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娛樂
即時

女作家罹「多重精神疾病」被嘲笑辱罵 哽咽吐絕望心聲:有很多誤解

作家洪子如致力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圖/翻攝自apriltzu IG)

作家洪子如致力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圖/翻攝自apriltzu IG)

一般人對精神疾病存在許多刻板印象和誤解,因此作家洪子如(April Hung)正積極推動精神疾病去污名化,近日也在節目上分享心路歷程,希望可以幫助外界更加理解精神疾病。

April在《新聞挖挖哇》分享,自己患有憂鬱症、躁鬱症和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她發現自己躁鬱症發作狂躁3個月,做出很多沒辦法控制的事,例如不斷直播狂罵痛恨世界的言論,或是每秒發文,嚇走很多情人、朋友、同事和客戶,這些事情在她的腦海中都是沒有記憶的,但是她清醒後要面對這些事,卻是很陌生的殘局,因此希望身旁的人理解,只能幫自己貼上精神疾病患者的標籤,親自打造一個可以談論病的空間,才會活得比較自在。

April坦言,她本來的性格不是這樣,但是躁症發作的時候,會變得很狂妄自大,覺得很不可一世,認為所有人都不如她,這其實是生病的反應,而她之所以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是因為世界上對精神疾病患者有很多誤解,主要分成3種。

April認為外界對精神疾病有3種誤解。(圖/翻攝自新聞挖挖哇!YouTube)
April認為外界對精神疾病有3種誤解。(圖/翻攝自新聞挖挖哇!YouTube)

第1個是對精神病患有標準的模樣和想像,好像病人一定要是什麼樣的形象,大家才覺得生病了。在躁症發作的時候,April的世界不斷地重建和崩塌,個性變得自大狂妄,下一秒又變得楚楚可憐求人原諒,因為如此反覆被很多網友嘲笑辱罵,「我才發現,很多人以為痛苦只有一種姿態跟樣貌」,只能將過程用文字記錄,再去回憶拼湊生病的過程,過去她曾把個人粉專名稱改為「我就是極品」,現在看來是很痛苦的,「因為我覺得我是很糟糕的」。

第2種誤解是藥物,很多人覺得吃藥不好,但她個人支持藥物控制,「精神疾病就是大腦疾病,是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異常,需要靠藥物調整腦袋中的血液濃度」,精神科藥物就是慢性藥物,只要尋求專業的醫生開藥,依照劑量服用,對身體負擔不大,和保健食品是相同的概念,是補充身體缺少的元素,「我希望大家對精神疾病藥物,可以像是保養品那樣寬心,正視情緒問題和身體。問題,其實是一樣的」

第3種則是負面情緒汙名化,「負面情緒」這個詞對她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汙名化,認為不論是開心快樂,或者是悲傷痛苦,都一樣是情緒,「為什麼在哭的時候,大家要遞給你衛生紙,總是叫你不要哭?」她覺得這樣的情形很奇怪,因為哭也是一種情緒釋放,「我覺得哭跟笑一樣,發出聲音都是正常的」,這個世界卻要我們去收這個情緒,反而讓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感到孤單。

April成立可以談論病的空間。(圖/翻攝自新聞挖挖哇!YouTube)
April成立可以談論病的空間。(圖/翻攝自新聞挖挖哇!YouTube)

April自生病以來,發現身邊也有很多和她情況類似的人,精神疾病需要不斷溝通和理解,讓人家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才可以更寬心地面對,因為嚴重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痛苦的事情還是存在,不會因為不談論就不存在,她希望可以創造一個談論病的空間,讓大家不斷討論,讓嚴重的事情講起來,很久以後或許就變得不嚴重了。

娛樂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