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
」 地震 中央大學 花蓮 台大 央行
賣1度水虧2.45元!水價凍漲31年 台水研議部分調漲
預算遭刪,電價調漲勢在必行,電價審議會工作小組會議將於18至20日召開,並可望在3月28日召開電價審議會;另31年未調整的水價,也應閣揆要求下檢討,恐將調升。據了解,台水內部討論,確定會在4級以上增加級距,另傾向第1段不漲,第2、3段微調,傳出用水量200度以上要新增級距,用水量越大調幅越高,平均漲幅約4成,最快3月底前提報經濟部。面對水價、電價恐雙漲,學者直言對物價恐將產生疊加的衝擊。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水價費率基準較低,一般家庭即使調漲50%,每月增加的負擔不高,影響有限。然而,電價的變動則可能帶來更大衝擊,直接衝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需審慎評估。台水現在每賣1度水虧2.45元,去年稅後虧損39.49億元,今年估再虧59.34億元。今年初,鑑於台水漏水率偏高、虧損嚴重,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台水檢討水價,希望水價能合理化。官員透露,目前水價還在台水內部討論,不過消費者團體、工商團體、台水工會等各界意見龐雜。但會依行政院指示在3月底、4月初向經濟部提出水價檢討報告,若政策拍板要漲水價,另會召開水價審議會。目前台水水價分4段,第1段10度以下,每度7.35元;第2段11到30度,每度9.45元;第3段31到50度,每度11.55元;第4段51度以上,每度12.075元。經檢討,台水傾向第1段不調整,第2、3段微幅調漲,第4段以上調漲並增加級距,目前傳出會增加200度以上、1000度以上、4000度以上3段,拉大漲幅,平均水價,將會從10.7元拉到近15元,漲幅4成。有趣的是,水價調漲尚未拍板,台水日前已悄悄地在官網常見問答上,細述台水1974年成立以來歷次調漲水價情形,疑似為可能的調升先打預防針。電價部分,據了解,住宅、小商店民生費率全調,330度以下可望恢復2004年以前水準,甚至6段中的第1段與第2段合併,另為考量產業競爭力,工商業界調幅則會較去年減少,依據成本,平均調幅可望落在6%至9%。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出爐 台大7領域列入全球前50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排名涵蓋五大學科領域的55個獨立學科,近日公布2025年度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其中台灣大學共有47個領域上榜,是國內入選最多的學校,其中更有7個科學領域擠進全球前50,另外國立中山大學也有20個學科入榜。QS日前公布2025年度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台大各學科領域排名及成績,大致較去年進步,入選47個最多;其次為成功大學32個,表現最佳的領域學科在古典與古代歷史學,首次入榜就進入前100名。台灣排名接下來依序為清華大學23個、陽明交通大學21個、中山大學20個、台灣師範大學18個、台灣科技大學以及中興大學14個、政治大學以及中央大學皆為13個。台大校長陳文章表示,此次進步學科的共通點多在學術聲望、業界聲望、論文被引用情形或國際合作網絡等有所提升;校方對各項國際排名競爭都會持續檢討,努力精進。對於教育部日前提出將給予排名前100的領域額外補助,陳文章強調,待相關辦法出爐後就會申請,以更精進世界領域排名。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指出,中山今年表現亮眼,排名榜單展現學校理工與人文社會並重的發展優勢,5大領域皆有學科入榜。理工領域維持多個學科入榜,包括電腦科學與資訊系統、化學工程、機械工程、化學等名次均有進步,並增加了環境科學入榜,會持續努力。

電價漲勢牽動物價 央行貨幣政策出現變數
台電虧損能否撥補陷入膠著,民生用電面臨調漲壓力,意外丟給央行大難題。中央銀行將於20日召開首季理監事會,由於電價漲勢牽動物價走勢,且前2月CPI仍在2%之上,有採取「預防性升息」的壓力,但現階段電價要不要漲、要漲多少,都沒個譜,下周前也難明朗,這讓央行陷入長考,貨幣政策出現變數。央行總裁楊金龍周四(13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業務報告,這是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央行首度赴院報告,預料將對「川普2.0」衝擊做出完整解析。至於利率走向,因正值理監事會前緘默期,預料楊金龍不會說太多。央行去年12月19日舉行第4季理監事會,會中理事一致同意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且未再調升存準率、也未加碼房市管制,不過理事們對於物價卻高唱「鷹」調,有理事提到,2025年最低工資及軍公教薪資調高,並將開徵碳費,對物價帶來上漲壓力,必須謹慎以對。也有理事提及,各項數據顯示當前台灣景氣相當熱絡,但未來展望則轉趨保守,我國通膨壓力趨緩但仍存,尚無降息空間。另有理事表示,歐美央行已啟動降息,此時央行無逆勢升息空間,維持利率不變是合理作法。行庫主管分析,這些都是已知利空,但最讓央行摸不著頭緒的,恐怕是電價,目前傳出台電內部推演了3套劇本因應,最好的情況是不漲電價,至於最可行的情況是調漲住宅、小商店用電,屆時將有1500萬戶家庭及小商家會受到波及,更恐點燃「萬物皆漲」引信。央行去年3月「意外」升息半碼,在當時跌破各界眼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憂心電價將於當年4月調漲,恐引發通膨預期,才會「預防性升息」。至於今年會否重演?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持相反意見,主因是全球經濟情勢較去年複雜,央行短期內應會按兵不動。行庫主管分析,2月CPI年增率1.58%,創近四年新低,表面上看來通膨趨緩,但前2月平均仍達2.12%,還在通膨警戒線之上,這是央行不願放棄升息主因,但川普發動關稅戰,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當主要經濟體對利率調整轉為保守,我央行也須更審慎因應。

