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
」 器官捐贈 移植 器官移植 器捐 器官
公益董座1/陳致遠9/7自辦音樂會 獻聲為警消社福團體募款
「希望在有能力時幫助需要的人;扶一位長者過馬路,也是一種幫助,很多企業家回饋社會做的很多,比比皆是,我沒有很特別。」誼遠控股集團董事長陳致遠接受CTWANT專訪時,述說投身公益邁向三十年期許,而對於他的二通電話,加速催生兒童肝膽、肺臟移植基金會,他只簡單地說:「是做對的事。」9月7日,陳致遠將首度自辦公益音樂會《英雄有愛》,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型劇場登場,準備為警消、無國界醫生、更生少年、導盲犬教育等十個社福基金會團體募款,「邀請親朋好友來聽我演唱,還要捐款共襄盛舉。」被稱為「企業界美聲」陳致遠從小喜歡唱歌,迄今常受邀演出,並錄製「La Passione熱情」為名的專輯。(圖/陳致遠提供)在這之前,7月19日,他也會在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25周年公益活動中現身演唱,與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台灣石化合成董事長吳澄清家族共同呼籲各界繼續關注「愛肝護肝從小做起」,他們都是基金會成立的重要推手。今年63歲的陳致遠,為萬海陳家第三代,目前為誼遠控股集團董事長、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創辦人、勇源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同時還擔任十餘個社福基金會董事。1999年一天,陳致遠主動致電給兒童肝病預防研究的台大醫院張美惠教授,開啟迄今與基金會「wonderful journey」緣分。張美惠醫師正是兒童肝膽基金會的創辦人、中央研究院院士,長期專注在兒科胃腸肝膽營養學及癌症預防。2000年7月基金會成立,2004年開始推動全國性嬰兒大便卡篩檢膽道閉鎖,可說是世界第一個實行此法的標竿國家,當時台灣孩童罹患該症的比率為萬分之二,與全球各國相比不算低。陳致遠(右二)25年前致電張美惠教授(左二)一通電話,協助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成立,圖為2008年以敲破寫有肝病的冰雕,呼籲高危險群媽媽和孩童都應主動篩檢C型肝炎,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圖/報系資料)張美惠教授告訴CTWANT記者說,「當時許多兒童因為沒有很早檢查出有肝膽問題,治療成果有限,長期反覆感染膽道炎住院,導致營養不良,生長遲滯,最後併發食道靜脈瘤出血、肝硬化,只能等待換肝。在器官捐贈風氣還不是很高的當年,很多兒童最終都在病痛中離去,留給家人永遠的痛。」「醫界和家長們就發起成立基金會,希望能夠在兒童肝膽疾病預防、篩檢與醫療照護上給予支持。」張美惠說,「只是籌備三年,僅募得三百多萬元,還不夠成立基金會的一千萬元」,「突然,我接到陳致遠先生的來電,他說看了報導,讓他來補足成立基金會的差額。」在此之前,張美惠與陳致遠並不相識,「後來我才知道張教授是我熟識的前國泰醫院院長林志明醫生的夫人。」陳致遠說,「若我沒記錯,我是看了你們集團《中國時報》的報導,知道要為膽道閉鎖小朋友募款,起心動念一瞬間,是對的事,就去做。」陳致遠還補充說,另外一通電話就是看了自立報系的報導,致電給台大醫院李元麒教授支持成立肺臟移植基金會。李元麒是國內肺臟移植手術的權威,他在2011年因病英年早逝,「想起李教授癌逝離去,令人傷心。」2004年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開始推動全國性嬰兒大便卡篩檢膽道閉鎖活動,收到許多參加家長寄來的信函,受到海內外注意。圖中為陳致遠。(圖/兒童肝膽基金會提供)「我在國外讀書,返台工作那年是30歲,多年後,開始覺得自己行有餘力,可以支持公益團體。」陳致遠談起初衷,「我一直很喜歡唱歌,在每隔幾年基金會的周年慶活動中,我會歌聲分享給大家。後來看到孩童長大後健健康康的回來當志工,看到一起扶持基金會的年輕醫生如今要卸任醫院院長,這25年相當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旅程,有許多『成長』的記號。」陳致遠說,家族長輩成立萬海慈善基金會、勇源文教基金會作公益,一年多前開始捐助警消界戰術止血帶,「第五天就派上用場救了一位民眾的生命」,「我沒有很偉大的願景,一步一腳印,在能力範圍內,儘量去幫忙需要被幫助的人;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是生活秘訣,你自己如果不能開心快樂,大概也沒有能力帶給人家快樂。」正如陳致遠在訪談中,分享一家很成功企業CEO接受採訪時,怎麼樣都說不出來覺得有什麼特色,卻讓人很習慣去他們那裡消費。因為CEO說「沒有什麼特色,就是做得讓人需要。」他常受許多團體邀請,參與公益、分享歌聲,行有餘力,就有他的身影。

