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
」 車禍 公車 台大醫院 喜來登飯店 生命跡象台大「婦產科權威」爆性騷6女醫 台大醫院:該醫師已辭去教職、醫師職
台大醫院婦產科驚爆性騷擾風波!據週刊報導指出,該院知名不孕症治療權威「C教授」,被6名住院醫師與研究醫師指控遭其不當觸摸,引發輿論譁然。台大醫院院方表示,「C教授」已在9月、10月間請辭,教職及醫師職務同步獲准辭退,後續處理交由台灣大學進行。據鏡週刊等報導指出,涉事的「C教授」為台大醫院婦產部知名不孕症權威,過去曾擔任台大婦產部主任,在醫界享有極高聲望,還曾被提名總統府健康台灣委員會委員。不過,近期有6名女性住院醫生及研究醫師指控遭其性騷擾,6名受害者背景不凡,其中不乏政壇大老媳婦、婦產科權威家屬及企業家第二代,但仍遭「C教授」騷擾,有人甚至被觸摸大腿、臀部,情節嚴重。有受害者為了完成專科考試,痛苦隱忍,待考試結束後才敢提出申訴,也有人不堪其擾,向院方申請「保護令」,禁止該名教授靠近。且消息曝光後,該名教授疑似想搶先申請退休,以保住退休金。據《壹蘋新聞網》報導,台大醫院對此表示,醫院在事件調查初期,意識到此案「風險極高」,已要求「C教授」與疑似受害人保持適當距離。目前「C教授」已辭去教職,且因台大醫院隸屬於台灣大學醫學院,作為附設教學醫院,教職與醫師職務連動,因此其台大醫院職位也已同步離職。至於後續相關處置,台大醫院尊重台灣大學的程序與討論。而台灣大學也發出聲明,強調校方已依規定處理此案。至於「C教授」用「提前退休」保住退休金的說法,台大也駁斥稱公立學校教師涉及性平案件,依相關法令規定,不可能同意退休或資遣,後續所有程序都會依法辦理,絕不寬貸。
幼兒園教室空品差「這時段最危險」 台大:染疫風險增3倍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及臺大公衛學院環境及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功將幼兒園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應用於COVID-19感染風險評估,研究顯示幼兒園教室換氣不足,恐增加新冠病毒傳染風險,且達3倍之多,且於下午時段最危險。此研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Indoor Air》。COVID-19的氣膠傳播為關鍵路徑,特別是在幼兒園等封閉空間。本次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一間幼兒園,從2021年8月至11月進行三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連續監測,使用物聯網傳感器(IoT-based air quality sensors, Model EAQ-T17, Ensense Corp., Taiwan) 研究發現:幼兒園教室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於週間逐日累積,下午達到高峰,平均二氧化碳濃度普遍可達850 ppm以上。結合Wells–Riley模型計算基本傳播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上課期間室內R0值範圍為3.01至3.12,顯示感染風險顯著,學校上課時段內疫情可能快速蔓延。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宗延表示,要讓R0值降至1、減少傳播風險,可以減少班級人數,例如30人減到2至10人;或減少室內停留時間,從8小時減少到3小時;改善通風排氣系統,可以將二氧化碳濃度降低至500多ppm,以一間面積30坪的教室為例,若容納30人,換算每小時需將整間教室的舊空氣以新鮮外氣取代3.6至5.4次。陳宗延建議,教室可利用物聯網傳感器實現空氣品質的動態監測,根據即時二氧化碳監測數據動態,調整室內人數與停留時間,以有效降低風險。如有需要,也安排室外上課,若在通風換氣不足教室,則須加上有HEPA過濾功能的空氣清淨機作為輔助。此研究為台灣首次以物聯網技術進行連續空氣品質監測,並透過Wells–Riley模型量化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提出具體改善方案,以提升幼兒園室內環境健康。台大醫院蘇大成教授及陳宗延醫師,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及陳佳堃副教授研究團隊,長期投入室內空氣品質與環境健康研究,2018年即與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合作,對台北市國民小學進行室內外空氣品質監測。研究發現,台北市國小部分教室的空氣懸浮微粒濃度超過空品標準,且與學童的氣喘診斷相關。此外,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在密閉空調環境下可升高達1,200至1,600 ppm,若加裝抽風扇可明顯改善。
台大婦產部名醫驚傳性騷擾 校方:已離職、未請領退休金
