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毒
」 托福松 台東 小米粽 食物中毒 蝸牛
新婚妻小手術卻病故!警追驚見他歷任伴侶均身故 意外曝狠夫下毒騙保
歷任女友、老婆均遭餵毒!刑事局2021年間獲報,有女子因痔瘡手術入院,卻在術後因突發癲癇失去意識,隨後確診為缺氧性腦病變,病情急轉直下,緊急進入加護病房救治20天後仍不幸不治。然而這起看似單純的病故事件,檢方於相驗時認為死因有疑,解剖後於死者體內發現微量不可服用麻醉劑(待布卡因),且其住院期間與相關醫療紀錄均未發現有施用該藥物之狀況,意外揪出其張姓老公疑似下毒騙保,而這竟早非他第一次以同樣手法詐領保險金。據了解,在環保公司從事垃圾車司機的60歲張姓男子,其1993年間就因懲治盜匪條例與殺人罪嫌入獄,直到2010年間假釋出獄,其共有2段婚姻,前妻車禍流產,隨後身體每況愈下,最終不治。而張男2021年3月與陳姓女子登記結婚,但2人新婚才不到1個多月,陳姓女子就因痔瘡手術入住醫院,卻在術後復原期間突發癲癇症狀並失去意識,經搶救診斷為缺氧性腦病變,轉入加護病房急救超過20日後仍宣告不治。經檢察官相驗後認死因有疑,遂令解剖鑑定,並指揮刑事警察局偵查第二大隊偵辦。然而根據解剖鑑定報告內容卻發現,法醫在陳女的膽汁內測出微量Dibucaine(待布卡因,為半身麻醉及局部麻醉劑或外塗麻醉藥膏,不可經口服用),若服用後會產生中毒反應,可造成引發癲癇發作、心律不整,經查陳女住院期間醫療紀錄並未開立或施用該藥物,同時發現陳女嘴唇牙齒壓面損傷皮下組織間出血,疑判遭外力施(注)入該麻醉用藥導致腦部麻痺、癱瘓,陷入昏迷進而死亡。張男疑似了騙保下毒時間序。(圖/翻攝畫面)警方隨後也循線調閱監視器畫面,鎖定病房內當時僅有陳女的張姓丈夫陪伴在旁,同時發現陳女術前不久才投保約100萬元的保險,隨後與張男結婚登記,明顯有異。而警方為避免打草驚蛇,秘密對張男進行蒐證,並因此再發現張男於2016期間,其時任王姓女友也曾因昏迷、嘔吐不止而入院就醫,其尿液中被檢驗出加保扶(劇毒農藥),且王女在住院過程中,其275萬餘元的存款竟還被張男趁機盜走,張男還利用照護王女的空檔,疑似趁機對王女施打海洛因,被院方發現,緊急通報。等到王女康復後,驚覺自己存款被盜領,還疑似險遭張男毒手,火速切斷2人關係。但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陳女為張男的第二任妻子,其前妻因車禍不幸身亡,而其2歲的兒子也因支氣管疾病就醫,隨後不幸不治,惟警方目前仍無法確認2人死因是否與張姓男子有關。警方經長期蒐證與監控,日前見時機成熟後,也在去年12月18日搜索並拘提張男到案,張男訊後遭羈押禁見。全案依刑法殺人罪及殺人未遂罪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並今年4月11日偵結起訴。

北海岸驚見「世界第3毒」僧帽水母 北觀處:嚴重可致命
近日北海岸海域陸續發現有「世界第3毒」僧帽水母蹤跡,交通部觀光署北觀處今(17日)提醒,僧帽水母毒性極強,觸鬚長可達10公尺,即使是已經死亡或斷落的觸鬚,數小時內依然具有毒性,若不慎誤觸,可能引發過敏、休克,甚至危及性命,請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切勿因為好奇靠近或觸摸。僧帽水母毒性極強,嚴重可能致命。(圖/翻攝自「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粉專)北觀處今日透過「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粉專表示,近日北海岸的潮間帶及沙灘出現僧帽水母蹤影,僧帽水母外觀呈現透明、粉紅、藍或紫色,不只活體有毒,就連死亡後的屍體、脫落的觸鬚都有毒。北觀處指出,僧帽水母的觸鬚上充滿具有毒素的刺細胞,可殺死小型海洋生物,人類若被蜇傷,皮膚會出現紅色鞭痕,強烈灼痛感可能持續2到3日才會消散。北觀處警告,一旦誤觸僧帽水母,可能會引發過敏、發燒、休克、甚至影響心臟和肺部功能,嚴重時還會致命。北觀處強調,民眾若不慎接觸,應立即清除殘留觸鬚、服用抗組織胺藥物緩解發炎症狀,如果持續不適或症狀加劇,應盡速就醫。對此,北觀處副處長吳建志表示,台灣海域都有機會出現僧帽水母,北海岸地區只有零星少數案例,北觀處已加派人員巡查,目前並未出現水母大量出現情況。吳建志呼籲,民眾在水域或潮間帶活動時請多加留意,如有發現水母蹤跡,「不要摸、不要碰」,保命最重要。

洗過的米冰冰箱…他受封「西毒歐陽鋒」成品曝! 網嚇爛:吃了直接見祖宗
食安事件連環爆,不少人寧願自備三餐也不敢吃外食,不過「自己煮」真的比較安全嗎?這恐怕得打上個大問號,一名大陸網友透露,自己因為洗了太多米,於是就把剩下的生米冰進冰箱裡,怎料幾天後他拿出來一看當場驚呆。照片曝光後,網友全都看傻,紛紛封他為「製毒高手」。大陸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以「淘過的米怎麼變成這個顏色了?」為題發文,表示之前煮飯時,他沒拿捏好份量,失手多洗了一碗米,但又不想浪費,於是便將洗過的米盛起來放冰箱冷藏,沒想到冰著冰著就忘記了。一名大陸網友透露,自己因為洗了太多米,於是就把剩下的生米冰進冰箱裡,怎料幾天後他拿出來一看,竟變成五顏六色。(圖/擷取自微博)原PO透露,近日他突然想起冰箱裡還有生米,拿出來一看,畫面令他超震撼,「怎麼那麼彩色啊,還有點好看,又橘又黃又紫」,米粒的詭異顏色讓他直呼不敢碰,「感覺有劇毒!」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這是真的有劇毒,包死的」、「不是一般的劇毒,黃麴黴素一克就能直接見祖宗」、「拜你所賜,我頭回看到黃麴菌素具象化」、「上次吃這個的網友墳頭草都2公尺高了」、另外,也有不少人調侃,原PO是製毒高手,「哥們兒養出蠱了」、「某種意義上也是有天賦啊」、「製毒藥的一把好手」、「絕命毒師」、「重生之我在現代當歐陽鋒?」、「潘金蓮要是知道就不用買砒霜了。」

