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
」 氣爆 新光三越 台中 澳門 氣體外洩
台南電鍍廠氯氣外洩1死10傷 勒令停工負責人被法辦
台南市安定區發生重大工安意外,中崙工業區1家電鍍廠24日下午疑因員工誤將聚氯化鋁與漂白水混合,導致氯氣逸散,造成11名員工吸入性嗆傷,其中54歲林姓男子當場失去呼吸心跳,送醫不治。消防人員先以細水霧灑水降低氣體濃度,待毒災應變人員到達後,再配合搶救傷者送醫,案發原因正由相關單位調查釐清中。南區職安中心昨勒令業者立即停工,依《職安法》最高可開罰30萬元,並將高姓負責人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移送台南地檢署偵辦。台南市消防局昨天下午2時15分左右獲報,指安定區中沙里中崙有工廠發生工安意外,立即調派8車17人趕往救援,消防人員到場發現是氯氣外洩,立即以細水霧灑水降低氯氣濃度,並先將已無生命跡象的林男送往安南醫院急救,仍因傷重不治。毒災應變隊下午3點36分抵達現場後,消防人員陸續救出7男3女等10名員工,55歲林女、60歲陳男、57歲陳男、66歲陳男等4人都因吸入性嗆傷送往永康奇美醫院,其中以57歲陳男傷勢最嚴重,達檢傷1級;61歲莊女、69歲王女、42歲許男均為輕傷送安南醫院;66歲蕭男、45歲魏男、63歲吳男也都輕傷送成大醫院,所有傷者於下午3點47分全數送醫完畢。消防人員調查後,初步懷疑電鍍廠的槽車「送錯管路」,造成聚氯化鋁與漂白水混合,爆出大量氯氣而釀成這起1死10傷慘劇。案件真正原因仍待進一步調查。據了解,聚氯化鋁是1種常用的混凝劑,通常用於廢水、汙水處理的沉降劑,能降低水中懸浮固體及化學需氧量,以達到放流水標準,廣泛用於淨化飲用水及各種工業廢水淨化處理。

疑為人員疏失致災 台南電鍍廠工安意外釀1死10傷
台南市安定區24日下午2點15分左右,1家電鍍廠發生工安意外。根據初步了解,起因疑為員工誤將聚氯化鋁(PAC)與漂白水混合,產生大量氯氣造成11名員工吸入性嗆傷,其中1名54歲林姓工人當場失去生命跡象,就醫後不治,詳細情況仍有待調查釐清。根據台南市消防局表示,24日下午2點15分,位於安定區的1家電鍍廠發生工安意外。經初步調查,事發原因疑似為槽車在運送化學品時,員工誤將聚氯化鋁(PAC)與漂白水送入錯誤的管道,造成兩種物質不慎混合,因此產生大量危險氣體「氯氣」,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不小心吸入恐致命。現場共有8名男姓3名女性誤吸氣體,導致吸入性嗆傷,傷者分別被送往成大、永康奇美、安南醫院進行救治,現場人員也已疏散完畢。其中1名54歲林姓男子因傷勢過重,當場失去生命跡象,送醫後宣告不治。至於詳細情況,仍有待相關單位調查釐清。

壓力大竟會散發特殊體味!醫示警:聞到韭菜香就該休息了
壓力竟然會讓人產生特殊體味!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當人處於壓力狀態時,皮膚會散發出一種類似炒韭菜的氣味,這種氣味被稱為「壓力氣味」。這種氣味主要由二甲基三硫化物與丙烯基硫醇構成,不僅可能引發周圍人的焦慮和疲勞感,還被戲稱為職場中的「上班味道」。黃軒醫師今(22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日本研究團隊通過模擬面試實驗發現,受試者在緊張狀態下產生的皮膚氣味與放鬆時截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氣味在運動流汗時並不會出現,顯示其與心理狀態直接相關。此外,跨文化研究進一步證實,無論性別或國籍,人類在壓力下都會釋放相同類型的氣味分子。黃軒醫師也提到,壓力雖然會暫時加速生理老化,但這種變化是可逆的。2023年的一項跨國研究顯示,經歷重大手術或感染COVID-19的患者,其生物年齡(反映細胞老化程度的指標)會在壓力事件後急劇上升,但在康復期間能逐步恢復。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孕婦的生物年齡在妊娠期間顯著增加,但在產後卻能快速回歸基準值。科學家還發現,特定藥物如托珠單抗(tocilizumab)能加速生物年齡的復原,這為抗衰老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他續稱,為了驗證壓力與氣味的關聯,研究人員還設計了一項精妙的對照實驗。他們讓40位女性經歷「壓力面試」與「閱讀放鬆」2種情境,並同步監測心率、皮質醇等生理指標,同時收集皮膚氣體進行專業嗅覺分析。結果顯示,受試者在壓力情境下的皮膚氣體會引發他人的緊張與困惑等負面情緒,證實了「壓力氣味」具有情緒傳染力。這些研究結果為現代人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工作壓力會產生實質的生理影響,適時放鬆有助於逆轉老化進程,而覺察自身狀態則可以避免影響他人。黃軒醫師建議,當聞到同事身上若有似無的「韭菜香」時,不妨善意提醒對方該休息了,這不僅是體貼之舉,更是維護辦公室氣氛的科學之道。

新北鶯歌工安意外!2員工一氧化碳中毒 經搶救後恢復意識
新北市鶯歌區二甲路某氣體工廠22日上午9時4分發生工安意外,當時工廠正進行排放一氧化碳作業,2名外籍員工不慎吸入後,當場中毒昏迷。警消獲報以後旋即趕至現場,將2人送至板橋亞東醫院進行搶救,目前2人皆已恢復意識,詳細事發原因仍有待釐清。

鶯歌氣體工廠排放一氧化碳出狀況 2外籍員工不慎吸入急送醫
目前有消息指出,一間位於新北市鶯歌區氣體工廠,於22日上午9點左右進行排放一氧化碳作業時,有2名外籍員工不慎吸入,結果當場昏迷。目前2人已急忙送醫搶救。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該間氣體工廠位於鶯歌區三甲路的,事發之後,工廠人員隨即通報警消,警消抵達現場後也隨即將2名昏迷的外籍員工送往板橋亞東醫院搶救。至於為何會釀出此禍,詳細的事發原因還有待釐清。

