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走廊
」 以色列 加薩 巴勒斯坦 加薩走廊 納坦雅胡
對停火不敢抱希望 加薩人民:我們的日子很艱難
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最新一輪間接停火談判在卡達展開,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7日晚間也會到華府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而加薩走廊歷經以色列21個月的攻勢,大家流離失所,民眾對停火談判也不抱希望。據衛報報導, 加薩民眾在6日早晨都在談論和平的可能性,在這個半毀的城鎮裡,幾乎沒有人能從手機、電視移開目光。居住在北部50歲婦女法迪(Um Fadi Ma’rouf)說,她覺得和平可能會實現,因為這種情況已經讓他們精疲力盡,而她也因為戰爭被迫搬遷了9次。據悉,加薩市氣氛緊張且低沉,清晨孩子們穿著破舊衣服走在街上,手中拿著鍋子尋找食物,或翻找垃圾堆中可以當燃料的東西,許多住在悶熱帳篷中的人到海邊稍作喘息。2名巴勒斯坦姊妹在空襲中喪生。隨著以色列的攻勢,加薩的許多地方已成廢墟,2、300萬人口多次流離失所,超過5.7萬人死亡,大多是平民。一名男子指出,當戰爭再次發生時,那種感覺是悲劇性的,無法言喻。19歲的阿什爾(Shahd Ashour)表示,妹妹的未婚夫在上次停火前被殺害,她對此談判也謹慎看待,最怕的是停火的消息是假的,戰爭和殺戮繼續,但她仍抱有一點點希望。一名居住在被以軍摧毀社區的男子說,他很悲觀,因為大家都在說謊,「每週我們都會聽到有可能停火的消息,然後它又破裂,總是這樣,就像以前一樣,」一名55歲男子阿姆羅(Abu Adham Abu Amro)說,他不敢對停火抱有希望,因為他已經在衝突中失去25名家人,「祈求真主保佑這次停火能夠成功,我們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水和食物都難以獲得,資源短缺,物價也一路上漲。」

哈瑪斯失去加薩80%控制權!6大武裝氏族正在填補權力真空
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哈瑪斯(Hamas)安全部隊1名高級軍官向英國廣播公司(BBC)透露,該組織已失去對加薩走廊(Gaza Strip)約80%的控制權,其它武裝氏族正在填補權力真空。該名軍官補充,由於以色列數月來的轟炸摧毀了該組織的政治、軍事和安全領導層,哈瑪斯的指揮系統已然崩潰。據BBC的報導,該名軍官在2023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後首週負傷,此後因健康原因卸下該職務。他在匿名的情況下向BBC提供了數段語音訊息,並透露哈瑪斯內部的悲觀現狀,以及加薩地區近乎全面崩潰的安全局勢。「老實說,安全體系幾乎蕩然無存。約95%的領導階層都已喪生……活躍人物全數陣亡。」他說,「究竟還有什麼能阻止以色列繼續這場戰爭?從邏輯上說,戰爭必將持續到最後。所有條件都已具備:以色列佔據上風、國際社會沉默、阿拉伯政權噤聲、犯罪集團遍地橫行、社會正在崩解。」哈瑪斯匿名軍官表示。去年9月,以色列時任國防部長曾宣稱「哈瑪斯作為軍事組織已不復存在」,僅能進行游擊戰。哈瑪斯軍官表示,他們曾試圖在今年稍早與以色列的57天停火期間重振旗鼓,重組其政治、軍事和安全委員會。但自以色列3月結束停火以來,以軍鎖定哈瑪斯殘存的指揮體系進行攻擊,致使該組織陷入混亂。「關於安全狀況,我必須明確指出:它已徹底崩潰。完全消失。所有地方都失去控制。」他說道,「民眾洗劫了哈瑪斯最強大的安全機構,那個曾用來統治加薩的建築群。他們掠奪了一切,辦公室裡的床墊、甚至建築上的鋅板都沒放過。但無人干涉,沒有警察,沒有安全部隊。」該軍官表示,該地區權力真空導致幫派或武裝勢力「無處不在」,「他們能攔下你、殺害你。沒人會插手。任何試圖自行行動的人,半小時內就會遭以色列轟炸。所以安全狀況歸零。哈瑪斯的控制力歸零。沒有領導層、沒有指揮系統、沒有通訊聯繫。薪水延遲發放,就算發下來也幾乎無法使用。有人甚至為領取薪水而喪命,這是全面崩潰的情況。」報導補充,6月26日,以色列無人機襲擊一支試圖控制代爾巴拉(Deir al-Balah)市場的哈瑪斯便衣警察部隊,目擊者和醫護人員稱至少18人死亡,該部隊當時正指控攤販哄抬物價並販賣劫掠的援助物資。以色列軍方表示他們打擊了屬於哈瑪斯內部安全部隊的「數名武裝恐怖分子」。該哈瑪斯軍官透露,在這種權力真空的狀態下,6個與當地強大氏族有關聯的武裝團體已成為填補真空的有力競爭者。這些團體擁有資金、武器和人力,活躍於加薩全境,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其中1支由沙巴布(Yasser Abu Shabab)領導,此人已引起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以及其它區域勢力的關注,特別是以色列上月證實正向沙巴布提供武器後。根據加薩消息人士告訴BBC,沙巴布正協調其他武裝團體籌組聯合議會,旨在推翻哈瑪斯。哈瑪斯軍官證實,他們已對沙巴布發出高額懸賞,擔心他可能成為眾多敵對勢力的凝聚核心,「哈瑪斯會放過普通的盜匪,因為人們在挨餓,戰士們不想引發更多混亂。但這傢伙?如果哈瑪斯戰士發現他,可能會優先追殺他,而非對付以色列坦克。」1位現居開羅的巴勒斯坦退休安全官員表示,沙巴布的組織正在獲得影響力。該官員曾參與1996年以色列連環爆炸案後鎮壓哈瑪斯軍事派系的行動。「沙巴布的團體是個孤兒,若他們成功削弱哈瑪斯的統治基礎,各方都會想收編他。」他聲稱:「雖然各方勢力都否認與加薩武裝團體保持聯繫,但沙巴布已3度會晤巴勒斯坦高級情報官員,並透過西奈半島上的親屬,向埃及傳遞保證訊號。」他還指出沙巴布與達蘭(Mohammad Dahlan)陣營保持良好關係。達蘭是前加薩安全首長,15年前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決裂後流亡海外。哈瑪斯安全官員警告,該組織將「不惜一切代價」除掉沙巴布,但不是因為其實力強大,而是害怕他可能成為所有哈瑪斯敵對勢力的表率,「17年來哈瑪斯樹敵無數。若沙巴布之流能凝聚這些力量,對我們可能就是末日的開端。」

