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
」 台股 台積電 Andy ETF 家寧
潤泰新局2/尹衍樑愛將黃明端5月進董事會 雙雄存股市場有期待
南山人壽2024年大賺425億元,大股東潤泰集團旗下「潤泰雙雄」潤泰新(9945)、潤泰全(2915)大進補,去年大賺百億元小股東超開心,沒想到三月公布配息不到二成,成交爆量破底摔跌停,不少股民想問問久未出面的潤泰總裁尹衍樑,潤泰雙雄還可以存股嗎?事實上,就在潤泰雙雄爆巨量急殺的前一周,也就是3月6日,75歲尹衍樑出席竹聯幫幫主黃少岑告別式的身影,被電視台播出,他兩旁都有人攙扶,履步緩慢;尹衍樑從2023年5月臨時缺席唐獎頒獎典禮,當時主辦單位宣布他「感冒不克出席」,2024年則是未將總裁列為致詞頒獎人,迄今二年來,尹衍樑幾乎未出席自家大型公開活動,因而備受外界關注。就連位於北市中崙潤泰集團總部辦公室,潤泰人也少看到尹衍樑身影。「總裁雖較少來辦公室,仍會出席主持潤泰重要會議,交代日常經營方向,身為潤泰董事的尹崇堯現身總部出席董事會、經營會議時,會分享南山人壽經營情況。」一名業界人士跟記者說。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同時也出任Gogoro董事,2024年11月首次以車主身分參與「快閃台北橋」活動,右為Gogoro董事長曾達夢。(圖/Gogoro提供)尹衍樑三月間露臉之際,潤泰集團的核心事業潤泰雙雄也有了人事大地震。潤泰新(9945)主要業務為委託營造廠興建國民住宅、商業大樓出租出售、土地開發等,法人董事找來前高鑫零售董事會主席、有「零售天王」「陸戰之王」之稱的黃明端擔任,預計5月22日人事正式生效;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原本以潤泰全代表人進駐潤泰新董事會,則改由盈家投資派任法人董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0歲的黃明端是尹衍樑超級愛將,1997年出任台灣大潤發總經理,2001年擔任中國大潤發董事長,是將大潤發推向中國市場最高峰一大功臣,潤泰集團在中國大陸零售業深耕三十年,近幾年面臨電商網購競爭等,影響高鑫獲利表現;2月在Paragon Shine Limited旗下基金DCP Capital Partners Ⅱ,L.P.間接持股高鑫零售78.7%股權,黃明端完成階段性任務後辭去董事會主席、董事,返台進入潤泰新董事會。此外,尹崇堯的任務也越來越吃重,除了南山人壽,他還擔任潤泰全球、潤泰創新、潤弘精密工程、潤泰材、潤成投控與南山產物董事,涉及營建、金融事業版圖,並以最大股東潤泰集團身分,出任台灣電動機車品牌Gogoro(睿能創意)董事。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女兒尹崇恩,目前也擔任相關企業董事出席股東會。(圖/報系資料)Gogoro營運始終沒有起色,去年9月創辦人陸學森閃辭,股價跌破1美元,面臨下市危機,潤泰接手,由潤成投控董事長暨潤泰集團法務長曾夢達接下Gogoro董事長,曾夢達同時也是南山人壽董事。11月,Gogoro舉行「快閃台北橋-百Go夜行」活動,近1700輛電動機車聚集,尹崇堯與曾夢達同時現身,尹崇堯致詞時提到自己本身即是Gogoro車主,很高興在十年前與大家一起共創美好平台。尹崇堯站台仍難力挽狂瀾,Gogoro股價一路下滑,跌破0.3美元面臨下市危機,四月底已向那斯達克提出轉板至那斯達克資本市場,Gogoro的下一步,引起各界關注。祖籍山東的潤泰創辦人尹書田將事業交由兒子尹衍樑接班,現進入到第三代,尹衍樑的女兒與兒子雙雙進入相關事業擔任董事。如今尹衍樑把愛將黃明端調回集團,「潤泰雙雄還可以存股嗎?」即將有答案。

潤泰新局1/南山人壽6月改選董事 尹崇堯300億發債的下一步
「南山人壽上市一直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之夢,相信尹董在完成2026年順利接軌國際會計新制之後,應該很快就有計畫出爐。」CTWANT記者採訪多名業界人士,除了「勞資案」、「雙胞工會」等變數,南山人壽遲遲未提上市「應該還有其他考量」。南山人壽(5874)將在6月11日召開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可望順利連任董座的尹崇堯將面臨二大挑戰,今年能否完成共300億發債並於2025年底接軌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以及是否有上市規劃時間表,這將是潤泰集團少東、41歲的尹崇堯接班路上重要指標。CTWANT調查,2011年南山人壽易主由潤泰集團與寶成集團合資的「潤成投資控股」買下AIG集團股權並公開發行迄今14年,潤成持有的南山人壽股權約89.55%,潤泰集團相關的潤泰創新國際、潤泰全球、匯弘投資等持股約共逾0.44%;寶成工業持股0.00007%,在9席董事中潤泰占4席、寶成2席、潤成投控1席,2席為自然人董事,包括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據了解,曾參與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辦法制訂的重要人物─政治大學風險管理暨保險學系系主任蔡政憲,21日已公告請辭凱基人壽獨董,若無意外,即是會接受南山人壽的獨董提名,蔡政憲是國內保險精算與財務的重要學者,在接軌前夕加入南山人壽,預計會對市場產生新的化學效應。南山人壽2023年迎接南山人壽60周年,尹崇堯大刀闊斧展現全新的南山企業識別、服務中心等硬體上呈現公司治理企圖心(圖/報系資料、南山人壽提供,CTWANT合成)「總裁十多年前與寶成合作買下南山人壽、允諾金管會十年內不得售出等保證後,立即公開發行,還讓員工認股,即希望能儘快看到南山上市。」業界一名高層跟記者說。然計劃趕不上變化,南山人壽經歷境界保單系統之亂、前董座遭到金管會處分停職,尹崇堯2019年12月開始接掌,而在去年股東會中不再提上市之案的可能進度,轉而強調「先以充實資本為考量」而,預計發行300億元(或等值外幣)公司債部分,已完成第一階段200億募集,美國啟動降息後第二波發行美債等,預計在2025年8月前完成100億發債募集。尹崇堯喜愛路跑眾所皆知,今年3月參加台北國道馬拉松半馬組,去年11月則是首度舉辦冠名南山人壽台北城市創意路跑,與團隊穩健完成12.5公里賽程,賽後還與媒體暢談人工智慧AI,當時他即再次強調,「希望是在各界祝福之下,進行南山人壽上市案。」由於外界議論南山人壽上市卡關的勞資案,在去年出現雙胞胎工會之後也開始出現變化,根據CTWANT取得最新消息,台北市南山人壽企業工會正積極與公司取得進一步的保險業務員合約修正協議,結果將在近期揭曉。與此同時,金融圈盛傳,南山人壽上市大夢拖上十四年,今年三月間金融圈傳出在台新金控、新光金控「新新併」合併後,接下來可以觀察南山人壽與玉山金控的「山山併」合併案。南山人壽將在今年6月召開股東會暨全面改選董事,公司上市案將是股民們討論焦點。(圖/黃威彬攝)儘管南山、玉山金控兩家公司緊急發布重訊澄清說明,兩家公司目前確實有業務上的合作,並非涉及併購案。CTWANT調查,潤泰集團內部確實有在流傳討論南山人壽、玉山金控的「合作案」,只是事情未來發展都有變數,兩家公司到底是否有在談合併案,引起各界熱烈討論。盤點尹崇堯接任南山人壽董座三年來,營運表現不差,2024年稅後淨利425億元,年增92%,壽險業界排名第二,資產總值5.6兆元也較去年5.3兆元增加,每股盈餘2.89元部高於前兩年的1.6元、2.28元,仍低於2021年的4.32元。壽險公會今年8月也將改選,三年前尹崇堯接任南山董座時,曾以初生之犢不畏虎之姿參選過壽險公會理事長,最後由全球人壽董事陳慧遊當選理事長。CTWANT記者去電陳慧遊是否競選連任?他回答樂觀看待同業支持態度意向。可以確定的是,這次改選,尹崇堯並未出馬角逐。

