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
」 醫師 癌症 食物 皮膚 腫瘤看時間喝咖啡能護心? 專業醫:選對時間能降低死亡風險
隨著社會風氣的改變,「人手一杯咖啡」基本上已經成為現代許多人的生活常態。而腎臟科醫師王介立也引用一份研究報告,表示「早上喝咖啡」能夠有效保護心血管、降低心血管導致的死亡風險,而且這個效果是遠遠高於「全天喝咖啡」的效果。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FB發文表示,一份由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主導的研究,基於NHANES(1999–2018)共40,725名成人的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追蹤近十年的死亡狀況,並採用群集分析辨識出「早晨型」(morning-type)和「全天型」(all-day-type)兩類飲用模式。而研究中顯示,在早晨型咖啡飲用者中,相較於不喝咖啡的人,全因死亡風險降低約12%至16%,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大幅下降近20%至30%,而癌症死亡雖無顯著降低,但趨勢仍顯示保護作用。全天型飲用者則未顯示明顯的保護效益。即使在重度飲用者中(每日超過3杯),早晨型飲用模式仍能帶來顯著健康益處,而全天型則無此效果。研究分析咖啡飲用時間對身體健康的潛在機制。早晨飲用咖啡可能與自然的生理節律更契合,避免了咖啡因對睡眠和內分泌系統的干擾。此外,咖啡中富含的多酚等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效應,或能在早晨的發炎高峰期發揮更大作用。研究還推測,早晨型飲用者的生活方式可能較健康,例如規律作息和良好飲食,也間接強化了咖啡的健康效益。在實際應用上,研究建議將咖啡飲用集中於早晨至中午前,尤其是每日2至3杯的中等攝取量最為適宜,即便超過此量,也不需過度擔憂其負面影響,但應注意個人對咖啡因的耐受度與睡眠影響。若下午或晚上需要提神,應酌量飲用,避免影響夜間休息。
青少年淋病暴增7倍 家長喊話衛福部「擬防治計畫」
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23年13至18歲青少年的淋病與梅毒病例均創下近6年新高,且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台灣10至19歲青少年總人口數相比12年前大幅減少46.26%,但同期間淋病感染人數卻驟增6至7倍,每10萬人中有50.34人感染。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說,國內青少年淋病病例激增的情形,近日引發家長熱烈討論,凸顯出台灣性病防治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包括偏鄉與都市間的防治落差及性健康教育普及不足。性病的危險性不容小覷。根據衛福部淋病防治工作手冊,男性感染後可能導致精囊、前列腺發炎及不孕症;女性則可能出現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症狀,甚至造成子宮外孕或不孕症。此外,未及時治療的淋病感染可能引發菌血症、淋病性關節炎,甚至造成終身損害。針對性病激增的現象,郭綜合醫院外科部長暨泌尿科主任吳建穎醫師由於長期在第一線因此指出,性病問題的根本解決需衛福部帶頭實施全面的預防與治療策略。他建議,應加強青少年對性病的認識,包括症狀、預防方式及潛在後遺症,並提供隱私友好的篩檢與治療管道。此外,並進一步指出南部已有醫師和心理師組成的團體,由醫生解說疾病的認識,心理師解說情感面的問題,來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建議衛福部應設立心理與健康教育資源,促進情感教育與疾病預防的雙向發展。台灣性教育學會也提出,政府在青少年性健康促進方面的資源投入仍需大幅提升。保險套僅是最後一道防線,預防的關鍵在於讓青少年了解延遲性行為的重要性,這是對自身健康負責的最佳選擇。國教盟呼籲衛福部2點。第一,應立即擬定青少年性病防治計畫,主動應對感染風險上升的危機。適切考量建立醫師與心理師組成的專業團隊,設計適合青少年的全面性健康課程。第二,提升性病篩檢與治療的資源投入,確保青少年能方便且隱私地獲得必要服務。推動性病防治宣導多樣化,利用網路、短影音等媒體形式,吸引青少年主動參與。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提到以目前診所曾收治的性病案例中,就有年僅16歲的青少年同時感染菜花、梅毒與淋病的病例,由媽媽陪同來檢查,經了解就是因為暑假期間和朋友們對性好奇,而有了不安全性行為導致。顧芳瑜建議及早接種HPV疫苗不僅能夠減少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機率,HPV疫苗的最適接種年齡為9至45歲,鼓勵父母親除了支持家中孩子施打,若自己也未曾接種過,不妨考慮和孩子一起施打。值得提醒的是,接種第一劑時年齡在9-14歲只要施打2劑即可,若已年滿15歲以上則應施打3劑。
凌晨國1化學槽車與貨車追撞後翻覆 氫氧化鈉外洩「嚴重恐釀肺部發炎」