俄國無人機襲擊烏克蘭民宅 《美聯社》記者全程目睹
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於17日遭遇俄羅斯無人機、飛彈組成的大規模攻擊,在這過程中,一架俄羅斯無人機直接衝向索洛緬斯基區(Solomianskyi district)一棟住宅大樓,從第九層一路貫穿至地下室,造成建築嚴重破壞與平民傷亡。而這整個過程,都被《美聯社》的攝影記者親眼目睹。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拍下這場攻擊關鍵畫面的資深攝影記者盧卡茲基(Efrem Lukatsky)已有30多年戰地攝影經歷,足跡遍布車諾比(Chernobyl)、車臣(Chechnya)、喬治亞(Georgia)、阿富汗(Afghanistan)與加薩走廊(Gaza Strip)。過去也曾記錄過烏克蘭2014年尊嚴革命(Revolution of Dignity)及俄羅斯自2022年起發動的全面入侵戰事。17日凌晨2點30分,盧卡茲基家中因連環爆炸震動不止,他立刻出門尋找視野開闊的拍攝位置。當得知有飛彈擊中住宅大樓後,便趕往現場,親眼目睹救難人員在瓦礫中搶救傷者的畫面。正當救援進行之際,第二波無人機突然來襲,尖銳呼嘯聲撕破夜空,現場頓時一片混亂。盧卡茲基回憶表示,儘管明知應該尋找掩護,但當下街道空曠無物,只剩柏油馬路鋪展眼前,但他還是決定冒險按下快門。而他也因此拍下無人機筆直衝向住宅區的場景。報導中指出,當時那棟被炸毀的大樓內,有23名民眾在熟睡中被奪走性命。這張照片不僅捕捉到攻擊的瞬間,更具體呈現戰爭下日常生活如何在俄軍火力壓迫中崩解。根據盧卡茲基的觀察,俄羅斯近期對烏克蘭城市的攻擊模式更加集中且系統化。即使是防禦部署最嚴密的首都基輔,也無法完全阻止由飛彈與無人機交錯發動的攻勢。光是伊朗設計的「沙赫德」(Shahed)無人機數量,估計就超過500架,常常與密集飛彈配合運作,針對民宅進行精準打擊。

12天內「殺伊朗30高層、11核科學家」 以色列證實重創伊朗核發展計畫
在以色列、美國對伊朗發動空襲後,目前有以色列高層官員指出,在為期12天的軍事行動中,以國空軍對伊朗展開密集空襲,攻擊超過900個目標,成功暗殺超過30名高級安全官員、11名核子科學家,重創伊朗的核發展計畫。這場自6月13日爆發的衝突,最終在美國介入促成停火後暫時告一段落。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以色列官方強調,首波空襲已癱瘓伊朗的空防系統,削弱其反應能力,並對其飛彈生產設施造成長期損害。以色列宣稱,此次攻擊使伊朗將濃縮鈾濃度推至90%的能力遭到打擊,也削弱了其製造核武核心的技術。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隨後也表示,已要求軍方擬定後續計畫,繼續鞏固對伊空優、防止核計畫復甦,以及反制其對區域激進組織的援助。而伊朗方面則否認研發核武一事,在遭遇空襲後,便迅速展開反擊,對以色列發動飛彈,事後也聲稱成功突破對方防線,並導致衝突終結。美國專研衛星影像的CNA分析師艾夫列斯(Decker Eveleth)受訪指出,從商業衛星影像來看,伊朗發射的約30枚飛彈中,僅少數擊中具戰略意義的軍事設施。多數未能突破以色列防空網,或無法命中如美製F-35戰機這類隱蔽軍力資產。艾夫列斯表示,伊朗現階段缺乏能夠精確鎖定小型戰術目標的武器,其飛彈系統較能穩定打擊的對象,是如海法(Haifa)煉油廠這類大型城市工業設施。艾夫列斯同時也提到,伊朗的飛彈齊射密度偏低,無法對以色列造成廣泛破壞。若伊朗無法提升其飛彈攻勢的精準與密度,將難以在軍事上產生實質威脅「在當前這種攻擊效率下,沒有什麼能阻止以色列未來再次採取同樣手段,並獲得相似結果。」對此,以色列參謀總長扎米爾中將(Lieutenant General Eyal Zamir)表示,這場對伊朗的戰爭將為以軍下一階段行動提供助力,特別是在加薩走廊對付哈瑪斯(Hamas)的任務。扎米爾透露,代號「基甸的戰車」(Gideon's Chariots)的地面行動將擴大對加薩地區的控制,為政府制定更積極的戰略部署鋪路。

如加薩走廊情況沒有「具體」改善 歐盟考慮對以色列「加大動作」
在加薩地區人道危機持續惡化之際,歐盟對以色列的外交態度也顯著轉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於布魯塞爾與成員國外交部長會議後表示,以色列在人權義務上的表現「非常明顯」的違反與歐盟及國際的承諾,若以色列未在近期內改善加薩地區巴勒斯坦人的處境,歐盟將考慮進一步採取施壓行動。根據《衛報》報導指出,歐盟17個成員國於5月啟動的《歐盟-以色列協會協定》審查程序,而這次會議是對該協定審查程序的延續討論。該協定於2000年生效,是支撐歐盟與以色列價值達680億歐元貿易關係的核心條文。歐盟是以色列最大出口市場,佔其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針對以色列封鎖加薩人道援助,以及約旦河西岸日益嚴重的定居者暴力,卡拉斯認為,以色列的行為已出現違反人權的跡象。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改善加薩實地情況,讓巴勒斯坦民眾的生活有實際改善。卡拉斯也補充表示,七月將是進一步處理歐盟與以色列關係的關鍵節點。儘管如此,歐盟內部仍存在明顯分歧。西班牙外交部長阿巴雷斯(José Manuel Albares)強烈主張全面中止與以色列的協會協定,並呼籲歐盟終止對以國軍火出口。他認為歐盟不應對盟友的人權違規行為視若無睹。法國外交部長巴羅(Jean‑Noël Barrot)也批評以色列「非常明顯地」協定中的第二條,即關於人權的條款,並警告若無改善,部長們將在七月的會議中做出回應。但包括德國、希臘、義大利等多國則持反對意見。義大利外交部長安塔亞尼(Antonio Tajani)認為,與以色列保持對話十分重要,並提及義大利已為此接受巴勒斯坦難民。而匈牙利政府更是明確反對審查程序,持續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提供政治支持。在會議中,以色列對審查報告內容的外洩做出強烈反應,批評該報告「偏頗、片面、充斥反以色列聲音」,並在備忘錄中表達不滿。該報告主要引用聯合國機構與國際法院的調查結果,並指出以色列在加薩及西岸行為已造成嚴重人道後果。西班牙、比利時、愛爾蘭與瑞典等支持巴勒斯坦的成員國,則強調必須對以色列採取行動。比利時外交部長普雷沃(Maxime Prévot)認為,不應因近期美國空襲伊朗導致中東緊張升級而忽視加薩人道災難。他認為,加薩的緊急狀況與以色列對伊朗的安全應對應被分開處理。瑞典外交部長斯滕納嘉(Maria Malmer Stenergard)也警告,歐盟不能對加薩居民的苦難無動於衷「人民正在受苦,我們不能只是旁觀。」報導中提到,即便協定僅能透過一致決定的方式來中止,但其中部分合作內容,如貿易或以色列參與歐盟「地平線研究計畫(Horizon)」等項目,可透過多數表決來暫停,這或許成為歐盟在立場僵持下的過渡手段。

