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治癌這樣吃1/同樣罹病生死卻迥異 醫師:關鍵在發炎指數!

抗癌猶如漫長的馬拉松比賽,除了積極治療,還要注意營養攝取,才能跑到勝利的終點。(圖/陳家欣繪)

抗癌猶如漫長的馬拉松比賽,除了積極治療,還要注意營養攝取,才能跑到勝利的終點。(圖/陳家欣繪)

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108年度國人十大死因,其中癌症連續38年高居死因之首,平均每10分鐘27秒就有人因癌症死亡,比107年的癌症時鐘快轉12秒。

研究顯示,無論是哪種癌症,患者營養不良比例均偏高,高達75%癌友確診時已被診斷出營養不良。基隆長庚醫院林奕岑營養師說,「多數患者都是沒有食慾、體重下降才就醫,因此才發現罹癌,其實這時候身體已經處於發炎狀態。」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醫師說,正是身體發炎才導致罹患癌症,若是沒有改善,還會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圖/馬景平攝)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醫師說,正是身體發炎才導致罹患癌症,若是沒有改善,還會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圖/馬景平攝)

「以發生率第一名的大腸癌為例,大概每2位就有1位患者正處於發炎狀態。」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醫師說,由於白血球中的「嗜中性球」負責吞噬病菌,當身體發炎時,嗜中性球會大量增加,淋巴球則會減少,因此經抽血檢查,若嗜中性球數量為淋巴球數的三倍以上,就顯示身體正在發炎。研究顯示,若是發炎指數愈高,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就會愈短,這也是為何一樣罹癌,有些患者治療效果好、有些則較差的原因,而結果往往就是生死兩途。

抽血檢查後,若發現白血球中的「嗜中性球」多於「淋巴球」太多,就顯示身體正在發炎,也會使癌友的存活期縮短。(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抽血檢查後,若發現白血球中的「嗜中性球」多於「淋巴球」太多,就顯示身體正在發炎,也會使癌友的存活期縮短。(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除了利用抽血得知是否發炎之外,體重也是一個觀察指標。「我當時吃不下、體重驟降,所以醫師就趕緊幫我安排營養門診。」48歲的簡小姐罹患大腸癌,一確診就立即手術切除腫瘤,但因為厭食而瘦了一大圈,根本沒辦法進行後續的化療。

若一個月體重降1%、六個月降10%以上就是警訊,而食量降低1/3、疲倦也都是相關症狀,後來經過抽血檢查,簡小姐的發炎數值果然超標,於是林奕岑便著手安排營養改善計畫。

體重下降是癌友身體發炎的症狀之一,尤其進入治療階段,情況可能更加惡化。(圖/123RF)
體重下降是癌友身體發炎的症狀之一,尤其進入治療階段,情況可能更加惡化。(圖/123RF)

「簡小姐有個迷思,她認為反正活動量不多,所以也不必吃太多,還可以餓死癌細胞,但這是錯誤觀念。」林奕岑說,癌友所需的營養與一般人不同,需要高熱量、高蛋白、EPA脂肪酸、適醣、適脂,簡稱「5好」飲食原則。在這樣的原則下,簡小姐挺過種種不適與副作用,目前進行到第17次的化療,即將抵達治療的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