雲林食品廠傳憾事!2兄弟「沼氣中毒」困池亡 廠商各罰30萬
雲林縣斗六市13日發生一起工安意外,44歲及40歲黃姓兄弟在1間食品公司進行抽水作業時,黃弟打開孔蓋後不慎吸入沼氣,導致他昏迷跌落回收池溺斃,其哥見狀趕緊搭梯救人,豈料竟也不慎吸入氣體摔落,2人雙雙中毒受困,警消救起送醫仍皆不治,事後食品公司及營造公司分別依法開罰30萬元。據了解,黃姓兄弟13日下午前往食品公司後,在進行回收池筏基抽水作業時,先由黃弟打開雨水回收池的人孔蓋,接著將抽水泵放入池中,豈料卻導致高濃度硫化氫受擾動飄出,黃弟不慎吸入後昏迷,並摔落2.65米高且積水1.2米的回收池內,其兄發現親弟出事後,立即搭梯子救人,不料也因吸入氣體跌落回收池昏迷,2人經送醫搶命後仍雙雙不治身亡。消防局說明,沼澤或下水道經常出現硫化氫,且該氣體屬於急性劇毒物,味道聞起來疑似臭雞蛋味,倘若民眾不慎吸入一定量後必定會出現昏迷症狀,嚴重的話恐會危害生命致死。中區職安中心表示,主任林聰偉指出該工程未先進行危害物質測定,且無設置通風設備,員工在孔蓋進行作業時也未配戴適當強度的護欄或安全帶,此舉已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1條,後續對營造公司裁處30萬元罰鍰,並勒令停止筏基抽水作業,至於未善盡責任的食品公司,同樣挨罰30萬元罰鍰,此外雙方須提交改善計畫,經審核通過才能復工,至於是否涉及過失致死刑責,則將移送雲林地檢署偵辦。

雞湯誤放「斷腸草」 一家六口喝下中毒險喪命
中國大陸廣東佛山街坊張嬸(化名)一家6口在家中煮了一鍋「五指毛桃煲雞湯」一同享用。不料喝下「雞湯」後1小時左右,全家人都出現視力模糊、頭暈、疲倦等症狀,隨後被送到醫院急診室時,其中1人喪失意識、陷入昏迷,1人嚴重頭暈、臉色發黑,2人洗胃後被立即轉入ICU搶救。所幸搶救及時,一家人都已脫離險境。經檢測,6人確診為斷腸草中毒。據悉,鉤吻(俗稱斷腸草)是一種劇毒的常綠、一年生、纏繞性的藤本植物,被稱為「香港四大毒草」之一,也是香港原生物種,其根、莖和葉都有神經度「鉤吻生物鹼」,且根和粗葉榕(俗稱五指毛桃)十分相似,花又和金銀花特別像,加上它常纏繞和混雜在其它植物中,很容易被誤採、誤食。斷腸草中毒後可能出現呼吸麻痺、眩暈、言語含糊、肌肉鬆弛無力、視力衰退、吞嚥困難、腹瀉腹痛、口吐白沫、噁心嘔吐等,斷腸草中毒的潛伏期很短,一般在吃進去以後2個小時就會發病。

廣東男信偏方吃蟾蜍「中劇毒慘死」 醫示警:120度加熱4小時仍有毒
俗稱「癩蛤蟆」的蟾蜍含有劇毒,不可隨意食用。不料,中國廣東珠海一名男子,因聽信偏方在家食用蟾蜍,結果造成中毒,雖然緊急送醫搶救,但最後仍不幸過世。對此醫師警告,蟾蜍體內含劇毒物質,中毒嚴重者有死亡風險。據《廣州日報》報導,蟾蜍屬中國「三有」保護動物,具有藥用價值,但其皮表面的疙瘩內有毒腺,直接食用易引發悲劇。毒腺分泌出來的黏液有劇毒,可直接影響人體心臟傳導系統,對心臟、消化道及中樞神經會造成嚴重損害,中毒多在0.5~1小時後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會出現昏迷,甚至導致呼吸、心臟衰竭而死亡。醫生指出,蟾蜍毒素性質穩定,一般廚房的加工手段無法破壞其毒性,需要專業處理。此外,民間流傳的「蟾蜍去毒偏方」缺乏科學根據,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未獲得任何專業認證,「泡酒去毒」實為謬誤,因為酒精反而會加速毒素溶解,近年有多起飲用蟾蜍酒致死案例。許多人認為,高溫烹煮就可以殺菌,但實驗證實,即使120度高溫加熱4小時,蟾蜍毒素依舊存在。而僅食用「腿部肌肉」的做法更暗藏危機,毒素會透過淋巴循環滲透到全身,曾有患者因接觸未徹底清理的蟾蜍體液,最後不得不截肢。醫師提醒,民眾若誤食蟾蜍,應立刻用筷子壓迫舌根催吐,減少胃腸道的吸收;若是眼睛或皮膚感染,要用大量清水沖洗,並盡速就醫。切勿輕信「以毒攻毒」的偏方,避免接觸野生蟾蜍及其製品,共同守護生命健康安全。

外星生物?澳洲女自家泳池驚見「長刺有鋸齒」怪東西 網揭真相
世界很大,有很多生物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看過,最近澳洲雪梨有一名女子上網求助,在自家泳池發現怪東西,棕色紋路又有鋸齒狀的部位,她從未見過這種生物,嚇得直呼該不會來自外太空。「外星生物」照片在網上引發熱議,有不少眼尖網友分析,應該是南部葉尾壁虎(southern leaf-tailed gecko)的尾巴。日前有一名來自澳洲的女子在網路論壇Reddit發文,開頭自我介紹住在雪梨市北部、靠近雷恩科夫國家公園(Lane Cove National Park),她在自家游泳池邊發現一個怪東西,「這個東西完全不動,有可能已經死掉了,樣子看起來很不像地球上的生物,難道我發現來自外星的生物嗎?」原PO拍下「外星生物」的照片,物體呈現棕色、葉子形狀、長了許多似刺的東西、其中一端有白色鋸齒狀,看起來一動也不動,目測無法直接判斷是什麽東西。貼文底下湧入上萬網友按讚、上千網友留言討論,「刺刺的顏色好像榴槤喔」、「那白白的是牙齒嗎?」、「好像什麽有劇毒的生物」。不少網友根據原PO居住區域,認為她看到的「外星生物」應該是南部葉尾壁虎(southern leaf-tailed gecko)的尾巴。(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留言中有部分內行網友從原PO提供的線索和照片,認為她發現的物體,應該是南部葉尾壁虎(southern leaf-tailed gecko)的尾巴。南部葉尾壁虎是澳洲特有種生物,分布在昆士蘭州東南部和新南威爾斯州北部沿海山脈中,這種壁虎以寬大且神似葉子形狀的尾巴而得名,加上壁虎遇到威脅會斷尾求生,原PO家中的游泳池才會出現南部葉尾壁虎留下的尾巴。

