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熱對流
」 天氣 颱風 氣象署 降雨 氣象
明變天…周末鋒面到「北部溼答答」 專家揭降雨影響
好天氣沒了!明(18日)開始雲量增多,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到了周末鋒面通過,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直到下周一鋒面遠離,但下周三又有另一波鋒面報到。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在臉書粉專題到,明天隨著大陸長江中下游有短波槽向東移動,短波槽前在今晚到明天上午之間,有低壓鋒面系統會在台灣東北方海域到琉球群島一帶發展,逐漸向東離開,同時短波槽將在明天上午掠過黃海到東海北部一帶。雖然這些低壓鋒面、短波槽等都在海面上通過,對陸地上的天氣沒有很明顯的影響,但仍會增加大氣的不穩定度,加上白天熱力作用,因此明天中北部、東北部、東部等地的山區午後將有局部熱對流發展、擴散帶來降雨的機會,平地部分以北部地區、台北盆地內以及宜蘭一帶降雨的機會較高,雖然雨勢不大,但提醒外出記得攜帶雨具。周末鋒面通過,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圖/中央氣象署)值得注意的是,周六有下一個短波槽,很快自長江中上游往東移動,槽前也將有另一道鋒面建立東移的機會,各地雲量偏多,但降雨還是有限,中北部、東北部、東部山區午後因為熱力作用,有局部短暫陣雨,平地部分也是在北部、台北盆地、宜蘭一帶可能有局部短暫陣雨,雨量仍然有限。到了周日,鋒面尾端大概下午到晚間會掠過北台灣,後續短波槽也將會跟著通過台灣以北,由於系統的位置仍然是較為偏北,因此降雨仍然不多,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北部、東半部山區午後也有局部熱對流降雨。另外,海面上可能會有局部對流系統活動,但似乎對陸地上的天氣影響有限,整體來看降雨還是少,也沒有出現強降雨的機會。下周一鋒面遠離,天氣轉為穩定,可能只有山區有局部午後熱對流降雨機會。下周二雖然鋒面靠近,但白天的天氣仍然穩定,等深夜北部、東北部才開始會有局部短暫陣雨。真正有較顯著的降雨要等到下周三,鋒面由北往南通過,各地轉為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天氣,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機會。

好天氣又要掰了!這天起「2波鋒面接力掃台」再迎更強雨彈
全台各地今(16日)為穩定晴朗的好天氣,不過自周五(18日)起受到鋒面持續接近影響,雷雨彈又要開炸,下周二(22日)又有新一波鋒面通過,屆時雨勢將更為猛烈。分析師林孝儒今天在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表示,受到高壓迴流影響,環境水氣依然偏少,今、明2天各地仍為晴時多雲的穩定天氣,白天高溫普遍落在27至31度、夜間低溫則約18至21度,早晚溫差仍偏大;降雨方面,僅東南部偶有地形性降雨,或午後山區零星短暫雨,但雨勢均不明顯。林孝儒指出,周五起至周末(18日至20日)又要變天,受到鋒面持續接近或掠過北台灣,加上南風增強、水氣增多,各地氣溫持續悶熱,天氣較不穩定,雖然鋒面結構偏弱,對台灣本島不至於造成大範圍的明顯降雨,不過期間卻有利於午後熱對流發展,中北部、東部山區將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伴隨瞬間強陣風,局部平地也有降雨機會,南部地區則僅有午後山區偶有短暫陣雨。林孝儒說明,下周一、周二(21日至22日)天氣將短暫回穩,但周二晚間起又有新一波鋒面由北往南通過,屆時各地將迎來一波較明顯且廣泛的降雨,整體來說,周五至周末天氣較不穩定,午後降雨機率提升,尤其前往山區活動時,更須留意突發性降雨的發生率。

全台最雷縣市出爐!冠軍地「每天體驗天打雷劈」 台北連2年入榜
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蜇」,前一天晚上全台多處天空春雷巨響,閃電不斷,甚至有地方降下冰雹,令人嘖嘖稱奇。而在驚蜇後一天,天氣風險公司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布了「2024年台灣閃電年報」,盤點一年來關於閃電的各種數據。其中南投縣以一年38萬次閃電次數,榮登「全台最會閃電打雷的縣市」。若要考慮進縣市大小,則嘉義市的「閃電密度」最高,成為「全台最雷縣市」。天氣風險表示,根據「台灣全方位閃電監測網」的統計,2024年台灣及周邊海域的閃電次數超過1500萬次,創下近6年來新高;在台灣本島的閃電數量也突破243萬次,尤其是4至5月的春雨鋒面和6至9月的午後雷陣雨,雷電活動相當活躍,光是5至9月,閃電數量就佔了整年閃電的近80%。至於哪裡閃電最多,天氣風險公司指出,台灣的閃電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區和平原交界,與午後熱對流的發展高度相關。其中,南投縣以38萬次閃電奪下「全台最多閃電」的縣市,台南市(32萬次)、嘉義縣(25萬次)緊追在後。若考量縣市的大小,以「閃電密度」來計算,則嘉義市、雲林縣分別是前二名,嘉義市民堪稱每天都在體驗「天打雷劈」的震撼場面。而台北市也因為午後雷雨的活躍,連續2年上榜。此外,若與過去6年的平均數據相比較,2024年閃電發生次數增加最多的地方是台北市,比起往年平均增加了1倍的閃電數量,顯示去年台北市的午後雷雨非常旺盛。而相對來看閃電數量減少最多的地方是新竹市,該市2024年的閃電數量比起往年平均數大幅度減少了將近65%,幾乎少掉3分之2。由於新竹市靠海,不容易受到午後對流的影響,閃電減少這麼多,意味著從海面上過來的對流系統,也就是春雨、梅雨鋒面在2024年明顯變少。天氣風險公司表示,去年台灣及周邊海域的閃電次數超過1500萬次,這麼活躍的雷電天氣,很可能和台灣周邊海溫偏高有關。當海水溫度上升,底層大氣就變得更暖、更潮溼,加上天氣系統催化,讓對流雲系變得更強,閃電自然也跟著增加。可能會有人好奇,2024年台灣周圍的閃電數量增多,跟去年颱風影響很頻繁有關嗎?天氣風險公司指出,如果把這幾年颱風警報發布期間的閃電發生數量個別篩選出來看,會發現颱風影響台灣的期間,閃電發生的數量反而會特別少。其主要的原因,在於颱風環流內部的對流系統受到強風的影響,移動的速度特別快,因此不容易穩定在某一個區域產生足夠放電的電壓差,加上颱風靠近或侵襲反而讓原本陸地上可能生長的熱對流消失了,閃電發生的數量因而大幅度下降。最後,天氣風險公司分享了「預防雷擊」3撇步:一、在戶外時,躲進有4面牆的建築物,避免站在空曠處、靠近高大物體,也別撐傘或拿金屬物品。二、在室內時,避免使用有線電話,減少接觸水龍頭或電器設備,降低被雷擊的風險。三、住高樓的話,可以考慮加裝避雷設備,把雷電導入地面,減少對建築和電器的影響。