作家小彤歷經12次化療 砸200萬幫助癌末病友
去年在抗癌中度過60歲生日的兩性愛情暢銷天后小彤,經過了生命的洗禮之後,這一年重新思考人生意義與自我價值,也整理出環遊世界、器官捐贈、幫助100個人等8大願望清單;總是積極樂觀、同時習慣凡事做好打算的她,近期更對家人交代若有一天她離開了:「告別式簡單辦理,塔位希望在台北,跟老公女兒比較近,目前正在尋找物色中。」小彤說,她不懼怕癌症,只是對於胰臟癌這個復發和轉移機率相當高的大魔王,自己不敢掉以輕心,也同時預先為身後事做好規劃;她的生命清單第一項、同時也已經完成的,就是簽署器官捐贈、安寧與放棄急救,離開後成為大體老師。其次,她也跟家人交代了告別式要從簡,去年在治療過程中遭逢喪父之痛的小彤說:「爸爸的離開,讓我體會到喪禮的繁瑣,所以我已經交代老公,將來我若走了,簡單火化即可;最近正在幫自己找塔位,本來想放在父親旁邊,但被葬儀社勸退,因為我老公和女兒都住台北,建議我在台北物色,將來他們要來看我比較方便。」小彤還立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幫助100個人的宏願:「不管我的時間還有多久,不管是錢財或其他方式,我都希望能盡己之力幫助別人。」她長期捐款「普仁基金會」贊助國高中生助學金,因擔心胰臟癌五年存活率極低,她直接一次捐款五年給三個孩子;日前過馬路時遇到一位自己推輪椅的燒傷患者,小彤主動上前表示想幫忙,就這樣一路推著對方、一起聊天走到捷運站,雖然對方一直婉拒,她還是把身上有的六千元硬塞給對方。小彤還說:「我還鼓勵身邊朋友們勇敢追夢,有一位原本在做醫療器材業務的女性友人,因為我的建議,辭掉不喜歡的業務工作改當命理老師,最近她來告訴我,雖然目前還沒賺很多錢,但很開心、很充實。」此外,她也關心流浪動物,自掏腰包5萬多元認購8月初「PAWER LOVE流浪祭」音樂節門票。小彤經歷過12次化療的辛苦,也從台大疼痛科名譽教授醫師孫維仁口中,得知癌末的病友,非常疼痛難耐,但阻斷神經的疼痛治療是自費項目,很多病友無力負擔,於是她規劃了一筆200萬的預算:「做這技術的醫院很少,只要癌友經台大醫院孫醫師評估需要,我會全力贊助他們。」再來,就是世界這麼大,她想出去看一看。小彤說:「人生就是一場體驗,我想去埃及看金字塔、去冰島看極光、搭郵輪環遊世界,但遠程旅行需要經過醫生的同意。」所以她會努力維持健康,希望能有機會去英國劍橋大學熟齡遊學幾個月,小彤笑說:「徐志摩是我的偶像,我高中時期還曾經夢想有時光機,可以回到他的時代從陸小曼手中搶下他,哈!他的詩集,他的文章,我幾乎都背了起來,只是過去數十年來一直忙著打拚,想要退休後好好去住個一兩年,過過徐志摩曾經活過的日子。」

61歲男腎臟移植續命變惡夢 術後體內爬滿寄生蟲一度休克
器官移植可以續命,也可能出現感染引發的慘劇!國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近日發布一篇罕見醫療個案,美國一名61歲男子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體內竟爬滿寄生蟲,造成他感到噁心、嘔吐和口渴,住院治療卻病情惡化,還一度休克;最終男子在被注射專門對抗該寄生蟲的藥物後,身體得以康復。根據外媒《Live Science》報導,《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公布一篇罕見醫療個案,美國一名61歲男病患在麻省總醫院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約10個星期後,男子開始有噁心、嘔吐和過度口渴的狀況,之後因發燒和腹痛又到麻省總醫院治療;怎料,男子住院後病情急轉直下,出現呼吸衰竭和休克的症狀,身上還有星芒狀紫色皮疹。經過一系列排查後,確認沒有細菌和病毒感染的可能,加上病患血液中「嗜酸性球」指數飆升,因此懷疑與寄生蟲感染有關。傳染病專家依各種線索推測為「糞桿線蟲」感染,立刻聯繫器官捐贈機構,進行捐贈者血液樣本比對,確定捐贈者居住於加勒比海地區,體內有糞桿線蟲抗體,確定病患的感染源來自移植的腎臟。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中提到,美國近10年僅發生萬分之14器官移植案例涉及寄生蟲感染,但糞桿線蟲就占比高達42%。而該起個案,確定病患接受移植手術前,身上未攜帶該寄生蟲抗體,在術後體內才出現大量寄生蟲,蔓延腹腔、肺部和皮膚。確定病因後,醫療團隊使用抗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進行治療,最終成功將病患體內寄生蟲清除,他的身體也漸漸康復。

每年逾萬病患排隊等候…台灣器官捐葬來源不足 每日平均3.3人等不到移植離世
6月19日為我國器官捐贈紀念日,今年正式邁向10周年。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國內截至今年5月,預立器官捐贈意願累計人數逾66萬人次。然而,每年仍有近萬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平均每天有3.3人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失去生命。台灣器官移植具有世界級的醫療水準,器官移植3年存活率約70~93%,5年存活率達5成以上,與歐美各國並駕齊驅。根據器捐病主中心統計,2015年至今年5月底,國內器官(含組織)移植受贈人數已達1萬171人,上萬受贈者與其家庭因此重獲新生。器捐近兩年受贈人數共2165人,相較於2015、2016年的1642人,成長約3成。器捐病主中心今(14日)舉辦「願滿 · 圓滿-器官捐贈紀念日十週年記者會及音樂會」。(圖/翻攝畫面)器捐病主中心指出,台灣擁有器官移植的先進醫療,但與全球各國一樣面臨器官來源不足的問題。截至今年5月,全國仍有超過1萬人等待器官移植,等候人數前3名的器官類別分別為腎臟(約78.5%)、眼角膜(約8.8%)及肝臟(約7.9%)。近10年台灣簽署器捐同意書的人數累計約37萬人,其中30~59歲占66%,年齡分佈的前3名,以40~49歲最高(約9.3萬人)、30~39歲為次(約7.6萬人)、50~59歲居第3位(約7.5萬人)。衛福部2014年4月起,新增以健保卡「預立器官捐贈及安寧緩和意願」的管道,預立器捐意願線上簽署人數也從1254人增長為72897人。被世界棒壘球聯盟尊崇為「中職先生」的恰恰彭政閔,因復健出入醫院,輾轉接觸器捐資訊,呼籲國人善用健保卡註記器捐意願,上網Donation Wi-Fi,即可簽署器捐同意書。衛福部也鼓勵國人多參與器捐病主中心的生命教育課程、講座,更全面瞭解預立意願三法(器官捐贈、病人自主權利及安寧緩和醫療)的觀念,提早與親友溝通對於生命及醫療自主的心願,讓家人可以為自己達成最後的願望。