國道1號南向339K路竹段於14日清晨接連發生2起車禍,第一起發生於凌晨5點8分,一輛化學槽車與貨車追撞後翻覆,目前有消息指出,化學槽車內所裝載的氫氧化鈉法聲外洩情況。而由於氫氧化鈉具有強烈腐蝕性,嚴重時可造成人類肺部發炎。目前警方已經通報毒物災害應變中心,交由專業人士到場處理。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後,由於化學槽車內的氫氧化鈉液體發生外洩,因此警方急忙通報毒物災害應變中心,後續環境部專業技術小組、環保組也抵達現場協助。後續初步是使用石棉吸附洩漏在外面的氫氧化鈉液體,而翻覆槽車內存留的剩餘氫氧化鈉液體,則會改由抽取的方式將其放置到另外一輛槽車中。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先前也曾發文表示,氫氧化鈉是人工的化學品。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可用來製造肥皂、人造絲、紙、炸藥、染料,與石油產品。也可用來處理棉織物、洗滌與漂白、電鍍。一般而言,工人在生產或使用氫氧化鈉的工廠可能會接觸到該化合物。而人類吸入較高濃度的氫氧化鈉時,會造成上呼吸道腫脹或痙攣,造成肺部發炎。會引起自發性嘔吐、胸部和腹部疼痛,食道與胃的腐蝕性傷害是非常迅速的。而第二起車禍則發生於14日上午5點51分,地點則是在國道1號南向338.5K路竹段,距離先前貨車翻覆地點僅500公尺這起意外造成5輛小客車、1輛小貨車、3台大貨車、和欣客運及1輛聯結車等11輛車連環追撞,同時也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的慘劇。
黃少祺寒流下海拍戲 腳趾失去知覺
三立《願望》劇情迎來新發展,黃少祺面對兒子李家慶與準女婿鄒承恩意外落海,只好跳海下水救人。黃少祺打趣「多年後再次下海」,要長時間泡在海水中拍攝,體感不到10度,黃少祺坦言,內心確實緊張。黃少祺哭笑不得表示,在拍攝《願望》時有很多「意外的幸福」,夏天拍溫泉場景,冬天寒流來時要連拍三天進行海底救援,他自嘲道:「這就是宿命!」黃少祺全身濕透,裹著毛巾取暖。(圖/三立)當被問及是否做好心理準備時,黃少祺回答:「不需要做任何準備,因為任何準備都是無效的,只需直接跳下去即可。」為了這場戲,黃少祺特意購買了防寒衣,但只買到短袖、短褲款。偏偏拍攝時他感冒,扁桃腺發炎,有濃濃的痰卡在喉嚨,他最擔心在水中無法呼吸,但他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難,成果一定非常精彩好看。黃少祺劇中為了救兒子李家慶下海。(圖/三立)黃少祺表示,最近天氣非常寒冷,下海拍攝不是輕鬆的事情,可能會引發身體反應如抽筋等情況,他一度感到腳和腳趾失去知覺,導演很貼心提供腳底暖暖包。黃少祺堅持完成拍攝任務,展現出高度的專業和敬業精神。跳水救人的場面,他在現實中也發生過,黃少祺回憶,以前大學和朋友去游泳池游泳,曾看到一個小女孩快溺斃,他和同學一起去救她,因為救生員還很遠,就立刻衝過去救,「當時小女孩跑錯池,游到成人池比較深的地方。」
天冷鼻塞難受!4種狀況別拖了 醫示警「最嚴重是腫瘤」
近期氣溫驟降,有不少人開始擤鼻水或打噴嚏,有的則受到鼻塞所苦。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表示,現代社會許多人都有鼻塞問題,有的是感冒或過敏,若情況嚴重恐怕得儘速就醫,像是單側鼻塞且持續沒改善,很有可能是罕見的腫瘤或有異物;除此之外,呼籲民眾鼻塞有4種狀況,就該儘速就醫。輔大醫院耳鼻喉科胡皓淳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生涯一筋 胡皓淳醫師-輔大醫院 耳鼻喉科 新莊五股泰山」撰文,說明鼻塞有4種狀況就必須快點看醫生。首先是鼻塞持續超過10天,胡皓淳醫師說明,一般感冒引起的鼻塞,通常在7至10天會緩解,如果感冒合併鼻塞持續超過一週,也沒有明顯改善,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如鼻竇炎)引起,須由醫師評估可能開立抗生素治療。接著是鼻塞還伴隨嚴重頭痛、臉部壓痛或鼻竇周圍的脹痛,這些是鼻竇炎典型症狀,鼻竇中有分泌物無法排出,細菌可能會滋生,導致鼻竇發炎和感染;而直敘的壓痛和頭痛須立即處理,拖下去恐怕造成惡化,衍生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再者是單側鼻塞且持續不改善,這點必須特別注意,因為這可能與鼻腔結構性問題有關,像是鼻中膈彎曲或鼻息肉,通常需要動手術,或是更罕見的情形如腫瘤或有異物,不可不注意。最後則是鼻塞影響睡眠或日常生活,如鼻中膈彎曲,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其中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會影響睡眠品質,還可能導致慢性疲勞、高血壓,甚至心血管疾病。胡皓淳呼籲,鼻子從來沒有通過又有以上症狀的人,應儘快就醫,請不幸遇到類似問題的都能找他幫忙。
運動摔傷「肩關節嚴重受損」! 多元方式治療順利重回運動場
運動傷害往往讓運動員面臨生涯轉折點,一名熱愛籃球的運動員林同學在比賽中因意外摔倒,導致肩關節嚴重受損,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可能危及運動生涯。日常這些狀況 都可能導致肩膀受傷肩關節是由多個骨骼結構組成的複合關節,具有高度活動性,但相對缺乏穩定度。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黃尚阡醫師表示,肩部問題不僅常見於運動員的過度使用或外力衝擊,一般人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受傷風險。肩關節由肱骨、肩胛骨、鎖骨及胸椎等多個結構組成,並與肌肉和韌帶相連,這種特殊的結構使其活動度大於穩定度,也讓它容易受傷。多元治療方式並行 提升治療效果經過詳細評估後,醫療團隊為林同學制定完整治療方案,包括止痛注射、增生療法及徒手治療等,有效減輕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黃尚阡醫師補充,增生療法是一種低侵入性的治療方式,不僅具有促進組織生長的優勢,副作用也相對較少,已成為當前治療肩關節損傷的熱門選項。徒手治療放鬆關節組織 改善活動度 在接受增生療法後,物理治療師劉芳廷為患者進行徒手治療,透過軟組織放鬆及關節鬆動術,逐步改善肩關節活動度。治療初期,患者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及重負荷活動,以免加重肩部負擔,同時也要避免熱敷以降低發炎風險。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在24小時內出現輕微不適,但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可透過冰敷來緩解。