光罩人打鋼戰1/半導體老廠竟變H型鋼構銲接大魔王!全因缺料擴廠不及惹怒CEO
四月初,在第四屆「ITRI NET ZERO DAY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論壇裡,工研院打頭陣端上的各式數位科技及減碳新解方中,有一處工程師手拿H型鋼構縮小模型,一邊解說,一邊指著螢幕中噴散的亮白星火,向圍攏的訪客解釋,「這是『全球首創』技術-H型鋼構雷射銲接!」在減碳及能源效率的技術場子裡,傳統產業的H型鋼構竟成了「新秀」,引起CTWANT記者的好奇,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曹芳海解釋,這項技術突破過去50年倚賴人工電弧與填料的傳統技術門檻,新工法不僅將產能提升5倍,更可有效節能減碳80%,是少見技術新、成本好的方案,今年還獲得國際愛迪生發明獎。有趣的是,這項全球首創的智慧銲接製程,並非出自鋼鐵業者,而是來自一家「門外漢」,專做半導體「底片」的老牌公司台灣光罩(2338)。台灣光罩於1988年成軍,是工研院半導體技術體系中,繼聯電(2303)、台積電(2330)之後的第三家轉投資企業,核心產品「光罩」,可說是一塊描繪著晶片電路的「底片」。台灣光罩想在苗栗銅鑼投資擴建新廠,卻遇到缺料,董事長吳國精嗅出商機決定下場自己做,找上工研院合作研發。(圖/報系資料照)隨台灣半導體產業興起,台灣光罩迅速成長,2008年金融海嘯後光罩需求轉弱,公司營運開始走下坡,2015年更連續三年虧損,技術明顯落後,「同業都做到28奈米,我們只能做到0.13微米(130奈米)」,2016年時任台灣光罩的董事長陳碧灣,找來大股東之一、時任波若威(3163)董事長的吳國精,接手擔任董事長,展開一系列轉型,從整併美祿科技開始,打開晶圓代工通路,接著升級設備、強化良率、切入65奈米光罩市場,客戶結構也從IC設計轉向晶圓代工廠。2021年,正值台灣半導體擴廠潮,台灣光罩想在苗栗銅鑼投資擴建新廠,卻遇上意想不到的瓶頸。「依照以往擴廠SOP發訂單給中鋼構(2013),結果對方回報要2年多,他們覺得奇怪,以前半年最多1年,怎麼變這麼久?對方回報說現在鋼材供不應求。」這項技術主要研發者、工研院高能雷射技術部經理王雍行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回憶。在擴廠的節骨眼上,吳國精一怒決定「不等了」, 2021年8月起台灣光罩與子公司「友縳投資」兩週內砸下10億元,取得主力供應商中鋼構11.45%股權,為要保住自家擴廠所需鋼構料源。截至2023年底,光罩體系與吳國精家族共持股21.5%,僅次於母公司中鋼,成第二大股東。2022年,台灣光罩成立「雷射銲接研發中心」,向中鋼構租用官田廠建置實驗室,開啟技術研發。(圖/翻攝自工研院官網)不過,「買股包產能」的策略,仍難突破「一鋼難求」、「排程2年成新常態」的困境。當時,不僅供料吃緊,中鋼構等產能早被科技業掃光,加上疫情間,中國因人力削減限縮鋼構出口,全球轉單湧入台灣,H型鋼這類高階耐震材料嚴重缺料,偏偏這些材料仍仰賴老師傅手工焊接,程序繁瑣耗時,又難控品質。在張忠謀擔任工研院長時曾任財務室主任的吳國精,從缺料危機嗅出新「商機」,他隨即找上熟識的工研院南分院-耕耘雷射銲接的技術單位,2022年,成立「雷射銲接研發中心」,向中鋼構租用官田廠建置實驗室,開啟技術研發,打算以「H型鋼雷射銲接技術」,建置無人的自動化生產線。這一場從「蓋不出廠房」的憤怒開始的跨界冒險,沒有人料到,三年後交出了成績單,不但跌破半導體同業的眼鏡,也讓鋼鐵業驚艷不已。