巴黎航展「封鎖以色列武器展位」 以方譴責法國政治性打壓
2025年巴黎航空展於6月16日揭幕,然而首日即爆出爭議。包括以色列航太工業(IAI)、Elbit Systems、Rafael及Uvision等多家以色列主要國防企業的展位,遭主辦單位封鎖,禁止對外展示軍事裝備。以色列國防部發聲明強烈譴責此舉,指控法國政府出於政治與商業考量,蓄意排除以色列武器系統參展。以色列國防部在聲明中表示,航展前一晚,主辦單位在法國政府指示下,要求撤除以色列展區內具「進攻性」的武器系統,並於夜間突襲式搭建黑色隔板封閉展位,導致相關展示無法公開亮相。國防部直言,此舉違反全球防務展慣例,是「前所未見且令人憤慨的決定」,將對此提出法律訴訟。巴黎航展上,以色列展館被黑牆擋住。(圖/美聯社/達志)以色列航太工業總裁暨執行長Boaz Levy對此表示震驚。他指出,展位已於開幕前完成佈置,卻在最後一刻接獲撤除部分系統的要求,儘管該公司早已獲得合法參展授權,且全程配合規定,但工作團隊仍被拒絕進入展位。他直言這是來自巴黎高層的政治干預,坦言展位被黑色隔板遮蔽的景象,令人聯想到「猶太人曾被歐洲社會隔離的黑暗時代。」法國總理貝魯(Francois Bayrou)辦公室回應,已在展會前告知所有參展商,禁止展出攻擊性武器,以色列駐巴黎大使館也已表示同意。辦公室還補充說,如果參展公司遵守這項要求,可以恢復參展。貝魯強調,鑑於法國的外交立場,特別是對加薩的極大關注,法國政府認為展示攻擊性武器是不可接受的。針對法方聲稱已事先通知的說法,以色列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原本已就展出項目達成共識,但在展覽前一日晚間6點30分才突然接獲限制進攻性武器的通知,導致以方「完全措手不及」。本屆巴黎航展吸引全球防務產業齊聚,正值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升溫之際。自上週五起,以色列持續對伊朗境內疑涉核計畫的目標展開空襲,造成多名高階軍官喪命。法國政府近期則對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多有批評,法國總統馬克宏與英國、加拿大曾聯合聲明,譴責加薩地區「人道災難已難以容忍。」法國是以色列的長期盟友,但因內塔尼亞胡政府在加薩的行動和海外軍事幹預,法國對內塔尼亞胡政府的立場逐漸強硬。

缺乏明確退出戰略!CNN:以色列恐面臨另一場無止盡戰爭
儘管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史無前例的打擊行動在初期取得驚人成功,但經歷整個週末的密集轟炸與報復性攻擊後,人們開始質疑以色列的退出戰略(exit strategy),也就是該如何實現其雄心勃勃的目標並結束這場衝突。據CNN的報導,當以色列戰機幾乎未遭抵抗地猛烈轟炸伊朗軍事與核設施之際,數十名以色列人已在伊朗的報復攻擊中傷亡。與此同時,美國雖協助以色列防禦伊朗的導彈襲擊,目前卻拒絕參與攻擊伊朗的行動,迫使以色列重新評估其軍事行動能達成何種成果。「最終解決方案將是外交手段而非軍事行動。」1名以色列消息人士向CNN透露,並表示以方現階段希望持續的軍事行動能「削弱伊朗在未來任何核談判中的籌碼。」這種「以軍事施壓迫使對手讓步」的理論,在加薩走廊並未能成功迫使哈瑪斯屈服。然而,僅提及與伊朗談判作為潛在結果的可能性,已暗示戰略思維正在轉變。1名以色列軍官向CNN闡明,行動意圖在永久消除這個伊斯蘭共和國「具滅絕性威脅」的核武與彈道導彈能力。該官員強調,為達成此軍事目標「不會設定時限。」但這項始終高度依賴美國軍事協作的戰略目標,如今卻遭遇美國不願捲入另一場中東戰爭的現實。熟悉內情的消息來源告訴CNN,以色列已就提升美方參與程度與華府進行磋商。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至少在公開表態上,仍不願讓美國陷入中東戰火,持續與暴力衝突劃清界線。1名美國官員向CNN透露,川普否決了以色列刺殺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計劃,並堅持親自斡旋終止衝突,而非參與其中。「伊朗和以色列應該達成協議,也將會達成協議,就像我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做到的那樣。」川普15日在其Truth Social平台發文,提及上月他介入這2個南亞核武鄰國,在克什米爾爭議領土的短暫對峙。但與印巴情況不同,以色列需要的是美國的軍事火力,而非外交調停。儘管以色列成功擊斃關鍵核科學家並摧毀濃縮設施,要對伊朗核計劃造成永久性損害仍力有未逮。部分最重要設施深埋地底,例如建造在山體內的伊朗北部福爾多(Fordow)濃縮廠,以軍缺乏可投擲「掩體炸彈」(bunker buster bombs)的戰略轟炸機來徹底摧毀福爾多地下核設施。若無美國軍事介入(包括後勤支援與鑽地彈等武器),伊朗的核能力即便承受以色列長期轟炸仍可能保存。以色列戰略還存在另一缺陷:即使所有設施被毀,擁有制度性核技術知識的政權終能重建。更甚者,若伊朗政權挺過當前攻擊,其很可能認定發展核威懾力(而非簽訂新的核協議)才是抵禦未來攻擊的最佳防禦。有鑑於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多次呼籲伊朗民眾「採取行動、起義反抗」推翻現有政權。但密集轟炸往往會促使民眾團結在即便最不得民心的政權周圍。CNN在伊朗境內的採訪顯示,長期受壓迫的伊朗民眾如今對以色列的憤怒,甚至超過對本國領導人的不滿。當然,這場逐步升級的衝突爆發至今不到1週,變數仍多:伊朗可能爆發起義;核談判可能重啟;川普總統甚至可能改變主意。但更有可能的是,以色列再度陷入一場沒有明確退出戰略的衝突。自2023年10月7日恐襲後發動的加薩戰爭,目標雖是摧毀哈瑪斯並救回所有人質,但至今仍無明確的退出計畫。如今以色列人又面臨另一場漫長危險的消耗戰,沒有時限,也沒有明確終點。