器官捐贈沒遺愛人間反變遺憾 受贈者們3年後全罹癌
日常生活經常能聽到,有不少人說器官捐贈是讓愛延續下去的一種方式,但並非每個逝世的人都能遺愛人間。知名移植外科醫師鍾孟軒近日在節目中分享,曾經有位捐贈者捐出器官,2、3年後受贈者全數罹患乳癌,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因為捐贈者。台北榮總移植外科醫師鍾孟軒最近上節目《醫師好辣》當來賓,該集內容與器官捐贈有關,他分享國外文獻過去一起捐贈器官的案例。一名捐贈者死後將器官捐贈出去,但隔了2、3年之後每位受贈者全都罹患癌症,且全部都是乳癌,連男性受贈者也不例外。經過院方進一步追查,才發現當初那名大愛的捐贈者,早在器官捐贈當時已經罹患乳癌,鍾孟軒表示,在做了基因比對後,他們發現乳癌來源就是那位大愛捐贈者。藉由這個故事,鍾孟軒直言,其實並非有心想要捐贈器官就能捐得成,還是要經過許多完整的評估,才能確保捐贈時沒有明確感染、沒有惡性腫瘤等問題,「他(捐贈者)才能夠有這個福分,我們大家才有這個福分,可以得到這樣子的一個愛心。」器官捐贈是指將腦死病人功能健全的器官或組織,經由無償捐贈的方式,移植給比對適合的病人,治療受贈者的疾病和延長生命的目的。而台灣還有針對器官買賣的法律,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器官是出於愛心的捐贈,不能有任何交易行為,違者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北部醫院爆活摘器官 器捐中心還原過程:是認知落差
北部一間醫院被爆疑似在病患還接著葉克膜、心跳尚未停止前,就要求檢警人員進行相驗,準備進行器官摘除手術,引發軒然大波。對此,器捐中心公開該患者的捐贈過程,強調從醫療、倫理和法律3面向,皆符合法規與專業原則。今年5月一名車禍重傷送醫的男性送到北部一間醫院,當日經緊急搶救與手術後持續昏迷,病情危殆。不過爆料指出,患者疑似在裝葉克膜、心跳仍在跳動的情況下,院方就聯繫檢察官及法醫到場相驗,並把患者移至手術台欲進行器官摘除手術。器捐中心董事長李明哲今(12日)說明,該患者騎摩托車自撞,送醫時已經OHCA狀態,在急救時給予很多藥物,病人有恢復心跳,但生命徵象依舊不穩定,一系列檢查發現有主動脈受損、心包膜積水等現象,於是緊急手術放置主動脈支架和裝上葉克膜,當天凌晨送進加護病房。李明哲提到,患者隔天仍處於深度昏迷狀態,昏迷指數3分,醫療團隊找家屬開第1次會議,說明預後不佳且瀕臨腦死,家屬第一時間表達不希望家人繼續受苦,經醫療團隊持續觀察後,狀況仍不穩定,再找家屬開第2次會議,當時患者仍呈現昏迷指數3分,瞳孔完全沒有光反射,是瀕臨腦死的現象,要挽救不太可能。李明哲表示,家屬了解狀況後,主動提出器官捐贈,而該患者原本預期要執行腦死判定器官捐贈程序,但評估後病況恐無法穩定支撐完成腦死判定程序,醫療團隊跟家屬提出「心跳停止後器官捐贈」,並充分跟家屬說明執行過程,家屬討論後同意進行捐贈。由於意外死亡要報請檢察官相驗,家屬也會經過檢察官偵訊,才會簽署同意書,在經過所有流程後,患者才推到開刀房,撤除包括葉克膜等維生系統,病患經過23分鐘心跳停止,之後觀察5分鐘,完全沒有心跳恢復,宣告死亡。李明哲指出,這件事需要大家非常熟悉,不然執行起來壓力非常大,起因是認知上的落差。他強調,這次事件會讓醫界擔心對社會大眾產生影響,民眾可能在不清楚事實的狀態下,會真正相信台灣有活摘器官,但台灣任何一家醫院或機構,絕對不可能有活摘器官的事情。

北部醫院爆心跳未停要摘器官 衛福部:已介入調查
有媒體爆料指出,北部某醫院疑似在病患仍接著葉克膜、心跳尚未停止前,就要求檢警人員進行相驗,準備進行器官摘除手術,引發違反醫療倫理疑慮。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1)日表示,當地衛生局已在了解中,衛福部也會確實督導,並到醫院了解狀況,嚴格審查。根據《太報》報導指出,北部某醫院今年5月發生疑似違反器官捐贈程序,疑似有1名車禍患者裝葉克膜、心跳仍在跳動的情況下,院方就聯繫檢察官及法醫到場相驗,並將病患移至手術台欲進行器官摘除手術。不過,檢察官及法醫到場後,發現患者未達死亡判定標準,應暫停器官捐贈程序,最終在院方關閉葉克膜後,等待患者自然死亡並經過5分鐘觀察時間,才完成相驗程序。投訴者更指稱院方曾向檢警人員說「若腎臟無法及時摘取,院內受贈者將無器官可用」。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日出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事件爆出後立即展開討論,法醫之意見必會高度重視,地方衛生局、中央主管機關及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皆已謹慎地介入調查了解。邱泰源強調,施行器官捐贈一定要按照行政程序規定,以合乎病人需要及醫療倫理,衛福部也會確實督導,並派員前往該醫院了解狀況,而該醫院已給予回應,會再深入了解狀況,嚴格審查此情況。地方衛生局則指出,已赴現場了解案件整體狀況,待充分了解情況後,才會依據相關規定判斷是否存在違法行為,且因案件涉及衛福部相關規定,目前也與中央部會保持聯繫,並持續質詢衛福部意見。

宜蘭男腦死捐器官遺愛人間 國九警開道護送奔波4趟
宜蘭一名30歲男性6日因腦幹出血,送至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極力救治後呈現腦死狀態,家屬認同器捐理念,希望發揮大愛,經院方判定腦死,捐出愛子器官遺愛人間,於8日進行器官捐贈摘除手術。今上午國九隊派遣巡邏車協助由宜蘭交流道上國道5號往北行駛,勤務共四趟,於下午1時40分任務圓滿結束。院方表示,其家屬認同器捐理念,捐出愛子器官遺愛人間,期望有緣份的人能重獲新生,代替愛子好好延續生命。遂今上午11時10分經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配對,因陽大為腎臟移植醫院,一顆腎臟將愛留宜蘭,其餘心臟、肺臟、肝臟、一腎臟及小腸將分送台大醫院、基隆長庚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移植。院方指出,今日適逢假日,國道五號為交通顛峰時段、車流眾多易造成壅塞,器官移植時間刻不容緩,尤其,心臟冰凍保存黃金時間只有二小時,在時間與速度賽跑的關鍵時刻,由國道高速公路警察局等單位通力合作,替各院救護車開道護送器官,以求盡快、安全將器官送達移植醫院,共同成就捐贈者遺愛人間心願。國道第九公路警察大隊表示,接獲陽明醫院通報, 8日下午需協助護送器捐案,因手術進行順利,勤務時間提早至上午11時10分移植器官從陽大醫院出發,故派遣巡邏車協助由宜蘭交流道上國道5號往北行駛,勤務共四趟,終於在下午1時40分任務圓滿結束。