搭觀光列車遊花蓮1/「山嵐號」4月首航穿梭花東縱谷 打造「旬味列車」品嘗風土料理
鐵道不只是載運旅客從此站到彼站的交通運輸方式,當觀光列車逐漸發展,搭乘列車本身也成為旅人的旅遊目的。台鐵近年積極推廣觀光列車,其中雄獅旅遊推出的鳴日號、福森號、海風號等兼具美學的觀光列車,都獲得熱烈迴響,而與去年啟程的最美甜點列車「海風號」互為姊妹列車的「山嵐號」,也將於4/19正式首航!山嵐號延續以「四季、大自然」為設計靈感,有別於海風號以近海的湛藍、翠綠色調打造,山嵐號以清新黃綠色系為主色調,帶旅人穿梭於花東縱谷之間。列車更以「縱谷旬味」為主題,邀請世界冠軍主廚操刀,以花東食材設計出蘊含在地風味的精緻餐食,首季行程即日起已正式開賣。搭乘山嵐號可獲得帶有山脈造型、透明設計的紀念車票。(圖/魏妤靜攝)山嵐號外觀是較淺色清新的黃綠色,內裝則是深綠色調,彷彿在呼應花東縱谷山景與稻穗顏色。(圖/魏妤靜攝)山嵐號除了延續海風號特色全景落地窗設計,還新增更多面對面的雅座,適合閨蜜出遊。(圖/魏妤靜攝)山嵐號內裝以深綠為主色調,營造出舒適、沉穩的氛圍,車廂內的燈光由設計師鍾秉宏打造,會透過色溫與光影的變化,營造出宛如列車穿越隧道的流動感。因此當行經「林榮新光站」地下化車站時,別忘了抬頭看看車廂頂部隨著音樂變化、宛如繁星閃爍的燈飾。山嵐號行駛於花蓮站至台東池上站之間,沿途會停靠特色車站,如壽豐站為高架車站,站在月台可遠眺海岸山脈;還有舊稱為「璞石閣驛」的玉里站,可是花東輕便鐵路第一期的最終站;池上站經改造後以日式米倉造型為主體,使用大量木造並搭配玻璃帷幕呈現通透感,現也成為鐵道迷必訪景點。此外,列車沿途會經過「客城鐵橋」緩行,旅客還有機會欣賞到綠油油的稻田或金黃稻浪。去程餐點可以吃到烏魚子樹豆野時蔬、油封煙燻八寶鴨、香根野炊紅藜池上米與阿粨等,即便冷食也爽口不顯油膩。(圖/魏妤靜攝)回程可吃到丹蔘油封鴨襯剝皮辣椒、磯煮紅槽肉佐黑珍珠芥花醋等餐點,以山林、溪流發想的甜點還會以花蓮大理石「蛇紋岩」訂製餐盤盛裝。(圖/魏妤靜攝)列車上也會販售「九日良田」其他的精緻和菓子,讓乘客自由選購、帶點甜蜜伴手禮回家。(圖/魏妤靜攝)再說到此次最大亮點之一的餐點部分,特別邀請花蓮在地主廚、第三屆世界名廚錦標賽雙料冠軍葉志龍操刀,他以東台灣的山海魅力和大自然的贈予為靈感,透過6大主題:「烏金·露白玉/日慕-藏雪球」、「海跳浪」、「山田野」、「嵐慕稻」、「東豐祭」、「軒品集」來設計料理、呈現花東山嵐景致。例如從花蓮至池上的開胃菜「烏金-露白玉」,便以樹豆為基底,在Q彈麻糬中融入流沙餡,再搭配以百年花蓮醬油調製的鹹奶蓋與桂花蜜,最後撒上烏魚子與跳跳糖,在口中迸發出鹹甜交織又彈跳的奇妙口感;而回程從池上行至花蓮的「日慕-藏雪球」,則以清香蕎麥取代烏魚子,帶來另一種清爽風味;前菜「海跳浪」呼應花東緊臨太平洋的意象,嚴選季節海味並搭配添入花椒的特製醬汁,讓層次更加豐富有記憶點。此外,為呈現花東是「稻米之鄉」的特色,特別運用池上米、富里鴨及花蓮在地溫體豬做成「嵐慕稻」,即是創意改良自原住民傳統美食「阿粨」(Abai)而來。甜點部分更找來花蓮玉里的青創甜點品牌「九日良田」打造日式和菓子,除了去、回程有分別添入蜜香紅茶、赤科山綠茶設計的山形水羊羹,去程還提供璞石閣生菓子、梅花琥珀糖,回程則有以秀姑巒溪為造型、富里梅子為內餡發想的和菓子與礦石造型琥珀糖,食材都與在地小農合作,藉此傳遞花蓮風土滋味。山嵐號與海風號都有推出周邊商品,包括文具小物與啤酒都能買到。(圖/魏妤靜攝)山嵐號首創於列車共鳴室推出嗅聞體驗,請芳療師打造有森林香氣的體驗裝置。(圖/魏妤靜攝)別忘了在山嵐號紀念明信片上蓋上戳章,幫旅程增添儀式感。(圖/魏妤靜攝)此外,山嵐號也攜手以茶為本的台灣保養品牌「一日茶道TEAORY」,精選「一日茶道TEAORY.白水烏木系列」做為列車香氛,主調蘊含檀香、小荳蔻香氣,氣味深沉厚實且帶有溫潤辛香,讓人彷彿正在環抱一棵經過歲月沉澱的老喬木。同時亦在車尾設置香氣體驗裝置,由芳療師以台灣香杉為氣味基底精心調製,讓旅客可透過嗅聞象徵沿途花東風景的香味,以五感體驗留下不一樣的旅途回憶。DATA山嵐號網址:https://lion.tours/2j1HaCba備註:套票遊程花蓮→池上3,900元、池上→花蓮3,900元(皆含餐食+紀念證書與禮品+保險),首航趟次預計4/19~4/20運行、4/25~4/27運行,後續趟次每週四、五、六、日運行;另有其他含住宿的團體遊程。※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小心!流鼻血恐是「罹鼻咽癌警訊」 患病症狀一次看
許多人曾經歷過流鼻血的狀況,通常與外傷、氣候變化或過敏性鼻炎等因素有關。然而有醫師提醒,頻繁或大量流鼻血可能是一種疾病警訊,甚至與鼻咽癌有關,應提高警覺。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喉及頭頸外科主任薛智仁表示,鼻腔內的鼻黏膜擁有大量微細血管,當血管破裂時,就會引發流鼻血。一般來說,流鼻血的常見原因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候影響、使用暖氣導致空氣乾燥、鼻黏膜較薄或血管脆弱、外傷等。然而除了常見因素,頻繁或大量流鼻血也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徵兆。薛智仁指出,鼻咽癌患者可能會出現腫瘤新生血管破裂而流鼻血,從滲血絲到大量流血皆有可能。此外,患者可能伴隨耳朵悶塞感或聽力受影響,鼻塞症狀日益加重,頸部淋巴結腫大,這可能是癌細胞擴散至頸部的表現。事實上,雖然鼻咽癌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好發於四十歲左右。該病在華人族群中發生率較高,尤其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香港及台灣地區更為常見。衛福部豐原醫院曾科普,鼻咽癌高風險族群包括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者,長期暴露於甲醛、煙霧、粉塵、木屑等刺激性氣體的人,以及經常吸菸、飲酒,或從小習慣食用醃製食品如鹹魚、鹹菜等者。鼻咽癌的症狀可能因人而異,但常見的表現包括頸部淋巴結腫大,這是最早出現的症狀之一,通常無痛,且大小可能變化。患者可能有持續性的單側頭痛,鼻涕或痰中帶血,特別是晨起的第一口痰可能帶有血絲,甚至出現反覆流鼻血。鼻部症狀可能表現為鼻塞、膿性分泌物、惡臭鼻涕等,而耳部症狀則可能包括聽力下降、耳鳴、中耳積水或耳朵悶塞感。如果癌細胞侵犯顱內神經,則可能出現複視、臉部感覺麻木、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神經症狀。雖然鼻咽癌屬於惡性腫瘤,但治療效果不差,五年存活率超過七成,第一、二期患者的存活率甚至高達九成,因此早期發現並及時接受治療至關重要。醫師提醒,如發現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頸部腫塊、耳鼻症狀異常等,應儘速就醫檢查,確保健康無虞。