槓上張鈞𡩋! 許安植用高跟鞋比氣勢…揭自討苦吃下場
《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將於3月8日開播,今(4日)推出「復仇篇」預告,許安植飾演的檢察官懷疑張鈞𡩋、連炳發醫療疏失造成父親死亡,企圖逐步揭開一連串隱藏的黑幕。許安植自認在影集中有許多「討人厭」的地方,為維持冰山檢察官的形象,拍攝時都穿著套裝與高跟鞋,「我跟導演說一定要穿高跟鞋,但這也是惡夢的開始。」許安植劇中一開始就面臨父親突然去世,看似在追查可疑移工,其實內心一直想找到導致父親離世的「殺人兇手」,許安植表示:「觀眾會發現她的憤怒來自巨大的悲傷,這些情緒推動著她向前走。」她進一步分析角色個性:「行事方式較為公事公辦,給人感覺稍微冷酷,對待工作沒有太多的同理心,對於公平和公正有一把自己的尺。」定裝時,造型師原本提供各式鞋款,許安植認為穿上高跟鞋後能讓自己更有氣勢,「她把自己立在一個高台上,直到有一天她真的覺得累了,才會想到,有時候不需要這麼把自己釘在這個狀態裡。」只是許安植未料到拍攝影集時有多場追逐犯人的戲,讓她叫苦連天:「我穿著10公分的細跟高跟鞋在東協廣場狂奔!」許安植(左)身穿高跟鞋拍攝追逐戲,讓她苦不堪言。(圖/公視、中華電信、瀚草文創)《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中,男主角「發哥」連炳發飾演的「范文寧」,在醫院眼見許安植的父親生命陷入危急狀態,身為醫師的他即使沒有台灣醫師執照,仍涉險為其進行醫療行為,未料許安植的父親仍然離世,許安植和飾演外事警察的夏騰宏開始懷疑連炳發的身份,更發現許多失聯移工的案件似乎與連炳發有關,連炳發因此淪為嫌疑犯,夏騰宏也展開一連串的追捕行動,夏騰宏坦言此次拍攝對體力是一大考驗,「導演要求我去慢跑,我一開始還不明白,但拍攝後發現慢跑對體力有幫助。」比起動作戲,夏騰宏認為影集中台詞更考驗演員,尤其他和許安植有許多對手戲,他表示每次拍攝都需要格外專注,「因為她像個小老師會把台詞背得很熟,不能錯。我錯了的話,她會指導我。」夏騰宏給兩人角色一個有趣的比喻:「在影集中,她像是我的大腦,我是她的手和腳。」《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中點出的醫療困境和移工問題,女主角張鈞𡩋畢業於台北大學法律系、擁有中央大學產經所法律組碩士學位,對於社會議題也相當敏銳,由於台灣進入老齡化社會,加上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某些勞動強度較高的工作,不少工作需依賴外來移工,她不禁感慨:「這些移工承擔繁重的工作,應該獲得更多的尊重。」張鈞𡩋因演出不同作品而陸續看見移工遭遇不當對待或待遇不公,她相信這樣的情況需要更多社會關注和基礎教育的提升,「這不僅是政府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氛圍的問題,大家應該共同正視。」張鈞𡩋也提到韓國有不少影劇作品可以起到引起討論並推動社會改變的作用,「期待《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可以引起相關討論,進而促進讓社會制度更完善!」張鈞𡩋對於影集中呈現的移工問題深有感慨,盼望影集播出後能引起社會大眾共鳴。(圖/公視、中華電信、瀚草文創)

雙北「颮線」掃過對流驚人!閃電如白晝持續整夜 多地還下大冰雹
中央氣象署於4日凌晨0點31分發出大雷雨即時訊息,提醒雙北慎防劇烈降雨、雷擊、冰雹、9級以上強陣風;凌晨3點20分加發大雨特報。而就在大雷雨訊息發布不久後,台北市多地都有網友回報降下冰雹,甚至有人在路上撿到如超商冰塊大小的冰雹,加上不斷打雷閃電及暴雨,網友直言「真是瘋狗天氣」。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指出,下冰雹主因是「颮線」通過: 大型雷雨帶所導致的強對流天氣。台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3日晚間就示警,4日凌晨起鋒面逐漸影響,大氣環境不穩定,容易形成颮線系統,可能造成對流性較強降雨且會伴隨6級以上強陣風。氣象署也於4日凌晨0點31分針對「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5點15分止。而4日0點剛過沒多久,雙北先是不斷閃電如白晝,轟隆隆的劇烈雷聲也吵醒不少人,但不少民眾被雷聲吵醒後,隨即就聽見類似鞭炮劈哩啪啦的聲音,也有人以為是降下大暴雨,起床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外面下起冰雹。根據網友敘述,下冰雹持續時間約有5~10分鐘,文山區的民眾體感最明顯,其他地區的冰雹大小與小湯圓差不多。(圖/threads @zack_chu_(左)、@sudhana_wantong(右)提供)(圖/threads @twn_lana18389 提供)根據網友的回報,雙北降下冰雹的地區至少有:大安區、信義區、松山區、南港區、文山區、萬華區、汐止區、中和區、五堵區。不少在戶外的網友都紛紛拍下冰雹的照片或影片上傳社群平台,眾多回傳畫面中,有民眾撿到的冰雹大約有超商冰塊大小,網友驚訝的表示「台北這什麼極端氣候」、「活了21年第一次看到」、「還以為屋頂被子彈打到」,還有人恍然大悟「難怪剛剛騎車覺得手被打到特別痛」。中央大學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曾在洩天機教室專欄中指出,「颮(音同袍)線」其實就是一條大型的雷雨帶,範圍可廣達100公里以上,由於雷雨帶對流旺盛,因此會在極短時間內帶來劇烈降雨,並且伴隨冰雹、雷擊甚至龍捲風等劇烈天氣變化,颮線的生命週期大約10小時左右,有時候短則3到4小時。