台股失守萬九!主動式ETF危機入市00982A 前十大持股名單出爐
台股22日收盤18,793.43點,失守一萬九千點,下跌312.77點,跌幅達1.64%,成交量仍以南亞科居冠,高股息、債券型、正反槓桿型ETF族群霸榜,市場關注如何選股之際,今年正是主動型ETF上市元年,群益投信推出的00982A主動群益台灣強棒將在5月5日展開募集、預計5月22日掛牌上市,每股發行價10元,採季配息,預計8月將首次公佈配息。目前主動型ETF包括野村投信所推出的00980A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將在5月5日掛牌上市,接下來還有統一投信所推出的00981A統一台股增長主動式ETF基金在5月7日至9日募集,與00982A主動群益台灣強棒(成分股預計39檔個股);主動式ETF與追蹤指數型的被動式ETF最大差異即是上市後每天收盤後會公布成分股持股名稱。群益投信今天舉辦00982A主動群益台灣強棒開募記者會,並公布預計的前十大持股,台積電、川湖、健策、鴻準、統一、LINE PAY、保瑞、嘉澤、智邦、緯穎,囊括晶圓代工龍頭與伺服器及筆電零組件、金屬機殼、台灣第一大藥品委託開發等製造商、供應商等,還有食品大廠、台灣第一大行動支付與資料中心、AI雲端運算服務商等。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經理人陳沅易表示,四月初美國宣佈對等關稅後,恐慌情緒瀰漫全球股市,有台股恐慌指數之稱的台指選擇權波動指數一度直衝來到40以上,加權指數也寫下史上最大跌點紀錄,不過觀察過往加權指數與台股恐慌指數的走勢可以發現,儘管後者竄升突破30時,台股多明顯回檔,但也代表相對低點多將浮現。後市來看,隨著國安基金進場、與美方協商持續進行,加上台灣企業在生產鏈的調度與佈局上也保持彈性,AI科技股持續居全球關鍵供應鏈角色,非電族群在內需穩健下表現亦有多元題材可關注,因此對於台股中長期表現仍正向看待,值此震盪市況,正是透過主動式ETF切入台股市場的好時機。

台股大跌290點!南亞科漲快8%爆量奪冠 ETF族群霸榜
台股21日最低來到19,104.88,下跌290點,目前來到19,122.45點,跌了272.58點,跌幅為1.41%;台積電跌了16元來到834元;多檔反向槓桿型ETF上漲,包括00669R國泰美國道瓊反1上漲了2.71%,00671R富邦NASDAQ反1、元大S&P500反1也都上漲。成交量部分,南亞科逆勢漲逾7.5%,成交量超過18.5萬張衝到第一名,緊跟在後的為00937B群益ESG投等債20+、0056元大高股息、00679B元大美債20年、00687B國泰20年美債、00632R元大台灣50反1、00706L期元大S&P日圓正2、00953B群益優選非投等債、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等。台股隨著美股大跌震盪,在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以來,政策搖擺不確定性高,與各國協商進展不明朗,加上中國反制,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暗示將推遲降息等因素持續干擾下股市震盪,選股、選市成了投資人關注的焦點。群益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表示,投資人可以多加觀察台股企業多元,以過往經驗,體質與成長性佳者遇到重大利空重挫時修復能力佳,回檔之際不失為中長線布局契機,例如在金融海嘯後聯準會將升息,油價崩跌引發景氣擔憂之時進場投資,後半年總報酬表現近7.5%、後一年近20.9%,又或是先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致使台股大跌,當時進場布局後半年總報酬近37.8%、後一年達73.8%,可見股市修正整理之際也是適宜主動出擊、把握中長期機會之時。今年正是台股主動式ETF上市元年,陳沅易說,主動式台股ETF與現在民眾看到的追蹤指數型的被動式ETF的差異,主動式ETF的基金操盤人可隨時因應市況進行成分股的動態調整,主動操作、彈性調整持股風格來應對市場變化。產業方面,AI長線大趨勢並未改變,包括先進製程、IC設計等仍值留意,非電族群則可留意生技、金融等表現。

台人一週被騙17.1億!「假投資」再居冠 應注意「18句可疑關鍵字」
詐騙案件頻傳,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統計,台人過去7天(4月13日至4月19日)被詐騙案共受理3862件,財產損失金額超過17.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詐騙手法以「假投資」最多,數量達669件,共被騙走逾8.3億元,提醒民眾小心「穩賺不賠」、「到府收款」、「加投資公司LINE」等話術。根據「165打詐儀錶板」資料顯示,本週詐騙財損為17億1022萬餘元,受理件數有3862件。詐騙手法前3名分別是「假投資詐騙」(669件,財損8億3334萬1000元)、「網路購物詐騙」(580件,財損2637萬7000元)、「假買家騙賣家詐騙」(380件,財損4028萬6000元)。除此之外,包括「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假交友(徵婚詐財)詐騙」、「色情應召詐財詐騙」、「盜(冒)用LINE帳號詐騙」等詐騙手段也都上榜,請民眾要特別注意。對此,內政部警政署也針對「假投資詐騙」列出18個可疑關鍵字,呼籲民眾應保持警覺性:1、免費領取投資秘笈2、投資書籍限時免費領取3、股票健檢、持股診斷4、ETF投資分享5、LINE投資群組股票分析、操盤教學6、內線消息當沖佈局,跟著大戶當沖獲利7、優先低價申購新股8、掌握股票抽籤系統漏洞必中籤9、AI投資機器人10、資金透過投資APP直接進入交易所,具有優先買賣權11、虛擬貨幣投資獲利計劃,投入越多獲利越多,獲利後需收取看似合理的服務費12、臨櫃匯款或轉帳不可備註原因13、叮囑臨櫃匯款須告知行員為工程款/房屋修繕裝潢款/借親友錢(因保密條款不可說為投資,外資會遭打壓/警方在查內線交易)14、由專員面交收取下單儲值金額,收取後由專員協助儲值進公司系統15、金管會通知出金需先繳納稅金16、為避免涉及洗錢。需繳納自證金17、交易量龐大,需先繳交擔保金給金管會審核撥款18、系統偵測交易風險,需繳納風險認證金