台大醫院婦產部一名知名教授遭6名住院醫生及研究醫師指控性騷擾,引起外界關注。據悉,多名受害者陳述,該教授不僅觸摸其大腿與臀部,甚至進一步伸入內褲。對此,台大醫院也於今(12日)回應,表示性騷擾調查已完成,目前處於程序階段,懲處結果尚待公布。據媒體報導,該教授為台大醫院婦產部知名不孕症權威,近期有6名住院醫生及研究醫師指控其性騷擾,不僅觸摸其大腿與臀部,甚至進一步伸入摸進內褲,且消息曝光後,該名教授疑似想搶先申請退休,以保住退休金。對此,台大醫院發言人陳彥元也表示,台大醫院隸屬於台灣大學醫學院,作為附設教學醫院,部分專任教師亦在此兼職。對於此案,陳彥元指出,涉及教職人員的事項由台灣大學校方負責處理;而部分性騷擾行為的發生地點位於醫院內,醫院已依既有流程完成委員會審查與相關程序,但由於案件涉及個人隱私,相關細節無法公開說明。陳彥元說明,目前已採取措施,要求該教授與可能接觸的學生保持適當距離。懲處結果可能包括申誡甚至解職,具體處理方案將於程序結束後對外公布。至於提前退休保住退休金的說法,台灣大學表示,校教評會未將相關案件列入討論,相關報導為不實消息。台大重申,校方對校園性平案件皆依據性別平等相關規定處理,不可能允許涉案教師辦理退休或資遣。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台大說明,目前該名教授已自行辭職,並未申請退休金,未來處理將依法律及程序辦理。
勤洗手有效對付腸病毒感染! 醫曝正確洗手方式
過去腸病毒疫情主要流行期都是在夏季,但是今(2024)年到了冬季,腸病毒仍持續在社區中活躍。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秋冬腸病毒疫情高峰已經超越夏季,而且目前腸病毒個案數已是過去十年來最高的一年。如何預防腸病毒感染、減少個案持續增加將是這波腸病毒疫情防治的重點之一。在預防的部分,洗手注意手部衛生是很重要的一環,但怎麼洗手才正確呢?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說明正確的洗手方式,並針對腸病毒預防上民眾常見的錯誤迷思進行解答。為什麼洗手很重要? 從傳播途徑、今年疫情特點了解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會經由接觸感染,因此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可以進而減少病毒傳染,而且透過洗手預防,對於今年腸病毒疫情防治將會更有幫助。呂俊毅醫師表示,腸病毒的感染族群雖然是以小小孩為主,不過在這波腸病毒疫情中可以發現,受到免疫負債影響,今年年紀大一點的大小孩們腸病毒感染個案比例特別多,如果是在過去都只有小小孩感染的情況下,其實洗手的效益並不大,因為孩子很小還不太懂,但是今年很多大小孩感染,好好教導正確洗手的方法,其實蠻有機會藉此減少腸病毒傳播。預防腸病毒酒精乾洗手有用嗎? 如何正確洗手?不過怎麼洗手才正確呢?現在很多人都會用酒精乾洗手,這樣可以殺死腸病毒達到預防的效果嗎?呂俊毅醫師指出,酒精乾洗手不能夠完全消滅病毒,但它還是可以減少病毒量,不過這是一個不得已的勉強方法,所以還是提倡正確洗手方法,減少腸病毒散播的速度或範圍,幫助預防腸病毒。而正確的洗手方式就是遵守洗手7字訣「內外夾弓大力完/腕」使用肥皂濕洗手仔細搓揉雙手各個位置,呂俊毅醫師建議,如果有適當的設備,民眾應用肥皂仔細搓揉20秒以上,之後再用大量的清水沖洗。打腸病毒疫苗就能預防? 錯!仍有可能染其他型別除了洗手之外,現在很多家長也會帶家中孩子去接種腸病毒疫苗,希望能增強保護力、預防腸病毒感染。不過,所謂的腸病毒疫苗其實指的是「腸病毒71型疫苗」。呂俊毅醫師提醒,腸病毒有很多不同的型別,像今年就有克沙奇A型、克沙奇B型、伊科病毒等腸病毒感染,並不是每一種都可以用此疫苗來預防,即使打過腸病毒71型疫苗,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民眾仍要提高警覺做好相關預防措施。
中山美穗「陳屍滿水浴缸」!台大醫曝2奪命原因:台灣也發生過
被封為「日本第一美女」的日本女星中山美穗,6日被發現倒臥在位於澀谷區住處的浴缸裡,警方獲報後趕抵現場查看,確認她已當場死亡,享年54歲,經初步調查,中山美穗可能是因「熱休克」(heat shock)導致猝死。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提醒,有2大情況恐釀「陳屍浴缸」憾事,且都曾在台灣發生過。54歲日本女星中山美穗近日被發現,離奇倒臥在自家的滿水浴缸中身亡,經警方現場勘查,並未有外力介入的痕跡,研判可能是生病逝世,初步排除刑事案件,詳細事發情況及確切死因,仍待進一步解剖相驗釐清。醫師李建璋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表示,有2大情況恐釀「陳屍浴缸」悲劇,且均曾發生在國人身上過,第一、喝完酒或服用安眠藥後在浴缸泡熱水澡,由於此時意識不清,容易不慎溺水而亡;第二、患有心臟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天冷時泡熱水澡,因「冷熱溫差大」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風等熱休克憾事。至於如何避免憾事發生?對此,李建璋提醒,除了應避免在飲酒或服用安眠藥後泡澡之外,天冷泡澡時水溫應控制在37度至40度之間,以降低劇烈溫差帶來的猝逝風險。