訂房平台攜手電動機車打造低碳旅遊、週週抽免費住宿 旅宿集團進軍商務空間市場
近期訂房平台或旅宿業者愈來愈強調跨界合作與整合,像是奧丁丁集團旗下訂房平台「奧丁丁揪你訂房(OwlJourney)」便宣布與智慧共享電動機車領導品牌 WeMo Scooter(下稱 WeMo)展開策略合作,共同打造「住宿+交通」的一站式永續旅遊方案,並同步推出三大限時優惠,為旅客帶來全新低碳旅遊體驗;另外小鹿文娛旅宿集團則於近期進軍商務空間市場,在位於台北車站旁的基泰Worktel大樓打造辦公場域,此大樓原本就有小鹿文娛旗下的「路徒PLUS行旅」,現又推出36樓共享辦公空間「Fawn Work」及37樓多元社交商務空間「The Peak」。前者為北市西區目前最高樓層的共享空間,訴求活潑、自由的工作氛圍;後者則提供輕食和飲品與高級場租服務,適合舉辦產品發表會、說明會等。3月中展開試營運,將結合旅宿與商務一站式服務,為行動工作者提供更方便的體驗。奧丁丁揪你訂房與WeMo合作推出可於住宿地點直接租借電動機車的示範旅宿,包括位於花蓮的「象東青旅」。(圖/奧丁丁提供)觀光產業帶動全球經濟發展,同時也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促使各界積極討論觀光轉型。奧丁丁揪你訂房團隊觀察到,國內許多新進旅宿業者近年陸續響應,開始採用環保建材、推行「連續住宿不更換床單毛巾」政策,並以公共飲水機取代一次性瓶裝水,多方面減少旅遊對環境的負擔。為了進一步落實「永續旅遊」理念,在全台擁有眾多民宿房源的奧丁丁揪你訂房,與旗下有完善共享電動車隊、遍布五都與各大火車站、高鐵站的WeMo攜手合作,旅客可以在奧丁丁揪你訂房平台預訂住宿時,同步選購WeMo電動機車優惠騎乘方案,出行時長涵蓋旅遊常見的半日遊到兩日遊以上,讓旅客可以預訂行程,減少安排交通的時間。此外,WeMo也進一步於奧丁丁揪你訂房平台的指定示範旅宿設立電動機車租還站,讓旅客能直接在住宿地點租借及歸還電動機車,享受最大彈性。在兩個平台完成訂單、滿足條件即可獲抽獎資格,每週雙方會各抽出一組幸運兒,可同時獲得指定房源免費住宿一晚與WeMo租車兌換券,圖為指定房源之一、位於花蓮的「綠舍」。(圖/奧丁丁提供)共享出行模式除了可應對旅遊旺季和假期間常見的塞車情況,每趟出行相較於傳統燃油機車還能減少超過50%的碳排放,為旅客提供更環保、降低影響旅遊目的地的出行選擇。為了推廣低碳旅遊,奧丁丁揪你訂房與WeMo雙平台也同時推出3項限時優惠,「優惠一:開廂驚喜刮刮樂」:3 / 31起至4/13止,租借全台WeMo任一共享機車,有機會在車廂內獲得「WeMo X OwlJourney 限量刮刮卡」,最大獎包含「奧丁丁揪你訂房20人包棟民宿一晚(市價新台幣3萬元)」、「WeMo 30天環島包車券」等,有超過10間免費住宿房型回饋給熱愛旅遊和環境永續的消費者;「優惠二:週週抽好獎」:即日起至4/13止,奧丁丁揪你訂房與WeMo每週將在社群平台上各自抽出一組幸運兒,將可同時獲得奧丁丁揪你訂房上指定房源免費住宿一晚與WeMo租車兌換券。「優惠三:訂房騎車雙重優惠」:即日起至4 /13止,於奧丁丁揪你訂房完成預訂,即可獲得WeMo騎乘折價券20元;同時,成功在WeMo購買「日租方案(一日以上)」的用戶,亦可獲得「奧丁丁揪你訂房全站95折折扣碼」。詳細優惠活動辦法與獎項一覽,可參考奧丁丁揪你訂房活動專頁。小鹿文娛於台北車站旁的基泰Worktel大樓推出「Fawn Work」共享辦公室,營造「玩在工作」的氛圍。(圖/小鹿文娛提供)小鹿文娛推出頂級品牌「The Peak」多元社交商務空間。(圖/小鹿文娛提供)另外持續深化不同領域發展的小鹿文娛則指出,集團將以「Fawn Work」和「The Peak」做為進軍商務市場的起點,持續規劃商務式經營管理,擴大「都會辦公」版圖。目前初步於36樓推出共享空間品牌「Fawn Work」,以「好玩、有趣」的品牌精神營造「玩在工作×樂於生活」的新穎體驗,顛覆大眾對辦公空間的傳統印象。因此整體環境以鮮明色調呈現活潑氛圍,並規劃5大分區,其中休憩區以懶骨頭沙發、民族風編織毯及飛輪等配件營造慢步調,給予使用者放鬆身心、邊玩邊工作的角落。而為滿足高端商務客的休憩與辦公需求,亦同步於37樓推出「The Peak」多元社交商務空間,這是集團旗下的高階品牌,延伸出品牌宗旨「巔峰探索,成就自我」。除了可由窗外遠眺群山及台北101,將都市美景盡收眼底,內部設計風格也呈現低調輕奢的現代美學。此外,還設有自助吧台,提供各式精緻輕食與飲品,並引進台灣在地酒廠「臺虎精釀」的特色酒款,以及「Kai Kombucha」有機茶品康普茶。同時,為滿足企業及個人的專屬需求,The Peak亦提供高級場租服務,方便舉辦小型會議、企業活動等,可依賓客需求靈活運用,創造多元的商務交流場域。試營運期間若於The Peak預訂場租服務,即贈外燴餐點;Fawn Work前30名預訂者,則享最低優惠6折起。詳情可洽官網或官方LINE平台。The Peak多元社交商務空間提供輕食飲品。(圖/小鹿文娛提供)※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支持海軍敦睦遠航 台續公司贈慰問金及協助無人機訓練
支持海軍保家衛國,台續公司為感謝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在114年敦睦遠航訓練中的辛勞與貢獻,17日上午由總經理林柏宏親自率隊前往,致贈慰問金以表達企業對國軍辛勤付出的敬意,現場也展示無人機訓練成果,將協助海軍無人機訓練。海軍敦睦遠航訓練支隊,17到18號將停靠在基隆港,屆時會有武昌艦、磐石艦、鄭和艦來基隆提供民眾登艦觀賞,場面一定相當壯觀吸引許多民眾前來。為國軍退輔會開班授課的台續公司,自111年成立以來,專注於無人機教育訓練、技術開發及應用推廣,涵蓋無人機基礎知識、操作技術、維修保養以及相關法規課程,致力於培育專業人才,為了回歸與感念海軍保衛疆土嚴守海防,在敦睦遠航艦隊來基隆港之際,特別盡免薄之力致贈慰問加菜金1萬元,更積極參與當日敦睦遠航訓練活動,在現場設攤進行技術展演與推廣,展現國軍退役軍士官在退輔會開班授課後的成果,現場有多位退輔會軍士官兵經過訓練考取交通部民航局的無人機操作證照,甚至已經是台續公司無人機團隊的教練級教官,這也是台續公司與退輔會培育出無人機的種子教官,並考取民航局證照,對於解決飛操手人力不足問題有很大的幫助。活動現場民眾凡至攤位打卡,就可以免費獲得精美小禮物一份,還可以有專人為你一對一深入了解無人機技術及應用趨勢,如果有興趣的朋友,現場也可以報名加入無人機培訓的課程,提供有志於學習無人機操作的民眾許多優惠方案更實惠的學習機會。此外,台續有限公司亦積極拓展ESG(環境、社會、治理)碳盤查服務,提供ISO 14064與ISO 14064-1相關教育訓練,協助企業及政府機關建立溫室氣體盤查機制,以提升永續發展能力。同時,台續有限公司提供專案管理、數位平台設計等服務,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並推動網站及APP開發,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智慧數位解決方案。台續有限公司秉持「創新、專業、永續」的經營理念,致力於推動無人機技術發展與應用,並透過專業培訓與技術創新,培育產業人才,助力國家科技發展。同時,公司亦將環保永續納入經營策略,透過ESG倡議與技術推廣,為企業社會責任(CSR)盡一份心力。這次與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的合作,不僅展現企業對國軍的支持,也強調無人機科技在國防、產業應用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未來,台續有限公司將持續深化無人機教育訓練,促進技術創新,推動台灣成為亞洲無人機產業的領導者。📢 相關資訊與課程報名,請關注台續有限公司官網及社群平台!此次活動現場優惠方案:📌 限額25名,參與者可選擇2公斤以下或2公斤以上的無人機考照培訓課程(原價新台幣20,000元)。📌 基隆市民或專屬退除役官兵與榮眷也符合補助資格補助——由社團法人台灣海港城市促進發展協會補助1萬元訓練費用,鼓勵基隆在地人才投入無人機產業。📌課程內容包含:無人機專業操作訓練、法規解析、考試陪考,以及考試當日提供免費無人機借用,幫助學員順利取得專業證照。