世界盃前大屠殺!摩洛哥政府抓捕虐殺300萬隻流浪犬 FIFA無動於衷惹怒動保團體
2030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將由葡萄牙、西班牙與摩洛哥三國共同舉辦。而為了舉辦世界盃,給外國人一個好印象,目前傳出摩洛哥政府計畫大肆虐殺境內300萬隻流浪狗,此舉不僅引起許多名人的關注,就連動保團體IAWPC也曾去函提醒FIFA國際足總,但國際足總毫無回應的態度,引起外界的不滿。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摩洛哥為迎接2030年FIFA世界盃,正展開大規模的流浪狗撲殺行動,計畫在未來數年間消滅多達3百萬隻無家可歸的流浪狗。但諷刺的是,摩洛哥之前曾向FIFA保證不會進行屠殺,並承諾保護動物權利,但動物權利組織揭露的駭人影片與照片顯示,這項承諾根本未被履行。目前在摩洛哥街頭,隨處可見流浪狗正遭受極為殘忍的獵捕與屠殺。透過「國際動物福利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Animal Welfare Protect Coalition,IAWPC)蒐集的影片證據顯示,一些被射傷的流浪狗掙扎哀號,鮮血從傷口滲出,但因為子彈未能立即貫穿要害,牠們在劇痛中緩慢死去。此外,影片中也能看到,捕狗隊成員身穿橘色制服,使用長夾鉗夾住狗的頸部與四肢,然後強行拖入貨車內。這些狗的最終命運幾乎都是被活活餓死,或者在黑暗潮濕的空間內互相殘食。這些流浪狗被帶毒的棍棒刺傷,甚至遭到槍擊後緩慢流血至死,部分犬隻被拖入集中收容所,然後被活活餓死或毒殺。肯尼特拉(Kenitra)地區的影片顯示,捕狗隊將犬隻關押在骯髒狹小的牢房裡,牠們生活在自己的糞便中,食物極度短缺,某些狗甚至因極度飢餓而吃掉同伴。影片中也提到,這些捕狗行動也並非僅限於流浪狗,一些家庭飼養的犬隻也被帶走,甚至有人目擊捕狗隊在兒童面前將狗拖走,留下孩子在街頭哭喊。報導中提到,摩洛哥為迎接國際賽事,不斷強化街頭動物清除計畫。自2023年以來,撲殺行動更趨激烈。IWAPC抨擊,這些殘酷行為與FIFA《申辦評估報告》(Bid Evaluation Report)所載的摩洛哥「動物保護承諾」完全背道而馳,甚至還以最殘酷的方式消滅流浪狗。IWAPC提到,這些畫面已提交給FIFA,要求該機構對摩洛哥主辦權重新審視。IAWPC的報告表示,摩洛哥每年屠殺約30萬隻流浪狗,然而這種做法並無助於解決狂犬病問題,反而導致更大的動物保護危機。有動保團體指出,僅靠屠殺根本無法遏制狂犬病,印度果阿邦(Goa)早已證明,透過「誘捕、絕育、釋放」(Trap Neuter Release,TNR)才是長久之計。著名動保學者古道爾博士(Dr Jane Goodall)也公開要求FIFA介入,並警告如果該機構選擇無視此事,將因縱容這場暴行而聲名狼藉。彼得伊根(Peter Egan)、蓋瑞紐曼(Gary Numan)、克里斯帕克漢(Chris Packham)等名人亦紛紛聲援,希望透過公眾輿論向FIFA施壓,要求撤回摩洛哥的世界盃主辦權。然而,IAWPC表示,他們至今未收到來自FIFA的任何回應,FIFA似乎選擇保持沉默,無視摩洛哥政府違反動物保護承諾的行為。而更加諷刺的是,摩洛哥其實早在2019年即宣布禁止撲殺流浪狗,但如今官方執行的卻是另一套殘酷手段。部分流浪狗被用番木鱉鹼(strychnine)等劇毒物質毒殺,導致牠們在長達數小時內抽搐、痙攣,最終窒息而死。某些地區,則是採取斷水斷食方式,使犬隻緩慢餓死。國際動保團體強調,若不及時採取行動,這場為世界盃「清理街道」的屠殺行動,將在2030年前繼續擴大,FIFA若仍選擇冷眼旁觀,這屆世界盃將被血腥屠殺的陰影所籠罩。

高美醫專廢校6年成廢墟!擋土牆岌岌可危、毒蛇橫行 居民陷恐慌
曾培育無數護理人才的高美醫專,自2018年停辦後,被發現荒廢校園的擋土牆出現裂縫,10層樓高的黑板樹無人管理,風災來襲時恐傾倒,當地居民痛批陳情3年未果,學校擺爛不處理、政府單位層層轉文,讓大家每天提心吊膽。高美醫專以董事會解散為由,不願回應。「每天睡覺都不安穩,怕哪天被壓死!」住學校後方的88歲居民張金木無奈說,每天抬頭看著山坡上擋土牆裂縫和黑板樹,滿是恐懼;幾年前更在家門口踩到劇毒的雨傘節,現在家裡養10多隻貓防蛇,但對潛在危機仍束手無策。84歲居民鐘水招焦慮地說:「這裡幾乎都是老人,萬一樹木倒下來,根本跑不了!」直言每當颱風或暴雨來襲,她和鄰居們都緊張不已,因為一次豪雨就可能帶來可怕災難。40歲的陳秋雲指出,高美醫專校園荒廢後,蛇類猖獗,不只一次目睹臭青母、雨傘節甚至眼鏡蛇大搖大擺從家門口爬過,「我們大人還能躲,小孩子怎麼辦?萬一被咬到,後果不堪設想!」合和里長林作松直言,居民已陳情3年,但問題毫無進展,這片黑板樹早該修剪,擋土牆又裂開,所有人都知道是危險的不定時炸彈,但就是沒人要處理,多次向區公所反映,得到的回應永遠只是「已函文上級單位」。美濃區長謝鶴琳表示,區公所已向市府教育局及高美醫專反映,教育局稱已函轉教育部,教育部今年2月也回函要求高美醫專負責環境整理,但校方至今未動作。