每30分鐘增加1失智家庭 年增53萬支出成經濟重擔
小貞(化名)的爸爸確診失智症4年多以來,她幾乎24小時不間斷地處理吃飯、洗澡、大小便失禁的照護工作,爸爸患病後無法控制的情緒、幻覺就像是不定時炸彈,這些在其他親戚長輩眼中基本的「盡孝道」,卻是小貞用辭去穩定工作、全心投入生活和積蓄換來的,而「看不見盡頭、越走越艱辛」的這條照護之路,正在慢慢吞噬小貞的人生……。衛福部推估今年全台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將達到35萬人,平均台灣每30分鐘即增加一個「失智長照家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醫師說明,像小貞一樣身陷失智長輩情緒急遽變化、失能等,是每個照護者痛苦卻真實的生活寫照,研究也顯示失智照護者的憂鬱及焦慮風險最高提升85%、心血管問題及慢性病風險更是高於一般人。劉建良醫師表示,失智患者回到家後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因為照護者必須從日常生活起居、家中安全措施一項項摸索如何照護失智家人,且要日以繼夜地擔心、防範突發狀況,其心力交瘁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在平均存活餘命10年期間,研究顯示其急診、住院機率皆比一般長者高。而照服員工作難度高、壓力大、年輕新血投入意願低,使得人力持續存在嚴重缺口,讓家庭不得不獨自面對三大照護困境。1. 憂鬱困境:照護者每4位就有1位患憂鬱症失智患者普遍會出現不尋常生氣或激動反應、疑心病重、甚至言語或行為攻擊,加上照護者必須全天候在家照顧長輩,形同阻斷社交生活、承受諸多的無力與孤獨感,長期累積下來恐落入抑鬱的迴圈。美國研究顯示23%配偶照護者曾達憂鬱症診斷標準、16%照護者曾確診焦慮症,其比例遠高於一般慢病或臥床老年人的照護者。2. 健康困境:照護者失智親人離世後4年仍飽受疾病威脅國外研究提到,失智照護者的心血管問題、慢性病盛行率、肌肉骨骼損傷機率皆高,甚至出現照顧者在失智親人離世後4年仍出現免疫功能受損的現象,顯示健康問題威脅極大。「日夜作息顛倒、長期處在高壓及疲累狀態、睡眠不足,讓很多照護者成為了隱形病人。」劉建良醫師提醒,診間經常觀察到照護長輩多年的家屬出現健康紅燈,呼籲照護者務必更加注意身心理狀態,避免成為第二個病人。3. 經濟困境:每年醫療支出高達53萬壓垮家庭從台灣全民健保資料庫資料,顯示失智患者平均每年產生53.30萬元醫療費用,而根據美國調查,有高達 31% 家屬放棄工作、近60%被迫暫停或請假以承擔失智家人的照護責任,導致家庭失去收入來源,成為巨大的經濟壓力,令失智家庭苦不堪言。然而,根據衛福部資料,目前台籍照服員缺口高達8,000人以上,相當於全台有近萬個家庭長年籠罩於龐大照護壓力之下。為緩解長照壓力,全台平均每5位失智長者就有1位由外籍看護照顧,使得推動相關配套措施更刻不容緩。深耕東南亞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與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合作,即日起上線「外籍看護失智照護與心理健康教材」,提供中文、印尼、菲律賓、越南共四國語言課程,開放民眾及外籍看護免費下載,盼提升失智照護教育資源、助台灣邁向更健全的長照網絡。
醫療科技展秀創新科技 台大首創「省力倒奶神器」提高效率
「省力Easy倒奶神器」結合3D列印客制奶架及鎖瓶器,成功取代傳統人工操作,顯著減少職業傷害並提高工作效率。台大醫院提供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即日起至12月8日在南港展覽館隆重舉辦,臺大醫院將基於生成式AI、虛擬實境技術及智慧科技等前沿科技,展示14項卓越成果。小兒部「運用人因工程改善乳品調配作業流程」全國首創透過人因工程設計半自動化設備「省力Easy倒奶神器」,結合3D列印客制奶架及鎖瓶器,成功取代傳統人工操作,顯著減少職業傷害並提高工作效率。該創新流程已申請專利並獲得112年醫策會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先天性心臟病之肺動脈瓣功能重建團隊」針對先天性心臟病術後肺動脈逆流問題,引入經導管置換肺動脈瓣技術,完成國內百例創舉,並推動健保給付。該技術在國際會議和心導管實況示範中獲得高度肯定。倫理中心「研究倫理委員會申請暨審查管理系統」提升申請端、審查端與管理端的便利性、工作效率與品質。「實驗場所管理系統」以數位化方式,解決紙本管理痛點強化災害應變。內科部「用於智能手錶之24小時日夜間個人化血壓估測系統」利用穿戴裝置收集24小時生理指標,建置估測日夜間血壓演算法,提升長期健康監測功能。為首個以智能手錶估測24小時血壓變異的智慧系統。急診醫學部「心肌梗塞治療新策略 – 結合奈米醫學與光流體導管投予nanogoldsomes以減少再灌流傷害」這項研究結合奈米醫學與光學微流體技術,開發能局部、快速釋放一氧化氮和穀胱甘肽的奈米藥物及光學微流體導管,有效減少心肌梗塞後的再灌流損傷。此創新技術已在豬的心肌梗塞模型中顯示能夠減少心肌壞死及凋亡,並榮獲2024年美國心臟學會國際獎項。此外,臺灣大學攜手臺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及明志科技大學,共同帶來達10項的多元研發技術成果,包含人工智慧學習系統發展、次世代醫材與藥物研發、精準醫療檢測技術開發等。此次參展團隊由「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率隊共襄盛舉,平台成員學校囊括臺大、臺科大、臺師大、長庚大學,及明志科大,透過整合跨校技術,為產學合作搭起堅實橋梁,以學研研發量能推動我國產業發展。
