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升值
」 新台幣升值 新台幣 升值 匯率 美元
比特幣創歷史新高達11.2萬美元 新台幣報價突破320萬
主流加密幣比特幣價格在10日凌晨突破11.2萬美元新高,新台幣報價則破320萬元,專家指出,此波漲幅主要受美國科技股強勁反彈有關,尤其是輝達市值站上4兆美元,推升整體資產熱度,連帶推動比特幣格局,雖然新台幣升值,獲利可能打折,但相對也可以降低入場的成本。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創辦人彭云嫻指出,輝達代表的是AI生產力的突破,而比特幣則是對制度、貨幣不信任的避風港,2者象徵性不同,但都成為資本市場新共識的定價基準,且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暗示將大幅降息300個基點,以及聯準會最新會議紀要也釋出降息的可能性,進一步提升市場的風險偏好,促使加密、科技資產同步走強。比特幣在今年的漲幅超過19%,新台幣則在上半年升值近12%,幣圈投資人抱怨,獲利在換回新台幣被打折,彭云嫻表示,對台灣投資人來說,在台幣升值的同時,也實質降低入場的成本。至於未來加密幣市場的走勢,彭云嫻指出,目前市場對於川普的對等關稅、地緣政治議題反應已逐漸淡化,焦點回歸貨幣政策以及資金定價,總經環境愈清晰,風險則趨穩,加密幣等替代資產愈有可能流入資金。目前市場聚焦在2個主軸,首先是聯準會是否可能正式啟動降息,再來則是現貨ETF資金有沒有持續回流,根據區塊鏈上的數據顯示,長期持幣者,導致交易所庫存持續下降,市場結構仍偏向健康,但流動率低。彭云嫻說明,就過去走勢來看,有機會進入上漲期,如果總經環境利多因素持續,比特幣有望挑戰12萬美元,但資金轉向觀望,或者政策不如預期則可能回測5至10%。

6月CPI年增1.37%創逾4年新低 主計總處看好物價平穩
主計總處8日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為1.37%,已連續2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也創近51個月以來最小漲幅;近來丹娜絲颱風侵襲中南部農業縣市,蔬果價格受影響,但全球原物料價格下滑、新台幣升值,皆有助降低廠商生產成本,主計總處預估,7月CPI可能較6月高,但預測仍低於2%水準之下。新台幣狂升,從33元狂升至28、29元,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6月跌幅超過1成,是近5年來最大跌幅,進口物價變便宜,預計1至2季後反映到國產內銷品的售價上,新台幣升值對第4季通膨的影響會較明顯,預估下半年通膨有望控制在2%以下,目前整體物價呈現「平穩」。主計總處公布6月CPI年增1.37%,分析其原因,肉類、外食費等食物類價格持續上漲,水果價格仍較去年高,加上房租、掛號費、補習及學習費、汽車保養及修理等費用調升,台鐵票價也調漲;惟蛋類、油料費、機票及通訊費等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若扣除蔬菜水果,漲1.21%,再剔除能源後之總指數(即核心CPI)漲1.47%。主計總處調查七大類中,價格變動影響較大者為食物類漲2.82%,主因水果供量較少,價格上漲8.56%,肉類、外食費亦分別上漲4.54%及3.44%,惟蛋類下跌8.50%,抵銷部分漲幅。

關稅影響消費「匯率更傷腦筋」 家登董座:AI半導體需求動能仍強
家登集團(3680)的家崎大樓8日在土城舉辦落成典禮,剛好今日是美國對等關稅第一波名單公布,家登董事長邱銘乾表示,關稅增加的確會讓客戶考慮是不是少買一點,對所有人都不是好事,要關注長期會不會影響半導體業建廠投資,新台幣升值對第二季獲利的確造成影響,但AI相關的半導體需求仍具增長動能。家登集團的家崎大樓於2020年4月底開工動土,2024年5月初上樑,今年完工啟用,為地下三層、地上七層,每層挑高6至7.5公尺的研發及生產基地,子公司家崎科技進駐,可資源整合、加速研發效能,發展半導體高階零件與耗材。美國總統川普成為全球目前商業環境最大變數,「關稅會影響整個消費動能」,邱銘乾表示,日本、韓國被課徵25%的稅率,台灣若在25%以上,恐怕會影響客戶的總採購預算,進而影響下單量,對整個供應鏈來說都不是好消息,不過家登目前還是客戶的主要供應商,產品大多以FOB(船上交貨)條件出貨,由客戶負擔關稅,所以目前的稅率變化不會直接讓公司負擔額外成本。邱銘乾表示,全球主要AI公司仍高度仰賴台灣供應鏈,但新關稅恐增添預算壓力,影響投資節奏與規模,要觀察這些公司是否願意調高預算,來維持既定的算力擴張;不過AI產業應用只會愈來愈多,未來一旦出現殺手級應用,需求會爆發,各國也會進一步推動AI軍備競賽,所以相關的半導體需求中長期仍具增長動能。至於關稅是否會影響家登海外布局,邱銘乾表示,以前認為的最佳生產地的概念已經要重來,像是航太領域,有被要求去美國服務,因為國防工業不能在海外生產,然而投資美國,硬體投資不是問題,但半導體是延續性的生產,如果聖誕節就會出現沒人值班的問題,那要怎麼辦?反而現在是匯損問題比較傷腦筋,邱銘乾表示,因為家登收款跟付款有很大時間差,這段時間就會成為匯損來源,真的影響很大,現在的上市櫃老闆們應該都有這個困擾,還在跟財務討論如何避險。