以軍在糧食分發點屠殺平民!種族滅絕行動導致逾5.5萬人死亡
至少8名加薩(Gaza)巴勒斯坦人於15日在美國與以色列支持的糧食分發點附近,遭以色列軍方槍擊身亡,另有數十人受傷。當地居民描述,在以色列與伊朗爆發新衝突的背景下,以軍的攻擊行動正持續升級。儘管特拉維夫聲稱加薩是次要戰場,但巴勒斯坦人面臨的暴力事件正在持續增加,外界擔憂國際社會正將注意力從加薩轉移到伊朗。據《衛報》的報導,「傷患、死者隨處可見。」巴勒斯坦平民馬斯里(Ahmed al-Masri)15日空手而歸後向《美聯社》表示:「這根本是個陷阱。」另一位難民納賈爾(Umm Hosni al-Najjar)則描述,她於凌晨4點30分左右加入前往拉法(Rafah)塔爾蘇丹(Tal al-Sultan)社區援助點的群眾,抵達數分鐘後,槍聲卻突然響起。由美以2國支持的加薩人道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GHF)所管理的援助分發點,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以軍射殺平民的事件。對此,聯合國人道事務副秘書長兼緊急救援協調員弗萊徹(Tom Fletcher)也對該基金會的運作提出警告。他強調:「飢餓絕不該用子彈回應。必須允許人道工作者履行職責,救命援助應依據人道原則送達需求者手中。若無法立即大規模獲取基本生存物資,我們將面臨饑荒蔓延、局勢進一步失控與更多生命逝去的風險。」據悉,聯合國拒絕承認GHF,認為其違反人道原則。目擊者稱以軍反覆向人群開火,衛生官員統計已有數十人遇害。但以色列軍方目前僅承認,他們對其認定「逼近部隊的可疑人員」發射警示彈。GHF則宣稱,分發點內部及附近均未發生暴力事件,並警告民眾應遵循指定路線。來自加薩走廊拜特哈嫩(Beit Lahiya)地區的平民祖海爾(Mohammed Zuhair)指出:「國際社會將焦點轉向伊朗局勢,對正處饑荒的加薩居民無疑是場災難。巴勒斯坦問題遭邊緣化,世界已遺忘我們。在以色列侵略、封鎖及糧食和藥物短缺的人道主義災難中,我們的苦難將沒人聽見。」養育著12個孩子的65歲寡婦沙菲(Maryam Al-Shafie)則沉痛表示:「昨天我孫子空手從援助卡車返回,這是他首次嘗試,但在發生大規模死傷後,我們絕不會再讓他冒險。自伊朗與以色列衝突爆發,我們的處境更加難以忍受。原期待加薩壓力能緩解,現實卻更惡化。如今沒人談論我們,所有新聞都在關注伊朗。」專家與援助工作者指出,以色列的封鎖與軍事行動已導致加薩發生大範圍饑荒。據加薩衛生部門統計,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已造成超過5500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以色列持續空襲 阿曼證實:美伊第6輪核談判取消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證實,原定於週日在阿曼舉行的下一輪伊朗與美國核談判已經取消。綜合外媒報導,一位美國高級官員也證實,15日伊朗與美國核談判取消。這位官員表示,儘管談判中斷,「但我們仍致力於談判,並希望伊朗方面能盡快坐下來談判。」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早前曾表示,在以色列野蠻襲擊伊朗的同時,繼續與美國進行核談判是沒有道理的。他指出表示以色列空襲是「華盛頓直接支持的結果」,美國已表明並未參與此次空襲。川普上週敦促伊朗與美國就其核子計畫達成協議。他在社交媒體上警告稱,以色列的襲擊只會愈演愈烈,並補充說:「伊朗必須達成協議,否則就一無所有了。」伊朗總統佩澤什基安(Massoud Pezeshkian)表示,只要以色列繼續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發動攻擊,德黑蘭就不會參與核談判。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格海伊也說:「對方(美國)的行為讓對話變得毫無意義。你不能一邊聲稱談判,一邊又允許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以色列)襲擊伊朗領土,從而造成分裂。」根據伊朗總統府發表的聲明,佩澤什基安在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的通話中表示,伊朗支持外交手段,但不會「在壓力下接受無理要求,也不會在猶太復國主義政權繼續發動襲擊時,坐在談判桌前。」以色列持續的攻擊暫時中斷了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外交關係。阿曼外交部長阿勒布賽義迪(Badr Albusaidi)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週日的會談目前不會舉行,但他補充說「外交和對話仍然是實現持久和平的唯一途徑。」儘管世界各國領導人緊急呼籲緩和局勢,避免全面戰爭,以色列和伊朗仍暗示將發動更多攻擊。該地區局勢本就緊張,以色列又採取新一輪攻勢,試圖在加薩走廊消滅伊朗支持的恐怖組織哈瑪斯。此前,哈瑪斯於2023年10月7日發動攻擊,引發了長達20個月的衝突。

認定煽動「針對巴勒斯坦人暴力行為」 英國制裁以色列2極右翼部長
英國政府於10日指控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與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涉嫌煽動針對被佔領西岸巴勒斯坦社群的暴力行為。這兩位目前均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右翼聯盟的核心人物。為此,英國政府宣布制裁兩人、禁止兩人入境,並凍結其在英國境內的所有資產,與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及挪威同步進行外交制裁。根據《BBC》報導指出,制裁的消息曝光後,立即引發以色列方面的強烈反彈。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表示,內閣將於下週開會回應這項「不可接受的決定」。斯莫特里奇則批評英國「再次企圖阻止猶太人在祖國落腳」,並以英國於巴勒斯坦託管時期對猶太移民的限制作為歷史對照。報導中提到,兩位部長不僅因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受到批評,也因主張將加薩的巴勒斯坦人遷出、反對允許人道援助進入加薩走廊而引發國際關注。英國外交部表示,這些立場破壞了巴勒斯坦建國的希望,與持續上升的定居者暴力直接相關,構成了違反人道原則的嚴重行為。針對英國政府的行動,英國工黨外交事務發言人拉米(David Lammy)表示,以色列這些官員的行為早已超出可接受範圍,應立即追究責任。拉米也提到,英國政府此舉不僅是懲戒,也是在為推動加薩地區的停火、人質釋放與援助擴展鋪路。美國方面雖未參與制裁,卻迅速表態不支持。國務魯比歐(Marco Rubio)與駐以色列大使哈卡比(Mike Huckabee)皆批評英國此舉將破壞華府主導的停火努力。魯比歐更呼籲其他國家撤回制裁,重申美方將繼續與以色列站在同一陣線。報導中提到,以色列國會目前由納坦雅胡領導的政黨聯盟掌控多數席次,而斯莫特里奇的「宗教猶太復國主義」(Religious Zionism)黨擁有七席,本格維爾的「猶太力量」(Otzma Yehudit)黨則握有六席。這兩黨的支持對執政聯盟的存續至關重要,英國的制裁無疑對納坦雅胡政府造成政治壓力。英國外交部指出,2024年是近20年來,對約旦河西岸定居者暴力最嚴重的一年,預期2025年可能不遑多讓。英國外交部部長福克納(Hamish Falconer)在下議院表示,斯莫特里奇與本格維爾對這些暴力行為負有煽動責任,並指出他們的發言曾導致村落被迫遷移、平民死傷。他說,英國政府雖曾多次警告兩人,但在其不斷發表「令人髮指」言論後,才不得不採取具體行動。其實早在2024年10月,時任外交大臣的卡麥隆勳爵(Lord Cameron)就曾提出對這兩位部長制裁的構想,顯示這一政策早在籌劃中,而今正式實施,也證實英國國內與議會對以色列政策的不滿正在加劇。

以色列尋獲哈瑪斯領袖辛瓦遺體 兄弟倆先後遭擊殺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5月27日宣布,以軍已消滅哈瑪斯(Hamas)現任的加薩走廊最高指揮官穆罕默德辛瓦(Mohammed Sinwar)。8日以軍發布聲明,已經找到並確認穆罕默德辛瓦爾的屍體,在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歐洲醫院地下隧道中。根據《BBC》報導,以色列國防軍8日表示,在加薩地帶展開的一次定點行動中,找到了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軍事領導人辛瓦(Mohammed Sinwar)的遺體。哈瑪斯表示已透過DNA檢查確認了屍體的身份,但哈瑪斯尚未公開證實其死亡。以色列國防軍稱,辛瓦的屍體與哈瑪斯拉法旅指揮官穆罕默德薩巴內一起被發現。聲明還說,「已找到辛瓦和薩巴內的部分物品,以及其他已移交用於進一步調查的情報結果」。以色列國防軍稱還發現了其他屍體,正在確認身分。在加薩走廊汗尤尼斯歐洲醫院地下隧道內,以軍發現了穆罕默德辛瓦等人的屍體(圖/達志/路透社)穆罕默德辛瓦現年49歲,他在5月13日的空襲中喪生。哈瑪斯控制的民防機構稱,這起空襲造成28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艾菲德弗林準將表示,歐洲醫院地下隧道可以通往幾個房間,他們在其中一個房間裡發現了辛瓦的屍體,「這是哈瑪斯肆意使用武器的又一例證,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將平民當作人盾,利用民用基礎設施和醫院。」穆罕默德辛瓦於1980年代末哈瑪斯成立初期加入,是哈瑪斯軍事組織中資歷最深、級別最高的成員之一。他不斷晉升,到2005年擔任汗尤尼斯旅的指揮官。辛瓦是該組織已故領導人葉海亞辛瓦(Yahya Sinwar)的親弟。去年10月葉海亞辛瓦和哈瑪斯原軍事部門首領戴夫,在以軍行動中死亡後,辛瓦成為哈瑪斯在加薩地帶的軍事部門領導人。