2024年台灣閃電年報出爐!南投縣近38萬次奪冠 嘉義市每天體驗「天打雷劈」
本週台灣多地區下起了大雨,同時敲響了今年的春雷,二十四節氣的「驚蟄」過後,天氣逐漸回暖,對流變得活躍,接下來打雷、閃電將愈發頻繁。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昨(6)日便分享「2024年台灣閃電年報」,其中南投縣以近38萬次閃電奪下「全台最多閃電」名號。天氣風險公司表示,根據「台灣全方位閃電監測網」的統計,2024年台灣及周邊海域的閃電次數超過1500萬次,創近6年來新高,台灣本島上的閃電數量突破243萬次,特別是在4、5月的春雨鋒面和6至9月的午後雷陣雨,雷電活動格外活躍,而5至9月的閃電數量佔了整年閃電的近80%。2024年台灣及周邊海域的閃電次數超過1500萬次,創近6年來新高。(圖/翻攝自臉書/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至於哪裡的閃電最多?天氣風險公司說到,閃電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區和平原交界,與午後熱對流的發展高度相關。其中南投縣以38萬次閃電奪下「全台最多閃電」的縣市,其次是台南市(32萬次)、嘉義縣(25萬次)。天氣風險公司指出,如果考量縣市的大小,以「閃電密度」來計算,嘉義市、雲林縣分別是前2名,「住在嘉義市的朋友真的每天都在體驗『天打雷劈』的震撼場面,而台北市也因為午後雷雨的活躍,連續2年上榜」。南投縣在2024年共有近38萬次閃電。(圖/翻攝自臉書/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若是與過去6年平均值比較,天氣風險公司表示,2024年閃電發生次數增加最多的地方是台北市,比起往年平均,增加1倍的閃電數量,意味著去年台北市的午後雷雨非常旺盛。相對來看,閃電數量減少最多的地方是新竹市,2024年比起往年平均減少了將近65%的閃電數量,由於新竹市靠海,不容易受到午後對流的影響,閃電大幅減少也顯示從海面上過來的對流系統,也就是春雨、梅雨鋒面在2024年明顯變少。關於「為什麼閃電這麼多?」這個問題,天氣風險公司解釋,這麼活躍的雷電天氣,可能和台灣周邊海溫偏高有關,當海水溫度上升,底層大氣就變得更暖、更潮濕,加上天氣系統催化,讓對流雲系變得更強,閃電自然也跟著增加。而有不少人好奇「閃電多寡是否與颱風有關」,天氣風險公司說明,若將這幾年颱風警報發布期間的閃電發生數量個別篩選出來看,會發現在颱風影響台灣的期間,閃電發生的數量反而會特別少,主要原因在於颱風環流內部的對流系統受到強風的影響,移動的速度特別快,因此不容易穩定在某一個區域產生足夠放電的電壓差,加上颱風靠近或侵襲反而讓原本陸地上可能生長的熱對流消失了,閃電發生的數量因而大幅度下降。最後,天氣風險公司也提醒,想要預防雷擊,民眾在戶外時應躲進有四面牆的建築物,避免站在空曠處、靠近高大物體,也不要撐傘或拿金屬物品;在室內時要避免使用有線電話,減少接觸水龍頭或電器設備,降低被雷擊的風險;若是住在高樓,則可以考慮加裝避雷設備,把雷電導入地面,減少對建築和電器的影響。

北北基大雨特報!雨彈連炸3天 這日水氣才減少
今(7日)東北季風增強,水氣偏多,氣象署指出,桃園以北及宜蘭降雨機率逐漸提高,要留意會有較大雨勢出現,尤其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宜蘭降雨時間長,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表示,今日東北季風增強,桃園以北及宜蘭要留意會有較大雨勢出現,尤其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宜蘭降雨時間長,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竹苗、花東及澎湖也有局部短暫陣雨,至於中南部地區及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也對台北、新北、基隆發布大雨特報,提醒民眾東北季風增強及水氣偏多,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日基隆北海岸及臺北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山區請慎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溪水暴漲;至於溫度方面,北部及東北部氣溫稍下降,高溫28至30度,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約30、31度,馬祖在26度左右,至於各地低溫約24、26度。氣象署指出,明、後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氣溫稍下降;7日至9日清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地區有陣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桃園以北地區有短暫陣雨,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北部、東部、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9日白天起水氣減少,桃園以北及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其他山區及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氣象署提醒,10日至12日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氣溫稍涼,其他地區早晚亦稍涼;10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中部山區及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1日、12日水氣稍增加,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中部山區及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氣象粉專「天氣風險公司」也表示,今天受北方高壓逐漸南下影響,台灣附近的東北季風也將隨之增強,北部及東部氣溫將略微下降,預測高溫約28至30度,低溫約22至24度,降雨機率逐漸增加並雨勢可能較為頻繁。相較之下,背風面的中南部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小,維持晴時多雲天氣,高溫約31至34度,低溫約23至25度,午後則有熱對流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可能,尤其南部山區都是有瞬間較大雨勢發生機會。隨著早晚溫差加大,外出活動時建議攜帶雨具並適當增減衣物,避免著涼。粉專說明,8、9日將持續受東北季風及其水氣影響,北部及東部為陰有短暫陣雨天氣,中南部晴或多雲,午後熱對流短暫雷陣雨的天氣型態。根據目前預報顯示大台北、基隆及宜蘭等迎風地區的降雨影響將較顯著,累積雨量有機會達大雨或甚至是豪雨可能,特別要留意今晚起至明後兩日的降雨變化了。而10、11日雖然東北季風持續影響,不過環境水氣將有減少的趨勢,因此北部及東部迎風降雨可望減緩,中南部午後山區熱對流降雨情況也將逐漸減少。至於週末期間,粉專指出,隨北方大陸高壓東移出海,台灣受高壓迴流東北至偏東風影響,不過屆時將有風速增強及水氣增多的趨勢,因此預測北部及東部又會是陰有短暫陣雨的天氣,中南部午後山區都還有些熱對流發展帶來降雨可能,建議週末活動仍要留意預報的調整。此外,粉專也提到,目前台灣東南方遠洋面有一熱帶性低氣壓正在發展,預測未來將持續朝北方往日本以東洋面前進,最快週三有機會增強為今年第19號颱風「百里嘉」。由於距離台灣遙遠,是不會有天氣影響的。