台幣失速風暴1/ 努力成果被匯率一口吞掉 工具機業者:「我們是人不是平均數據」
「我們努力的成果都被這個匯率所侵蝕掉,對士氣的打擊跟殺傷力是很大的。」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今年5月以來新台幣匯率失速暴衝,造成業界恐慌,有些業者已選擇暫時不接單,因為接單根本是虧損在賣,「大家都很清楚、政府應該也很清楚。」在全球慶幸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刀有90天的豁免期,沒想到台灣卻自己先點燃貨幣戰大火,短短兩個月,從1美元兌換新台幣32元一舉飆破到28元,升幅超越一成,高居亞幣升值王。CTWANT記者整理近期匯率變化,4月時在32.6元左右相對穩定,5月一到就風雲變色,5月2日單日升值3.07%,收31.064元,創下16個月來最大單日升幅,外資大舉匯入,5月5日再度升值4.5%,收29.672元,創下198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6月匯率升勢更驚人,直接升破29元,最高收在28.904元,創下三年來新高,直到6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因收盤價將為上市櫃企業半年財報換算參考值,央行緊急出手、收盤驟貶7.22角,以29.902元,收在當日最低價。然而7月2日又繼續狂升,重返「28字頭」,7月4日盤中還衝破28.8元關卡,到28.792元,續創逾三年來新高,跟3月底的33.274元比起來,升幅約15%。對實打實的製造業廠商來說,台幣暴升不是帳面數字遊戲,而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直接損失,尤其中小企業毛利就不高,而新台幣只要升幅超過競爭對手日本、韓國,客人就會改買比較便宜的日製或韓製商品,因此第二季這升值亂流中,有的中小企業乾脆不接訂單,有的廠商直接選擇不幹了。傳統螺絲廠積極做自動化轉型,但在目前的國際情勢下很辛苦。(圖/報系資料照)工具機大廠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表示,目前在手訂單合計逾22億元,先前接單時新台幣匯率報價在33元至32.5元,5月卻升破30元,速度太快根本來不及避險,為了公司信譽,只能「含淚出貨」。「已經接單的部分,一定是獲利會損失、會減少,甚至虧錢的狀態,後面新接的訂單,也會被迫去漲價。」位於高雄的螺絲廠、翊創國際企業總經理陳顗任表示。高雄岡山是台灣螺絲扣件重鎮,過往立足台灣、出口全球,但廠商平均毛利率僅約15%,今年美國對等關稅還未真正到來,眼前這波台幣升值,已讓廠商努力幾乎歸零。「都沒單,這波匯率大家都虧大了。」一位工具機的零件業者跟CTWANT記者抱怨,他們真的像是產業中的「小螺絲釘」,小到沒人關注,「那我不做可以了吧!反正我65歲了乾脆收一收」,「整個產業當然會是有人賺、有人賠,但我們不是『被平均』的數字,我們是『人』耶。」勞動部7月1日公布最新的無薪假企業為171家、人數2878人,兩周內增加11家。勞動部條平司副司長王金蓉表示,這次金屬機電工業增加9家、共95人,的確都是小型的金屬製品、機械設備、製造等廠商。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積極為產業發聲。(圖/報系資料照)莊大立表示,機械或工具機業通常要向交期較長的鑄件、控制器等關鍵零件業者先下單,交期較短的零件,等有訂單時才向協力廠商採購,然而目前新台幣匯率,讓不少業者沒有信心,寧可休息,也不願意接單下單,進而影響整個供應鏈,所以業者們已普遍不看好下半年出口表現。六月底,莊大立在「食品機械產業標準發布會」談到新台幣升值議題時,提起央行總裁楊金龍曾說「進出口兩邊會互抵,不至於哀鴻遍野」,他苦笑地回應,「我們目前已是哀鴻遍野了呀!」

台幣失速風暴2/ 貨幣戰首部曲科技大廠損失「以億起跳」 外資看衰營收少一成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第二季狂升10.97%,寫下單季最大升值紀錄,台股法人及各大電子廠、科技廠忙著計算匯兌損失的衝擊,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說,新台幣每升1%、毛利率就會降0.4%,電子代工廠則約莫0.3%到0.5%,新台幣暴力升值宛如吞食毛利的大魔王,美系法人警告,台灣大型科技硬體廠商今年營收恐出現5%到10%的下滑風險。「沒有樂觀的理由」,光學元件廠大立光 (3008) 在6月6日的股東會,業界老實樹、董事長林恩平提到今年因「川普2.0」導致的全球不確定性,會影響客戶的預測和拉貨需求,而光是5月的匯率波動,就已影響大立光的毛利率約4到5%,美元部分「不可避免的,就是匯損。」法人表示,若以2023年為例,第3季匯率由32.27元,升至第4季的30.705元,當時大立光的業外匯損就高達28.5億元,侵蝕獲利逾兩個股本,而今年可能更慘。一家在多國都有據點、有各種貨幣可調度的半導體業者跟CTWANT記者透露,「5月初那波新台幣升值,真的是殺得所有人措手不及。」包括品牌廠、設備廠,以及記憶體、PCB等大廠都在那幾日緊急召開內部會議,看是要減少美元部位,還是要跟客戶討論最新的報價方式,先穩住軍心。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坦言匯率影響毛利。(圖/方萬民攝)「這是一個很大的數目」護國神山台積電在6月股東會時,妙語如珠的董事長魏哲家在被問到匯率時,難得持負面看法,他說,匯率的確是重要影響台積電毛利率的一環,新台幣每升值1%,毛利率會降0.4%,當時台幣升值近8%,毛利率就會因此降了3點多的百分比,「你如果把它乘以3兆,你就知道我在講什麼」。CTWANT記者簡單計算,若以2024年營收2.89兆元、毛利率56.1%來算,若新台幣升10%、吞沒4%的毛利,那就是直接損失1156億元。當然,台積電會有避險方式,但這金額也夠讓人咋舌了。「怎麼辦,沒有什麼怎麼辦,努力做,把技術一直維持世界第一,然後賣我們所應該得到的價值」台積電魏董能霸氣宣言,只要夠強、就能把成本轉嫁出去,但其他電子廠就要皮繃緊了。CTWANT記者整理6月股東會時電子廠們的說法,半導體業包括聯電(2303)、日月光(3711),也大多是每升值1%、影響毛利率0.4%,世界先進(5347)則是0.5%。電子代工廠們大多也是影響毛利率0.3到0.5%不等。不過像是廣達(2382),因美元淨資產高,不斷被投顧報告看衰,也讓廣達不得不跳出來說,公司長年採取避險策略進行風險控管,每日監控匯率曝險部位,且大部分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以美元計價,整體風險維持可控水準。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在5月的法說會和股東會上都提到,關稅對鴻海的衝擊不大,但「匯率影響相對大」,若新台幣升值1元,會影響鴻海營收約3%,毛利率少約0.1%。鴻海財務長黃德才表示,鴻海集團有因應匯率波動的政策指引,例如跟客戶合約中訂定匯率調整條款,或增加報價頻率,以合適的金融避險工具對沖營業投資、以及融資活動產生的匯率風險等,透過多種舉措降低匯率波動風險。台灣的電子廠大多是賣到美國,應收、應付款存在時間差,富邦證券的研究報告提到,若以台幣升值1%,廣達的稅前獲利會因此減少4.5億元,EPS影響0.09元,緯創(3231)則會減少2.1億元,EPS影響0.06元;鴻海會減少約30億元,EPS影響0.16元仁寶(2324)5月合併營收576.25億元,月減7.5%,較去年同期減少25.4%,其實5月出貨量是符合預期的,營收會減,就是因美元貶值。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最新報告提到,他們研究的38家台灣科技硬體廠商中,有超過90%的公司、逾50%的營收是以美元計價,在新台幣強升時,預期今年營收將出現5到10%的下滑風險。大摩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表示,雖然多數公司採用自然避險方式、也就是通過投資組合多樣化來減少風險,但主要生產廠房位在台灣的企業,會有較大的毛利率衝擊。