空品標準加嚴 環團質疑減碳目標2030年難達成
為改善我國空氣品質,環境部去年將國人最關心的PM2.5(細懸浮微粒)空品標準加嚴至12微克,但隨著2030年減碳26至30%目標訂立,環境部預期2030年PM2.5將達到10微克的水準。環團指出,環境部長彭啟明曾稱2025年減碳10%難達成,怎麼有信心2030年達標,甚至大幅減空汙?希望環境部提出更有效的策略。環境部去年公告加嚴多項空品標準,其中PM2.5年平均值從原本15微克每立方米,加嚴至12微克。另在去年底上修第2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更新2030年減碳目標為「較基準年2005年減碳26%至30%」,欲展現減碳企圖心。但近年氣象異變導致空品惡化,也引起立法院關注,環境部、衛福部、教育部、經濟部、台電、中油等多單位今天將在社會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專題報告精進預報及應變作為。環境部表示,PM2.5全國年平均濃度從2016年20微克,降至去年的12.8微克,改善率36%,空品確實正在改善,未來因應2030年減碳26至30%目標,將透過減汙減碳共利策略加速改善,預期在2030年PM2.5年平均濃度能降至10微克。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指出,在2025年減碳目標難以達成情況下,台灣如何達成2030年目標?目前未看見有哪項策略能有效降空汙,希望環境部未來5年大刀闊斧,提出能大幅減碳及減空汙策略。

半導體產業蒙塵?聖暉訂單創新高 總座:全球大擴產+台灣仍是重心
AI正熱,全球半導體產業大廠持續提高資本支出,讓作廠務系統的聖暉*(5536)集團今年訂單很滿,目前在建工程高達380億元以上,除了日本、東南亞,今年也計畫進軍美洲市場,聖暉總經理賴銘崑表示,台灣仍會是晶圓製造的重心,各界不用太擔心。聖暉集團11日舉行媒體交流會,與子公司朋億 (6613)、銳澤 (7703)一同看好近期的半導體市場。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多變、引發全球股市動盪,以及台積電 (2330)加碼美國設廠等議題引發關注,但對廠務工程來說,增產的大趨勢不變,中國大陸也在積極發展自己的道路,因此業者對此大多是審慎樂觀。以半導體暨面板製程供應系統廠朋億來說,累計今年1至2月的合併營收15.02億元,年增9.90%,創歷年同期新高,雖然第一季是傳統出貨淡季,但因半導體產業仍在持續擴建,朋億總經理馬蔚表示,雖然外部環境挑戰多,但朋億拓展新市場和新產品,近期設立馬來西亞子公司、也整合集團資源進軍日本市場,持續創下獲利新高。提供高科技廠房氣體供應系統解決方案的銳澤,累計今年1至2月合併營收3.30億元,年增37.31%,創歷年同期次高,也是因各國積極扶植半導體在地產業聚落。銳澤總經理周谷樺表示,2024年為銳澤的海外布局元年,今年營運三隻腳,第一是台灣本土的市占持續拉高,第二是海外市場布局,第三是新式研發設備,爭取下半年驗收並開始銷售。賴銘崑表示,集團以多工種、多產業的多元化進行,能減少政策衝擊,目前台灣市場在手訂單已經很滿,包括半導體、醫療產業、物流中心與企業總部等;除了美國要發展高階製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的擴充也很強勁,當地正掀起傳統數據中心建置潮,顯示這產業的蓬勃發展。在半導體晶圓代工客戶端,聖暉去年也成功導入後段先進封裝,持續延伸到晶圓代工的廠務,隨著大客戶在海內外的擴廠步伐,對聖暉集團的貢獻將逐年擴大。賴銘崑透露,當年川普1.0的時候,業界一開始也很恐慌,但後來顯示川普的彈性措施,其實越來越有經驗,而這次的美國大擴產,就算順利進行、到2035年大約佔10到15%左右,仍是以台灣最大宗,同一時間台灣也還有約10個廠陸續完工,而且還在研發CoWoS,因此不用太擔心,關鍵還是人才培育。

科學家錯估了全球暖化時間線?最新研究表明:升溫2°C「提早20年」到來
一群科學家預測,地球目前正在經歷全球暖化的破壞性影響,這比先前預期的還要早約20年。這項名為「300年的珊瑚骨骼溫度計顯示全球暖化已超過1.5°C」的研究表明,科學家們在之前的分析中可能錯誤計算了全球暖化的時間線。據英國媒體UNILAD的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曾將全球暖化解釋為:「自工業化前時期(1850年至1900年間)以來,由於人類活動,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地球大氣中吸熱的溫室氣體水平增加,從而觀察到的地球表面長期加熱現象。」NASA續稱,「這個術語與『氣候變遷』不可互換。自工業化前時期以來,人類活動估計已使地球的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約1°C,這個數字目前每十年增加超過0.2°C。目前的暖化趨勢明確是自1950年代以來人類活動的結果,並且以數千年來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如今上述新研究的作者——澳洲科學家Malcolm T. McCulloch及Julie A. Trotter、美國印第安納州科學家Amos Winter、波多黎各科學家Clark E. Sherman,聲稱全球平均暖化已經達到1.7°C,顯然遠超2015年,全球195個國家簽署的《巴黎協定》的共識,也就是承諾透過將升溫保持在1.5°C的閾值內來應對氣候變遷。他們的研究於2月5日發表,使用了過去300年的海洋溫度記錄,這些記錄保存在珊瑚的結構中,顯示工業時代的暖化實際上始於1860年代左右——比之前的海面溫度記錄顯示的要早80多年。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方法將這些記錄與現代海面溫度數據相匹配。他們發現,從1700年到1860年代初,溫度幾乎保持不變,然後開始上升。到20世紀後期,陸地溫度的上升速度約為海洋溫度的2倍。根據這篇論文,這種更早開始的暖化和更快的陸地暖化現象意味著,到2020年,全球溫度已經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7°C,比之前氣候報告預測的1.2°C還要高出0.5°C。與此同時,他們還推論,地球可能在2020年代末達到升溫2°C的全球暖化,比預期早了近20年。