38歲女不滿同事升職竟「保溫杯下毒」險害死人 下場慘了
巴西近日傳出一起駭人事件,當地一間紡織廠同事間起糾紛,一名38歲女子不滿女同事升遷,大吵一架後竟在對方保溫瓶中下毒,受害者喝下杯中的水後,嘴巴感到強烈灼燒感和劇痛,所幸及時就醫沒造成生命危險。38歲女子下毒過程全被監視器拍下,依謀殺未遂已遭逮捕,若罪成將面臨20年刑期。綜合外媒報導,巴西戈亞斯州阿巴迪亞德戈亞斯市一間紡織廠,近日有一名女子被升職,令同樣在紡織廠工作的38歲女子十分不滿,因為她不爽對方比她早獲得升遷機會,結果兩人在辦公室內大吵一架。怎料,過不久升職女喝下保溫瓶中的水,嘴巴卻傳來一陣灼熱,有被燒傷的疼痛感,緊急就醫治療。受害者報警後,警方調閱紡織廠內的監視器,驚見與受害者吵架的那名38歲女子,在吵架後悄悄到茶水間,鬼鬼祟祟地朝受害者的保溫瓶裡加入不明液體,警方火速將其逮捕;38歲女被抓後坦承有跟受害者吵架,但被問及是否有下毒全程保持沉默。經過警方調查後,38歲女在受害者保溫瓶內加入的東西,是一種化學強效溶劑,大量服用會致命。受害者恐怕將依謀殺未遂罪指控她,38歲女若罪成將面臨最高20年刑期。職場上務必小心身邊同事,2023年大陸也發生一起化學博士投毒事件,忌妒好友升職、自己變成下屬,一氣之下才在對方水杯裡加入疊氮化鈉,是一種無色易溶於水的劇毒化學物質,人一旦誤食過量,將會造成死亡後果;加害者經法院審理後,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孫憶十年有期徒刑。

新光三越氣爆4死37傷! 醫曝「爆炸5傷害」:每項都可能要人命
台中新光三越昨(13)日上午11時許發生嚴重氣爆,導致4死37傷慘劇。對此,急診醫師翁梓華就指出,瓦斯氣爆雖然沒那麼常見,一旦發生嚴重度卻極高,爆炸發生時,可能造成燃燒、超壓、碎片、衝擊、化學反應共5大傷害,導致身體軟組織破壞、碎片直接貫穿人體、腹腔內出血、主動脈剝離、臟器撕裂傷等等。翁梓華今(14)日午間在臉書粉專「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撰文道,在急診醫學上,爆炸事件發生時,傷害往往相當嚴重,係因爆炸不只有「爆炸」本身會造成威脅,更可以透過多階段的鏈鎖反應釀成慘重的災情。翁梓華說,很多人會認為「爆炸」只是比較嚴重的燃燒,然而在急診災難醫學中,爆炸不僅限於單純的燃燒,還會伴隨底下幾種物理化學特性的產生:1、高溫:燃燒的瞬間氧化還原反應,帶來局部區域的高溫,對人體造成灼傷。2、超壓:爆炸當下會迅速對周邊氣體產生推擠作用,導致局部產生瞬間的「超壓」狀態,可以造成身體軟組織破壞。3、碎片:爆炸時,由於超壓狀態,會破壞周圍物體造成大量碎片,而這些碎片在高速下堪比子彈,能直接貫穿人體。4、衝擊波:爆炸會產生「衝擊波」,而衝擊波會導致人體瞬間的「加速與減速」,而人體各器官的硬度不同,加速與減速差異下,就可能造成各種器官的鈍傷,像是腹腔內出血、主動脈剝離等等。5、化學反應:造成爆炸的物質,除了易燃狀態,還可能在燃燒的狀態下產生各種有毒物質(強酸強鹼),這也能對人體皮膚造成嚴重化學灼傷。翁梓華表示,爆炸5階段傷害,每一項都可能要人命,爆炸發生當下,會因為爆炸物品的種類、距離、阻擋屏障等等因素,造成程度不一的傷害,包括耳膜破裂、肺鈍傷、各種穿刺傷、臟器撕裂傷、骨折、腦出血、腦震盪、燒燙傷、斷肢等等,劇毒性化學物質也能對人體造成毒性。翁梓華強調,此次災情主要是涵蓋第1至第4階段的爆炸傷害,但爆炸的產生通常都只有在幾毫秒之內,人通常來不及反應,想要避免憾事發生,必須有嚴格的環境安全管控,「遵守政府或行政單位所頒布的災害預防安全作業指引,才是最好的解方」。

八大離奇死因3/阿嬤誤包劇毒小米釀4死 民眾驚見無頭浮屍嚇壞報警
七、台東蝸牛小米粽台東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2024年9月傳出離奇死亡事故,曾姓婦人時用自製的蝸牛小米粽後身亡,而其親友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於喪禮上繼續吃下剩餘的粽子,造成多人出現中毒狀況,共計造成4死12傷。衛福部對小米粽進行檢驗後,也在小米粽內的小米上發現超高含量的劇毒農藥托福松,台東地檢署分案偵辦後,確認為曾姓婦人誤將親友送給其種植,含有農藥的小米製成小米粽。回顧整起事故,83歲的曾姓婦人日前製作蝸牛小米粽食用,孰料婦人在吃完後卻出現不適症狀,緊急送醫後仍不幸不治。起先曾婦的家人們原以為是曾婦年邁病逝,並為其舉辦喪禮,孰料不知情的喪家在喪禮上時,將剩餘的小米粽、泡麵等拿出供親友享用,造成親友們在食用後陸續出現不適,共計造成4死12傷的慘案。對此,衛福部也公布食材檢體檢驗結果,確認在剩餘的小米內驗出劇毒農藥「托福松」,小米含托福松濃度405毫克/公斤、而搗小米用的米臼所殘餘的小米粉,托福松殘留量更高達1323毫克/公斤,但蝸牛等檢體中並未驗出,且其餘因此收件的患者中均在其血液中驗出托福松。民眾若誤食,便會出現嚴重身體不適、針瞳、呼吸困難、呼吸或嘔吐物中散發強烈大蒜味。親友事後也向警方表示,製作小米粽的小米是別人送的,因此一度不排除外力介入。台東地檢署偵辦後也發現,親友於2年前將播種用、已摻有托福松的小米送給曾姓婦人,而曾姓婦人將小米與自家的小米放在罐內,曾婦疑似因忘記小米摻有高劑量托福松,加上曾婦年事已高,在製作小米粽的過程中均未察覺托福松所散發出的強烈異味,因而誤食;且曾婦家庭關係良好,其親友間均未有購買農藥,或擁有保險財產,而贈送曾婦播種用小米的親友,也無法預知2年後會遭曾婦誤食,其提供小米行為和死亡並無因果關係,無法認定親友有過失情形,排除人為蓄意加入的可能性。八、士林無頭浮屍案北市百齡橋下2024年10月驚見一具沒有頭顱的浮屍。(圖/翻攝畫面)北市士林區百齡橋2024年10月間,有民眾發現橋下疑似有浮屍。警消獲報將其打撈上岸後,卻驚見該具遺體沒有頭顱。警方從遺體身上的證件等中確認死者為33歲的顏姓男子,其因泡水多天造成遺體嚴重腐敗,疑似又遭魚類啃食才會造成屍首分離。警方後續調閱監視器畫面發現,顏男最後身影為其騎乘摩托車出現在汐止區,隨後便再無其蹤跡,粗估失聯至少半個月以上。顏男的家屬發現無法與其聯絡上時,曾在10月4日將兒子通報為失蹤人口協尋,孰料10日就被發現其陳屍在橋下。據悉,顏男平時在汐止區租屋,主要從事房仲工作,私下還有經營骨董生意,其還曾在2024年中秋節期間返回彰化老家探視,孰料再見面時顏男已成為冰冷遺體。