瑞典環保少女搭船勇闖加薩遭諷「希望會游泳」 童貝里:我們游得很好
一艘由「自由船隊聯盟」(Freedom Flotilla Coalition)所組織的援助船Madleen號,載著包括瑞典氣候行動人士童貝里(Greta Thunberg)在內的12名國際行動者,目前已抵達埃及海岸,並正朝向加薩走廊航行,試圖突破以色列對當地長達三個多月的封鎖,運送人道救援物資。根據《以色列時報》、《民主現在(Democracy Now!)》報導指出,Madleen號原計畫從馬爾他出發,但因先前另一艘Conscience號在國際水域遭無人機襲擊受損,改從義大利西西里卡塔尼亞港啟航。船上裝載包括食物、醫療物資、衛生用品與義肢等援助物品。童貝里透過《民主現在》進行現場連線時強調「沉默與不作為的風險,比這次任務更致命」,並表示「如果能讓世界記得巴勒斯坦人,這就是我願承擔的風險」。童貝里提到,這次行動是延續她在先前任務失敗後的承諾。她認為如今的國際法與國際機構正在辜負人道原則,因此行動者必須站出來,挑戰制度性的壓迫與戰爭罪行。童貝里呼籲所有有影響力的人,特別是來自富裕國家的年輕世代,要勇於發聲、組織與抵制,因為「沒有人會出手拯救我們,我們只能靠自己」。船隊成員來自多國,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巴西等地。在出發儀式上,曾在《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中飾演角色的愛爾蘭演員康寧漢(Liam Cunningham)出面聲援,讚揚參與者為英雄。而雖然整體氣氛堅定且士氣高昂,船隊仍面臨來自各方的實際威脅。船上成員阿維拉(Thiago Ávila)表示,行程中曾有軍用直升機跟蹤、無人機在船上盤旋,並透過廣播即時發布警報。美國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在聽聞船隊的事情後,在社群網站X上諷刺地寫道「希望童貝里和她的朋友會游泳」,引發各界關注。童貝里則冷靜回應「我們游得非常好」,童貝里強調,這類言論顯示立法者的優先順序是嘲弄而非救援。她也批評,以色列若選擇攻擊一艘載有援助物資與和平志工的船隻,這將暴露其對人道與正義的態度。童貝里並未迴避風險問題,她也提到,船上所有人都接受過風險評估與非暴力應對訓練,並為可能遭以色列海軍攔截或突襲做足準備。童貝里強調,這場任務的真正主體是巴勒斯坦人民,而非她們這些行動者,「我們不只是需要人道援助與停火,我們需要的是終結佔領」。目前,該船已進入埃及水域。耶路撒冷消息人士表示,以色列曾要求英國阻止該艘懸掛英國國旗的船隻進入以色列領海,但遭英國拒絕。以色列軍方則持續表示,若Madleen號進入其領海,將會加以攔截。根據《半島電視台》與《以色列時報》報導指出,有跡象顯示一架希臘海岸防衛隊操作的以色列製IAI Heron無人機曾在Madleen號上空活動,希臘國防部已證實其部署行動。目前國際社會也正密切關注這艘試圖開啟人道走廊的船隻,最終能否安全抵達目的地。

進軍加薩突破以色列封鎖!「瑞典環保少女」登船從義大利出發
氣候活動人士「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與其他11名倡議者於美東時間1日下午乘船前往加薩,組織者表示此行旨在「打破以色列對這片飽受摧殘的土地進行封鎖」。這艘名為「瑪德琳號」(Madleen)的帆船由倡議團體「自由船隊聯盟」(Freedom Flotilla Coalition)運作,從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的卡塔尼亞港(Catania)啟航。據CNN的報導,行動成員在出發前的1日記者會上表示,他們將嘗試抵達加薩走廊沿岸,試圖運送部分援助物資,並喚起國際社會對加薩人道危機的關注。童貝里在演說中哽咽表示:「我們這麼做是因為,無論面對多大困難,都必須堅持嘗試。因為當我們停止嘗試時,就等於放棄了人性。無論這項任務有多危險,都比不上全世界對這場透過直播展現在眾人面前的種族滅絕冷眼旁觀所帶來的危險性。」據悉,「瑪德琳號」一行人,還包括《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的愛爾蘭演員康寧安(Liam Cunningham),以及具巴勒斯坦血統的歐洲議會法國議員哈桑(Rima Hassan)。後者因積極反對以色列攻擊加薩而被禁止入境以色列。若未受阻,行動成員預計需7天抵達目的地。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原定上月加入另1艘自由船隊聯盟的船隻,但5月初該組織的「良知號」(Conscience)在馬爾他外海國際水域疑似遭2架無人機攻擊,導致海上援助行動失敗。該組織指責以色列發動攻擊,造成船首損毀,這是以哈衝突持續近19個月以來,援助行動遭以色列阻撓的最新事件。自由船隊聯盟的「瑪德琳號」。(圖/達志/美聯社)雖然以色列建國於納粹大屠殺之後,但該國至今仍堅決否認針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種族滅絕指控,稱其為反猶主義的誣陷。5月中旬,以色列在實施近3個月的加薩封鎖後略微放寬限制,允許少量人道援助進入加薩。專家警告,若無法增加援助量,加薩將面臨饑荒風險。聯合國機構與主要援助組織指出,以色列的限制措施、掠奪及佔領行為,使得援助加薩約200萬巴勒斯坦人的行動變得極度困難。以色列政府表示,封鎖是為施壓哈瑪斯釋放2023年10月7日突襲中挾持的人質。哈瑪斯目前仍扣押58名人質,其中23人據信存活。作為回應,以色列發動種族滅絕以及大規模殖民行動,加薩衛生部門統計,自以哈衝突爆發以來,以軍已屠戮逾5.2萬巴勒斯坦人,其中有7成是老弱婦孺。以軍的轟炸與地面軍事行動還摧毀加薩大面積區域,使多數居民無家可歸。自由船隊聯盟是近期國際社會指控以色列犯下種族滅絕的眾多批評者之一。以色列強烈否認這些指控,稱其軍事行動針對哈瑪斯武裝分子而非加薩平民。對此,行動成員阿維拉(Thiago Avila)宣示:「我們正從海上突破以色列對加薩的封鎖,但這只是更廣泛動員策略的一部分,未來還將嘗試從陸路突破封鎖。」他還提及了即將展開的「全球進軍加薩」(Global March to Gaza)國際行動,該行動將開放醫師、律師與媒體參與,預計6月中旬從埃及出發至拉法邊境(Rafah crossing)進行抗議,要求以色列停止攻擊並重新開放邊界。