凌晨闖紅燈追撞致死!肇事男6月刑拘+500萬和解 騎士器官捐贈
台中市南屯區2024年6月,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死亡車禍,46歲麵包店二代老闆王姓男子凌晨騎機車載運糕餅時,遭28歲陳姓男子駕駛小客車闖紅燈追撞,導致王男頭部重創,經急救後仍於2天後被判定腦死,最終不幸辭世。根據台中地方法院最新判決,肇事者陳男於2024年6月9日凌晨1時30分左右,在南屯區文心路一段與五權西路二段路口,因未注意紅燈狀況,從後方高速追撞正等紅燈的王男機車,造成王男嚴重頭部外傷、顱內出血、血胸及多處骨折,送醫後雖然搶救,但仍不幸於同月11日確認腦死,家屬在悲痛之餘,同意將王男的器官捐贈,給予其他病患重生希望。法院審理期間,陳男坦承過失,並態度良好,與死者家屬達成500萬元和解協議,已先支付470萬元,法院依過失致人於死罪判處陳男有期徒刑6個月,得易科罰金,並緩刑4年執行;此外,剩餘賠償款項將分期支付,從2025年4月起至2027年3月,每月支付5000元,2027年4月起每月1萬元,直到全額賠償完畢。

南基醫院小編靠迷因吸引6萬人追蹤 他宣佈離職大批網友不捨留言「突然覺得失去了動力」
近年來隨著社群平台的興盛,無論是政府部門、民間企業,都有網路小編負責社群宣傳並與網友互動。南投基督教醫院的社群小編,靠著結合動漫與醫療知識的迷因圖,以及AI生成影片,吸引了超過6萬人追蹤醫院粉專,不過該名小編近日於Threads上發文,證實已離職的消息,讓大批網友感到相當不捨。在網路時代,企業、公部門都相當看重社群媒體的經營,南投基督教醫院的小編,利用動漫、港片、遊戲等題材,甚至是AI技術,結合時下流行的迷因,讓該粉專擺脫以往對於醫院粉專正經、一板一眼的刻板印象,在短時間之內迅速爆紅,吸引超過6萬人追蹤。該名小編曾以動漫《進擊的巨人》製作哏圖,推廣器官捐贈,並將動漫《我獨自升級》與減重議題結合,利用諧音發想出「我肚子升級」,宣導正確瘦身的方法。小編甚至搭上網路風潮,利用AI技術,將南投基督教醫院的自創角色與中國實況主「小明劍魔」的熱哏結合,宣導醫病間理性溝通、彼此尊重的重要性。不過該名小編也曾遭網友質疑,這類詼諧的迷音內容,是否與醫院立場相符,對此小編回應「上帝沒說不能玩動漫梗(哏)」,幽默的回覆也獲得大批網友好評。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4月的分析,南投基督教醫院在3月到4月間,靠著「迷因」、「好笑」、「笑死」等詞彙,在網路上累積超過2000則聲量紀錄,更有網友特地發文表示「如果心情不好,就去刷南投基督教醫院的貼文」,可見其影響力之大。不過南投基督教醫院於26日在YouTube上發佈影片,向應屆畢業生獻上祝福後,小編本人隨後也在Threads上發文,透露自己已經離職,讓網友們相當不捨,紛紛留言「南投基督教醫院的小編離開,以後我的迷因哏圖怎麼辦,突然覺得失去了動力」、「兩年就讓1個地區醫院在網路上聲名大噪,那也是很強的」、「加油,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希望能在其他地方看到你發光發熱,人才不會沒落的。」

為醫學研究捐遺體!他發現媽媽被用於「炸彈測試」 怒提告捐贈公司
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名男子近日對一家遺體捐贈公司提告,原因是他發現原本為阿茲海默症研究而捐出的母親遺體,竟被用於美國軍方的炸彈測試實驗,引發社會譁然。根據外媒報導,吉姆斯托弗(Jim Stauffer)的母親多麗絲(Doris)於2014年因阿茲海默症病逝。斯托弗遵從母親的遺願,將她的遺體捐贈給位於鳳凰城的「生物資源中心」(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簡稱 BRC),希望能為該疾病的研究做出貢獻。然而據《路透社》的報導,斯托弗後來發現,包括其母在內的20多具捐贈遺體,竟被轉賣給美國軍方,並在爆炸實驗中使用。報導指出,BRC以每具遺體約5893美元的價格出售,未告知家屬遺體的實際用途。斯托弗在接受《KNXV》採訪時表示,「我無法從這件事中擺脫出來。每當回憶湧現、每當我看著一張照片,就會浮現這樣醜陋的畫面,揮之不去」。他認為,BRC業者對家屬和逝者毫無尊重,只在乎金錢利益。報導中指出,美國每年約有2萬人選擇將遺體捐作醫學研究用途,但遺體捐贈行業在法律規範上仍存在許多灰色地帶。儘管《統一解剖捐贈法》對器官捐贈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監管,但專家指出,對於完整遺體的用途和處理,相關規範仍十分模糊。聯邦調查局特工保羅(Paul Micah Johnson)長期調查此一領域,他指出,「醫學研究和教育,尤其是教育,是一個模糊的術語,即使在法律中也沒有明確定義。整個行業對家庭的誤導相當普遍。」BRC目前已經停止運營,其負責人斯蒂芬戈爾(Stephen Gore)曾因非法控制企業而被判處一年監禁緩刑以及四年監督釋放。他在法庭上承認錯誤,但此案仍引發社會對遺體捐贈透明度與倫理規範的高度關注。目前斯托弗對BRC提出的訴訟仍在進行中,他表示希望透過法律途徑,為母親及其他受害家庭討回公道。