10大健康駭事1/寶林茶室中毒成懸案 專家揪原因「錯將刑案當食安」
2025一開年就爆發「饗饗」集體食物中毒案,共計59例通報。事實上,2024年起陸續爆發大大小小的食安事件,其中又以寶林茶室中毒案最駭人聽聞,共造成6人死亡、24人受害,儘管今年1月21日偵查終結起訴5人,但最終仍無法找出致命的邦克列酸菌來源,以懸案了結。毒物專家告訴CTWANT記者,「這是刑案現場啊!但一開始以食物中毒規格蒐證,所以沒有保全太多證據,自然查不出結果!」CTWANT邀集多位專家羅列10大駭健康事件,包括:寶林茶室中毒案、蘇丹紅、連鎖餐廳接連食物中毒、疫情後免疫負債與免疫疾病大爆發、掛號費取消上限、原廠藥退場潮、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名人猝逝引發肺腺癌引恐慌、喪屍毒品通報爆增58倍。2024年堪稱是食安多災多難的一年,2月爆發多家廠商辣椒粉內摻有工業用染料「蘇丹紅」,同時台糖豬肉驗出瘦肉精;3月再爆寶林茶室中毒案;4月王品集團初瓦、嚮辣,與藏壽司、八方雲集都發生集體食物中毒;5月漢來海港有逾50人用餐後腹瀉;7月有多家手搖飲鮮奶茶乳源有問題;9月台東蝸牛小米粽中毒案,更有多家業者餐飲有蟑螂、販賣過期肉等。其中寶林茶室中毒案最為嚴重,此案造成6人中毒致器官衰竭死亡,另有24人輕症,事發後寶林茶室被勒令停業,包括衛福部、食藥署等多個展開調查,雖查出是食物中生長了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並分泌出劇毒「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同時也在代班越籍廚師胡清富手部與糞便檢體驗出邦克列酸。台北地檢署1月21日偵查終結,依違反食安法、過失致死、過失傷害罪起訴負責人黎仿軒、店長王順德、廚師周日豪、代班廚師胡清富、阮姓實習生共5人。北檢認為代班廚師使用超過63小時沒冰的粿條,製作餐點,才導致一連串的食物中毒,但案件中179個檢體中皆未檢出邦克列酸。也就是說,最終無法找出毒素來源,以懸案了結。這次事件是台灣首例邦克列酸中毒,台大法醫學研究所團隊從廚師雙手檢體驗出,台大法醫學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嘆道,「因為一開始就是通報食物中毒,所以衛生局按照食品衛生管理法稽查,採檢刀具、砧板、廚師雙手,檢查完後便請餐廳徹底消毒。這些都是正確流程,但隔兩天發現有死亡案例時,想要再回頭檢查,已經太多證據都不見了。」翁德怡說,再加上患者一開始嘔吐、腹瀉都符合食物中毒症狀,而台北市的食物中毒20年來都沒有死亡案例,所以才會按照SOP採證。「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有人死亡,那就是刑案現場,是連灰塵都不能帶走的,這樣才能找到證據,而寶林茶室當時都消毒了,自然最後找不到毒素來源。」工業用原料「蘇丹紅」有致癌疑慮,卻被違法添加在辣椒粉、咖哩粉等多種調味料中,也引發一連串的食安事件。(圖/報系資料照)翁德怡強調,不能責怪醫師的判斷,因為患者症狀的確難以辨別,而衛生局也照食品衛生管理法行事。「所以沒有人做錯什麼事!寶林茶室中毒之後,目前的現場採證已開始提高規格、盡量保全證據,但說真的,邦克列酸實在是無法預防!」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也認為邦克列酸是無解的謎題,「以印尼的經驗來看,他們就是呼籲民眾不要自製這類發酵食品,但台灣則是發生在餐廳內,更是難以想像會滋生出邦克列酸,至少我們可以學習到高溫烹調不是萬靈丹,還是有可能會中毒。」顏宗海說。翁德怡認為寶林茶室案也凸顯出消費者求償的問題。消基會於2024年12月11日提出團體訴訟,代替死傷者家屬及本人對遠東百貨公司、台灣大食代餐飲公司、寶林餐飲公司連帶求償2.9億元。律師團召集人蘇錦霞說,消基會為受害者提出訴訟,希望業者能秉持服務消費者的態度,不必等到法院判決也能洽談和解,雖然已經提了團體訴訟,不過,消基會依然對和解採取開放態度。其他重大食安事件則以蘇丹紅影響最深遠,進口的紅辣椒原料檢出致癌物蘇丹紅色素3號,而這些辣椒粉進一步流向台灣各地,造成各種調味料、湯粉等產品遭到污染,一時之間各大品牌紛紛淪陷,也讓民眾人心惶惶。而王品集團、八方雲集、藏壽司接連傳出食物中毒,餐飲業者私下透露與缺工息息相關,人手不足讓基本清潔都出問題,專家建議在缺工無法改善的情況下,只能盡量簡化生產流程。翁德怡認為在全球暖化的狀態下,除了一般的食物中毒之外,一定會慢慢出現過去不為人熟知的毒素如邦克列酸,只能提高警覺發展各種毒素檢驗,同時從教訓中學習,才能避免憾事。

