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舒心BAR/吳若權:善用今生,圓滿具足

舒心BAR/吳若權:善用今生,圓滿具足(圖/123RF)

舒心BAR/吳若權:善用今生,圓滿具足(圖/123RF)

可以「隨緣」,但不要「隨便」。學著調伏本心,即使你碰到令人感到憤怒的刺激,但就因為你懂得調伏自己的內心,而轉換成為正向的愛與力量。

從《為什麼學佛?》的書名看起來,好像只是跟佛教有關,其實我接下來要分享的內容,並不限於任何宗教信仰。作者蔣揚仁欽提到:學佛的主要目的,不是求神通、求感應,而是為了可以主動操控自己的心靈幸福。

每個人學佛的動機不同,大多都是在人生中遇到難題,或是碰到過不去的關卡,才會想要信佛,希望從燒香祈福中得到保佑,但是這麼做並不能夠真正而徹底地解決問題喔,因為。真正的佛法,並不是只靠燒香祈福,而是更注重內心力量的培養。

請你先建立這很重要的基本觀念之後,接著看看我為你摘要這本書中的三個重點,與你分享!

一、調伏內心,化解衝突

在人生中,學著「隨緣」,但不要「隨便」!

「隨便」,是指隨著心情,毫不考慮的去做一件事情,帶有任意妄為、漫不經心的成分,甚至是一開始就放棄的態度。

「隨緣」,則是當我們盡了一切的努力,希望因緣聚合,但結果卻事與願違時,必須用「努力但不強求」的心態來面對。

擁有隨緣的心態,心靈才會寬大,在遭遇挫折時,才不會心生怨懟。

我們所身處的外在環境,充滿了複雜的連結,存在各種紛擾,這些都是無法控制的。所以,很重要的是,當我們遭遇到這些外緣的變化時,要學習如何去控制自己的心,不要讓它隨著煩惱起伏。

當外在發生不如己意的事情,生氣憤怒只會傷人害己,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如果可以透過愛心、慈悲心和因果論來化解衝突,就可以把被動的憤怒,轉向成為主動的自我掌控。

當每一次遭遇到外在因緣衝擊時,學著調伏本心,讓心不隨著外在的環境,而有大起大落的波動。即使你碰到的是,會令人感覺到憤怒的刺激,但就因為你懂得調伏自己的內心,而轉換成為正向的愛與力量。原本是會讓我們生氣的情況,反而令我們產生愛心,這樣就能克服外在的衝突挑戰。

離苦得樂,並不是說,只要離開外在的苦緣,就能得到快樂,而是把內心的煩惱,轉化成為可以自我掌控的情緒,讓心情可以維持平靜,這才是真正而且恆久的快樂。

二、透過布施,感受歡喜

一直以來,人們總以為愛自己,是自我保護的最好方式,總想著:把自己看得重要,這有什麼不對呢?甚至為了要活得好、過得好,不惜踩在別人頭頂上,但其實那種踩在別人頭上,以求自我保護的方式,才是最不好的。

珍惜自己、愛自己最聰明的方式,就是把他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甚至包括把那些和你有過嫌隙或仇恨的人。當我們尊重他人、愛他人、珍惜他人的同時,這些良善的力量,最終都會再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或許,你乍聽之下,會覺得要做到以上這些想法,是很困難的。但其實最關鍵的是在於,你究竟是怎麼看待你人生的劇本?

你一定要知道,你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具備自己人生解釋權的人,你的觀點,你的看法,決定一切,當然也決定了你會快樂,或繼續痛苦。

三、心量大小,決定苦樂

心如大海,苦痛就像水滴;心如針尖,痛苦就像巨石!人生難免遭遇痛苦,決定你所遭遇的,究竟大痛苦、還是小痛苦的關鍵,並不在於痛苦的本質,而是在於人的心量。只要我們的心承受痛苦的能力足夠強大,那麼再大的苦難降臨,都能從容面對。

人間所有的痛苦,性質都是一樣的,痛苦到底是大是小,並非來自於痛苦本身,而是如何去看待痛苦的心態。

痛苦的本身,並沒有確實的定義。痛苦的真正定義,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的心量夠大,一件痛苦的事情發生,就好比一根針丟進大海裡一樣,起不了漣漪;但如果我們的心量狹窄,發生任何事情,都會好像是大象坐進了小水缸那樣,令人感覺到無比的痛苦。

愛我執的心態會限縮我們的心量,把我們的注意力聚焦在芝麻蒜皮的小事情上,還削弱了自身的勇氣。

因此愛自己愈多的人,所能夠承受的痛苦壓力就愈小,反之,心量大的人因為願意承受眾生的痛苦,反而不會把心念聚焦在一些微小事上,即使偶有遭遇苦痛或不幸,也不會太過於在意,或停留在負面情緒中太久。

每個人,都具有慈悲心,尤其經歷過煩惱的痛苦,看到別人因為煩惱而受苦,就會不自覺產生悲憫,不單單只有可憐、同情對方,更想要付諸行動去幫助對方。

所有人都可以練習,這種願意去愛別人的心。因為「愛他心」可以促使我們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內心充滿溫暖,卻又不失智慧,用這一生,努力為大眾而活,盡量去利他,而不是單獨地利己,生命將更有意義。

以上分享的是,我閱讀完商周出版《為什要學佛?》這本書,特別為你所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網站留下意見,並且和我分享:你對於如何離苦得樂,是否有更多的想法與做法?或是你在生活上有什麼煩惱或問題,都歡迎你留言,儘管提出來,跟大家一起討論喔。

《為什麼學佛?》書封(圖/商周出版提供)
《為什麼學佛?》書封(圖/商周出版提供)

《為什麼學佛?》

本書是作者蔣揚仁欽,十二歲前往印度辯經學院,有系統學習佛法教理,留學哈佛,取得博士學位。走在修行路上,傾聽眾人的困惑,總結所學所思經典之作。

———————————————

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吳若權 身兼暢銷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企管顧問、生涯顧問、情感與親子專家,以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為無數人帶來激勵與療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