劉家昌肺癌逝!台大醫揭1打掃習慣危害健康 多1動作保護肺部
資深音樂人劉家昌昨(3)日傳出死訊,家屬發聲證實他於2日因肺癌安詳辭世,享壽81歲。劉家昌死於肺癌也引發各界對預防肺癌一事更加關注,肺癌權威醫師陳晉興指出,室內靠近地面的空氣較髒,蹲下身打掃相當危害健康,建議清理時戴口罩有效保護肺部。據悉,劉家昌在今年年初摸到右頸有一種塊,檢查後才知道是肺癌且癌細胞轉移到腦部,而罹癌原因被推敲與他長期有吸菸習慣有關。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是國內肺癌權威,他說明肺癌是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每年奪走數百萬人生命,環境污染和吸菸都是最常見的因素,也使肺癌發病率逐年攀升。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陳晉興提到,目前有研究證實,空氣中的PM2.5是肺癌的致病因子,有人實際檢測發現,使用掃地機器人會造成PM2.5狂飆,揚塵濃度迅速飆升,不僅如此,吸塵器的使用也會使後方氣旋形成的揚塵快速增加。陳晉興進一步解釋,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因地心引力會往下降,所以靠近地面、下層空氣較髒,民眾平時應讓口鼻遠離地面,他指出有不少人習慣蹲下身擦地面,「此舉相當危害健康」;不過陳晉興表示,需要清理環境時,戴上口罩式保護肺部最基本的動作。◎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腸病毒反常冬季流行!上週急診達2.6萬人次 台大醫曝原因:免疫負債
雖然時序已經入冬,腸病毒疫情卻仍在流行期,疾病管制署昨(3)日表示,目前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近10年同期高點。台大兒童感染科主任呂俊毅指出,今(2024)年感染腸病毒的國中小學生較往年多,情況特殊,可能是因2020年到2022年間新冠疫情影響,當時幾乎沒有腸病毒侵害,許多孩子小時候沒得過,長大後也無免疫力,才出現「免疫負債」的狀況。疾管署3日公布監測資料顯示,上周(11月24日至30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約2.6萬人次,和前一週持平,疫情處高點;另上週就診人次以0~4歲幼兒為主(45.8%)但惟5~9歲(37.3%)及10~14歲(10.4%)占比近期呈增加趨勢。疾管署也說,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而今年已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上週全台停班課數有420班,分別為國小32班、幼兒園307班、其他81班,再創5年最高;目前預估腸病毒疫情會在12月中旬達到高峰,單週就診可能上看3萬人次,直到明年1月中下旬才有機會脫離流行期。呂俊毅則說明,以往腸病毒多是夏季到初秋流行,因此常有「夏季才會流行」的迷思,實際上腸病毒全年都可能感染,但今年較特殊,冬季疫情高峰比起夏天時的高峰還高,且個案數更是10年來最高。呂俊毅解釋,腸病毒並非腸胃炎病毒,該名稱主要是因為它是於腸道複製的病毒,但通常腸道症狀不明顯,切勿以為沒有腸道症狀就不是腸病毒。他說,今年腸病毒的重症個案數偏少,大小孩感染在過去經驗也比較不會引發重症,但當個案數增加時,重症仍有可能增加。對此,疾管署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雲林議員遭逆向車撞飛重摔 陳芳盈團隊親曝現況「左眼接近全盲」
日前有消息指出,雲林縣無黨籍議員陳芳盈於11月24日晚間遭一輛逆向車輛撞飛重摔,當時傷勢十分危急。在歷經搶救後,目前陳芳盈已經恢復意識,但仍有頭昏、頭痛的情況,而且左眼因為碎骨打到視神經的關係,雖然已經緊急開刀取出碎骨,但左眼目前還是接近全盲的狀態。據了解,整起事件發生於11月24日晚間,當時蕭姓男子駕駛的車輛疑似為了閃避臨停的貨車,所以將車輛開至對向車道,沒想到就因為這個舉動,車子與騎著機車過來的陳芳盈發生碰撞,陳芳盈也因為強力的撞擊而被拋飛。後續陳芳盈被緊急送往斗六成大醫院搶救,之後又轉院至台北台大醫院。而目前陳芳盈的小編團隊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在歷經搶救後,陳芳盈目前已脫離險境,狀況穩定,顱內出血已被控制住,無需手術。但由於嚴重腦震盪,仍有持續頭暈和頭痛的症狀,需要藥物控制,並大部分時間保持平躺,要避免動作過大導致暈眩。此外,陳芳盈左眼的視神經因遭到重擊而受損,眼眶內有碎骨壓到視神經,雖然已緊急取出碎骨,但左眼視力近乎全盲,需進行長期的醫療和復健。除此之外,陳芳盈的左額與左眼眶因骨折移位,未來還需進行顏面重整手術。