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
」 便秘 大便 中醫 身體 社群平台
公益董座1/陳致遠9/7自辦音樂會 獻聲為警消社福團體募款
「希望在有能力時幫助需要的人;扶一位長者過馬路,也是一種幫助,很多企業家回饋社會做的很多,比比皆是,我沒有很特別。」誼遠控股集團董事長陳致遠接受CTWANT專訪時,述說投身公益邁向三十年期許,而對於他的二通電話,加速催生兒童肝膽、肺臟移植基金會,他只簡單地說:「是做對的事。」9月7日,陳致遠將首度自辦公益音樂會《英雄有愛》,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型劇場登場,準備為警消、無國界醫生、更生少年、導盲犬教育等十個社福基金會團體募款,「邀請親朋好友來聽我演唱,還要捐款共襄盛舉。」被稱為「企業界美聲」陳致遠從小喜歡唱歌,迄今常受邀演出,並錄製「La Passione熱情」為名的專輯。(圖/陳致遠提供)在這之前,7月19日,他也會在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25周年公益活動中現身演唱,與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台灣石化合成董事長吳澄清家族共同呼籲各界繼續關注「愛肝護肝從小做起」,他們都是基金會成立的重要推手。今年63歲的陳致遠,為萬海陳家第三代,目前為誼遠控股集團董事長、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創辦人、勇源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同時還擔任十餘個社福基金會董事。1999年一天,陳致遠主動致電給兒童肝病預防研究的台大醫院張美惠教授,開啟迄今與基金會「wonderful journey」緣分。張美惠醫師正是兒童肝膽基金會的創辦人、中央研究院院士,長期專注在兒科胃腸肝膽營養學及癌症預防。2000年7月基金會成立,2004年開始推動全國性嬰兒大便卡篩檢膽道閉鎖,可說是世界第一個實行此法的標竿國家,當時台灣孩童罹患該症的比率為萬分之二,與全球各國相比不算低。陳致遠(右二)25年前致電張美惠教授(左二)一通電話,協助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成立,圖為2008年以敲破寫有肝病的冰雕,呼籲高危險群媽媽和孩童都應主動篩檢C型肝炎,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圖/報系資料)張美惠教授告訴CTWANT記者說,「當時許多兒童因為沒有很早檢查出有肝膽問題,治療成果有限,長期反覆感染膽道炎住院,導致營養不良,生長遲滯,最後併發食道靜脈瘤出血、肝硬化,只能等待換肝。在器官捐贈風氣還不是很高的當年,很多兒童最終都在病痛中離去,留給家人永遠的痛。」「醫界和家長們就發起成立基金會,希望能夠在兒童肝膽疾病預防、篩檢與醫療照護上給予支持。」張美惠說,「只是籌備三年,僅募得三百多萬元,還不夠成立基金會的一千萬元」,「突然,我接到陳致遠先生的來電,他說看了報導,讓他來補足成立基金會的差額。」在此之前,張美惠與陳致遠並不相識,「後來我才知道張教授是我熟識的前國泰醫院院長林志明醫生的夫人。」陳致遠說,「若我沒記錯,我是看了你們集團《中國時報》的報導,知道要為膽道閉鎖小朋友募款,起心動念一瞬間,是對的事,就去做。」陳致遠還補充說,另外一通電話就是看了自立報系的報導,致電給台大醫院李元麒教授支持成立肺臟移植基金會。李元麒是國內肺臟移植手術的權威,他在2011年因病英年早逝,「想起李教授癌逝離去,令人傷心。」2004年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開始推動全國性嬰兒大便卡篩檢膽道閉鎖活動,收到許多參加家長寄來的信函,受到海內外注意。圖中為陳致遠。(圖/兒童肝膽基金會提供)「我在國外讀書,返台工作那年是30歲,多年後,開始覺得自己行有餘力,可以支持公益團體。」陳致遠談起初衷,「我一直很喜歡唱歌,在每隔幾年基金會的周年慶活動中,我會歌聲分享給大家。後來看到孩童長大後健健康康的回來當志工,看到一起扶持基金會的年輕醫生如今要卸任醫院院長,這25年相當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旅程,有許多『成長』的記號。」陳致遠說,家族長輩成立萬海慈善基金會、勇源文教基金會作公益,一年多前開始捐助警消界戰術止血帶,「第五天就派上用場救了一位民眾的生命」,「我沒有很偉大的願景,一步一腳印,在能力範圍內,儘量去幫忙需要被幫助的人;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是生活秘訣,你自己如果不能開心快樂,大概也沒有能力帶給人家快樂。」正如陳致遠在訪談中,分享一家很成功企業CEO接受採訪時,怎麼樣都說不出來覺得有什麼特色,卻讓人很習慣去他們那裡消費。因為CEO說「沒有什麼特色,就是做得讓人需要。」他常受許多團體邀請,參與公益、分享歌聲,行有餘力,就有他的身影。

男童天生沒肛門!「用GG大號」快5歲才就醫 肚子塞滿宿便漲成球
大陸廣東省深圳市男子阿斌(以下皆為化名)和妻子2020年迎來了1對雙胞胎,然而弟弟沐沐出生後,卻直接被送去了附近的兒童醫院。2、3天後,兒童醫院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醫生的1句話,卻讓阿斌當場嚇傻,因為孩子先天沒有肛門,大腸竟連到了尿道,因此只能透過生殖器大便。《南方都市報》報導,雖然沐沐先天肛門缺失,但大腸連到了尿道上(直腸尿道瘺),意味著糞便可以從生殖器排出,暫無生命之憂。由於家裡經濟困難,阿斌決定暫時不替孩子治療,打算先把兒子抱回家,看看養不養得大。就這樣,沐沐一直用陰莖大號,直到接近5歲。隨著孩子離上小學的年齡越來越近,解決問題越來越迫在眉睫。「4歲多才來治療,很少見!」深圳市兒童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毛建雄第一次見到沐沐時,感到相當驚訝,他專攻小兒肛門閉鎖,曾進行過3、400例手術,患者來自全國各地,多數人開始第一次手術都是在出生7天內,像沐沐4歲多才就醫,很少見。由於沐沐拖到4歲多才治療,即便平時可用生殖器排泄,但終究是「涓涓細流」,腹中不可避免地堆積了大量宿便,有一段結腸被撐得漲成了氣球,長達9厘米。第一次手術時,毛建雄和醫療團隊不得不把這段腸子拖到肚皮外,在腸子上開個洞,抽出一大堆宿便,又黑又臭。醫師提醒,先天性肛門閉鎖的孩子,往往是多病纏身、多發畸形,有些人多了一個腎(重複腎),有人少了一個腎(孤立腎),有人心臟破了個洞(房、室間隔缺損),有人多指,這些畸形往往隱藏較深,在產檢時難以發現。

