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 大陸 中國 浙江 醫院 醫師
會買嗎?廣東風景區推「空氣罐頭」爆紅 一罐近300元賣光光
大陸廣東河源萬綠湖景區近日推出名為「空氣罐頭」的紀念商品,每罐售價59.9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70元),上架後迅速被搶購一空,引發廣泛關注與網路熱議。不少網友質疑這是「智商稅」,但也有人認為,對外地遊子而言,能「帶走家鄉的空氣」別具意義。經銷商表示,目前產品缺貨,是否補貨仍未定。(圖/翻攝自微信)根據《深圳晚報》及廣東地方媒體報導,經銷商受訪時表示,該產品名為「萬綠湖好空氣負氧離子氧氣瓶」,主打「體驗萬綠湖清新空氣」。目前商品已全數售罄,補貨時間未定。經實際查詢發現,相關商品在電商平台上仍有少數類似產品,包括「呼倫貝爾空氣」、「阿勒泰空氣」及「富士山空氣」,但銷售狀況普遍低迷。呼倫貝爾空氣罐頭曾在2015年推出,但最終因市場需求不足停產。(圖/翻攝自電商平台)例如,「呼倫貝爾空氣」售價38元(約新台幣170元),歷史成交僅700餘單,多數消費者表示購買僅為趣味禮物,也有人直言「純屬智商稅」。報導指出,「空氣罐頭」概念並非首次引起話題。早在2012年,企業家陳光標曾推出每罐4至5元(約新台幣18至23元)的「空氣罐頭」,目的是呼籲環保;2017年,浙江一名80後業者更因販售「山區空氣」年收40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800萬元),產品甚至外銷至日本、美國等地。此外,「阿勒泰空氣」曾於2023年黃金周熱賣逾千罐,2024年因影集《我的阿勒泰》爆紅再度引發討論,但目前網店銷量僅剩百件。至於「呼倫貝爾空氣」最早於2015年推出,企業一度斥資上百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50萬元)購置設備,並於2016年推出第二代產品,曾創下百萬產值,但隨後因成本高與需求下滑,2019年正式停產。對此,生產「呼倫貝爾空氣」的企業負責人坦言:「當時推出純屬噱頭,現存商品僅作紀念品,罐內甚至沒有壓縮空氣,而是加入草粉模擬『草原氣息』。」目前,萬綠湖景區是否會重新補貨仍未有明確消息,相關話題仍在網路發酵。

林俊憲競選提袋是中國製造? 侯漢廷:沈伯洋、罷團有無意見?
台北市議員侯漢廷今(17)日爆料,台灣商人向大陸訂製帆布袋,要求提供樣品,大陸廠商寄來的樣品,赫然發現林俊憲的競選提袋。「林俊憲的競選提袋,竟然是Made in China」。他也酸,綠營過去是如何放大檢視藍營的,請問反對淘寶的林楚茵、沈伯洋有無意見?告發藍委鄭正鈐委託中國製作濕紙巾違反滲透法與國安法的罷團有無意見?「亭妃姐,自己只能幫到這裡了」。侯漢廷貼出照片與對話紀錄表示,疑似林俊憲向中國大陸帆布袋廠商製作購物袋,請問反對淘寶的林楚茵、沈伯洋有無意見?請問因為鄭正鈐委託中國製作濕紙巾,就告發違反反滲透法與國安法的罷團有無意見?侯漢廷指出,台灣商人向大陸訂製帆布袋,要求提供樣品,大陸廠商寄來的樣品,赫然發現是林俊憲的競選提袋。「林俊憲的競選提袋,竟然是Made in China」。侯漢廷表示,看看過去林楚茵沈伯洋召開記者會時如何痛批淘寶貨「以養、套、殺策略滲透台灣市場,破壞市場秩序與經濟環境」、「於台灣本土產業、中小店家、個資安全及國家安全等,皆將帶來重大衝擊」。侯漢廷再指,看看鄭正鈐委員因為發放大陸製濕紙巾,罷團如何告發的,罷團稱「涉收受中國物資、疑有中資介選」、「印有鄭正鈐人像、中國浙江製造的濕紙巾競選小物,交給檢方作為證物」。侯漢廷說,為什麼愛台灣的林俊憲不委託台灣商人製造呢?這不就是打擊台灣本土產業和中小店家嗎?依民進黨邏輯不就是破壞市場秩序與經濟環境嗎?侯漢廷質疑,林俊憲是否支付人民幣?人民幣從何而來?有無交易紀錄?是否有人贊助?是否有陸資介選?或者,林俊憲要辯稱,不是自己做的,是支持者做的?或者是大陸廠商聯合台灣商人的陰謀陷害?侯漢廷提到,這名爆料的台灣商人,只是經營兩岸物流的商人,平時也無發表政治言論,分享事情而已。難道要認為這名台灣商人涉嫌通匪抓起來?侯漢廷呼籲,林俊憲委員說清楚講明白,難道有人假借名義,自掏腰包去大陸下訂單,在台灣幫忙發放,然後等著被爆料嗎?最後,侯漢廷強調,說實話,向大陸訂製與採購物品,本來市場交易就是正常行徑,但綠營如何放大檢視藍營、痛批淘寶,現在是否應該自我檢視?林俊憲要不要批評林楚茵和沈伯洋大驚小怪?並表示,「亭妃姐,自己只能幫到這裡了」。