文中,陳芳盈也透過小編特別感謝台大醫療團隊的即時救治,讓他在這起重創的車禍中將身體傷害降至最低。儘管未來還有漫長的復健過程,但陳芳盈絕對能夠配合復健計劃,恢復最佳狀態充滿信心,並希望繼續為鄉親們服務。陳芳盈也感謝許多前來探視和幫助她的人,其中包括雲林縣縣長張麗善和立委張嘉郡,尤其是張嘉郡在事故當晚深夜就開始為其奔走救治,對此表示十分感動。陳芳盈也承諾出院後,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此外,陳芳盈也特別感謝高金素梅委員與羅智強委員,在陳芳盈昏迷不醒的危急時刻,替陳芳盈做出了重要的醫療決定,讓陳芳盈能順利度過這場生死劫難。陳芳盈還感謝蔡芳聰里長、曹嘉豪議員,以及陳芳盈的團隊幕僚們,事故發生時整夜陪伴奔走,保住了她的性命。除了自身的康復外,陳芳盈也希望大家能為他的助理宜盈祈福。因為事故當晚,是宜盈騎車載著陳芳盈去參加行程,遭到逆向車輛撞擊後,宜盈的大腿有15公分的撕裂傷,儘管已經緊急手術,後續仍需要長期的復健治療,陳芳盈也期盼大家為宜盈集氣。
哈佛研究證實5類食物「抗發炎」 台大醫:降低疾病風險
現代醫學證實,慢性發炎是多種疾病的根源,與癌症、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等重大疾病息息相關。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近日就在健康節目中指出,哈佛大學進行的一項長達20年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有5種超級食物能有效降低發炎反應,其中番茄榮登第一名,建議民眾應多攝取這些抗發炎食物,維護健康。李建璋在健康節目中表示,這項哈佛大學的研究以10多萬名護理師為對象,參與者需定期寄送血液樣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體內發炎物質的增加會顯著提高癌症、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研究還發現,透過飲食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發炎的影響,以下5種食物被證實具備顯著的抗發炎效果:番茄無論是大番茄還是小番茄,都富含茄紅素,具有極佳的抗氧化及抗發炎效果。番茄既可當水果食用,也能入菜,營養價值高。李建璋強調:「大家應該多吃番茄,對健康非常有幫助。」莓果類包括草莓、藍莓等,莓果類食物不僅美味,更富含抗氧化成分,能有效抑制體內發炎。綠色蔬菜建議每餐至少攝取半盤綠色蔬菜。這類蔬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與微量元素,例如鉀、鎂、鐵及多種維生素。葉綠素含量越高,抗氧化及抗發炎效果越佳。堅果花生除外,大多數堅果都對健康有益,包含核桃、杏仁等,能補充人體必需脂肪酸,並具有抗發炎作用。魚類鮭魚、鯖魚、秋刀魚等深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能顯著降低發炎反應,對心血管健康尤為重要。李建璋提醒,現代人常因飲食不當、壓力大等因素,導致慢性發炎問題加劇,進而提高罹患重大疾病的風險。他建議,透過多攝取上述抗發炎食物,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能有效降低疾病風險,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孕婦要求早點生 台大醫剖腹驚見新生兒「內臟外露」:在向媽媽求救
日前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了一個感人的醫療故事,一名懷孕33週的孕婦因感覺胎動異常,擔心胎兒健康,主動要求提前剖腹產,結果成功挽救一名內臟外露的新生兒。施景中在臉書表示,這名孕婦於孕早期轉診至台大醫院,當時胎兒被診斷出腹裂畸型。這種罕見的胎兒疾病雖嚴重,但出生後治療效果通常良好,於是孕婦夫婦選擇繼續在台大追蹤治療。然而隨著胎兒發育,臟器外露的情況逐漸加重,甚至懷疑伴隨腸道阻塞或穿孔等複雜問題,「不過這將來出在外科醫師巧手修補下,一樣可以有很不錯的結果」。然而幾天前孕婦向施景中表達胎動減少且身體不適的擔憂,希望能夠提前生產,「可能是跟胎兒心電感應吧,她覺得胎動比以前不好。而且她人也不舒服,因此忐忑不安、詢問我是否可以提早生產?」在經與小兒外科、新生兒科等醫療團隊評估,確認具備處理能力後,孕婦當晚即住院。隨後施景中帶領團隊為孕婦進行剖腹產,術中發現胎兒內臟外露程度遠超預期,包括腸子、胃部和膀胱均外露,甚至外露部分超過胎兒腹腔的容量,「內臟外露的部分,甚至比寶寶腹腔的體積都還大」。此外,施景中表示,胎盤出現嚴重水腫,重量約為胎兒體重的一半,顯示胎兒在子宮內可能已出現鬱血性心衰竭的跡象,「只是我們做的種種測試並沒有顯示到有異常。是小孩向媽媽發出求救訊號,媽媽也感受到了,所以昨天來才會憂心忡忡眉頭深鎖」。新生兒出生後,台大小兒外科國寶級醫師許文明教授立即接手,耐心地將所有外露器官逐一放回腹腔,歷經數小時手術順利完成。施景中表示,「我其實無法想像,那麼多的臟器外露,怎麼有辦法把它塞到一個小小的空間裡面?而且寶寶並沒有表現出compartment syndrome(腔室症候群)」。術後施景中向這位年輕媽媽報告手術順利完成,這名媽媽也感動落淚,他感慨地說,「幸好她和我們的共同決定沒有錯,在正確的時機把小孩解救出來。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媽媽對小孩來說,真的是個菩薩」。
