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陸資來台投資10年近700億 將面臨「雙重風險」困局

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林志潔律師(前)。(圖∕李蕙璇攝)

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林志潔律師(前)。(圖∕李蕙璇攝)

在一場由美國在台協會於國內首次與交通大學共同舉辦「外國投資審查及國家安全—敏感技術與國安產業的保護」研討會中提到,夾在陸美兩強間戰略對抗與貿易戰升高之下,我國未來可能面臨「雙重風險」困局。

根據統計,經濟部於2009年開放陸資來臺投資的相關管理機制至今已逾10年。自2009年開放以來至 2019年 11 月,經濟部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共為1363件,累計金額近23億美元(以1美元兌換新台幣30.28計算,約折合為新台幣696.44億元)。

2015年則為年度申請件數之高峰,該年中國國務院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引導中國企業進行境外投資。而亦有多起陸資來台投資我國電子業之矚目案件,如中國紫光參與我國半導體重要廠商力成、南茂與矽品等上市封測廠私募案,欲取得三家企業各25%股權。

該研討會由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企業法律中心、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中心以及台灣科技法律學會於共同舉辦,希望透過多國防範境外勢力不當投資與介入的經驗,討論國家與商業投資安全等層面問題。

立委高嘉瑜。(圖∕李蕙璇攝)
立委高嘉瑜。(圖∕李蕙璇攝)

與會出席者,邀請到前澳洲昆士蘭州資安部部長伊恩沃克(Ian Walker)、美國在台協會經濟組副組長邵藹帝(Arati Shroff)及日本森・濱田松本法律事務所合夥人東洋介(Yohsuke Higashi)律師,分享澳洲、美國與日本與在法律規範與執行上的相關經驗。

有學者、專家表示,台灣IT產業等核心技術一旦面臨國家核心競爭力到攸關關鍵技術流出,可能面臨「雙重風險」困局部分,一方面擔心我國自身技術的流出,另一方面也會因為相關資安、技術的流出,使得其他國家不願意在台投資。

以目前我國現行規範來看,外資來台投資審查機制採行雙軌制,區分大陸地區人士(陸資)及僑外人士(僑外資)而有不同的規範。關於外資來台之部分,規範於外國人投資條例之中,而中資之投資規範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共同規範。

與會學者專家有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黃帥升、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律師(右起)。(圖∕李蕙璇攝)
與會學者專家有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黃帥升、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律師(右起)。(圖∕李蕙璇攝)

外資與中資來台投資目前皆採事前審查制,須經主管機關許可後,才可以在台灣投資,而且皆由經濟部投資審查委員會加以審查,但針對外國人來台投資與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之規範強度與監督模式並不相同,外國人來台投資之事業,乃以負面表列之方式,僅排除特定事業不得投資。

中資來台投資則以正面表列方式規範,僅允許投資特定事業,並要求中資來台投資的國內事業如係實收資本額達3000 萬元以上的事業,須定期向主管機關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