金牛座畢宿星團見證恆春建城150年 周春米歡迎來恆春擁抱宇宙
150年前,因牡丹社事件清廷開始重視台灣的防禦,建立恆春古城,恰巧距離地球約150光年的金牛座畢宿星團,今日所見的星光,正是當時恆春建城發出來的光線,時至今日這些星光才抵達地球,時光旅行與歷史洪流交會,共同見證了恆春建城150週年。周春米縣長主持「來恆春擁抱宇宙」系列活動記者會(圖/屏東縣政府提供)。屏東縣政府迎接恆春建城150週年,結合這場跨越150光年的相遇,及恆春半島得天獨厚的觀星場域,特別推出「來恆春擁抱宇宙」系列活動為恆春建城150年紀念暖身,從3月起至12月每月都有不同的觀星主題活動,首波將於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舉辦四場草地觀星音樂會,屏東縣長周春米歡迎國內外遊客來恆春追星,徜徉在浩瀚星空銀河裡擁抱宇宙!屏東縣政府2月25日舉辦記者會,不只台北市天文協會、屏東縣天文協會、台灣親子觀星會、嘉義市天文協會等派員共襄盛舉,中華民國民宿協會全國聯合會、屏東縣觀光協會、屏東縣恆春半島觀光產業聯盟、屏東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屏東縣民宿協會等理事長們也到場,關心觀星結合觀光產業的發展。周春米縣長(左)頒任屏東天文協會榮譽理事長施世治(右)為首位「屏東星空大使」(圖/屏東縣政府提供)。周春米縣長並頒任屏東天文協會榮譽理事長施世治為首位「屏東星空大使」,協助恆春半島的天文旅遊。施世治長年致力推動天文教育,從建國國小校長退休後更全心投入天文工作,縣府在車城國小設置「南十字天文台」是全世界第一個且唯一具國際天文台編號的小學天文台,他每週五六日固定在當地駐點解說,擔任星空大使實至名歸。接下星空大使的任務他也非常高興,要向全台、國際介紹恆春半島的美好,「如果心情覺得需要療癒,就來恆春」。周春米縣長指出,恆春半島擁有視野遼闊、低光害、無霾害的天文觀測條件,更是觀賞南十字星的最佳地點,近年吸引不少遊客專程來觀星,是最適合發展觀星的地方,「看星星,就要來恆春」!屏東縣政府將於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舉辦草地觀星音樂會(圖/屏東縣政府提供)。縣府團隊曾委託施世治及天文專家跑遍全縣55個公共場域,遴選出十大觀星場域,其中有九處都在恆春半島,包括車城鄉海口港沙灘、恆春鎮社頂自然公園、鵝鑾鼻公園與鵝鑾鼻燈塔、水蛙窟社區-龍磐公園大草原及風吹砂停車場、滿州鄉佳樂水風景區、九棚社區八瑤灣及牡丹鄉高士神社、旭海沙灘、東源部落遊客服務中心。去年紫金山彗星,縣府清晨四點半在佳樂水風景區舉辦街頭天文,儘管天候不佳,沒想到竟湧入2000多人冒雨參與,也讓人看到天文的魅力與熱潮,星空旅遊成為屏東觀光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在太陽系火星及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發現第175583號小行星,經送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CSBN)審查,通過命名為「Pingtung(屏東)」;2009年國內天文愛好觀測者蔡元生發現編號365190小行星,為了紀念墾丁這個觀星勝地,決定命名為「Kenting」墾丁小行星,在這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有二顆與屏東相關的小行星,更是奇妙。「2025年屏東月月有觀星」,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表示,「來恆春擁抱宇宙」集結縣府教育處、文化處、交通旅遊處等活動,每月都有不同的觀星主題帶給大家驚喜。首波活動自3月登場,將配合金牛座畢宿星團最佳觀賞期,於3月22日、3月29日、4月19日、4月26日四個週六在鵝鑾鼻燈塔草原舉辦草地觀星音樂會,屏東星空大使施世治將率天文協會及天文愛好者提供專業望遠鏡導覽解說,大家可以帶著野餐墊,一邊享受輕音樂,一邊躺在草地上與滿天星斗約會。活動免費入場,每場限額500人,3月5日上午10時起開放網路線上預約報名。屏東縣政府歡迎國內外遊客來恆春追星(圖/屏東縣政府提供)。此外,5月份有寶瓶座流星雨,6月份白羊座流星雨等,相關活動將陸續公佈在活動官網及「i屏東~愛屏東」臉書粉專,搭配台灣祭、南國生活節、看海美術館展覽、風域祭等縣府年度大型活動,恆春半島月月都精彩,現在就可以準備安排行程,國境之南追星去!