雙十天氣出爐!不再有「颱風靠近」 1地10月中旬後異常降雨
中央氣象署指出,熱帶性低氣壓(原山陀兒颱風)今(4日)5時在北緯22.7度,東經120.5度,即在高雄東北方約20公里之處,中心近似滯留,向南緩慢移動,臺灣各沿海及離島有較強陣風,鄰近海域並有較大風浪,請注意。對此,氣象粉專也指出,週末開始天氣將會好轉放晴,「目前預測,下週臺灣週圍大致不再有颱風靠近影響。」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林孝儒今早發文指出,今日清晨山陀兒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中央氣象署也隨之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各地風雨狀況都將大幅減緩,但由於熱帶性低氣壓殘存的雲系及東北風影響,臺灣周圍的雲量依然偏多。林孝儒續稱,今日各地大多為陰或多雲天氣,局部地區仍有短暫陣雨,不過雨勢相對較小。但迎風面的北部地區仍需持續注意較大雨勢的發生機會,可能要到今晚降雨才會明顯減弱。過去兩天颱風帶來的累積雨量也不少,若有外出活動,請多加注意道路狀況及安全。林孝儒分析,隨著週末的到來,天氣將會較明顯的好轉放晴了,目前可以看到北方高壓即將東移出海並逐漸減弱,臺灣附近將逐漸轉為偏東風環境,整體天氣較穩定下來,各地大多轉晴時多雲天氣,高溫亦會回升至30至32度左右。雖然迎風東部可能時有地形降雨,而西部山區在午後則可能會因熱力作用有局部雷陣雨,整體來看,降雨影響不大,但週末若有前往山區的計劃,仍要留意午後天氣變化的風險。林孝儒補充,目前預測,下週臺灣週圍大致不再有颱風靠近影響了。天氣將較單純且持續的轉為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地區的氣溫會稍微轉涼,中南部則氣溫變化不大。降雨型態主要分為迎風北部及東部的地形降雨,以及中南部的午後熱對流降雨,下週的降雨情況將隨每日季風強度變化及水氣量多寡而有所不同,後續可再慢慢觀察了。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也在臉書發文表示,明天周六(5日)午後桃園以南山區及中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周日(6日)午後苗栗以南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下周一(7日)清晨花東沿海有零星短暫雨,午後東北季風增強,苗栗以南山區、中南部及北海岸至東北角有零星短暫陣雨。賈新興說明,下周二到下周五(8日至11日)受東北季風影響,下周二桃園以北及宜蘭有局部雨,午後桃園以南山區、中南部及花蓮有局部短暫陣雨;下周三(9日)東北角至宜蘭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山區、嘉義以南及宜花有局部短暫陣雨;下周四(10日)到13日午後山區有零星短暫雨。短期氣候趨勢預測,賈新興分析,雙十後至10月中旬前半,台灣降雨偏少,10月中旬後半起,留意宜蘭有持續性且異常降雨發生的機率。不過超過5天後預報變動度大、不確定性較高,要留意最新的預報資訊。

入夜鋒面再掃北台又轉雨!2地區「明起降溫」早晚偏涼
儘管雨勢趨緩,但天氣仍處不穩定狀態,鋒面今(24日)入夜後將再度通過北台灣,北部、東部地區須留意短暫陣雨或雷雨的發生。時序進入秋天,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明起受到低壓帶偏東北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早晚氣溫偏涼。分析師林孝儒今天在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表示,隨著鋒面北抬整體降雨有所緩和,中南部至花東地區為晴時多雲天氣,午後山區有熱對流短暫雷陣雨機會,北部及宜蘭地區仍受局部鋒面雲系影響,午後可能還是有機會伴隨熱力作用,山區有熱對流雷陣雨及較大雨勢可能。林孝儒指出,北方鋒面今天入夜後至明天將再度通過北台灣,北部及東部又將轉為廣泛短暫陣雨或偶雷雨的天氣型態,不過由於鋒面強度減弱,降雨量相對減少,中南部影響不大,但仍須注意午後山區熱對流短暫雷陣雨的發生。林孝儒說明,周四至周末(26日至29日)台灣維持東北風環境,主要的降雨型態為北部及東部有迎風地形短暫陣、中南部則以午後熱對流雷陣雨為主,直至周五至周末環境水氣將有減少的趨勢,降雨機率相對較低。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T頻道「Hsin Hsing Chia」發布影片,指受到低壓帶偏東北風影響,明起至周日北部及東北部早晚氣溫偏涼,下周三至下周四(10月2日至10月3日),則要觀察大陸冷高壓建立的狀況及其趨勢。鄭明典PO出衛星雲圖,透露已有2個低壓在發展中。(圖/擷取自Facebook/鄭明典)至於颱風動態如何?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PO出衛星雲圖,透露已有2個旋轉中心形成,「對照模式,這兩個小低壓模式都有掌握,左側這個似乎比模式預測的明顯!」且此兩低壓的互動可能影響台灣未來的天氣,後續須持續觀察。