以為經痛!浙江妹腹痛就醫 檢查結果震驚:要生孩子了
離譜至極!中國浙江杭州一名21歲女子因為經痛到醫院檢查,沒想到醫生發現,是孩子即將出生,好在經過醫護團隊的努力,順利完成生產,母子平安無事。根據《錢江視頻》報導,女子21歲已婚,由於生活習慣不佳,加上長期缺乏運動,體重已經超過150斤(75公斤),某天肚子疼痛難耐,以為是經痛,於是到醫院就診,主訴昨天月經來,今天肚子就一直痛,還老是想上廁所。然而,醫生仔細檢查後為之震驚,因為女子的宮口已經開大,實際上正處於臨盆狀態。原來女子長期月經不規律,即使已停經數個月,她還是不在意,而且腹部堆積了厚厚的脂肪,掩蓋子宮增大的跡象,使得妊娠的訊號被徹底忽視,出血並非是月經,而是妊娠出血。女子缺乏健康知識,又沒有定期產檢,讓自己在生產中面臨許多風險,增加併發症的潛在危險。幸虧在醫護團隊的協力合作下,她平安生下一個寶寶,母子均安。對此,醫生提醒,女性要建立自身的健康管理知識,養成紀錄生理期、經血量以及經血顏色的習慣,並定期做婦科檢查。若出現異常停經或不規則出血,應及時找出原因。假如出現頻尿、噁心、乳房脹痛等不適,需警惕是否有妊娠的可能。對肥胖族群來說,腹部脂肪的堆積可能掩蓋子宮增大的跡象,此時可以觀察腰圍變化,留意胎動等方式進行判斷。此外,肥胖還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導致月經不規律,如果停經超過1、2周,就需要檢查是否已經懷孕。

VOLVO EX90上市計劃推遲!又被歐美課高關稅 宣布認列12億美元資產減損
在2010年被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收購的瑞典坦克「富豪汽車」(Volvo)持續傳出利空消息,該公司第2季度將1次性認列12億美元的非現金資產減損。這項衝擊源自多個挑戰,包括純電動7人座SUV「EX90」災難性的上市計劃,以及歐美針對中國製造車輛的關稅措施。據汽車新聞平台「Carscoops」的報導,關稅問題正影響全新純電動旗艦房車「ES90」車型,富豪汽車表示高昂的關稅使他們無法在美國市場實現盈利銷售。根據最新報告,中國電動車目前進口至美國面臨247.5%的關稅。這個天文數字般的稅率,似乎已為這款S90繼任者敲響警鐘。對Volvo更糟的是,關稅壓力不僅限於美國。歐洲也試圖透過建立自身關稅壁壘,來保護當地汽車製造商免受中國高性價比電動車的衝擊。Volvo也指出:「基於相同原因,ES90在歐洲市場的利潤空間同樣面臨壓力。」除關稅困境外,Volvo證實EX90將面臨「產品生命週期盈利能力下降」的難題。公司將此歸咎於「嚴重的上市延誤,以及隨之產生的額外開發成本」。這款純電動7人座SUV於2022年11月首次亮相,當時被譽為「Volvo汽車新時代的開端。」然而這個新時代卻成為噩夢,由於軟體問題,原定2023年的上市計劃被迫推遲至2024年。更糟的是,銷售表現平平,今年上半年美國市場僅售出1972輛EX90。若以同期數據對比,Volvo光是6月單月就售出3004輛大型豪華SUV「XC90」與2421輛豪華中型SUV「XC60」。對此,Volvo汽車首席執行官漢森(Fredrik Hansson)在聲明中表示:「考量美國進口關稅等市場發展、EX90的研發與上市延遲,以及戰略投資的優先調整,我們已重新評估這2款車型的產量預期,這導致其生命週期盈利能力低於原計劃。」儘管EX90存在諸多軟體問題,漢森暗示公司仍能挺過陣痛期,因為這款跨界車「為我們的未來奠定了關鍵技術基礎」。他補充:「我們開發的核心系統與經驗成果,包括核心運算平台與電動傳動系統,將應用於次世代平台。這些創新是實現長期電動化與『軟體定義車輛』戰略的關鍵,這將使Volvo屹立於汽車產業技術的前沿。」

絕命終結站真實上演!衰男遭「天降樹枝」刺中 深入體內12cm直插胸腔
大陸陜西省西安市1名男子近日遭遇1場離奇意外,他走在路上時,1根直徑約3公分的枯樹枝突然從高處掉落,接著自男子左側頸部斜向右下貫入,直達胸腔,插入體內約12公分。醫生緊急進行手術,成功取出異物,創口表面殘留的樹皮木屑也清理乾淨,歷經數小時後手術以「零血管損傷」順利結束。綜合陸媒報導,男子當天被1根直徑約3公分的枯樹枝刺中,樹枝從他左側頸部斜向右下貫入,直達胸腔,插入體內約12公分。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影像學檢查顯示,枯枝前方緊鄰左無名靜脈,後方壓迫主動脈弓分支,遠端貼近上腔靜脈,任何一處血管破裂都將導致傷者瞬間致命。醫生迅速制定方案並開展手術,成功取出異物,創口表面殘留的樹皮木屑也一點點清理。歷經數小時,這場高難度手術以「零血管損傷」順利結束。無獨有偶,今年6月下旬,浙江安吉也發生過類似事件。1名楊梅果農在採摘過程中不慎墜落,1根長達30公分的竹竿當場從肩胛插入胸腔,瞬間鮮血直流。幸運的是,竹竿並沒有刺到大血管和鄰近重要臟器,手術順利完成後,患者被送入ICU繼續接受治療,目前恢復順利,已回到普通病房並可以下床活動。醫生提醒,頸部嚴重外傷後,應立即用乾淨布料固定異物,身邊的人應盡量穩定患者情緒,做好安撫工作,盡量保持傷者頭部和頸部的穩定,切勿自行將異物拔出,以防出現大出血等嚴重併發症。