台幣失速風暴3/川普2.0+弱勢美元多重壓力夾擊 傳產業者「想到就頭皮發麻」
關稅戰未至、貨幣戰反而搶先開打,且打得如火如荼。今年6月股東會旺季裡,「新台幣升值」、「匯兌損失」成了小股東及上市櫃老闆們口中的熱門字眼,「川普2.0」長期恐讓消費力下滑,短期則直接面對匯兌損失,尤其是傳統產業,例如台塑四寶的資優生南亞(1303),5月營收硬生生被匯率拖到由紅轉黑。南亞5月合併營收219.5億元,月減5.3%、年減3.4%,若排除匯率因素,5月合併營收其實可以成長0.1%。台塑其他三寶,也都被匯率吃掉不少利潤,5月營收呈現年、月雙減,「匯率問題,是對所有公司都有壓力。」南亞董事長吳嘉昭無奈地說。5月初,新台幣失速暴衝,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5月5日親上火線,直言「新台幣過度波動是abnormal(異常)」,強調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還特別重申美方並未要求新台幣升值。然而事隔一天,韓國央行總裁李昌鏞表示,包括韓元在內的亞幣近期狂漲,「美國會晤並提到匯率問題,被市場解讀作要求他國貨幣升值的壓力訊號。」韓國央行總裁李昌鏞。(圖/美聯社)一位半導體業者跟CTWANT記者說,大家都覺得是美國施壓,畢竟這也是一種平衡貿易逆差的手法,但央行不能公開說出口。然而新台幣第二季的暴力升值,已引爆各行各業匯損壓力,甚至連勞動基金5月單月也慘虧929.8億元,為了搶救企業的半年報,中央銀行6月30日緊急出手,終場狂貶7.22角,直接打到29.902元,創下24年來單日最大貶幅,要一口氣把6月升值的都還回去。「想到頭皮都會發麻!」一位外匯交易員幫CTWANT記者算了一筆帳,新台幣光是第2季就升值了3.28元,大約是10.97%,創下史上最大單季升幅,這代表企業帳上若有1億美元,單季匯損就超過新台幣3億元,就算央行不得不出手干預,但恐怕也是短期行情,因為美元走弱、聯準會下半年可能降息的趨勢沒變。台化(1326)董事長洪福源在6月股東會後跟CTWANT記者表示,這波產業新變局的因素太多、太大,現在不只是單純的產能過剩,還有匯率,以及全球供應鏈的破碎、移動與重組,導致傳統石化業「金三銀四」旺季已不存在。儘管今年第二季有對等關稅的延期、全球出現瘋狂拉貨潮,但新台幣的大幅升值,反而讓傳產業績下滑,台塑(1301)董事長郭文筆表示,預計新台幣兌美元升值1%,會影響公司營收0.66%、毛利率0.14%,加上認列轉投資收益減少,反而讓第二季業績不如第一季。南亞有做電子材料,近期在台塑四寶內成績最好。(圖/報系資料照、南亞科提供)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解釋,公司外銷收入以美元為大宗,而主要原料的採購成本也多以美元行情按匯率換算計價,因此當匯率有正常、溫和的變化時,對收入、成本的影響可部分抵消,但外銷值大於外購值,因此在新台幣升值時,會有兌損。吳嘉昭說,對已接單生產,或已交運的應收帳款,因購入原料與事後收到貨款的匯率有顯著落差,也會產生較大的兌換損失。台塑四寶、以及外銷導向的傳產業者們該如何應對?一位石化業者跟CTWANT記者坦言,「就悶著頭、希望這波風暴趕快過去,對等關稅議題底定後,匯率只要不像5月時的暴漲或暴跌,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