氣候變遷嚴重惡化!外媒列13日常商品 5年後恐成高端奢侈品「第3點太恐怖」
許多人都知道,由於人類的破壞,如今的氣候變遷問題是越來越嚴峻,這不僅使得許多地方都出現異常極端天氣,就連一些動物都難以生存。而如今有外媒用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列出13種如今生活很常見的商品,告訴你如果氣候繼續惡化下去,5年後,這些商品都會變成常人難以觸及的「高級奢侈品」。根據《investedwallet》報導指出,到2030年,一些目前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用品,可能會因成本上升和需求增加而變成昂貴的奢侈品。這是一個這可能會導致不平等加劇的問題,但屆時,恐怕只有富人才能負擔這些基本必需品,而其他人則難以滿足日常需求。而這13項商品分別如下:牛肉與豬肉價格飆升全球極端氣候擾亂飼料供應,影響牲畜生長。玉米與大豆等關鍵作物因乾旱減產,使養殖成本大幅上漲,屆時會直接透過市場反映在消費者端。再加上政府加強對肉類產業的環保稅收,使牛肉與豬肉價格持續攀升。氦氣短缺影響醫療與科技醫療機構與科技產業對氦氣的需求不斷增長,市場供應日益緊張。核磁共振成像(MRI)設備、科研儀器與半導體製造業都需要這種氣體,而供應減少導致價格飆升。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2023年報告指出,全球氦氣消耗量達到61億立方英尺,醫療和科技領域佔總用量的62%。美國戰略儲備曾穩定氦氣價格,但如今已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咖啡供應短缺巴西與哥倫比亞的極端氣候衝擊咖啡種植業。小型農戶因病害與乾旱放棄種植,市場分析師報告稱,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豆的產量每年都在下降,而全球咖啡消費量卻持續增長。大型連鎖咖啡店囤積供應,使市場進一步緊張。一些小型咖啡館被迫使用不同品種混合豆來降低成本。一次性塑膠即將消失由於石油價格上漲使傳統塑膠製造成本提高,這使得各國對一次性塑膠的限制愈加嚴格,政府加強管制,禁止塑膠袋、吸管與包裝材料,迫使企業尋找可替代材質。然而,環保包裝成本更高,導致產品價格上升。鋰礦供應瓶頸電動車市場爆發導致鋰礦需求飆升。電池製造商與車企競爭有限的資源,使消費電子產業難以獲取穩定供應。澳洲與智利的鋰礦因環境法規與開採限制面臨產能瓶頸,導致市場價格持續上漲。野生鮪魚漁獲量大減全球鮪魚存量驟降,政府加強捕撈管制配額,漁船需航行更遠海域,增加成本。當中藍鰭鮪魚(Bluefin Tuna)的漁獲量自1963年至2004年間下降93%,南太平洋與印度洋存量更剩6%至12%。這也迫使高級壽司市場開始囤積鮪魚,這也使得價格進一步飆升。加州杏仁業受水資源危機影響加州水資源短缺,地下水枯竭。迫使農民投入高昂成本來維持杏仁種植,先前曾有估計,每顆杏仁生長需約4.2公升水。但由於地方政府加強用水管制,部分農場轉向種植其他耐旱作物,導致杏仁產量下降,整體價格大幅上升。處方藥價格飆升全球供應鏈中斷暴露出製藥業的關鍵弱點。主要製藥商掌控原材料來源,迫使仿製藥製造商支付高額成本。這種情況特別影響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常見藥物。當地藥房在收購成本飆升的情況下,難以維持每劑4美元的處方藥計畫。印表機與墨水匣價格高漲企業與學校逐步數位化,印表機需求下降,導致製造商透過提高墨水價格維持利潤。小型印刷業者因市場萎縮而關閉,專業印刷價格上升,使日常列印成為昂貴服務。天然軟木供應不足葡萄酒瓶塞、建材與裝飾品會大量使用天然軟木,但軟木橡樹生長需數十年,全球需求遠超供應。隨著森林砍伐與環境變遷,葡萄牙與西班牙的軟木產業面臨原料短缺問題,使得傳統軟木產品價格大幅上升。楓糖漿受氣候變遷影響全球暖化改變冬季氣候,使楓樹產液量下降。傳統楓糖漿產業因氣候變遷面臨挑戰,農民即便導入新技術,仍無法逆轉樹液減少趨勢。目前在加拿大與美國東北部的原住民社群已有回報,ㄕㄧㄠˋ傳統採集模式已受到嚴重影響,純楓糖漿可能成為稀有的季節性產品。河砂短缺影響建築業建築業依賴河砂製作混凝土與玻璃,但各國環保法規限制河床開採,導致供應短缺。亞洲與非洲部分地區非法砂礦開採問題嚴重,政府加強打擊行動,使市場供應進一步萎縮。建築成本上升,使基礎建設與住宅開發受到衝擊。

烏干達垃圾山去年倒塌30人遭活埋 大學生拾荒者淚訴「我知道還有人在下面」
2024年8月,烏干達首都坎帕拉(Kampala)的大型基提茲(Kiteezi)垃圾場在連日暴雨後發生意外,土石流挾帶著大量垃圾崩塌、壓毀了附近居民的家園。至少造成30人因此被活埋。近日,英國《BBC》訪問了一名22歲的年輕拾荒者,他回憶當時親眼目睹自己摯友的遺體被人從腐爛與惡臭的垃圾中被人挖出來。而且他確信30人並非真實的受害者人數,「我認為有些人仍然被埋在那些垃圾下面。」據《BBC》報導,22歲的奧庫庫‧普林斯(Okuku Prince)在淪為拾荒者前,正在烏干達伊斯蘭大學攻讀法律,但由於家庭經濟狀況的不穩定,他被迫中斷學業,放下書本走進垃圾場,成為一名拾荒者,透過找尋、清洗仍堪用的廢棄物--包括漁網、保特瓶、玻璃罐、二手電子設備--並且出售它他們,以此賺取微薄的生活費。「我早上來這裡的垃圾場,蒐集塑膠袋,拿去清洗,然後賣掉它們。」普林斯表示,自己透過這樣的勞動,每天能夠賺回10000烏干達先令(約新台幣89.6元)的費用。《BBC》指出,由於烏干達嚴重的失業問題已達到「危險」程度,普林斯的狀況絕非個案,有許多當地青年都與普林斯面臨同樣的窘境。回憶起去年8月發生的垃圾崩塌事件,普林斯眼眶充滿淚水,說起他最要好的朋友桑雅‧凱希亞(Sanya Kezia)喪命的遭遇。他記得當這名僅小他1歲的女孩被人從重重垃圾底下挖出來時,渾身被腐爛、惡臭的垃圾包圍,而她臉上有著令人不願直視的傷口。。(圖/達志/路透社)。(圖/達志/路透社)「這裡並不安全,除非他們(指政府官員)有辦法修復它(指垃圾場),不然只能把它夷為平地,不然人們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普林斯表示。據了解,基提茲垃圾場是坎帕拉惟一的垃圾場,該垃圾場占地15公頃(相當於22個球場大小),每天都要收納來自坎帕拉與週邊地區近400萬人在生活中製造出的各種廢棄物。任職於坎帕拉首都管理局(KCCA)公共衛生環境部的官員法蘭克‧穆拉穆齊(Frank Muramuzi)告訴記者,基提茲垃圾場發生的悲劇是「無法避免」的災害,「你不可能把400萬人產生的垃圾、可分解和不可分解的,全都混在一起,送到同一座垃圾場。不,我們不應該這樣做,而我們已經這麼做了20多年!」穆拉穆齊指出,基提茲垃圾場的廢棄物缺乏回收、分類與焚化設施。隨著垃圾一層層堆積,其中的有機物腐爛與分解,導致垃圾堆內部溫度升高。如果沒有足夠的通風設施,導致甲烷等危險氣體在垃圾底部不斷累積,就會進一步促使整座垃圾山的結構日益脆弱。反過來說,如果當時有這些設備,去年在基提茲發生的悲劇就可以被避免。報導指出,權力鬥爭與財務管理不善,阻止了當地政府解決這項隱憂。坎帕拉市政府沒有足夠的預算解決問題,而烏干達中央政府也拿不出這筆資金,問題就此一再延宕。此外,儘管去年垃圾場崩塌事件中的罹難者家屬獲得了政府發放的1350美元賠償金(約新台幣4.4萬元),但因為這場意外失去家園的200多名民眾卻沒有獲得任何補償,也讓當地居民的生活負擔進一步惡化。基提茲垃圾場的坍塌事件,為當地政府敲響了一記警鐘,在事件發生1個月後,有3名坎帕拉首都管理局的官員為此落馬,而有關部門正在起草一項草案,要求將有機廢棄物轉化為堆肥,而非直接當成垃圾倒進掩埋場裡。此外,烏干達的人民中尚未落實垃圾分類的概念,所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全被綁在一起,僅依靠坎帕拉附近7家私人廢棄物處理公司進行有限的分類工作。「如果進行分類,垃圾就會有不同的目的地。不至於全部同時湧進垃圾掩埋場。」雖然有關部門做出了以上措施試圖減緩狀況惡化,但專家指出這些措施並不能真正解決基提茲垃圾場的隱憂,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如何才能得到保障,仍然是一項懸而未決的問題。