「9.9含運費」手機殼鉛含量超標30倍 專家示警:長期接觸恐慢性中毒
大陸部分電商平台上,銷量名列前茅的「9.9元包郵」手機殼的評論中,有不少消費者反映「新殼拆封後立即散發濃烈的塑料味」,且當手機發熱時,刺鼻的味道更明顯。對此,專家示警,這很有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信號!《羊城晚報》報導,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曾對20款手機殼進行檢測,發現部分低價手機殼的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上限30倍。鉛含量超標,不僅對人體細胞有害,還可能破壞骨骼,引發腎衰竭。一些廉價手機殼,甲醛、苯系物超標,並伴有刺鼻氣味,長期接觸則會引發慢性中毒。專家表示,選購手機殼應優先選擇液態矽膠或TPU材質,認明3C認證、執行國標《手機殼套通用技術要求》的產品。避免購買外觀花哨、價格過低的「三無」產品。新殼使用前可用清水沖洗,並通風放置1週,且建議定期更換。別讓幾塊錢的手機殼,成為影響健康的大麻煩。專家指出,目前手機殼未被列入強制性認證商品目錄,大量「三無」產品(無廠名、無質檢、無標準)通過電商管道流入市場。消費者僅憑網頁圖片難以判斷材質優劣,部分商家還透過環保材料、無毒無味等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手機殼是用於保護手機外部的配件,如今很多人每天都手機不離手,如果使用的手機殼質量不過關,可能會悄悄損害健康。那麽,如何才能選到安全的手機殼?1、看材質優先選購液態矽膠或TPU手機殼,這2種材質通常無異味,捏起來軟但有韌性。如果手機殼有刺鼻異味,或手感過於黏膩、掉色,且邊緣毛刺過多、按鍵卡頓,可能屬於劣質手機殼,不建議購買。2、認標準優先選擇標有3C認證、執行國標《手機殼套通用技術要求》的產品。正規手機殼通常會在包裝上註明材質,如食品級矽膠等。國家標準GB 4806.7-2023要求用於食品的塑料主要應當滿足遷移率的要求,即塑料製品向食物遷移的化學物質不能超標,以確保安全性。消費者可留意商品包裝上的該執行標準,優先選購。3、避雷區外觀花俏、毛茸茸還便宜的手機殼,往往暗藏健康隱患。若手機殼只有輕微塑料味,且通風半天後味道可消散,問題不大。專家提醒,即使購買正規產品,長時間使用後也可能因磨損、老化等原因導致有害物質釋放。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大家定期更換手機殼。

47歲男肩頸痠痛妻特地上網學按摩 只按30分鐘導致腦梗塞
按摩是許多人選擇紓壓的方式之一,但遇到不正確的按摩恐怕身體會出事!大陸浙江一名47歲張姓男子長期飽受肩頸痠痛所苦,他的妻子特地上網學按摩想替他解決問題;不料,張男給妻子按30分鐘,隔天突然暈眩還全身無力跌倒,就醫後診斷出腦梗塞。所幸張男接受治療後已康復,往後都得定期回診防止復發。綜合陸媒報導,浙江杭州第一人民醫院日前接診一名47歲張姓男病患,他的妻子表示,先生長期有肩頸痠痛困擾,自己特地上網學習按摩手法,想要幫他按摩肩頸緩解不適感。等到張男某天下班返家,她照著網上教學,配合先生的重點要求使勁按摩,但過了約30分鐘,先生突然感到頭暈,直接倒頭就睡。張男隔天醒來後,頭暈症狀非但沒有緩解,走路時感到身體無力,隨時往旁邊歪倒,嚇得張男妻子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接診的神經內科醫師發現,張男除了暈眩和走路不穩,眼球還出現震顫,這些都是典型的小腦受損症狀,迅速替他安排頭部核磁共振檢查;結果診斷出張男右側小腦大面積腦梗塞,醫師根據腦血管造影,確診他罹患右側動脈剝離。醫師表示,張男的脊椎動脈因外力擠壓出現內膜撕裂,血液滲入血管壁形成血腫,造成血管狹窄,又產生血栓,脫落的栓子直接堵死小腦供血血管。所幸經過醫療團隊緊急救治,張男血管逐漸恢復,約一周就能獨立行走,但日後須定期回診,預防復發。藉由這起病例,醫師特別提醒,有3類人去按摩都要特別小心,像是天生血管壁較薄或存在血管發育異常的人,因為正常力道按摩都可能引發意外;有高血脂、高血壓和高血糖的人會產生動脈粥狀硬化,不當按摩可能使斑塊破裂、血栓脫落,瞬間堵塞腦血管;還有按摩時總要求別人更用力的人,這類人不知道血管根本成受不了這種「暴力式放鬆」。而使用按摩椅時間過長、突然轉頭、高空彈跳或打噴嚏太用力,都可能成為血管撕裂的原因。