新台幣飆升引擔憂 學者示警重演「小企業倒閉潮」噩夢
新台幣近期表現一枝獨秀,今年以來累計升幅逾10%。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於工總最新專刊中表示,這一波新台幣升值情形雖不若1985年那波巨大,但是升值速度之快實屬罕見,也引起擔憂,中小企業倒閉潮噩夢恐怕重演。吳孟道指出,短期強勢升值的亞幣,雖有助於國家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吸引資金流入,帶動買氣、暢旺市場,但另一方面卻削弱出口廠商或產業對外的競爭力,特別是傳產業或財務體質較差的中小企業,貨幣升值速度過快、幅度過大,往往也容易引發經營危機,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龐大的企業關門、倒閉潮。吳孟道指出,過去台灣也有類似的情形和歷史,新台幣在1985年受到美國廣場協議暴力推升日圓的池魚之殃,從40元一路升到25.4元左右,短短4年多升值幅度高達5成。雖然帶動股市飆漲,但也形成資產嚴重泡沫,隨著1990年泡沫破滅,加上新台幣升值,加劇傳統產業經營困境,許多中小企業因資金斷鏈、訂單遽減而倒閉。吳孟道指出,這波台幣升幅雖不如1985年那波巨大,但升值速度實屬罕見,市場擔憂重蹈1990年悲劇,中小企業倒閉潮噩夢重演。貨幣升值往往是一刀兩刃、有利有弊,政府看待新台幣短期急升,絕不能只偏向一面,必須通盤考慮整體的利弊得失,才不會誤判情勢。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名譽教授陳厚銘於商總專刊也表示,美國總統川普2.0引發的關稅與匯率變局,絕非曇花一現,而是可能成為全球產業鏈重新洗牌的關鍵轉折。陳厚銘表示,台灣若要順利挺過這波衝擊,不能僅尋求短期的「避風港」,更應以前瞻視角防線,厚植技術護城河,並藉由靈活的區域協作網絡,為長遠發展奠定深層戰略基礎。

王品「這原因」遭列注意股! 自結5月EPS 1.81元年減逾7%吃匯損
王品(2727)遭證交所列入注意股,依規定發布5月自結合併營收及獲利。王品指出,5月合併營收為20.51億元,稅前盈餘為1.87億元,單月每股盈餘(EPS)為1.81元,年減7.65%,主因是新台幣升值造成匯兌損失。王品表示,今年營收比去年增加,營業淨利率也比去年上升,而稅前淨利相較2024年同期略有減損,主要受到台幣升值影響,從5/1日起,台幣兌美元升值,造成預付貨款及美金存款的匯損。王品依證交所規定,公布5月自結盈餘,內容顯示:單月營收20.51億元,年增7.75%;稅前淨利1.87億元,年減9.97%;稅後淨利1.49億元,年減7.88%;EPS為1.81元,年減7.65%,不過,累計今年第1季,每股盈餘4.41元,仍年增16.98%。王品去年全年營收突破220億元、EPS超過15.66元,兩年合計賺了超過三個股本,每股配發14.59元現金股利,現金股利發放率超過93%。王品7月2日之最近6個營業日借券賣出成交量占最近6個營業日總成交量比率18.62%,且7月2日借券賣出成交量較最近60個營業日的日平均借券賣出成交量放大為7.56倍,遭證交所列入注意股。

台幣若到28 中研院:GDP剩2.54%
新台幣強勢升值,外銷產業叫苦連天,中央研究院經濟所4日公布最新經濟預測,預期今年台灣GDP(經濟成長率)為2.93%,較去年底預估值下修0.17個百分點,但若新台幣升到28元,就只剩2.54%。中研院經濟所副所長楊淑珺表示,推動新台幣強勢的背後,除了台灣強勁的出口,關鍵在於市場對美元後市看貶的預期。中研院指出,目前國際經濟情勢的不確定性,牽動台灣的整體經濟表現,因此對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區間在2.54%至3.17%間,其中基本情境是對等關稅在15%至20%,且232條款維持目前的狀態,匯率則設定在29元上下。最差的情境為關稅20%,且232條款的關稅也達到20%,新台幣也持續升值在28元左右,經濟成長率將下降至2.54%,但未納入新台幣升至27元的情境;經濟所長張俊仁坦言,關稅政策變化難料,且近1、2個月新台幣與美元的匯率變化大,半年的預期每幾周就要修正,一旦關稅出爐,經濟預測需另外確認。前次台幣在27元字頭時,為美國總統川普首度執政初期,楊淑珺表示,當市場普遍預期美元可能走弱,就很容易帶動新台幣升值,目前就是市場對美元貶值的預期太強烈,無法排除新台幣可能升值到27字頭,還需關注聯準會的利率政策以及台美利差變動。

美越達成貿易協議激勵新台幣 盤中強升至28.8元
美國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預期美台貿易談判也將在近期出爐,新台幣3日再衝一波,台北匯市開盤10分鐘就站回28元價位,盤中最多狂升2.2角、衝到28.8元,收盤前央行「小踩」煞車,硬是將單日升幅壓在2角內,終場升值1.91角,以28.828元作收,除是暌違3年收盤再見28字頭,也是3年3個月以來新高價。美元指數3日走跌0.12%,非美貨幣多數走升,其中以新台幣升值0.66%居冠,排在後方的還有新加坡幣升0.15%、人民幣升0.08%、日圓升0.03%,韓元走貶0.04%,至於剛談好關稅的越南,越南盾走貶0.17%。「(漲勢)大概要等到談出來才會停下來了」,匯銀主管表示,雖然美方與各國談的都是關稅數字,但從未擺脫是否涉及匯率,在美越談妥後,預料美台關稅談判很快就會有結果,這讓各方對新台幣的升值預期再度轉濃,甚至有「衝最後一波」的味道。在外資、投信及出口商持續匯入下,新台幣下半年開局一路走升,7月僅僅前3個交易日,新台幣已經飆漲1.074元或3.73%,升幅遠高於主要亞幣,雖然央行在6月底,一度將新台幣打落至29元價位,盼能斷了衝刺28元念頭,但該來的總是要來,昨日就站上28字頭。資深交易員表示,新台幣獨強,除預期升值心理作祟,也不乏外資匯入實質買盤,且當前價位來到3年高點,出口商就怕愈晚賣賠得愈多錢,擔心匯價一去不回頭,只好硬著頭皮出脫美元,紛紛下移拋匯價格,2大因素讓新台幣很難走回頭路,輕鬆跨越29元大關。至於央行態度,匯銀主管認為,央行「孤軍奮戰很辛苦,但守得不錯了啦!」幾乎盤中各個價位都有布單,但關鍵還是美元指數,如果美元指數弱、非美貨幣皆升,央行也很難逆勢調節,除非美元強彈,否則新台幣看不到回貶的驅動力,就是一路挺進。匯銀主管認為,接下來可觀察美國公布非農就業數據,以及後續關稅談判結果,尤其美台貿易談判結果多少會影響新台幣強弱;如果把時間拉長,要擔心美國經濟放緩,聯準會啟動降息預期升溫,這會導致美元更弱,新台幣升值壓力不減反增,才是「大魔王」。

