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最新

章魚躲口罩下 廢棄口罩污染海洋450年才能分解成小碎片

1.	疫情使得口罩成為日常使用耗損性高的物品,不甚處理將嚴重形成環境污染。(圖/Plaxtil)

1. 疫情使得口罩成為日常使用耗損性高的物品,不甚處理將嚴重形成環境污染。(圖/Plaxtil)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口罩成為日常生活的必備用品,不止是用品還是高消耗性或一次使用用品,根據調查,全球目前每個月使用1,940億個口罩及手套,其成分由多種塑膠製成,若不甚流人海中需要450 年才能分解成小碎片,而且永遠不會完全降解,口罩廢棄物回收成為新行業顯學。

根據《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的報告指出,世界各地的潛水者都發現在海中漂浮著口罩的廢棄物,口罩已經開始污染海洋,預估全世界每個月使用1,940億個的口罩及手套,而口罩及手套的成分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和乙烯基,一旦進入大海,大概得要450年才會分解成小碎片,而且永遠不會完全降解,是不得不注意的新污染問題。

口罩污染已漫延到海洋,一隻章魚躲在廢棄口罩下。(圖/Plaxtil臉書截圖)
口罩污染已漫延到海洋,一隻章魚躲在廢棄口罩下。(圖/Plaxtil臉書截圖)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對於廢棄口罩的處理方式表示,一般民眾使用過的口罩,屬於「無法回收」的一般廢棄物,以「一般垃圾」處理即可,不需要「回收」處理,這些垃圾多半都會採焚燒處理為主。而醫療院所用過的口罩,就應該交由甲級廢棄物處理業者,依照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分開處理。

國內目前雖然有醫療廢棄物的回收及紙尿布的回收廠商,口罩則因為處理成本高、沒有價值的現實條件,目前還沒有業者找到商業獲利的模式,目前處理都是以焚化為主。

 一隻海鳥用喙銜著廢棄的口罩。(圖/Plaxtil)
 一隻海鳥用喙銜著廢棄的口罩。(圖/Plaxtil)

一家來自法國名為Plaxtil的公司,原本是將回收衣服變成塑膠狀材料,疫情後則開始做口罩回收,自6月以來已回收5萬多個廢棄口罩轉化為如遮陽板、儲存盒及口罩緊固件等硬質材料。

Plaxtil在城市各地設立口罩回收點,回收的口罩先隔離15天後以機械動作拆除壓條,然後將口罩切成條狀或是研磨成小塊,並以紫外線淨化,最後加入黏合劑混合成糊狀,最終做成可以塑型的硬質材料,取代傳統的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