男童托育班被「老師男友」掐脖致頸椎脫位 家屬怒索賠89萬
大陸浙江海寧一名周姓家長指控,年幼兒子在托育班上課時,竟遭老師的男友掐脖暴力對待,導致頸椎脫位,事後雙方談判破裂,一度傳出女方要求至少2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9萬元)賠償,最終以7萬多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1萬元)達成和解。男童就讀托育班竟遭掐脖傷及頸椎,母親為此走上法律途徑要求賠償。(圖/翻攝自微博)據陸媒報導,受害男童的母親周女士表示,兒子在今年5月就讀晚托班,未料5月16日晚間返家時情緒崩潰哭訴,稱遭到一名成年男子掐脖並被提腳拖行。男童指出,「因為我沒理他寫作業的要求,他就掐我脖子,還提起我的腳把我拎起來。」事後就醫確診為頸椎脫位,並住院治療,目前仍需配戴頸托休養。男童就讀托育班竟遭掐脖傷及頸椎,母親為此走上法律途徑要求賠償。(圖/翻攝自微博)經查,施暴男子為托育班女老師的男友袁姓男子,自稱當晚只是來接女友下班。袁男辯稱自己只是「提醒孩子寫作業」,否認暴力行為惡意,「我只是想讓他覺得難為情,自己起來,不是故意傷害。」但警方已介入調查,並進行司法鑑定,確認小男孩傷勢為「輕微傷」。男童就讀托育班竟遭掐脖傷及頸椎,母親為此走上法律途徑要求賠償。(圖/翻攝自微博)周女士認為對方嚴重失職與暴力,要求袁男與托育班共同賠償包括醫療費、營養費、精神撫慰金與誤工費等,總額至少人民幣20萬元。對此袁男僅願支付1萬元,托育班則只表示願承擔醫藥費,引發家屬不滿。經媒體持續關注與協調,事件在7月10日畫下句點,托育班與袁男共同賠償人民幣7萬餘元。袁男也坦言,事件發生後已遭女友分手,女方更被機構開除,他為一時衝動深感懊悔:「我願意承擔,但真的無力支付太高的金額。」

大象熱到偷溜!浙江樂園「巨獸出逃」奔馳公路 飼養員急餵西瓜哄回籠
大陸浙江湖州驚見「巨象上街」的情景!7月9日,有網友拍下驚奇畫面,一頭來自太湖龍之夢樂園的大象竟出現在馬路上自由奔跑,引發過路民眾驚呼連連,甚至有民眾一邊跟拍一邊興奮喊出「elephant」並與之打招呼,畫面在網路上迅速瘋傳。根據《新京報》與《杭州日報》報導,樂園方面證實,這頭大象的確在當天下午脫離園區管理,跑到了鄰近道路。據當地長興廣播電視台指出,當時正值高溫天氣,疑似是因炎熱悶熱讓大象躁動,趁飼養員不注意時偷跑出去「透氣散步」。所幸事件發生後,飼養員迅速出動,以大象最愛的西瓜和麵包「哄騙」牠回園區。影片畫面中可見,大象低頭捲起食物,而一名穿綠衣的工作人員則坐在牠背上協助引導。另據《浪潮新聞》報導,當地警方也介入了解,確認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物損失,樂園亦承諾會強化飼養安全與管理措施。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大象上街」的畫面仍讓不少網友直呼驚奇,紛紛留言「牠跑出來吹冷氣了嗎」、「這畫面比看展覽還夢幻」。飼養員騎上大象並餵食西瓜,順利將牠哄回園區。(圖/翻攝自微博)

杭州1男子在家門口噴殺蟲劑誤殺鄰居的寵物螳螂 警方介入以400元人民幣成功調解
近日中國杭州1名楊姓男子,將孟姓鄰居所養的2隻寵物螳螂誤認成蟑螂,並使用殺蟲劑將之殺除,該案經警方介入調解,最後兩人協商由楊男賠償孟男4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626元),結束這場糾紛。孟姓鄰居飼養的寵物螳螂為「魔花螳螂」。(圖/擷取自「都市快報」微博)根據中國媒體報導,近日浙江省杭州市1名楊姓男子,在家門口發現疑似「蟑螂」的蹤跡,便使用殺蟲劑除蟲,但事後楊男的20歲孟姓鄰居卻指出,楊男殺掉的其實是他所養的2隻寵物螳螂。對此浙江省林業局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1名王老師指出,孟男所養的是魔花螳螂,原產地於非洲,是常見的寵物螳螂品種。王老師表示,昆蟲類寵物傳播病菌的機率遠比小貓、小狗等哺乳類寵物要低很多,牠們與人類幾乎沒有人畜共通傳染病,也很少主動攻擊人類,近幾年來受到許多年輕人的歡迎。不過王老師也提醒,購買昆蟲類寵物時,應選擇合法的繁殖場,不選擇涉及保育的昆蟲種類,此外在養殖前應充分做好功課,平等的尊重每個生命,養殖後也要做好防禦措施,避免寵物逃脫,以免造成鄰居的困擾。而該案經過警方介入調解,楊男與孟男最終協商,由楊男賠償孟男4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626元)後結案。對於該案,當地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中國現行法律尚未針對螳螂這類非傳統寵物的飼養資格、合法性做出明確界定,此一法律漏洞恐直接影響侵權責任的認定。此外,寵物螳螂的價值認定存在技術問題,在市場上,普通螳螂價值微乎其微,但特殊品種的寵物螳螂價值則需專業人士鑑定,才能確認飼主具體損失金額。而孟姓鄰居在飼養過程中是否採取有效防護措施,防止寵物螳螂逃脫至公共區域,意即孟姓鄰居是否確實履行作為飼主的管理義務,也是判定雙方過失責任的重要依據。