曼谷審計大樓倒塌「涉用違法鋼筋」 中國建商慘遭逮捕「被爆用人頭董事」
泰國特別調查局(Department of Special Investigation,DSI)於19日宣布,針對3月28日曼谷恰圖恰區(Chatuchak)國家審計署(State Audit Office)大樓倒塌案,已正式逮捕中國建商中國中鐵十局泰國公司(China Railway No.10(Thailand)Co.,CREC)董事張男(Zhang Chuanling),此為案件爆發以來首名被拘捕的涉案高層。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張男是在拉差達披色(Ratchadaphisek)一間飯店內被捕,警方隨即將其帶往曼谷詹瓦塔納路(Chaeng Watthana Road)DSI總部進行訊問。據了解,張男在訊問過程中請求提供翻譯與律師協助。根據DSI說法,張男是四名遭發出逮捕令的嫌疑人之一,另外三人為泰國籍人士,分別為馬納斯(Manas Sri-anan)、帕拉楚阿(Prachuap Sirikhet)與索蓬(Sophon Meechai),目前三人仍在逃,DSI已展開全面追緝行動。DSI表示,這四人皆被登記為CREC於泰國的董事成員。CREC是一家中國國有建設公司,在泰國以合資名義與義泰發展公共股份有限公司(Italian-Thai Development Plc)組成ITD-CREC聯合企業,取得興建曼谷30層高審計署總部大樓的合約。調查中也顯示,該公司疑似違反1999年《外商經營法》,透過人頭股東形式進入泰國市場。CREC登記地址為通孔區(Thung Khru)邦莫德(Bang Mod)佛陀布查巷(Soi Phutthabucha)493號11分支,股東結構中,泰籍持股達51%,其中索蓬持有40.7997%、帕拉楚阿10.2%、馬納斯0.0003%,而張男則持有餘下的49%。此比例剛好達到法律規定不得超過50%的限制,但調查人員認為,這些泰籍董事實際上只是人頭,並未參與實際營運。調查單位從4日起開始擴大追查,在警中尉尤塔納(Yutthana Phraedam)帶領下,針對CREC與ITD的合作關係展開全面審視,並搜索多處與建案相關的地點,包括Car Hub Company Limited、PKW Joint Venture、W. and Colleagues Consultants Company Limited、PN Synchronize Company Limited等公司,同步查扣了藏於倒塌建築停車場下方的24個貨櫃,內部存有施工現場文件、圖紙與聯合企業之間的協議書等關鍵證據。目前該案的建築安全爭議仍未平息。有關單位已初步研判,倒塌原因可能與使用劣質鋼材有關,而CREC與其合資夥伴在承攬工程過程中的結構設計與驗證過程,也出現多項瑕疵與程序疑慮。根據曼谷都廳(Bangkok Metropolitan Administration)發布的資料,截至19日,該事件已確認造成47人死亡,仍有47人下落不明。救援隊正集中於清除電梯井周圍的瓦礫區域,預計多具失聯者遺體可能埋於該處。

台積電也遭剔除? ETF成份股換血青睞「這2種」
臺灣指數公司率先公布 8 檔台股ETF追蹤指數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成分股納入和刪除調整將於4月21 日起生效。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ETF成份股新增國泰金(2882)等13檔,並刪除台積電(2330)等13檔。00900所追蹤的「特選臺灣上市上櫃高股息30指數」在現有30檔持股中分別增刪13檔,成分股納入和刪除變動於18日盤後生效。刪除成分股中包括護國神山台積電,周邊供應鏈如亞翔(6139)、家登(3680)等也慘遭剃除。富邦臺灣中小50ETF(00733)仍維持高換股比,此次新增刪除各45檔,可觀察到去年相當火熱的機器人概念股大多被剔除,新增納入多檔營建股和軍工股。中信成長高股息 ETF(00934)此次成分股新增刪除各18檔,其中,貨櫃航商長榮(2603)、萬海(2615)皆入列,光學雙雄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同步入列。 FT 臺灣 Smart ETF(00905)此次成分股新增納入23檔,包括航運股新興(2605)、中航(2612)等,一口氣刪除40檔成分股,其中四大金控富邦(2881)、國泰(2882)、凱基(2883)、中信(2891)皆被剔除,並刪除多檔傳產股。整體而言,高股息ETF仍青睞營建、航運或金融股,科技型ETF轉趨保守,新增納入波動相對較小、基期較低的個股。

