年輕人被困在租屋市場,地方政府候選人看到青年的憤怒,今年紛紛提出相關政見,但地方政府只能蓋社宅、發租金補貼,想幫助青年購屋要從健全購屋市場的金融、制度等下手,工具握在中央不在地方,「這些政見多少能做到,還是只是讓年輕人知道候選人有在關心他們的痛,而喊出的空頭支票?」

居住正義的實現,要回歸到整體規劃。孫振義表示,從社宅興建、租金補貼、包租代管、囤房稅負,及確實針對需要幫助的弱勢給予優先入住或較高的租金優惠著手,「更要兼顧每一座城市的房價、特性,因地制宜制定政策,而非競相喊價,這才是理性的居住正義政策思維。」光喊社宅數量,若無所需的土地、預算與順利招標,最終就是「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