今明2天防雷雨!西南部注意豪雨 「這天起」天氣逐漸回穩
今天(9日)起到週五(11日)受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西南部易有豪雨、大雷雨發生,特別是今明(10日)2天雷雨發展強烈,應留意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和強陣風。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科長劉宇其也指出,台灣近期天氣都相當不穩定,可能直到週六(12日)低壓環境才會明顯減弱,天氣才會逐漸回穩。劉宇其表示,目前台灣附近雲量相當多,全台都被廣大低壓帶籠罩,先前影響台灣的颱風「丹娜絲」昨晚登陸大陸浙江省後,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今早8時許位置在馬祖西北方約120公里的福建陸地上,持續往西南方移動。劉宇其指出,因對流發展旺盛,台灣西半部地區持續出現大雨或局部豪雨,今日累積雨量最多的地區為苗栗,已突破200毫米,彰化、南投與台南等地近1小時內也都出現超過50毫米的強降雨。劉宇其提到,今早各地多雨,主要集中在西半部地區,北部及東半部也有局部性降雨,中午過後東半部也可能出現較大雨勢。此外,馬祖今天已有豪雨發生,隨著熱帶性低氣壓逐漸南移,今晚至明天雨勢將更加增加。劉宇其說,今天全台水氣豐沛,主要是因為整體低壓帶的發展,加上「丹娜絲」減弱並形成低氣壓後,引進西南風為西部地區帶來較大雨勢,且台灣東方也有一個較弱的低氣壓環流,從東邊導入一些水氣,因此整個台灣近期的天氣都相當不穩定,可能直到週六低壓環境才會明顯減弱,天氣逐漸回穩。劉宇其續指,明日和週五仍處於低壓帶控制,天氣非常不穩定,各地易有陣雨或雷雨,中南部更要注意局部性豪雨;週五雖降雨略微趨緩,西半部仍有局部大雨機會,南部地區屆時可能有零星降雨,其他地區也應防範午後雷陣雨。劉宇其強調,未來2天局部雷雨發展強烈,可能出現短延時強降雨、雷擊,也要留意瞬間強風,沿海低窪地區則恰逢大潮期間,應防範排水不良造成的局部積淹水狀況。

開冷氣煮飯釀禍!一家五口集體「一氧化碳中毒」險喪命
在冷氣房煮飯竟一氧化碳中毒!浙江省溫州市一家五口近日因在冷氣房內煮飯,導致室內通風不良,全家竟因此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而中毒,差點釀成悲劇。最初一家人誤以為是食物中毒,直到送醫檢查後才得知是「隱形殺手」一氧化碳引發的集體中毒。綜合陸媒報導,事發當天,這戶人家如常在家煮飯吃飯,由於天氣炎熱,家中門窗緊閉,並長時間開啟冷氣降溫。豈料隔日凌晨約四時,一家人先後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與腹瀉等不適症狀,緊急送醫。起初他們認為是吃壞肚子所致,沒想到經血液檢查發現,動脈血中的碳氧血紅蛋白濃度高達12.8%,確診為一氧化碳中毒。其中一名家屬「阿旺」(化名)向醫師回憶,當晚一家人在密閉空間內使用瓦斯爐煮飯,並長時間使用冷氣,但未曾開窗通風。醫生分析,因空氣中氧氣濃度持續下降,導致燃燒不完全,進而釋放出有毒氣體一氧化碳,加上室內通風條件不佳,致使全家人吸入過量氣體而出現中毒現象。對此,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池東表示,一氧化碳中毒會因缺氧程度不同而分為輕、中、重度。輕度中毒患者通常出現頭痛、頭暈、噁心、耳鳴等症狀;中度患者會出現臉色潮紅、口唇櫻桃紅、疲倦、出汗、甚至意識模糊;而重度中毒可能導致肺水腫、腦水腫、昏迷、抽搐,嚴重者更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池東強調,無論是使用天然氣或傳統瓦斯爐,在密閉空間使用都潛藏危險,呼籲民眾務必注意室內通風。一旦出現頭暈、乏力等可疑症狀,應立即開窗通風並盡速就醫,避免憾事發生。