禁寵風波1/農業部一次增955禁養動物 粗糙分類及主觀標準引飼主反彈
農業部日前召開修正「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擬一口氣增加955種禁止飼養動物種類,其中狐獴、緬甸蟒及鱷龜,是較多特殊寵物飼主所飼養的物種。據透露,這次名單僅是第一波,農業部已完成評估1000多種物種,未來將以滾動式一一加入名單。據農業部禁止輸入及飼養之動物名單可發現,農業部以具有劇毒、公共安全危害及動物福利議題做危險分級,並直接以「科」為單位,一次禁止多數物種,名單中包含本就禁止「輸入」的毒蛇類,但新增禁止「飼養」的物種多屬於哺乳類,包括犬科所有種(家犬除外)、鬣狗科所有種、獴科所有種等等,清單分類令人一頭霧水,如此不分等級且無專業評估的大批禁止更令飼主怒火中燒。「Yuki」是一名特殊寵物飼主,她家中養有蛇、巨蜥、鸚鵡、老鷹及角蛙,Yuki給他們單獨一間寵物房,每隻都有自己的安全區,也可以曬到太陽。而這次農業部所公告禁養名單,yuki家的緬甸蟒也榜上有名。她表示,特殊寵物千變萬化的外觀以及獨特的個性是她最喜歡的部分,雖然飼養特殊寵物的人仍屬小眾,但飼主對於寵物的愛絕對超乎一般民眾的想像。農業部在禁養與輸入的政策形成前,應該跟飼主和業界作充分溝通,如果急就章決定全面禁止,無異是極大的對於寵物「謀殺」,剝奪了飼主們的興趣愛好,恐怕也會引爆一波棄養潮。來自非洲的狐獴在台灣相當受到飼主歡迎,原本不在這波禁養項下,就因研商會議當天有出建議,農委會馬上宣布列入禁養名單,兩棲爬蟲協會理事長謝東穎痛批禁養評估過程粗糙,標準缺乏嚴謹與專業性。(圖/翻攝自兩棲爬蟲動物協會臉書)另一名特殊寵物飼主「唯唯」表示,家裡養有鱷魚、巨蜥、守宮、陸龜,雖然自己的寵物都沒有在這一次的禁養名單上,但坦白說禁養的標準實在過於莫名其妙,依此次標準來看,以後禁止更多物種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自己絕不希望這樣的問題發生。她認為,寵物是飼主的心靈寄託,飼主絕不會讓牠在外面亂跑,更不會對大眾造成危害,但這些飼養寵物的技巧與知識都是政府部門該宣導的,平時就應用心投入,「不能頭痛醫頭」一味採行政府、學者的禁絕模式。兩棲爬蟲動物協會理事長謝東穎指出,未來肯定會加入更多物種,因農業部已完成評估,其評估名單與公告名單不同,因此現在發出的只是第一批。「協會認為應進行精緻化的分類分級,例如大型蜥蜴的難度較高,較多專業知識的人才可以飼養,而非現今非黑即白的全面禁止;另外,以公共安全危害及動物福利為評斷標準過於主觀,且大眾不了解為何是這樣的評判標準,資訊並不透明化。」對於協會及飼主的反彈,農業部緊急發出聲明稿,表示已飼養的飼主完成申報後仍可繼續。謝東穎對此表示,實際情況是無法保障飼主的飼養權,草案實施後會進行抽查等隨之而來的措施,一方面造成飼主的恐慌,另一方面也會讓飼主感到自己所養的寵物是否是異類的錯覺。政府這一波禁養的寵物包括緬甸蟒,飼主擔心這項粗糙的政策一旦實施,恐怕引發一波棄養潮,正規的輸入也將走入地下化。圖為飼主Yuki以及她的寵物。(圖/Yuki提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特聘教授林思民指出,高風險的物種在飼養上注重風險是大眾都認同的,但對於這些物種應有更細緻的討論,建議政府從正向面去宣導飼主專業知識,提高飼養門檻,從而勸退一些人,降低可能引發的風險。農業部動保司副司長陳中興表示,此次名單是以物種是否有毒性、攻擊性,以及動物福利為標準,其中福利部分有幾個方向,例如物種適不適合台灣、人類飼養的合宜性、物種照顧的度,特別是溫帶及寒帶的動物在台灣亞熱帶地區是否適宜飼養。。名單是這兩三年討論出的名單,第一次跟業界討論,名單中社會共識比較高的物種會先做禁止,比較沒爭議的之後會做滾動式調整。

農業部擬禁養955物種 寵物團體集合抗議
超過300位民眾12日在立法院旁青島東路集合,抗議農業部將955個物種列入禁養名單。(圖/中國時報蔡佩珈攝)農業部擬新增955物種列入「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引發爭議,寵物權益捍衛聯盟批評,禁養名單缺乏科學證據,也擔憂全面禁養將導致交易、繁殖地下化,引發寵物逃逸、棄養等問題,12日號召上百人在立法院附近靜坐,要求農業部重新評估禁養政策,並舉辦公聽會聆聽各界聲音。超過300位民眾12日在立法院旁青島東路集合,有人特別畫出自家寵物模樣,並寫上「我咬你了嗎?你禁我幹嘛?」「飼養自由,特寵無罪」、「我喜歡蛇,得罪你了?」等標語。飼主Roy說,他約1個月前開始飼養眼鏡凱門鱷,未料很快就聽聞農業部將其列入禁養名單,目前可進口輸入的鱷魚共3種,其中眼鏡凱門鱷危險性最低,不解農業部為何要禁養,難道只是因為牠不屬於保育類動物?寵物權益捍衛聯盟動物專家柯心平則強調,被納入禁養名單的物種不能繁衍,代表飼主的寵物死亡,便無法再飼養新的,且若主人無法繼續飼養,也不得轉移給新飼主,禁養名單顯然大大影響飼主權益,其繁衍、交易也都將地下化,禁養絕對不是最好的政策。寵物權益捍衛聯盟指出,農業部禁養政策須有科學根據,例如物種對社會秩序、公共安全造成威脅評估資料,也應重視民意,並推動合理的非犬貓飼養規範,不要全面禁養。農業部動物保護司長江文全回應,因目前法令對於異域寵物飼養、繁育、買賣管理密度較低,當初依照劇毒、大型且有攻擊性、台灣環境不適合飼養等原則,將955個物種列入名單,目前在討論階段、未定案,即使未來禁養,飼主跟業者提出申報就可以繼續飼養,更不會要求安樂死。