上海餐廳推出菜餚「狗大便炒樹葉」一份售價235元 網友:菜名深深震撼了我
近日,中國網路上有一名上海網友分享了自己叫外賣時的獨特體驗,原來他在外賣軟體上叫餐,意外發現發現某餐廳列出的菜單上竟有一道菜叫「狗大便炒樹葉」,雖然下面有備註解釋「沙茶牛肉」,但這名網友仍然表示:「被菜單上的菜名深深『震撼』到了。」照片曝光,很快引起網友轉傳,雖然有網友以為只是老闆在跟外賣平台合作時「隨便輸入的名字」,然而很快就有上海網友表示,自己為了求證,特地親身造訪了這間餐廳,發現就連店內的菜單上,這道菜的名稱都印著「狗大便炒樹葉」。陸媒《讀秒財經》致電店內工作人員,對方則表示店裡的空心菜炒沙茶牛肉,確實就叫這個名字,並且透露名稱是老闆取的,他也不知道原因。不過他也表示,這道菜在店裡賣得不錯。對此,不少網友紛紛評論:「原來外面的世界已經這麼癲了。」、「很想知道餐廳的名字啊!有這樣的老闆,餐廳名字是不是更奇怪?」、「荒謬中帶了一絲好笑!」、「很想知道老闆小時候是不是跟狗大便還有沙茶有過一段往事。」還有一名座標上海的網友肯定了老闆為吸睛無所不用其極的戰略:「其實挺好笑的,我會去試試。」

拼多多與香港順豐停止合作卻仍推免運 包裹塞爆自取點民眾領貨須排4小時
中國網購平台「拼多多」與香港順豐快遞自6月30日停止合作,不過拼多多在與順豐「分手」後,繼續維持零元免運的政策,造成其他貨運公司的取貨點被貨物塞爆,民眾需要排隊4小時才能領到貨,有民眾自備椅凳排隊,商場更派出保全在一旁維持秩序。對此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就直言,這情況恐怕還得持續1至2週。根據香港媒體報導,順豐快遞在香港有近1200個自取點和自取寄件櫃,此外還與香港當地兩大便利商店聯手,提供24小時取貨服務。中國網購平台「拼多多」自6月30日停止與香港順豐快遞合作,導致用戶無法繼續使用順豐的自取點,卻仍維持零元免運的政策,香港用戶不必湊足免運門檻就能下單,只要購買1件商品,就能享有免運。此情況造成香港用戶的訂單量不減反增,卻因與順豐停止合作,減少許多自取點,大量包裹因而塞爆其他貨運公司的領貨處。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的家人,近日也在拼多多購物,9日早上11點左右,方保僑的家人到香港坑口南豐購物廣場1處自取點想要取貨,卻發現排隊等待取貨的隊伍竟有超過百人,民眾須排隊4小時才能領到包裹。事後方保僑到該商場視察,發現由隊伍的尾巴走到領貨處虛耗時1分鐘,許多排隊的民眾都已排到「黑臉」,甚至因長時間等待失去耐性,連連爆粗口。對此方保僑也直言,這種情況恐怕還得持續1至2週。而根據方保僑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排隊的人潮一路延伸至商場中庭,許多排隊民眾甚至自備椅凳,取貨處也已放不下成堆的包裹,部分貨物只能擺放在商場走廊,商場也加派保全在場維持秩序。

大便臭味藏玄機!「4種味道」洩腸胃健康警訊 醫曝:比症狀早出現
糞便是人體飲食經過消化管消化和吸收後剩下的渣滓,以及消化液和分泌物的混合物,絕不單純只是排泄物,其外型及氣味也多少反映身體的狀況。醫師透露,大便的「臭味」其實藏著不少學問,甚至是身體最早發出的健康警訊之一,當腸道出現異常時,第一個改變往往不是症狀,而是大便的氣味。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臉書粉專表示,一篇刊登在國際醫學與生物學期刊《The FASEBJournal》的研究指出,大便的氣味其實來自一種叫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 的氣體,這些氣體是腸道細菌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的,像是硫化氫(臭雞蛋味)、甲烷、氨氣等有趣的是,每種腸胃疾病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氣體組合。醫師說明,像是腸躁症(IBS)、發炎性腸病(IBD)、甚至大腸癌,患者糞便中的VOCs組成就跟健康人不一樣。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氣體就像「氣味指紋」,能提前反映腸道是否出現異常,甚至可能比症狀更早出現,換句話說,鼻子可能比儀器還早知道腸胃出問題。鄭泓志指出,不同的糞便臭味,可能對應不同的腸胃問題。以下是常見的4種異常氣味與其背後可能潛藏的疾病:1、黑便伴隨鐵鏽味或腥臭味這類異常氣味與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關。當胃或十二指腸出血時,血液經過胃酸與消化液分解,會釋放出明顯的鐵鏽味或腥臭味,同時大便的顏色也會因血紅素氧化而轉為黑色、呈柏油狀。常見原因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等。2、油耗味、濃烈腐敗臭,伴隨油脂殘留與漂浮便通常代表脂肪消化與吸收異常,可能與胰液分泌不足(如慢性胰臟炎、胰臟腫瘤)或膽汁排出異常(如膽結石、膽道阻塞、肝膽功能異常)有關。脂肪未被有效分解與乳化,會使糞便產生油耗味或濃烈腐敗臭。3、發酵酸味、帶氣泡的異常糞便這種氣味常見於腸道菌相失衡。當壞菌增生、好菌減少,腸道中的食物可能產生異常發酵,釋放出大量酸性氣體,使排便呈現刺鼻、酸臭,甚至帶氣泡的特徵。常見原因包括腸躁症(IBS)、益生菌攝取不足,以及長期壓力或作息失調。4、臭雞蛋味伴隨軟黏或糊狀的糞便常見於高蛋白飲食者,例如攝取大量肉類、蛋、乳製品或蛋白粉的人群。在這樣的飲食型態下,腸道細菌大量分解含硫胺基酸,就會釋放出更多硫化氫(H₂S)氣體,造成排便時出現強烈的臭雞蛋味。醫師提醒,異常的氣味若只是偶發,可能與飲食有關,但如果味道變化明顯且持續超過數天,尤其伴隨黑便、油便、腹痛或體重減輕等其他症狀,請儘早就醫檢查,以利找出背後原因。