丹娜絲陰魂不散!粉專曬衛星雲圖驚「彷彿又回來了」 4縣市雨下不停
颱風丹娜絲於8日晚間9時36分登陸中國浙江溫州後雖逐漸減弱,但其外圍環流反而迅速增強,甚至出現類似「颱風眼」的雲系結構。對此,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提醒,第二波颮線緊接著在台灣中部近岸形成,並朝向「苗栗至雲林」一帶靠近。「台灣颱風論壇」9日凌晨0時30分發布的最新衛星雲圖顯示,丹娜絲本體雖已登陸,但外圍強對流區依舊持續發展,彷彿「颱風又回來了」,中間還隱約出現一個類似颱風眼的凹陷區域。粉專解釋,實際上這並非颱風再生,而是外圍環流中生成的大型對流胞,其排列狀態與雲層結構剛好形成近似颱風眼的視覺效果。0:30衛星雲圖可以看到,台灣海峽上空,丹娜絲外圍環流所產生的超大對流胞,中間甚至有疑似颱風眼的小洞。(圖/氣象署)對此,網友紛紛熱議,「看起來像是要在中部二次登陸了」、「很像去年的山陀兒,從台灣上空消失後後續的環流陰魂不散」、「新竹從10點多開始打雷狂風暴雨到現在」、 「這算是颱風界的迴光返照」 、「這颱風實在太邪門了」 、「好怕怕!瘋婆子丹娜斯大廻轉跑到福建廈門狂風暴雨,她會不會出海後來一次大廻轉又跑回台灣來呢?」、「尾巴太長+太陰魂不散的纏著台灣啊這個颱風」 、「彰化正在超大雷雨,不斷下、不斷響。」 粉專指出,凌晨1時前後,第一道颮線已經抵達北部桃園至苗栗沿岸地區,當地時雨量達30至50毫米。緊接著第二波颮線也在中部近岸海域生成,並朝苗栗、台中、彰化、雲林一帶移動,預估影響時間將持續至清晨。此外,受到西南風增強影響,南部地區也有零星對流系統逐步發展。粉專建議南部民眾這兩天需留意來自南方水氣所帶來的間歇性陣雨,天氣不穩定情況預料將持續一段時間。

未來3時間點「環境有利颱風生成」 專家曝:熱帶擾動位置偏北
中央氣象署指出,第4號輕度颱風丹娜絲今(8日)向西北西轉西南西往中國浙江移動,強度有逐漸減弱的趨勢。對此,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指出,經觀察下週四(17日)起菲律賓東方外海有熱帶系統發展可能,其中短期內包括:8日至12日、16日至22日、8月11日起至9月21日,環境均有利於颱風生成。賈新興表示,今起至週六(12日)需特別注意午後西北雨,尤其明日至週五(11日)的深夜至清晨期間,台中以南地區容易出現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各地也將有零星降雨。週六清晨,彰化以南沿海可能出現零星短暫雨勢,午後全台各地仍有局部短暫陣雨。緊接著,週日(13日)至下週四的深夜至清晨時段,台中以南沿海地區將持續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則以山區、大台北東側及宜蘭一帶為主,降雨範圍較為局部。整體而言,未來十天台灣天氣將受偏西南風影響,大氣環境較不穩定。賈新興進一步指出,根據氣象資料分析,下週四起菲律賓東方外海可能有熱帶系統發展,短期內包括8日至12日、16日至22日,以及8月11日至9月21日,均為有利颱風生成的環境條件。他特別提醒,7月下旬南海至台灣一帶降雨可能偏多,但8月上旬至中旬則可能轉為降雨偏少的型態,民眾需提前留意天氣變化。此外,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也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表示,最新(7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天氣好轉,北部及東半部高溫炎熱;南部、中部偶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對流增強,伴隨大雷雨的機率,應注意氣象署的即時訊息。今各地區氣溫為:北部23至36度、中部23至35度、南部24至34度、東部21至37度。(圖/翻攝自《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吳德榮續稱,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9日)起至週六(12日)各地多雲時晴,天氣偏熱;西南風挾帶水氣多、「大氣不穩定」,清晨、上午近風面中南部偶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對流增強、常伴隨大雷雨,應注意氣象署的即時訊息。下週日、一(13、14日)晴朗酷熱,要防曬、防中暑,午後山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偶有擴及部分鄰近平地的機率。吳德榮補充,最新(8日2時)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第4號輕颱「丹娜絲」在東海南部,受其北方高壓的導引,將轉向西、進入浙江,再轉西南西,持續減弱為熱帶低壓。最新(7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及美國(GFS)模式模擬顯示,未來1週至10天,東海或日本南方海面雖分別有熱帶擾動醞釀,但位置偏北、已超過台灣的緯度,且各國模式模擬的動向皆有偏北的分量,故吳德榮指出,即使有所發展,亦與台灣毫不相干。