農業部擬新增「鱷魚等955物種禁養」 飼主直呼不合理:我咬你了嗎
農業部擬新增955物種列入「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即便沒有實施時間表,寵物權益捍衛聯盟強調,禁養名單缺乏科學證據,也擔憂全面禁養將導致交易、繁殖地下化,引發寵物逃逸、棄養等問題,12日號召上百人在青島東路靜坐,要求農業部重新評估禁養政策,並舉辦公聽會聆聽各界聲音。寵物權益捍衛聯盟今天號召上百位民眾在青島東路集合,更喊出廢除動保司、動保司長江文全下台的口號,也有民眾特別畫出自家寵物模樣,並寫上「我咬你了嗎?你禁我幹嘛?」、「飼養自由,特寵無罪」、「我喜歡蛇,得罪你了?」等標語。飼主Roy說,因任教的補習班希望教導學童認識鱷魚,他約1個月前開始飼養眼鏡凱門鱷,未料很快就聽聞農業部將其列入禁養名單,目前可進口輸入的鱷魚共3種,其中眼鏡凱門鱷危險性最低,不解農業部為何要禁養,難道只是因為牠不屬於保育類動物?寵物權益捍衛聯盟動物專家柯心平則表示,農業部宣稱飼主權益不會受影響,但被納入禁養名單後,該物種不能繁衍,代表飼主的寵物死亡,便無法再飼養新的,此外,如果主人無法繼續飼養,也不得轉移給新飼主,禁養名單顯然大大影響飼主權益。柯心平也強調,一旦禁養這些物種,其繁衍、交易都將地下化,且參與農業部討論會議的專家學者,也從未提出禁止飼養,而是希望制定更詳細的飼養及管理規範,禁養絕對不是最好的政策。寵物權益捍衛聯盟指出,部分物種民間持有數量龐大,擔憂農業部禁令造成大量棄養或導致產業地下化,影響動物福利,動物監管也會變得更難控制,農業部禁養政策須有科學根據,例如物種對社會秩序、公共安全造成威脅評估資料,也應重視民意,並推動合理的非犬貓飼養規範,不要全面禁養。農業部動保司長江文全回應,農業部依照劇毒、大型且有攻擊性、台灣環境不適合飼養等原則,經過2至3年評估,初步將955種列入名單,其中7成已在2023年禁止輸入,且即使未來禁養,飼主跟業者提出申報就可以繼續飼養,更不會輕易要求安樂死,農業部未來將根據外界陳情跟意見逐條檢討,並加強討論跟溝通,也會研擬妥善的配套措施,降低繁衍、交易地下化問題。

婆婆做的蛋糕害死3人!媳婦案發前「上網搜尋砒霜」 疑麵粉下毒被逮
巴西托里斯市(Torres)去年12月發生一起「毒蛋糕」命案,61歲老婦人為家庭聚會自製一個蛋糕,有3人不幸因食用蛋糕而引發食物中毒過世。警方調查後逮捕婦人的媳婦黛絲(Deise Moura),指出她在案發前幾日,在手機上搜尋了砒霜,疑似在麵粉中摻入劇毒。據《每日郵報》報導,去年12月23日澤莉(Zeli Terezinha)為了家族聚會親手製作一份聖誕蛋糕,家中7人食用後,導致澤莉的2名姐妹諾伊扎、瑪伊達和一名43歲外甥女塔蒂安娜死亡。警方在調查時發現,澤莉的媳婦黛絲在悲劇發生前幾天在網上搜索了砒霜。巴西官員透露,對黛絲手機的初步分析發現,去年11月她在Google購物中搜尋了「砷」及相關術語,現在已成為針對她的案件的關鍵證據,她因涉嫌三件殺人案和謀殺未遂而被捕。 警察局長維洛索表示,有證據表明黛絲進入了澤莉的家,並篡改了製作蛋糕的麵粉。從澤莉家中採集的樣本表明,只有麵粉含有砷,這一點在受害者血液和尿液的毒理學報告中得到證實。警方也正在調查黛絲和澤莉婆媳之間20年來的分歧。雖然細節尚未披露,但調查人員認為,兩人緊張的關係可能是中毒事件的誘因。警方目前正在擴大對這起家庭悲劇的調查,包括挖掘澤莉已故丈夫保羅(Paulo Luis)的屍體,以確認他是否同樣死於砒霜中毒。去年九月,保羅吃了香蕉後死亡,當時醫師研判為食物中毒,如今看來很可能也是黛絲的操作,「我們有證據,非常有力的證據可證明這是她(黛絲)犯下的罪行」,但目前尚無法透露細節。

擬禁養955種動物名單惹議 農業部:滾動檢討
農業部日前召開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研擬新增955個物種列入「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引起飼主團體質疑鱷龜、大型蟒蛇等動物全面禁養的時代將來臨;農業部動保司7日強調「清單是滾動式檢討」,先蒐集各方意見,無實施時間表,有共識的部分才會優先實施。動保司長江文全說明,依《動保法》規定的處理原則有3點,包括「有劇毒的」、「台灣環境不適合飼養或有動物福利之虞的」、「有攻擊性的」,以上指標涉及人畜共通傳染病、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部分會優先納入考量。他說,上次開會初步擬定名單有955種,但其中7成物種在2023年已因《貿易法》相關規定禁止輸入,大部分都是毒蛇,會逐步處理後續禁止飼養部分,另3成很多為大型有毒動物。江文全指出,未來即使實施禁養,依目前規畫,業者跟飼主只要提出申報仍可繼續飼養,不會影響飼主權益跟動物園、展演場所或實驗動物教學等特定場域。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理事長謝東穎表示,異域寵物飼養在台灣開放已久,以兩棲爬蟲類而言,影響最大的是鱷龜及緬甸蟒,狐獴等新興寵物也頗受喜愛,但任何種類的寵物是否加強管理、禁養都應先充分討論,這次是因動保司直接「一刀切」式禁止,缺乏針對各物種特性做精緻化分類分級才引發反彈。他強調,以公共安全及動物福利為由禁養過於主觀武斷,應以科學證據及實際案例佐證後再研議,且此案對寵物業界、飼主權益影響很大,甚至引發寒蟬效應後的寵物棄養潮,在各界未達共識前不應實施。

白飯「摻老鼠藥」釀一家3死、2重傷 2個月前2幼子才遭下毒喪命
巴西聖誕假期才傳出中毒悲劇,一家7人聚餐時,3人吃了蛋糕後不幸身亡,死者體內均檢測出大量劇毒的「砷」。而在近日,又傳出一起家庭中毒慘案,一家人吃到了摻入老鼠藥的白飯,導致3人喪生,其中年紀最小僅1歲,目前警方將其視為謀殺案進行調查。根據外媒《太陽報》(The Sun)、《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18歲的馬諾爾(Manoel)、1歲的伊格諾(Igno Davi da Silva)、3歲的洛安(Lauane da Silva)因吃下混有老鼠藥的白飯先後離世,而伊格諾和洛安的母親瑪麗亞(Francisca Maria)與她4歲的孩子仍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報導指出,警方在死者家中剩餘的米飯裡,發現一種用於殺死老鼠和其他齧齒動物的致命農藥,「我們認為,有人故意將這種物質加入他們的食物,我們將啟動謀殺案調查,排除自然或意外死亡的可能性」。警方在死者家中剩餘的米飯裡發現老鼠藥。(圖/翻攝自Daily Mail)警方表示,這起事件不排除是親屬犯案;馬諾爾的母親則說,她相信是有人帶著犯罪意圖闖入家中,故意在他們吃的食物中裡投毒。令人震驚的是,這已是該家庭過去一年以來遭遇的第2起食物中毒事件,目前還在加護病房的瑪麗亞,於去年9月和11月失去了年僅7歲及8歲的孩子。當時,52歲的鄰居席爾瓦(Lucelia Maria da Conceicao Silva)被指控將摻了殺蟲劑的堅果拿給孩子食用,係因孩子時常從偷摘她家後院的水果。據悉,席爾瓦涉嫌犯下雙重謀殺罪(double homicide),目前正在監獄內等待審判,而調查人員透露,現階段並未將去年的案件與這起刑事調查聯繫起來。