營養師推解酒「8飲食」 助緩解宿醉不適症狀
最近公司尾牙聚餐多,喝酒狂歡一夜之後,相信許多民眾都體會過隔天宿醉不舒服的感覺。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及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資料顯示,宿醉症狀包括疲倦無力、口渴、頭痛、眩暈、噁心、胃痛等,也可能出現肌肉疼痛、對光和聲音敏感、焦慮易怒、出汗和血壓升高等狀況,每個人宿醉的情況不盡相同。當血中酒精濃度恢復至接近零時,宿醉症狀通常會達到高峰,並且可能持續24小時或以上。除了市售的解酒產品外,根據《太陽報》報導,英國營養師也為大家推薦8種食物和飲品,幫助緩解宿醉不適症狀。宿醉必看!解酒「8飲食」這樣吃 雞蛋、吐司也有用1. 雞蛋、吐司簡單的雞蛋和吐司是宿醉良伴!營養師Lucy Diamond指出,雞蛋含有半胱氨酸(cysteine),可幫助肝臟分解酒精中的乙醛,而一片全麥吐司加酪梨,讓人體能攝取碳水化合物和健康的脂肪,有助於穩定血糖。2. 香蕉、堅果暢飲一晚後,身體可能會流失一些必需礦物質,營養師Lucy建議可以透過食物進行補充。其中,香蕉富含鉀,有助於恢復體內電解質平衡,而堅果則含有鎂,可幫助肌肉修復。3. 優格對於胃部不適的人而言,優格是相對溫和的食物,營養師Lucy表示,優格能幫助人體補充因喝酒而減少的腸道好菌。4. 檸檬皮檸檬皮富含D-檸檬烯(D-limonene)和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一項發表在《亞太癌症預防期刊》的研究發現,檸檬皮比葡萄柚、柑橘皮含有更多抗氧化物質。另一項研究表明,D-檸檬烯能促進人體產生一種酶,這種酶能降低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對身體的影響。營養師Shona也提供建議吃法,可以在一杯水中放入一整顆檸檬,或是把檸檬皮磨碎加入食物中。5. 薑茶、薄荷茶宿醉也會引起噁心的症狀,營養師Shona指出,研究表明,生薑對消化道有鎮靜作用,能緩解消化不適、噁心和嘔吐的症狀,薄荷同樣也能緩解消化不適,改善飲酒後的腹脹。6. 水、椰子水與宿醉鬥爭,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營養師Lucy提醒,不要等到早上才喝一兩杯水,建議睡前至少喝500ml水,起床後再喝500ml。另外,營養師也補充,椰子水富含電解質,是極好的替代品,有助於恢復身體的礦物質平衡。7. 乳薊酒精代謝產生的乙醛堆積是宿醉的主要原因之一。NIAAA指出,由酒精分解而來的有毒副產品會導致肝臟和其他器官發炎。營養師Shona Wilkinson表示,乳薊含有洋薊酸(cynarin)以及水飛薊素(silymarin),可幫助肝臟產生膽汁,而膽汁可協助身體將毒素從肝臟運送到腸道排出。此外,乳薊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幫助腸胃正常運作,緩解腸胃不適的症狀。8. 酸黃瓜醃汁(pickle juice)飲酒會促進腎臟將血液中的水分排出,使人體迅速處於脫水狀態,更可能導致偏頭痛、口乾舌燥和喉嚨痛。營養師Shona指出,酸黃瓜醃汁富含電解質和鈉、鈣、鉀等必需礦物質,電解質能幫助補充水分,緩解宿醉口渴,但營養師也強調補充水分主要還是得靠多喝水。真正解酒只能靠「時間」 使用藥物要謹慎!然而,以上的飲食建議僅能幫助緩解不適症狀,根據NIAAA資料顯示,對抗宿醉目前尚無經科學證實的速效解方,人體需要時間來清除酒精代謝產物、重新補充水分、修復受損的組織,並將免疫系統和大腦活動恢復到正常狀態。NIAAA也指出,有些人會在睡前服用非處方止痛藥,試圖減輕宿醉,但酒精和乙醯胺酚併用可能對肝臟有害,而阿斯匹靈(aspirin)和布洛芬(ibuprofen)則會促進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因此在飲酒前後使用這些藥物要特別謹慎。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蘇打綠復刻專輯預算破6千萬 小威帶傷巡演:盡力延長職業生涯
蘇打綠今(10日)在電影院舉行復刻計畫最終章《冬 未了(蘇打綠版)》發布會,首映〈未了〉MV,並搶先曝光團員重返柏林的「終極訪談」片花。問及終於完成復刻計畫,心中是否有很多感觸?主唱吳青峰笑說:「哪有時間感觸,只覺得很棒,終於做完了!」而鼓手小威則是拖著病體完成巡演,讓團員們覺得很心疼。由於長期打鼓的職業傷害,小威檢查出肩關節唇撕裂傷、肱二頭肌發炎、旋轉袖,還進行了斜視矯正手術,苦笑說巡演時只能隨身帶著藥包,還被醫生警告不能抬東西,雖然在演出時因為腎上腺素上升,不會有不適的感覺,但一結束就會覺得很疲累。不過他還是盡可能想延長職業生涯,現在已經到治療後期,恢復得很好,並搞笑說:「大不了就搖鈴鼓,練一下B-Box。」復刻計畫最終章的預算高達6千萬。(圖/趙文彬攝)復刻計畫進行了3年,最終章《冬 未了(蘇打綠版)》的預算高達6千萬,是原本預估的3倍,遠超過前面3張專輯,對於預算無上限,吳青峰笑說:「這比起以前被騙都不算什麼,預算可以放在對的地方很值得!」蘇打綠將在2月22、23日於小巨蛋開唱,之後還會到墨爾本、雪梨、倫敦、柏林等地,更會站上東京武道館,並預告每一站都會有一首新歌。蘇打綠接下來要到各地演出。(圖/趙文彬攝)由於最近天氣寒冷,為了接下來的演出,吳青峰只在有工作時出門,問及小巨蛋只唱兩場會不會有點不太夠?吳青峰表示因為這次的硬體比較複雜,還要考慮拆台時間,因此只辦兩場,「而且以我現在的狀況,唱到第三場也是很危險,怕自己唱不好,會很愧疚。」至於是否有機會站上大巨蛋? 他說擔心賣不完,所以不在考慮範圍。