雲林駕駛「逆向」撞飛議員陳芳盈 肇事原因曝光
雲林縣無黨籍縣議員陳芳盈於24日晚間發生車禍,當時陳芳盈騎車去做選民服務時,沒想到卻遭逆向汽車撞飛,目前仍在醫院觀察。而逆向汽車的肇事原因也曝光。據了解,台北市中興路於24日晚間發生一起機車與小客車碰撞的交通事故,導致機車騎士陳芳盈及其25歲助理受傷。警方指出,當時一名蕭姓男子駕駛小客車沿中興路直行,失控駛入對向車道,與陳芳盈所騎乘的機車發生猛烈碰撞,造成陳芳盈及助理雙雙被撞飛。事故現場一片狼藉,警方隨即到場進行處理。這場車禍導致陳芳盈額頭3公分撕裂傷,全身多處挫傷,因腦震盪持續嘔吐,經急救後恢復意識,但左眼傷勢恐影響視神經,可能留下後遺症。其助理則大腿受傷,有15公分撕裂傷。兩人事發後被送往醫院急救,陳芳盈目前已轉至台大醫院進一步治療並住院觀察。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警方初步調查,疑似因小客車駕駛閃避路邊臨停車輛,意外駛入對向車道釀禍,目前事故肇事責任仍在進一步調查中。國民黨籍立委羅智強也於25日在臉書發文,提到陳芳盈和助理24日深夜騎機車要去處理選民服務,卻在路上被一輛逆向行駛的車輛迎面撞上,「芳盈是非常認真又孝順的好孩子,從小父母雙亡的她,被爺爺奶奶扶養長大。當初就是掛念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並回雲林服務故鄉,她才向我提出辭呈,說要回雲林參選議員。」羅智強也表示,由於陳芳盈的病況還不是很穩定,所以他與家屬商量後,決定先代為婉謝各方探視,讓她可以安心休養,期望早日康復,還表示「請大家為芳盈集氣!」
諾華、TAISE攜各界共創永續 合力舉辦GCSF「健康永續實踐論壇」
氣候變遷不僅對環境構成嚴重威脅,還對我們的健康和醫療系統造成重大影響。與此同時醫療系統也是氣候變遷成因之一,貢獻全球排放量約4.6% 溫室氣體排放當量。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醫院協會與跨國製藥業龍頭的諾華藥廠,今年再度攜手合作於11月19日舉辦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之分場「健康永續實踐論壇」,為產官學界提供多方對話的平台,從國際標準到在地實踐,促進對永續健康醫療模式的探討、學習與交流。衛福部劉玉娟主任秘書、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周慶明理事長、台灣醫院協會李飛鵬理事長皆到場響應,而台灣多所重量級醫院代表,包括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臺北榮總李偉強副院長、台大醫院品管中心陳世英主任等亦出席該論壇分享經驗,從政策方向到醫院營運管理與社會責任,對永續工作的推動進行交流,帶來許多啟發,在現場獲得熱烈回響。永續行動勢在必行產官學齊心推動醫療永續產業鏈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伴隨疫情、人口老化和慢性病的增加,推動全球醫療需求上升,估計為醫療保健系統帶來高達1.1兆美元的財務負擔。衛福部劉玉娟主任秘書表示,衛福部根據國家政策永續指引,希冀2050年能實現醫療永續及淨零排放。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也指出,基金會自2023年起積極與全台醫院合作,目前已有98家醫療院所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期盼能透過群體的力量,帶動台灣醫療體系邁向永續發展與淨零轉型。氣候變遷對健康的衝擊與醫療體系的負擔愈來愈顯著,因此醫療體系不僅有照護病患的角色,同時也必須從自身展開環境永續行動。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在會中指出,根據2023年調查,台灣已有81%的醫院曾執行有節能效果之改造或新建工程,衛福部除了已規劃明確的醫療體系永續行動框架,也開始協助國內醫療機構啟動溫室氣體盤查、人員培訓和減碳策略行動,加速醫療體系各層級一同邁向淨零。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周慶明理事長呼籲醫療各界攜手合作,在政府的帶動下推動淨零。台灣醫院協會李飛鵬理事長則站在醫院管理角度提出醫療機構經營上的衝擊與因應對策。根據數據顯示有98%的醫院同意醫療永續為重要議題,他進一步建議政府從健保財務面協助醫界建立健全體質,才能有良好的基礎,一同跟隨衛福部的規劃實踐永續淨零。此外,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周麗芳秘書長在會中解析世衛組織(WHO)對醫療機構在氣候韌性與環境永續方面的重要指引,並介紹詳細的檢查清單供醫院自我檢核,為大家提供具體的實踐工具。她指出面對氣候變遷,醫療機構是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引起與會者的共鳴。