3工人進下水道竟「全昏迷不治」 驗屍結果曝與這原因有關
日本秋田縣近日發生一起3名工人進入下水道施工後昏迷送醫後不治的工安意外。這3名工人的驗屍結果9日出爐,其死因為急性循環衰竭(Acute Circulatory Failure,ACF),當局10日重返現場查看,持續調查事故是否與缺氧或有毒氣體有關。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與《讀賣新聞》報導,這起事故發生於7日上午9時30分。當時,男鹿市脇本樽沢一處老舊下水道發生滲漏,3名施工人員獲報後前往當地檢查。其中,44歲的高野雅人率先進入下水道後突然倒地,同行的29歲工人加藤涼太與62歲的川口守連忙下去救援。未料這兩名工人進入下水道後也相繼昏迷,3人一同倒臥人孔內。當地的消防單位隨後接獲通報並迅速趕抵現場,緊急將3人送醫,可惜最後仍回天乏術,3人同時宣告不治身亡。據報導,工人早在6日就已完成管線更換,但7日上午進行廢水測試時竟發生意外。縣政府當天召開記者會表示,這項工程是由秋田縣政府委託民間企業所,事故可能與下水道內累積的有毒氣體,或著是氧氣不足,不過當局並未在現場檢測到毒氣,而警方9日公佈驗屍結果,證實3名工人死於急性循環衰竭。所謂的急性循環衰竭,是指因失血、細菌感染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環系統功能障礙,以致氧輸送無法達到代謝需要,引起細胞缺氧的病理、生理狀況,針對這起事故,當局在10日進行現場檢查,釐清死因是否與缺氧或有毒氣體有關。3名工人進入下水道修繕時,意外昏迷在人孔內,送院後不治身亡。非新聞事發地。(圖/翻攝自X)

年輕人夜唱送急診!醫曝「喊破喉嚨」5症狀快就醫 嚴重恐引發氣胸
隨著天氣漸漸暖和,年輕人的夜生活也開始豐富起來,夜唱卡啦OK、超嗨演唱會、成為中華隊球賽最死忠的啦啦隊,在這些活動中,難免會有高歌、尖叫、大吼。醫師提醒,這些看似普通的動作,確實可能讓人「喊破喉嚨」,自己最近就遇到多名因為上述行為,導致「縱膈腔氣腫」被送到急診的年輕人。「為什麼會喊破喉嚨?瞬間的壓力讓肺泡被撐爆!」急診醫師翁梓華在臉書粉專說明,人體的發聲是因為空氣經過聲門,震動聲帶而產生聲音,聲帶比較鬆弛時,發出的是低音,而當聲帶緊繃時,則會發出相對高音。醫師解釋,會發生喊破喉嚨的情形,主要是因為用力大喊、高歌一曲、激動嘶吼時,人體會先需要吸入大量的氣體,經過胸腔壓縮後讓氣體從聲門噴出,產生高頻而大聲的聲音,這時肺泡內的壓力驟升,就可能把肺泡「打爆」而漏氣,而這些氣體會順著肺部的血管、肺紋、肺泡間隙延擴散到縱隔腔,就形成縱膈腔氣腫。翁梓華表示,典型的縱膈腔氣腫,多是發生在上述行為後,突發性的胸痛,同時會伴隨以下的症狀:聲音發音變奇怪:縱膈腔氣腫影響到聲門的運作所導致。胸前皮下澎起來、壓下去會有「撚髮音」:縱膈腔的氣體延伸到皮膚底下,導致在觸摸皮膚的時候會發出絲絲的聲音。吞嚥困難或疼痛:縱膈腔內的氣體壓迫到食道所致。呼吸困難:部分縱膈腔氣腫會伴隨氣胸。咳血:肺泡破裂時會伴隨少量出血,經由氣管咳出所致。醫生提到,在X光片底下,則會在縱膈腔、氣管兩側、甚至是心臟周圍出現「氣體」,但由於縱膈腔氣腫所引發的胸痛,跟心肌梗塞、心肌缺氧的表現很難區分,而且部分嚴重的縱膈腔氣腫可能引發嚴重的張力性氣胸,因此建議如果在「高聲吶喊」後產生胸痛的年輕人,仍應前往急診排除心因性的問題。翁梓華強調,目前針對縱膈腔氣腫,如果情形不嚴重,多數個案能自行吸收,急診醫師只需要開立消炎止痛藥,個案只需持續於胸腔科追蹤即可,最後還是要提醒民眾,別再小看「喊破喉嚨」,如果高歌一曲完後突然覺得胸悶、聲音變怪、呼吸困難或是皮膚有氣泡感,一定要趕緊前往急診就診。

1個月甩肉10公斤!28歲女跳繩「炸肺」 醫:4類人應注意
中國大陸浙江省一名王小姐,在短短一個月內減重10公斤,有運動習慣的她,日前卻於跳繩時感到胸部一陣劇痛、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症狀,就醫進行CT(斷層掃描)檢查出自發性氣胸,也就是俗稱的「爆肺」,所幸經及時治療,住院5天後順利出院。隨著天氣逐漸回暖,升高民眾外出運動的風氣,但據陸媒《紅星新聞》報導,杭州市餘杭區的王小姐,下定決心減肥後一連狂瘦20斤(約10公斤)。怎料,某天她跳繩時,突然感到胸部一陣劇痛、呼吸困難、心跳加快,隨即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瓶窯新院區就醫,經內科醫師問診並CT(斷層掃描)後,發現自發性氣胸。診治王小姐的醫師何立杭指出,劇烈運動使肺部压壓力瞬間增大,導致肺泡破裂,氣體洩漏進胸腔壓迫肺部,進而引發氣胸,一般情况下,少量氣胸且無症狀者,可由身體自然吸收,僅需觀察即可,但若患者不重視此問題,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到時候就有很大的麻煩。所幸王小姐住院後進行胸腔穿刺並置引流管,5天後好轉出院何立杭說,氣胸可分為自發性、外傷性及醫源性3個種類,有4類人是氣胸的「高危險群」,包括瘦高體型的青少年男性、有吸菸史的人、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族群、氣胸家族史的人,因此,可從戒菸、體型瘦高體型的青少年避免舉重與籃球等劇烈運動、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積極治療肺部疾病、定期進行胸部X光檢查,發現早期肺部病變等4個面向著手預防氣胸。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瓶窯新院區內科醫師何立杭表示,氣胸可分為自發性、外傷性及醫源性3個種類。(圖/翻攝自紅星新聞)