七月投資新開局3/川普任期還有1200多天股民心驚膽跳 選股重防禦避災
2025年川普任期剩餘三年,全球政經局勢依舊充滿不確定性,尤其美中貿易關稅政策反覆、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導致台股與美股市場波動加劇。面對可能的股災風險,CTWANT採訪多家證券投顧專家,建議可採分散性投資策略,降低單一市場衝擊,選擇防禦性與成長兼備的類股、ETF等。以色列和伊朗12天空襲戰爭後,在美國總統川普6月24日宣布雙方已達成停火協議,帶來市場喘息,2025年下半年投資展望,CTWANT盤整多家分析趨勢資料多建議投資人應採取多元化策略,以成長型科技為主並配置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相關ETF等,還可關注能源股或相關ETF等。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皆認為,新台幣升值有利內需及資產股評價;包括提高國外出國旅遊意願,有利旅行社及航空業者(觀光股、航空股);以及以美元計價的食品業原料成本及航空燃油成本,有利毛利率提升(食品股)。在AI擴增電力需求部分,關注台股能源相關類股部分,陳奕光說,再生能源躉購電費率,價格將呈下滑趨勢,若未來電價進一步調漲,將收窄市電及綠電價差,進一步推升綠能需求,預期對綠電轉供需求將更強烈。凱基證券財富管理處主管阮建銘則認為,透過能源ETF同時布局傳統能源與新能源領域,分散風險並把握能源轉型帶來的長期成長機會,像是全球能源ETF如iShares Global Energy ETF(IXC)涵蓋多國大型能源企業,兼顧收益與成長,適合中長期配置。包括傳統石油、綠電等能源股、ETF,在地緣政治變化中受到注意。(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全球能源轉型趨勢帶動新能源與潔淨能源ETF興起,投資者可依風險偏好選擇傳統能源ETF(如XLE、VDE)或新能源ETF(如Global X中國潔淨能源ETF)進行配置。除了傳統石油天然氣外,新能源與潔淨能源快速發展成為趨勢。能源ETF普遍具有較高配息率,約3%至4%不等,隨著利率環境趨於穩定,能源股的股息吸引力提升,且能源需求韌性強,配息穩定性較佳,適合納入多元化投資組合中作為防禦性資產。不過,過去類似地緣政治事件若未造成實質供應中斷,油價上漲多為短暫情緒反應,長期仍需觀察基本面供需變化。美國能源資訊署(EIA)預測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持續增長,但供應面亦有OPEC+減產和美國頁岩油增產的雙重影響,油價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

七月投資新開局1/台股AI主旋律下半年上看24000點 也有人看壞主因在「它」
美國總統川普6月底喊話,「不打算在7月9日對大部分國家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再度延長」,美股三大指數跟著驚奇創新高,台股立馬跟漲,展望2025年下半年,台股投資人該如何?CTWANT採訪多位專家,對大盤走勢看法分歧,但確定AI族群會是台股主旋律。綜合各家對台股大半年走勢說法,持保守看法的專家認為,關稅暫緩引起的拉貨潮結束,下半年經濟表現可能不如上半年,因此看壞第三季股市,第四季則視情況,但也有專家表示,「美國有談判誠意的會延長,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台股下半年高點上看24000點。據此,建議投資人可先獲利了結,或趁債券殖利率高點布局。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在川普4月發動「對等關稅政策」,集體引爆股災,隨後在延長談判及暫緩實施關稅90天,市場恐慌情緒才消退。台灣第一季GDP成長率5.37%高於去年同期與預期,主計總處初判「廠商提前出口備貨」;在美對等關稅空窗期拉貨潮下,上市櫃公司4、5月營收表現創史上最強紀錄;但受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強升影響,營收未能延續連三月破4兆元紀錄。台股4月底回到股災前的水準。「從外資動向與籌碼面來看,外資持續買超台股現貨,6月以來累計買超近千億元,顯示外資信心回升,儘管期貨空單仍多,但被視為避險或套利操作,整體仍偏多。」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說,他認為台股有望延續緩升格局,下半年挑戰24000點關卡。不過,在關稅政策不確定、新台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獲利的雙面影響、貨幣政策節奏不如預期,下半年經濟動能可能減弱,以及歷史上第三季易跌難漲等因素,黃文卿建議,「操作上應轉趨謹慎,避免追高。」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則認為,聯準會2025年上半年維持利率在4.25%至4.5%區間,未進一步降息,且將2026、2027年利率預估中值上修至3.6%及3.4%,顯示降息節奏較市場預期緩慢,「持續高利率環境對股市資金流動與估值形成壓力。」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2025年影響台股關鍵即是景氣、資金與籌碼;目前即是資金行情。(圖/富邦投顧提供)陳奕光提醒投資人,「台股下半年面臨川普關稅政策與美國債務問題干擾,整體部位朝向股4債6,待股市回檔後再分批買回至股6債4。」至於下半年給台股投資人的建議為何?CTWANT採訪多位專家,一致看好「AI」;陳奕光認為尤其ASIC晶片與AI伺服器出貨量倍增,台灣在全球AI基礎建設中扮演關鍵角色,光學元件與AI眼鏡技術亦是未來投資亮點。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告訴CTWANT記者說,由於市場多對90天對等關稅暫緩期可能延長,除了人工智慧(AI)算力需求持續快速成長,成為推動台股及美股短線反彈的重要動力,「AI仍是未來台股續航的主引擎,尤其在評價經過適度修正後,下半年將更容易吸引資金青睞,年底前有望迎來指數回穩反彈。」黃文清也建議,多關注在半導體設備與化學材料,AI晶片、散熱、伺服器與導航、電源管理等,「從投資趨勢來看,未來AI發展將從Cloud AI邁向Edge AI,有望帶動更多供應鏈成長。」群益投信投研部副總經理陳朝政進一步說,「資金持續流向AI、PC及手機相關產業,傳統鋼鐵、水泥、汽車零組件等出口傳產則面臨較大壓力,表現相對辛苦。」AI衍生商機在半導體製造、伺服器、PC組裝等領域享有絕佳優勢,也具備強大軟硬整合能力,因此自IC設計到系統整合的相關類股皆值得關注。凱基證券財富管理處主管阮建銘則建議,面對可能的股災風險,可聚焦防禦性較強且具成長潛力的產業,包括AI、半導體相關產業的科技股,因具長期競爭優勢與創新動能,仍是核心配置標的。這類型像是南亞科、聯電等半導體龍頭,以及美股中的大型科技ETF(如富邦NASDAQ 00662)等。此外,統一投信、永豐金證券分析,2018年川普關稅戰引發市場震盪,但隨著政策逐漸明朗與企業獲利回升,2019年市場強勢反彈,呈現「先蹲後跳」走勢;2025年亦可能重演類似格局,投資人仍應定期定額,利用市場回調期分批布局降低進場成本,耐心等待反彈機會。