21歲男大生車禍腦死器捐 3寶爸等1000天「配對成功」重獲新生
器官捐贈可以造福等待移植的病患,重獲嶄新的人生。有一名50多歲剛退休的3寶爸,因為腎臟衰竭需要洗腎,難以維持正常生活,因此老婆偷偷登記器官捐贈等候名單,在等了1000多個日子後,總算出現了希望。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分享案例,提到這名3寶爸因為長年糖尿病控制不良,腎臟逐漸衰竭,最終進入血液透析,也就是所謂的「洗腎」,從此生命彷彿被機器接管,原本退休想好好享受生活,好好旅遊、陪伴家人度過人生,完成心中的的夢想,但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以致於要正常生活都很辛苦,但還是堅強面對,「我不是怕死,我是怕還沒盡到做丈夫、父親的責任,就倒下了」。3寶爸怕腎移植的副作用,還有很難排得到,但老婆偷偷登記等候,一等就是1000多個日子,直到某天醫院來電通知:「有位年輕男性發生車禍腦死,家屬同意器官捐贈,你的配對成功了」,終於等到不用洗腎的那天。據了解,該名器官捐贈者是一名21歲大四生,熱愛籃球和音樂,也喜愛助人,從學校騎機車回家途中出意外,醫師告知家屬無法恢復意識,母親含淚表示:「他曾在身分證上勾選器官捐贈。這是他生前的願望,我們要幫他完成」,才讓這名3寶爸重獲新生。呂謹亨指出,3寶爸的腎移植手術順利完成,移植的腎臟業慢慢適應,順利恢復,第一次不用接管透析機,雖然要持續服用抗排斥藥物,但剩餘的人生終於不用再被洗腎室拘束,甚至可以陪家人出國,繼續完成夢想,「他非常感謝這位大學生,他不只救了這幾位患者,也救了好幾個家庭。他還年輕,還沒來得及看這個世界,但這些患者,會替他,好好看、好好活!」

中國「早產兒捐腎」登國際期刊 名醫揭「疑點重重」:健康寶寶被摘器官or論文造假?
歌手Tank(呂建忠)近日高調宣布,在中國成功接受心臟和肝臟同期移植,成功後「宛如重生」。雖然中國媒體對此進行高調宣傳,但在台灣卻掀起對於器官供體來源的討論熱潮。衛福部次長林靜儀12日發文指出,她搜尋醫學期刊後發現,2023年確實有中國學者投稿,讓極低體重早產兒捐贈腎臟的個案,讓她深感震驚與困惑。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也在13日發文指出,當他讀完該篇論文後心中充滿疑問,認為2名早產嬰兒被放棄搶救而捐獻出器官的過程中,有太多可疑的地方,讓他質疑:「要不是早產兒是在健康下被摘器官,就是論文造假?」名醫陳志金13日在臉書發文提到,近期Tank在中國移植心、肝臟的問題,引起台灣對於器官移植議題的關注。他認為,藝人運氣是不是有這麼好,可以同時獲得心臟、肝臟移植,先不討論。但他關注的是「早產兒捐腎給成人」的議題。或許有人疑惑,「早產兒的腎臟這麼小,真的可以捐給成人嗎?」陳志金醫師則指出,「這個不是傳言,而是事實,是已經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的『案例』。就是2023年這篇,極低體重29週早產兒「捐腎」給成年人的論文,近日引發廣泛討論。該期刊應該會發現,怎麼近日這麼多台灣人下載來閱讀?」陳志金表示,該篇論文標題著重介紹了「最低體重和年紀的器官捐贈者」,將其視之為醫療上的重大「突破」與「成就」,但台灣人更關心的是,當中有沒有倫理的問題?有沒有非自願的問題?有沒有牽涉到買賣的問題?是否是計劃性、系統性的進行?早產兒是否有受到極積的搶救?他進一步分析,論文中提到的2例捐出器官的早產兒,都是大約29週,體重不滿1.2公斤,而且2人都不是因為宣告「腦死」才做出器官捐贈,而是在「被宣告無法救治後」,父母接受了撤除維生的建議,最終嬰兒心跳停止,才進行器官捐贈。在此,陳志金提出第一個質疑:「父母在嬰兒出生2、3天就『接受撤除維生』--是的,論文中寫的是『接受』而非『要求』。這表示是『被動』的『接受建議』嗎?有沒受到什麼壓力呢?」陳志金醫師繼續轉述論文案例,表示第一例早產兒的2顆腎臟加起來才24克,捐給了一位75公斤重、34歲、從沒接受過洗腎的年輕女性;第二例早產兒的2顆腎臟加起來才27克,捐給一位46公斤、25歲、洗腎6年的年輕女性。對此,陳志金醫師直言,上述的狀況對於台灣醫療來說,是「非常無法想像」的事。因為在現代新生兒加護病房照顧之下,29週的早產兒是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健康長大的。既使病情很不樂觀,對於滿心期待新生命到來的父母來說,放手仍然是很困難的決定,通常都會選擇「救到底」。然而,假如經過長時間的猶豫,寶寶的腎臟就可能經過長時間的缺血,導致腎臟功能受損,無法用於捐贈。偏偏這2對父母能夠在寶寶出生不到3天,就做出這麼艱難的決定,因此他提出第二個質疑:這其中是否有人「故意引導」,抑或父母無法負擔繼續治療的費用,不得不做這樣的選擇?接著,陳志金醫師又提到了2名受贈者,她們同樣很年輕、洗腎年齡極短,其中甚至有人「從沒接受過洗腎」。讓他直呼「這個我們真的無法想像!是中國等待換腎的人很少?還是腎臟來源很多,讓她們的等待順序可以這麼快排到?還是她們太幸運了,這2名早產兒就只能配對到她們?」對於有患者可以在從未洗腎的狀況下,得到新的腎臟移植機會,讓他提出第三個質疑,「不免讓人想到,是不是有經過什麼刻意的安排?」陳志金還提到,器官捐贈過程中,通報、配對等等作業都需要時間,以論文中提及手術的效率,如果說沒有「提前準備」,很難讓人信服。此外,他還注意到2名捐出器官的早產兒「全都是女嬰」,讓他不禁質疑「這是不是只是一種巧合?」他另外引述台大新生兒科陳倩儀醫師在閱讀該篇論文後提出的質疑,陳倩儀醫師指出,根據論文中給出第一例早產兒的Apgar score(新生兒評估分數)及曾發生胎兒窘迫情況顯示,此案例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缺氧,器官應該無法維持正常狀態;再加上移除維生設備15分鐘之後心跳中止,再等5分鐘後宣布死亡,正常來說腎臟早就已經沒有功能,且腎臟因早產不成熟,腎元數少,正常情況根本無法再使用。因此這名嬰兒被判斷「沒救」,但是「腎臟可以用於捐贈」的狀況,是一種「極不可能存在的事」!陳志金醫師對此評論,如果不是早產兒是在健康的狀況下被摘下器官,就是論文造假。而他也發現國外有學者向期刊投書,認為第一位女嬰的狀況根本就不是「命危」,並呼籲在處理新生兒器官捐贈時,更應該平衡醫療資源需求與對生命尊重的原則。此外,陳倩儀醫師還質疑,論文中只提到家屬在第2天接受移除維生設備並捐贈腎臟,卻未提醫院「何時抽了寶寶的血做配對」。陳醫師指出,配對時通常需要抽血至少3至5c.c.,與基因相關的配對,甚至有時會被要求抽10c.c.的血液。但僅有1.07公斤重的早產兒,全身血量預估僅有85c.c.,若要進行常規的配對抽血,恐怕會讓她流失超過10%的血液,何況早產出生後低血壓的寶寶,本身就要做各種血液檢驗來評估狀況,因此寶寶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血液,讓她在出生後才去做正規的配對。陳志金醫師對此則懷疑,是否在寶寶出生前「就已經先行配對好」,才會有之後一連串的事件。陳志金醫師還在發文中強調,這些日子裡台灣雖然掀起對器官移植的熱烈討論,但有些討論「故意混淆視聽,讓民眾對台灣的器官移植產生疑慮」。他要請大家放心,因為這幾天討論的爭議,都是針對「中國的情況」,與台灣無關,呼籲有心人士不要影響台灣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器官捐贈風氣,也不要讓有意促成大愛的人產生疑慮。他還在留言中表示:「很慶幸的是,我們可以在台灣談論這個議題、也不需要有這些可怕的擔心。」