川普傳記作者爆料! 川普到處炫耀《紐時》報「馬斯克吸毒」內幕:是我幹的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科技富豪馬斯克(Elon Musk)之間的恩怨再升溫!在川普第一任期中曾撰寫《烈焰與怒火:川普白宮內幕》的作者沃爾夫(Michael Wolff)爆料,川普近日在多通私下通話中向友人炫耀,宣稱《紐約時報》在今年5月底刊出馬斯克吸毒問題的報導,是由自己一手主導。據英國《獨立報》報導,沃爾夫3日在《每日野獸報》(The Daily Beast)的Podcast節目中爆料,表示川普近來在與親近友人通話時頻繁提及馬斯克,並稱自己向《紐約時報》揭露馬斯克使用毒品,「他打電話給某人,問:『你覺得馬斯克瘋了嗎?』然後接著說,『他一直在吸毒,你知道的,《紐約時報》寫過,他有在吸。』接著又得意坦白:『其實,是我們把消息丟給《紐約時報》的……關於馬斯克吸毒這件事。』」今年5月下旬,《紐約時報》刊出報導,稱馬斯克曾在川普2024年競選期間疑似使用K他命(Ketamine/氯胺酮)、聰明藥(Adderall/中樞神經興奮劑阿德拉爾)、搖頭丸(Ecstasy)及迷幻蘑菇等藥物。。馬斯克否認相關指控,但該報導引述十多位與馬斯克共事或熟識的人士,並援引記者掌握的私人訊息作為佐證。不過沃爾夫也坦言,他無法確認川普是否真是該則報導的情報來源,僅強調川普已明確對外「認領」此事。對此,美國白宮尚未做出正式回應,不過白宮通訊聯絡主任張振熙(Steven Cheung)在提供給《每日野獸》的聲明中激烈反駁沃爾夫,稱他是「一袋整天只知道說謊的大便」、「說謊成性又充滿有病幻想的騙子」,強調他罹患嚴重的「川普妄想症」,其言論毫無可信度。此前,川普與馬斯克在他參選美國總統期間、甚至是當選後曾有一段關係良好的蜜月期,不過近來2人在「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A)出現巨大意見分歧。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多次抨擊該法案浪費公帑,並反對川普的財政規劃。又威脅若法案通過,將自行創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挑戰支持該案的共和黨人。川普則毫不留情地回嗆,威脅要削減馬斯克企業所獲的政府補助,甚至放話「把他送回南非」。

1個月連2人大腸癌「才30幾歲」! 醫疾呼提早做大腸鏡篩檢
「大腸癌逐漸年輕化!改變就從現在開始」。肝膽腸胃科醫師張靖透露,自己在最近1個月內,就連續診斷出2位年僅30多歲的年輕人罹患直腸癌,因此他也提醒,及早的大腸鏡篩檢非常重要,並列出大腸癌年輕化的3個可能原因。張靖醫師近日在臉書發文透露,光是最近1個月內,他的門診就連續出現2位年僅30多歲的年輕人,原本都以為血便只是痔瘡引起,沒想到經過大腸鏡檢查後,竟確診為直腸癌。這樣的檢查結果不僅對病人和家屬造成沉重打擊,也讓張靖醫師感到十分不捨。張靖醫師在文中強調,雖然大多數血便確實是由痔瘡引起,但在未經大腸鏡檢查確認前,醫師永遠無法百分之百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他認為自己的角色,正是要透過大腸鏡檢查,幫助病人及早釐清血便背後真正的病因。面對世界各國都正面臨「大腸癌年輕化」的嚴峻趨勢,張靖醫師分析可能與多項因素有關,包括飲食西化(高油脂、低纖維)、生活型態改變(久坐缺乏運動)以及腸道菌落失衡等問題,當然少部分年輕大腸癌的情況與家族遺傳性高度相關。張靖醫師也強調,「至少我們可將『健康且規律的生活、及早的大腸鏡篩檢』這些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此才能大幅降低憾事再度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官網日前也發布新聞稿指出,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38.4人,更是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衛福部112年死因統計有6,791人死於大腸癌。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規律且及早接受糞便潛血篩檢與大腸鏡檢查是很重要的關鍵。大腸癌常見症狀如下: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然而可怕的是,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在門診中遇到有明顯症狀而來的病人,檢查後常常都已經是中晚期大腸癌,治療起來複雜且困難;而且治療過程與結果對病人及家屬都是一個沉重的負荷。謝文斌也提醒,大腸癌是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並治療的一種疾病。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相反的,如果大腸癌進展至第4期才診斷出來,5年存活率只剩15至16%。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至2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謝文斌建議大家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並且規律運動,還要定期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謝文斌文末也提醒,中壯年族群在社會經濟及家庭具重要角色,大腸癌年輕化,不只對家庭影響巨大,也會造成總體經濟損失。若能早期發現,可以單純使用大腸鏡切除,避免了開刀的風險與後續化療的煎熬。「為了家人與自己健康著想,記得按時接受篩檢,遠離大腸癌,才能擁抱健康的人生。」