台經院5月製造業景氣燈號驚見衰退藍燈 禍首是「這件事」
台灣經濟研究院1日公布5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為9.88分,較上月衰退1.98 分,不但是連3跌,景氣燈號更出現代表衰退的藍燈,是2024年3月以來、15個月首見,除了美國關稅的不確性,最重要的就是新台幣匯率的強升,讓製造業感到壓力山大,且下半年的挑戰還會更高。以不同產業燈號的消長觀察,衰退的藍燈比重由4月的41.27%增加至5月的63.80%,低迷的黃藍燈由13.97%增加至17.88%,持平的綠燈由21.98%減少至17.74%,揚升的黃紅燈由22.54%減少至0.59%,沒有代表景氣繁榮的紅燈。就算是現在當紅的AI與電子產業,也因為新台幣大幅升值抵銷需求增幅。電子零組件業的出口物價、生產指數較上月數值轉弱,影響售價面、原物料投入面指標。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方面,雖然有AI、雲端產業需求續強,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創歷年單月新高,但新台幣升值使出口物價連續兩個月衰退,影響售價面指標,所以也讓景氣燈號由代表揚升的黃紅燈轉為持平的綠燈。台經院表示,全球製造業前景依然低迷,台股因美中雙方暫緩關稅報復而出現價量齊揚,但新台幣升值及關稅不確定性已使製造業廠商信心不足,抵銷經營環境面指標的部分增幅。展望未來,國內因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已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負成長,加上房市仍受限央行管控政策,交易量持續萎縮,價格有鬆動情形,也將衝擊內需導向之製造業表現。預估廠商下半年面對景氣風險與挑戰將高於上半年,製造業發展仍須密切觀察與因應。

央行強勢干預匯市 新台幣創單日最大貶幅達2.41%
力挽狂瀾!新台幣第2季「暴力」升值,引爆各行各業匯損壓力,中央銀行6月30日再度出手,在匯市演出「無上限買美元」的大秀,狂掃美元,令新台幣走勢大跳水,終場狂貶7.22角,直接被打到29.902元,不只是創24年來單日最大貶幅,更一口氣把6月以來升值的都還回去,傾全力搶救企業半年報。新台幣走勢神仙難料,在上周二(6月24日)連續3個交易日升值後,上周五(6月27日)各界一度推估將站上28字頭,未料央行強勢進場,直接把新台幣從升值打到貶值。昨日適逢季底,早盤出口商還在拋匯,一度衝上29.04元,未料央行下午就進場掃貨,幾乎買光場內交易的美元。「老大(央行)壓力很大。」資深匯銀主管評斷央行昨日的大動作,「就是在救各家企業的半年報」,因6月30日新台幣收盤價更是企業半年報換算外幣的參考價,央行此次就是鐵了心,要緩和企業匯損壓力,倘若不如此直接勇猛,很多企業恐怕過不了關。這名匯銀主管點出,過往央行干預匯市多會計算銀彈,避免花太多錢,「但昨天真的是閉著眼在買美元」,不只不給新台幣升值空間,還要讓它重貶,貶到企業有感,顯示央行確實感受到這波新台幣匯率強升,對各行各業造成的匯損壓力,才會不惜成本救市。至於亞洲貨幣,韓元昨升值0.44%居冠,日圓升值0.24%緊追在後,歐元、新加坡幣、人民幣、越南盾幾乎都在平盤遊走,唯獨新台幣貶得又重又深,單日貶幅高達2.41%,這讓新台幣今年以來升幅縮水至9.63%,與韓元的8.85%、日圓的8.39%大幅拉近。央行的暴力干預能撐多久?資深外匯交易員說「很可能只是一日行情」,因美元走弱、聯準會下半年可能降息的大勢沒變,且昨日非美貨幣中,只有新台幣獨貶,且還是貶得又重又深,人為作價過於明顯,但可以體諒央行為搶救企業匯損,不得不出此下策。新台幣光第2季升值3.28元或10.97%,創下史上最大單季升幅。交易員解釋,這代表企業帳上若有1億美元,單季匯損就超過新台幣3億元,「想到頭皮都會發麻」,央行這2天強勢干預,就是要讓半年報數字好看些,但不代表新台幣升勢告終,企業仍須避險。