中央大學女生宿舍凌晨火警 浴室冒濃煙百名女大學生急逃命
國立中央大學女生第四宿舍24日日凌晨發生火警,3樓浴室水管旁電線疑似走火而冒出陣陣濃煙,警報器因而大響,百名女大學生連忙驚醒,並穿著大外套逃生,所幸桃園市消防局到場約10分鐘後撲滅火勢,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24日凌晨2時許,中央大學女生宿舍突然警鈴大響,當時大多女學生已進入夢鄉,聽聞警告聲連忙跳起,又見宿舍瀰漫濃煙,立刻穿著大外套或夾克逃出宿舍外。消防局獲報後到場調查,確認是3樓浴室水管旁電線疑似起火,在到場後5分鐘將火勢撲滅,所幸災害沒有擴大,未造成人員傷亡,確切起火原因則仍待調查釐清。

讀北部這間學校! 女大生怨「一開學就發燒」爆粗口:破天氣
最近寒流來襲,又濕又冷,導致很多人生病。一名女大生抱怨,自己就讀中央大學,結果發現自己感冒頻率變高,讓她忍不住爆粗口,直呼「到底是哪個世紀大聰明會想把大學建在這個破地方」。貼文一出,引起討論。女大生在Dcard以「中央破天氣」表示,上學期感冒的頻率明顯就比高中時期多了很多,這學期開學第2周就發燒,寒假在家都沒事,一開學就感冒發燒。她忍不住怒吼,「10度又降雨到底是什麼鬼?撐傘還會被風推著走,更不用說騎車,到底是哪個世紀大聰明會想把大學建在這個破地方。」文末,她還忍不住爆粗口。 貼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除濕機會是你們的好夥伴」、「這裡的天氣比倫敦還鬼」、「中央好幾年寒流來比淡水還冷」、「感冒好不了,本來回家後好一點,結果禮拜一來之後沒多久又變嚴重」、「幫補血」、「如果今天是一間聽都沒聽過的校名,學校人數可能連一半都不到」。另外也有人說,「宿舍潮濕空氣髒(塵蟎、黴)也很容易生病,建議可用除濕機,打掃房間、注意保暖、喝薑茶,祝早日康復。」

2025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這間學校」10年7度稱冠
《Cheers》公布最新「2025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排行榜,《天下》雜誌調查中心詢問2千大企業人資主管做出排名,前10名為成功大學、臺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灣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及淡江大學,成大已是10年來7度冠軍。調查顯示,成大在業界口碑好,9大能力指標中,「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學習意願、可塑性強」、「抗壓性與穩定度高」、「具有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均穩居第一,領先其他學校。 排行前30名公立大學13所、私立大學9所,技職體系院校則有8所入榜。高雄大學則是進步最多,從2016年的第53名穩步上升,今年已到第29名。私立大學以淡江穩居龍頭,輔仁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及東吳大學則緊隨其後。 技職院校方面,公立由臺北科技大學奪冠,接下來為臺灣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私立第一名是龍華科技大學,再來為南臺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及文藻外語大學。 以產業類別來看,高科技製造業最喜歡的前三名是成大、台大、清大,高科技服務業是成大、台大、陽明交大,傳統製造業喜歡的是台大、成大、清大;一般服務業是成大、台大、政大,金融業是政大、台大、淡江。報告也顯示,因AI時代來臨,已改變企業選才的核心標準。企業最重視的五大特質依序為:人格特質、學習潛力、科系背景、專業技術與學歷程度。其中「學習潛力」的重要性顯著上升15.8%,而「專業技術或筆試測驗」則下降11.2%。

台大資工生抱怨不吃香?他怨文組「低薪碼農」搞臭市場 過來人搖頭回「三字」
台大資工系一名畢業生在Dcard發文抱怨,畢業後想投入職場,卻發現就業市場相當飽和,因為一堆文組跨行、低成本轉職工程師,使得純血資工人壓力倍增,直言「市場被搞臭」沒想到討拍不成,反被過來人噹「先自省」。原PO以〈沒人發現資工系畢業很不吃香嗎?〉為題發文,提到10年前速成補習班掀起了文組轉職潮,許多人僅需3到6個月培訓,就可跨行成為工程師,並且薪資待遇不錯,吸引了大量人潮和培訓公司加入,不過在疫情後,軟體市場開始飽和,大量非資工背景的「低薪碼農」充斥市場,導致公司削減初階職缺。原PO還表示,資工學生在大學4年內需修習6大科目,學習多種程式語言;碩士階段還要經歷繁重的學業壓力,只為獲得畢業證書,遺憾的是,畢業後卻面臨著大規模徵才已成過去的現實,科技產業寒冬悄然來臨,「履歷隨便投、隨便上、隨便面的神話離你遠去」。原PO甚至感嘆表示,讀資工系根本不再吃香,「好不容易畢業,找公司卻需要重新複習各種程式技術,投了上百封履歷,職缺差異甚大,剩下只能祈求運氣...難道沒有人發現這樣的就業環境很不公平嗎」?該篇貼文曝光後引起熱議,有網友表示,「現況是非本科薪水『必定』低於本科系,資方還是會按照學歷敘薪」,「這現象跟內容完全吻合這幾年的變化,原文裡面也沒有提到『頂大資工』四中或者以下的資工人,跟那群人重複競爭的比例也是不在少數」、「正因為junior缺減少門檻變高,本科系才顯得可貴,這個趨勢影響最大的是轉職的人」。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如果資工本科系讀完碩之後,只找得到跟文組轉職仔同樣的薪水,那說明你大學、碩士根本在混」、「如果2-4個月的轉職班表現就可以輕易超越4-6年的本科出身,我反而覺得應先自省,表示這個人可能不合適這行,或者還有很大的努力、成長空間」。另外,還有台大、中央大學的高材生心有戚戚焉表示,「相對於電機,我覺得資工對本科系的學生,相對比較沒進入門檻的保護」,不少人建議「應該改去讀機械、材料才是,未來的第一志願科系」、「確實 AI不會顧機台 還得是我們」。