小暑將至!4常見症狀易上身 中醫師推自製1茶飲、按3穴位養生
下周一是夏季的第5個節氣「小暑」,此時氣溫高、濕氣重,容易形成「暑濕夾雜」的氣候特徵。中醫師表示,夏天的陽氣旺盛,心火容易亢盛,濕氣重也會影響脾胃功能,使人出現疲倦、食慾不振、煩躁等問題,此時養生重點在於「清熱解暑、健脾祛濕、養心安神」,民眾除了調整飲食,也可自製山楂茯苓茶,或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幫助保健。俗語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描繪這個節氣氣溫節節攀升的特點;「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表示這個時節又濕又熱,讓人彷彿置身蒸籠。「暑」代表炎熱,「小暑」意味著天氣開始進入真正的盛夏,但比起「大暑」,尚未到最熱的時候。陽明馬光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陳佳伶表示,小暑對應人體的「心」與「脾」,民眾處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容易影響人體氣血運行,出現「暑熱傷津」,也就是俗稱的「火氣大」,一旦流汗過多則可能導致口乾舌燥、頭暈、疲倦,甚至中暑;「濕困脾胃」即濕氣重影響人體腸胃道消化功能,民眾容易腹脹、食慾差、大便黏滯,一旦氣溫炎熱時不小心食用太多生冷食物,可能讓濕氣跑入脾胃加重症狀。陳佳伶接著指出,民眾在小暑時也容易出現「心火旺盛」,是因夏天對應的臟腑為「心」,易有心煩、失眠、嘴破等症狀;「皮膚問題」則為濕熱環境容易引發民眾濕疹、汗疹或皮膚搔癢,也是因濕熱鬱積於肌表所致的症狀。陳佳伶表示,民眾在小暑調養時應著重清熱解暑、健脾祛濕,飲食宜採清淡、易消化為原則,避免過食油膩、辛辣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可多吃綠豆、冬瓜、苦瓜、蓮藕等清熱解暑食物和薏仁、紅豆、山藥等健脾祛濕等食材,百合、蓮子則能讓人養心安神。此外,陳佳伶表示,由於夏天氣溫炎熱,容易讓人流失過多水分,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自製並飲用「山楂茯苓茶」幫助消暑袪濕,一旦感到身體不適時則宜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合谷穴」,有助於調節氣血,清心火、健脾胃。一、山楂茯苓茶.食材:山楂10克、茯苓5克、菊花5克。.製作方法:將山楂10克、茯苓5克、菊花5克以500cc的熱水沖泡,然後去渣,稍涼後即可飲用。山楂茯苓茶製作方式。(圖/馬光中醫提供)二、穴道按摩.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中點往上3橫指(2寸)的兩筋之間,此穴安神助眠,可緩解心悸、失眠、暈眩。內關穴位置圖。(圖/陳佳伶提供).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凹陷處(犢鼻穴)往下4橫指,脛骨旁開1橫指處,此穴健脾祛濕,可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足三里穴位置圖。(圖/陳佳伶提供).合谷穴位於虎口處,第1、2掌骨間凹陷處,此穴清熱解表,可緩解頭痛、中暑的各種不適。合谷穴位置圖。(圖/陳佳伶提供)中醫師推薦穴道按摩助清心火、健脾胃。(圖/馬光中醫提供)

大腸癌年輕化!40歲肥胖男腹脹竟已肝轉移 醫示警「3症狀」速就醫
大腸癌已連續21年穩居台灣癌症死因前三名,且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引發醫界高度關注。肝膽腸胃科醫師謝文斌日前分享臨床案例指出,一名40歲體重過重男子因腹部悶脹就醫,檢查竟發現為大腸癌並合併肝轉移,強調腸胃症狀不可輕忽。謝文斌日前在臉書粉專表示,這名40歲男子平時不抽菸、不喝酒,唯一的危險因子是肥胖。他腹脹長達兩個月才就醫,結果已為晚期大腸癌。謝醫師指出,近年大腸癌有逐漸年輕化趨勢,許多病患因輕忽初期症狀延誤治療時機,導致一發現即為晚期。他提醒,若出現腹部經常不適、大便習慣改變或體重突然下降等情況,應立即就醫檢查。尤其是具有家族病史、肥胖或長時間久坐不動者,更應定期進行腸癌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改變病程走向。同樣關注腸道健康的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也曾分享病例指出,一名39歲女性因食量不大卻常感腹脹,就醫發現為晚期大腸癌。她半年內腹部急速膨脹,大便性質改變為稀軟,引起警覺。錢醫師分析,現代人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西式與外食比例高,紅肉、加工食品與高脂肪攝取過量,容易破壞腸道菌叢平衡,壞菌增加釋放有害代謝物,導致腸道慢性發炎、黏膜損傷與瘜肉形成,最終誘發癌變。