阻撓5阿拉伯外長出訪約旦河西岸! 沙國痛批以色列:展現極端主義立場
沙烏地阿拉伯1日指控,以色列阻撓5個阿拉伯國家外長代表團,出訪目前被以國實質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約旦河西岸(West Bank),並痛批特拉維夫展現出「極端主義與拒絕和平」的立場。據卡達《半島電視台》的報導,沙國外長阿紹德親王(Prince 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1日在約旦首都安曼(Amman),與約旦、埃及及巴林外長舉行聯合記者會時發表上述言論,他指出:「以色列拒絕讓代表團訪問約旦河西岸地區,具體展現並證實了其極端主義立場,以及拒絕任何推動和平進程的嘗試,這更加強化我們在國際社會推動外交努力的決心,以應對這種傲慢行徑。」此番言論是針對以色列阻止阿拉伯代表團,前往巴勒斯坦國的實際首都拉馬拉(Ramallah)會晤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的決定。來自埃及、約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外長們原計劃進行此次訪問,以在以色列持續進攻加薩走廊之際,給予巴勒斯坦外交支持。以色列實質控制著約旦河西岸的領空及邊境,並於上週五(5月30日)宣布不會批准此次訪問。1名以色列官員聲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至今仍拒絕譴責哈瑪斯10月7日的大屠殺,卻打算在拉馬拉召開具有挑釁意味的阿拉伯國家外長會議,討論推動建立巴勒斯坦國。」該官員補充以色列將「不會配合」此次出訪。據悉,阿紹德親王主導的行動若成行,將是近年來沙烏地高層官員首度訪問約旦河西岸。事後,約旦外交部長薩法迪(Ayman Safadi)指出,以色列阻撓這次的出訪,再度證明其正在「扼殺任何公正且全面解決」以阿衝突的可能性。與此同時,由法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主持的國際會議,預計將於6月17日至20日在紐約舉行,討論巴勒斯坦建國議題。埃及外長阿卜杜拉提(Badr Abdelatty)表示,會議將涵蓋加薩停火後的安全安排與重建計劃,以確保巴勒斯坦人留居故土,並挫敗任何以色列驅逐他們的計劃。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國土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實施的種族滅絕及大規模殖民行動,正面臨來自聯合國與歐洲國家日益增加的外交壓力,這些國家支持透過「兩國方案」解決以巴衝突,即在以色列佔領地建立獨立並存的巴勒斯坦國。

美國反猶恐攻嫌犯高喊「解放巴勒斯坦」! 自製火焰噴射器燒傷6人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正在釐清1起針對性的「恐怖主義事件」。1名男子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Boulder)的親以色列活動中,使用自製火焰噴射器與汽油彈發動攻擊。該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1日下午1時26分,當時倡議組織「為生命奔跑」(Run For Their Lives)正在舉辦活動,以聲援被哈瑪斯(Hamas)扣押在加薩走廊的以色列人質。根據博爾德市警察局長雷德芬(Steve Redfearn)與FBI丹佛辦公室負責人米哈雷克(Mark Michalek)的說法,45歲嫌犯索利曼(Mohamed Sabry Soliman)在襲擊過程中高喊「解放巴勒斯坦」(Free Palestine),隨後遭警方逮捕。現場6名67至88歲的長者受傷,其中至少1人傷勢嚴重,部分傷者需直升機後送治療。19歲學生科夫曼(Brooke Coffman)描述,她看到4名女性倒臥地面,腿部嚴重燒傷,其中1人全身大面積灼傷,被民眾用旗幟包裹,「所有人都在喊『快拿水來』。」另一位目擊者維克多(Ed Victor)向CBS新聞表示:「當下突然感受到高溫襲來,那就像是裝在玻璃罐裡的汽油彈。我看到跟樹一樣高的火焰,接著就有人全身著火。」另據社群媒體上流傳的經核實影片顯示,1名赤裸上身的男子揮舞裝有透明液體的瓶子,同時含糊不清地吼叫著。CNN引述執法人員說法,該男子在下午1點30分前將裝有易燃液體的瓶子砸向地面,引發爆炸及火災。案發後,警方已封鎖洛磯山脈(Rocky Mountains)山腳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附近的主要商業區,並出動嗅探犬、拆彈小組與危險物質處理團隊徹夜搜索。雷德芬局長表示:「這區域尚未安全,我們正在檢查1輛可疑車輛」,當局也仍在清理現場可能的危險裝置。FBI特別探員米哈雷克強調:「這明顯是針對性暴力行為,目前正朝恐怖主義的方向展開調查。可悲的是,此類攻擊在全美變得越來越常見。」科羅拉多州總檢察長魏瑟(Phil Weiser)也指出,遇襲團體每週都會在珍珠街(Pearl Street)集會,呼籲釋放哈瑪斯扣押的人質。對此,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Jared Polis)發表聲明稱「將嚴密監控情勢」,並強調「任何形式的仇恨行為都不可接受。」白宮則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聽取相關事件的簡報。由於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種族滅絕行動,已導致5萬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而且將近7成是老弱婦孺,引發歐洲國家在內的多國政府強烈譴責,全美的反猶暴力事件也逐漸升溫。2週前,華盛頓特區的首都猶太博物館門口,才有1對以色列使館人員情侶遭到槍殺,兇嫌被捕時同樣高喊「解放巴勒斯坦」。當局初步研判無其他共犯,但FBI持續勘查犯罪現場、嫌犯車輛並訊問目擊者。警方表示,1日下午原本「天氣晴朗,街上人潮眾多」,未料平靜的大學城會成為仇恨暴力的恐攻現場。

加薩因以色列封鎖爆發嚴重飢荒!群眾衝進聯合國倉庫「瘋搶糧食」釀2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WFP)表示,成群的飢餓民眾28日闖入了加薩走廊中部一處糧食供應倉庫,由此引發的踐踏事件造成2人死亡、數人受傷。法新社(AFP)拍攝的影像顯示,隨著槍聲響起,飢腸轆轆的加薩人民闖入了代爾拜萊赫省(Deir Al-Balah)阿茲扎韋達(Az-Zawayda)的聯合國倉庫,搶奪麵粉袋及裝滿食品的紙箱,目前尚無法釐清槍聲來源。WFP在聲明中指出,在以色列實施近3個月的封鎖後,加薩的人道需求已「逐漸失控」。該機構說明,倉庫內本已預先儲備待分發的糧食物資,並強調:「加薩需要立即擴大糧食援助規模,這是讓民眾確信自己不會餓死的唯一方法。」飢餓的加薩人民闖入代爾拜萊赫省阿茲扎韋達的聯合國倉庫,搶奪麵粉袋及裝滿食品的紙箱。(圖/達志/美聯社)以色列於上週開始允許有限數量的援助進入該地區,並在28日宣稱,已放行121輛載有麵粉等物資的聯合國與國際社會人道援助卡車進入加薩。然而,由美國與以色列支持的爭議性組織「加薩人道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GHF),卻僱用美國軍事承包商並繞過聯合國援助體系,掌控加薩的糧食分配。美以政府還聲稱,已在加薩南部與中部設立4個分發中心的GHF,能防止援助物資遭哈瑪斯(Hamas)竊取,但哈瑪斯否認相關指控。對此,聯合國批評此舉「不可行且不道德」!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透露,自GHF於南部城市拉法(Rafah)的一處分發站點開始運作後,就有47人因推擠湧入分發站而受傷。另一名聯合國高階官員28日向記者表示,絕望的群眾正在瘋搶聯合國援助卡車的貨物。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巴勒斯坦分部主任惠特爾(Jonathan Whittall)也強調,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哈瑪斯正在挪用透過可信人道管道協調的援助物資。他指稱,自戰爭爆發以來真正的救濟物資盜竊行為,是由以色列軍隊縱容的犯罪集團,在加薩凱雷姆沙洛姆(Kerem Shalom)過境點附近所實施的。聯合國主張,若能像此前的以哈停火期間那樣大幅增加援助量,將可降低飢餓民眾搶劫援助物資的風險,並讓聯合國能充分運用其於加薩走廊完善建立的援助分發網路。