嘉義夜半6.4地震 專家提醒:與1964年這地震類似「近期恐餘震連連」
嘉義縣大埔鄉於21日凌晨0點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震源深度僅9.7公里,地震波及全台,不少熟睡的人都因此驚醒。全台20縣市皆達災防告警系統發送門檻。後續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錫堤表示,這次的地震主要是由「觸口斷層」錯動所引發的,這與1964年的台南白河地震十分類似。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李錫堤表示,這次地震由觸口斷層的錯動引發。觸口斷層呈南北走向,向北延伸至大尖山斷層,向南則與崙後斷層相連。李錫堤認為,這次地震規模與1964年發生的台南白河地震相似,當時的地震規模為6.3,同樣由觸口斷層的錯動引起。但1964年的地震因斷層破裂到地面,導致災情相對更為嚴重。李錫堤解釋,觸口斷層中的一段約3至4公里的區域可能是這次能量釋放的主要來源。雖然震源深度僅10公里,但地震的影響性相對有限,且根據過往經驗,觸口斷層通常以分段錯動為主,不易引發更大規模的地震。但李錫堤認為,短期內該區域仍可能發生小型餘震,民眾需保持警覺。值得注意的是,該地震區域正位於曾文水庫庫區。李錫堤特別提醒,此次地震對曾文水庫的結構是否造成影響,需進一步檢視,以確保水庫主體的安全性。

大專新生註冊率…年年創新低 9校跌破6成「淹水線」這間最慘
由於少子化影響,新生註冊率一年比一年低,許多大專院校面臨招生困境,甚至可能退場。教育部今(27日)公布113學年度大專新生註冊率,全國共9校低於俗稱「淹水線」的6成,比去年少10所,其中又以真理大學30.49%最低,而且已經連續3年。根據「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的最新統計,全校註冊率低於6成的私立大學包括真理大學(30.49%)、台北基督學院(31.82%)、台灣神學研究學院(54.55%)、大葉大學(56.35%)、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57.14%)、玄奘大學(58.48%),其中真理、大葉近3年都低於6成,未來招生狀況值得注意。至於其他8所註冊率未達6成學校,包括台北基督學院31.82%、國立台東專科學校36.54%、台灣神學研究學院54.55%、元培醫事科技大學54.71%、大葉大學56.35%、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57.14%、建國科技大學57.37%、玄奘大學58.48%。今年度註冊率高達百分之百的大專校院比去年少3所,其中公立大學有6所,包括成功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大、中央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私立學校則有一貫道崇德學院、唯心聖教學院滿招。針對113學年度全國有9校註冊率低於6成,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分析,今年考生人數比去年多一點,招生情況也較為緩和,主要是招收外籍生有所幫助,而目前我國招收外籍生主要以東南亞為主,當中又以越南、印尼為大宗,也有部分學校經營菲律賓,印度生也在增加,不過到了後年與大後年,我國整體新生推估應可能減少16到17萬人,嚴峻衝擊還在後面。

新的不一定比較好 新北推再生粒料應用 達零廢淨零雙效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於16日上午於新板金融大樓辦理「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出席的新北市朱惕之副市長表示,新北市要達成2050淨零碳排,再生粒料的循環應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學者專家的經驗交流,期許未來以公私協力方式,讓再生粒料在公共工程上有更多、更多元的創新應用突破。「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邀請環境部沈志修常務次長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技術處徐肇晞副處長蒞臨指導、並邀請行政院張子敬前政務委員、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林志棟榮譽教授、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張達德榮譽教授、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李叢禎教授,以及新北市政府工務局、環保局等國內再生粒料領域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再生粒料公共工程應用」的政策方向、技術與應用成果,期望再生粒料全循環模式能引領未來循環經濟發展。本次論壇有二大主軸,分別是「資源循環發展與再生粒料工程應用」、「循環經濟推動與再生粒料減碳效益」,新北市朱惕之副市長致詞時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要達成2050淨零碳排,再生粒料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再生粒料使用已逐漸推廣開來,新北市在實踐過程形塑出搖籃到搖籃的資源再利用模式,希望透過本次論壇的經驗交流分享,讓再生粒料有更創新的應用突破,一起促進並達成循環城市之永續發展。」新北市朱惕之副市長於論壇上致詞,希望透過本次論壇的經驗交流分享,實現再生粒料有更創新的應用突破,一起促進並達成循環城市之永續發展(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資源循環發展與再生粒料工程應用方面,賴瑩瑩署長分享我國在循環經濟政策制定與推動現況,由源頭減少原物料使用及推動各類資源的循環再利用。而再生粒料在工程的實際應用,透過林志棟及張達德教授的介紹,也讓大家了解使用再生粒料的工程品質,並不輸給全新物料,翻轉只有使用全新物料才有好品質的傳統觀念,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工程可以導入再生粒料使用。李叢禎教授、楊至中總工程司及李俊毅簡任技正,在「循環經濟推動與再生粒料減碳效益」方面,則分享了新北市運用再生粒料的實際推行亮點成果,透過技術創新,落實環保減碳,達到循環再利用的最佳效果,成為全國資源循環利用的標竿。焦點座談張子敬前政務委員總結強調,透過公私協力才能創造資源循環產業更有效的鏈結與技術創新,讓無機再生粒料的使用更往前推進,讓更多的可能與想像化成實際行動,加速實現零廢棄與淨零願景,達到綠色及數位雙軸轉型,與環境永續的目標。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聚焦「再生粒料創新應用及循環經濟發展」,共同為循環經濟找到新的亮點,加速實現零廢棄與淨零願景(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新北環保局表示,「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展現新北市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務實作法與決心,也讓大家了解再生粒料應用在公共工程的成功模式,從而「敢用、會用、一定要用」,以實際行動積極推動資源循環,確保地球有限的資源能夠以循環再生的方式持續使用,為下一代創造更永續的未來。