尿液變2色是肝臟出問題 醫曝3關鍵症狀:嚴重者死亡率高
適度喝水對身體健康很重要,假如水喝太少,小便顏色會變深。不過,顏色若呈紅茶色或烏龍茶色時,可能是肝臟在求救的警訊,如果喝再多水也無法改善尿液顏色,建議盡快就醫治療,嚴重可能會惡化成猛爆性肝炎,死亡率相當高。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專頁指出,急性肝炎是一種肝臟突然發炎的情況,常見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藥物毒性或酒精傷害。其症狀多樣,包括倦怠、噁心、上腹不適、黃疸等。其中,民眾可自我觀察的3大警訊為,持續的疲勞、食欲不佳,以及出現茶色尿。錢政弘說明,這些現象往往在疾病早期就會出現,需特別警覺。茶色尿,也就是尿液呈現深褐色或像紅茶、烏龍茶般的顏色,常被誤認為是血尿,但其實是膽紅素(bilirubin)無法正常從肝臟代謝,被排出到尿液中所致,是黃疸出現前的早期徵兆。錢政弘表示,有些人看到尿液顏色很深就拚命喝水,但是並不會變淡,這代表肝細胞已受損,無法有效處理血中膽紅素,是急性肝炎的重要臨床表現,怎麼喝都一樣,顏色都是深的。因此,若出現類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以防病情惡化。據了解,急性肝炎起初會出現發燒(低燒)、疲倦無力及食慾不振,並產生噁心、嘔吐或茶色尿,接著眼白及皮膚產生黃疸現象及伴隨皮膚癢,極少數病例可能出現短暫性灰白色大便,甚至產生門靜脈高壓情形。多數患者經過妥善治療後,通常能完全恢復健康,但有部分患者會惡化成猛爆性肝炎,死亡率極高,且需進行肝臟移植治療。

毛孩傳情1/Gino當司機兼狗狗保姆 送夏宇禾與好姐妹出遊
「Gino」蔡東威與小13歲的夏宇禾交往6年,在2023年傳出分手消息,不過兩人還是時常同進同出,關係讓人霧裡看花,不久之前時報周刊CTWANT才直擊Gino開車進入夏宇禾住處,當時Gino經紀人回應:「宇禾如果工作或私事出遠門,會請Gino或張家瑋幫忙照顧狗,Gino開到她家地下室就是接狗方便。」日前本刊又拍到夏宇禾旅遊前將愛犬交給Gino照顧,印證了經紀人說的,看來狗狗的確兩人之間的黏著劑。本刊直擊Gino在車上與夏宇禾的狗狗玩得很開心。(圖/本刊攝影組)6月13日下午1點多,本刊在台北市松山區路上巧遇Gino的黑色廂型車,車上除了開車的Gino之外,隱約可見還有其他人的身影,而相當明確的是,車上有小型犬不停對著駕車的Gino示好,伸出舌頭舔撒嬌,而Gino也予以回應。1點12分,車子開抵松山機場,車一停好,Gino便匆匆從駕駛座下車,並從車上拿下行李箱,迅速走到車右側的車門邊,動作有如同機場接送司機一般行雲流水。於此同時,沒有意外的夏宇禾下車,同行的還有張家瑋。Gino開車抵達松山機場,夏宇禾及張家瑋下車,Gino與夏宇禾交談幾句,張家瑋則在一旁等待。(圖/本刊攝影組)此次與夏宇禾同行的還有胡恩寧夫妻等人。(圖/本刊攝影組)儘管戴著口罩,但Gino眼神略帶殺氣,將行李箱交給夏宇禾並與對方交談幾句,張家瑋則是站在一旁嘟著嘴不作聲。送完2個女生,Gino任務完成載著女方的愛犬離去,而2女走進機場辦理報到,並與胡恩寧夫妻等其他同團的4男7女友人會合,前往國際線出境大廳排隊進登機管制口,前往上海旅遊。夏宇禾和張家瑋這對姊妹淘總是形影不離。(圖/本刊攝影組)胡恩寧PO出一群人出遊的照片。(圖/翻攝自胡恩寧IG)Gino與夏宇禾一起照顧狗狗已經不是第一回,今年5月本刊就拍到夏宇禾帶著愛犬到球館打球,結束後夏宇禾推著狗推車又背著球具,看來有些手忙腳亂,Gino見狀先將自己的球具放上車,接著立刻幫女方到繳費機繳錢,接著夏宇禾撿完狗大便,Gino拿濕紙巾幫忙擦,並接手將女方的球具放上車,並照顧對方的愛犬,一連串合作無間的配合,呈現出兩人完美的默契和對彼此的熟悉。先前本刊也曾直擊打完球後,Gino幫忙夏宇禾顧狗狗。(圖/本刊攝影組)

新北雙溪荷花盛開 農業局曝拍美照3祕訣
炎炎夏日,正值荷花盛開季節,新北市雙溪區7.5公頃「上林里荷花田」繽紛綻放,風景美不勝收,山明水秀的景致每年都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觀賞,更是近年熱門的賞荷景點。農業局分享荷花美拍3祕訣,邀請民眾把握花期來賞花,拍攝出絕佳美照。雙溪區「上林里荷花田」位於台2丙線16.3公里處,荷花田面積達7.5公頃,種植荷花、香水蓮及睡蓮等品種,一眼望去十分遼闊壯觀,好山好水的鄉村美景,更是讓人遠離塵囂的好地方。農業局說明,拍攝荷花田的祕訣,首先是善用景深及光影,人與荷花互動可拍出帶有情感氛圍的照片,民眾可站在田埂上,攝影者將焦距以荷花作為前景,結合模特兒的位置遮擋其他遊客或周邊雜物,整個畫面都是主角與花,人人都能拍出「人比花嬌」的迷人畫面。祕訣2「數大便是美」,大片荷田就是最壯觀的天然背景,攝影者使用廣角鏡頭,捕捉成片綻放的荷花,輕鬆拍出壯闊又夢幻的網美風格照。不論低角度仰拍或高角度俯拍,荷花田都是絕佳主場景。祕訣3「自然互動」,攝影者引導被拍攝望向遠方、作勢輕撫荷葉、撥動裙擺或低頭看花,自然的小動作讓畫面不呆板,增添生活氣息與詩意氛圍。雙溪區公所表示,「上林里荷花田」採友善耕作方式種植,目前荷花已經要進入滿花的高峰期,每當夏日荷花盛開時,朵朵清新脫俗的粉嫩荷花與池上翠綠荷葉相映襯,民眾穿梭於荷花田埂間,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荷花之美,還可拍出不同景致的夏日限定美照,非常值得一遊。農業局提醒,想賞花的民眾可要把握機會,錯過只能等明年;此外,民眾行走田埂賞花時須特別注意安全,拍照應避免觸碰花葉,以防造成植栽損壞。