各地陰雨「午後易有較大雨勢」…未來10天雨區曝 周末恐有熱帶系統發展跡象
受到低壓帶影響,昨(22)日台灣各地普遍出現降雨,北部及南部的雨勢尤其顯著,達局部大雨至大豪雨等級。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林孝儒指出,預測今(23)日各地天氣陰時多雲,短暫陣雨或雷雨,外出時須留意局部大雨可能,並防範近期降雨高峰區可能引發的災害風險。林孝儒臉書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提到,今天台灣仍處於低壓帶的影響範圍內,且海峽北部還有弱北風及南風交會現象,會帶來些不穩定條件,因此預測各地天氣陰時多雲,短暫陣雨或雷雨,除迎風的中南部有些降雨外,午後多少搭配些熱力因素,中北部及東部地區容易出現較大雨勢。 林孝儒表示,明、後天(24日、25日)副高勢力將往南海西伸,屆時台灣附近偏南至西南風水氣減少,但北方的弱北風仍有機會延伸至北部地區,預測各地為多雲或晴天氣。其中,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越往南天氣相對越穩定,但午後還是有熱對流短暫雷陣雨機會,雨勢將較集中於山區。林孝儒說,至於周四至週末(26日~29日),琉球群島或至菲律賓東方海面可能有熱帶系統發展跡象,雖然目前看起來對台灣沒有太直接的影響,但屆時大環境將轉為東北風主導,降雨型態將為北部和東部有迎風地形短暫陣雨,而中南部則以午後熱對流雷陣雨為主。另外,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在臉書指出,周三至周末(25日~29日)受低壓帶偏東北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早晚略涼,明日西半部沿海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各地有局部陣雨或雷雨;周三彰化以北及宜蘭有局部陣雨,午後台中以北及宜花有局部陣雨或雷雨,台中以南亦有零星短暫陣雨。賈新興接著說到,周四,中彰投及花東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桃園以南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陣雨;周五,桃園以南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陣雨;周六,北海岸、基隆至東北角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北部山區、苗栗以南及宜花東有局部短暫陣雨;周日,午後宜花東山區、中南部山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歐洲模式預測未來10天降雨。(圖/翻攝自賈新興YouTube)文末,賈新興提醒,9月底至10月初,可以觀察南海附近有熱帶性低氣壓發展的機率,但超過5天後預報變動度大、不確定性較高,還是要留意最新的預報資訊。

快訊/15縣市豪大雨特報!北北桃「國家警報響」大雷雨猛轟
受到熱帶性低氣壓及低壓帶影響,雨彈持續開炸,中央氣象署今(22日)上午針對15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雨勢將一路下到晚上,尤其是高雄市、屏東縣須留意「大豪雨」的發生,並針對3地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對此,氣象粉專也表示,中南部地區明(23日)持續有雨,不過降雨程度將較為減弱。中央氣象署今天發布豪大雨特報,提醒屏東縣山區及高雄市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台南市、屏東縣有局部大雨或豪雨,新竹以北、雲林、嘉義、宜蘭、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並針對「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3地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12時30分止,警戒區域為,台北市:松山區、信義區、大安區、中山區、中正區、大同區、萬華區、文山區、士林區、北投區;新北市:板橋區、三重區、中和區、永和區、新莊區、新店區、樹林區、鶯歌區、三峽區、淡水區、土城區、蘆洲區、五股區、泰山區、林口區、八里區;桃園市:龜山區。另外,氣象署也發布「熱帶性低氣壓特報」,指熱帶性低氣壓1000百帕今上午8時在北緯25.1度,東經119.7度,即在台北西方約184公里的海面上,向西南移動,時速10公里,受到熱帶性低氣壓及低壓帶影響,今天台灣附近各海面易有8至10級強陣風且風浪偏大。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林孝儒表示,目前台灣海峽有熱帶性低氣壓往西南方朝中國沿岸靠近,受其環流影響,各地雲量都偏多,並有局部短暫陣雨,而為環境南風迎風面的南部,降雨則較連續,截至今日早上已有大雨等級發生,今日大環境以偏南風影響為主且整體水氣多,預測各地為陰沉天氣,易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中午後搭配熱力作用加成影響,仍有較顯著對流發展機會,帶來瞬間較大雨勢並伴隨強風或雷擊可能。林孝儒指出,明天台灣仍受低壓帶偏南風影響,不過環境風速再略有減弱,且目前存在於海峽的熱帶性低氣壓基本上將減弱消散,各地為陰時多雲天氣,迎風中南部有短暫陣雨,但降雨影響程度將較今天減緩;而相對為弱風區的中北部及東部受熱力作用影響,有較旺盛熱對流發展並往平地擴散影響的機會。至於未來一周天氣如何?林孝儒說明,下周二、三(24日、25日)台灣持續為偏南風環境,但由於副高勢力略有西伸,低壓帶遠離臺灣,迎風中南部雖有短暫陣雨及午後各山區有熱對流雷陣雨機會,但整體各地的降雨趨勢會顯著減少,氣溫則回升更悶熱;下周四至下周末(26日至29日)不排除台灣以東遠洋面再有熱帶系統發展跡象,帶動台灣附近環境為挾帶較多水氣的東北風影響,屆時降雨型態將為北東部有迎風地形短暫陣雨,中南部則以午後熱對流雷陣雨為主,不過目前預報變動度較大,未來仍有待觀察。