早產兒成器官來源?台大醫曾接生「無腦兒」 父母盼器捐結局曝光
男歌手Tank(呂建忠)近日成功接受心肝移植手術,然而對岸長期以來都有強摘器官等醜聞,相關話題引發外界議論。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透露,自己很久以前接生過「無腦兒」,父母希望進行器官捐贈,幫孩子盡一份大愛,結果國外醫學倫理權威態度異常嚴肅,警告絕對不行拿無腦兒當器官來源進行移植。施景中昨天(11日)在臉書發文,「很久以前接生過無腦兒(大腦皮質沒有發育,一種神經管缺損,無法存活,但其他全身器官都會發育良好)。孕婦和男友是兩小無猜型、因未成年不敢講,所以等到轉到我這裡來的時候,已經接近足月生產,她們想讓小孩出生後平靜地走掉。生產前夕,孕婦跟我表達意願,想要幫小孩做器官捐贈,算是幫小孩盡一份大愛。」施景中提到,雖然婦產科跟小兒科及器官移植小組都有聯繫,但過去沒有類似案例,於是他詢問了國內醫學倫理權威蔡甫昌教授的意見,「蔡教授馬上聯繫他國外這方面的權威朋友尋求意見。本來以為只是簡單的yes或no的問題,沒想到蔡教授的朋友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嚴肅,洋洋灑灑寫了許多篇幅,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據了解,國外專家表示,相關議題在1970年至1980年間,曾經被熱烈討論過,但是到1990年代已經形成定論,而且附上警告,以後不能再修改,「結論就是不可以拿無腦兒當器官來源做移植(即使這樣的異常兒根本無法存活)」。施景中指出,無腦兒不行作為器官來源進行移植,是因為他們的腦死判定和大人不一樣,或者根本無從判定,更何況是最近幾天討論非常熱烈的「早產兒當器官來源」。施景中坦言,昨天看到對岸影片不知真假,內容令人反胃做噁,「但是那29週胎兒的器官移植是刊登在世界知名文獻,卻是千真萬確做不了假。」

「國有器官」黑幕掀議 遭指控器官移植一條龍服務…羅東博愛醫院發聲
男歌手Tank(呂建忠)近日公開自己到中國浙大二院進行心肝移植手術,成功後宛如重生,但外界除了恭喜他,也有人質疑器官移植背後是否有什麽內幕,而網紅八炯也聊到「國有器官」的黑幕疑雲,網友們也開始討論中國器官捐贈黑市。而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因為千金嫁給薄熙來兒子薄瓜瓜,且院方不久前也開始有器官移植服務,遭指控是否為「一條龍服務」,對此,院方已發聲駁斥。近期各大社群熱門話題之一就是「器官移植」,因為Tank多年來因身體問題在演藝圈載浮載沉,近日卻突然發文感謝中國浙大二院為他移植心肝成功,讓網友質疑他一個台灣人為何可以輕鬆順利匹配到受贈者,不禁懷疑與器官捐贈黑市有關。有網友注意到,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千金不久前才嫁給薄熙來兒子薄瓜瓜,前段時間該醫院也開始提供器官移植服務,與北部醫院聯手合作,不禁聯想該不會就是「一條龍服務」,甚至質疑是中方有派任務。不過,博愛醫院今(11)日發聲駁斥,稱器官移植分配由國家管理,非院方主導,他們不具備任何選擇或指定器官受贈者的權限;院方更強調,器官捐贈均依法辦理,資訊公開透明,可受公評。【羅東博愛醫院聲明全文】近期因網路錯誤訊息流傳,對本院在器官捐贈與移植流程上的角色產生誤解,甚至有錯誤聯想與不實指控。羅東博愛醫院作為台灣器官捐贈體系一員,特此嚴正澄清,並說明事實如下:一、器官移植分配由國家統一管理,非由醫院主導台灣自民國91年起,依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設立「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TORSC)」,作為全國唯一的器官媒合與分配平台。並於94年起正式啟用線上自動分配系統,由系統依據「緊急程度」、「等待順位」、「醫療條件」等客觀標準,進行器官媒合,杜絕人為干預空間。本院作為「器官捐贈協助網絡(OPO)」之一員,僅負責協助器官勸慕與流程陪伴,不具備任何選擇或指定器官受贈者的權限。所有器官捐贈均依法辦理,資訊公開透明,社會各界可自由查詢。二、器捐流程全程依法,並由跨部門專業團隊審慎執行每一位捐贈者的愛心,都經由以下完整流程執行:1.成立「器官曁組織捐贈移植委員會」,集合主治、加護、手術室、倫理委員等跨部門人員,確認醫療條件、尊重意願,並確保符合法規與倫理原則。2.醫療團隊評估病情與可行性。3.由家屬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4.執行雙次腦死判定,均由具腦死判定資格醫師獨立進行,並依法有明確嚴謹的規定。5.因意外致腦死,判定必須經由檢察官簽署相關同意書。6.透過合作醫院之器官捐贈協調師協調受贈相關作業。本院始終以謹慎、尊重、合法的態度完成每一例器官捐贈,讓愛的延續在制度奧倫理的保障下進行。三、羅東博愛30多年來推動器捐實績,參與合作之院所遍布全台自1991年起,羅東博愛醫院即投入器官捐贈推動,歷年與台大醫院、台北榮總、林口長庚、萬芳醫院、雙和醫院等多家醫學中心合作,至今已完成31位捐贈者的大愛傳遞。過程中所有移植手術皆由具資格醫院依法執行,受贈者分布適及台灣各地,參與合作之醫療院所遍布全台:北部地區:台大醫院、振興醫院、三軍總醫院、台北榮總、亞東醫院、台北慈濟、台北馬偕、萬芳醫院、雙和醫院、耕莘醫院、國泰醫院、新光醫院、基隆長庚中部地區:中國附醫、台中榮總、中山附醫、彰基、秀傳醫院、童綜合醫院南部地區:成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雄長庚、高雄榮總、義大醫院、嘉義長庚東部與花東地區:花蓮慈濟、大林慈濟醫院、台東馬偕這些醫院皆經由政府主管機關核定與審查,並定期公布手術後存活率等統計數據,確保移植品質與社會信任。四、醫療合作為救命而設,完成遺愛人間的願望本院目前已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及「台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簽訂合作協議,目標在於讓重癥病患能夠在最近的地點,獲得先進且高品質的照護,同時也為懷抱大愛的民眾及家屬提供捐贈管道,完成他們遺愛人間的願望。絕無涉及任何背景考量或其他意圖。五、醫院守護的是生命,不容錯誤訊息抹煞各界善意每一位器官捐贈個案,都是一個家庭在巨大悲痛中做出的無聲成全。我們的任務是尊重每一位願意捐出的生命禮物,用專業奧制度保障捐贈者尊服,也讓受贈者重獲新生。也因此器官捐贈是台灣社會最珍貴的信任與大愛。羅東博愛醫院作為區域醫療機構,將持續以敬意與責任陪伴每位家庭完成生命傳承,也誠懲呼籲社會各界,以理性看待醫療議題,共同守護這份屬於台灣的醫療良心。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2025.4.11