愛的表現?洗鴛鴦浴提「這情趣」遭拒 她懷疑男友有小三
情侶總會有「特殊情趣」,2人都能接受就好。但近日一位女網友說,她跟男友洗鴛鴦浴時,都會刻意尿在他身上,像小狗佔地盤,但最近一直被男友拒絕,懷疑男友有小三。原PO在論壇《Dcard》發文,她都會邀男友一起洗澡,脫光衣服後她喜歡尿在他腿上,「像個小狗在自己喜歡的東西上做記號,我也一直覺得這樣是愛的表現,男友雖然嫌棄但也都乖乖接受了。」原PO說,這次男友拒絕她的標記邀請。男友說,他不喜歡,因為熱熱的。原PO指出,她很受傷,不給她尿是要給小三尿嗎?那就不要一起洗澡,「我忍受被搶水的痛苦就是為了可以尿男友啊。」原PO補充,她沒有每次都尿,只是興致來了偶爾尿,男友以前不排斥、甚至可能有點喜歡,他被尿的當下也會直接沖水。至於男友有沒有尿她,原PO解釋「遺憾的是,我男友沒辦法在有人的狀態下尿出來,不然我蠻想幫他扶的。」原PO表示,最後男友同意她繼續尿當情趣,「我也會努力多喝水,讓他不要那麼排斥!」此文一出,不少人紛紛留言「男友沒有張開嘴巴接他不愛你」、「我申辦手機的時候店員沒有告訴我會看到這個」、「這種女友請看管好不要放出來」、「原來真的有這樣玩的,難怪我老公一直想叫我這樣對他」、「連大便都不敢吃還敢說愛」。

從便色看健康!醫曝5警訊:變這2色恐罹癌
一名40多歲男子因上腹疼痛前往門診檢查,原以為只是膽結石引發不適,卻在醫師安排的檢查中發現罹患壺腹瘤,且已出現淋巴轉移,需接受大範圍手術及後續治療。醫師陳榮堅近日於社群平台分享此案,提醒民眾注意糞便顏色變化背後的健康警訊。陳榮堅在臉書上分享,該名患者自述近來腹痛加劇,且大便呈灰白色,家人也發現其面色泛黃。他坦言5年前已診斷出膽結石,但因抗拒開刀,長期以藥物緩解症狀。這次腹痛明顯無法透過藥物控制,才決定就醫。根據病患描述,陳榮堅初步判斷是膽結石掉入膽管,但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情況更為嚴重,在膽汁與胰液出口交界處發現一顆約兩公分的腫瘤,即壺腹瘤。壺腹瘤若超過兩公分,發展為壺腹癌的風險顯著提高。患者檢查同時顯示已有淋巴轉移,必須接受包含膽囊、膽管遠端、十二指腸、胰臟頭及部分胃部的切除手術,術後仍需配合電療與化療。醫師提醒,一旦診斷出膽結石並曾經引發疼痛,就應考慮手術治療。尤其結石大於一公分就建議處理,若超過兩公分,則可能增加膽囊癌風險。現今醫療技術已大幅進步,膽囊切除手術快速、安全,恢復期也相對縮短。陳醫師進一步說明,糞便顏色可作為判斷健康的指標之一。其中,灰白色糞便可能與膽道阻塞或腫瘤相關;黑色糞便則可能源自上消化道出血,例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鮮紅色糞便可能來自大腸癌、痔瘡或下消化道出血;青綠色糞便伴隨腹瀉常見於病毒感染;若糞便呈鮮黃色並伴有灼熱或疼痛感,則可能是細菌感染所致。

不看自由女神改追老鼠!紐約女子推出「老鼠導覽團」 揭露城市最真實一面
紐約市民蘇珊萊斯曼(Suzanne Reisman)開創一項獨特導覽行程,帶領遊客實地探索紐約最臭名昭著的老鼠出沒地點。她戴著一對毛茸茸的老鼠耳朵,以幽默方式講解城市垃圾與鼠患歷史,讓這趟兩小時的「垃圾與老鼠」步行導覽,成為紐約旅遊界最新奇又寫實的體驗。根據《紐約郵報》6月25日報導,萊斯曼將導覽視為垃圾教育與城市野生動物觀察的結合,講解從18世紀挪威鼠搭船來美,到垃圾政策失控導致鼠患失控的演變歷程。她指出:「牠們一下船看到這座滿地都是食物殘渣的城市,簡直像發現寶藏。」導覽途中,她會分享各種引人發噁又發笑的知識,例如「狗大便裡未消化的飼料是老鼠的最愛」、「老鼠一天可交配20次」等,甚至還會帶隊參觀歷史上著名的老鼠格鬥場,19世紀水街上的「運動人會館」。根據報導,導覽每人收費40美元(約新台幣1,300元),自四月開團以來大受歡迎。即便下雨的週日晚間也有隊伍報名參加。她表示:「我原本以為會沒人來,結果場場爆滿。」參與者中也不乏返鄉的紐約人。波士頓居民卡羅琳穆瑞(Caroline Murray)特地帶兩位青少年兒子參加,稱這趟旅程「比時代廣場還紐約」,並笑稱:「我們看到活老鼠、扁老鼠、甚至一名男子在水溝旁嘔吐,這才是我熟悉的街頭景象。」目前紐約估計有22.5萬隻老鼠,隨處可見牠們鑽洞、翻垃圾,甚至在中央公園華麗天際線背景下享用垃圾大餐。萊斯曼指出,這股對老鼠的好奇熱潮,反映出市民對抗鼠運動中的參與感提升。事實上,她本人就是市府「滅鼠學院」畢業生,並隸屬官方認可的「鼠患打擊特遣隊」(Rat Pack),協助推動滅鼠知識與社區參與計畫。「我們城市真的要正視亂丟垃圾的問題。」她說,「若能減少街頭垃圾袋,老鼠就沒那麼容易挖開,就能減少牠們滋生的機會。」這趟導覽或許令人起雞皮疙瘩,但也揭開城市歷史與棲居生態最真實的一面。萊斯曼說:「老鼠就像城市裡的小怪獸,有點噁……但也挺可愛的。」導覽員蘇珊萊斯曼戴著老鼠耳朵,帶領遊客實地走訪紐約鼠患熱區。(圖/翻攝自X)