今午後「降雨熱區」曝光 北、東部看到月亮機會低
今(17日)水氣增加,台灣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大台北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桃園及新竹地區有局部37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午後嘉義以南地區及苗栗以南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晚起馬祖轉為有局部短暫陣雨。吳聖宇在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表示,台灣附近目前的偏東風仍然比較強,預期今後續還是會有較多的水氣隨著偏東風陸續抵達,因此預報資料來看今(17日)在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包括大台北東側已及恆春半島一帶依然會有短暫陣雨機會,今晚間看到月亮的機會也比較低,預估將持續會是雲層厚、降雨機率較高的天氣型態。他提到,西半部地區今(17日)上午為晴到多雲,不過午後到傍晚局部地區有機會出現熱對流雷雨的情況,尤其是在雲林以南到高屏一帶,如果午後要外出活動仍要注意,晚間熱對流消散後,西半部地區看到月亮的機會較高,即使雲層多一些,也還是有高機率在雲層間看到月亮露臉。吳聖宇說,明(18日)台灣仍是位於大低壓帶外圍,風向逐漸轉為東北風,水氣持續偏多,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以及恆春半島還是有短暫陣雨的天氣,中南部午後也會有局部熱對流雷雨;中北部沿海地區仍有強陣風出現的機會,不過北部地區高溫發生的情況明天可望減緩,雖然各地高溫預報仍有32-35度之間,但勢出現極端高溫的可能性已經降低。至於海面上目前則是相當熱鬧,吳聖宇指出,除了關島附近的葡萄桑颱風之外,昨(16日)下午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還有另一個熱帶性低氣壓形成,這個熱帶性低氣壓將會很快的進入南海,並且持續往海南島、越南方向移動,進入南海後有可能會增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蘇力,但是對台灣並沒有明顯的影響。吳聖宇分析,葡萄桑颱風則是會持續以比較快的速度往琉球群島、東海、浙江一帶移動,目前葡萄桑颱風的結構還是比較鬆散,預估接下來24-36小時接近琉球群島的過程中強度可能會稍微增強,但是48小時後經過琉球群島進入東海往浙江沿岸靠近的過程,因為環境條件較差,強度反而有逐漸減弱的趨勢。他說,依照現在的預報來看,葡萄桑颱風對台灣並沒有直接威脅,發布海上警報的機會也較低,預估周四(19日)將會掠過台灣北方後登陸浙江,也是離台灣最接近的一天,但是預報資料來看,它的強度弱、範圍也較小,對天氣的影響程度有限,外圍水氣有機會讓中北部地區出現短暫陣雨,配合熱力作用,午後熱對流的發展也會比較旺盛,但也僅此於水氣增多的程度,並不會有進一步更大的影響,因此也不必太過擔心。

中秋烤肉小心大雨突襲 氣象專家揭「各地賞月指數」
鄰近中秋佳節,不少人會選擇和親朋好友一起烤肉賞月。不過氣象專家林得恩預測,9月17日白天台灣東部及南部地區可能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林得恩也公布各地的賞月指數。林得恩在臉書粉絲專頁「林老師氣象站」透露,中秋節各地的賞月指數,中南部、金門和澎湖的賞月指數為5顆星,北部地區為4顆星,東北部、東部及馬祖地區則為3顆星,也就是說中南部將是今年最適合賞月的地區。林得恩透露中秋節各地的賞月指數。(圖/翻攝自臉書粉絲專頁「林老師氣象站」)林得恩說明,17白天由於東邊移入的水氣量增加,大臺北、東北部、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其它地區則維持為多雲天氣;午後,各地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發生的可能;到了當日晚上賞月時刻,北部地區雲量稍多,雲縫望月;東北部及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雲厚蔽月;中南部地區風清雲稀、霁風朗月,也是今年最佳的賞月地點。此外,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則表示,從明晚開始到後天中秋節(17)日,因為大低壓帶外圍所帶來的偏東到東北風有加強的趨勢,水氣逐漸增多,迎風面東半部、恆春半島一帶降雨的機會提高,降雨的情況會變得比較明顯一些。吳聖宇指出,西半部仍是山區午後會有熱對流發展、擴散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會。中秋節晚間要看到月亮的機會,目前來看在東半部地區機會不高,雲層偏厚甚至有可能下雨,西半部的機會就相對大得多,午後熱對流消散後,有機會在雲層間看到月亮露臉。

今午後熱雨區曝光 周末對流發展旺盛!防大雷雨
今、明(4日、5日)兩天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恆春半島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南部地區、基隆北海岸亦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高溫炎熱,北部地區有局部37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氣象署預報,今(4日)台灣各地及澎、金、馬大多為多雲到晴,受颱風外圍環流水氣影響,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東半部地區、南部及恆春半島不定時有短暫陣雨,午後在中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也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不過降雨範圍並不大,也較短暫;氣溫方面,各地仍高溫炎熱,白天普遍為33至35度,局部達36度,尤其北部地區因背風沉降增溫,高溫有機會達37度以上,外出活動務必做好防曬措施並多補充水分。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在粉專表示,雖摩羯颱風對台灣來說是在逐漸遠離,不過它外圍的風場配合高壓環流的偏東到東南風,仍為台灣附近帶來水氣,今(4日)到明(5日)包括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甚至到高屏一帶受到這些水氣的影響,將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中在台東、恆春半島等地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機會,另外就是在中部以南地區午後可能有局部熱對流雷雨,同樣會有短時較大雨勢出現的可能性,中部以北到大台北一帶天氣相對較為穩定,以多雲到晴為主。另一個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受到偏東風過山下沉作用的影響,包括大台北、西半部局部地區將有高溫出現,高溫可能來到36度或以上,外出務必要做好防曬、防中暑的準備,最後要提醒北部沿海、台灣海北部、東南部及恆春半島沿海將有較大風浪,到海邊活動同樣要小心。吳聖宇指出,周五(6日)過後,摩羯颱風逐漸離開,但是台灣附近仍位於大範圍的低壓帶內,一直到周末(7、8日)各地的午後熱對流發展都將會比較旺盛,可能出現局部大雷雨的情況,天氣還是比較不穩定,安排假期活動時要多留意天氣變化的情況,溫度也會持續偏高,各地高溫仍普遍有33-35度,局部地區有36度以上高溫出現的機會。吳聖宇表示,下周一(9日)之後的天氣就要看後續低壓帶內熱帶擾動發展的情況而定,變動性相當大,目前在琉球東南方海面上有對流雲團正在活動,預估後續將有新的熱帶擾動在這邊發展起來,未來幾天內應該有機會出現新的熱帶性低氣壓或是颱風,不過目前預報模式對它的發展變化掌握度並不是很好,分岐度較大,可能要等到明後天熱帶擾動發展的位置比較明確之後,預報的結果才會漸趨於明朗。