長庚大學、長庚醫院聯合舉辦追思大會 捐贈者女兒:是媽媽教會我勇敢
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29日舉辦「2025年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其中捐贈遺體的彭惠蘭歷經等待器官移植,最後病情惡化。她生前說,「如果我等不到了,就全部捐出去幫助別人,讓很多家庭重生。」女兒彭千芸說「媽媽總是說自己很膽小,但在生命的最後,是媽媽教會了我,甚麼叫做勇敢。」經歷等待器官移植的忐忑和期待,從滿懷希望到病情急速惡化,最終成為大愛捐贈者。家屬彭千芸說「媽媽總是說自己很膽小,但在生命的最後,是媽媽教會了我,甚麼叫做勇敢。」她為母親感到驕傲,也祝福受贈者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29日舉辦「2025年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緬懷先人無私的大愛精神。(圖/校方提供)追思大會在長庚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辦,近千人緬懷先人無私的大愛精神,學校師生代表及醫療團隊也向捐贈者家屬致上最深的敬意。追思會中由心臟受贈者謝女士,代表受贈者向器官捐贈者家屬獻花表達感謝,由捐贈者彭惠蘭女士的女兒,彭千芸小姐代表收下。彭惠蘭從小生活在泰國清邁的山上,小小年紀就到曼谷市區打工,供家人的孩子讀書、生活、整修房子。離鄉背井嫁來台灣的她,幾年後丈夫過世,含莘茹苦拉拔子女長大,為了孩子們,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仍堅持治療,她的人生充滿了挑戰與困境卻從不放棄。她生前表達捐贈意願,最後捐出肝臟、腎臟及眼角膜遺愛5個家庭,她用生命教會了身旁的人什麼是無私的愛和勇敢。追思會中亦由中醫系學生沈姵㚬代表醫學院受教學生,獻花給鄭兆申大體老師的兒子、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鄭振牟教授。鄭兆申是敬業奉獻的國小教師,一生致力於教育,深信知識能改變社會。如今將身體捐贈醫學,延續對知識的貢獻,與鄭振牟一起在長庚大學培育英才。期望學子們珍惜學習機會,將知識化為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表示,今年追思會共緬懷紀念71位器官捐贈者與23位大體老師,這94位來自各行各業及不同年齡層的大愛捐贈者,在人生謝幕之際經家屬成全完成大願,器捐者幫助病危患者重獲新生,延續精采生命;大體老師引領醫學生們學習醫學知識與技能,感受生命重量,對社會的貢獻不言而喻。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表示,長庚體系全力推展器官捐贈及移植醫學的發展,迄今已協助超過2343名有捐贈意願的病患完成器官捐贈心願。在過去一年內,長庚體系幫助138名病人完成器官捐贈,也完成292例大愛移植,協助等待移植的病人延續生命。

他器官移植後「染狂犬病身亡」 美密西根州衛生官員證實
密西根州衛生部門於美東時間26日表示,1名於去年12月接受器官移植的當地居民,因移植的新器官帶有狂犬病病毒而感染死亡。密西根州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發言人蘇芬(Lynn Sutfin)在聲明中指出:「公衛調查後證實,患者是透過移植器官感染狂犬病的。」該部門透露,這名患者去年12月在俄亥俄州某醫院接受移植手術,並於今年1月死亡。聲明未透露受贈者身份及移植器官類型,僅說明捐贈者並非密西根州或俄亥俄州居民。蘇芬表示,上述2州的衛生部門與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在調查過程中「密切合作」。CDC狂犬病實驗室最終確診了該病例。聲明補充:「衛生官員已共同評估包括醫護人員在內所有接觸過該患者的密西根州人士,確認其是否可能暴露於狂犬病的風險中,並在必要時提供預防治療。」該部門拒絕向NBC新聞提供更多細節,俄亥俄州衛生部門與CDC也未回應置評請求。報導補充,人類若接觸受感染動物(如蝙蝠、浣熊、臭鼬或流浪狗)的唾液或血液,可能感染狂犬病。初期症狀與流感相似(包括發燒、頭痛和噁心),使得患者難以立即察覺。病情惡化後會出現吞嚥困難、唾液分泌過多及幻覺等症狀,若未及時就醫治療,嚴重恐致命。另根據CDC的狂犬病數據顯示,1960年前美國每年有數百人因此死亡,近年已降至不足10例。雖然美國現行器官捐贈篩檢雖包含病毒、細菌等感染檢測,但狂犬病通常不在常規檢驗之列,主因為檢測過於耗時,且人類狂犬病病例極其罕見。據悉,2004年阿肯色州亦發生3名移植患者因接受染病捐贈者器官,最終死於狂犬病的案例;2013年還有1名腎臟移植受贈者因捐贈器官感染狂犬病死亡,事後調查發現,該名佛州捐贈者就是因為狂犬病才身亡,但他的死因一直到受贈者死亡後才被證實,當時另有3位患者接受其器官移植。