幫坐月子卻家事全推 媳驚:婆婆還想用洗碗精洗寶寶屁股
一名新手媽媽抱怨,自己最近坐月子時由婆婆協助照顧,但她發現對方非但毫無實質幫忙,還屢次推託家務,甚至建議「用洗碗精洗寶寶屁股」,讓她這個媳婦身心俱疲。這名媽媽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指出,她剖腹產後坐月子第一天發現寶寶尿濕床單和睡衣後,想請婆婆幫忙清洗,卻被回嗆「只有兩件生活用品,怎麼開洗衣機」,她最後見狀只好自己啟動洗衣機解決,結果婆婆還建議她「蹲在浴室手洗」,但自己剛剖腹產,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姿勢。不僅如此,原PO中午時詢問婆婆是否做飯,婆婆則說要等先生起床再一起煮,並強調「不會做一個人的量」。但丈夫當時由於前一晚工作很晚還在補眠,她便決定先叫外送餐點果腹,卻又被婆婆批評「浪費、自私」,所幸丈夫起床後為她說話,反問婆婆為何不主動煮飯,婆婆則回應「我又不知道她要吃什麼」。然而,更讓原PO傻眼的是,當她請婆婆幫忙處理寶寶大便並用清水沖洗屁股時,婆婆竟說用手洗屁股「真噁心」,對方還建議用「洗碗精洗寶寶屁股」,甚至連幫寶寶包尿布也稱「不會」。原PO面對這些言行傻眼直呼,「聽說婆婆那年代只要生就好,我已經見識到了。」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直呼「婆婆真的來亂的,她只是想玩寶寶」、「妳請婆婆回家,妳只需照顧寶寶,妳訂月子餐就好!省心」、「別傻了,她(指婆婆)會講這個只是可以就近看孫子」、「叫妳先生跟妳婆婆說,讓她回去,她什麼都不會,很影響心情」。

只因3歲繼子忍不住便溺在褲子中 24歲男抓他頭髮撞地害男童險死
桃園市24歲吳姓男子2024年6月,不滿3歲李姓繼子便溺在褲子上,竟腳踹並以愛的小手狠打男童,還抓其頭髮撞及地面,導致男童身受重傷、失去意識,其母親發現後緊急送醫才保住一命,桃園地院則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殺人未遂罪等,判處吳7年10月有期徒刑。據了解,吳男在某便利商店工作,他2024年3月開始負責照顧男童,上班時會帶著男童同行以便就近照顧,而男童2024年6月25日深夜,因一時忍不住而大便在褲子上。吳男發現後情緒失控,竟拉扯男童頭髮致撞擊地面,再以腳踹並徒手毆打,將他帶回住處時再次施虐,他把男童帶進浴室內以愛的小手狠打男童臀部,並將他推倒在地。在遭虐待過程中,男童撞擊洗手台昏迷,其母發現後制止並緊急送醫,而醫生發現男童硬腦膜下出血、肝臟與脾臟損傷、左側眼眶與右側鎖骨骨折等,立刻救治才保住一命,吳男也被警方逮捕。偵訊時,吳男坦承長期毆打和傷害男童,但否認有推倒男童和殺人故意,法院則依照男童母親和舅舅的證詞,加上吳男不否認動手推倒男童7至8次之行為,認定吳推男童撞擊洗手台,造成孩子硬腦膜下出血。法院考量,男童體重僅15公斤,吳朝其身體踢踹毆打,應知此行為會造成男童頭部和許多重要器官受傷,返回住處後又再次毆打推倒,最終導致男童撞擊洗手台昏迷,足以證明吳男容任男童發生死亡結果亦不在意,犯行均堪認定。桃園地院審酌吳男為男童之主要照顧者,竟對男童施以嚴重之肢體暴力,案發後還試圖卸責並否認殺人犯意,難認具有悔意,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殺人未遂罪,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10月,全案仍可上訴。◎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早餐吃幾口就想跑廁所?營養師教你用「胃結腸反射」改善便秘
許多人在早晨用餐時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才剛吃幾口早餐,突然就產生強烈的便意。對此,經營臉書粉專《營養麵包》的呂孟凡營養師也分享,她觀察到自家兩個兒子「麵糰」和「麵金」就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呂孟凡營養師表示,她最近才偶然得知這個現象其實有個專業名稱:胃結腸反射,並指出,善用這項生理機制可作為改善便祕的策略。特別是對於兒童與高齡患者而言,養成每天早餐後立即如廁的習慣,有助於建立規律排便。呂孟凡營養師日前在臉書發文分享,她觀察到自家兩個兒子「麵糰」和「麵金」很常吃幾口早餐就有強烈的便意感。麵金通常在快速喝完200毫升早餐牛奶後的幾分鐘內就會排便;而麵糰則常在吃早餐到一半時突然喊著「我要大便!」就衝向廁所。呂孟凡營養師表示,她最近才偶然得知這個現象其實有個專業名稱:胃結腸反射,查閱過往教科書確認後,發現書中確實沒有記載這個名詞,不禁讓她鬆了一口氣,笑稱原來不是自己當初沒學好。呂孟凡營養師進一步解釋,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flex)是一種生理性反射機制,主要功能是在進食後調節下消化道蠕動。當食物進入胃部造成胃壁擴張時,這個反射會促使結腸蠕動增加,將腸道內容物往直腸方向推進,以便為新攝入的食物騰出空間。整個胃結腸反射的運作過程相當複雜,涉及多重調控機制,包括神經傳導、機械性刺激以及各種旁泌作用調節物質。其中多種神經胜肽被認為參與調節,如膽囊收縮素、血清素、神經降壓素和胃泌素等。目前已知的三大調控中心分別是:肌源性調控、荷爾蒙調控與神經調控。呂孟凡營養師指出,在消化過程的階段性反應中,乙狀結腸是受影響最明顯的部位,會表現出週期性的收縮與放鬆,將內容物推向直腸。這些收縮由腸肌神經叢產生,並由外肌層執行。當食物進入直腸造成壓力上升時,胃結腸反射就會促發排便反應,將直腸內容物排出體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胃結腸反射在早晨和餐後時段特別活躍。因此她也建議,可以善用這項生理機制來改善便秘問題。對於兒童和年長者,養成每天早餐後立即如廁的習慣,有助於建立規律的排便模式。此外,在早餐時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更能強化胃結腸反射的效果。