諾羅病毒傳染力超強 醫曝4種預防措施:最愛藏「這海鮮」
頂級buffet饗饗信義店近期驚爆食物中毒事件,有民眾用餐後發生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市府衛生局事後也表示,患者的症狀與諾羅病毒感染相似!對此,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指出,諾羅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有糞口、接觸、食物、水傳染,尤其在較冷的溫度下更容易傳播,同時他也公布預防諾羅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提醒民眾過年快到了,要多注意飲食及個人的衛生,尾牙才能吃得安心。吳昌騰醫師昨(9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衛教,諾羅病毒以前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是一群可感染人類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人體對諾羅病毒的免疫反應尚未完全明瞭。目前的研究顯示,感染諾羅病毒後產出的抗體無法提供持久的免疫力。他也提醒,諾羅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有以下4種:糞口途徑:這是最常見的傳播方式,當感染者接觸食物、水或表面時,會釋放出「數十億個病毒顆粒」,進而污染這些物品。諾羅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力,即使只有「少量病毒顆粒」(少至18個)就能引發感染。 接觸傳染:直接接觸感染者或受污染的物體也可能導致諾羅病毒的傳播。食物傳染:食用受污染的食物,例如「生蠔」,是諾羅病毒感染的常見途徑。「生蠔的組織中含有類似人類組織血液抗原(HBGA)的結構,諾羅病毒可在受污染的水中感染生蠔。」水傳染:飲用受污染的水也可能導致感染。 尤其是在冬季,因為「諾羅病毒在較冷的溫度下更容易傳播。」吳昌騰醫師續稱,諾羅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估計在10至51小時之間,感染者可能出現無症狀或有症狀的感染。無症狀感染者常見,尤其是兒童,他們會通過糞便排出病毒。而有症狀感染者會出現一系列症狀,最常見的是腹瀉、嘔吐、噁心和胃痛,其他症狀還包括發燒、頭痛和身體疼痛。「5歲以下的兒童和85歲以上的老年人」是面臨最大風險的2個年齡組。他還公布預防諾羅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這是預防諾羅病毒傳播的最重要措施。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至少20秒,尤其是在上完廁所、更換尿布、準備食物和進食前。正確清潔和消毒受污染的表面:使用含漂白水的清潔劑消毒受污染的表面,因為漂白水中的次氯酸鈉能有效中和諾羅病毒顆粒。妥善處理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尤其是貝類。避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避免接觸感染者:如果可能,請避免與出現諾羅病毒症狀的人接觸。吳昌騰醫師文末也提醒,根據美國CDC國家疫情通報系統的數據顯示,食品污染導致的諾羅病毒傳播,最常發生在餐廳(64%),再來才是餐飲或宴會設施(17%)、私人住宅(4%)、醫療保健設施(1%)、學校和日托(1%)、其他(13%),因此民眾在尾牙、忘年會等大家一起聚餐的時候,應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如此才能吃得安心。
坐月子、家事全包還倒貼錢幫忙帶孫 兒子、媳婦叫她去工作「以後沒辦法養你!」
養兒真的能防老?有名網友分享,有位高中同學近日向他訴苦,身為婆婆的她,兒子結婚錢她全買單,買車子她也贊助,第一胎、第二胎都幫忙帶,辛辛苦苦幫忙、完全沒拿一毛錢,還得受媳婦規定東規定西,壓力到炸鍋,豈料近日兒子、媳婦開口要她去工作,放話「以後沒辦法養你!」原PO於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指,前幾天高中同學一把鼻涕一把淚找她訴苦,說兒子、媳婦日前要她去找工作,因為「以後沒辦法養你」,她心瞬間冷掉,說兒子娶老婆錢她全買單,買車子她也贊助,生2胎一胎自煮、第二胎叫月子餐也全買單等。4年前第一胎,她從嬰兒車、床、育嬰用品、新生衣物、泡奶飲水機等,也花好幾萬,還幫媳婦作月子,辛辛苦苦幫忙帶孫女到4歲送幼稚園,這些年帶了孫女,白天還需做家事洗衣,煮飯勞心勞力還得受媳婦規定東規定西,壓力到炸鍋,身體搞到腰酸背痛、關節發炎,高血壓吃藥中。所以她第二胎沒帶,但下午5點保母接回,還要接手帶到幾乎凌晨12至1點媳婦才來接手,怕夫妻倆壓力大,所以她完全沒拿一毛錢,甚至有時還要倒貼錢,豈料近日兒子、媳婦開口要她去工作,直言「以後沒辦法養你!」她心寒的是媳婦也認同,「枉費我視為女兒對待」,傷心之下她不再幫忙了,兒子媳婦也不再和她說話,甚至教孫女不要理她,問難道是「孩子幫忙帶大沒有利用價值?」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給建議「如果房還在她自己名下,就去辦以房養老,顧自己就好」、「這種家事。偏聽一方就評論是會吃虧的」,也有人認為「都兒媳的問題?兒子沒問題?」