3歲女童遇意外不幸身亡 父母決定器捐!「3重症童」重獲新生
大陸杭州一名3歲女童日前在家門口玩耍時發生意外,送醫經過多日搶救後,仍不幸身亡。事後,她的父母決定將愛延續下去,將女兒的肝臟、腎臟捐出,順利讓3名重症兒童重獲新生。大陸杭州一名3歲女童11日在自家門玩耍時發生意外,被送往當地醫院進行搶救。不過經過多日治療後,雖然女童有暫時恢復自主心跳,但仍無意識,最終被醫生宣告身亡。而父母在得知女童離世的消息後,原先是希望能按照傳統習俗,讓孩子能夠早點「入土為安」。不過後來聽了器官捐贈協調員的細心講解後,了解還有器官捐贈這樣一種溫暖的方式,能夠讓孩子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最終決定將女童的肝臟、腎臟捐出。女童的父親表示「小孩躺在ICU裡搶救的時候,我們和其他家長一樣心急如焚地守在門口,一刻也不敢離開。將心比心,如今我們的孩子走了,如果透過器官捐獻能救回更多像她一樣不幸的孩子,讓那些家長不用再忍受我們的喪子之痛,我們願意。」女童的父母也在20日簽下《人體器官捐贈家屬意願確認登記表》,23日,在器官捐贈協調員的見證下,女童完成了器官捐贈手術,3名器官衰竭危重患兒也因她重獲新生。

歐陽靖談日本醫療制度「急診不是想去就能去」 嘆:台灣人真的要惜福
女星大S(徐熙媛)在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驟逝,不僅引起民眾施打流感疫苗的熱潮,也引發許多民眾對日本的醫療狀況的關注。過去曾與日籍攝影師前夫久居日本的女星歐陽靖對此表示「台灣人應該要惜福」,指出日本醫療制度與台灣截然不同,「分級制度」非常嚴格,很多大醫院如果沒有診所的介紹信不能初診,急診也不是想去就去,因此才養成日本人普遍有「照顧好自己」的觀念。就連日本成藥產業的發達,也與這種分級醫療制度有關。女星大S因流感在日本過世,消息震驚演藝圈,也引起不少民眾對日本醫療環境的好奇。過去久居日本的女星歐陽靖就在臉書分享文化差異,表示日本醫療體系的「分級制度」非常嚴格,很多大醫院如果沒有診所的介紹信,無法進入初診,急診也不是想去就去。院方常常保守治療,加上小醫院設備不足,導致病情延誤的狀況時有所聞,看診費用也高。歐陽靖表示,很多日本人一輩子沒去過幾次醫院,「如果得進醫院,一定是蠻嚴重的事情」。她還表示自己在日本疫情期間,就是看見了醫療崩潰的情況,因此選擇回台灣待產。但她也指出,這種醫療制度對社會而言有利有弊,正因為在日本就醫沒有台灣那麼方便,因此日本成藥產業非常發達,而日本民眾也普遍養成了「照顧好自己」的概念。並感嘆:「擁有全世界最完善醫療的台灣人真的要惜福。」在文末,或許是受到大S忽然驟逝的影響,歐陽靖也談及「盡人事,聽天命」的概念,表示只要有任何一個人將會因為自己的離去而難過,就應該盡力照顧好自己、保護好自己,「該來的那天還是會來,但我捨不得愛我的人流淚,所以我會用最大的力量往健康的路走去。」她也表示自己面對可能到來的死亡,已經簽署了《病人自主權利法》文件,放棄臨終無效急救;也簽立器官捐贈同意書、大體捐贈同意書,表示如果身體狀態不符合器捐,至少可以捐大體做教學用。此外,雖然自己沒什麼財產,但保險、信託、生前遺囑都要立好,要把小孩未來歸屬安排好。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陳佩琪年前發文表達思念 半夜凍醒擔心柯文哲也很冷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京華城、政治獻金案遭羈押禁見,妻子陳佩琪今(26)日於臉書發文講述曾陪伴柯參加無數活動,柯為了目標堅持不懈,並抒發對柯文哲的想念,「天氣很冷,有時半夜凍到醒來,就想到你是否也覺得這麼冷呢?」陳佩琪在文章開頭寫到,「過年前,想寫些東西給你,雖然知道你不能回我什麼」,她表示,2023年對柯文哲來說可能是人生中最忙碌的一年。他參加了無數活動,拜會了許多人,努力壯大民眾黨。陳佩琪說,柯文哲常說台灣不能繼續停滯下去,並以此為目標不懈奮鬥。自己在選戰期間多次陪伴柯文哲參與活動,成為他忠實的支持者與「小跟班」。她特別提到對一場「衷心告白」演唱會印象深刻,那是她記憶中最深、最甜蜜的瞬間,然而如今她卻希望這場演唱會從未發生。陳佩琪指出,柯文哲為了演唱會付出了極大努力,犧牲睡眠,練習自己不擅長的唱跳,只為讓小黨選戰能有所突破,這場演唱會最終募得77萬元,但柯文哲未取分文。如今起訴書卻指控柯文哲貪汙這場演唱會的所得,讓她深感不公。陳佩琪提到,柯文哲在醫界時,致力於器官捐贈的公平性,將多年心血完成的器捐白皮書無償提供衛生署使用;從政後,他為台北市政府還債500多億,世大運更為市府節省50多億,市長任內將特別費全數作為員工績效獎金。陳佩琪感慨,曾為公共利益付出如此多的柯文哲,卻因構陷的圖利與貪汙罪而被關押在陰冷的牢房中,「我好想你。」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