傻眼!板橋車站無印良品驚見怪男「上床裸睡」 警衛趕來還在店內「你追我趕」
昨(14)日下午,新北市板橋車站樓上的無印良品出現荒謬一幕,一名男子逛到寢具區時,竟忽然脫下身上衣物,以全裸姿態跳上試睡床翻滾,把四周的客人嚇得紛紛走避。店員、保全連忙上前制止,之後與男子在店內上演「你追我趕」戲碼。路人網友拍下現場照片上網分享,直呼:「真的有夠荒謬!」有網友14日在Threads上傳照片,並表示當天下午在板橋車站2樓的無印良品休息時,忽然見到一名壯漢走到寢具區時開始脫衣服,脫到全裸後跳上試睡床開始翻滾,荒謬畫面嚇得原PO網友與附近顧客紛紛走避。原PO網友指出,事發當下,店內立刻有5名店員圍住這名壯漢,2分鐘後警衛也趕到現場,用棍子把壯漢衣物從床上勾下來要他穿好。在壯漢穿上衣物後,眾人又在店內爆發一陣你追我趕,好不容易才把他趕出去。原PO網友忍不住表示:「真的有夠荒謬,之後不能再嘲笑中壢人了!」又特意強調:「事後店員友馬上把寢具換掉啦!」事件曝光,引起網友熱烈留言討論,「超好笑怎麼有進擊的巨人」、「已經分不清楚在無印裸睡跟在UQ大便哪個更荒謬」、「警衛臉上寫了嫌棄與不敢相信」、「板橋想跟中壢角逐台灣佛羅里達州」、「人活久了,什麼怪人怪事都遇得到!」

來自患者的親身經驗 這「5常見症狀」恐為致命癌症的警訊
近年來有許多癌症患者與其家屬透過社群平台分享自身經驗,呼籲民眾要警覺自己日常被忽視、但可能與致命癌症有關的常見症狀。這些來自社群平台Reddit上的故事,與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的統計資料相互呼應,突顯了身體異狀早期察覺的重要性。根據《unilad》報導指出,乳癌目前仍是美國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其死亡率僅次於肺癌。一名使用者分享,自己的朋友在哺乳期間摸到乳房有一顆小腫塊,起初以為是乳腺阻塞,幾個月後腫塊仍未消失才就醫,結果診斷已是第四期乳癌,最終仍不幸過世。另一位女性則在同樣情況下發現異常,但由於女子第一時間就選擇檢查,最後確診第一期,也成功控制病情。在大腸直腸癌方面,許多患者都曾回憶表示,自己過去曾有大便帶血的情況,卻被醫護人員簡單歸因於痔瘡處理。其中一名年僅31歲的患者,後來被確診第四期大腸癌。目前現行指引建議,45歲之後就要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但若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風險因素,應更早篩檢。不少網友提到,即使有明顯症狀,也曾因「年紀太輕」而被醫師拒絕安排檢查。皮膚癌方面,美國皮膚癌基金會(Skin Cancer Foundation)指出,美國每小時就有超過兩人死於此病,黑色素瘤尤其危險。一名患者表示,他30歲的姊姊曾因一顆痣未及早處理而喪命。他向網友呼籲,若身上的痣產生變化,就應該要馬上去檢查,並強調使用防曬乳的必要性。防曬與皮膚檢查雖看似平常,卻往往是阻止病變的關鍵步驟。另一種常被誤解的症狀是「極度疲憊」。多名患者描述這種疲憊感不同於睡不飽或工作壓力造成的疲勞,而是一種持續不斷、無法紓解的倦怠。有患者以「走在泥巴裡」形容自己的身體狀態,日復一日地無力,即使長時間睡眠也難以恢復。有人甚至在檢查肋骨時,意外發現腎臟內藏有三吋大的腎細胞癌腫瘤。此外,持續性背痛也是一項重要警訊。一名年輕患者表示,他的下背部長期有刺痛感,與一般肌肉痠痛不同,最終被診斷為血癌,且已擴散至肺、肝與脾臟。不只一人提到,這類背痛起初常被家人與醫師誤判為拉傷或坐姿不良,延誤了正確診斷時機。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預估,光是2025年,全美就有約618,120人死於癌症,而乳癌、肺癌、前列腺癌與大腸癌合計便占將近一半死亡案例。儘管全球已知癌症種類多達200種,但這些最常見症狀一旦被忽略,往往導致錯失早期治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