The All New Volvo EX30 創世代北歐極智純電休旅登場 再寫國內豪華電動車時代新篇章
在 VOLVO 電氣化藍圖中,The All New Volvo EX30 是導入台灣市場的新世代電動車款,輕巧休旅設定卻蘊藏了大量且最新的軟體科技、聯網科技、智駕科技、節能科技、安全科技以及全新的設計潮流風向,同時也是 VOLVO 汽車有史以來生產碳足跡最低的純電車款,為 VOLVO 的電動化黃金時代開啟更多想像。今日,國際富豪汽車正式發表創世代北歐極智純電休旅The All New Volvo EX30,為接下來陸續登場的豐富新世代電動車陣容,揭開專屬於北歐風華的全新篇章。(圖/Volvo提供。)小巧無極限,讓人一見傾心的北歐美學語彙The AllNew Volvo EX30 擁有輕巧俐落的第一眼印象,來自其4233mm 車長、1555mm 車高及 1838mm 車寬,在四輪外推創造 2650mm 軸距帶來優異車室空間,更在 5.35 米迴轉半徑下帶來都會區走行游刃有餘的輕鬆駕馭體驗。充滿濃厚家族風格的全 LED 雷神之鎚附主動切換遠近光燈適路性照明,在華麗與科技氛圍滿點的動態迎賓模式更顯出眾,透過封閉式車頭與未來感濃厚的扁平化 VOLVO 廠徽增添新世代電動車的獨特個性,同時也造就 cd0.28 的極佳風阻係數。車側線條是 TheAll New Volvo EX30 的另一引人注目的焦點,黃金比例帶來更為立體且緊湊的視覺感受,雙色車頂、外擴式輪拱與 19 吋 5 輻黑色鑽石切割附空力嵌飾鋁圈,更創造出掀背跑格的性能氣息,尤其在跑車式無框亮黑車門後視鏡催化下更顯不凡。車尾設計則展現 VOLVO 北歐美學的簡約典雅本質,辨識性極佳的創新雙層 LED 尾燈同樣具備動態迎賓模式,亮黑大型車頂尾翼與厚實寬闊的後保桿打造小休旅中的大氣勢,搭配面積達 1.2 平方米全景式玻璃車頂,為 The All New Volvo EX30 的「小即大作」寫下最佳註解。(圖/Volvo提供。)創新集成化設計蘊涵淋漓盡致的人因工學,營造時尚舒適與濃厚北歐智慧的車艙氛圍為將車室空間與操作駕乘介面取得完美平衡,The All New Volvo EX30 特別採用集成化設計,將車內電氣、車機、空調、燈光、音響系統等,統一整合於中央12.3 吋整合觸控螢幕中控台內,充份展現品牌設計功力與對高科技的整合掌握能力。如此設計也徹底解放輕巧車室內的實用空間,總計多達 18 處儲物空間設計,更能滿足日常生活的多元收納需求。位於中控上方的 12.3 吋整合觸控螢幕中控台,以兼顧簡單明瞭與安全重要性為設計邏輯進行資訊排列,由上至下依序顯示駕駛、導航、常用功能與系統資訊等方便駕駛判讀,透過高通 Qualcomm Snapdragon 八核心車載晶片及 12.3吋的 1,200 × 1,920 像素 IPS 面版,支援 5G 高速連網與 OTA (Over The Air) 遠端更新服務,帶來操作更精準、顯示更精緻與連線更順暢的使用體驗。The AllNew Volvo EX30 採用 NF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智慧卡片鑰匙感應解鎖與啟閉車輛,另外支援無線 AppleCarplay 與運用 UWB (Ultra-Wide Band) 超寬頻技術的手機數位鑰匙 (後續經 OTA 推送軟體更新提供) 與 Key Tag 運動鑰匙,能主動辨識車主靠近時,進而啟動迎賓燈並解鎖車輛,離開車輛時則自動上鎖。全新多功能運動方向盤以跑格十足的平把式造型,不僅便於進出,搭配小盤徑設計操作更省力。在車艙與座椅材質方面,TheAll New Volvo EX30 運用全新 Nordico® 植然皮,相較於傳統皮革,Nordico® 植然皮為 VOLVO 特別研發的生物屬性材料,使用森林中的松樹脂結合回收寶特瓶製作,精簡了大量的生產工序,減少碳排放量,並擁有真皮的性能、結合 100% 再生聚酯纖維特製的舒適永續織布搭配點陣 3D 技術,呈現更細膩的手感、更好的親膚性,以及防潑水、堅韌、不易褪色、易清潔的特性,搭配星砂微粒內裝嵌飾,讓整個車室充滿個性獨具又友善環境的特質。總輸出功率達1040W 的 Harman Kardon® 多媒體音響系統包含 9 支揚聲器,首度採用 Soundbar 條型音箱置於前擋風玻璃下方,條型音箱內置五具頂級高音揚聲器與中音揚聲器,兩側後門則配置兩具全頻揚聲器,條型音箱下方獨特ECS(External Coupled Subwoofer)低音揚聲器與後行李廂內的重低音揚聲器,讓小車擁有出色的音場營造與身歷其中的臨場感。照明氛圍是 TheAll New Volvo EX30 散發獨特絕美氣息的關鍵,構思源自斯堪地納維亞的自然魅力光感,打造全新的沉浸式車室氛圍主題,包含「Northern Light 北歐極光」、「Mid Summer 北歐仲夏」、「Forest Bath 北歐森林」、「Archipelago 群島霞光」、與「Nordic Twilight 北歐晨光」在內的5種專屬北歐自然風光與絕景,以完善的聲光效果帶來沉浸式體驗,讓每一次的旅程中盡情放鬆享受。為增添日常用車的彈性與便利,The All New Volvo EX30 配備電動尾門,行李廂標準模式擁有 318 公升的置物容積,搭配 60/40 分離後座椅背及底板下方可供較高物品或行李箱直放空間,使其最大容積可達1,000 公升,搭配電動車專屬前置物箱的 7 公升,完美詮釋空間聰明運用的極致功力。(圖/Volvo提供。)全新 PMA2 平台帶來 50:50 完美車身配重,動力與續航力雙 400 UP 達成作為品牌全新電氣化時代的最新力作,The All New Volvo EX30 採用全新 PMA2 純電平台,搭配前麥花臣、後五連桿懸吊系統,透過高剛性與彈性合金圈狀彈簧與全新防傾桿設計,進而對應電動車重量強化底盤支撐性,提升操控反應與駕馭樂趣,50:50 的車身配重讓車輛的重心轉移最小化,無論高速或山路行駛都具備出色穩定性。在純電動力架構部分,TheAll New Volvo EX30 的 Twin Motor Performance 車型採用400V 三元鋰高壓電池系統在 3 組模組化、107 電池芯配置下擁有 69kWh 最大容量,透過溫度監控為電池進行冷卻或預熱管理,延長使用年限,最大充電功率 153kW,在 DC 快充環境下10% 至 80% 需時 26~28 分鐘。而 The All New Volvo EX30 採用前 115kW、後 200kW 雙馬達設計,使其最大輸出達 428hp/543Nm,零至一百公里加速僅需 3.6 秒。而為確保更長遠的續航力,當駕駛不需四輪驅動時會自動改以後輪驅動車輛前進,搭配再生動能回收(無需啟動單踏板)與熱泵技術來節省能耗,使其最大續航里程達 450 公里(WLTP標準) 。而深受車主喜愛的PA2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也在 The All New Volvo EX30 進化升級,在 0~130km/h 車速範圍 (ACC 則為0~150km/h) 內皆可進行自動跟車至靜止與再行駛、車道置中、可起步通知與路標顯示暨速限警示系統外,新增自動變換車道輔助與大車車道偏離輔助系統,前者可在 PA2 作動下撥動方向燈桿,系統即能依車流狀況進行自動變換車道;後者則能在通過相鄰車道的大型車輛時自動偏移遠離 20 公分,帶來更為安全且便利的高速路段駕馭感受。(圖/Volvo提供。)Euro NCAP 五星肯定 小休旅大安全,主被動與電池防護不妥協受惠 VOLVO 新世代電動車發展,The All New Volvo EX30 僅 1885kg 的車重控制更有利於續航與操控表現,但在主、被動安全防護上確仍是絕不妥協的最高規格,創造兼具輕量與安全的車體結構。強化籠型車體設計在座艙周圍皆採用大量硼鋼,確保車艙強度;前、後潰縮區設計能吸收並分散撞擊力量減少車艙變形的可能,並透過側面強化底樑與側撞傳導路徑吸收並傳導側撞能量,保護車艙完整性也保護高壓電池,搭配全車七具安全輔助氣囊,讓 The All New Volvo EX30 獲得Euro NCAP 五星肯定。而消費者最在意的電池安全方面,The All New Volvo EX30 的電池系統亦具備六大防護:一、預防:透過數位監控及演算法技術,實現電池狀態即時監控,預防電芯熱失控;二、警示:感測器觸發預警,透過中控螢幕與手機提醒,多途徑提醒用戶;三、冷卻:檢測到電池溫度過高觸發安全預警後,主動開啟冷卻水迴路對電池降溫;四、阻隔:應用航空級超低導熱係數及熱阻隔熱材料、結合模組及電池包系統結構隔斷設計,形成防火牆;五、排氣:透過對電池包內預先設計無障礙排氣通道,結合多個洩壓閥快速排出熱量氣體;六、斷電:毫秒級緊急斷電,阻止情況進一步惡化。透過環環相扣的電池防護機制,進而保障行車安全。The All New Volvo EX30 擁有雲朵藍、珍珠白與薄霧灰三種車色,國內率先上市為Twin MotorPerformance 版本,建議售價 174.99 萬元。國際富豪汽車為回饋所有喜愛 The All New Volvo EX30 的車主,入主即享純電禮遇專案,包含全台超過900 個站點的特約充電商折扣優惠、半價家用充電樁、4 年智能互連免費數據流量、4 年 8 萬公里延長保固、4 年 8 萬公里免費保養與 4 年免費道路救援,輕鬆享受純電生活新世界。此外,也同步展開 EX30 Core Single Extended Range 與 EX30 PlusSingle Extended Range 預售活動,同樣搭載 69kWh 鋰三元電池組,擁有 274hp / 343Nm 的最大輸出與 476km 續航里程,歡迎喜愛 VOLVO 的舊雨新知親臨全台各大展示中心,近距離感受創世代北歐極智純電休旅–The All New Volvo EX30 的都會迷人風采。