封鎖加薩人道援助11週!死亡人數飆升 以國前總理批:這不是戰爭罪?
前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Ehud Olmert)28日抨擊以國的政治領導層和軍事行動,批以國對加薩進行毀滅性戰爭,「這難道不是戰爭罪嗎?」以國封鎖加薩人道援助11週,巴勒斯坦人領物資。據CNN報導,奧爾默曾在2006年至2009年擔任以色列總理,他指出,以色列封鎖加薩的人道援助長達11週,巴勒斯坦人死亡人數也飆升,「這難道不是戰爭罪嗎?」事實上,從戰爭開始以來,奧爾默特曾在國際上為以色列辯護,反駁對加薩進行種族滅絕和清洗,當婦女與兒童遭殺害時。奧爾默特說,以色列不會故意瞄準平民。不過,如今戰爭持續19個月,奧爾默特認為,一年前早該結束戰爭,他無法再為以色列辯護。奧爾默在《國土報》(Haaretz)的一篇文章寫下,「我們現在在加薩所做的,是一場毀滅性的戰爭:不區分、無限制、殘酷而犯罪式地屠殺平民。」據加薩巴勒斯坦衛生部統計,自戰爭爆發以來,加薩已有超過5.4萬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包括至少2.8萬名婦女與兒童。以色列國防軍(IDF)於1月表示,他們已擊斃超過2萬名哈瑪斯戰士。以色列民調多次顯示,多數國民支持一項全面停火協議,即釋放被關押於加薩的58名人質,並結束戰爭。但現任總理納坦雅胡拒絕做出承諾,堅稱以色列將持續在加薩展開軍事行動,直到哈瑪斯被擊敗為止。奧爾默特說,川普可能是唯一有能力迫使納坦雅胡結束戰爭的人。

以色列證實哈瑪斯兄弟領導人皆遭擊殺 歐洲各國齊聲譴責「種族滅絕行動」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當地時間27日宣布,以軍已消滅哈瑪斯(Hamas)現任的加薩走廊最高指揮官穆罕默德辛瓦(Mohammed Sinwar)。這位以色列的頭號通緝犯是該組織已故領導人葉海亞辛瓦(Yahya Sinwar)的胞弟。葉海亞辛瓦作為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的策劃者,已於去年10月被以軍擊斃。據BBC的報導,穆罕默德辛瓦是以色列5月13日對汗尤尼斯(Khan Younis)歐洲醫院(European hospital)庭院及周邊區域大規模空襲的目標,以軍聲稱此次行動摧毀了哈瑪斯的「地下基礎設施」。對此,加薩民防部門稱空襲造成28人死亡,但哈瑪斯官方既未證實也未否認辛瓦的死訊。此前,以方對穆罕默德辛瓦的死訊態度保留,5月13日發布的空襲聲明僅提及目標是「藏身加薩歐洲醫院地下指揮中心的哈瑪斯特工」,但以媒當時即報導他為被鎖定的目標。5天後,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Israel Katz)向國會表示,雖無正式確認,但情報的所有跡象顯示辛瓦已身亡。現年49歲的穆罕默德辛瓦於1980年代末哈瑪斯成立初期加入,並成為其軍事分支「卡桑旅」(Izzedine al-Qassam Brigades)的成員。他在2005年晉升為汗尤尼斯旅指揮官,被認為是2006年跨境綁架以軍士兵沙利特(Gilad Shalit)的主謀之一。沙利特遭囚禁5年後,以方用包括葉海亞辛瓦在內的逾千名巴勒斯坦囚犯換回其自由。此外,穆罕默德辛瓦與哈瑪斯已故軍事領袖穆罕默德戴夫(Mohammed Deif)關係密切,且曾參與策劃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的恐攻。納坦雅胡在27日以色列國會特別辯論中證實其死訊,該會議由反對黨發起,質疑政府未能達成戰爭目標,也就是救回所有人質及擊敗哈瑪斯。納坦雅胡則列舉以方戰果回應稱:「在600天的戰爭中,我們確實改變了中東面貌。我們將恐怖分子逐出領土,強勢進入加薩走廊,消滅數萬名恐怖分子,擊斃穆罕默德戴夫、哈尼亞(Ismail Haniyeh)、葉海亞辛瓦與穆罕默德辛瓦。」納坦雅胡同日談及哈瑪斯仍扣押的58名人質:「我全力專注於讓所有人質返家,無論生死。根據現有資訊,20名人質確認存活,另有多達38人可能已遇難。」本月初他坦言先前認定存活的24名人質中,有3人狀況「不確定」;數日後,以裔美籍人質亞歷山大(Edan Alexander)獲釋,哈瑪斯稱此為對正斡旋新停火協議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善意姿態」。以色列總理更宣稱以方透過「掌控加薩糧食分配」實現「擊敗哈瑪斯的重大轉折」,也就是美以支持的「加薩人道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新援助體系。該機制繞過聯合國並動用美國安保承包商,遭批違反人道原則。人質與失蹤者家屬論壇(Hostages and Missing Families Forum)雖肯定辛瓦之死,但敦促政府「實現真正勝利:帶回所有人質並重建社會。」報導補充,加薩歐洲醫院自2週前遇襲後已停止運作。監控畫面顯示爆炸前有婦孺在庭院活動,現場隨後形成巨大彈坑。醫護人員稱此次攻擊前他們未獲以方預警,且該院不在3月18日以軍重啟攻勢後頒布的撤離令範圍內。聯合國人權事務高專圖爾克(Volker Türk)對此強烈譴責以方,強調國際法要求以色列即使認定摧毀地下設施具軍事優勢,仍須保障平民性命。與此同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的發言人卡拉斯(Kaja Kallas)指責「以色列對加薩的攻擊已超越打擊哈瑪斯的必要範圍」,且歐盟不認同美以繞過聯合國的新援助模式,「我們反對人道援助私有化與武器化。」根據加薩衛生部門統計,自3月停火破局後,以軍行動已造成3924人死亡。近期空襲導致大量平民傷亡,包括汗尤尼斯1名巴勒斯坦醫師的10名子女中有9人罹難,以及加薩北部收容流離失所者的校舍夜襲致35人死亡。德國新任總理(Friedrich Merz)亦表態「無法理解」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目標,認為「波及平民的方式不再能藉反恐正當化」。歐盟作為加薩最大援助方,卡拉斯指多數物資因以色列3月實施全面封鎖而無法送達,直至11週後才略有放寬。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譴責以軍對民用設施的「可憎且不成比例」的打擊,同時歐盟正在重新審查與以色列的貿易協定,卡拉斯還預告將在6月23日布魯塞爾外長會議提出「選項」。此外,英、法、加拿大等國也加強批評,英國更宣布暫停與以色列的貿易談判。聯合國機構警告,經歷近3個月的封鎖後,加薩210萬人口面臨災難性飢荒。這場始於2023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的以色列種族滅絕行動,至今已導致加薩至少54084人死亡,且有將近7成是老弱婦孺。