健康生活卻罹癌? 研究揭「微塑膠」恐是潛在元凶
近日有研究發現,微塑膠可能是許多無法用遺傳、飲食或生活方式解釋的癌症和健康問題的潛在原因。研究人員審查了3000多項有關微塑膠的研究後,提出這些微小的毒性顆粒,可能與肺癌、結腸癌、其他肺部疾病以及不孕症相關。根據外媒《每日郵報》的報導,這項評估本月稍早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研究指出,與許多正在下降的癌症發病率不同,結腸癌的發病率正迅速上升,尤其是在過去被認為是低風險的年輕人中,同樣非菸草引起的肺癌病例也在增加,這一趨勢讓專家倍感困惑。微塑膠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來源包括食品容器、服裝、香菸過濾嘴和輪胎等消費品。它們無處不在,存在於空氣、食物和飲用水中,甚至已被發現在多個主要人體器官內。當免疫系統將其識別為外來物質時,會引發炎症,最終可能導致組織損傷、肝臟和心臟問題,甚至不可逆的健康損害。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本月發表的報告中表示,微塑膠顆粒破壞了結腸中的保護性黏液層,可能促進腫瘤的發展。此外,研究表明,這些顆粒可能導致腸道細胞死亡和慢性炎症,對腸道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研究結果指出,微塑膠暴露與結腸癌的發生存在密切聯繫。在生殖系統方面,微塑膠被懷疑影響荷爾蒙平衡,損害男性精子品質與數量,並干擾女性卵巢和胎盤的功能。一些研究發現,胎盤中的微塑膠與低出生體重相關,而羊水中的微塑膠則與早產有關。微塑膠顆粒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同樣令人擔憂。研究發現,這些顆粒會引發呼吸道炎症,導致肺損傷和慢性炎症,增加肺癌的風險。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微塑膠暴露「懷疑」與人類呼吸系統功能受損有關。研究強調,微塑膠的存在幾乎遍及地球每一個角落,從深海到北極海冰都有檢測到。由於其小尺寸,微塑膠能輕易進入人體,並已在胎盤、母乳和肝臟中發現。根據報告,全球每年生產近4.6億噸塑膠,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11億噸。塑膠污染加劇了微塑膠在環境中的擴散,並對人類健康構成嚴峻挑戰。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婦產科教授特雷西(Tracey J. Woodruff)表示,「微塑膠的健康影響與空氣污染物的危害相似,而我們已知空氣污染對健康不利。」研究人員呼籲政策制定者立即採取措施,減少微塑膠暴露,以防止更多健康問題的發生。該研究首次使用美國國家科學院批准的系統性回顧方法進行分析,為微塑膠對健康的威脅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證據。
中國出現罕見人畜共通傳染病Q熱 網友憂成第二個新冠
中國大陸江蘇常州有名顧先生日前反覆出現發熱、咳嗽、疲倦以及四肢肌肉酸痛的症狀,並伴有心慌、胸悶等,決定前往醫院求診,經過診斷,最終確診為罕見人畜共通傳染病Q熱(Q fever),引起大批網友恐慌,紛紛驚呼「天吶,不要成為第二個新冠啊」!據陸媒報導,顧先生於2024年11月前往江陰市民眾醫院發燒門診求診,他稱10天前,他從非洲回國後,便開始出現發熱、咳嗽、無力以及四肢肌肉酸痛的症狀,並伴有心慌、胸悶等。經門診醫師詳細詢問既往病史,並為其進行身體檢查後。胸部CT結果顯示,顧先生的雙肺存在大面積的發炎病變,隨即接受進一步治療。感染科醫療團隊注意到他「剛從國外回來」,並結合非洲當地的流行病學背景,醫療團隊為其安排了支氣管鏡檢查,並透過灌洗液的基因檢測技術,最終確診為貝氏考克斯菌(Coxiella burnetii)所引起的Q熱。消息一出,不少網友都相當恐慌「隔離起來,不要成為第二個新冠」、「當年最早兩例新冠也是這樣出現在微博的,天吶,不要成為第二個新冠啊」,所幸在醫護團隊的照顧下,顧先生的發燒、咳嗽、胸悶等症狀逐漸緩解,目前他已經順利康復出院。Q熱是1937年Derrick醫師在澳洲的昆士蘭發現,因當時原因不明,故稱此病為Q熱。Q熱是由貝納柯克斯體(又稱Q熱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在自然界中廣泛傳播,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在極端環境中可保持長達數月的感染性。引起Q熱的貝納柯克斯體主要存在於受感染動物的尿液、糞便和羊水中。生活中易接觸的狗、羊、牛、馬、驢等動物為主要傳染源。感染Q熱會有以下症狀:1發熱患者的體溫可高達38至40℃,常伴隨畏寒、食慾不振、肌肉酸痛等症狀。2劇烈頭痛頭痛部位主要是額部和枕部,後來發展為瀰漫性頭痛。3呼吸道症狀喉嚨痛、咽部充血、咽峽炎;大多數患者會出現肺部病變,如咳嗽、胸痛等症狀。4肝部症狀常引起肝炎,大多數患者會表現為肝功能異常和黃疸。5其他症狀心肌炎、腎炎等。病程超過半年以上的患者易患心內膜炎,少數出現脊髓炎、腦炎。
舒淇S級好身材的「地獄式減肥法」曝光!吃完飯先罰站20分鐘、喝水還要加鹽巴?3大瘦身秘訣太驚人!