27歲男突發腦梗塞! 罪魁禍首竟是「頸部按摩」
根據陸媒報導,近日中國大陸浙江省一名27歲男子,因時常背頸部酸痛,時常去按摩會館接受按摩。不料他某天接受了一次力道較大的頸部按摩後,隨即出現天旋地轉等症狀,且無法正常行走。緊急送往醫院後,確診為「右側椎動脈夾層繼發的小腦梗塞」,所幸經治療,狀況逐漸好轉。浙江一名27歲男子從事餐飲業工作,習慣下班後去按摩緩解一下肩頸部位,他發病當天,接受了一次力道較大的頸部按摩後,便出現了天旋地轉、噁心不止的症狀,且無法正常行走。他因此被緊急送往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急診,經專家團隊詳細檢查,確診為「右側椎動脈夾層繼發的小腦梗死」,腦梗死也就是俗稱的「腦梗塞」。報導指出,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姜鑫鑷醫師分析表示,外力作用可能導致頸部脆弱的椎動脈血管壁內膜撕裂,形成「夾層」,而血流衝擊使夾層擴大,形成血栓或直接堵塞血管,最終引發其供應區域「小腦梗死」。所幸經醫院治療,該男症狀好轉。醫師除了第一時間給予靜脈溶栓等藥物治療,並制定復健計畫,包括平衡功能訓練、肢體協調性運動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醫師提醒,頸部按摩務必要謹慎,選擇正規機構及擁有豐富資歷的按摩。若按摩後出現持續或劇烈的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視物模糊、行走不穩、肢體麻木無力等症狀,務必立即就醫。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郭舜源提到,其實夏季高溫天氣也會出現一個腦中風的小高峰期。夏季流的汗多,因此要確保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可避免血液粘性增加;同時,民眾應防止受涼,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溫度較低的室內,尤其是睡覺時應避免直吹頭部,或是受到室內外溫差大刺激。

丹娜絲重創中南部!外媒關注「台積電園區災損」 官方回應了
颱風丹娜絲(Danas)6日晚間自嘉義布袋登陸,挾帶時速220公里的強風與豪雨重創台灣中南部地區,造成2人死亡、逾630人受傷,並對全島電網造成數十年罕見的嚴重損害。外媒特別關注台積電南科廠是否受損,對此,南科管理局回應,目前廠商營運一切正常。根據《路透社》報導,雖然台灣每年都面臨颱風侵襲,然而大多數颱風通常登陸東部山區人口稀少的地區,此次丹娜絲異常由西南方向侵台,正面襲擊人口密集的西部地區,包括雲林、台南等縣市。中央氣象署指出,丹娜絲一度升級成中度颱風,風速在雲林一帶達到巔峰。政府資料顯示,超過700棵樹木在西部城市與鄉鎮倒塌,大量路牌遭強風吹落。全台逾650根電線桿及3座主要電塔損毀,台電表示這是數十年來未見的電網損壞情形。台南市災情亦相當嚴重,有混凝土電桿斷裂、南鯤鯓代天府牌樓也遭吹毀。儘管如此,台南科學園區內的設施並未傳出重大損害,園區內包括台積電(TSMC)在內的高科技企業運作未受明顯影響。台積電南科管理局昨日上午表示,經了解後,除了台南及高雄園區少數路樹傾倒外,並無其他災情,目前廠商營運一切正常。受風雨影響,台灣西部多地政府宣布停班停課,全台共有逾71萬戶一度停電,國內外航班超過300架次取消,高鐵南北向班次亦被迫減班。內政部消防署指出,2起死亡案件分別為一名駕駛遭倒樹砸中喪命,另一人因停電導致呼吸器故障身亡。總統賴清德於臉書發文表示,此次颱風路徑相當罕見,全台各地將陸續受到風雨影響,並呼籲國人做好防災準備。此外,中國大陸浙江省氣象部門亦於7日將颱風應急響應升至第二高級別,預估丹娜絲將於本週稍晚進入中國東部地區。

丹娜絲預計二度登陸!「Z字型走位」超罕見 專家揭原因:2地防暴雨
第4號颱風「丹娜絲」昨天(6日)深夜從嘉義布袋登陸,之後受到地形破壞影響,今日(7日)清晨5時減弱為輕度颱風,中心並於上午6時左右於桃園、新竹交界附近出海,暴風圈亦有縮小的趨勢,今日上午11時臺灣本島已脫離其暴風圈範圍。值得注意的是,丹娜絲可能直撲浙江、福建一帶,出現罕見的「Z字型」路徑。大陸《羊城晚報》報導,氣象分析師周麗賢解釋,颱風出現大拐彎和副熱帶高壓位置的變化有關。在生成的初始階段,丹娜絲的路徑主要受到副熱帶高壓南側的偏西風引導為主,路徑呈現西北行;隨著副熱帶高壓減弱,颱風在其西側的偏南風引導下,在台灣海峽內向偏北方向移動,形成第一個大拐彎。丹娜絲穿過台灣海峽進入東海後,因引導氣流不明,移速變慢,甚至不排除回旋打轉的可能,再折向西或西南,登陸浙江南部或福建北部,出現第二個大拐彎,從而形成「Z字形」路徑。專家指出,未來丹娜絲的走向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華東沿海民眾需關注預警預報信息,密切注意颱風動向,提前做好防颱措施。報導提到,無論丹娜絲未來路徑如何,可以確定的是未來3天福建、浙江等地風雨將會逐漸增強。其中,東南沿海、南海東部、東海西南部等海域將有海上大風;福建中北部沿海、浙江中南部及東部沿海等地將有暴雨、局地大暴雨,預計降雨主要集中在今明2天。需要注意的是,在丹娜絲登陸減弱後,其殘餘環流可能會維持較長時間,9日至11日可能導致江南、華南自東向西出現較強降雨。