中信金股價44.5元創新高! 高股息ETF青睞法人搶進33萬張
中信金控(2891)27日董事會決議通過2024年度股利分派方案,將於8月8日發放普通股現金股利,每股配發新台幣2.3元,股息總額將近新台幣452.03億元。另針對乙種與丙種特別股,也分別配發每股2.2604元與1.92元。中信金(2891)除息行情發酵,股價震盪走高,27日繼續上漲0.2元,以44.5元作收,續創歷史新高,成交量4萬9006張,以收盤價計算、股息殖利率5.17%。中信金累計前五個月稅後純利246.76億元,每股純益1.27元,主要受到新台幣升值影響,5月稅後獲利較去年同期下滑,但看好中信金高殖利率,不少高股息ETF進場卡位。土洋法人6月對作中信金,外資賣超33.7萬張,投信則買超54萬多張,化解外資調節。根據中信金2024年年報資料顯示,前十大股東高股息ETF占了三檔,以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持股比重4.35%,元大高股息(0056)持股比重1.84%、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持股比重1.82%,投信總持股張數達337.1萬張。中信金控公告指出,除息交易日訂於7月14日,最後過戶日為7月15日,停止過戶期間自7月16日至7月20日,股息基準日為7月20日,並將於8月8日正式發放現金股利。

國發會5月景氣燈號轉綠 關稅不確定性成主因
近年來景氣燈號走勢表景氣真的「冷」下來了嗎?國發會27日公布5月景氣燈號,受到關稅議題紛擾,傳產需求疲軟、國內車市急凍影響,燈號從原本代表景氣趨熱的黃紅燈,改亮出象徵穩定的綠燈。國發會坦言,下半年景氣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關稅發展是未知數,必須密切關注發展。國發會5月景氣燈號出爐,月減2分,綜合判斷分數為31分,「1分之差」導致跌破黃紅燈的區間下緣32分,意外亮出久違的綠燈,距離上回亮出綠燈,已經是2024年3月的事。觀察景氣燈號9項構成項目,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從紅燈轉為綠燈,分數一次掉2分,成為變燈關鍵,其餘8項燈號維持不變,兩大因素分別為,一是部分傳統貨品需求疲弱,二是國人購車趨於觀望,車市陷入急凍。國發會經濟處處長陳美菊指出,上次出現綠燈是在2024年3月,但目前還不能說是景氣反轉向下,主因是關稅不確定造成廠商觀望,傳產業者除了面臨國際上低價傾銷挑戰,新台幣升值也讓中小企業、傳產備感壓力。另外,由於美台關稅談判未定,就已經傳出可能調降關稅或貨物稅,等同「現在買車就可能虧錢」,讓不少有購車意願的車主,除觀望關稅對汽車價格的影響,另一因素也是4月股災損失慘重,對下半年景氣前景仍有擔憂,暫緩大額消費,使得5月汽車掛牌數大減。至於有無轉佳契機,陳美菊說,從半導體需求持續存在,顯示AI相關剛性需求沒變,帶動景氣可在穩定中前行,不過AI熱潮能拉到多高並不確定,「不能說現在的景氣正在向下」,下半年經濟受關稅及地緣政治而走緩已是共識,傳產表現明顯較差。陳美菊強調,景氣指標中的同時指標仍呈上升,5月不含趨勢指數為109.55,連續25個月上升,若看出口、外銷、生產等實體面數據,在AI商機爆發、關稅前拉貨效應助攻下,都還是有不錯表現,但不確定因素確實眾多,綠燈代表的是景氣穩定,並非負面訊號。

新台幣升勢狂!對人民幣匯價來到1:4 赴陸旅行超划算
新台幣升勢兇猛,台股漲勢雖收斂,但外資熱錢持續匯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早盤一舉衝破29元整數大關,睽違三年多再現28字頭,中午暫時收在28.98元、勁揚1.85角,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10.4億美元;而以目前臺銀最新牌告匯價來看,人民幣賣出價已經來到4.107元,新台幣強升後,對人民幣時隔多年再回到1比4的高位,已回到2006年水準。美元指數回測97.25,新台幣持續狂升,今以29.14元開出,升值2.5分,在美元續弱,加上出口商月底拋售下,新台幣升值擴大,早盤直接升破29元整數關卡,觸及28.95元,創38個月新高。觀察目前臺銀最新牌告匯價來看,人民幣賣出價已經來到4.107元,新台幣強升後,對人民幣時隔多年再回到逼近1比4的高位。觀察歷史走勢,前次人民幣對新台幣1比4的水準,已要追溯至回到2006年3月水準。國內銀行主管認為,聯準會今年最快7月降息,但今年降息幅度僅4碼,仍遠低於近三年升息幅度,加上大陸人行也跟著降息,中美之間利差因素並未縮減,國人持有美元仍大幅高於人民幣,加上大陸經濟前景不明,短期內人民幣需求應不會因匯率因素而大增。