光陽內鬥1/董事會前的玉石俱焚?柯勝峯「揭瘡疤」引發業界震撼
剛過60周年的機車大廠光陽工業預計4月16日改選董監事,董事長柯勝峯3月24日才發出:「公司高層並無不合」、「無經營權之爭」聲明,沒想到,4月10日他臨時召開記者會,宣布請辭,直指遭執行長柯俊斌「逼退」,要求柯俊斌請辭執行長、三大家族退出經營階層,將光陽交給專業經理人。柯勝峯不惜打臉自己,一席壯志未酬的請辭發言背後,其實經營權之爭早已暗潮洶湧。「看來今年的董監事改選,小柯(指柯勝峯)應該沒勝算了,才會拋出如此玉石俱焚的作法,企圖訴諸輿論來背水一戰。」一位在台北市經銷光陽機車20多年的機車行陳姓老闆告訴CTWANT記者,這既是油電路線之爭,也是光陽兩大家族之爭。光陽董監事預計4月16日改選,先選出15席董事,再由5席常務董事決定董事長人選。年營收近300億元規模的光陽,迄今仍未公開上市,柯勝峯代表的第一大股東家族(持股約35%)握有2席常務董事,第二大股東柯俊斌家族(持股約28%)、第三大股東柯忠雄家族(持股約19%)及第四大股東各有1席。依柯勝峯說法,目前他與柯俊斌家族各握2席常董,就看第三大股東的關鍵一票投給誰。CTWANT記者透過關係,採訪到熟悉第三大股東家族的某位後輩,關鍵的一票會投給誰?他說:「兩邊都是好朋友,長輩的壓力很大。」「沒到董事會當天,誰也不敢打包票。」這位後輩同時表示,三大柯姓家族除了光陽外,在南部各自都還有其他事業,長輩們的關係也都還不錯,所以過去董事會的決策常常都是「先喬好」,開會時簽個字就算數。柯勝峯一手主導電動車的研發與佈局,2024年Ionex電動機車已轉虧為盈。(圖╱方萬民攝)據了解,平日甚少應酬的柯勝峯,自2014年接任董事長後,幾乎把所有時間、精力都花在脫展光陽海外市場,以及轉型發展電動車上。雖然油車的銷售在2022年被三陽超越,但Ionex電動機車卻也已在去年轉虧為盈,讓柯勝峯在10年下來也取得不錯的財報表現,2015-2024年的10年平均稅前純益為20.35億元,10年平均現金股利為2.71元,都比前個10年的18.26億元、2.20元來得亮眼。長期以來,第三大股東家族都與柯勝峯家族走得較近,也會互相投資彼此的事業,因此,於公於私,柯勝峯都認為第三大家族這一票會投給自己。「上次董監事改選,柯俊斌就嘗試要拉下柯勝峯,但沒有成功。」這位後輩說,沒想到,今年的改選,柯俊斌更早就開始運作,「這次柯俊斌的確有點說服長輩,柯勝峯董事長做了11年了,也該換人做了。」柯勝峯在與第三大股東的長輩長談後,還是沒獲得明確的支持,才決定將經營高層理念相左的內幕公開,讓柯俊斌也不好接招。光陽集團由「三柯二陳」五大創始家族共同成立,數十年來一直秉持「以和為貴」的企業文化,本刊私下了解,這份維繫多年的和諧默契,在柯勝峯的父親-光陽榮譽董事長柯弘明2024年底去世後,出現了變化。柯勝峯的父親柯弘明(右)在擔任光陽第三任董事長後期,召回在外開網路公司的柯勝峯回光陽擔任副董事長。(圖╱報系資料)柯弘明在柯俊斌的祖父柯新坤1991年過世後接任光陽董事長,並於2009年召回在外開網路公司的柯勝峯擔任副董事長,準備接班。第三大家族的後輩告訴記者,10年前,柯弘明要讓柯勝峯當董事長時,也是柯弘明直接跟第三大股東家族協調,這位後輩說,「柯勝峯和柯俊斌都是第三代,柯俊斌又整整比柯勝峯年長10歲,用輪的也該輪到柯俊斌了!」儘管柯勝峯經營績效有目共睹,但父親的過世,不僅讓不擅交際的柯勝峯頓失有力支柱,也讓各大創辦家族後代們卸下「以和為貴」包袱,面對逼退的柯勝峯只好選擇公開與柯俊斌之間的矛盾。未來如何弭平這道裂痕?「若能夠弭平,就不會有今天的記者會了。」柯勝峯10日在記者會上給了答案。

光陽內鬥2/打破「先喬好」輪任慣例 柯勝峯10年前接班埋下家族未爆彈
光陽工業董事長柯勝峯在4月10日拋出「打破60年家族共治慣例,希望三大家族退出經營階層」的震撼彈後,柯勝峯與執行長柯俊斌兩人的理念之爭,也從傳聞正式浮上檯面,4月16日的董監事改選的結果,也將決定未來光陽的路線。「表面上看起來是路線之爭,但追根究柢,兩人不和早在15年前就開始。」一位在高雄的光陽經銷商說。光陽工業的成立背景是1960年代,日本本田(Honda)除了北部的三陽工業外,還想在台灣南部設第二座合作工廠,因此三陽的創辦人之一黃繼俊(三陽前董座黃世惠的父親)便將「國語學校」的同學柯光述(柯勝峯祖父)引薦給本田,理由是「有同窗之誼,未來不會惡性競爭」。柯光述於是在1963年結合高雄旗山的同鄉宗族、好友成立光陽,五大創始股東「三柯二陳」成為光陽的權力核心。因為創始股東多,柯光述在擔任光陽第一任董事長後,為了避免股東間的紛爭,便一直奉「以和為貴」為企業文化,有什麼決策都事先與其他股東充分溝通。後來股東們也各發展其他事業,彼此又互相投資持股,關係更加緊密。柯俊斌的祖父柯新坤(右),也是第一代創辦人之一,並接任第二任董事長。其老家前的「安全帽樹」曾是當地的地標,去年被山陀兒颱風吹倒。(圖╱報系資料)1981年,第二大股東家族的柯新坤(柯俊斌祖父)接任第二任董事長;柯新坤於1991年過世後,再由第一大股東家族的二代柯弘明(柯勝峯之父)擔任第三任董事長,這時柯俊斌已在光陽工作8年之久。照前兩代由兩大家族互輪董事長的「慣例」,由第三代中較年長的柯俊斌接任董事長應是理所當然,但2010年,柯弘明將43歲的柯勝峯召回光陽擔任副董事長,讓第二家族代表53歲的柯俊斌升任副總;隨後自己卸任董事長,由當時的執行長王雙慶接任第四任董事長,輔佐柯勝峯準備接班。柯俊斌在升任副總後,從2011年起光陽連續5年市佔率超過4成,這也是光陽工業自成立以來,市佔率最高的5年。當年電視廣告上那句「我是光陽副總柯俊斌……」,成為許多光陽人至今難忘的台詞。經銷商觀察,「柯勝峯接任副董事長那幾年,正是柯俊斌最風生水起的時候,甚至有些功高震主。」2014年,柯勝峯正式接棒當上董事長,柯俊斌升為總經理,2年後升任執行長,「柯俊斌雖努力賣車,想靠成績挽回局勢,最後仍無力回天,對於第一大家族打破這個不成文(兩大家族互輪董座)默契,心中不免留下心結。」「我是光陽副總柯俊斌……」這句廣告台詞當年幾乎人盡知曉。(圖/翻攝自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YT)柯勝峯時代,柯勝峯領軍電動機車開發,柯俊斌穩守油車通路與產品,兩人分工沒多久,便從表面上的和諧、平衡,走向明爭暗鬥,尤其2022年董監事改選時,柯俊斌在董事會企圖反撲失敗,同一年光陽痛失22連霸的燃油機車銷售冠軍,柯勝峯親自介入油車業務,只讓柯俊斌負責通路。「這等於讓執行長做協理的事。」一位在光陽銷售單位擔任中階主管的老員工表示,「那應該是『副總』(老下屬對柯俊斌的稱法)在光陽最失意的時候,有時連新車發表會都沒上台。」在光陽老員工眼裡,為人海派的柯俊斌長年攏絡不少經銷商,他每天在Line的群組與各地經銷商分享市場成績,也經常與各地經銷商喝酒、喝茶搏感情;柯勝峯很有理想但不喜歡交際,很少看到他到基層車行拜訪。不僅行事風格迥異,雙柯對事業經營的看法也完全不同。失掉油車冠軍寶座是事實,柯俊斌在被削權後也接受現實,但對於電車發展的看法,始終與柯勝峯南轅北轍。柯俊斌認為,直到目前為止,電車的獲利模式一直沒看見,後續還要繼續不斷投錢下去。他一句「電車做愈多、虧愈多」,終於讓兩人的恩怨情仇搬上檯面。平心而論,一輩子都在光陽的柯俊斌也好,或是後進光陽的柯勝峯也罷,兩人都稱得上是光陽工業近15年來極重要的領航人。基層出身的柯俊斌創下光陽有史以來僅有的4成市佔率,留美的柯勝峯勇於開創Ionex的電動車新世代,未來光陽的路要向左走或是向右走?就等4月16日見分曉。