浙江爆火車擦撞!男乘客困車廂3小時「熱到砸窗通風」竟遭警帶走
大陸浙江省金華市近日驚傳火車擦撞事故!一輛貨運列車不慎撞上載客列車,儘管並未釀成人員傷亡,但乘客全都被迫滯留在車內,處在沒冷氣的悶熱環境中長達數小時,最終一名男子受不了,當場砸窗通風,怎料事後卻被警方帶走。綜合《香港01》、《東網》等港媒報導,該起意外發生於本月2日晚間,金溫地方鐵路公司一輛貨運列車因停車不及,與K1373次旅客列車發生衝撞,導致旅客列車出軌,緊急停駛3小時。由於列車故障停電,大批乘客被迫受困在「31度高溫」的悶熱車廂內,引爆大量民怨,不僅有男乘客當場脫掉上衣散熱,還有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熱到火大,直接用車窗擊破器砸開車窗,結果當列車抵達浙江金華站後,砸破車窗的男乘客隨即也遭警方帶走調查。對此,廣州鐵路公安局表示,並未對該名男乘客進行拘留,當下僅批評教育後便放人離開。消息曝光後,大陸網友紛紛留言撻伐,「緊急狀況怎麼能怪乘客砸窗?」、「不該表揚嗎,為什麼要帶走人家」、「要死人才採取措施?」、「幸虧砸了,萬一不通風,有人暈倒休克,鐵路部門就等著哭吧」、「不是砸窗通風,是破窗自救。」

丹娜絲恐直衝澎湖!全台防強風豪雨 吳德榮:以最強之姿進入台海
第4號颱風、輕颱「丹娜絲」逐漸朝台灣接近,中央氣象署今(6)日上午8時30分也更新了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陸上警戒範圍擴大,包括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恆春半島、宜蘭、花蓮、台東、澎湖都應嚴加戒備。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洩天機教室」撰文道,「丹娜絲直衝澎湖,各地防強風豪雨」,今(6)日至明(7)日下午,受到颱風「丹娜絲」影響,本島以南台灣首當其衝,中部次之,應防強風豪雨,加強戒備;東半部慎防大量降雨致災;澎湖慎防颱風中心的「破壞性」強風,其他各他及金、馬亦有強風、豪雨的機率,皆應戒備。今日各地區氣溫為:北部23至34度、中部23至31度、南部21至28度、東部22至32度。吳德榮表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晚風雨漸緩,下週二(8日)起至下週六(12日)天氣好轉為晴時多雲、天氣偏熱,但環境水氣多、大氣不穩定,午後對流發展,常伴隨大雷雨。最新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丹娜絲」在台灣西南方海面,向北北東轉東北,強度繼續增強,將以最強之姿(近中心平均風30米/秒)進入台灣海峽;今晚、明晨颱風中心經澎湖附近,明午抵北部海面;下週二再受其北方高壓的導引,轉向浙江。吳德榮指出,最新歐洲系集模式(ECMWF)模擬圖顯示,「丹娜絲」系集模擬路徑已呈現收歛,並以通過台灣海峽為最大宗,下週二再受其北方高壓的導引,轉向偏西,強度減弱,不確定性加大。

他割紅蟳刺破手9天死亡! 翁感染「食人肉菌」截肢搶救仍喪命
大陸浙江溫州日前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食人肉菌」感染致死事件。一名老伯在家中處理青蟹,也就是台灣常見的紅蟳時,不慎被蟹螯刺傷左手,起初只是米粒大小的傷口,沒想到9天後竟在搶救無效下身亡。醫師形容,這種細菌「進展比颱風還快」,警告處理海鮮時千萬不可輕忽。據《溫州晚報》報導,這名樂清老伯起初並未將受傷當回事,只貼了創可貼了事。不料短短23小時後,手臂紅腫灼熱如鼓面、滲出膿液,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醫師初判為「創傷弧菌」感染,隨即將他送進加護病房。令人震驚的是,短短1小時內,老伯的手臂出現「壞死性筋膜炎」徵狀,皮膚變黑流膿,不到24小時便陷入休克。醫療團隊雖火速截肢並採取呼吸機與洗腎支援,仍無力回天,最終於受傷第9天不幸病逝。「創傷弧菌」秒殺致命菌!專挑免疫低下患者下手醫師指出,這名老伯感染的「創傷弧菌」俗稱「食人肉菌」,廣泛存在於近海淤泥與海產中,如牡蠣、毛蚶、帶魚等。該菌專門透過小傷口或食用未熟海鮮侵入人體,進入後短短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成,72小時未治療則幾近無救。據悉,創傷弧菌偏好攻擊免疫力低者,特別是患有糖尿病、肝硬化、腎病者。一旦感染,極易引發筋膜壞死、敗血症,甚至多器官衰竭,猶如「體內爆炸」。多起案例顯示:一不小心就是奪命危機事實上,類似病例並非首見。2023年,杭州一名73歲婦人僅因處理鮮魚後進食,隔日突發高燒、喉嚨痛,送醫急救後竟因「海洋創傷弧菌」多重器官衰竭身亡。2024年4月,澳門一名62歲男患者發熱腹瀉後送醫,2天內即病逝,事後確認死因為創傷弧菌感染性休克。醫警告:處理海鮮3招保命 小傷別大意針對此類細菌威脅,醫師提醒民眾,處理海鮮時務必遵守以下三大防護:處理海產務必配戴橡膠手套,避免破皮;一旦被刺傷,立即以碘酒或酒精消毒,不可用清水沖洗或撒鹽;傷口若出現紅腫、發燒、暈眩、流膿等症狀,請在「黃金1小時」內就醫,切勿拖延。