「GCSF健康永續實踐論壇」集結產官學各界到場交流永續健康醫療模式。(圖/台灣諾華提供)諾華持續深耕永續擴大與供應鏈共同實踐目標共同舉辦本論壇的諾華藥廠秉持「重新創想醫藥未來,以改善和延長人類生命」的企業宗旨,持續深耕永續。諾華永續發展與ESG辦公室負責人Carrie Scott分享,創新與藥品近用、環境永續、人力資本和良好的治理為諾華的四大ESG主軸;而諾華作為全球醫療科技領導者,積極投入醫療產業的大型淨零排放計畫。藉由創新研發及醫療技術的應用,致力降低碳足跡,並推動全產業鏈的綠色轉型,以實現醫療淨零的永續目標。此外,全球諾華產品包裝已不再使用PVC;從研發、製造到行銷全面採用永續設計原則;且在歐洲和美國實現100%使用再生能源,並計劃在2025年實現自身營運碳中和、2040年達到全供應鏈淨零排放。全球諾華在ESG作為得到多重肯定,例如於2024年藥物可近性指數(Access to Medicine Index)名列第一,在2023碳揭露專案(CDP)再次榮獲氣候與水資源雙A佳績雙A的領導級別,並被Time時代雜誌評選為2024最佳永續公司。台灣諾華為台灣第一大外商藥廠,也是第一例完成2023年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並榮獲2024「淨零標章」綠級認證之外商藥廠,期望攜手產業鏈夥伴共同實現永續目標。
入閣職災!葉丙成「重度脂肪肝」回來了 醫:趁早減重可再次逆轉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日前自曝曾有重度脂肪肝,經過2年飲食控制與運動,減重6公斤,脂肪肝也改善為中度,但到教育部服務才4個月,又變回重度。醫師指出,脂肪肝能逆轉!但要趁早,若已形成脂肪性肝炎,就必須積極介入治療。51歲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今(2024)年5月被延攬入閣,出任教育部次長。日前葉丙成在出席肝基會執行長粘曉菁新書發表會時,自曝任職政次的另類「職災」是「重度脂肪肝」回來了。葉丙成2022年去了台大醫院與好心肝診所做檢查。在好心肝做完檢查後,粘曉菁醫師看他的數據報,然後很直接地說:「葉教授,你的數據看起來就跟產婦差不多喔!」葉丙成說自己當場愣住,「跟產婦差不多」這6個字在他腦中一直不斷迴盪著,這對他太震撼了!後來粘醫師還對他說,他的脂肪肝很嚴重,建議他把握肝臟還沒開始纖維化、還可逆轉的時候趕快減脂保肝。也因為這句話,讓他在那天下定決心一定要動起來減重減脂。當時經過半年左右的飲食與運動調整,葉丙成體重從75.6公斤減到67.7公斤,內臟脂肪數值則從9.5的重度脂肪肝,降到7,還首度出現身體年齡43的漂亮數字。本來脂肪肝控制良好,以為「已經快畢業」的葉丙成,到教育部服務以後,沒時間運動,忙碌又會想把便當吃光光,最近被粘曉菁醫師叫回去檢查,發現打回原形,又變成2年前的狀態。粘曉菁醫師表示,隨著飲食及生活型態轉變,國人脂肪肝和代謝綜合症的患者數量持續增加,為消滅國病,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至2021年起推動「你今年超了沒?」全民腹部超音波總動員,從2021到2024年,連續4年已幫全台、包括離島的金門、馬祖、澎湖超過1萬5000位民眾做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有超過50%的人有程度不一的脂肪肝問題。一般來說,男性脂肪肝比例是女性的2倍,推測應是愛吃肉、重口味飲食習慣所致,由於脂肪肝患者年齡逐漸降低,呼籲40歲後就要提高警覺。粘曉菁表示,脂肪肝並非指肝臟外面包覆一層油脂,而是肝細胞塞滿小油滴,猶如脂肪泡泡,可能導致肝炎與肝硬化,造成肝臟傷害。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也無立即性危險,然而脂肪肝一旦進入肝炎階段,仍可能步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進程,實在不可輕忽。肝基會鼓勵,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自費腹部超音波檢查。脂肪肝沒有特效藥,但所幸脂肪肝可以逆轉!研究顯示,透過飲食、運動等方法,只要減少現有體重5%~10%,脂肪肝程度就會改善,可以說,脂肪肝的解藥就握在自己手中。
尹馨血壓飆破200憂中風 曝少見疾病找上門飽受折磨
尹馨今(20日)出席醫療宣導記者會,她透露一年前發現自己血壓常飆高、還有低血鉀問題,血壓最高的時候甚至會飆破200,即使吃高血壓藥物也降不下來,也查不出病因,一度很擔心自己演戲會演到中風,讓她心情飽受折磨。之後她才確診是罹患罕見的內分泌疾病「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以內視鏡手術切除腎上腺病灶,一週內就痊癒。尹馨透露當時她常感到異常疲倦,醫生建議她低血鉀可以多補充香蕉、芹菜汁,但其實她血液裡根本留不住鉀,即使補充含鉀食物也沒有幫助。她因為內分泌問題,拍戲時常感到疲倦不堪,低血鉀也讓她肌肉無力,加上高血壓問題,擔心自己演戲演一演就中風。她表示:「當時劇組都會幫我鋪一張床,就是隨時讓我可以躺下去。」她直到就醫診斷,才發現自己得了少見的內分泌問題,「是腎上腺素上的一顆小瘤,讓我的身體天翻地覆受到影響,這種病不會痛,但卻會慢慢折磨你。」所幸開刀後已經恢復健康。台大醫院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中心主任吳允升則表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主要症狀就是高血壓、低血鉀,一但發現血壓數值過高,吃藥又無法控制,務必就醫檢查。