聯準會內部看法不一 外媒預估明年降息放緩
美國聯準會(Fed)於台灣時間19日凌晨會議後宣布最新政策利率,市場普遍預期本次將降息1碼,外界已將焦點轉向聯準會內部分歧及川普新政對降息路徑的影響。知名財經記者蒂米羅斯分析,聯準會內部對降息看法不一,若美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則不具備進一步降息的充分理由。蒂米羅斯於《華爾街日報》連續2日撰文,分析本次會後與2025年的可能降息路徑,主張聯準會眾人近期在書面報告及現場訪談的言談顯示,主席鮑爾和其他成員都對進一步降息採取更加謹慎態度,未來降息步調可能放緩。蒂米羅斯推測2025年降息次數或許只有1至2次。除經濟數據外,聯準會還需應對川普上任後可能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鮑爾先前表示,聯準會不應對政策影響預做判斷,但波士頓聯準銀行前總裁羅森格蘭等前任官員都曾建議,聯準會應將移民和貿易政策變化納入考量,因為上述兩類政策不需國會批准即可實施。18日美股開盤漲跌互見,道瓊、費半分別小漲0.16%與1.35%,那斯達克與標普500指數微跌0.11%、0.08%,變動不大。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指出,即使聯準會降息1碼,仍存在抑制通膨力道,因為實質利率仍大於1%。市場預期12月降息後,未來降息機率低,不過邱達生認為,美國明年的經濟若存在災難性、系統性風險,接下來就會面對通縮問題,降息的幅度將會更急遽,且川普上任後或許量化寬鬆的問題也可能捲土重來。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美國在疫情期間累積的超額儲蓄到今年已經用光,家庭債務、企業債務惡化,加上失業率上升,都會影響美國內需的消費力道,另外AI也存在泡沫化的疑慮,明年美國失業率若突破4.5%,聯準會還是會持續降息。吳大任指出,現階段央行可能維持現狀,因為川普還未上任,政策都還未確定,當前最具威脅的是關稅政策,台灣企業會評估是否到美國投資,進而影響台灣的內需市場。

嘉南地震「比去年多4倍」 專家籲留意3條斷層:大地震前兆
今年嘉南地震頻繁,數量是去年的4倍,學者提醒是大地震的前兆,要民眾做好防災準備,並建議氣象署派專人分析3個斷層,規模3以下微震的發生情形。地震專家郭鎧紋指出,今年嘉南地區已經發生117次地震,但2023年僅發生28次,今年地震活動是去年的4倍。中正大學地科系副教授石瑞銓示警,上個月的地殼移動加速,恐是大地震前兆,也顯示嘉南地區的地震活動異常狀況。對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退休教授李錫堤在臉書透露,過去數十年來,梅山斷層附近加密的臨時地震網,多次連微震都測不到,但最近卻測出微震加多的現象。根據國外學者研究,一個受隱沒帶控制的地區,地震會有等同於海溝巨型斷層活動周期的地震周期。就一條斷層而言,斷層特徵地震的發生也有周期現象,在斷層大動後,接著會有一大段連微震都沒有的平靜期(Q1),待能量再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有微震出現,到一定年限後會再大動。國外學者Scholz 歸納,約在周期的3分之2後,才會有比較明顯的微震出現,約在周期的6分之5後會,再出現一小段平靜期(Q2),最後在臨震前還會有一極短暫的平靜期(Q3),接著就會發生大地震。李錫堤指出,梅山斷層目前可能處於Q2與Q3之間,且會跟著嘉義和台南平原下的盲斷層一起活動,提醒民眾確實做好防災準備。另外,他也建議氣象署,派專人分析台灣測震網在梅山斷層、嘉義盲斷層及台南盲斷層規模3以下微震發生情形,觀察有無Q1、Q2平靜期的現象,希望能抓到Q3的平靜期,為可能大地震提前做好準備。