農業部擬「禁養955物種」!爬蟲協會批黑箱:踐踏生命權 網留言力挺
農業部擬一次新增955個物種列入「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狐獴列入禁止清單,緬甸蟒暫不列入。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痛批,「政府將要全面禁止,第一階段名單已經出爐,下一波馬上就會再來,如此蠻橫黑箱硬幹,大家吞得下這口氣嗎?動保團體說若因禁止無法收容可以安樂死,大家能接受嗎?那貓狗呢?會議中以動保團體為打手,蔑視污辱專家學者的意見,大家能漠視嗎?」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控訴,本次會議擬一次新增955個物種列入「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其中根據動保司提供資料顯示,此955個新增物種的評估單位為「財團法人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由農業部主管機關所擬定之「農業政策」委託「工業研究單位」進行評估並採用其評估結果,而非野生動物及特殊異域寵物專業單位,此作法令人難以苟同,且評估資料亦未公開,難以不臆測為黑箱作業。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指出,根據動保司將特定物種納入「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的理由,可分為A:具有劇毒、B:公共安全危害及C:動物福利議題;其中A與B尚有討論研議空間,但現況為許多物種的列入皆以「具有公共安全危害」與「動物福利議題」捆綁式列入禁止清單,日後如以動保團體所主導訴求的「動物福利」為動保司施政主軸,則所有物種皆可能以「動物福利議題」之故列入禁止清單,意即所有飼養兩棲爬蟲特寵之飼主或單位皆為虐待動物且違反動物福利之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提到,會議現場各縣市政府動保單位皆派員與會,並表示原先僅有美洲巨水鼠科、食人魚、電鰻科及比特犬等動物需要管理,如今一口氣新增955個物種,各縣市政府動保單位可能不具有足夠的專業辨識人力以及收容量能以執行法規,動保司回應,可將沒入的動物全數安樂死,並與動保團體代表開始討論安樂死的細節,如此之回應與態度,體現出動保團體及動保司對於「不討喜」動物生命權的踐踏,以及漠視他人之不同價值觀,僅以個人主觀意識形態之好惡執行對大眾權益具重大影響的政策;另有在場動保團體代表表示,「今年(民國114年)為蛇年,可能會興起一波寵物蛇熱潮,但由於蛇是大家都害怕的動物,養蛇會嚇到人,是否可以考慮加強管理或禁止飼養蛇類。」此等發言,更彰顯動保團體對不同價值觀族群間之輕視與不尊重。消息曝光後,不少飼主紛紛留言力挺「蛇年會引起養蛇熱潮,那鼠年就會有鼠患是嗎」、「將沒入的動物全數安樂死,這動保司回應也太扯了」、「單位該做的不是為了危險而禁止,而是該正確的教育」、「動保團體口中說出安樂死還真是諷刺」。針對本此會議過程及結論,本會八點聲明陳述如下:1. 新增動物禁養清單數量龐大原「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僅列入美洲巨水鼠科、食人魚、電鰻科及比特犬等動物。本次會議擬一次新增955個物種列入「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其中根據動保司提供資料顯示,此955個新增物種的評估單位為「財團法人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由農業部主管機關所擬定之「農業政策」委託「工業研究單位」進行評估並採用其評估結果,而非野生動物及特殊異域寵物專業單位,此作法令人難以苟同,且評估資料亦未公開,難以不臆測為黑箱作業。2. 根據動保司提供書面資料表示已評估完成1,565個物種,並且已預計將1,047個物種列入「指定禁止輸入或飼養之動物清單」,比例高達66.9%。3. 動保司表示,「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清單為「滾動式調整」,日後可隨時增列入新的物種。經本會與專家內部研議,爾後可能「科」為分類單位加以禁止且不排除禁止99%至100%寵物市場流通物種。4. 動保司江司長於會議中以「我對你講話不需要客氣!」等傲慢詞語態度回應本會理事暨臺灣爬蟲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游崇瑋先生所質疑之緬甸蟒是否應該列入禁止清單之議題,完全體現出官僚氣息對於民意及專業的不尊重以及高傲,更不容任何的專家學者質疑動保司所提出的規劃。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特聘教授暨台灣野生物保育及管理協會 理事長林思民博士,亦於會議前提出書面意見供動保司參酌,然此份書面意見遭完全忽略踐踏,置若罔聞。現場議題皆由在場的動保團體主導,並以純粹主觀意識形態的「動物福利」作為主軸,完全忽略其他與會者的權益。6. 根據動保司將特定物種納入「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的理由,可分為A:具有劇毒、B:公共安全危害及C:動物福利議題。其中A與B尚有討論研議空間,但現況為許多物種的列入皆以「具有公共安全危害」與「動物福利議題」捆綁式列入禁止清單,日後如以動保團體所主導訴求的「動物福利」為動保司施政主軸,則所有物種皆可能以「動物福利議題」之故列入禁止清單,意即所有飼養兩棲爬蟲特寵之飼主或單位皆為虐待動物且違反動物福利之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詞。7. 會議現場各縣市政府動保單位皆派員與會,並表示原先僅有美洲巨水鼠科、食人魚、電鰻科及比特犬等動物需要管理,如今一口氣新增955個物種,各縣市政府動保單位可能不具有足夠的專業辨識人力以及收容量能以執行法規,動保司回應,可將沒入的動物全數安樂死,並與動保團體代表開始討論安樂死的細節。如此之回應與態度,體現出動保團體及動保司對於「不討喜」動物生命權的踐踏,以及漠視他人之不同價值觀,僅以個人主觀意識形態之好惡執行對大眾權益具重大影響的政策。另有在場動保團體代表表示:「今年(民國114年)為蛇年,可能會興起一波寵物蛇熱潮,但由於蛇是大家都害怕的動物,養蛇會嚇到人,是否可以考慮加強管理或禁止飼養蛇類。」,此等發言,更彰顯動保團體對不同價值觀族群間之輕視與不尊重!8. 由於本次會議研商會議,尚未定案,本會將繼續參與後續相關會議,並提出保障飼主權益的意見,持續追蹤「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清單調整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