新加坡全新「亞洲雨林探險園」初春開幕 悅榕集團獅城首間度假村遠離塵囂
根據新加坡旅遊局統計,新加坡在2024年迎來強勁的旅遊復甦,全年國際旅客入境人次達1,650萬,較2023年成長21%;而2024年台灣赴新加坡旅遊人數達403,367人次,恢復至2019年水準的95%,展現穩健復甦態勢。展望2025 年,預估國際旅客人數將達到1,700萬至1,850 萬人次。新加坡旅遊局今(26)日舉辦2025年春酒午宴,由新加坡旅遊局副局長柯淑丹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共同分享新加坡在永續旅遊、商務會展、及景點體驗更新三大面向的最新動態,邀請台灣旅客探索獅城。新加坡旅遊局副局長柯淑丹(左二)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右三)分享新加坡旅遊相關趨勢。(圖/魏妤靜攝)其中台灣旅客最關注的應該就是全新景點或設施,新加坡以高度的城市綠化率聞名,在繁華的都市景觀中巧妙融入綠意,除了2023年重新開幕的飛禽公園(Bird Paradise),萬態保育集團將於今年3月正式開放全新的「亞洲雨林探險園」(Rainforest Wild),也是亞洲首座以探險為主題的動物園。旅客可漫步於鬱鬱蔥蔥的樹冠下,穿越神秘的洞穴迷宮、探索多樣化的動物棲息地。此外,悅榕集團在新加坡的首家度假村「萬態雨林悅榕莊」(Mandai Rainforest Resort)也將於今年開幕,該度假村在設計上模仿熱帶雨林的涼爽氣候,並運用雨水循環再利用技術,為旅客提供更加永續和舒適的入住體驗。《哈利波特:魔法幻境》帶領旅客親身感受魔法魅力。(圖/新加坡旅遊局提供)此外,聖淘沙名勝世界旗下的S.E.A海洋館的擴建工程也將於今年完工,其規模預計將擴大三倍並更名為「新加坡海洋館」,計畫於 2025年7月試營運,將結合前衛的互動科技,為旅客帶來更多的海洋奧妙故事;新加坡也持續擴展在國際IP合作方面的布局,像是2024年,新加坡迎來高人氣的「吉卜力奇幻世界」展覽,吸引無數粉絲前往朝聖;而《哈利波特:魔法幻境》也在新加坡迎來亞洲首秀,帶領旅客踏入沉浸式魔法世界。2025年,還有眾所期待的「迪士尼探險號」(Disney Adventure)郵輪將於12月15日展開亞洲首航;而新加坡環球影城也於近期開幕全新小小兵樂園(Minion Land),為親子旅客帶來無限歡樂。此外,2025年「F1新加坡航空大獎賽」(Formula 1 Singapore Airlines Singapore Grand Prix 2025)將於10月3日至10月5日盛大登場。今年賽事重磅邀請傳奇歌手艾爾頓強(Elton John)與韓流天王G-Dragon 登台,將再度點燃濱海灣街道賽道的璀璨夜空;而全球首個區域性保時捷體驗中心(Porsche Experience Centre)將於2027年落腳新加坡樟宜展覽中心旁,還將設計一條2公里長的專用操控賽道。新加坡以一系列創新舉措加速永續旅遊發展。(圖/新加坡旅遊局提供)目前全球永續發展勢不可擋,新加坡在2024年全球目的地永續發展指數(Global Destination Sustainability Index)評比中,榮獲亞太地區第1、全球第7的佳績,並以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為目標。在永續旅遊領域方面,2024年新加坡取得兩項重大進展,第一項為新加坡與全球可持續旅遊委員會(GSTC)合作,共同制定全球首個「景點標準(Attraction Criteria)」,預計2026年初正式開放全球景點申請認證;第二項為推出《MICE 場地可持續發展指南(MICE Venue Sustainability Playbook)》,為會展場館提供具體指引,涵蓋能源效率提升、廢棄物管理、節水措施等領域,進一步推動會展產業減碳。另外新加坡也致力於邁向「全球最佳會展城市」,2024年迎來超過12場世界級會展活動,包括新加坡航空展、亞洲光電博覽會、SuperAI亞洲頂尖人工智慧大會等;作為亞太地區的會展中心,新加坡擁有超過1,700個活動場地,以及6座專門建造的大型會展場館,且不斷升級商務會議所需的硬體設施。除了頂級的會展設施,從任何會展場地出發,僅需30分鐘即可抵達眾多休閒景點,讓商務旅客在繁忙行程中也能輕鬆探索獅城魅力。「海風號」今夏將從西部沿海改為拓展北台灣沿海觀光體驗,可遠眺太平洋龜山島海景,並停靠猴硐、頭城小鎮。(圖/魏妤靜攝)說到永續發展,雄獅旅遊繼獲BSI溫室氣體盤查頒證肯定,包括於官網揭露永續報告書、TUI 旅遊集團東北亞地區首張「永續旅遊供應商證書」、再次榮獲環境部頒發「銀級環保旅行業」標章,也於今年獲得「GTS綠色旅行標章(Green Travel Seal)」,成為國內首間取得該標章認證的上市旅行社。為實踐永續旅遊,雄獅持續深耕鐵道觀光,像是國旅部分,獨家運營列車包括鳴日號、鳴日廚房、藍皮解憂號、海風號、山嵐號等、阿里山林鐵福森號與栩悅號等。其中海風號預計4月份開始行駛夏季路線,將推出南港至宜蘭往返的全新路線,山嵐號也預計清明連假後上路,將走花東縱谷路段。今年雄獅在觀光列車上也將焦點移往國外,以日本為佈局重點,含四國三大列車物語、東北EMOTION美食列車、北陸雪月花列車、關西丹後黑松號、etSETOra、天地號等包列趟次;更鎖定九州36+3、RAIL KITCHEN、雙星4047等列車推出行程;長程鐵道旅行亦推出瑞士冰河列車,以及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最佳旅程」之一的「加拿大景觀火車銀楓艙」等行程,未來還將陸續規劃北海道、澳洲等地特色列車。

放屁太臭恐是大腸癌? 醫示警7症狀快就醫
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因此許多人擔心,若放屁異常頻繁或氣味惡臭,是否與大腸癌有關。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提醒,若長期規律的狀況突然改變,例如屁味變得異常惡臭或放屁次數劇增,應提高警覺。陳炳諴醫師在《健康多1點》頻道中指出,腸胃道因飲食、細菌作用等因素產生氣體,經由嗝氣或放屁排出,屬於正常生理現象。研究顯示,每天放屁約10至20次屬正常範圍,因此日常有排氣習慣者不需過度擔憂。然而陳炳諴指出,若屁味變得特別惡臭,或放屁次數突然暴增至40至50次,甚至超過以往許多,就應留意是否為潛在疾病的徵兆。陳炳諴表示,大腸癌通常會伴隨其他症狀,包括不明原因的腹痛、嚴重腹脹、噁心、嘔吐、黑便或血便,以及體重異常下降。此外,由於腫瘤可能導致腸道阻塞,使食物殘渣累積,進一步產生異常惡臭氣體,導致放屁變臭、次數增加。大腸癌患者因腸黏膜破損、持續出血,血液經厭氧菌分解後也可能產生惡臭氣體,即使患者飲食清淡、未攝取過多蛋白質,仍可能出現異常臭屁。不過放臭屁未必一定與大腸癌有關,陳炳諴說明,當攝取過多蛋白質時,腸胃道分解過程可能產生硫化氫,使屁味更臭。腸道內厭氧菌、黴菌過多,也可能導致氣體氣味異常。陳炳諴提醒,若長期腸胃狀況穩定,近期卻突然開始頻繁放屁且伴隨惡臭味,應盡快就醫檢查,以確保健康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