1學期改16周!5大學12/23開始放寒假 假期天數達58天
許多學生最期待的就是寒暑假,而時序進入年底,包括台大、台師大、台科大、清大、陽明交大等五校率先實施一學期16周制。本月23日起這些學校將進入寒假,成為台灣史上最早開始寒假的大學,也讓外籍生得以提早返鄉過節。此次寒假長度約58天,接近中小學暑假時間。據了解,自2022年起台灣大學系統的台大、台師大、台科大三校為與國際接軌,率先將一學期縮短為16周。隨後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台北大學、暨南國際大學等國立大學相繼跟進,目前共有7所大學採用此制度,而中興大學、政大、中央大學、台藝大等校則計劃於下學期加入行列。教育部指出,16周制設計旨在壓縮學期長度,提高學習效率,並與國際教育接軌。然而學期縮短涉及課程規劃與教學安排,各校需舉辦校內諮詢會議,經校務會議通過相關學則修正後實施。根據新規定,每學分授課時數仍為18小時,實驗與實習課則依舊保持36至54小時的標準,所有課程須於16周內完成。16周制的實施使得期末考提早進行,台大、台師大、台科大、清大、陽明交大五校的期末考周將於本週五(20日)結束,緊接著從12月23日進入寒假,持續至明年2月14日。若加上寒假前後的週末,假期總長達58天,與中小學暑假相當。這段長假不僅讓學生得以放鬆,更為外籍生返國過聖誕節提供便利。其他實施16周制的學校如台北大學、暨南大學,因開學時間稍晚,寒假自12月30日開始至2月14日結束,假期仍達51天。相較之下,尚未導入16周制的學校,如中興大學、政大等,寒假時間僅約40天,假期出現差異明顯。16周制雖縮短學期,增加寒暑假長度,卻引發課程安排與教學密度的挑戰。教育部提醒,課程緊湊可能增加學生負擔,學校需妥善規劃以確保學習效果不受影響。

2025房市軟著陸機率高 專家:房價頂多跌10%
央行9月19日宣布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重創房市投資客信心,讓中古屋、預售屋急凍,全台交易量腰斬,第四季交易量恐創自1999年有紀錄以來新低。不過,央行總裁楊金龍14日備詢時被問題是否會祭出「第八波信用管制」時,他連忙回應「不不不」,這回應讓多數學者專家都認為市場並不會如外界看衰崩盤,不必過度擔憂,預估明年軟著陸機率高。央行總裁楊金龍針對多房族與投資客祭出連續7波的信用管制,甚至被稱為「史上最嚴限貸令」,意圖抑制房價過熱現象並控制槓桿風險,市場氛圍變得謹慎觀望,房市崩盤說法甚囂塵上。然而,學者專家們大多認為,房市短期內雖然有部分投資客會被迫退出,交易量瞬間急凍也有機會進一步導致房價下修,但崩盤的機率卻微乎其微,相較之下,明年房市「量縮價穩」軟著陸的可能性更高,房價跌幅最多不會超過10%。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自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雖然房市數據中有部分指標開始出現疲軟走勢,但包括核發建照面積與住宅貸款餘額等數據依然上升,顯示房市結構依舊穩定。他強調,這些指標表明市場正在進入一個逐漸趨於穩定的階段,預計未來幾個月內,房市軟著陸的可能性較高。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教授陳建元則認為,「新青安房貸」專案使得剛需買家持續進場,這部分需求仍會是穩定房市最重要的支撐力量,預期房市將進入一段「僵固期」,但房價不會有劇烈波動。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2024年房市上下半年兩樣情,央行9月中祭出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將在第4季逐漸顯現效果,市場也將因此進入盤整階段,但儘管交易量縮減,房價依然有支撐,特別是比較不受打炒房政策影響的剛需族群,以及手握現金的購屋者,將有更多選擇高性價比物件的機會,在市場中佔據有利位置。周鶴鳴表示,央行政策主要針對多屋族,自住需求者尤其是首購族並不會受太大影響。隨著投資客退出市場,剛需族將有更多機會在房市盤整階段撿到相對「甜甜價」的房產,特別是不少建商為了刺激買氣相繼推出促銷活動,即便房價很難再回到過去水位,剛需買家仍是這波市場調整中的主要受惠者。除此之外,現金充裕的購房者或高資產族群,因對於銀行貸款的仰賴度低,也較不受到央行限貸政策的影響,反而在市場買氣因資金緊縮而下滑的階段,不僅擁有比一般民眾更多的談判空間,還有更多保值性佳的優質物件可以挑選,並且在市場逐漸回穩時進場。針對未來房價走勢,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政策收緊雖有可能會影響部分買方,但房價不會出現大幅修正。由於多數屋主在現行政策下可能會選擇不賣房,反而延長了市場的調整期,導致房價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整體而言,儘管市場受到政策影響,買方轉趨保守,但房市崩盤的可能性不大,軟著陸是更可能的結果,且回顧過去 20 年台灣房市的週期,除非出現極重大的利空事件,否則房價跌幅通常不會超過 10%,因此專家們普遍預期,2025年房市將穩定軟著陸,對於剛需族和現金購屋者而言,甚至有可能是近2、3年來最佳的進場時機。