今明午後全台炸雷雨 專家曝:「這天起」又有新熱帶擾動
29日上午雙北跟臺東縣飆36度,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說,午後山區會有熱對流雷雨,明午後雷雨較旺盛,下周二後菲律賓海域有新熱帶擾動,是否會往台灣靠近待觀察。吳聖宇在臉書在《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要提醒大家注意午後熱對流的發展可能較為旺盛一些,各地山區以及接近山區的平地都有機會在中午過後出現熱對流雷雨,還可能會有局部大雷雨出現,中午過後外出要多留意天氣變化的情況,要到山區、溪流邊活動的朋友更是要注意。各地溫度偏高,高溫普遍有33至35度,局部地區有36度或以上高溫發生機會,外出仍要持續做好防曬、防中暑的準備。」吳聖宇表示,「明天(30日)太平洋高壓將會逐漸西伸過來,取代原本的低壓帶環境,不過台灣位在高壓比較外圍的區域,風向大致維持偏南風,因此午後雷雨的發展仍會較為旺盛,尤其是各地山區,局部大雷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要多留意午後變化,溫度還是偏高,局部達36度,防曬、防中暑的準備不可少。吳聖宇指出,「週末到下週一(31至02日)高壓有更為增強趨勢,並且逐漸在大陸長江流域一帶建立高壓中心,台灣位於高壓的東南側,順時針環流帶動下,台灣附近低層的風向將逐漸轉為偏北到東北風,水氣較為減少,雖然預報上仍有午後熱對流發展的機會,但是整體降雨將減少,午後雷雨的發生可能往山區縮減,而且會比較偏向中部以南山區,天氣相對較穩定一些,不過要到山區活動的朋友仍要多留意午後的天氣變化情況。」至於是否有颱風?吳聖宇說,「下週二(03日)之後,菲律賓東方到台灣以東海域將逐漸有新的熱帶擾動發展,目前的預報資料顯示大致會往北朝向琉球群島一帶接近,是否會更往台灣週邊靠近仍有待觀察,但是隨著擾動北上靠近琉球群島,有可能逐漸讓台灣的天氣又開始變得不穩定起來,後續預報的變化仍大。」

午後熱對流「雨區擴大」 雷雨彈恐連炸2週
今(24日)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的天氣,各地高溫仍約33至36度,不過高壓勢力仍不足以完全抑制熱對流,因此要注意局部短暫雷陣雨,中南部地區降雨機率較為提高,且未來兩週至9月6日都可能會有雷陣雨。氣象署指出,今日午後西半部地區及東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中南部地區降雨機率較為提高,雨勢方面,北部山區及中南部近山區平地易有局部大雨,請留意旺盛對流伴隨之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強風等劇烈天氣現象,前往山區溪河附近活動注意溪水暴漲,此外,中南部地區降雨可能持續至晚間,建議外出攜帶雨具備用。氣象署表示,未來一週台灣附近水氣逐漸增多,白天太陽加熱使天氣轉不穩定,午後易有較明顯雷陣雨,提醒請留意強對流伴隨之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強風等劇烈天氣現象,前往山區溪河附近活動亦須注意溪水暴漲之現象。氣象署也在臉書粉專「報氣候-中央氣象署」提到,未來兩週(24日至9月6日)整體氣溫偏高、午後易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惟第一週期中氣溫稍轉涼。第二週期末至第四週,南海及菲律賓海有熱帶擾動生成訊號。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則說明,本週末台灣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氣溫炎熱,普遍高溫約32至35度,而大台北盆地及西部內陸部分地區有36度高溫出現機會。雖然各地早晚天氣較為穩定,但高壓勢力仍不足以完全抑制熱對流,因此午後受熱力作用影響,局部山區將有熱對流發展,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可能,亦不排除擴展至大台北盆地,有機會帶來短時較大雨勢。至於颱風方面,粉專表示,目前珊珊颱風位於台灣東南方遠洋面,將持續位於日本南方海面北上,朝日本前進,對台灣不會構成影響,但反映出太平洋高壓有再度東退的趨勢,因此下週台灣將進入相對低壓區域的大氣環境,整體水氣漸增加,大氣狀態更加不穩定,午後熱對流的發展機會,將有增多擴大影響的趨勢,需更加留意旺盛對流所帶來的瞬間較大雨勢或雷擊現象。粉專也提到,下週三至下週五台灣轉為西南風環境,迎風中南部於清晨夜晚可能也有短暫陣雨機會。而在下週末來看,南海的季風槽有逐步建立的跡象,並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季風低壓,儘管對台灣是不構成直接威脅,但接下來台灣附近的環境就都比較不穩定且水氣持續偏多情況下,降雨型態將以午後熱對流雷陣雨為主,須多加留意熱對流所可能帶的瞬間強風強雨風險。

下周水氣增…午後雷雨區擴大「襲中南部」 珊珊颱風朝日本前進
未來一周都是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受到低壓帶影響,水氣增加,雷雨區擴大,不只北部、中南部也會下雨,一旦發展就會出現劇烈天氣現象,提醒民眾下午或傍晚出門時要注意。天氣風險公司在臉書指出,台灣持續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氣溫炎熱,尤其大台北盆地、西部內陸及花東縱谷,將有36度或以上高溫出現機會,應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建議避免中午前後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做好防曬措施並多補充水分。雖然各地早晚天氣穩定,以晴時多雲為主,但午後因熱力作用,各地山區及近山地區仍有局部熱對流發展的機會,可能帶來短暫雷陣雨,假日期間若有前往山區的計劃,請務必隨時注意天氣變化,防範午後雷陣雨的潛在危險。下周開始,預計高壓將再次減弱,台灣又會落入相對低壓區,整體環境水氣偏多,天氣又會逐漸轉為不穩定,午後熱對流發展範圍將有機會增多擴大,容易有旺盛對流發展,甚至下周三至下周末受西南風影響,迎風中南部也容易在清晨夜晚有短暫陣雨機會。至於珊珊颱風,未來將持續朝日本方向前進,對台灣不會構成影響,而台灣附近亦無新颱風生成靠近的跡象,整體天氣形態仍以高溫炎熱及午後雷陣雨為主,須防範熱傷害及熱對流瞬間強降雨可能帶來的風險。