新台幣匯率狂飆!日圓驚見「0.2042」甜甜價 謝金河示警:傳產遭受重擊
在川普政府與亞洲各國談判匯率議題之際,新台幣正在瘋狂升值!台灣銀行日圓現鈔賣出價今(27日)上午9時後驚見「0.2042」的超甜價格,不僅打破去年7月11日的低點「0.2046」,更創下史上最低紀錄。不過,《今周刊》與《財訊》發行人謝金河也示警,升值雖帶給有競爭力的科技企業乘風破浪,但對於很多傳統產業的重擊也加大。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今天若以新台幣10萬元換匯計算,可換到48萬9824日圓,相較今年4月22日的匯率「0.2351」,當時僅能換得43萬1592日圓,等於現在多賺近5.8萬日圓,該價格更打破去年7月11日的「0.2046」的該年最甜價,創下史上最低,讓哈日族與投資人直呼「超划算」。但謝金河今早也在臉書發文示警,新台幣強升帶來了產業貧負差距加大!他透露,一直以來經營都保守穩健的錢櫃,在今年前5月業外突然出現1.19億元的虧損,原來是帳上的美元在5月強升中,大約提列1.37億元的損失,「錢櫃不是出口的企業,只是公司的現金以美元持有的部位高,台幣突然強升,避險不及,也遭到重傷害。」他續稱,5月公布匯損消息的企業還不多,比較嚴重的是汽車零組件的東陽公告5月滙損4.07億元。壽險業公布5月虧損1066億,單是新光金就虧損196.49 億,大大影響金控公司5月獲利。謝金河分析,雖然很多有強大競爭力的公司如台積電,或者是很多毛利率逾50%的公司,都可以面對新台幣升值的壓力,但很多傳統產業,一方面必須承受來自中國的內捲壓力,現在台幣強升,更加雪上加霜。雖然台股從最低已經彈升逾5000點,台積電也從780彈升至1080元,「但很多老牌的傳統產業龍頭企業股價,像台泥一直破底。」因此謝金河也強調,新台幣升值雖然帶給有競爭力的科技企業乘風破浪,但是對於很多傳統產業的重擊也加大,「整個產業生態就像貧富差距拉大一般,這個現象值得政府重視!」

首度超車歐元!新台幣今年大升11.53% 成世界第一強
以色列與伊朗傳出停火後,避險情緒瞬間降溫,美元指數跌破98,新台幣「升值特快車」再度發車,25日強升1.45角,以29.391元作收,今年以來升幅達11.53%,首度超車歐元的11.40%,登上世界第一強。不過匯銀普遍認為,跨越29.5元早在預期中,新台幣將續朝29元挺進,甚至將見到28字頭。根據央行統計,截至25日台北匯市收盤,新台幣單日升幅0.49%,超車新加坡幣0.14%及韓元0.12%,居亞幣之冠。時間拉長到今年以來,新台幣累積升值11.53%,更是首度超車歐元的11.4%,登上世界第一強,相較日韓元累積升幅約7~8%,呈現加速狂飆之姿。新台幣升值特快車在遭遇以伊戰事,於中途稍作停留後,昨日再度啟程,因以色列與伊朗的緊張局勢轉趨緩和,停火協議的達成使得避險情緒降溫,新台幣昨天以29.5元開出後,直接甩開29.5元的心理防線,開盤後6分鐘直接突破29.4元價位,最高價衝到29.352元。匯銀主管表示,以伊戰事讓市場避險情緒一夕升溫,但美元指數卻未能光復100,始終在98~99間遊走,代表美元的「大方向」仍是貶值,端看非美貨幣表現,新台幣5月初歷經暴力升值後,在央行嚴格盯梢下,近期雖重啟升勢卻也相當克制,然升值路徑未變。非美貨幣蓄勢反攻,與聯準會在下半年可能降息高度相關。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南亞太區投資總監鄭汪清預估,目前的美元處於「高估」水位,隨聯準會可能在9月降息,美元將繼續走弱,且降息代表美元的實質回報率降低,也會影響美元資產持有意願,促使投資者減持美元,建議分散至歐元、新加坡幣、瑞士法郎與澳幣等4種貨幣資產。匯銀主管分析,如果說5月初台幣走升,是反應美台關稅談判,台灣可能在匯率方面讓步的預期心理,近日則反應聯準會可能在下半年的降息動向,所以不會升那麼快,畢竟經濟因素不如政治因素影響劇烈,但如連避險情緒也能迅速消退,代表美元「真的沒擋頭」。

中東情勢緩和!新台幣揚升1.45角 睽違3年重返29.3元
中東情勢緩和,且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鬆口7月可能降息,美元指數續跳水,主要亞幣近日上演大反攻,新台幣兌美元匯率25日開高走高,盤中最高見29.352元,刷新逾三年波段新高,加上央行尾盤未強力阻升,新台幣收盤連破29.5、29.4元兩價位,睽違三年後收盤再現29.3元高價。新台幣25日收在29.391元、強升1.45角或0.49%,收盤創2022年6月3日以來的逾三年新高收盤價,且隨市場消息面逐步消化,總成交量也衝出21.595億美元,創下近二周最大量。新台幣已連二日強升,兩個交易日就升值3.43角或1.17%。匯銀人士指出,由於中東不確定性因素告段落,伊朗與美方和談後,美元指數吐回先前漲幅,美股上漲激勵台股走揚,外資買超台股逾350億元,台北金融市場上演股匯雙漲,且新台幣漲幅更是主要亞幣最強勢。根據央行統計,美元指數回落,25日新台幣狂升0.49%成為最強亞幣,升幅遠高於星幣升0.14%、韓元升0.12%、人民幣升0.09%、日圓則平盤作收。新台幣近二日狂升近3.5角之多,但匯銀人士認為,匯價反彈在預期之內,市場利空消散後,避險行情快速消化,加上台股吸金力道,外資買股匯入,加上出口商進入月底拋匯需求更高,且部分投信海外投資款會回,三力量同步推升新台幣走揚;而由於亞幣都是升值,央行也沒有強力守住特定價位,反而放手讓新台幣衝破29.4元。後續來看,匯銀人士認為,新台幣升值方向不變,主要是美國降息預期提升,且此時匯價來到三年高位,進口商等美元買盤惜購,買方已變得更有耐心;另外是美股上漲且美元下跌,新台幣是跟著國際盤走,也非獨自升值,後續新台幣可能在29.25~29.5元區間震盪,市場持續觀望聯準會官員談話,以及7月初的關稅談判結果。匯銀人士認為,短線新台幣主要還是在29.5元上下,但短期反應美元下殺的力道先出來,新台幣不排除先挑戰29.2元,但後續因國際油價下跌,油款可能持續匯出,成為新台幣往貶值方向的牽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