昨日舒淇在IG上不只曝光她接下雅詩蘭黛全球護膚代言人的好消息,一襲黑色露肩洋裝更讓她的「S級好身材」一覽無遺!而在鏡頭前總是優雅迷人的她,其實背後的努力可是相當驚人,舒淇曾公開提到自己為了保持身材,採用了「地獄式」的瘦身方法,如果妳也想挑戰自己的極限,以下三大減肥秘訣,或許就是妳瘦身成功的秘密武器。舒淇瘦身秘訣一:餐前蔬菜優先,細嚼慢咽更健康用餐時,舒淇會先吃滿滿一盤蔬菜,讓胃有飽足感後再享用其他食物,這樣既能避免吃過量,也有助於消化;她提倡細嚼慢咽,讓食物在口中停留更久,不僅幫助消化,還能減少攝取多餘熱量;晚上她更會避免澱粉類食物的攝取,保持清淡飲食,這些細節成就了她纖瘦的身形。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舒淇瘦身秘訣二:小麥草汁+溫水排毒法舒淇每天早晚各喝一杯小麥草汁,這是她保持健康和好身材的秘密武器。小麥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不僅能促進腸胃蠕動,還有助於抗發炎和增強免疫力;除此之外,她一天喝足8杯水,並且堅持只喝溫水,有時還會加入一小茶匙鹽巴,幫助排毒養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舒淇瘦身秘訣三:站立20分鐘+日常運動打卡每餐飯後,舒淇都會站立至少20分鐘,幫助消化的同時還能鍛煉腹部和腿部肌肉,她會善用這段時間進行縮腹和腿部練習,甚至連手部也不閒著,玩遊戲放鬆身心;此外,她的運動計劃同樣不容小覷,每次跑步30分鐘、仰臥起坐60下,以及睡前抬腿運動100下,她建議女生剛開始可循序漸進,從30下開始,逐漸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知名自助餐食物中毒案疑「生魚片」釀禍 專業醫提醒:芥末殺蟲無科學根據
知名自助餐餐廳「INPARADISE 饗饗」日前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案,目前累計9人送醫,北市衛生局也為此勒令停業。而有部分消費者表示,身體不適的民眾疑似都吃過生魚片等生食,推測可能是生食釀禍。而胰臟科醫師林相宏也提到,坊間傳聞芥末殺菌一事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如要食用生魚片,務必要挑選有經過正確冷凍處理的食材。禾馨民權婦幼診所林相宏醫師先前就曾發文點出生魚片的危險性,一名50歲患者胃部不適數月但症狀輕微,所以一直自行服用成藥。但在進行胃鏡檢查時,發現患者胃壁有一條約5公分長的海獸胃線蟲,其吸附在胃壁上造成紅腫與發炎。林相宏醫師解釋,這種寄生蟲主要存在於海洋中的甲殼類生物內,當魚類進食受感染的甲殼類後,幼蟲進一步寄生於魚體內。常見宿主包括鮭魚、鯖魚、竹莢魚、秋刀魚、鰹魚等。如果生魚片未經適當冷凍處理便食用,可能將寄生蟲攝入體內。而海獸胃線蟲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及胃部不適,但無法在人體內繁殖,屬於「死路一條」。治療方式為內視鏡直接移除寄生蟲,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藥物。林相宏醫師也提醒,生魚片如有正確的冷凍處理,的確可以有效消滅寄生蟲,而常見的芥末、醋或醬油是無法殺蟲,所謂芥末殺蟲這事情是毫無科學根據的。而外科醫師陳榮堅也發文表示,先前就曾遇過一名30歲男性因肝膿瘍入院,經檢測發現是中華肝吸蟲感染,查證後發現患者的病是過度食用來源不明生魚片所致。陳榮堅醫師提醒,生魚片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嚴重感染,包括肝膿瘍及胃出血。此外,某些生食中還可能含有阿米巴原蟲等病原體。除此之外,營養師蔡濰安也曾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生魚片雖然富含優質蛋白與omega-3脂肪酸,但其中的硫胺酶會破壞維生素B1,過量食用可能導致維生素B1缺乏,進而引發腹瀉、水腫、疲勞等症狀。她建議每週食用不超過一次,每次約半個手掌分量,並觀察生魚片的外觀是否新鮮,例如肉質是否Q彈、顏色是否暗沉等。此外,蔡濰安也提醒,免疫力較低者、小孩、老人以及腸胃功能不佳的人群不適合食用生魚片。濰濰強調,哇沙米並無殺菌作用,生魚片應儘快食用,並搭配適當的衛生措施以降低風險。
天氣變冷更易胃脹氣、消化不良?3招「保養攻略」讓腸胃也能好過冬!