4縣市高溫警訊!今年度大潮慎防淹水 午後「雨區擴大」恐連下1周
今(23日)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的天氣,高溫普遍為33至35度,局部可以來到36度左右,氣象署也對4縣市發布高溫燈號,不過午後因熱力作用,各地山區仍有局部熱對流發展的機會,可能帶來短暫雷陣雨。氣象署指出,今日高溫炎熱,中午前後台北市、新北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桃園市、屏東縣則為黃色燈號;降雨方面,午後在北部地區及其他近山區易有局部雷陣雨,且有較大雨勢出現的機率,尤其在山區降雨機率較高,下午外出建議還是要攜帶雨具備用。氣象署也提醒,今天仍為新北至嘉義沿海的年度天文大潮,而西南部及東北部沿海潮位亦偏高,漲潮期間,沿海低窪地區易有海水倒灌或局部積淹水等現象,請多加留意。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則表示,今日台灣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氣溫炎熱,尤其大台北盆地、西部內陸及花東縱谷將有36度或以上高溫出現機會;降雨方面,雖然各地早晚天氣穩定,以晴時多雲為主,但午後因熱力作用,各地山區仍有局部熱對流發展的機會,可能帶來短暫雷陣雨,這樣的天氣型態將持續至週末,假日期間若有前往山區的計劃,務必隨時注意天氣變化,防範午後雷陣雨的潛在危險。粉專說明,這幾天太平洋高壓雖然短暫增強,但從下週開始,預計高壓將再次減弱,台灣又會落入相對低壓區,整體環境水氣偏多且天氣又會逐漸轉趨不穩定,午後熱對流發展範圍將有機會增多擴大趨勢,屆時亦容易有旺盛對流發展起來外,甚至下週三至下週末時而受西南風影響,迎風中南部也容易於清晨夜晚有短暫陣雨機會。氣象專家吳德榮也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表示,今日至週日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熱如盛夏,注意防曬、防中暑;午後山區及北台灣部分平地偶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率。至於颱風方面,吳德榮說明,輕颱珊珊目前移動速度緩慢,預計在北方高壓減弱後,將受東側太平洋高壓的引導,轉向北北西朝日本方向前進,隨後再向北北東迴轉。此外,珊珊已增強至中度颱風以上,侵襲日本的機率較高,然而颱風的登陸地點及時間仍存在不確定性。

秋老虎來襲高溫飆37度!氣象專家曝:台灣這個季節「颱風最多」
秋老虎發威!中央氣象署今(22日)上午針對5縣市發布高溫警報,提醒台北市、新北市、苗栗縣、台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屏東則為黃色燈號。至於颱風動向如何?氣象粉專指出,今年第10號颱風「珊珊」已於關島附近形成,台灣正式進入「颱風最多」的季節。臉書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林孝儒表示,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台灣今起至周末(22日至25日)普遍為晴時多雲的穩定天氣,不過高壓勢力還不足以抑制熱對流發展,因此午後受熱力作用影響,各地仍有熱對流發展機會,大致上較局限於山區發展,大台北盆地也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的發生機率;氣溫方面,各地天氣將持續高溫炎熱,尤其大台北盆地、西部內陸及花東縱谷需留意出現36度或以上高溫。林孝儒說明,直至下周由於太平洋高壓有短暫減弱的趨勢,加上台灣東部海域有微弱低壓活動跡象,整體午後熱對流將有增多發展的趨勢,總體來看近期天氣變化不大,以午後雷陣雨型態為主,不過熱對流降雨通常來得快、雨勢強、範圍小且時間短,提醒民眾務必做好防範。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今天為晴到多雲的天氣,由於秋老虎發威高溫恐飆破37度,另外北部、東半部及其他山區午後仍有雷陣雨發展的機會。至於颱風動向,林得恩透露,台灣正迎來颱風最多的一個季節,俗諺稱「六月颶,七月風颱母」,顯見此時的颱風威力相當驚人,目前在關島附近的「珊珊」颱風已經生成,路徑仍是直奔日本前進,因此對台灣天氣並無影響。

雲雀颱風北漂「水氣仍偏多」!明起可望轉夏季型天氣
今(20日)清晨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臺灣中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中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易有局部大雨發生,尤其南部地區有局部短延時豪雨發生的機率。對此,氣象粉專也提醒,雖然輕度颱風雲雀目前位於東海,正持續朝北方前進,趨向朝鮮半島,且對臺灣並無影響。但臺灣今日依然處於低壓帶西南風環境,需留意午後熱對流短暫雷陣雨,不過明起天氣就會開始逐漸穩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西南風逐漸減弱中!」今日天氣,由於臺灣仍還處於大低壓帶中,環境風場為西南風,水氣偏多,中南部地區(包含平地或山區)及澎金馬白天不定時都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林得恩分析,今日天氣變化的3個階段:第1,清晨至上午階段,對流系統自外海移入,南部地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的機率。第2,白天階段,中南部地區雨勢稍稍趨緩,不過仍有局部較大雨勢;午後,換到北臺灣地區及其它山區易有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第3,晚上開始階段,由於西南風減弱,水氣明顯減緩,各地降雨逐漸減弱或停止。至於氣溫變化方面,林得恩說明,中南部高溫約在攝氏30至33度之間,其它地區在攝氏33至36度,台東地區為攝氏35至37度。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天氣分析師林孝儒今也發文分析,目前輕度颱風雲雀位於東海,正持續朝北方前進,趨向朝鮮半島,對臺灣並無影響。今日,臺灣依然處於低壓帶西南風環境,不過西南風的強度有些減弱,清晨前中南部仍有些短暫陣雨,但可以觀察到無論是外海面內陸的對流發展,規模都較昨日減小。儘管今日的天氣型態與昨日類似,但林孝儒提醒,臺灣依然處於低壓帶的西南風環境中,隨著雲雀颱風逐漸遠離並向朝鮮半島前進,西南風偏強的情況轉向臺灣海峽,中南部雖仍有短暫陣雨,不過影響程度大幅減緩。然而,隨著臺灣附近雲量減少,白天起因熱力作用逐漸發展的熱對流依然旺盛,午後各山區及北部平地都還是有較大雨勢發生機會,外出還請記得攜帶雨具。林孝儒續稱,未來幾日,太平洋高壓有逐漸西伸的趨勢,預測明天起將增強至臺灣附近,屆時,環境中的水氣將減少,大氣穩定度將有所提升。明天至週末,臺灣可望轉為較典型的夏季型天氣,各地以晴時多雲為主,午後雖仍有熱對流發展的可能,但降雨較侷限於山區,影響範圍減小。而氣溫方面,將會隨著天氣好轉,氣溫逐步上升,高溫炎熱,就要注意高溫預報並做好防範熱傷害的準備。