以色列持續封鎖加薩走廊「物資進不去」 外媒親眼目睹剛出生嬰兒挨餓
在以色列封鎖持續、援助受限的局勢下,加薩走廊的嬰兒與孩童正面臨嚴重的飢餓危機。BBC當地攝影師近日再度深入罕尤尼斯(Khan Younis)地區,找尋一名五個月大的嬰兒阿舒爾(Siwar Ashour),過去該名攝影師曾拍攝到阿舒爾,當時她的身形瘦弱,哭聲微弱,讓攝影師深受震撼。根據《BBC》報導指出,後來聽聞阿舒爾出院回到家中後,攝影師冒著風險前往她的住處探訪。這處臨時搭建的避難所,座落於戰火摧毀的街道旁,由帆布與波浪鐵片拼湊而成。他經過破敗的地形與擁擠的阿爾馬瓦西(Al-Mawasi)難民聚集地後,找到一間僅有一個房間的簡陋屋舍,進門處懸掛著灰黑相間的布簾。屋內僅有三張床墊、一個破碎的抽屜櫃與一面鏡子反射陽光照向阿舒爾、她的母親娜潔娃(Najwa)與外祖母莉姆(Reem)。這名嬰兒因嚴重過敏反應,無法食用一般奶粉,但戰爭與以色列對人道援助的封鎖導致她所需的特殊奶粉難以取得。23歲的娜潔娃表示,阿舒爾出院時醫院僅給了一罐奶粉,如今已快用完,嬰兒體重又再度下降。娜潔娃擔憂地表示「醫生說她好多了,但我認為她仍然很瘦,沒有明顯改善。」自出生以來,阿舒爾從未遠離過戰爭。炸彈、炮聲、無人機的聲響縈繞耳際。娜潔娃說,嬰兒對這些聲音已有認知,每當聽見就會受到驚嚇而啼哭。環境條件惡劣,蒼蠅經常在阿舒爾臉上飛舞,娜潔娃只得用圍巾蓋住嬰兒,避免她遭受昆蟲叮咬。有醫生表示,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許多年輕母親無法哺乳。娜潔娃當初生產時便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如今她與母親仍然每天為取得糧食而掙扎。她說「我們根本買不起奶粉與尿布,價格太高,封鎖又使物資無法進來。」以色列軍方機構Cogat於5月22日發表聲明稱,加薩地區並未面臨糧食短缺,並表示近期已大量運送嬰兒食品與麵粉。但包括聯合國與援助機構在內的多方機構皆否認此說,更表示實際狀況並非如此。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曾坦言加薩有人處於「挨餓」狀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以色列允許進入的援助量少之又少,僅能用「一茶匙」來形容,並強調巴勒斯坦民眾正承受這場衝突中最殘酷的階段。根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加薩80%的地區已被指定為以色列軍事管制區或命令撤離區,許多居民流離失所、無處可逃。以色列政府堅稱,哈馬斯組織攔截了部分援助物資,並表示在哈馬斯被摧毀且所有人質獲釋前,戰爭將不會停止。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聲稱,自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事件後,哈馬斯擄走的20名人質仍被認為生還,另有多達30人已可能罹難。在報導中,攝影師提及自己身處的加薩猶如「令人窒息的地獄」,每天目睹飢餓、死亡與無助,卻也深知自己是這片土地上的一分子,無法抽離。他的鏡頭,記錄著孩子們對攝影機毫無反應的眼神,反映出他們早已被戰火與飢餓消磨至無動於衷。娜潔娃說,現在她不再思考未來或過去,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設法讓她與阿舒爾活下來。她與女兒的故事,只是加薩210萬人口中無數掙扎求生者的縮影。

加薩醫師埋首拯救空襲難民 7小孩遺體被送到醫院「還有2個被掩埋」
在以色列軍方5月24日對加薩南部汗尤尼斯(Khan Younis)發動的一次空襲中,一位正在醫院搶救生命的加薩兒科醫師納賈爾(Dr. Alaa al-Najjar),痛失幾乎全部家庭。事發當時,她在位於納賽爾醫療中心(Nasser Medical Complex)的急診室工作,留下十個孩子在家。數小時後,加薩衛生部表示有七具被嚴重燒焦的兒童遺體被送到她工作的醫院,其中包括她自己的孩子。最大年僅12歲,最小僅3歲。其餘兩名年僅7個月與2歲的孩子遺體仍埋在瓦礫堆中,截至25日上午尚未尋獲。根據《CNN》報導指出,唯一的倖存者是她11歲的兒子亞當(Adam),但傷勢嚴重,目前仍在醫院接受治療。納賈爾的丈夫也是一名醫師,由於返家的關係也遭到空襲波及而身受重傷,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搶救。根據加薩民防單位指出,這場襲擊將納賈爾住家所在的社區夷為平地,造成她九名孩子罹難。加薩衛生部總幹事巴什(Munir al-Barsh)於X平台也曝光了受害小孩的名字,分別是雅希亞(Yahya)、拉坎(Rakan)、拉斯蘭(Raslan)、吉布蘭(Gebran)、伊芙(Eve)、里瓦爾(Rival)、賽登(Sayden)、盧克曼(Luqman)與西德拉(Sidra)。以色列軍方則表示,當時其戰機鎖定數名「在靠近以色列國防軍(IDF)部隊附近建築內活動的嫌疑人」,並正審查有關平民死亡的指控。加薩民防單位隨後公布的影片中,可以看到許多醫護人員正努力將傷者抬上擔架,烈火持續吞噬建築,一具具兒童的焦黑遺體從瓦礫堆中被挖出,用白布包裹後抬走。即便家破人亡,納賈爾醫師仍堅守崗位,照顧其他重症患童。她在工作間隙趕到醫院其他病房,查看她丈夫與亞當的病況。納賽爾醫療中心的醫師法拉(Ahmad al-Farra)表示,納賈爾的丈夫與倖存的小孩都已接受過兩次手術,但情況仍然十分危急,目前還在觀察中。加薩衛生部高級官員阿勒里什(Youssef Abu al-Reesh)表示,納賈爾醫師當天是因責任感與使命感才堅守崗位,因為她知道,那些病童無處可去,只能依賴納賽爾醫院。阿勒里什描述,自己抵達醫院時,看到納賈爾「挺直站立、平靜、堅毅,眼神中充滿了接受,她不言哀痛,只聽得見她低聲念著贊頌真主與懺悔詞。」報導中提到,38歲的納賈爾是一名兒科專科醫師,但如同加薩多數的醫護人員,面對戰火之時,她的專業讓他選擇長期支援急診室前線。而這場空襲帶走了她的家人,也讓外界再度看見,加薩醫護人員在戰火中的處境,不僅是目標,更可能在搶救他人生命時,親手接回自己的親屬的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