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現金股利配息兩樣情!97家歸零 中壽國票金等69家逆勢仍發現金

(圖/報系資料照)

(圖/報系資料照)

上市櫃股利配發方針為台股5月的熱議話題,惟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干擾,影響企業營運動能,以及下半年展望尚待觀察,導致部分公司股利政策急轉彎,目前已公布的個股中,共有友達、華航、裕隆、統一實等97家現金股利「歸零」。

新冠肺炎疫情大舉衝擊資本市場,除了直接影響股價之外,由於正值公司董事會擬定盈餘分派,對後市不確定的氛圍也影響到現金股利配發。目前為止,已公布去年股利政策的上市櫃公司約500家決議不分配股利,而前一年度仍有配息,但今年現金股利歸零的則有97家,超越去年的74家。

其中,包括友達、中華、華航、裕隆、彩晶、台玻、統一實、亞昕、國賓等,法人分析,上市櫃公司透過發放現金股利,與股東共享成長果實,是台股市場的特色之一。根據過去經驗,不配息的常見情況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是公司虧損沒有盈餘可以配發,或是個別公司有其他資金用途,以及受大環境因素影響,對產業後市看法相對保守,經營層選擇多留現金在手,維持企業營運。

面板大廠友達自2013年度以來,每年皆配發現金股利,惟去年因年度虧損191.9億元,每股虧損2元,日前董事會決議不配發現金股利,終結連六年配息紀錄。

以今年狀況來看,年初以來因新冠肺炎疫情攪局,許多企業營運皆大受衝擊,有獲利的公司也可能會選擇減少發放現金股利,甚至不配息給股東,把年度盈餘用來「存糧過冬」,以國賓為例,原先公告今年股利政策,每股擬配發現金股利0.4元,後來因疫情因素,策略急轉彎決不配息。

另,在各國啟動防疫封鎖措施影響下,華航今年營運元氣大傷,首季稅後虧損37.73億元,EPS -0.7元,不僅未配發現金股利,公司也擬發行百億公司債,穩住手上現金水位。

雖然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公司前一年度仍有獲利,但今年現金股利歸零,不過也有中壽、國票金、王道銀、正文、網家、大車隊等69家前一年度雖未配發股息,但因去年營運轉佳,在手資金充裕,今年董事會決議再度配發現金股利,維持股東信心。

且截至目前已公布上市櫃現金股利總額已超越1兆元,今年上市櫃公司的總配息金額仍望連續六年維持在兆元以上。

「空頭不死、多頭不止」

5月20日總統就職日適逢台指期結算,增添政府護盤及拉抬力道的想像空間,7日台股本來落入平盤以下,盤中指數急拉,讓空頭措手不及,上演多頭強軋的軋空行情,其中熱映券資比一度觸及56%之後引發融券快速回補,本周股價上漲30.68%,名副其實的「空頭不死、多頭不止」。

台股從8,523點反彈以來,資金行情當靠山,搭配政府、投信、中實戶及散戶的多頭力挺,讓台股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走勢亮眼,台股5月是總統就職重要日子,依據過往傳統經驗,520總統就職前是台股營造多頭的好時機,尤其台指期本月結算剛好是520,內資躬逢其盛攜手作多台股,就是要台股完全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擾,更能突顯政府的執政能力。

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表示,台股近期走勢與美股已完全脫鉤,顯示控盤者的企圖心,7日台股早盤反應美股的弱勢而走低,不料盤中率先從台指期急拉,連動大型權值股的多頭資金發動,讓12周RSI回升至50以上,緊接著要觀察下周是否還能維持在50以上,連續三周高於50,台股則屬於強勢格局。

德信證券副總吳文彬表示,事實上台股多頭的拉抬力道尚有空頭的回補,目前台股融券餘額高達89.4萬餘張,多頭與空頭資金回補,讓台股本波反彈可圈可點,就個股而言不少個股空頭慘遭軋空。

統計台股券資比達三成以上的個股有撼訊、康那香、光鋐、廣錠、恆大、熱映、十銓、金像電、泰博、明泰、家登、立積、愛普、燿華等,其中康那香本周四個交易日大漲32.63%,空頭的融券尚未退場,券資比達67.88%。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資金過多的跡象是小型股本益比已無法常理推估,投資人若依據本益比評價來作空個股,容易慘遭吞噬,同時台股控盤者相當熟悉台股節奏,透過上下劇烈波動,誘空、殺多再軋空的震盪,台股朝著收復年線更邁進一步。

彌補虧損 上市櫃吹減資風

因應去年營運不振、今年因疫情造成營運衝擊,以及免於因淨值跌至股本的十分之三而下市,今年來上市櫃公司宣布辦理減資以彌補虧損,並藉以提高每股淨值的公司愈來愈多,7日有錸德、翔耀及鑫創等三家上市櫃公司再宣布,累計今年來已有29家上市櫃公司宣布辦理減資彌補虧損。

今年才到5月上旬,就有10家上市公司、19家上櫃公司,因去年虧損或累計虧損情況嚴重,相繼宣布辦理減資以彌補虧損,由於上市櫃公司退場機制已於今年4月1日起實施,據統計,首批適用上市公司計有14家,其中,鈞泰、天翰、正峰新等因有淨值掉至股本的十分之三,致面臨下市之虞,也趕在這波加入減資潮。

據統計,今年累計至目前為止,已有信昌化、大魯閣、喬鼎、天瀚、正峰新、裕隆、鈞泰、東訊、翔耀、錸德等10家上市公司,相繼宣布減資彌補虧損。

另外,上櫃公司則更多,統計至7日止共有19家公司,包括鈺創、立凱-KY、泰谷、凱柏實業、保銳、兆遠、茂迪、元勝、百徽、尚茂、研勤、元炬、永利聯合、德宏、得利影、全域、泰偉、辣椒及鑫創等。

投資專家指出,上市櫃辦理減資包括打銷虧損、改善財務結構、引進新的經營團隊和資金、恢復信用交易、避免淨值掉到5元以下,被打入全額交割股及免於下市命運等;因為減資彌補虧損後,公司股本會減少,每股淨值提高,若因而提升至10元以上,就可取得信用交易資格,因此,減資彌補虧損,有時反而成為催化股價上漲的良藥。

投資專家強調,近年來有愈來愈多公司因營運出現重大虧損,將辦理減資視為「妙手回春」,不僅是提高每股淨值,更透過減資後再增資,以美化公司營運體質,並引進新經營團隊,而今年4月1日上市櫃公司退場機制正式上路後,雖然主管機關給予三年改善期,但對淨值掉到股本十分之三的公司來說,都有減資提升淨值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