又一低氣壓在台附近「持續增強」 未來路徑曝光「對台影響較小」
台灣今日仍處於大低壓帶中,各地雲量偏多,天氣不穩定,易有短時強降雨。環境吹西南風,中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不定時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嘉義以南地區雨勢明顯,可能出現局部大雨或短時豪雨。FB粉絲專頁「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表示,台灣附近形成一個低氣壓,且正逐漸增強。該低氣壓雖然不會直衝台灣,但外圍的水氣還是會影響到台灣。FB粉絲專頁「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表示,17日受到西南風增強影響,台灣南部地區天氣相當不穩定,南高屏從16日晚到17日凌晨經歷過一波大雨狂轟,預估17日也是這種下下停停的雨勢,而且有時候雨勢還很大,請特別留意居家附近排水溝的排水狀況,如果被落葉垃圾堵住就要趕緊疏通。中北部以及東半部雖然雨勢沒有南部這麼大,但還是不穩定,全天都是多雲時晴偶陣雨的天氣,其中午後熱對流容易發展,下午降雨機會最高,山區午後容易有較大雨勢發生。氣溫方面,因為全台雲量多,容易下雨,各地高溫33至34度,感受上不會那麼悶熱。夜晚低溫26至27度,感受上算舒適。18日天氣跟17日類似,大環境是西南風,而且有個低氣壓中心在台灣附近發展並逐漸增強,這個低氣壓未來兩三天會朝北向東海方向移動,即便變成熱帶性低氣壓對台灣也沒有直接影響,但是受其外圍水氣影響,南部的強降雨仍持續。整體來說,17日、18日降雨最多,19日、20日雨勢稍轉弱,但仍有短時大雨機會,21日起台灣附近水氣減少,高壓邊緣西伸過來,各地降雨明顯緩和,僅山區午後局部雷陣雨。同時涼爽一陣子的天氣又要轉變,22日、23日之後又要開始留意高溫狀況。

「3颱共舞」最後1塊拼圖!第7號颱風安比生成 這天起西南季風增強「雨襲到下周」
今(13日)清晨位於日本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增強為今年第7號颱風安比,安比今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3.7度,東經137.2度,以每小時27公里速度,向東北進行。對此,氣象粉專也指出,南海到臺灣的西南季風週四(15日)將再度增強,因此中南部沿海的降雨又會開始增多,而且這樣的趨勢可能會延伸到下週。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李至晟今早發文指出,「新颱風安比接近日本,週四起中南部降雨再增多!」今天清晨位於日本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增強為今年第7號颱風安比,不過同一時間瑪莉亞颱風也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沒有出現3颱共存的現象。李至晟解釋,他們連同山神颱風都位於遠洋的大低壓帶的裡面,過去太平洋高壓的勢力一直位於日本東方,所以近期颱風都會順著高壓邊緣接近日本的東北到關東近海。因為距離很遠,對臺灣沒有直接的影響,近期有要到日本東部的朋友要多留意天氣變化跟航班資訊。李至晟續稱,而今明2天臺灣還是受到西南風的影響,強度更加減弱,目前只有臺南高雄沿海有零星的降雨,但因為沒有高壓抑制對流,午後山區還是普遍有雲系發展。各地近山區以及下風區的北部、東北部也可能會有瞬間較大雨勢。雖然出門時天氣應該不錯,但還是建議帶雨具出門比較安全。而遠洋的低壓帶將在安比颱風北上後,讓出空間太平洋高壓從南方洋面西伸,短期內再有颱風生成的機會就變小了。但中國大陸也有低壓帶建立,讓南海到臺灣的西南季風再度增強,所以預測週四(15日)起中南部沿海的降雨又會開始增多。李至晟分析,這樣的趨勢可能會延伸到下週的前期,這時高壓邊緣推進到臺灣附近,西南風會低壓帶和高壓之間的氣壓差比較大而進一步加強,這時迎風面的中南部可能全天都有降雨機會,其他地區則仍然要留意午後熱對流降雨。不過降雨的多寡還要視風向跟水氣量多寡而定,但長遠來看下週還是比較容易下雨的,各位還是要多關注最新的天氣預測。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完成3颱共舞的最後1張拼圖!「TD08(原91W),今晨02時再升級為安比颱風,未來將循環境駛流場導引下,繼續朝日本方向前進,對我臺灣無直接影響!現於西北太平洋海域,計有TD06(原瑪莉亞颱風)、山神及安比颱風等3個熱帶擾動系統。」林得恩續稱,本週臺灣天氣,持續受到低壓帶影響,天氣不穩定,水氣也增多,降雨時間並不侷限於午後才會發生,降雨強度則在大雨至豪雨之間,屬短暫性的間歇陣雨型態。至於氣溫方面,各地高溫普遍為攝氏32至35度之間,「沒下雨時,體感悶熱,戶外活動應多注意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