近日天氣持續冷颼颼,加上大陸冷氣團即將來襲,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民眾除了要注意保暖手腳外,其實還要特別留意腸胃保養!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李柏賢醫師表示,冬天是腸胃疾病的高峰期,提醒民眾務必照顧好腸胃,也為大家列出了冷天氣對腸胃健康帶來的三大挑戰以及相應的保養攻略。1. 寒冷讓胃變「懶惰」!多喝溫水暖胃助消化李柏賢醫師解釋,當氣溫下降時,人體血液會優先供應至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導致腸胃血流量減少,進而影響消化功能。即使吃得很少,民眾仍可能感覺腸胃脹得像個氣球,或是出現胃食道逆流、打嗝不止等不適症狀。醫師建議民眾,這時要避免過於油膩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多喝溫湯或溫水,像是一碗暖呼呼的薑湯,就能溫暖腸胃、提升消化能力。不過,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患者不建議吃太多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等溫補食品,以免誘發急性發作!2. 「腸胃炎病毒」冬季大活躍 記得勤洗手、用公筷母匙冬季也是腸胃炎病毒(如諾羅病毒)的活躍期!李柏賢醫師指出,這類病毒耐寒性強,常經由未煮熟的食物、未清潔乾淨的手,或共用的餐具悄悄感染人體。對於IBD患者而言,冬季常見病毒和細菌感染(如流感)可能刺激免疫系統,進而加重症狀或造成急性發作。李醫師建議民眾在吃火鍋或聚餐時,要養成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飯前飯後也要勤洗手,以預防病毒傳播!IBD患者記得要持續用藥,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同時盡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和非類固醇性止痛藥。3. 工作應酬多壓力大 恐增腸胃疾病風險歲末年初,工作和應酬繁忙,讓身心的壓力直線飆升。李柏賢醫師指出,這對胃腸來說就像是雪上加霜,壓力會刺激胃酸分泌,加劇胃痛或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除了避免攝取過多高油、高糖的食物和適量飲酒,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和胃炎的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要準備相應藥物,並在有症狀或應酬前服用。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的紓壓管道,泡溫泉、散步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天冷更要顧好腸胃!醫授腸胃保暖小技巧 李柏賢醫師也分享了腸胃保暖的三個小技巧。隨著氣溫下降,腸胃變得更加敏感,照顧好腸胃,不僅能吃得更安心,也能讓身體更健康!吃慢一點:細嚼慢嚥、少量多餐有助於減輕胃部負擔。保暖腹部:多穿一件衣服,避免冷風直吹肚子。中醫強調「氣血得溫則行,遇寒則凝」,寒冷會使血液循環變慢、氣機阻滯,容易引起疼痛或對生理功能造成影響。避免冰品:雖然有些民眾會認為冬季吃冰品更過癮,但還是切記要適量,避免造成胃腸不適。
聲音沙啞超過1週注意!伴隨3症狀「恐是腫瘤」 醫示警:快檢查
聲音是人與人之間每天溝通的重要工具,有時說太多話或歡唱完,難免出現「燒聲」的狀況,然而當聲音沙啞持續1週以上,可能不只是普通的「嗓子疲勞」。醫生提醒,如果聲音沙啞持續超過1週,且伴隨聲音低沉、喉嚨疼痛或壓迫感等症狀,就可能就與聲帶結節、息肉或腫瘤有關,應盡快就醫檢查。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胡皓淳在臉書粉專發文,如果聲音沙啞在清晨特別明顯,伴有喉嚨灼熱感或反覆咳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建議避免睡前2至3小時進食,減少胃食道逆流的機會,或使用制酸劑或其他藥物來控制胃酸,減少對聲帶的刺激,也可以提高睡眠時枕頭的高度,減少胃酸逆流至食道和喉嚨。醫師指出,如果聲音逐漸惡化,且恢復時間越來越長,或聲音低沉、沙啞到無法正常交流的程度,以及說話時會明顯感覺到喉嚨疼痛或壓迫感等情況,就可能就與聲帶結節、息肉或腫瘤有關;另外,有些慢性疾病如甲狀腺問題、過敏性鼻炎或慢性支氣管炎,也可能影響聲音的清晰度。胡皓淳強調,如果沙啞同時伴隨其他症狀,如疲勞、體重變化或呼吸困難,強烈建議與醫生詳細討論病史,進一步進行檢查,醫師會使用像是軟式喉鏡或硬鏡,觀察聲帶和喉部的健康情況,排查發炎、結節、息肉或腫瘤的可能性。另外像是聲音分析,透過錄音分析聲帶振動的頻率和音質,了解聲帶功能是否正常,也可能會透過影像學,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用於檢視喉嚨或附近區域是否存在病變。
柯文哲遭羈押禁見! 柯粉法庭內當場淚崩
台北地方法院2日晚間10點40裁定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等4人均羈押禁見。柯聞訊表情木然,要求聯絡妻子陳佩琪,立委林國成在法庭則大喊「政治辦案」,還有柯粉在法庭內當場淚崩。柯文哲說,他的身體狀況與上次羈押禁見時一樣「我有高血壓的問題」,就把上次的藥和裝備再回去就好。沈慶京說,他的羈押的事請通知妻子劉玉玲。沈說,今天中午來法院時向醫院請假,當時量的體溫是36度,可能因為腎臟發炎的原因,剛剛量時已變37。2度;沈說,他還想說「令人遺憾」、「令人難過」。應曉薇情緒尚算平穩,她告訴合議庭可通知她大哥應福民又被羈押。應女說,關在台北女子看守所的藥就按照原劑量配發即可,另對合議庭說了聲「謝謝」。李文宗說,請合議庭通知妻子周秀玲,至於他有睡眠困難的問題,會加以注意,李也未對再次羈押有過激反應。