北市消防緊急救護學院 獲頒EMS金梧桐團體獎
台灣急診醫學會於19日15時於台北君品飯店舉行「1119台灣急診日慶祝活動」,活動中頒發《EMS金梧桐團體獎》給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學院,由消防局局長莫懷祖親自接受獎項。消防局表示,我國以金黃色鳳凰象徵消防/救護隊員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的救災救難精神,而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故取「金梧桐」為獎項名稱,頒發給對EMS有廣泛性影響、具有開創性與利他精神的個人或團體,而緊急救護學院在此次評選中脫穎而出,擊敗全國眾多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最終摘得此殊榮,充分彰顯了緊急救護學院在EMS領域的卓越成就和不懈努力。消防局指出,緊急救護學院自102年開始規劃,經過3年設計及建造,過程中參考台大醫院訓練中心,建置高擬真的模擬醫學訓練基地,並於106年落成啟用後,陸續開發許多創新訓練課程及教材,除了辦理消防局內部救護人員的各種訓練外,更受邀至各縣市無私分享及推廣經驗和創新的作法。消防局表示緊急救護學院過去不斷引領各縣市緊急救護訓練之發展,包含推動全國高品質CPR(HP-CPR)訓練、推動全國院外骨針施打訓練、推動到院前創傷性腦傷(TBI)訓練、導入團隊資源管理(TRM)於救護訓練及勤務、推動到院前進階呼吸道救命術(AALS)、首創警察於消防人員合訓「危機處理小組(CIT)」課程、打造專屬救護技術員之混成教學數位教材及開發各式創新救護課程(正念、溝通技巧、超音波工作坊及遊戲式教學法…等),緊急救護學院儼然成為臺灣推動到院前緊急救護的先鋒,並吸引來自中央(內政部消防署)、及地方各縣市及國際城市來訪交流和參觀,更令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成為全臺首個獲得「美國國家救護技術員協會到院前創傷救命(NAEMT PHTLS)」認證的消防機關。消防局表示,緊急救護學院至今能夠獲得評審的青睞,擊敗各縣市優秀的機關團體,除了感謝衛生局及各急救責任醫院的共同努力外,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醫療顧問委員會扮演關鍵角色,憑藉各委員群策群力、大力協助消防局規劃及激盪新的想法,逐步落實及行成公共政策,不斷優化臺北市緊急醫療救護體系,而緊急救護學院的命名也參考時任醫顧會的馬惠明院長(現職為臺大雲林分院院長)建議,以更宏觀的角度培育優秀人才、建立卓越文化以推動到院前緊急救護系統發展。消防局表示獲獎是肯定,但不是終點,未來將持續以美國西雅圖復甦學院為標竿,致力打造亞洲頂尖的緊急救護復甦學院,持續精進教育訓練,培育更多專業急救人才,提升臺北市緊急救護品質及服務。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自民國88年成立全國第一支「金鳳凰專責救護隊」以來,已拯救1,691名OHCA病患、今(113)年度已經累計120名OHCA病患康復出院,挽救無數家庭於破碎之際,落實蔣市長「緊扣生命之鏈,重建最會救人城市」之政策理念,為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城市寫下重要的一頁。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捐出眼角膜遺愛人間 女友發聲:你沒有離開
藝人汪建民上個月7日因罹患肺腺癌第四期過世,享年56歲,交往8年的女友Joan對他不離不棄,甚至擔任保人,幫忙還債。由於他生前曾簽署器官捐贈卡,Joan今(18日)也分享汪建民完成器官捐贈的感謝狀,讓他可以造福人間。汪建民在生前表示,自己已簽署器官捐贈卡,「如果能幫到別人,這都是好事」,可惜經醫院評估後,認為他的全身器官都是癌細胞,無法捐贈,最後只有眼角膜可以捐贈。汪建民女友Joan今天透過臉書發文,PO出台大醫院發給汪建民的器官捐贈感謝狀,她寫下:「永恒之愛,生命再現!親愛的阿民,今日得知遺愛任務已圓滿達成,我知道你沒有離開,透過雙眼繼續看這世界的美好、也請你守護這些愛你的朋友們!」最後更表示自己十分想念他。台大醫院的感謝狀。(圖/翻攝自汪建民臉書)據了解,資深媒體人許聖梅曾在節目《命運好好玩》談到,汪建民和女友Joan當初會交往,是8年前汪建民拍戲時在醫院認識Joan,「Joan是一個醫院的員工,她只是一般的上班族,不要誤會,她不是什麼金主有錢人,就是一般人,他們兩個相知相惜,談了戀愛」,汪建民因有債務問題,加上母親失智需要照顧,由Joan幫忙協助處理,讓她感嘆:「這女生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