央行打炒房+川普2.0 11月房地產+股票買氣虛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27)日公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75.49點,較上月下降1.57點,連續2個月下滑,其中,與房地產相關指標都顯著下跌。學者認為,中央銀行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及銀行緊縮融資,衝擊民眾對房市的信心。而川普上任將加重關稅課徵,台灣出口將面對較高度的不確定性,會是台灣明年經濟發展上主要的風險。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在訪問3062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後,發現6項分項指標中,投資股票時機、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購買耐久性財貨這5項都呈下降,只有物價水準指標上升。其中,與房地產相關的指標,「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為103.1點,月降4.59點,新增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為100.39點,也大幅下降4.28點,儘管都還在100點之上,代表偏向樂觀,但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說,「指數已經非常接近100分的轉折點,再多一點點就會陷入悲觀狀態」,且指數也分別創2020年9月以來,及2023年2月以來,約4年3個月及1年9個月來的低點。吳大任分析,央行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及銀行緊縮融資,衝擊民眾對房市的信心。他說,「目前的政策打炒房,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還有銀行融資水位已經快到上限,都造成了房地產在信心面上面有顯著的下跌。」此外,「投資股票時機」指數為55.88點,較上個月調查結果也大幅下降4.41點。吳大任認為,美國總統川普還未上任,股市就已不斷震盪,川普更說他上任第一天,就要對他的鄰居加拿大跟墨西哥課徵25%的關稅,中國的部分還要再加徵10%,而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在疫情之前大概維持在10%上下,但今年已經突破20%,最高甚至超過28%,順差也是大幅的成長,所以川普若對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進行比較嚴格的貿易抵制的話,可能就會影響到出口;明年川普上任後,台灣出口將面對較高度的不確定性,會是台灣明年經濟發展上主要的風險。

台南麻豆連2震!專家曝與「板塊碰撞活躍區域有關」 未來規模逾7機率曝
台南市麻豆區16日接連發生兩起地震,3點01分芮氏規模4.5地震,震央在台南麻豆區,地震深度11.7公里,隨後3點07分又發生芮氏規模3.4的餘震,震央同樣在台南麻豆區,地震深度10.9公里。對此,地震專家表示,兩起地震位於「臺南前緣構造」,未來發生規模7.2地震機率為1%;另外,中央氣象署也指出,兩起地震並非0403餘震。台南麻豆短短6分鐘內接連發生兩起地震,一起規模4.5、另起規模3.4,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地震專家郭鎧紋說法,這兩起地震震央應該位於學界所說的「台南前緣構造」,該構造在中央大學所整理逾40個「未來50年台灣孕震構造」當中,學者估計未來50年發生規模7.2地震為1%,所以也不算太高。郭鎧紋指出,台南從1995年迄今,30年來台南市的顯著有感地震131起,小區域地震355起,合計486起,等於一年約16起,而今年至今共發生19起,包括今天兩起,整體而言,地震活動次數並不多。另外,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兩起地震和4月3日花蓮強震距離相當遠,研判並非0403餘震,發生成因與台灣位於板塊碰撞活躍區域有關。由於西部因能量逐漸遞移,在岩石較脆弱處就會釋放能量,但大多是在15公里內的淺層地震,且發生頻率較為零星,但他坦言,今年中南部地震確實較去年來得多,後續仍要觀測了解。台南麻豆地區在下午接連發生兩起地震,第一起發生在下午3點01分,芮氏規模4.5,震央在台南市麻豆區,地震深度為11.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從台中到屏東與台東及離島澎湖都有感受到地震搖晃威力,其中台南佳里最大震度達4級,隨後3點07分又發生規模3.4的小區域地震,震央同樣位於台南市麻豆區,地震深度僅10.9公里,台南市佳里最大震度達3級。

桃市府無償撥地給國立大學開發 進展牛步挨批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8日表示,市政府無償撥用土地給多所國立大學開發,已嚴格要求落實計畫期程,如未依照期程辦理,將收回土地。桃園市近年主動撥用不少土地給各國立大學,希望合作以興建教學醫院等設施,但不少合作案卻面臨大學端開發牛步、不甩桃市府期程的窘境,也讓市府飽受土地利用不當批評。據了解,市府已針對國立清華大學蓋教學醫院卡關下了最後通牒,而國立中央大學在八德區捷運綠線周邊精華地蓋醫院、國立陽明交大在青埔特區設「全球校區」二案進度也十分緩慢,分別還在重擬計畫書與重簽意向書的階段。八德在地議員呂林小鳳抨擊,中央大學在八德享有市府撥用的2.6公頃校地,土地位於捷運綠線G01站旁,談了10多年沒個有效進展,不該放任閒置,應比照市府和清華大學合作案,務必要中央大學給出具體開發期程承諾。王明鉅回應,中央大學沒有醫學院,要設立醫院比較困難,但若以「市立醫院」名義讓資源與人才共享,不啻是一個解方,會朝此努力。他說,最壞打算才會收回撥用土地,因為收回後得再變更都市計畫,併按規定向內政部提報、評估和審查,又必須花個3至5年跑不掉,期間也扼殺了地方發展,會加強協助大學在地開發,並會要求具體時間承諾。中央大學則回應,醫院建院計畫原本因「次醫療區」分配床數「搶不到床額」卡關,目前將調整病床數,重新向衛福部遞件申請。中壢區議員徐景文則說,國立陽明交大在青埔設新校區的合作意向書「早就過期了」,呼籲在重簽意向書之時,考慮地方心聲,改推動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王明鉅強調,近期會重新與國立陽交大簽合作意向書,要求改朝設實驗高中規畫,若未落實也會收回土地。陽交大則說,10月已與市府商議,依市府需求來修改意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