央行擬用金檢取代第8波信用管制 專家看好房市:已有回暖跡象
昨(20)日央行舉行理監事會,央行認為房市可望「軟著陸」,並「以金檢取代第8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持續關注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按季審視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具體改善方案執行狀況,適時調整相關措施內容。由於並未進一步對房市有更多的管制措施,今日建材營造類股出現反彈大漲,在台股震盪拉回的情況下,建材營造指數逆勢走揚,最高來到579.42點,漲14.71點,漲幅逾2.6%,為表現最強的類股。其中,京城(2524)、聯上發(2537)亮燈漲停,股價分別來到63.8元、14.55元,長虹(5534)最高來到108.5元,距漲停僅差一檔,上曜(1316)一度衝上18.95元,漲1.6元,漲幅逾9%,達麗(6177)也一度大漲4.2元,來到51.9元,漲幅也逾9%,其他如:三發地產(9946)、華固(2548)、永信建(5508)…等也都有逾6%的漲幅。對此,投資部落客「邏輯投資」稍早也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昨天央行毫不意外地「沒有」推出新一波信用管制措施,利率政策也維持「觀察」立場,沒有如某些專家預測的「提前升息」,符合預期。儘管他原先預期營建股「族群性」減弱,應該更專注於選股,隨後遭到市場打臉,不過他也表示確實有看到房市回暖的初期訊號。邏輯投資指出,目前營建族群的多空因素包括:【多方因素】高殖利率、高毛利率(部分個股除外)、業績向上(完銷建案陸續完工入帳)、現金流充沛、銀行限貸情形緩解、民眾看屋意願略有復甦、公共建設持續推動、央行認為已達部分目標、新青安政策等。【空方因素】台積電投資台灣規模疑慮、賣方態度鬆動房價軟化、賣方供給增加、買方購屋意願仍低、銀行放貸仍謹慎、貸款成數限制、人力短缺、購地成本仍高、增資股本膨脹稀釋獲利等。邏輯投資認為,如果你對房地產市場沒信心,自然看到的都是負面資訊,但他確實看到一些房地產市場回暖的初期信號,然而他也不認為市況能回到去年上半年那種瘋狂的程度,因為那才是「異常」,而回到「正常」顯然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但他願意等待,持股也明顯增加,希望這個決定能帶來不錯的回報。 國稅局要查稅了!「知名小吃、排隊名店」成重點輔導對象 水岸景觀失靈? 「這河畔豪宅」轉手賠售近千萬 1500萬想住蛋黃區! 雙北「這幾區」有機會

台股後市仍不確定 限空3箭延1周企業延繳稅免息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延後實施,台股逐漸反彈,但因後市仍具不確定性,金管會12日宣布限空令三大措施再延1周。另財政部也推出紓困企業營業稅、營所稅,申請繳稅延期、分期等免息方案,5月報稅適用。不過,工商團體認為川普對等關稅是全面性衝擊,減稅最實際,否則再多880億產業支持方案也不夠,還會有擔心不公平質疑。為因應川普關稅風暴,股市最大跌點重挫,金管會5日宣布3大措施,包含放寬信用交易補繳差額擔保品範圍、每日盤中借券委託賣出比重從30%降至3%、融券擔保成數從90%提高到130%,到11日止。然而關稅戰仍在持續,金管會宣布,雖3項穩市措施發揮預期效果,有效抑制投機賣盤,惟美國政策和國際各國的動向仍具極大不確定性,未來台股恐仍受國際股市波動,為維持股市穩定,繼續實施一周至4月18日。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蔡明翰表示,川普關稅政策主要有兩大塊,一塊是美國對全球的對等關稅、另一塊則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關稅,而對全球的部分顯然有所鬆動,加上蘋果供應鏈可望豁免,台股最壞的情況可望已過,後續慢慢好轉。另擔憂企業在關稅風暴發生財務困難,財政部研擬發布,企業延繳、分期免息方案。針對因關稅政策風暴、受政府補貼的企業,延分期繳稅可望免息,降低企業企業繳稅壓力,不論營業稅、營所稅等都入列。現行核准延分期繳後,稅款是要計息,目前公告利率是1.725%、按日計息,對企業來說,仍有繳息壓力。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紓困對企業而言,多少有一些幫助,但如果政府無法把關稅降下來,再多補助都是不夠的。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則認為川普對等關稅是全面性衝擊,減稅最實際,否則再多880億產業支持方案也不夠,另有中小型企業則擔心,880億產業支持方案,「看得到,吃不到」,甚至關係好的綠友友拿走,反淪不公平的質疑。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暫緩90天 金管會「限空令」3措施延長至18日
金管會考量國際股市受美國對等關稅措施影響大幅震盪走跌,在國際市場資訊未明朗及諸多重大不確定變數下,為維持股市穩定並兼顧投資人權益,於4月6日宣布自114年4月7日至114年4月11日,採行調整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不超過該種有價證券前30個營業日之日平均成交數量之3%,及最低融券保證金成數為130%,並放寬抵繳信用交易應補繳差額擔保品範圍等措施。金管會指出,台股近日反應連假國際股市巨幅下跌及後續國際政經因素,故震盪較大,上述股市穩定措施確實發揮預期效果,有效抑止投機性賣盤。雖然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緩實施對等關稅90天,且隨著美國政策的演變及更多資訊的揭露,國際股市及台灣股市歷經巨幅波動後,已漸暫趨穩定。另外,觀察台股於國安基金宣布進場、外資轉為買超及上市櫃公司實施庫藏股大增等,雖顯示投資人信心已逐漸恢復,但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各國的動向,短期內仍具有極大不確定性,未來台股恐仍受國際股市波動連動影響,為維持資本巿場的穩定,金管會於今(12日)宣布前揭3項穩定股市之暫行措施延長一週,實施至114年4月18日止。金管會將持續關注國際金融情勢變化及證券交易市場情況,適時評估調整上述股市穩定措施,如市場有明顯變化亦將隨時應變調整,以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及投資人權益。