男BMI僅15成皮包骨肚子脹! 一照盲腸「塞滿鵝卵石」醫嘆:也太折磨人
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近日分享1則病例,一名長年住在國外的二十幾歲男生,BMI只有15,幾乎快成皮包骨,經詢問了解到對方這2年肚子這常常很脹,吃不太下,過去病史僅有腸道感染住院過,葉秉威聽完後只覺得怪,直到大腸鏡作進去後,發現其盲腸有像鵝卵石般的多發性病兆,正式診斷克隆氏症,葉秉威不禁嘆「都已經瘦到不成人形才診斷,我是覺得也太折磨人了」。葉秉威在臉書「胃腸專家 葉秉威醫師」發文指,前幾周作健診時,有名長年住在國外的客戶,特別的瘦,二十幾歲男生,BMI竟然只有15,幾乎快成皮包骨,葉秉威看著他,再對照他以前健保卡的樣子,認為簡直是兩個人,詢問原因,只得到肚子這2年常常很脹,吃不太下,過去病史只有提到曾經有腸道感染住院過。葉秉威聽完只覺得怪,但又說不上來,直到大腸鏡作進去後,發現盲腸有像鵝卵石般的多發性病兆,迴盲瓣狹窄,乙狀結腸有跳躍性潰瘍,肛門周圍有手術痕跡,「他的表現就像教科書上的克隆氏症的樣子阿!肛門周圍手術痕跡應該之前是處理肛門廔管」,在作了病理切片後,病理科醫師針對病灶做出跟他相同的判斷。葉秉威表示,其實他以前也是診斷治療過不少克隆氏症病患,但都沒有像該位病人這麼典型,「我其實不曉得他在作這次檢查前看過多少次醫師,都已經瘦到不成人形才診斷,我是覺得也太折磨人了」。葉秉威說明,克隆氏症是種腸道發炎性疾病,有點像自體免疫疾病般,會在腸道引發跳躍性般的全層發炎,症狀多變,有時會引起腹部膿瘍、腸道狹窄發炎或是腸道肛門廔管等,發生率約萬分之一,較易出現在年輕男性,診斷上需要結合內視鏡、病理、影像及臨床症狀作診斷,所以病患診斷時,大多都要1、2年後才會被發現及診斷。
吳淡如驚傳病了變啞巴 「看起來奄奄一息」憔悴現況曝
知名作家、主持人吳淡如淡出螢光幕前,仍積極精進自己,在大陸湖南大學岳麓學院博士班拿到學位後,又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念工商管理博士的課程,完全是個學霸。最近吳淡如卻在社群透露自己病倒,曬出「看起來奄奄一息」的憔悴現況,粉絲也留言為她打氣,祝她早日康復。吳淡如今(2)日下午在臉書更新近況,她上傳一張看起來虛弱躺在床上的照片,稱自己新的一年就生病,形容自己看起來「好像奄奄一息」,坦言因為上呼吸道發炎,無法說話的她變成「啞巴」,只能在床上滑手機。吳淡如透露自己因上呼吸道發炎變啞巴,自嘲看起來像奄奄一息。(圖/翻攝自吳淡如臉書)照片中吳淡如的女兒「小熊」撲到她的懷裡,吳淡如表示,「小熊要回台中唸書了,過來抱著媽媽。我還請她幫忙錄了一個podcast的廣告。一起加油喔,孩子。」言語中流露出母親要與小孩短暫分別的不捨,但吳淡如仍打起精神喊話女兒一起加油。貼文一出,湧入上百名粉絲留言替吳淡如加油打氣,「保重身體」、「好好休息,祝早日康復」、「淡如姐多喝溫開水,保重,早日康復」、「辛苦了,生病要多休息,看了好心疼」、「周末孩子就回身邊了,要趕快好起來喔」;而吳淡如也現身留言區表示,「謝謝大家(目前是無聲的感謝)」。
他約砲半年後性病才發作!妻泌尿道症狀糾纏10年 意外揭尪偷吃「染披衣菌」
年底假期氛圍濃厚,也增加兩性親密關係,近來門診發現,性病患者求診有增多趨勢,台中榮總感染科醫師黃薇諼就表示,近日收治一對情侶,兩人在未採取保護措施情況下有親密行為,男方事後發現小便有灼熱感,女方發現生殖器有異味和分泌物增多,男方坦承,半年前曾與陌生網友約砲,也未做安全性行措施,感染性病又傳染給女友,醫師提醒,披衣菌感染不治療,可能嚴重影響生育能力。黃薇諼表示,男方在發生危險性行為後長達半年才有症狀,而女方也是因男方的異常情況才注意到自己的感染狀況。據了解,披衣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性傳染病之一,常見症狀包括生殖器分泌物增多、有異味,小便灼熱,下腹疼痛,頻尿以及性交疼痛等,有超過50%的患者,在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微不適,導致感染難以及時察覺。黃薇諼指出,無症狀的披衣菌感染,大多因為性伴侶出現症狀或曾有不安全性行為後擔心罹病,主動就醫檢測才發現。還有一些患者則是反覆出現類似尿道感染症狀,初期服用抗生素後有所改善,但症狀持續復發,最終前往大型醫院檢查才確診。她指出,未能及時發現並積極治療的患者,可能成為無症狀帶原者,透過性行為將疾病傳染給他人。黃薇諼提醒,有發生危險性行為除了可能感染披衣菌,也有可能感染其他性病,建議出現泌尿道感染症狀並有多重性伴侶者,應前定期篩檢,及早就醫治療。另據丹麥一份涵蓋50萬名女性研究發現,曾感染披衣菌的女性,相較於從未感染者,罹患骨盆腔發炎、子宮外孕及輸卵管不孕的風險增加30%,另據2023年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不孕男性的精子和精液樣本中,披衣菌感染率較高,且感染披衣菌的男性發生不孕的可能性是非感染者的2.28倍。另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的報告,全球15到49歲成年人中,性傳染病病例達3.74億例,其中披衣菌感染佔1.28億例,淋病感染佔8200萬例。疾病管制署也呼籲民眾,要採取有效預防措施,包括全程使用保險套並搭配水性潤滑液。對於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建議定期篩檢及早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