巴菲特準備逆勢加碼? 波克夏發行900億日圓債券
正當川普大刀關稅席捲全球市場,衰退恐慌引發動盪和不安,而他並沒有因此退縮!「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11日發行一筆總額高達900億的日圓債券,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此舉被視為可能準備「逆勢加碼」日本五大商社的訊號。根據《路透》報導,此次為波克夏第10度發行日圓債,債券共分六個期限,從3年到30年不等,溢價收益率全面高於去年10月發債水準,其中3年期債券佔據最大份額,收益率溢價為70個基點,遠高於此前的49個基點,顯示籌資成本明顯上升。宏利投資管理日本公司信貸研究主管Shunsuke Oshida表示:「一般而言,即使發行人願意給出市場允許的最高溢價,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也未必會買單。」但巴菲特仍果斷出手。也讓市場解讀為波克夏很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投資日股。日本分析人士指出,巴菲特的日圓債操作是「借日圓、買日股」的策略,這次發債可能是他深度增持的前哨。今年2月巴菲特表態將進一步買進日股,吸引大量海外資金流入,助推日經和東證指數創下新高。然而,由於川普關稅戰越發激烈,市場擔心貿易摩擦升級將拖累全球經濟成長,日本兩大指數也回檔超過10%,日本五大商社股價下滑,甚至一度跌落至去年8月低點。巴菲特近年看好日本五大商社表現,他曾直言五大商社在營運模式、資本配置與股東回饋等面向都與波克夏高度契合,高層穩健、股東友善,甚至連薪酬都不像美國高管那麼「激進」。截至去年底,波克夏持有的日股總投資成本為138億美元,市值則逼近235億美元,今年3月,巴菲特再度拉高對五大商社的持股,比例拉升至8.5%至9.8%,他預期2025年從日本投資中獲得的股息收入將達到約8.12億美元。

台股大震盪ETF族群爆巨量! 法人曝這類基金優勢大
台股11日收在19,528.77點,上漲了528.74點,漲幅達2.78%,本日成交量前十名中即有八檔為被動式追蹤指數型ETF,且以高股息型像是00878、00919、0056等價量皆上揚;而今年是主動式ETF掛牌元年,在面臨川普引爆的對等關稅大戰帶來的股市向下趨勢,法人分析「川普最壞時期應已過」,建議可適時調整的主動式基金優勢大。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梁恩溢指出,川普在首季剛上任時,全球包括華爾街沒人能預測他的動作,於是當時本基金決議採取降低部位的策略,有效大幅降低股災傷害,如今川普「貿易戰3大目的」逐漸清晰,且隨企業陸續響應政府政策實施庫藏股,預期台股可望持續反彈,不過現階段宜「選股不選市」,也就對主動式基金(一般所稱的共同型基金)優勢大。梁恩溢表示,針對近期許多民眾詢問面臨台股大幅震盪如何投資,整體來說,川普變化超出市場甚至白宮其他官員所能掌握,但目前資產回到合理區間,投資人此時布局正是好時機,建議仍是要「定期定額勿停扣」。由於美國財長貝森特給予「關稅就是要讓你來談」的提示,相信目前台灣政府方向正確,高機率能談到最好結果的10%關稅,雖美國關稅仍可能使全球貿易「量」較去年持平或萎縮,但其貿易壁壘避開中國的過剩產能,因此「價值」將可彌補失去的「量」,預期台灣仍可維持正成長格局。在主動式ETF部分,「群益台灣精選強棒主動式ETF」預計在5月5日展開募集,每股預計發行價格10元,採取季配息機制。群益基金經理人陳沅易表示,主動式台股ETF的優勢在於投資組合可隨時因應市況進行動態調整,像是近期美國對等關稅議題令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台股同樣深受牽動,這也更加突顯出在政策雜音紛擾籠罩下,主動操作、彈性調整持股風格來應對多變局勢的必要性。短期來看,在關稅影響下,台股動盪跑不掉,不過回顧過往台股也歷經多次景氣循環與系統性風險考驗,在投資題材多元下,長期仍維持向上趨勢,因此現階段主動選股更顯重要,短期拉回正是可主動出擊、把握中長期逢低佈局契機。

光陽兩大股東雙柯撕破臉 理念不合注定分道揚鑣
光陽兩大股東撕破臉,雙柯不合如今已是檯面化,細究其因是兩人背景差異。柯勝峯受命回台接棒,推動轉型的「理想很豐滿」,碰上基層做起,與員工、供應鏈及經銷商站在同一線,深知「現實很骨感」的柯俊斌,雞同鴨講的兩人難有共識,注定分道揚鑣。柯勝峯在2014年接任光陽董座,其實他被父親找回光陽僅是2010年的事,相較於柯俊斌早在1984年就在光陽基層打拚,對光陽的理解自然不同。一般來說,若有這種歧異,就是看誰的背景比較雄厚,偏偏兩人都是大股東,你的公司也是我的公司,沒有人會示弱。再進一步說,相較於柯勝峯的空降,比較多是從「外面的角度看光陽」,認為光陽必須積極轉型,柯俊斌這輩子都混在光陽,除了比較接地氣,更多了些務實,自知光陽有幾斤幾兩、可以做什麼,「開創與守舊」與「不自量力與穩紮穩打」,都是以成敗而論。按照柯勝峯的說法,他的持股超過3成、柯俊斌不到2成,再怎樣都不至於被「踢掉」。比較可能的情況是,柯勝峯在位10年,積極推動光陽由油轉電同時,卻忽略資源有限,導致讓出機車龍頭寶座,這是他的痛點,卻也因此讓其他股東有了「換人做看看」的想法。而柯勝峯拋出三大家族全退出,要與柯俊斌魚死網破,但要與第三大家族共治,運作上就有所矛盾。當三大股東都不拋棄持股,「指派專業經理人」也就是「指派自己人」,變成隱身在幕後主導公司營運,本質沒有改變,拿這個去換柯俊斌退出,對方怎會答應?更何況,台灣所有企業都一樣,創始那代的革命情誼,很難移轉到第二代、第三代,如果柯勝峯的爺爺做完董事長,都能由柯俊斌的爺爺接下來做,沒理由柯勝峯主政10年,不能由柯俊斌延續。原因只有一個,當雙方已無情誼與互信時,就只能讓股權論輸贏了。

台股大跌又大漲「翻車事故連環爆」 合一爆違約交割1847萬元
「川普投顧」撼動市場,台股大跌又大漲,「翻車」事故連環爆,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緩多數國家90天關稅,帶動台股10日迎來史詩級大漲,市場仍傳出違約交割慘案。櫃買中心晚間公告,生技新藥大廠合一(4743)爆出高達1,847.02萬元違約交割,為今年來上櫃公司第四起個股違約交割案例。川普暫緩各國關稅,全球股市鬆口氣,台股10日大漲1,608點慶賀,一舉創下台股史上最大單日盤中以及收盤的漲點以及漲幅紀錄,然上櫃市場卻再度爆出大額違約交割案。櫃買中心10日晚間公告,台企銀嘉義分行通報合一違約交割1,847.02萬元,金額為今年第二大。櫃買中心指出,近期股市震盪劇烈,儘管合一股價10日亮燈漲停,該投資人得以先行出脫部分持股,但有鑑於投資人仍要T+2天才能領到股款,導致違約交割情事發生。合一在清明連假後與大盤同步急殺,且苦吞連續三根跌停。

他受不了壓力一鍵出售!起床見台股翻紅 少賺「130萬」傻眼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宣布對等關稅,造成全球股災,台股連跌3天,沒想到,川普昨晚又宣布,對75國的對等關稅暫緩90天,讓台股在10日暴漲。對此,就有網友表示,昨天他因為受不了一鍵出清,結果今日開盤全部翻紅,讓他瞬間少賺130萬,貼文一出立刻引發網友討論。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他因為壓力太大受不了,9日選擇將股票一鍵出清「大概比年初少賺100萬」。結果10日台股大漲,他的持股全部翻紅,算了一下之後,發現自己又少賺了約30萬元。而這也讓原PO相當傻眼「就因為一個川普少了30萬」。不過,他也慶幸自己只是少賺,並不是賠錢「有些大大直接噴400萬800萬這種一定幹到睡不著,做不了其他事」。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表示「如果我是被斷頭的,看到今天這個我心態崩不住」、「被川普騙走頭期款惹」、「如果是我,會開始懷疑人生」、「你要轉念,川普哪天突然又轉彎根本無法預測」、「這波為了守住獲利,少賺不錯了,川普就這麼瘋」。

鴻海3天蒸發4000萬 張菲持「上千張股票」超淡定…未來計畫曝光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影響,全球金融動盪,台股也一路下跌,不只「護國神山」台積電跌破800元,鴻海更是連3天跌停。而「綜藝大哥大」張菲擁有上千張鴻海股票,也曾多次主持鴻海尾牙,如今遇到股災,他的未來策略也曝光了。張菲自2018年《綜藝菲常讚》節目收攤後,就淡出螢光幕,過著悠閒的隱居生活。過去他自豪擁有上千張鴻海股票,當時被問到沒在股價120元時賣掉,會不會覺得可惜?他認為「鴻海可以到150元、甚至200元,千萬別亂賣」,結果成功預言,鴻海大漲至200元,讓網友佩服他的投資眼光。不料近來股市大跌,張菲經紀人透露,他目前沒有下步動作,「沒怎麼樣,大家都這樣,有什麼好緊張的,就先放著」,不過假如股災持續嚴重,之後可能會考慮賣掉。據了解,張菲曾透露在鴻海股價60元時買進,若以成本8000萬計算,股價飆漲至200元,持股價值已超過2億,扣除成本獲利高達1.2億。然而,全球股市動盪,鴻海從清明連假前的153元,到8號收盤112.5元,等於3天就蒸發至少4050萬元。事實上,張菲雖然許久沒主持節目,但沒有完全引退,去年10月才以千萬酬勞接下手遊廣告,他向《壹蘋新聞網》澄清:「我從來沒有退休過,現在只是用另外一種方式過生活」。

台股暴跌勞動基金也受害 新制勞退淨值縮水549億
台股大跌,勞動基金也受害!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目前管理多種基金,其中勞保、勞退、國保等部位有投資國內股票,不止自營、還有委外部位,若以持股部位最大的新勞工退休金來看,不計入自營,若4月7日當天未新增委外代操進場,當天委外部位淨值就縮水達549億元。受到川普提出對等關稅影響,台股周一下滑2065.87點、9.7%,雙雙創下最大跌點及跌幅紀錄,上市櫃公司跌停家數達1702家,而台股市值單日蒸發達新台幣6.6兆元。據勞動基金運用局公布指出,截至2024年年底為止,新制勞退十大持股分別為台積電(30.96%)、鴻海(5.19%)、聯發科(4.33%)、台達電(3.97%)、廣達(3.33%)、富邦金(2.74%)、國泰金(1.96%)、中華電(1.81%)、奇鋐(1.79%)及中信金(1.53%),其中多檔股票於4月7日當天開盤就跌停至收盤。據勞動基金運用局公布,截至今年2月為止持有台股部位最大的新制勞工退休金共持有台股達2340億元、委外達6365億,現金則有5610億元、短期票券也有1079億元。而4月2日委外淨值仍有7300億元、4月7日收盤就僅剩6751億元,光是一天就縮水549億元,恐怕會反映在6月初公布的4月收益上,更會影響全年收益,進一步影響勞退分紅。十大持股中8日鴻海、奇鋐連續2天吞下跌停板,其他股票再下滑3.77%至8.4%不等,勞退委外的淨值恐怕進一步下滑。此外,不計入自營部分,舊制勞退、勞保基金及國保基金台股委外部位單日也分別縮水90億、22億及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